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宁 京东和京东五一会打折吗?

电话:400-606-5500
京东商城自营家纺专场,爱就一个“致”。活动时间从4月27日-4月29日,活动期间每满200元立减100元,凑单合适的话可拿到接近五折的价格。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4月大促!活动期间可免费领取满299减45元、满599减90元优惠券,限银牌以上使用;满299减60元、满599减120元优惠券,限金牌以上使用,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自营美食巨惠,满199元立减100元。参与的零食品类有牛肉干、猪肉铺、开心果、夏威夷果等等。全场5折,美食超值巨惠!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家装节,自营家居大牌清仓!满200元立减100元,还可叠加免费领取满400减40元、满元优惠券。先领券再满减!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决战五一家电风暴,自营厨卫大家电满元、满元、满元。秒杀不断、爆品不断、惊喜不断!
截止日期:
关注孩子成长,培育健全人格,京东商城自营少儿图书专场,全场满120元减60元。参加活动的书类有:幼儿启蒙、卡通动漫、科普百科、故事书等。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全球购,eBay海外精选专场!超值满减优惠,全场满499减100元、满999减200元、满1999元立减400元。即买即减,手慢则无。
截止日期:
第一届京东洗碗节 ,裸价来袭,低至1999元。还可领取满元、满元、满元优惠券。洗碗机总有一款适合你!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显示器专场!每天10点、14点整点限量抢满、满元优惠券,10-24点限量满900减50元优惠券,先领券后下单!
截止日期:
京东商城居家春意闹,自营厨具满200减100元。参与的商品主要有:锅具刀具、水具酒具、茶具餐具、厨房配件、刀剪菜板等等。
截止日期:2015年天猫京东当当1号店苏宁易购运营预算计划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15年天猫京东当当1号店苏宁易购运营预算计划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4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更多
比特客户端
我们也在这里:
2015年,阿里腾讯京东三分天下
  电商行业的变化很快,有没有核心的规律逻辑可循?京东能够挑战天猫模式吗?而能否借力移动电商弯道超车阿里和京东?
  阿里腾讯京东三分天下,目前大家子看到了阿里一家独大,京东尚在“襁褓”中挣扎盈利,而感觉腾讯电商还没找到北,如何两年后就三分天下了?
  电商会赋以各种模式,模式,B2C模式,B2B2C模式,还有阿里希望主导的C2B模式,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解这些没有意义的概念。电商模式还是要回到平台、商户和用户关系上去分析解读。
  在我这里有三种模式,主要的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有自己的独立生态体系,以及完全的不同运营逻辑,这也注定了彼此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商品聚合中心的超级帝国阿里
  阿里基于对商业生态体系整合的零售平台,消费者在这里有无穷多的商品和无穷多的商户可供选择,商户能够自主管理销售商品
  2000年后天南海北大量用户涌入,开始网购,完全多样化千奇百怪的需求。
  有人要买豪车钻石,有买天南海北的特产,也买一炷香火,求一个桃花运签。满足这样需求,自己上,自建物流无疑是白日做梦。客观上说,需求是现成的,大量的商户也是现成的,如何匹配二者需求,谁能够在这个时期能够搭建一个聚合商品的平台,就能够自然称霸一方,因为用户需求会推动它的成长。
  阿里旗下恰恰出现了,并坚持了下来。那有人说,在此期间2005年上线的腾讯拍拍,还有2007年上线的。为什么它们就没有成功?
  阿里是以商品为中心聚合商户和用户,这要求平台对商户、商品和用户理解管理能力都很高。所以投资阿里,阿里吸收了雅虎的技术对淘宝的发展至关重要。海量的商品,如果没有强大的搜索技术,用户就会陷入迷茫,找不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平台的用户购买体验极差。之前淘宝搜索的负责人鬼脚七,以及负责过数据魔方,现在一淘网数据分析老大姜蕾就是并购雅虎后到的阿里。现在对比同样在做平台的腾讯、京东,在阿里看来,它们的技术就是一个“渣”了。
  好的技术,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想买的商品,且不会在双十一这样超级购物日崩溃。但如何管理上好商户,也是一大挑战。毕竟平台模式的收入靠卖流量广告为主,向主收费。如果商户不赚钱,生态不健康,平台模式也是难以持续的。
  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眼光,搞尽快的提升收入,最后把做B2C的搞死了,想做电商的大多被逼进了天猫淘宝,所以百度算是竭泽而渔,必定丢掉了电商市场。淘宝广告蹭蹭蹭往上飙涨,阿里未必高兴吧。
  淘宝现在压力很大,看一看后台数据,在加剧。因此淘宝千方百计的要搞“小而美”,搞平衡,扶持中间层,避免塔生态体系。因此淘宝要在规则机制上千方百计的约束控制“爆款”路线。另外也要帮助卖家学习成长,淘宝大学应运而生。不是谁都能够有能力资源自建仓储物流客服体系,阿里就扶持相关的第三方服务商。
  无法学习“小二文化”,阿里虽然一统江湖,但依旧是“小二”文化基因,虽然有腐败,但他们能够倾听商户意见及时作出改变。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阿里小二与商户沟通是极其多的,且大多是无关乎利益交换的腐败交流。
  一年前天猫成立了商家智囊团,汇聚了300TOP顶级大卖家,1000家顶级大卖家,甚至将天猫导航和规则都“交由”卖家商户们管理,因为阿里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专业能力来管理这么多商品和商户了。
  而腾讯是产品基因,埋头苦干,商户反馈了很多,但还是自己干自己的那套。京东则是采销零售文化,不管刘强东怎么强调要服务好商户,即使不拿商户一分钱,但依旧是“大爷”!
