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家王望如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转载]最大反差——最美的鲜花扈三娘委身了最龌龊的人王英(水浒原创)
——最美的鲜花扈三娘委身了最龌龊的人王英
《水浒传》一书成书之后闻名世界,曾有人将水浒传翻译为《一百零五个男人与三个女人》。三个女人是顾大嫂、孙二娘与扈三娘。顾大嫂之夫是乐和,孙二娘之夫是张清,扈三娘之夫是王英。这三对夫妻组合有一最明显特点:女子撑起了大半边天,主导着话语权。前两对组合,我等尚能接受。扈三娘与王英这一对着实不能接受。无论如何让人想不通最美的鲜花扈三娘缘何委身了最龌龊的王英?
扈三娘是扈家庄的女子,在梁山攻打祝家庄之前,与祝家庄的三子祝彪有婚约。如若天下太平,二人必将结成了伉俪,二庄之间的联盟将进一步巩固。梁山的到来打乱了这儿的宁静,也改变了扈三娘的人生轨迹。祝家庄与扈家庄是生死联盟。祝家庄有难,扈家庄当仁不让。扈家庄派出的代表即是扈三娘。扈三娘一出场即令读者眼前为之一亮。施耐庵塑造的女子除了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其余人多是淫荡的女子。扈三娘一出场即遇到了命中的苦主矮脚虎王英。王英在小说中出场比较早,原是清风山的头领。在清风山,王英简直就是色欲熏心,三番五次欲霸占了刘高的恭人,在宋江、燕顺等人的阻拦下,阴谋始终未得逞。刘高恭人最终被燕顺手刃了。宋江看不起王英这种人,但是在那个时候宋江为了拉拢王英,也许下了诺言::“燕顺杀了这妇人也是。兄弟,你看我这等一力救了他下山,教他夫妻团圆完聚,尚兀自转过脸来叫丈夫害我。贤弟,你留在身边,久后有损无益。宋江日后别娶一个好的,教贤弟满意。”不想宋江的话应在了扈三娘身上。
攻打祝家庄时,好色的王英在对面来的是一员女将,而且英姿飒爽,便不顾一切地上前与之交战。在对阵时,王英的心不在刀剑上,在扈三娘身上。扈三娘心中道:“这厮无理!”便将两把双刀直上直下砍将入来。这王矮虎如何敌得过,拨回马待要走;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粉臂,将王矮虎提脱雕鞍,众庄客齐上,横拖倒拽,活捉去了。王英简直就是一流氓形象。扈三娘的武力在梁山上大概是八骠骑的水准。由于王英武功低下,再加上夫前妇后原则,扈三娘的排名下滑了非常多;王英则由于扈三娘的缘故,无形之中上升了许多。宋江也被扈三娘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命。幸得李逵出现化解了危机。之后,扈三娘遇到了林冲。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是梁山上一等一的高手,是五虎上将级人物。林冲在马上大喝道:“兀那婆娘走那里去!”一丈青飞刀纵马,直奔林冲。林冲挺丈八蛇矛迎敌。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林冲把蛇矛逼个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林冲轻而易举地将扈三娘收服。
按照谁取胜谁获得的原则,林冲将抱得美人归。事实上,林冲压根儿不是那种人,从来没有想过这种规则。在他那颗高傲的心里,只能容下一个女人:那就是林娘子。林娘子时常浮现在林冲的梦里,激荡着他。林冲始终难以忘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二人互为生命中的唯一知己,容不下其他人。如若组织上安排林冲与扈三娘结合的话,将是梁山上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书评家王望如曰:王英不得刘高之妻,皇皇如有所失;阵上遇扈三娘,雨意云情,方谓目挑心许,岂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矮脚虎早已受缚乎?所喜阴消阳长,天道好还,一丈青终为林冲所获,毕竟是刚制柔,强制弱也。闻之赤绳系足,仇敌为婚,豹子头其检书月老耶?抑呼保义践清风之约,果有信行耶?
