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参加红军的红三军团将领十三团二营五连二排五班有联系的没有

遵义,一篇谱写了长征史诗最精彩的乐章_遵义红军山自助游攻略_百度旅游
回 复3| 浏 览42742120选中文字,就可以引用到回复中,试试吧:)选中文字加入计划随时收集有效信息|1楼漫步出会址,路过杨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到达山顶,在烈士墓前祭奠英烈,还可以俯瞰遵义全景。&&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整座纪念碑均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设计而成,在很多细节的设计上都有独到之处。正如底座 圆环外壁上以石雕头像为界镶嵌着的繁星,每面7颗,共计28颗。它们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的28年峥嵘岁月——经过28年的 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解放了全中国,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必将永垂不朽,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 突出2.15米,整个墓室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 “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金色大字,是当时贵州省省长周林手书。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底。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从邓萍墓往左而行,便是青松堂,里面存放着1935年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16位佚名红军烈士的骨灰以及23名已故老红军的骨灰。“青松堂”三字,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1年2月为陵园题写的。青松堂旁是红军坟和红军卫生员的铜像。群众把这尊铜像尊为红菩萨,老百姓就是以这种纯朴的方式,永远感谢着为他们服务过的红军。他们来到这里祭祀,而且常会不由自主地摸一摸这位可亲的人,天长日久,铜像的腿被摸得金光闪闪。 如果您有机会到遵义,一定要去红军山怀念先烈,摸一下铜像,表示您的真诚。 红军坟的故事简介关于那个感人的故事: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他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 某日傍晚,一名约12岁的小孩哭着跑来哀求,请他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孩,卫生员感到心里有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到达患者家中,连夜给王大爷、王大娘服药、打针,直到天明时患者脱险后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后,卫生员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楼空。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赶路去别处执行任务了。由于卫生员迟迟未归,连长便写了一张字条托房东转交给他,字条上写道:“小洪,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 就在这时,敌人闻讯而至,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埋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只得称之为“红军坟”。&&& 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证实,卫生员名叫龙思泉,是红军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优秀卫生员。凤凰山公园入口远离城市喧嚣,漫步于凤凰山的林间小道,尽情享受天然氧吧,找回属于自己的宁静林中小亭子,爬累了,停下来歇歇。拍拍美美的照片,对着林子对面呐喊。凤凰山上凤凰楼,四至八极一望收。最上层楼高宇宙,心中大爱照环球楼上看到的遵义全貌遵义,一个中国革命实现历史转折的地方;遵义,一篇谱写了长征史诗最精彩的乐章; 遵义,一块镶嵌在贵州高原北部的璀璨明珠;下山后,沿着湘江河畔漫步至古色古香专卖当地小吃和手工艺品的红军街。午饭时可以品尝遵义当地小吃。餐饮:贵州素有“吃在遵义”之说。比较受欢迎的是遵义小吃,大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如羊肉粉、豆花面、遵义火烤鸡蛋糕、黄糕粑等都会让人赞不绝口。遵义羊肉粉(强烈推荐)& && & 推荐理由:羊肉粉是遵义特色食品,原来只有粗粉,现在增加了手工米皮,口感特别好7块钱一碗,可以加羊杂。要是想加肚可能只有早上能抢得到,羊汤很香,加些香菜、花椒、葱、味道美死了&&&&&&&&&&&&&&&&&&&& &&&&&&遵义羊肉粉的羊肉用的是当地放养的黑山羊,汤是鲜羊汤,浇在米粉上,然后再放些羊肉片、调料就可以吃了。吃起来有羊肉的新鲜味,又有南方特色的香辣味,而且汤还很清,在冬天吃一碗,热乎乎的,全身都舒坦。遵义人很喜欢吃羊肉粉,一日三餐都可以拿它来代替哦遵义豆花面 (遵色特色)推荐理由: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1958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视察遵义时,还特地到老城品尝了豆花面。外地到遵义来的旅客也总要寻找豆花面馆尝新。老谢氏鸡蛋糕&推荐理由:原料用的是农家土鸡蛋感觉很朴实很农味道有甜,椒盐,葱花三种口味口感很厚实不是软绵的,椒盐和葱花的味道新颖独特,更受游客的喜爱。& & 遵义鸡蛋糕小巧玲珑,形状像扁鼓,一斤大概有35-40个,鸡蛋糕外面是棕红色的,掰开里面是金黄色,酥软有弹性,味道很香甜,又有鸡蛋味,还不会觉得腥。南白黄糕推荐理由:黄糕粑就是用大米、糯米和黄豆做成的,表面黄亮,味道甜,吃进口里黏而不粘。有蒸、炸、烤等各种吃法。&推荐商圈丁字口 不可错过&丁字口位于市中心,是个购物、娱乐和商业中心,每天都有很多人,晚上这里会有夜市,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地址:中山路、中华南路、新华北路交界处交通:在火车站可坐1路车公交到丁字口下车步行街步行街的一头在民主路上,另一头是红旗路。这条街有许多小店,买些小商品和小特产什么的,价格很便宜,要记得讲价哦~地址:民主路交通:可以乘坐1路、9路、12路到会议会址下车&交通遵义交通十分发达,交通工具样样齐全,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方便的方式到达。飞机&&&& 遵义新舟机场位于新州镇,距离遵义市中心城区东部35公里。2012年8月28日正式实现通航的,至今已开通了十几条航线。机场有到市区的大巴,大概1小时10分钟。机场大巴票价:20元大巴始发站点:春天堡、茅草铺、高桥客运站机场咨询电话:机场派出所:火车 性价比最高& &&遵义是黔北重镇,也是全省的交通枢纽,川黔铁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遵义火车站位于市区的北京路尽头,到市中心大约10分钟。车站咨询电话:客车遵义有3个主要长途站,你在客车站下车后,可以先向大厅的值班人员询问。这里也会及时张贴关于各站发车方向的说明。从贵阳到遵义平均每10分钟便有一班高速大巴,根据客车档次不同,票价也不一样。&遵义市的主要客运站有:1. 遵义汽车客运总站地址:北京路火车站旁电话:2.忠庄客车站地址:位于贵遵等级公路出口处,距离遵义市区有10公里左右,乘客可在市区乘坐23、867路在此下车。电话:3.茅草铺汽车站地址:深圳路茅草铺电话:&以上车站都有发往周边大中城市的列车,详询请拨打车站电话。&实用信息遵义区号:0852急救:120 &报警:110 &火警:119旅游局咨询电话:遵义火车站咨询电话:遵义客运站咨询电话:遵义机场售票电话:遵义旅游投诉电话:&贵州遵义旅游让您的旅行更精彩!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zunyitour&旅游局新浪官方微博:贵州遵义旅游回复您尚未登录哦,请登录后回复。&&&&|&&发布瑞金籍开国将校及军(省、部)级老红军
瑞金籍开国将校及军(省、部)级老红军
一、建国以来授予少将军衔13人:朱耀华、刘锦平、江拥辉、孙文采、严庆堤、杨力、杨俊生、钟发生、张雄、郑旭煜、钟辉、谢家祥、梁达三。