  简而言之,阿里模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体系。纵然还有很多问题,但你不能不叹服。显然,这不是腾讯,不是京东一日能够学成的,至于处于转型中的就更不必妄想了。
  总之,阿里这种商品聚合模式,商户有足够的自主权去销售自己的商品,用户可以尽情的满足自己海淘商品的乐趣,而阿里提供了廉价低成本的工具。
  而这种平台模式最适合的品类是非标准类的服饰箱包、礼品、食品等等!
  全流程自建模式帝国京东
  京东基于对仓储物流大规模投资建立优质用户体验的零售平台,消费者在这里享有有保证的商品和配送退货服务,商户只负责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然后销售,仓储物流的事情就交给京东处理。这种模式下,无论是商户卖货,还是用户购物都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不是什么选择越多越好,尤其是里面的商户商品参差不齐的时候,尤其是在购买一些标准化商品如图书日用商超百货,尤其是一些重售后服务的家电,选择越多越是问题。尽管可以通过引入品牌商,加强商户管理,依旧会让用户购买时产生不安。即使假货水货二手货是1%的概率,但给用户购买带来的不安是100%的。
  从品类的市场份额对比看,图书市场份额主要在B2C当当、亚马逊和京东手中,而家电3C品类天猫也全面被自营B2C模式超越。纵然目前综合B2C自营在亏损,但这种模式对用户有价值,对商户有价值,那么自然会有其持续的生存基础。所以不必担心天猫平台模式要替代京东自营模式,要问用户答不答应。
  不过小东哥在此要补充一点,自营采购,自建物流提供了更好的商品和配送服务,理应收取相应的费用,比如amazon prime的会员年会要叫79美元,仅承诺2天送达。但目前国内B2C在大城市都提供当日达服务,易迅网甚至承诺一日三送,但基本是免费的,由此财报被拖累。
  有人还是要问,B2C有价值归有价值,但是不盈利的平台终究是持续不了的。是,其实这个问题看下B2C鼻祖亚马逊就知道答案了。通过自营做口碑,最终盈利还是通过开放平台的佣金广告及仓储技术服务盈利,在京东这里加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所以刘强东说京东生死取决于开放平台,并不夸张。
  通过大规模采购,及自建仓储物流体系的B2C模式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只有效率更高才能比竞争对手建立长期健康的低价优势,而成本更低才能提升毛利润率水平,用户体验更好,才能留住用户,建立持续健康的商业模式基础。全流程自建模式的核心不仅需要海量的资本,还需要高效管理体系,避免崩盘,反正说了,他是没法想象一家电商公司去管理十几万人队伍的快递公司。同时经营上百万个商品,还要避免采销失控,用户体验失控,这背后都是技术系统。当然此技术与阿里的技术不一样的!
  小东哥在此特别解释为什么苏宁电商不会颠覆京东。
  团队上,苏宁电商高管团队基本是苏宁集团委派,大多都不懂电商,临阵换将,犯了兵家大忌。技术上,过于依赖于第三方,而自身开发经验不足,用过苏宁易购的多多少少知道一二三了。仓储物流投资虽大,但目前实际体验的结果远不如竞争对手。
  客观分析,苏宁电商品类结构不健全,是要复制京东模式,虽然品类很全,但主要还是家电3C,扩品图书和日用百货算是阶段性失败了。其次即使是常规苏宁优势品类家电和3C的实际销售情况也远远落后京东。其三苏宁想依靠开放平台反击也毫无可能,苏宁和京东的活跃用户差距比,至少在十倍以上,和比还差了一大截。
  2013年上半年苏宁易购的同比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至100%,与京东相当,超过京东已然无望!
  关系链电商帝国腾讯
  有人说腾讯缺乏电商基因,这个必须是要承认的,腾讯更强的是产品基因。腾讯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海量的用户,基本互联网用户都是腾讯的用户。小东哥也不认为腾讯在B2B2C平台模式上能够颠覆天猫,亦不认为自营B2C模式打败京东。
  腾讯电商会建立在一种与淘宝京东完全不同的新型电商模式基础上,它的模式更轻。既不需要强大的搜索技术,商户管理能力,也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仓储物流,并承担商品库存的风险。在此本人暂且定义为“关系链电商模式”!
  腾讯电商基于地理位置以及日常交易建立起用户关系的零售平台(含O2O),消费者在这里可以方便的选择他日常消费的零售商、品牌商的商品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无论是超市大卖场,还是去餐馆吃饭,去电影院看电影,都相对固定。而之前品牌和商户无法将这些老用户固化下来,并建立联系。即使是通过会员卡模式,这种关联也是极其脆弱的,只在交易的时候发生关系关联。
  过去的十几年腾讯一直都于做一件事情,就是打造社交关系链帝国,陌生人之间,朋友之间,亲人家属之间,同事之间,商业伙伴关系,并都通过、微信捆绑起来。一旦用户使用,就很难彻底摆脱。因为你摆脱的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你的朋友亲人工作的圈子。这个庞大的关系链组织,还遗漏了社会最重要的一个成员,“商业组织”,现在有了微信平台,商业组织都会“人格在线化”,然后实现个人与商户组织等的关联。淘宝企图通过打造微淘平台来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妄想的。相反腾讯实际进展要的多!我们已经看到在微信上建立公众号的一些品牌、餐饮、商场、银行都获得了几十万至上百万的用户,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些公众号更方便便捷的使用服务。
  关系链电商存在的基础
  用户需求:商户希望固化自己的忠诚用户,而用户希望围绕自己需求习惯定制自己的商户服务商。
  商户需求趋势来看:本地化,品牌商上线,各类传统零售商(一定是以每个门店作为独立个体在线化),各类生活服务都会在线化;而本地化的商户主要聚焦于服务覆盖半径内的用户。专注化(专注于垂直品类,专注于服务老用户):商户只有通过服务好老用户,才能够健康盈利,固化老用户是必然的选择。
  电商模式变化:聚合模式和去中心化模式并存
  聚合模式:阿里是以商品为中心聚合商户和用户,这要求平台对商户、商品和用户理解管理能力都很高。
  去中心化模式:微信电商平台则是是以商户为中心,分散式平台,将商品、用户的管理完全交给商户,模式比以往更轻。
  去中心化模式,是目前淘宝聚合模式的有效补充,主要是由商户自身推动形成,而非平台推动。由于商户和用户已经有交易和信任基础,它能够更加高效的快速推动,形成巨大的交易平台。依赖现有的社会化电商生态,去中心化模式的平可以更加轻松,不需要单独打造一个体系就可以成就一个巨大的电商交易平台。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姜静 ] &&&&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怎么看京东和苏宁的价格竞争?是自杀,还是另有原因?