宋江是否也曾动过心准备收了扈三娘?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暂且不表此事,且说梁上大胜而归,宋江还是履行清风山对王英的承诺。宋江唤王矮虎来说道:“我当初在清风寨时许下你一头亲事,悬挂在心中,不曾完得此愿。今日我父亲有个女儿,招你为婿。”宋江深知王英是不堪入目的人物,将扈三娘托付与王英,绝对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宋江说道:“我这兄弟王英,虽有武艺,不及贤妹。是我当初曾许下他一头亲事,一向未曾成得。今日贤妹认义我父亲了。众头领都是媒人,今朝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如此这般,扈三娘不得不与王英即刻洞房花烛。
扈三娘难道不能大声地说不吗?是她在梁山面前没有勇气,还是麻木了?她的弟弟扈成准备向梁山头像,不想被李逵一斧子下去终结了。大概是在梁山的屠杀面前,扈三娘失去了最后的那点做人的尊严。若要继续活下去,只能选择屈辱地活下去。在社会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最后,扈三娘沦为了梁上山的一位充分陷阵的女将,失去了其个性色彩。在南征方腊时,扈三娘与王英倒在了一起。扈三娘与王英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与邓婵玉。在的撮合下,邓婵玉委身下嫁于土行孙。
一丈青扈三娘,身材高挑的武林第一美人儿。矮脚虎王英,猥琐下流的清风山二当家。是宋江这个面黑心更黑的黑三郎让美娇娘扈三娘委身于龌龊男王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与明清书评家的点评董 林内容提要 细读《水浒传》原文和明清评点家的点评,《水浒传》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好有坏,明清书评家对她们的评价亦有褒有贬,这与当时所处社会现实是相吻合的,既不是特意反女性,也不存在情与理的矛盾。关键词 水浒传 女性形象 评点&
长期以来学界对《水浒传》的女性研究不够,但近几年有所改变。不少的人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少令人感兴趣的见解。无庸讳言,这其中亦有标新立异,耸人视听却未必正确的文章。如有的说《水浒传》是反女性的,有的指责《水浒传》是陷入了英雄气与儿女情的悖论,有的认为《水浒传》反映了情与理的矛盾,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要正确评价《水浒》及其中的女性形象,必须认真研读《水浒》原著及明清有关评点。
一、《水浒传》中的女性
&&& 统观《水浒传》,我认为作品主要描写了这样几类女性:一是良母贤妻;二是被损害受侮辱的女性;三是女英雄;四是淫妇;五是社会上不良女性;六是不贤妇。良母贤妻的形象有这样几个:一是王进之娘,二是雷横之母,三是林冲之妻。其中描写比较少的是王进之娘,只写了她提出“走为上着”并与王进一同逃奔,路上染病,其余未作表现了。雷横之母在小说中表现略多一些。在第五十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写了雷横之母爱子情深,敢做敢骂。这一类母亲形象在小说中是比较多的,如公孙胜之母、李逵之母等等。
&&& 林冲之妻是小说中着笔较多的一个女性形象。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林冲娘子一出场,就发生了被人欺侮之事,因为她容貌出众才被高衙内看中,甚至为之迷倒。这从侧面刻画了林冲之妻的容貌气质及其魅力。林冲之妻第一次拒绝,随后一次又一次反抗高衙内的威逼利诱,最后宁肯选择死,也不屈服于淫威之下。这充分表现了她品性贞一而倔强的性格。因此,林冲之妻是小说中一个既有着美丽容颜又有着贞一品德的贤妻形象。
&&& 《水浒传》中第二类女性是被损害受侮辱的女性。这一类女性以金翠莲为代表。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叙金翠莲有些容貌,写出了她的胆小与无助。从她的语言还透露了更多的痛苦。她一家流落此间,身子被郑屠强占,还要还虚钱实契的三千贯钱,每天只好在酒店卖唱,赚的钱大部分要给郑屠,而没有客人又怕违限,心中哀苦万分却投诉无门,除了啼哭想不出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金翠莲虽然遭损害受侮辱,但她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后来尽一切力量帮助救过她的鲁智深。这样的女性在《水浒传》还有不少,如桃花村里的刘氏女子等。