1、朱耀华&1917年11月生,壬田镇莲塘村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营青年干事、二团排长、代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连长、作战参谋、营长、团副参谋长,一一五师司令部二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第六旅十一团团长、第十一师十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刘锦平,1918年出生,九堡镇谢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师四团三营青年干事、六团政治处干事,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训练队排长、军团政治部宣传员、陕北红八一师政治部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干事,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江拥辉(),叶坪乡黄沙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保卫局科员、第二师四团特派员、师特派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保卫部巡视员,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营政治干事、营政治教导员,鲁南支队六团副政治委员、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十四团政治委员,山东滨海军区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团长、副师长、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军参谋长。1946年初,率部挺进东北战场,在秀水河战役中,指挥部队歼灭国民党军1个团、4个营和一个炮兵连,受到中央军委和民主联军总部的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中,江拥辉参加指挥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三八”线防御战。在第二次战役中,率部穿插迂回,指挥德川之战和龙源里、松骨峰激战,大获全胜,受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嘉奖,誉三十八军为“万岁军”,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毛泽东主席表扬三十八军是“胜利之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4、孙文采(),大柏地乡元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游击队中队长,共青团澎湃县委青年工作部部长,少共国际师第四十四团政治委员、师供给部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后勤政治部组织干事,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统战科科长,陕甘独立第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工兵营教导员,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三旅副政治委员,热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高射炮师政治委员、军区干部处处长,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严庆堤()象湖镇河背街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独立营政治教导员,第七大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第三团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独立四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十八旅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四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六十八军二○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工程兵科学研究设计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1952年10月和1953年1月,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6、杨力()象湖镇绵水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三连排长,前敌总部特务团连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济南大队第二支队队长,第四军分区第八大队参谋长、灵平大队大队长、特务团代参谋长兼特务营营长,第九地区队、第八地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三旅参谋长,冀热察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热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冀热辽独立第七师参谋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副校长、校长,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顾问。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病逝。
&&&&7、杨俊生(98.2.15)合龙下吴坊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中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五支队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七团政治委员兼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一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阳泉破袭战,潘溪渡夺炮,奇袭八公桥,夜袭清丰,血战南乐,光复东平,激战阳谷,围攻曹县,巧夺汤阴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平汉战役、集宁保卫战、鲁西南战役、高山铺战斗、淮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领导剿匪作战。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嗣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等职。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任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病故于北京。
&&&&8、张雄(),原名张德仁,又名张冠英。日东连青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连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军部特务营第三连政治委员、军野战医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司令部第四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七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军法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十师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副政治委员,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干部部部长,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9、郑旭煜()&曾用名郑秀煜,武阳镇螺石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红一军团第十师三下团通讯员、第二师政治部宣传员、军团供给部政治指导员、第一师一团八连政治指导员、第一师三团特派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第一团总支书记、二区队政治处主任、河北易县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区三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旅政治部主任、第二纵队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步兵学校政治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北京市纠察总队政治委员、公安第二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五军副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钟辉&()&黄柏乡瑞兰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十师二十九团战士、班长,第三军九师政治部宣传员,第一师二团排长,军团保卫局科员,中央军委野战司令部直属队副特派员,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六十七团特派员,红三军团保卫局科员,参加长征。任陕甘地区关中红一团特派员、团政治委员,陕北红一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暂编第九师政治部主任,热北军分区司令员兼蒙汉联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省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热北军分区司令员兼蒙汉联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一六一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省军区浮梁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政治委员,炮兵第五编训基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部部长,炮兵参谋长,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武官,炮兵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5年病故。