按投票排序
和之前对当当打图书价格战一样,用自己的短板攻对方的长板,杀敌1万自损2千的战术。想想,图书对京东算个屁啊,对当当呢?大家电对京东算个屁啊,对苏宁呢?京东成天价格战,都是站在对方的老窝里打,怎么从不玩3C的价格战呢?随便翻了下 MBA MD231CH/A ,苏宁8488、amazon 8288、京东8588,都比京东便宜,可苏宁自己不吆喝,却让人觉得京东东西都比苏宁便宜,怪谁?苏宁会外聘年薪50万的PM却做出屎一般的网站出来,真是让人看了着急。大家电是苏宁的命脉,对京东来说却是一直不太擅长的,京东玩这招,无非就是用自己的四两拨苏宁的千斤。可惜苏宁的老板太2了,换做是我,就说苏宁的大家电不降价,但是3C全线降到比京东便宜,这才是反客为主嘛。
谢邀。我对两家公司都不是非常了解,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战略分析来聊聊。1. 到底价格战是谁跟谁在打?事件过程:a. 首先是京东宣布京东的产品将比苏宁实体店面价格便宜10%以上b. 然后是苏宁回应,苏宁易购将比京东更便宜c. 之后便是京东回应:京东不会比苏宁易购贵值得注意的是,苏宁实体店从未回应任何降价的问题。但有趣的是,刘强东最开始宣战的目标就是实体店。2. 为什么要打“大家电”的价格战?所谓战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价格战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这也是很显而易见的。但京东的目的显然不是要两败俱伤,而是要保证“当价格战结束时,京东受的损失要比苏宁小”。所以京东主动拿出了自己的短板:大家电。京东的大家电显著弱于苏宁,一部分是因为传统的购物意识,使消费者更注重销售渠道的品质,对实体店尤其适应;另一部分则是由于 空间利润率的问题:占用同样大小的仓库空间,其他家电尤其是3C产品和小家电的利润率高于大家电。而京东的大家电销售占比大约15%,这与苏宁国美这样以大家电销售为主的公司,有显著的区别:苏宁的大家电销售占比可以达到60%以上。(数字参考: )那么如果我们假设 京东 和 苏宁实体店 都降价10%,那么对于这两家销售下降的直接影响是:京东: 15% X 0.9 + 85% = 98.5%,销售额下降 1.5%苏宁: 60% X 0.9 + 40% = 94%@,销售额下降 6%而这仅仅是考虑了降价因素,尚未考虑库存折价、店面人工、顾客转移等等其他因素。所以仅此一项,京东便可以 以一敌四 地拖住苏宁的收入。3. 苏宁的应对苏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对实体店将面临的挑战做出回应,而仅仅是用苏宁易购拉上了国美在线网店一起,来跟京东拼“线上价格”。这是明显的避实就虚,也许苏宁自己也没有方案,来真正面对京东的挑战书:a. 实体店价格是否应该下调? 如果下调,实体店的利润会不会直接崩溃?b. 产品销售是否应及时转向线上销售模式?c. 现有的线上模式是否能够支撑起苏宁全部客户的需求?否则客户会流向其他线上家电商。d. 如果实体店价格不下调,京东的“价格调查员”会不会来毁掉实体店的定价水平?e. 一旦开战,国美和大中会不会在背后捅苏宁一刀?所以仅仅用苏宁易购来当挡箭牌,是远远不够的。4. 苏宁会怎么办?京东该怎么办?京东和苏宁的直接问题是相同的:如何融资?无论是扩大市场推广和销售范围,还是进行刺刀见红的价格厮杀,甚至是并购渠道和资源来抢地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当然,这是假设两方真的会开战的情况。苏宁是上市公司,能做的只有两项:1.增发 2.债权融资增发需要股东的支持,尤其需要非特定股东的支持。苏宁目前的大股东除苏宁电器集团及张近东本人外,还有易方达、富国等基金,以及摩根斯坦利。增发的计划很可能遭到这些投资者的反对,而如果苏宁一意孤行,这些机构投资者一定会抛售股票。如果这样,直接受损的将是张近东(27.9%)和苏宁集团(13.47%)自己。所谓“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另一方面,如果苏宁进行债权融资,正如今天市场传言的“80亿元十年期公司债”,投资者已经用脚投票了:日跌幅7.11%。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相信苏宁要孤注一掷地开始价格战,其未来收益恐怕会大幅下滑:作为普通投资者,没必要跟苏宁电器“生死与共”。更棘手的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苏宁电器(SZ 002024)的财务状况是摆在明面上的:a. 市值自年初已蒸发近30%,目前市值436亿。b. 资产负债率 61.5% (2011年报)c. 上半年净利润下滑 29.49%d. 7月7日刚刚完成定增,募集资金46亿。(而一个月后又要募80亿...)这些数字本就不能让投资者产生多美好的联想,而如果加上可能出现的80亿债务的话,苏宁的资产负债率更是会上升到大约70%的程度。以此而引发投资者抛售股票,甚至是拒绝参加增发,都是毫不奇怪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宁为了维持目前股价,目前应当采取的方法是股份回购,管理层增持,并暂缓进一步融资行动。尽管张近东的哥哥张桂平掌控着另一家上市公司苏宁环球(SZ 000718),似乎兄弟两人“财大气粗”,但一方面苏宁环球身为房地产开发商,账面资金仅有17亿左右,谁救谁还不一定;另一方面张近东为了推动苏宁电器股价上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增持,其后继能力和继续增持意愿恐怕已经大伤元气。如果在这种情形下,苏宁电器还要一意孤行举债融资,恐怕最后将不得不发 可转债 甚至是 MSCB 才能拿到钱了(不知我国MSCB是否合法)。而反过来说,京东是非上市公司,其财务和经营状况并不为诸多“看戏”的投资者所了解。以外界的推测以及刘强东本人放出的话,都是“PE与京东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必须同进同退” (