&&& 第三是女英雄。在梁山一百八好汉中有三个女性英雄,她们是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其中孙二娘是较早出场的一个,在第十六回中鲁智深就称赞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顾大嫂是在第四十八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中出现。顾大嫂为救人,为义气,敢说敢干,完全是女豪杰的气派。扈三娘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她本是梁山好汉对立阵营的,被林冲生擒后归顺了梁山,由宋江作主嫁给了王英。她的主要特点是武艺了得。
&&& 第四类是淫妇形象,主要是潘金莲、潘巧云、贾氏。潘金莲是《水浒传》中着笔最多的一个女性,用了整整两回进行刻画。小说先交待了潘金莲的出身,她本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那大户缠她不到,就将她白白地嫁给了武大郎。清河县浮浪子弟时常来吵扰,并口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小说对潘金莲容貌进行了描写,她的能力,也略有些交待,如会料理家务,一手好女工。其泼辣的性格也有所刻画。当然小说还交待了潘金莲作为“淫妇”的特点――“他倒无般不好,为头爱偷汉子”。写的最多的是还是潘金莲与西门庆的通奸以及如何害死武大。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潘金莲的心理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刻画。潘金莲对嫁与武大是不满意的,这使她有直接勾引武松的行动。遭到武松拒绝后,也就抵不住王婆与西门庆的算计和攻势了。她与西门庆通奸后,一开始并没有想害死武大郎,先还是心虚,怕武大郎,事情败露后,更怕武松,最后在王婆和西门庆的指使与帮助下才毒死武大郎,招来杀身之祸。潘巧云的情况与潘金莲有所不同。潘巧云与杨雄是二婚,与和尚裴如海是青梅竹马的朋友,与裴如海通奸后,双双被杀。相对来说,小说对潘巧云的心理刻画比较少。贾氏,作为一个淫妇形象,对她为何通奸,也交待了一定的原因,当然也写了她与李固如何陷害卢俊义。阎婆惜、白秀英可以归在这一类,但她们罪不至死,小说也特地写了她们被杀的这种偶然性。
&&《水浒》中的女性的第五类是社会上的不良女性,即所谓三姑六婆之类。在小说中有阎婆、王婆等。王婆的描写比较多一些。王婆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这样就自己交待了素日就是靠坑蒙拐骗为生。其坑害的手段也十分高明,是她的设计和一手操持,西门庆与潘金莲成奸并毒杀武大。这里充分表现出了王婆的为了钱财不择手段甚至连杀人之事也视为平常。阎婆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并没有王婆那么坏,主要表现了她如何笼络住自己的衣食主顾。小说中对虔婆的评价更差。
&&& 第六类是不贤妇。这类女性在《水浒传》中非常少,以刘高妻为代表。刘高妻被绿林好汉抓住后,宋江说情,将她放回,她却唆使丈夫抓宋江。她的坏事还不只这一件,花荣说:“……打紧这婆娘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
二、明清评点家对《水浒》女性的评点
&& 《水浒传》评点本主要的有: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金圣叹评,明崇祯贯华堂刻本,简称“金本”。2.《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明万历容与堂刻本,简称“容本”。3.《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题李卓吾评,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简称“袁本”。4.《忠义水浒传》,一百回,亦题李卓吾评,明、清间芥子园刻本,简称“芥本”。5.《评论出像水浒传》,七十回,除金圣叹评语外,另有王望如的回末总评,清醉耕堂刻本,简称“王本”。6.《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志传评林》,余象斗评,明万历双峰堂刻本,简称“余本”。该本属《水浒传》简本系统。