&&&&11、钟发生&1914年生,云石山乡上坑村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二营通信员、六连班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随营学校一队队长,一一五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二连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营副营长、营长,冀中军区第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一二九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三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二团团长,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三十九旅旅长,第六十一军一八三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达县军分区师长兼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军一八一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2、梁达三()&云石山乡梅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县区少先队队长,少共区委书记,红一军团通讯副政治指导员,电台第三分队政治指导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电台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区十一大队党总支书记、营教导员,第十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七军区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石家庄警备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政治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干部管理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3、谢家祥&1914年生,武阳镇凌田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第三师九团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警卫营特派员,总政治部锄奸部干事,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教导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二十二旅六十五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四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福州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二、大校军衔:
1、毛洪祥(1916-
)叶坪乡合龙村人,
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炮兵排长,六八四团炮兵连长,教导第二旅五团营长,鲁东四军分区警卫营营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高干队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团、三团参谋长、副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二十一团团长,东北淞江军区司令部行政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连海军学校总务处、青岛流亭机场、潍县机场管理处处长,军委海军工程部副部长,海军旅顺基地工程部部长,海军工程部、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2、朱志明(1931—1984)曾用名朱科松,江西瑞金壬田下街香花园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模范师一连副班长,瑞金补训团二营营部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供给部军实科员,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供给处供给员、五团供给员兼师给养合作社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八七团二营供给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直属供给处主任、科长,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长兼后勤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六十六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第二十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一炮兵技术学校训练部部长,军委防空军军械部部长,军委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4年逝世,终年73岁。
3、杨平(1916—1977)曾用名杨凤山,江西瑞金武阳乡斗文村人,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机枪连通信员,红一军团二师二团三营通信班长,五团二营四连政治指导员、四团二连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三营十二连连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三大队组织干事,一二0师七一六团三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第一野战军三纵队五旅十四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副军长,济南军区洛阳步兵学校副校长。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章,1953年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三级八一勋章。1977年逝世。
4、杨亚中(.04)江西省瑞金县叶坪乡田村人,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独立团战士,独立第3师第6团宣传员,红四军第11师33团1营3连副班长、班长、排长。参加了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军政学院学习。曾任联防军政治部保卫部三科科长,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政治部保卫科长,联络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兼军法处长,第四野战军九纵政治部、四十六军保卫部长兼军法处长。
1948年11月任第46军138师政治部主任。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6军保卫部长兼军法处长。
1949年8月任长沙警备区政冶部主任。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政治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驻捷克期洛伐克大使馆武官,驻匈牙利大使馆武官。