)。虽然这话可能夸张,但我相信在京东的董事会里,是有相当规模的“利益共同体”存在的。那么一旦京东遇到了资金缺口,至少还可以从这些机构(甚至引入新的机构)融资,当然,条件是未知的,有熟悉的知友请务必帮我补充。至于京东其他的选择,还有IPO。IPO过程是否旷日持久,目前不好说,但至少京东的投资者们还是希望能有一个较好的退出机会的。而能够顺利走到IPO这一步,京东显然得先迈过这道坎。
苏宁国美现在都做电商这是要抢京东的蛋糕,京东的反击一如既往的迅速。苏宁国美的主要销售额还是来自于实体店,电商做好了其实是自己和自己抢生意,所以不可能有太大的投入,但京东非常聪明,你不是要做电商么?光说不练假把式,有种把价格降下来。苏宁国美并非没钱打价格战,但要命的是电商的价格降下来了就会对自己的实体店造成冲击。京东自己连个门脸都没有,打价格战大不了挂缺货,下架,品类不齐就完了。但是一旦通过价格战把消费者对大家电的心里价格预期降下来了,苏宁和国美就麻烦大了。打个比方,比如说你看邻居家买了个五十寸的大屏幕彩电,看得那叫一个爽,一打听,才一万块,你摸摸兜,虽然贵了点,但是看起来爽也算值。这时候你去苏宁,正好遇到搞活动,七算八算还能便宜三四百,导购小姐一忽悠,你脑子一热说不定就买下来了。就你去取钱的时候你同事张三突然冒出来跟你说,别买啊,京东这彩电最多才八千啊。好么,你肯定屁颠屁颠的回家上网去了,一看,差不多的彩电还真的只要八千多块。好么,苏宁这龟儿子这是坑老子啊,老子不买了,跑去京东下单,仔细一看,什么?货物在途,还需要等个几天,MD,便宜一千多啊,等个几天就等几天吧,老子就在京东买了。不管最后这彩电你到底在京东买没买成,你现在出门看见这彩电要卖一万的,都会觉得贵死了。我觉得京东要打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不成气候的苏宁易购,就是要动苏宁国美的老窝实体店,实体店玩完了,什么苏宁易购什么都素浮云了。要撼动实体店,最简单的办法不是真的去打价格战,而是给消费者灌输一个概念,这玩意儿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上面很多人说,实体店房租水电啥的那么贵当然不可能便宜,但是一台彩电贵多少,消费者心里没个数。一台彩电怎么也要一万块,这是他们的想法,然后就是看哪家优惠点,哪家送的多。忽然一家店卖八千,心里还要咯噔一下是不是清仓尾货的。但一旦心理预期被降下来了,觉得这东西就是八九千的,那就完蛋了。
又看到这个问题,建议将这类类似的问题合并最终得益者还是京东,看起来京东赔本惨烈,实则不然,归结起来就是京东的一个营销策略:1.看起来闹得凶,玩得大,实际降的价格无伤大雅,原因如下:(1).京东的大家电并不是最主要的业务,就算真降一点也不会伤到根本
(2).京东商品价格比苏宁线下价格低10%以上本来就很正常,线上线下怎么能比
(3).说是全面大降价,但其实京东和苏宁重合的商品本来就不是太多,更别说只是大家电中的重合商品,能拿出来比价格的商品比例太小,很多东西看上去一样,但型号就是有一两个字母或者数字的区别,这个去京东商城一看便知,究竟有多少东西降了价。2.培育线上购物市场,加速线下购物往线上转移的趋势:经过这一战,很多普通人都知道了京东比苏宁国美下线便宜,更愿意往网上购物;但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实际上苏宁易购,国美,库巴甚至亚马逊其实很多东西比京东更便宜,但苏宁们默默吃了个哑巴亏,只能怪它们以前线上宣传太不给力,才为京东给用户造成低价的印象提供了机会。3.夏天快要过去了,在这个点上造势大量出货大家电,顺便带动其它类别商品销售,提高销售额和现金流,实在是高明(猜测京东的现金流其实本来就已经很吃紧了?)4.打击苏美股票:苏宁股票上午一直下跌,直到中午苏宁电器集团宣布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增持股份(不超过十亿)才开始上涨 ,悲剧的是国美,已经降了7%了。5.京东的品牌声望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这件事情网上传得太厉害,几乎整个互联网界甚至传统产业都被波及,连什么小米,360浏览器之类的都掺和进来,并且大部分消费者非常支持京东的降价行为,对京东而言,唯一不和谐的因素可能就是“一淘”了,浑水摸鱼。此法一举n得,既损人又利己,实在是高明的很,刘强东(或者说强哥的团队)很有一手;苏宁和国美在这个时代的营销观念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要好好学习。
主动搜到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说:对于这声价格战很显然强哥是暂时的赢家,对于这两家公司感性的考虑,我不希望任何一家死掉,然而我们还得理性地分析一下两家公司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作为一家传统的线下渠道商,苏宁可谓是赶上了中国发展的十年,躺着赚钱,然而正如开复老师讲的”啥玩意一碰一以互联网就极有可能被颠覆“(原话不大记得了)。可以这样说,淘宝给大家一个网上购物”便宜,方便”的概念,君不见曾几何时不少公司的前台天天大包小包的快递,许多美眉一天不收快递就难受;然而淘宝没有很快推出专业的B2C平台,脏乱差也成为它的代名词,于是受够了淘宝假次货的人慢慢转向了“能七天内无条件退货且物流较快,质量也有保障的京东”,京东暴发似的成长很有点像是FB,从3C起家,小而精,容易控制也积累了口碑和经验,现在逐步向全品类发展,(其实想做到真正的全品类,最终必须做成一个对品牌厂商开放的平台,京东目前也有和厂商合作,但是大部分还是自己采购的商品,强哥可能还是考虑目前这个销售额还是要控制一下,不然讲那么多用户体验不就白说了“不是所有的厂商都想做品牌的”)