&& “金本”是所有评点本中评点文字最多,也评得比较细致的一种。金圣叹对慈母这一类女性形象没有进行单独的评价,是在对与之有关的英雄人物的评点见出的。如对王进之母,在回前称王进善养其母,在叙述文字中,特别拈出“子母”二字标出,共有十九处,点出子母相依为命,强调王进之孝,夹批中更直接云:“一段为错过宿头作地耳,却宛然一幅孝子慈母行乐图也。”对贤妇,金圣叹也是肯定的。他在夹批中称赞林冲之妻说:“只一劝字,写娘子贞良如见,若是淫浪妇人,必然要哭要死,要丈夫为报仇也。”
&& “金本”对遭损害受侮辱的女性并未作直接的评价,但从对鲁智深的赞扬来看,可以肯定金圣叹是同情这类女性的。“金本”专门评价女英雄的文字不多,但也足以显示其态度。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金圣叹主要是对情节展开的评点,只有在小说描写孙二娘外貌时评道:“今写此妇人,既远近皆详矣,乃觉眼前心上,如逢鬼母,何也?”这说明金圣叹对其外貌肯定是不敢恭维的,但在救下武松让武松装扮成行者时,夹批赞孙二娘道:“独表孙二娘能”。在第四十八回中金圣叹评道:“一篇写顾大嫂,全用不着窈窕淑女四字”。由此处看,对顾大嫂的评价与对孙二娘的差不多,但接着有几处夹批皆称顾大嫂为母旋风,云“意思实与李逵无二”。黑旋风李逵是金圣叹极称赞的人物,这说明金圣叹对这类女英雄也是肯定的。
&& “金本”中对淫妇这类女性形象的评点是最多的。主要是从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方面来评价的。如第二十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回前评道:“此篇借题描写妇人黑心,无幽不烛,无丑不备,暮年荡子读之咋舌,少年荡子读之收心,真是一篇绝妙针荡子文字。”亦有许多文字是对淫妇的评价。金圣叹对这类淫妇形象的评价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1、“淫妇好色”,2、“淫妇心毒”,3、淫妇“刁时便刁杀人,淫时便淫杀人,狠时便狠杀人”,4、淫妇可杀。难能可贵的是金圣叹并未将英雄与儿女情对立起来,而认为英雄有儿女情是正常的。
&&& 金圣叹对虔婆之类的社会不良女性是否定的,他称“虔婆爱钞”,视杀人如戏。对于行院妓女,他说:“行院妓女则可饶恕,败坏风俗如潘氏,胡可得恕也?”对刘高之妻之类的不贤妇,金圣叹也是痛恨的,将其与害民的贪官划为一类。
&& “容本”,刻于万历年间,比“金本”早得多,题李卓吾评,学术界有人认为其评点为他人伪托。[2]“容本”评语称王进之母为“贤母”。对雷横之母虽无直接的评语,但对其母吃打愤而打杀白秀英的雷横称为“真孝子,真仁人,真菩萨”,亦可证是肯定的。对贤妇如林冲之妻,容本没有评语进行评点。对金翠莲这样的遭损害受侮辱的女性,未作正面评价,但对她们的遭遇是同情的。如在叙述金翠莲自己的遭遇时,“容本”夹批道:“世上都如此”,而鲁达愤慨地要管此事,夹批赞道:“佛。”“真忠义”。“容本”评女英雄的评语比较少,但其肯定之意是非常明显的。
&& “容本”对淫妇之类女性形象的评点是比较多的。容评首先肯定《水浒传》对此类淫妇的刻画,其次,肯定了武松杀奸夫淫妇的从容次第,评道:“武二郎杀此奸夫淫妇,妙在从容次第,有条有理……圣人圣人。”这种血腥之事而得到如此评价,在容评者看来,其中有某种快意。第三,称武松杀奸夫淫妇是义气之事,得到大家的支持。容评云:“你看武松杀了奸夫淫妇,知府知县并一切上上下下的人,那一个不为他?”对虔婆之类基本上没有评语。对刘高之妻这样的不良妇却有明显的评价。“容本”评道:“国有贼臣,家有贼妇,都贻祸不浅。只如青州府失了秦明、黄信、花荣三个良将,皆刘高一人误事,而刘高又妻子误之也。”
&& “袁本”对贤妻良母之类如王进之母、林冲之妻没有什么评语。对遭损害受侮辱的女性还有所评价。如对金翠莲之事,就评道:“郑屠以虚钱实契而强占金翠莲为妾,此是势豪长技,若无提辖老拳,几咎天网之疏。”这就指出强占为不平之事,侠客必定要管,当然是同情此类女性的。对行院妓女,也是同情的,如云:“传中往往见此辈人,特为怜济,豪杰所见略同。”“袁本”有点将“英雄气”与“儿女情”相对而谈,如在第七回回末评道:“儿女情深,英雄气短,只冲临岐,犹见本色,作者更非凡也。”
&& “袁本”对女性的评点主要是在淫妇这类人物方面。首先,这类评点文字多是在叙述文中的评点以眉批、夹批的形式,内容多是对人物描写的评价。如第二十三回夹批道:“将一个烈汉,一个呆子,一个淫妇人,描写得十分肖象,真神手也。”其次,认为淫妇可杀。第二十回回末评云:“风情中智囊,断以王婆为第一。然淫秽之事,可为世俗垂戒者,幸有武都头利刃在。”第三,提出“情更毒”的说法。在第二十回评道:“翻手为云覆手雨,比刀头上血,情更毒,……”第四,指出石秀杀淫妇是为了兄弟。在第四十五回回末评道:“石秀为自己辩冤事轻,怕杨雄受害念重,是真骨肉,是真圣贤。”“翠屏山上杨雄犹无主意,终赖石秀做得一个烈丈夫。”“袁本”对虔婆之类人物是没有好感的,说:“婆子智,婆子毒”。