1960年8月2日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现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分院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5646号令)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
1970年9月26日院军管会政工组以杨亚中“包庇里通外国犯”,经部党核心小组1970年10月17日批复,给党纪处分、罢免官职。
1978年8月9日,平反昭雪。后任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副书记、纪委书记。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4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5、杨步金()武阳乡杨屋前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大队传令兵,红九军团司令部警卫班长,红三十二军九团三连排长、代理连长,第二后方医院三所副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三队队长,抗大七大队管理股长,抗大二分雁北分区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区四、六纵队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华北军区后勤太原办事处副主任,原市军管会接管后勤组副组长。建国后,杨步金调到华北军区炮兵,先后任军械部长、后勤部长。1951年调华北军区任后勤油料部长。杨步金在战争中多次负伤,身体不好。因病于2005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6、杨志宏(1916--)曾用名杨荣祜,沙洲坝乡沙洲坝村新茶亭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现金游击第一支队勤务员,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勤务员,彭杨步兵学校青年队员学,中央军委一局二科科员,红四方面军第九、三十、三十一军军部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参谋,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股长,延安中央军委一局科长,中共中央秘书处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新闻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技术部三局副政治委员。1955年5月至1957年5月任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顾问。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7、杨家华()江西省瑞金县城关上阳村人,出生于1916年。1932年参加,次年参加,并转入。1933年参加(在红一军团警备连),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团政治处干事等职,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二次负伤。时期历任连指导员、兵站办事处指导员、独立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等职。1940年参加中央派山东敌后干部纵队,先后在山东胶东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时期,先后任团政委兼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等职。时期,历任27军9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九兵团东北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回国后,历任28军84师、82师政委、28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工程兵政委、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正军职待遇)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4年9月10在福州病逝,享年88岁。
人生要事,1935年1月17日下午,杨家华突然被调到柏公馆担任警戒任务。夜幕刚刚降临,公馆楼上的那间客厅已经灯火通明,厅中烧着一盆炭火。杨家华看到、、、、、、、、等,差不多一个接一个来到会场。
“李德和翻译伍修权是最后来到会场的。”杨家华回忆说,那天李德穿了一双笨重的大皮鞋,步态不如往日轻捷,显得散漫而疲惫。博古和周恩来坐在会场的中心,斜躺在客厅一侧的一张躺椅上,毛泽东和张闻天紧挨着这张躺椅坐着,李德和伍修权远远地离开人群,紧靠着里屋的门边;其他人都围坐在炭火的四周。会场里的气氛看来很随意,杨家华却嗅到了一丝紧张。“按理说,这样的会议,我们是要回避的。”杨家华告诉记者,但那天,自己站岗的位置特殊,正好可以从外边看到整个会场的情形。他看到博古开始作报告,毛泽东则不停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他还看到周恩来作关于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接着,讨论开始。的第一句话,就把杨家华的注意力死死地揪住了————“张闻天说,博古的发言基本上是不正确的。”
杨家华听说,毛泽东有个习惯,平时在各种会议上都要等大家讲得差不多了才发言。但那天似乎不大一样。张闻天讲完后,他就发言了。“他手中拿着几张纸,显得有点激动,语调也很高亢。”杨家华说,具体讲了些什么,自己已记不得了,但有一句话,自己一直记得。他说:“哪个不晓得,两个拳师对阵,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开头就露出自己的全部招数,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当时的杨家华已经意识到,这次会议,对红军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天,会议继续召开。杨家华继续在原来的位置站岗。“会议到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周恩来———在李德、博古受到批判后,实际上成了党和红军唯一的最高领导人。这时,会场上异常宁静,连我都不敢大声呼吸。”杨家华回忆说,他看见周恩来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先是对大家的发言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然后,他用激动的声音大声地说:“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是正确的。”
虽然不是一个直接参与者,但是,杨家华说,与那些伟人们一样,自己的心伴随着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了一次。为此,杨家华以自己的方式庆贺了一番————花光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钱,一口气吃下了30个茶叶蛋。
买饼无意中买来陕北红军消息 红2师进入哈达铺后,一放下行李,就对杨家华说:“小鬼,快去买些烧饼回来。”杨家华跑到一个卖烧饼的老乡处,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4块烧饼。老乡随手拿一张报纸一包,递给了他。《为遵义会议站岗》 “显然很饿,二话没说,先拿了一块吃起来。也拿起一块,还没吃呢,就见那块已吃得差不多了,赶快拿起纸包递给林彪,林彪又拿了一块,把纸包还给聂荣臻。”杨家华说,推让了一下,对林彪说,你比我年轻,多吃些吧。林彪没说什么,把纸包塞到了聂荣臻的手中——这是他的性格,没有重要的话,他不多开口。聂荣臻一边吃,一边把报纸里最后一块饼拿出来,递给我。我不敢要,他说:“吃吧吃吧,请你帮帮忙,要不,我怎么看报纸呢?”把饼硬塞到杨家华手中,自己看报纸去了。长征途中,军团首长都喜欢看报纸,不管到了哪里,只要找到报纸,他们拿到就看。杨家华回忆说,有时,只要不是在农村,他们还会让部队帮他们找一些报纸来看。今天包烧饼的这张报纸是《》,聂荣臻像往常一样,看得特别认真。忽然,聂荣臻的嘴不动了,两眼像被定住了一样。接着他大声地对杨家华说:“小鬼,快,把通讯员叫来,赶快骑马把这张报纸送给老毛,送给中央。”
然后他转过身,兴奋地对林彪说:“陕北还有根据地!带着一支队伍在陕北!”一听,也显得很高兴。他想看看报纸,可是,杨家华已经把报纸交给通讯员了。他连问两声“真的吗?”就又坐了下去,撕下一小块烧饼,一边慢慢咀嚼着,一边陷入了沉思。聂荣臻兴奋极了,看那样子,恨不得立时出发去陕北。红军长征以来,一直受到敌人的重重围攻,多次改变行军路线,尽管经历了、、、过草地,经历了种种险阻,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块理想的根据地。这个发现,对于这个时候的红军,对于在陕北坚持战斗的刘志丹来说,都太重要了。高兴得团团转了一会儿后,聂荣臻又来到杨家华身边,从口袋里摸出一块大洋,看着他说:“小鬼,你可是立了大功呢!你那张报纸买得好,你的烧饼买得好,快,把你的这块烧饼吃了,再去买几块来。”