我们回到正题,说东哥和他的苏宁,随着京东等线上业务的急速发展,东哥意识到再躺着自己就得挂了,可以这么说,对于事业心强的东哥来讲肯定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挂掉,所以转型是必然,任何一家已经做大的作业想转型都是困难的,不然就不会有柯达、诺基亚了,前几天看了下苏宁未来十年的规划,看上去很好,但是摊子搞得太大,尤其是在苏宁被做空的当下,这么大的摊子缺钱啊,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东哥的破釜沉舟,我想最后东哥无论是输是赢都是值得尊敬的。如果让我来做这个规划,至少我会大笔砍掉用于苏宁连锁,甚至会关掉一些效果不好的门店(租售比高,又不能提高多少品牌价值的门店),说实话要是这种服务不是一流的门店开得越多(在三四线地区还好),苏宁被拖垮的可能性也越高,这些钱会全力用在物流,大型体验综超,和苏宁易购上,我们来说一下这三个方向的优缺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上面的选择,就现在苏宁门店来讲,服务水平一般,体验也根本谈不上,装修更是没啥风格,过去之所以躺着挣钱是由于渠道优势和价格优势相辅相成(现在和线上比劣势),售后还算靠谱,所以很明显这种门店在选择过多的一二线地区不再开也罢;再说一下体验形大型综超,对于苏宁来讲只是一个销售商,没有自己的上游产品,因此很难像苹果,宜家这样把体验做成超一流,但是要是用心去做还是能够做成一流的体验式购物中心的,说到这得提一下那个十年规划里的设想有点太单调,我相信一流的体验绝不是简单的搭配一下想关商品,产品的品位和人的素质也应该更多考虑,而且这个体验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改进,这个做起来慢但对于品牌建设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这个一定要做,但不能像规划中说的搞得没几年就批量生产,要定个量的话,一年开一个就差不多了;最后说一下易购,这个家伙对于苏宁来说是痛苦的选择,我想无论我们的消费者多么成熟也很难接受同一家公司在线上线下的产品有10%甚至以上的差价,虽然这个是公开的秘密,做为一个发展趋势,线上发展是必然,对于没有提供太多附加值的实体门店(但现在又是收入来源)被线上拉低利润是必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就拿自己的强项和京东PK价格,所以我对东哥搞线上线下同价还是不太赞同,(搞个把月活动销消库存还是可以的)本来实体店就有一定的附加值(虽然不高也是有点的)而且定位是在网购欠发达地区,搞线上线下同价还很容易得罪供货商,要搞就拿易购和丫死拼,而且像上面说的最好拿强哥最强的动刀,再说了就凭现在易购的销售额真拼起来也不吃亏,还要说一下,易购的体验确实没有京东做的好,这点还要多下点劲,现在的优势就只有部分商品的价格了,(上一淘看),至于做到开放式平台,肯定到最后要做。最最后所有这些设想应该是建立在采购和物流平台上,不用说,钱往里ZA.先写到这
电商的生存之战,媒体的奥运狂欢。黄光裕当了首富之后,人们对「美苏」家喻户晓。当选某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后,刘强东的知名度可能还超不出一二线城市。如今直接的叫板,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营销。京东、苏宁、国美,大家卖的都是大众商品,大众商品增加出货量,靠的就是广告。过去没有苏宁国美的年代,人们到哪里买家电?一二线城市到百货商厦,三线以下找当地经销商(代理+批发)。当年颠覆传统的苏宁国美,靠什么打下了半壁江山?价格优势。如今反传统的变成了京东,但张近东不是吃素的,当年身为黑马的苏宁挑战国美的时候,国美只能靠收购永乐抗衡。如今挑战者变成了京东,苏宁没有互联网基因,但张近东有企业家的魄力,去年用钱砸苏宁易购的时候,在媒体上放足了狠话做足了功课。如今自掏腰包备足了粮草,的确气魄十足。然而,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者是谁?消费者。什么能最有效改变消费者传统的购物方式?价格优势。如何将价格优势的信息有效传递给消费者?在媒体上放出价格战的消息。怎么让媒体卖力宣传造势?制造戏剧性和情节。所以不奇怪,战争的硝烟由京东点燃。这场价格战既是京东的一场市场营销战役,又是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在线购物习惯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可谓用心良苦。然而,打仗必然有赢家和输家,打仗也不只是发微薄磨嘴皮子,不是上市公司的京东,面对资金实力雄厚又决心一战的对手,只能学习美国机构做空中概股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舆论战。终于,这场争斗演变成了今天惨烈的消耗战。按照第一财经主持人的话说,「花投资人的钱,请全国人民的客」。然而,毕竟买家电不是冲动性消费,有多少传统消费者会搭上顺风车体验一把网上购物的乐趣?不得而知。但估计,这场战争势必将成为一场持久战。强哥的胆气,东哥的魄力,都是中国企业家中少有的英雄豪杰,也希望这场龙争虎斗最终能成就两家企业走向卓越,而非简单的两败俱伤。
个人认为是双赢1、不管京东和苏宁,都引起更了更广大人民的关注,媒体争相报道,这是巨划算的宣传,成本只是若干条微博,粉丝们是桥梁2、将比价从线下引导到线上,传统的货比三家,现在可以是线下比了再线上比,不管怎么比,将很大一部分人引导到线上,无意推动行业发展3、羊毛出在羊身上,降价不可能都降,但明显把天猫,拍拍,以及线下消费者吸引过来,销售额提高了,奔着降价来的人或许顺带买上其他而不是空手而回,再多的投入也从中收回了。4、持续时间短,降价风暴才刚引起热火,京东就宣布退出,因为目的达到了。明面上不管谁赢,实际只是赢多赢少问题,只有两位老大才知道到底赢了有多少。纵观整个过程,不管有没买,有人看热闹,有人知道、关注,获取了“名声”,这就是双方最大的收获。
这是一次以京东为始作俑者,美、苏被动跟进的炒作+促销!