&& “芥本”关于《水浒传》中的几类女性的评点文字不多。对淫妇,认为可杀,杀得好,故云:“武松杀淫妇、奸夫,一团雄武,石秀杀和尚、婆娘,一味松秀,各成一个极痛快局面。”而且认为梁山好汉是以杀治淫,云:“天生水浒诸人,专以杀盗治奸淫,”对不贤妇是痛恨的,评道:“贪污官、不贤妇,原是一类,骂得痛快。”
&& “王本”称林冲之妻为“真节妇”。对宋江杀阎婆惜进行了分析。不但分析了宋江杀婆惜的原因,而且还指出宋江不杀婆惜也可以保全自己。这也说明至少认为阎婆惜这样的女性罪不至死。难能可贵的是,对武大郎之死并没有一味地指责潘金莲,而能分析其原因,评道:“金莲为富家婢,主人不能通,怒赠武大郎;大郎不自揣,娶为妇,又移寓阳谷县,与王干娘比邻。呜呼,大郎所以死也!”还指出石秀杀潘巧云,是杀于忿,而非杀于义。其评曰:“贼秃如Q黎,杨雄不能杀,而石秀杀之;秀杀于忿,不杀于义也。”当然,“王本”评点认为奸夫淫妇是可杀,杀之是名正言顺的,所以说:“自古杀人之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无如杀奸夫淫妇。”
&& “余本”评点对遭损害受侮辱的女性是同情的,在金翠莲说出自己的苦楚时,就评道:“智深见女人诉出冤情,便欲代他报仇,可见智深大丈夫也”。这里既是赞鲁智深,也表示对金翠莲的同情。“余本”对淫妇是痛恨的,指责阎婆惜毒。评道:“观此段婆惜不肯拿文袋还公明,反欲害公明,谚云:‘青毒蛇而口,黄蜂尾上针,两般还未毒,最毒妇人心’,此言是也。”也分析了宋江杀婆惜的原因。评道:“宋江乃义勇之人,岂肯受一贱妇之气,而所以杀婆惜,大丈夫当如此。”
&&& 由上可知,各种明清《水浒传》评点本有如下一些共同之处。一是各评点本之间尤其是“容本”、“袁本”、“金本”之间评点有明显的承袭演变的关系。二是各本评点都注重对女性人物描写和与之有关的情节设计。三是各本都联系现实从伦理、社会诸方面评价。四是对女性人物的评价意见大致相同。如对良母贤妻、遭损害受侮辱的妇女以及女英雄是肯定的,对淫妇、害人的虔婆、不良妇之类是痛恨的。
&&& 比较小说原文对女性的描写与明清评点家的评点,不难看出,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评价是大体一致的,但它们之间无疑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这在“金本”中尤为明显。首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文字是作过比较大的删改的,通过删改,文字更精练,女性形象更突出,主旨更集中。如《水浒传》原文中有对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入巷的韵语歌咏,金圣叹把它删了。这种欣赏式的歌咏,是游离于小说思想倾向的主调,变成了似乎对通奸的品赏,也就冲淡了小说的思想倾向。其次,金圣叹的评点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如在第二十回开头正文“话说宋江别了刘唐,乘着月色满街”后,金氏夹批道:“……盖良夜如此,美人奈何,便不遇着阎婆,宋江亦转入西巷矣”。又云:“人每言英雄无儿女子情,除是英雄到夜便睡着耳。若使坐至月上时节,任是楚重瞳,亦须倚栏长叹。”由此可见,金圣叹并未将英雄与儿女情对立起来,而认为英雄有儿女情是正常的。
&&& 总之,《水浒传》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好有坏,明清评点家对她们的评价亦有褒有贬,字里行间充满对善良女性的关爱和对不良女性的痛恨,既不是特意反女性,也不存在情与理的矛盾,因此,我们今天的研究也必须实事求是。&&&
[1]本文所采用的《水浒传》版本为《〈水浒传〉金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二版;所引用的小说正文和评点文字全出于此,下不一一注明。
[2]见叶朗?《中国古代小说美学》附录.《叶昼评点(水浒传)考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董林(1955――),男,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
原载:《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阅读数[4154]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梁山好汉的组织结构(0/748)