第三天,就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召集了干部大会。林彪和聂荣臻开完会回来,把毛泽东的讲话向部队作了传达。
“聂荣臻说,我们要到陕北开辟根据地,要北上抗日。”杨家华说,从此,红一方面军就改编为陕甘支队第一支队,朝着陕北根据地迈开了行军的步伐。
夫人情况侯
敏(女):女,汉族,1920年出生,原名,省县人,1933年4月参加,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两次翻越雪山,三次走过草地。1937年加入。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任宣传队员、班长;时期在延安总医院任卫生班长、护士;后在山东胶东西海军区八路军医院任军医;时期在山东胶东西海军区后勤部任办公室主任、卫生所长。1940年参加中央派赴山东敌后干部纵队。1957年6月17日荣获三级八一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2年离休,被定为正师职。2008年1月10日逝世,享年88岁。
8、杨基明(),原名杨世桂,江西省瑞金县武阳乡杨屋前人,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9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第6团政治委员,科长等职,经历战斗数十次。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17军51师(后兼贵州省独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过羊山、运城、睢杞等战斗和淮海、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二班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务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步兵学校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9年6月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9、何凤山(1917--)江西瑞金人,1917年6月出生瑞金县沿岗村一个贫雇农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中央补充师战士、红五军团宣传员、红军学校学员、军委机要科译电员;新四军机要员、先遣支队机要股长、1支队独立营副营长、1支队新6团1营营长、第1师2旅作战科科长、第6师16旅侦通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特务团副团长、6纵队18师52团团长;24军72师214团团长、72师副师长;志愿军第24军72师副师长、师长;陆军第63军副军长;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天津警备区顾问、天津市政协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亲历2万5千里长征,三次翻越雪山草地到达延安。参加红军学校学习后,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随同周恩来副主席参加了"西安事变"谈判中的机要通讯工作。1937年12月,作为军委机要科派遣的机要员,随叶挺军长南下参加组建新四军,叶军长派何凤山到栗裕率领的先遣支队做机要工作,随栗裕参加了卫岗战斗和贺甲村战斗,在卫岗战斗中用栗裕赠送的手枪击毙了日军上井大佐,后来把这支手枪送给了陈毅司令。1940年任1支队独立营营长,随栗裕渡江北上,参加了黄桥战役。1941年抗大六分校学习后,任16旅作战科长,先后参加了两溧反顽、挺进郎广、激战杭村、解放长兴、茅山战役、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长山列岛。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6纵特务团首先突破孟良崮西侧,他任特务团副团长,亲自率领1营3连攻占蒋军74师师长张灵甫指挥所的洞穴口,向敌喊话,令其投降,敌负偶顽抗,向我军进行反击,3连指导员邵至汉英勇牺牲,何凤山下令反击,将张灵甫击毙。遵照陈毅司令员指示,将张灵甫的尸体清洗,换装。入殓封棺后交给国民党方面接收。孟良崮战役,我军不但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国旗功勋荣誉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3月19日在天津逝世。
10、钟志照(.07)又名钟自照。江西省瑞金县叶坪乡腰布村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三师九团班长,红九军团二十二师九团三营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七一八团一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六分区十九团团长,甘肃军区酒泉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二十师副师长,公安二师师长,步兵第二预备师师长,四川省西昌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2年享受副军级待遇。1991年7月逝世。
11、钟学林()江西瑞金叶坪瑞星人,
1932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少共模范团战士、排长、副连长,红一军团二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汀襄支队政治教导员,东北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宣传组织股股长,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三四三旅七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骑兵营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政委,十六军后勤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十六军兼贵州军区遵义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十六军干部部部长,江西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第一副主任,闽北指挥部副政委,二十九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逝世。
12、夏朝安(1912—1980)江西瑞金谢坊安背窑塘人,
原名夏国元。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少共国际师排长,红九军团担架队排长,军委第一后方医院政治干事,军委卫生学校管理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医科大学校务处供给股长,军委后勤第三办事处科长,中国医科大学校务处副处长、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总务处长,北岳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察哈尔军区供给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北京军区财务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3、胡 炜(1919~2005年),原名胡德广,江西瑞金桃阳区壬田乡青山下村(现泽覃乡安治村)人。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瑞金红色警卫营任通信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军之前是三个字的名字,参军后改名为康灵。先后担任周恩来、李维汉、张浩的警卫员。长征后胡炜和丁盛是一个团里的相同职务的战友。抗日战争时期,“进步”不快,参加过数十次战斗。后来改名为胡炜,他的许多老首长和战友都找不到他了。解放战争时期,胡炜在宋时轮的带领下,参与指挥了本溪、开源等战斗。但后来宋时轮不知康灵到哪去了。多年后再见面时,宋时轮说:“康灵的名字多好,你为什么要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职资料待考。文化大革命中胡炜在北京参加支左,有一次接见,周恩来就认识他一人,对他说:“你不姓胡吧?”周恩来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才知道当年的警卫员改名了。1975年在南京丁盛见到胡,高兴万分说:“康灵,解放后我们这些战友到处打听你,就是找不到,你到底上哪去了?”丁盛这才知道他早改姓胡了。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军职顾问,1983年6月离休。