自杀?毛关系都没有!
京东是本次事件的大赢家.
对刘强东而言,他非常清楚,京、美、苏三家,就块头而言他是最小的。(苏宁1000亿+,国美500亿+),相对而言抗风险的能力也最弱。京东想干掉美、苏,基本不可能。
京东的隐忧,就是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与对手尚有档次上的差距,这决定了他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也直接决定了他的利润水平。只有当他的销售规模能与美、苏等量齐观之后,刘强东才能高枕无忧。这也是刘强东一直声称现在不考虑赚钱的核心原因,他的目的就是在上市以前尽可能提升销售规模(也可说是做不到相当规模就上不了市),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与苏宁、国美三足鼎立之势。
关于自杀一说,网络媒体和相当数量的旁观者似乎多有误读,皆因刘强东的微博
“今天,我再次做出一个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公司很快公布实现方法”
恶俗点说,这话等于放了个P。严肃点说,刘强东很诚信。
因为就大家电而言,想做到比线下实体店低10%,(大家电线上如果只比线下低5个点,很多顾客宁愿选择线下,看得见摸得着)这是一件已然成立的事情,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东哥等于描述了一个事实。即便非家电行业的人士略动脑筋都能想明白,可是大家并不是那么冷静,都被东哥弄激动了。
当当CEO李国庆是个明白人,一语中的
“噱头吧,线上比人家线下价格,算什么价格战啊。和国美苏宁在线比价啊。当当网出版物和百货价格比线下都便宜10--35%呢!”
东哥所言“大家电三年零毛利”也可有其他解读,比如平常销售零毛利,年终拿返点等。即便确实一分钱不赚,问题依然不大。很早京东就开始扩展经营品种,通过其他品类的销售利润来支持大家电并不困难,何况大家电在京东的销售份额不超1成(据说只有1%)。
如果东哥啥时候说“京东大家电比苏宁易购便宜10%”,那...... (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o^
倒是国美的宣言“比京东价格低5%”比较给力。(做到有相当难度,因为要烧不少钱)
简单说,刘强东用一条微博制造话题引起苏、美表态跟进,进而戏剧性的吸引几乎全中国互联网媒体甚至传统媒体跟风报道。(换到平常,想获得如此多眼球,得要花掉多少RMB做广告) 在充分的宣传炒作下换来了销售,积累了顾客,培育了消费习惯。可谓性价比极高。
反过来,对美、苏的线下实体店,却是个不小打击,本身家电行业已经面临相当困难,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选择网购,线下的生意会更为窘迫。而这块恰恰是苏宁、国美的根基。
也许刘强东自己都没有想到效果会如此之好(对手忒配合了),晚上睡着怕是要笑醒。
向东哥致敬,这次炒作促销漂亮的有点过分......