& &我总觉得起事之初大都怀着忠良之心,救亡之义的,梁山也不例外。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聚到一起,就是一组织结构了,说是黑社会组织也好,说是现代企业制度也罢,梁山的成与败其实都和他的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息息相关。起一次义不容易,要保存那星火更是艰难,宋江的企业制度改革,是将梁山的那一点本钱全都抓在自己手里,从而断送了企业职工的说话权力。本来还有点民主意味的合伙制硬是变成了一言堂的家长制,梁山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 想当年晁盖带着生辰纲上梁山,吴用使计,煽动林冲犯上杀了王伦。也该是弱肉强食,梁山才让更有能力的主去掌控,但林冲无疑是一次兵变,是集团内部的血斗。& & 话说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著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著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他日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晁盖的第一交椅是林冲指认的,没有通过民主投票。可见在草创之初,梁山并没有一个选举的程序,谁的能力强,谁说了算,谁的威望大,谁就做老大。& & 林冲把手向前,将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头,不必推却;若有不从,即以王伦为例!”此话后半部分是说给山上其他头领听的,那就是今日我说了算,不然就是死。所以这结伙的民主生活会其实充满了火药味道,梁山的所谓道义背后也满是恐吓与威胁。林冲虽是梁山的功臣,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由此以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很难开展,强盗头子的意志成了全体组织的意志。这样的结果是,隐藏了矛盾,虽利于表面的团结,但长此以往,却不是一个组织的长久之策。& & 林冲居然还分派权利,林冲向前道: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林冲道:“公孙先生请坐第三位。”林冲要再让时,晁盖,吴用,公孙胜,都不肯。三人扶住,林冲只得坐了第四位。在林冲的设想里,晁盖是主管全面的,以行政为主,而学究先生执掌兵权调用将校,并且由公孙协助,其他头领都监督。学究是军委主席,看似第二,实则掌握了梁山的命脉。林冲这样的分派其实酿下了祸根,晁盖的被架空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的。 & && & 书评家王望如曰:林冲杀伦自立,则为小人;杀伦立盖,则为君子。晃盖谋夺头领,则为小人;义让头领,则为君子。尽管这样的结局皆大欢喜,但权利的分散,制约了梁山的发展,以致于有宋江一干人等上山,晁盖的位置就显得无比尴尬。& & 说句实在话,晁盖就象个工会主席,看着风光,其实啥也不是。晁盖道:“你等众人在此,今日林教头扶我做山寨之主,吴学究做军师,公孙先生同掌兵权 ,林教头等共管山寨。汝等众人各依旧职管领山前山后事务,守备寨栅滩头,休教有失。各人务要竭力同心,共聚大义。”这是一个虚职讲的漂亮话,好在晁盖是个实在人,原先只在村头发发威风,现在能撑得住数百人的场面,也算新奇新鲜了一回。于是收拾房屋,安顿委员会里的家小,便教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纲──金珠宝贝──并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就当厅赏赐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啰。晁盖是个受不得奉承的人,一奉承,身子骨就发软,就是拿命换的那些宝贝也不在话下了,都一分而空,包括自己的私房钱啦。& & 革命事业是需要经费的,晁盖这个当家的太败家了。吴用虽不言语,但心中的算盘无疑落空了,生辰纲他的那一份呢,还应该是大份,就这么没了,你看他会埋怨晁盖不。晁盖是得到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啰的欢喜,但以后的选举不是全体投票啊,在一个没有民主作风的组织里,某些个人魅力的展现是弊大于益的。