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2005年8月3日在青岛因病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14、江水()原名赖德皋,江西省瑞金市人,1933年8月入伍,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一工区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正军职)等职。大校军衔。因病于2010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5、李荣彩(1917——1988)江西瑞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平型关战斗。建国后任南京海军联合学校二分校政委。1952年5月任青岛水警区政委。后来曾任旅顺海军海岸炮兵师政委。1957年任青岛海军通信学校副政委。六十年代中期离职休养,从锦州到海军保定干休所休养。1988年10月19日逝世。海军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6、廖志山(1919--),1919年9月生,江西瑞金壬田乡长胜村人,1932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卫生部医院看护员,一师一团三营、一营二连通讯员、卫生员、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卫生处司药主任、药材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卫生部卫生材料厂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药材处处长,军委卫生部药材副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政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兼院务部部长。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7、谢凤山(
)瑞林乡元田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华人民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师十二团战士、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组织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游击大队政治委员,鲁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滨海游击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通化保政治部副主任,辽宁一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独立一六三师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法院院长,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河南军区洛阳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8、谢华()江西瑞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1931年加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主治医生、卫生队长、支队卫生主任等职,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延安总卫生部门诊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旅关中分区卫生部部长,西北集团军卫生部医政科长、后方医院院长,中央医院副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处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卫生部军管会副主任、副院长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二级、二级和二级。
19、朱志明(1913—1984)曾用名朱科松,江西瑞金壬田下街香花园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模范师一连副班长,瑞金补训团二营营部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供给部军实科员,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供给处供给员、五团供给员兼师给养合作社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八七团二营供给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直属供给处主任、科长,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长兼后勤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六十六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第二十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一炮兵技术学校训练部部长,军委防空军军械部部长,军委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4年逝世,终年73岁。
三、其他军(部、省)级老红军
19141986191411119301933101934193719381214194019481950195219521977197848
198419861220
邓良珍()江西瑞金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入延安红军卫生学校学习二年。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卫生队长,太行军区五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野战卫生部模范医院三所副所长,太行军区八军分区卫生处医务主任、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70军42旅卫生处长,军区炮兵部卫生部副部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第三后方总医院院长,256医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勋章。因病于2006年4月4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3岁。
顾玉平(1911-2005)江西省瑞金县人,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历任分队长、区队长、中队长、军通讯科科长、川北军区司令部通讯科长、南充军分区副司令员(副军职待遇)等职。1955年被授予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5年3月12日在瑞金逝世,享年94岁。
胡胜辉(1919—1983),原名胡德广,江西省瑞金县壬田乡青龙村竹山下人,海军机械学校副校长,海军汕头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副司令员。副军职
赖洪(1921--)瑞金市象湖镇绵塘人,1921年10月出生,1936年入党,参加了长征。1932年2月参加红军后,历任红一方面军一师一团三营七连战士、瑞金模范师排长、中央少共国际师43团一营二连二排排长;1935年11月起先后任中央军委总兵站站长杨立三警卫员、红军大学三科学员、一科警卫排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115师686团三营七连班长、一营二连二排四班班长、二营四连排长、一营二连连长、120师司令部电台队长、联防司令部电台队长、中央军委三局无线电高干班学员,后调晋绥野战军司令部无线电一台工作;1948年任山西运城军分区司令部三科科长,西安警备司令部西北公安司令部三科科长兼西安防空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南京高级步校学员、中央军委通信部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战术教授主任、南昌步兵学校训练部长、重庆七医大校务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炮校副校长,1980年离休,现享受正军级待遇。
梁达山(1914—1978)江西瑞金云石山乡下村塘湾人,又名梁在遇。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军地方游击队班长、小队长,乡苏维埃文书、少共书记,红军教导师供给部副科长,军委四局科员,红军大学二科科部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财政科科长,抗大总校供给部副部长,吉辽军区供给部部长,吉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吉林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副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随军南下,返回江西工作。任江西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厅长,中共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人民委员会财粮贸办公室副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财贸部部长,省委财贸政治部主任,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刘兴华,上校,副军级
