元朝的等级制度把全国人民划分了4个等级带来了哪些影响

  唐代官职:唐朝是中国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那么唐朝的官职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几个方面。  中央官制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新唐书·百官志》说: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覈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代的职官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使职差遣”逐渐侵夺了原来职官的权力,新出现的一些使职,使得原来的一套官僚体系发生了紊乱。他们占据了中央与地方的大部分权力。当时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国史补》所说的“为使则重,为官则轻”。这种现象对宋代官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  三省六部编辑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秦汉以来封建国家中央官制不断变化的结果。其组织较完备,分工较明确,是封建社会发展至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这些一直沿续到清代,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有一点与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书省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丞及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礼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左右丞处于行政监督地位,而左右司则兼有总务管理的性质。分页:1/2页&&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张宾(?—322年),字孟孙,十六国时期后赵赵郡南和(今邢贺拔胜(?-544年),字破胡,神武(今山西省山阴县)尖山人尔朱兆,字万仁,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太原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慕容绍宗(501年-549年),东魏名将,鲜卑族。前燕太原王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可谓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部名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侯莫陈崇年少时骁勇善(?~585?),字富仁,代郡人(今山西大同)。祖父达奚俟,一、朱德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云南参加武装起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安史之乱将沉浸在太平繁华美梦中的大唐猛然拉下神坛,伪军,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慕容翰(?―344年),字元邕,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古代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时,全靠使节从中斡旋谈判。因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曾一度唱红大江南北,其旋律和歌西魏的十二大将军的说法是在周书列传八赵贵?独孤信?侯本来,弱小的国家自然要团结联合弱小的国家,方能与强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拥有几千话说汴京有座乾明庵(寺),庵中有个尼姑名叫法净,这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说的是顺治朝太后博宋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它与契丹、女真及蒙古的战事大东晋安帝义熙六年,盘踞在广州一带、海盗出身的卢循和穆乔为了让这位总统留下来,明知南朝鲜军队正在逃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性全面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一、东关之战的成因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权臣韩侂(音tuō)胄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日,夜幕笼罩下的徐州城,随着汽笛声的骤1939年,戴笠授命暗杀汪精卫。因为汪伪特工总部76号头美联社4月20日发表了题为《硫黄岛老兵与冲绳幸存者的二从1918年不允许德国建海军和空军开始,到上世纪30年代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了一次让国人家喻户晓的胜利。导读:曾经统治台湾地区40多年的蒋家,其昔日的辉煌已公元304年,正是“八王之乱”之时。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段故事发生的起源,源于一个人的死。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日,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清兵在多尔192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及“狗肉将军”张宗昌以“通赤一个小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尚武当然是一个最必要的习性唐初时,对边防将领的任用原则是“不遥领、不久任兼统近日,“论文工厂”的消息再一次让“枪手”、“代笔”清宫有四大疑案,第一个是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是为樗里子之所以被选进十二大风水先生,倒不是因为他在堪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6年才发明了第一辆汽车,而红绿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唐朝人是马背上的人,他们的生活空间十分辽阔,但离我导读:除了沙特,同在阿拉伯地区的卡塔尔、阿曼苏丹国每每提及“三国”,大家势必会想到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司马徽为什么说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成也萧何,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水镜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众水镜先生怎么死的?水镜先生墓在哪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他们是什么关系?没有。准确的说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成吉思汗说:“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孙中山叫“孙大炮”,是人们对他的称赞。因为无论对满冒辟疆对对子明朝末年,如皋县有个衣锦荣归的李天官,中国几千年来夫妻之间的称呼变化着实不少。1、良人最早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李白的好诗太多,我偏偏最喜欢那首短短六行的《临路歌画荻教子(huàdíjiàozǐ)是一个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成语】:二桃杀三士【拼音】:èrtáoshāsānshì【李贺出生于一个旁支远裔、家境破落的宗室之家。在他生1.《一颗开花的树》席慕容(中国)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封神英雄榜2》该剧讲述姜子牙等神兵天将辅佐西周武王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下西安周至县赵大村人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转发:元朝统一后四等人的划分
已有 991 次阅读 15:05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8
  南宁市友爱路西一巷100号自建楼突发大火,大火和浓烟封堵了唯一的逃生通道,导致78人被困。消防员逐层搜救,救出全部被困人员。这起大火为电动车充电不慎起火引发,共烧毁18辆电动车,同时也烧出不少火灾隐患。
  近年来,驾校收费持续上涨,部分城市突破1万元,“上市驾校”毛利率超50%。与此同时,“驾考腐败”也频频上演,一些地方考官违规收受“驾考红包”达千万元之巨。
  “中国好莱坞”——横店影视城的创建发起者徐文荣日前宣布,按照北京圆明园的大小1:1原样重建的“圆明新园”,将于5月10日部分建成并对外开放。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
  外籍大厨现场制作,过生日吃意大利大餐,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云舍村的村民曾金钗为给92岁的公公过寿,花5000元网购意大利套餐,商家派厨师到村里现场制作。
  五一临近,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继续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狠刹公款吃喝、旅游、送节礼等不正之风,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畅通举报渠道,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日推出了“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
  上海静安区在公厕试点免费提供手纸,半年多试点下来,如厕者每次如厕使用的卷筒纸长度平均为1.6米,有的被用来擦皮鞋,有的擦身上的污渍,有的装进了衣兜带回家,有的甚至整卷被拿走。
一个京剧演员,一个据自己说价值12万乃至更多的行头,是用了80只小小翠鸟的羽毛,活着拔下来做成的。天津政协委员、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演员刘桂娟大概没想到,自己在网络上的这番炫非但没有赢得点赞,而是一片非议之声。
  福州鼓楼区率先推行工人休息室,获不少市民点赞;但后期因管理“慢一拍”,又遭不少质疑。获悉,鼓楼辖区内的城市工人休息室,已被分成三类,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保证开放时间。增设婴儿换尿布平台、提供临时哺乳场地、公示管理员电话等成为亮点。
光明网版权所有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理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理科)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理科)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理科)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业水平要求:1、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A、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B、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C、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无法实行。D、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2、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特点:嫡长子继承制C、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赢政认为自己比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功劳大,各取一字而成皇帝,皇帝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统治者专用称谓。4、了解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时,诸侯国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行政机构,初有36郡,后有40余郡。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最高的长官是守,县分大小分别称令、长,均由中央任命。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了解秦朝的“三公”: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掌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4、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A、形成:秦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制,并以战国官制为基础,建立了皇权为中心的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诸卿。在地方设置郡县。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秦朝的统治机构,职权明确,相互配合,并彼此牵制,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地方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影响:a、增强国力,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世界大国。b、促进统一,有生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c、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d、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对人民的过度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导致秦二世而亡。5、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设守,后成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6、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7、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在中央政权中,是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D、但由此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地方难以实施有效治理。9、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形成: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认识到人主不可无辅臣。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B、性质: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但它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C、作用: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内阁不能制约皇帝。