& & 石秀、杨雄登山求救,晁盖以时迁偷鸡大坏法门应斩,袁眉批: 晁盖有纪律,宋江有经济,缺一不可。晁盖的纪律也是装装样子罢了,一句话就给劝住了。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伙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恩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尸首级去那里号令。我亲领军马去洗荡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 & 众头领力劝,晁盖方才免了二人。杨雄、石秀也自谢罪。宋江抚谕道:“贤弟休生异心。此是山寨号令,不得不如此。便是宋江,倘有过犯,也须斩首,不敢容情。如今新近又立了铁面孔目裴宣做军政司,赏功罚罪,已有定例。贤弟只得恕罪,恕罪。”注意宋江这里说的军政司,估计是宋江上山后建议设立的,这进一步弱化了晁盖的领导权。军权没有也罢,宋江一上山,这司法权也没了。铁面孔目裴宣是不是宋江的心腹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不是晁盖的人。& & 等到晁盖一死,宋江上位,情况就开始变化了。宋江要做的就是把权利逐渐收集到他一人的手上。宋江与军师吴学究,朱武等计议,堂上要立一面牌额,大书“忠义堂”三字。这树权威,立牌坊可只有宋江这斯能干得出的。把梁山人都团结在他的周围,靠的就是他的理论主张和口号。& & 革命的队伍大了,规矩也就更多起来。宋江从新置立旌旗等项。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二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外设飞龙飞虎旗、飞熊飞豹旗,青龙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黄钺白旄,青幡皂盖,绯缨黑纛,中军器械外,又有四斗五方旗,三才九濯旗,二十八宿旗,六十四卦旗,周天九宫八卦旗,一百二十四面镇天旗。尽是侯健制造。金大坚铸造兵符印信。一切完备。& & 一书“山东呼保义”,是搞个人崇拜,但又不想太明显,就 把玉麒麟的也算一个,但宋江清楚他的权威和玉麒麟的那大的不是一个档次啊。“替天行道”四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先进革命理论,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个人可以干任何想干的事情。因为他自己就把自己当做梁山的天。旌旗翻转,实则等级森严,这是让小的们都记着自己是什么样的德行,在哪个位置上,便于管理,更在于钳制。铸造兵符印信,更是把兵权收归在他一人手里,所谓的军师现在只能做三军总参谋长的事情。& & “宋江当日大设筵宴,亲捧兵符印信,颁布号令。”这就是个明确信号,所有的人都得听他宋江的。说这宋江玩权术谁能玩得过?他是这样安排的:梁山泊总兵都头领二员: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掌管机密军师二员: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一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神机军师朱武。& & &梁山泊总兵都头领就是军委主席,卢俊义只能挂副职。这和林冲当年说的二头领就能掌管兵权有天壤之别啊。不知道林冲看在眼里做何感想,想必只能更加沉默了吧。民主生活会其实只是个场面而已,盗亦有盗,但丛林法则却也是一样的残酷。不过能进宋江政治局常委的人也还是很不错的,但这权力核心的其他四人却没有一个可以有资本与他较量的了。& & 马军五虎将五员: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这里除了林冲,其他都是宋江的人,马军五虎将是梁山泊最倚重的头领。林冲其实也是个谁有饭吃就听谁的主,只不要把他逼得太厉害就行了。这样的安排也使得宋江的位置更加牢靠,另外这些人大多都有政府军背景,也多能支持他招安大计。& & 宣和二年四月初一日,梁山泊大聚会,分调人员告示。当日梁山泊宋公明传令已了,分调众头领已定,各各领了兵符印信,筵宴已毕,人皆大醉,众头领各归所拨寨分。& & &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一百零八人不再是一百零八个脑袋,而是宋江一人之脑袋也。这样的组织,会有前途吗?
一键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