刘均()江西省瑞金市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卫生队队长、冀东军区卫生部材料科副科长、师卫生部部长、军卫生部副部长、东北军区公安军后勤部副部长、志愿军后勤部第五分部副部长、内蒙古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局长、山西省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副军级
刘良栋,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入党。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任中央警卫营卫生队长、红军第九军团卫生部长,后任八路军三五九旅军医,东北野战军八纵队卫生部长,解放军第二一〇医院院长,参加过湘江战役、娄山关战斗等。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离职休养,副军级。
刘芝禄(1919--)江西瑞金人,1963年10月至1978年11月任辽宁省营口军分区、辽南军分区第二政委。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级。
邱世清(1913—)
江西瑞金人,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第39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1年3月12日在抗美援朝时牺牲。
邱子山(1911--)江西瑞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级
危秀英(1910——2005)女,江西瑞金县叶坪乡乌泥塘乡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全国妇联第二、第三届执委。享受副省长级待遇、省长级医疗待遇的离休老干部。
1916年4月生,江西瑞金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毛泽民警卫员、通讯员、指导员、团政委、师副政委、广西南宁军分区政委。1969年10月任广西军区副政委。1979年5月-1981年2月任广西军区顾问。1987年10月逝世。
杨国凡,1918年生,合龙乡人,1934年参加革命。曾任国务院化工部政治部主任。副部级
杨厚珍,江西瑞金人。女,1908年12月生。1927年春,与第三军第九师营长在结为夫妻。1929年11月,跟随丈夫参加,从此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护士、护士长、管理员、指导员和福建军区机关合作社主任等职务。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长征中,因敌机轰炸负伤,为三等残废。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罗炳辉随红九军团留在红四方面军,南下转战川康边;杨厚珍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罗炳辉离婚。抗日战争初期,杨厚珍与伤残军人组成新的家庭。不久,刘正明因事受到诬陷,被解除一切职务去当老百姓。1940年春,杨厚珍带孩子到延安七里铺,与丈夫度过六七年平民生活。1947年敌军攻占延安前夕,丈夫的问题得到解决,夫妻俩买了头毛驴撤离延安。到达晋西北后,经中央行政管理局介绍到工作。建国后,曾在体育用品工厂当过厂长。1977年因病去世。
杨金山(1920—1985)江西瑞金壬田乡下街村人。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8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政治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装甲兵第四基地副司令员,坦克第二师师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兼参谋长,济南、武汉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等职。1985年逝世。正军级。
袁耐冬,1913年生,江西瑞金万田乡人。1931年参加,同年入党,任班长、排长、保卫局特派员。长征中任团特派员、中央军委直属机关特派员。1937年2月进抗大学习,7月任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后任晋察冀军区保卫部科长、冀东军区保卫部长。解放战争期间任第二兵团第八纵队(一九四八年九月组建)二十三旅政委、65军194师师政委。解放后任北京公安总队政委,广东省政府水上公安局局长等职。
曾汉周,1917年7月出生于江西瑞金。1934年4月参加。同年加入。1936年9月转入。先后在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三营八连任战士、班长、排长,并参加了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西吴起镇兵站、甘肃黑城岔兵站采购员,红军总部特务团二连、红军总部延安警卫营二连司务长,中央军委后勤部科员,抗大四大队供给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军政大学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中央政法五机关党委副书记,最高人民法院交通庭庭长、刑庭庭长,山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经理,1963年6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1966年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顾问。1980年9月参与主持对、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审判,任特别法庭副庭长兼第一审判庭审判长,1982年12月任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2001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正部级
曾玉辉,1917年4月生,江西瑞金瑞林乡大玢村人。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五师战士、班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排长、连长、营长,山东滨海军区二师五团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解放军一纵队二师六团副团长、团长,东北军区警卫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防空军一0二师参谋长、副师长,一0七师师长,沈阳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宝珊(1914--)江西瑞金人,抗战时期任山东第七师十二团团长,解放后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兼南通军分区司令员,南通专区革命委员会、南通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副军级
张阜民,1912年生,江西省瑞金县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土地革命时期,1932年2月至9月任本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团通讯员、战士、班长、司务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
10月至1939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团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团特派员。1939年随部队到山东,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到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后到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9月奉命到东北工作。同月至