值得玩味的是,8.15过后苏宁、国美不约而同表示,将在818进行线上线下联动,全国实体门店与网店一个价,这才算是对此次京东的真正有效反击,只不过代价有点大。
希望这天能成为一年中第三个购买家电的最佳时机,另两个是五一.十一。
京东是不是自杀?我觉得是。1、价格战就是烧钱,谁的钱更多?2011年底苏宁有现金库存121亿元。再加上苏宁最近增发融资55亿,发债券融资80亿,粗算下来可动用的现金是——250亿元。京东,刘强东说京东的现金储备是87亿元。在现金方面,苏宁是京东的三倍。2、物流苏宁、京东这种直销电商,物流起到的是渠道的作用,非常重要。京东现在有6个物流基地,三级物流网络覆盖到50个城市,700个配送点。苏宁现在有8个物流基地在运营,10家在建设,24家已经签约储备,大概有500个配送点。从网店数量上看大概是打了个平手。从物流建设资金上看,我感觉应该是苏宁更多,但是查不到具体数据,就算一样吧。3、议价能力苏宁(含线下实体店)2011年卖了900多亿。京东的数据有时候说是200亿,有时候说是300亿。显然是卖得越多,议价能力越强,就越有机会向供货商压价。苏宁胜出。4、可持续性苏宁毛利率大概是在18%左右(更要命的是,每年还提高1%),净利润去年48亿。京东毛利率据说是5.5%,去年净亏。苏宁可以把卖价再降低5%,还不会亏本。京东维持现在的价格已经不可能长久,更别提持续降价了。苏宁再次胜出。如果是自杀,为什么还要自杀?因为价格战是迟早的事情。苏宁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一旦下定决心进入市场,肯定是要主动打价格战的。苏宁这次反应非常快,不能说是早有预谋,但肯定也已经对价格战有充分的准备。既然反正都要打,玩打不如早打,按照别人的节奏打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打。京东与其等到苏宁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帖,再借着强大的优势以价格战一击制胜,还不如趁着苏宁易购立足未稳,率先搞一搞。万一京东没反应过来呢?万一苏宁备货不足,出货量跟不上呢?万一京东下不了决心跟进呢?总之,先打价格战还有万一成功的机会,等到苏宁主动降价的话就彻底被动了。这次价格战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迟早会有更真、更大的。苏宁还没开始动手呢。
1,实体店和在线商城的顾客群重合度不大,苏宁实体店自然不会跟进;2,京东的大家电配送范围有限,甚至不及苏宁易购,冲击不了二三线城市的实体店;3,供应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会采取区别供货的方式供货,A型号给京东,B型号给苏宁;4,如果战线拉长,供应商会把相同的商品分为几个型号,「专供」电商,找不到相同型号的商品,价格战怎么打?价格战初期,就是拼库存。库存拼完了事,因为供应商不会继续供货。价格战持续一段时间后,大家的库存都拼完了。各电商在售的也都是独家销售商品了,此时提价至正常价位即可。价格战持续不休,以后大家就没法直接比价了。因为供应商把一种产品分了N多型号,专供电商。综上,刘强东的三年价格战就是一个噱头。
刘强东拿出10%来玩,照理说不可能触犯行业底线。很有可能只是想告诉苏宁自己是有底牌的。京东线上比苏宁线下便宜10%,这是本来就有可能存在的现象,但刘强东这么一闹,消费者的倾向就倒向一边了。诶,京东要降价打苏宁了?其实,10%也就跟维持原有状况差不多。刘强东既然吼了一嗓子,苏宁方面不应对就输了气势,但苏宁对所谓的价格战一当真,就是自己给自己拆台。苏宁不应战,双方照常自己卖自己的,消费者往京东跑。苏宁应战,也拉低价位,那好,看谁运营成本更低。京东线上的反应速度显然要比苏美实体店的应对速度快得多。怎么看,京东的底气都足一点,刘强东不是随意宣战的,他挑准了苏宁主要依托实体的短板。
感谢没人邀请。你们真信京东会做低价么?笑而不语,这招都用烂了。有兴趣的看看一淘的比价,多有意思的曲线啊。
如果完全按照他们两家所说的,势必导致所有大家电价格趋向于零,但那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结局无外乎以下两种:1、有一方食言或两方和解,在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内停战,向公众公开道歉(东西卖完了,道歉又不需要成本)2、发改委、工商总局出面叫停,双方全身而退。这需要多大力气的公关啊……
当然,有一种办法不需要公关,那就是起诉。刘强东正是有了这块护身符而有恃无恐。价格太低谁都扛不住,商人自然不会牺牲自己服务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如上所述,成本价是个底线,谁都不能突破,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出现刘强东所谓的
他卖一块我们就不要钱这种情况。
一旦苏宁价格低于成本价京东就可以起诉苏宁而不必继续跟着降,用心不可谓不险恶。最后,大家别急着买,多等等吧,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调戏。
我觉得上面好多人都想的太多了。。。什么融资什么线上线下转换什么行业方向制定就是最简单的广告,超没品的设个套,耍人玩呢!我啥都没买,但是有把东西放进购物车。只能说刘强东太二逼了,搞之前嚷嚷谁贵谁王八蛋,说什么都怕就是不怕价格战。昨天服务器各种出错,今天吵着说补过加大力度送券,大家电每样减500,只能中午1小时内领,等用户领的时候就都显示无货,下午把价格都修改好了又都显示有货,一台电视比昨天贵上1500....还不停的删评论,侮辱大家智商啊,玩不起就别玩,别丢人现眼了三张图片都是索尼彩电KDL-46HX75046英寸 全高新3D LED电视分别是昨天苏宁的报价昨天京东的报价今天下午京东的报价。。。
质疑楼上所有:京东7月份冲IPO失败,此次促销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而作此举,宁愿损失利润,也要扩大规模。美国市场上投资人更看重规模和潜力,是以为之。而且京东的举措也得到股东的支持:“我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你就使劲砸钱吧”。了解了?而苏宁,线下销售(也就是门店销售)模式已经出现颓势,今年线下销售额大降。寻找线上销售突破乃是破釜沉舟。
刚在两家网站上瞅了眼LED,很多型号是不重叠的。呵呵。别的家电没看。单看LED,供货商不同型号分别配给,A给京东,B给苏宁。京东和苏宁的双簧戏,消费者永远被忽悠。
家电业价格战: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局内人
8月14日,刘强东在微博宣战,苏宁电器股价盘中跌停,尾盘收跌7.11%。8月15日,价格战开打,苏宁电器开盘跌幅一度逼近5%。
  8月15日中午,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告称,收到公司第二大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电器集团”)的通知,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苏宁电器集团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对公司股票进行增持,增持总金额合计不超过十亿元。