10、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后来相继撤销,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1、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A、积极:带来了中国古代强大和繁盛,使中国达到农业文明的辉煌,对世界文明作出突出贡献。& B:消极:明清时期开始阻碍了中国的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可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各方面自己自由发挥。)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列举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①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以后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等。 ②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③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事迹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邓世昌等将领牺牲。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时间:1895年领导人:邱逢甲、徐骧组织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了解南京大屠杀,了解“七三一部队”的罪行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残暴的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了解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抗战史实年,国民党政府组织正面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中八路军的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②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 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和平,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A、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B、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作用:①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1、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2、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会考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天京陷落的主要史实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太平天国兴起1、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的标志2、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方面最突出的发展)(1)时间:1853年冬(2)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3)评价: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空想性: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平均主义空想2、《资政新篇》(从时代发展看,是与以往农民起义最大不同)(1)时间、提出者:1859年,洪仁\(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3)评价:进步性: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局限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根本原因),加上处于战争环境(客观原因),未能真正推行三、太平天国的失败(1)时间:1864年(2)标志:天京陷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会考要求:了解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同盟会同盟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主要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二、武昌起义1、爆发日爆发,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2、影响11月下旬,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三、中华民国的建立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首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四、《中华民族临时约法》(1912年3月)(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享有一些自由权利(3)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意义: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五、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4点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会考要求: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史实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了解北伐战争了解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理解遵义会议了解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的主要史实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日)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3、结果:•&(1)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亲日卖国贼(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的成立1、中共“一大”――中共的建立(1)时间,地点:日,上海(2)内容:2、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时间:1922年(2)内容::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合作方式:党内合作意义: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国民革命发展――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条件:工农运动的发展(3)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农村包围城市”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红军长征(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时间: 1934.10――1936.10(3)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结束了“王左倾”(但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 肯定了“毛主张”•&&&&&&&&&&&& 事实上确立了“毛核心”•&意义: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路线、方针、政策,•&&&&&&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③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胜利结束:&#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年,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战争•&(1)战略反攻(48.8)•&&& 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49.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2、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3& 西柏坡•&(2)内容:•&A& 党的工作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C& 全国胜利后中共的基本政策•&D& 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3)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意义:国内•&&&&&& (1)结束了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国际•&&&&&&&&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专题四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和国家统一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内容:①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②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2、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9月。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①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②规定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的重要制度。这三大制度的确立,成为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共同纲领》规定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确认是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4、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大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5、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④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6、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因素: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香港是如何回归的?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日,香港回归。& 澳门是如何回归的?&&&&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7、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2)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 “平等互利 ” ;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日内瓦会议的召开: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至7月在日内瓦举行外长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由于中国的积极推动,最终达成了日内瓦协议。万隆会议召开: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 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推动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促成会议圆满成功。3、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1)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2) 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 美国政府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缓和的表现:(1)“小球转动大球”.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2)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3)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双方自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田中角荣首相的积极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1)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贸一系列协定。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中美、中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它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作用。6、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1)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江泽民阐述了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立场。(2)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倡议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并发表了会晤性文件。7、了解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1)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在上海第一次举办,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强合作、使各成员国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的目标,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健康发展。(2)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建立 “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 “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专题六& 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594年。