  公告发出后,苏宁电器股价一度飙升至涨停。对于张近东而言,这已经是逼上梁山之举。
  6月12日,苏宁电器公告,张近东将其持有的限售股(高管锁定股)16,400万股、20,850万股、25,800万股股票分别质押给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及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本次质押股份数合计为63,0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01%。
  7月初时,苏宁电器谋划了一年的定向增发正式实施。由于此时苏宁的二级市场股价已跌至8.50元左右,而增发价格仍按原计划设定在12.15元/股,这样的倒挂之下,原本承诺认购6584万股的新华人寿临阵脱逃,没有按照约定出资参与。张近东为力挺自家公司,以其全资子公司润东投资的名义继续认购2.88亿股,动用现金达到35亿元。
  35亿元,即使对张近东而言,也不是小数目,所以才有了张近东质押给信托公司6.3亿股的股份,以筹集资金参与定向增发。
  按照一般的常识,股份质押往往是打五折甚至更多,所以我们估计,张近东质押股份的价格,应该不高于当时二级市场股价8.5元的50%,也就是4.25元。而信托公司为了保护客户资产,可能会有个约定,即苏宁电器的二级市场股价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低于质押价格的一定比例(可能是150%或者更多)之后,信托将会要求张近东追加股份或者保证金,如果无法追加,则可能触发信托强行平仓。
  不过,从后面的公告我们可以得知张近东质押股份的触发条件。而8月8日,苏宁电器股价跌至6.44元。触发了追加股票条件,为此,张近东不得不继续追加股份,8月8日,苏宁电器再度公告,张近东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限售股26,000万股、13,000万股以及 5,200万股股票分别质押给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以及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质押股份数合计为4.42亿股。
  这也就意味着,此前质押的6.3亿股,最多为张近东筹集了大约40亿不到的资金。
  但是,8月14日,刘强东挑起的价格战,再度让张近东面临艰难处境。由于8月14日和15日,苏宁电器股价连续下跌,很可能,张近东又要面临追加质押股票的困境。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苏宁电器二股东要高调宣布增持,因为二级市场股价很可能已经逼近原来约定的价格,必须维护二级市场价格。
  对于张近东而言,刘强东的价格战,不仅仅是对其利润和品牌的强大冲击,更是对其质押股份这个软肋的精准把握。
  对于刘强东而言,他发动的价格战可以有如下收获:第一,压迫张近东的资金链、打击苏宁电器;第二、扩大京东的影响力,出清库存;第三、为与苏宁之间谈判创造条件……
  现在回头看,刘强东发动的这场战争,胜算极大,所以你就能明白,为何京东的股东都支持刘强东开打,而刘强东敢于如此夸下海口:“刚刚和各位股东开完会,今日资本、雄牛资本、KPCB、红杉、老虎基金、DST等几个主要股东全部参加了!大家都知道打苏宁的事情。我说这场战争是要消耗很多现金的,你们什么态度?一个股东说: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
二、刘强东:时机精准,看准张近东软肋下狠手;自伤100,伤敌8000。
(一)刘强东瞅准时机下手
前面说道,张近东退无可退,面临被股价绑架的境地,刘强东瞅准时机,在张近东质押股份这个软肋上狠狠下了一刀。
刘强东说:“刚刚和各位股东开完会,今日资本、雄牛资本、KPCB、红杉、老虎基金、DST等几个主要股东全部参加了!大家都知道打苏宁的事情。我说这场战争是要消耗很多现金的,你们什么态度?一个股东说: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各位今日资本、雄牛资本、KPCB、红杉、老虎基金、DST股东,都不是傻瓜,没有可能往水里扔钱,正是瞅准了这个时机才会这样支持打价格战。
刘强东在微博中说:“原来是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打,没想到在微博上说啊说,就提前了---”,这么重大的决策,没有可能这么随意就做出了,反而发现机会,和投资人充分沟通,趁苏宁股价低迷面临质押困境时候狠击一记,这么好的机会才是做出如此重大决策的关键。
另外,不排除幕后大佬借机打压苏宁股价,然后低价建仓的可能性。如果京东打赢了,公司地位从此稳固,为顺利上市奠定基础,股东手里的股价也增值了。如果京东没有打赢,两虎也都打伤了,趁机建仓,地位买进苏宁股票。不管怎么算,都划算。
笑到最后的,也许不一定是家电业这几个局内人。
(二)京东策略性低价,未必亏
1、京东和苏宁、国美相同的商品未必很多,商品不同,自然没有比较性。
2、京东大家电业务占自身总收入比重很小,但对于苏宁、国美来说,却是占自身业务比重很大的业务,可以说是核心业务。京东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自伤100,伤敌8000,颇有点田忌赛马中以下马对别人上马的意思。苏宁、国美就很难受:不跟,丢掉市场;跟,丢掉利润。
3、低价引起的轰动和媒体效应,如果花钱做广告,恐怕远远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4、从定位理论来说,京东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京东=低价的印象,如同怕上火=喝王老吉一样,这个消费中心中的印象,价值不可估量。
越来越讨厌京东了。受益者不会是消费者的。假若让京东“彻底胜利"了,垄断了这个行业,便会是涨价,涨价,再涨价。为什么不跟亚马逊拼价格?因为亚马逊不玩虚的,只要是自营商品,九成都比京东便宜。
我不知道苏宁在全国的卖场是不是自有楼盘,如果他们拥有哪些楼盘的话,卖掉那些楼,全力转型,用这一招,京东恐怕是要悲剧的。------------------------------------------------------------------------------------------------------------------------和三水哥交流过后,修改:我不知道苏宁在全国的卖场是不是自有楼盘,如果他们拥有哪些楼盘的话,并且可以变现的话(在没有其他财务压力的情况下),卖掉那些楼,全力转型,还是能和京东打上一仗,这可是活生生地现场直播的mba案例啊,努力学习。
成为行业领袖,其销售额会占行业总额的50%,第二名会占25%,第三名会占12%。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其实是你死我活的战役。可惜二者都忽略了品牌定位,没有从差异化上下功夫。只是搞价格战,最后胜出的也无益于品牌塑造。说简单点,百姓根本不记得自己买的是哪家的,只记得买的电器的牌子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宁和京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