& 内容:(1)经济上,颁布“解负令”;(2)政治上,按财产多少将雅典自由民划分为4个等级;(2)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4)第四等级不享有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间:公元前506年。&& 内容:(1)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2)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从“五百人会议”中产生;(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4)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2、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达到极盛。表现在:(1)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3)“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4)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3、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公元前449年颁布,刻在12块铜牌上,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评价: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的起点。“公民法”: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主要内容: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万民法的形成: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形势,罗马政府设置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特点: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4、认识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罗马法对罗马社会产生的作用:(1)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2)帝国时期:万民法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3)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水平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了解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权利法案》是如何制定的?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核心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2、英国责任制内阁是怎样形成的?(1)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2)经过:枢密院(国王最高咨询机构)――内阁(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3)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4)根据应该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即名义上对国家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成员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手中握有行政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水平要求]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确立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强,但各州保持独立性。(2)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A、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B、最高立法权属于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C、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美国的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2、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是怎样确定的?(1)联邦制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2)形成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制混合的国家制度,基础是共和制,权力中心是总统,政体是总统共和制。
三、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水平要求]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说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行政权利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任期7年)(2)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3)将《 马赛曲 》定为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并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等内容写入了宪法,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2、说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布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2)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规定:A、&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B、&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上议院) 帝国议会作用很小。3、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进步性:相对民主,如选举代表参政,议会的多数原则,要求议员有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经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限性:在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政府中的行政权力日益扩张,使议会立法实际上成为政府立法,政党政治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水平要求]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1、你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主要内容:(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揭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揭示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巴黎公社是怎样成立的?(1)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临时政府对外卖国投降政策)(2)过程:日革命成功――3月28日政权成立――5月27日巴黎公社的失败(五月流血周)(3)巴黎公社的措施:A、废除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B、普选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C、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人民有权监督和撤换,并对其采取了限薪措施。(4)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水平要求]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你知道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结果吗?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2)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请说出《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内容: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应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建立新型的苏维埃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纲领3、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经济上―《土地法令》外交上―《和平法令》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2)俄国: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3)国际: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纪元;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水平要求]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主要表现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水平要求]了解雅尔塔体制;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1、了解雅尔塔体制: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美国“冷战”表现:(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以“遏止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美苏“冷战”的开始)(2)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美国用经济手段扶持和控制西欧。(3)军事方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遏制苏联,称霸世界。3、“华约”的建立: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国家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保障苏联的利益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北约成立和华约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4、德国是如何分裂的?(1)原因: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2)经过:1949年,德国东部和西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5、朝鲜是如何分裂的?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形成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两个占领区。1948年,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如何形成古巴导弹危机?(1)原因: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获得情报,开始武装封锁古巴,苏联部队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2)结果:苏联撤走导弹,说明当时优势仍在美国。
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水平要求]: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1、欧共体是如何形成和扩大的?(1)形成:A、背景:二战使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优势地位;面对诸多困难实行改革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中联系密切,开始一体化过程。B、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C、&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扩大:1973――1986年共同体三次扩大;1993年共同体发展为欧盟;(3)作用与影响:推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共同体中大部分商品自由流通;统一的农业和渔业政策;向单一货币体系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日本是怎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1)背景: 二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原因: A、战后日本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B、得到美国大力扶植;C、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经济战略;D、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3)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是怎样兴起的?(1)背景:A、&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B、&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涨;C、&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经过: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3)作用:A、&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B、&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C、&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正式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4、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A、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该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B、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1922――1991年,存在69年)5、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等级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