1949年5月任旅大地方法院司法行政科科长,旅大公安总局和安东市公安局司法科副科长、科长。1949年南下江西。同年6月任江西省宁都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1年2月任江西省宁都县公安局局长。1951年3月至1953年3月任江西宁都专署公安处副处长。1953年4月至1957年2月任江西省公安学校副校长、校长。1957年3月至11月任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同年12月至1958年10月任江西国营西山垦殖场党委书记。1958年11月至1962年8月任江西省水电厅副厅长兼省水利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62年9月至1965年5月任江西省政法干校副校长、校长。1965年6月至1968年8月任江西省公安厅党组成员、省监察委员会驻省公安厅监察组组长。长期从事公安司法工作和公安教学的领导工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8年9月至1970年9月任江西光学仪器总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离休。1982年6月8日因病在南昌逝世。
钟春山,1912年生,江西瑞金叶坪乡叶坪村人。又名钟蔚星。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少共国际师九团七连班长、排长、汀瑞游击队二营四连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二营四连连长、六连政治指导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六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二旅五团政治处副主任,苏中军区海防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九支队政治处主任,苏浙军区三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安吉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一纵队特务团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九团政治委员,南下先遣纵队一支队三大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九兵团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兼上海军管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九兵团卫生部政治委员,福建省福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福建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南京干部文化学校副政治委员。1956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角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152003193261219337
任太岳军区保卫部部长,太岳军区第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局所属中共19539196521956719583195831967119645196711972197751977121979121979121983419834198812003516
钟华农(1913.9—1955.1),原名钟化龙,江西瑞金九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军团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总兵站部宣教股股长,冀中军区团政委、兵站部部长、军分区副政委,晋察冀军区旅政委,华北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邯郸、清风店、太原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军副政委、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钟民,1911年生,江西省瑞金县九堡乡坝溪村人。原名钟德胜,曾用名钟得胜、钟明。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曾当工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后调任少共(共青团)县委宣传部部长,少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兼轻骑兵队长。1933年至1934年间任中共福建省委兆征县委书记。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主力红军突围长征后,被留在中央坚持斗争。同年12月至1935年4月担任少共瑞西特委书记。1935年5月任中共汀(州)瑞(金)特委委员、游击队负责人(至1937年10月)。参加领导汀瑞边游击区党和红军游击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任中共闽粤赣边省汀瑞中心县委副书记。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任汀瑞边抗日游击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拥护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率领汀瑞边红军游击队下山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合作抗日协议,率部北上,所部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营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11月至1941年1月任新四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11月至1942年9月任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副政治委员。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到延安。1943年4月至1945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撰写《中央苏区瑞金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七大结束后重返部队。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十九旅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三师副政治委员。1948年3月任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1948年10月改称第一五五师)政治委员。1949年6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十四兵团第四十二军第一五五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大小战斗50多次,四次负伤。1949年8月随部队南下江西,同月任中共区委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任中共南区委委员。同月至1951年6月任江西省南区副主任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1年6月至1954年6月任专员公署专员、中共江西省委委员。1952年9月至1954年6月任中共赣州地委第二书记。1954年6月至12月任中共区委第二书记、赣南行署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因积劳成疾,1954年12月12日在杭州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钟枝琪(1914--),江西瑞金人,解放后曾任邯郸军分区副政治委员(73.10)。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级
朱开铨,1901年9月生,江西省瑞金县人。土地革命时期,1926年秋参加瑞金县合龙乡车断隘农民协会,任农协宣传委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农民协会被迫停止公开活动,为了躲避靖卫团的搜捕,转移到山区藏匿,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1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任瑞金县第八大队第五中队中队长。1931年3月任合龙乡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裁判委员、代主席,分管经济和财政工作。1932年4月当选为瑞金县云集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1月兼任中共云集区委书记。1933年5月被任命为中央土地委员会委员。8月至10月任长胜县(今宁都县南和瑞金县北部部分区域)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10月被调回瑞金,进入苏维埃大学学习,并任第二大队指导员。1934年1月从苏维埃大学毕业,列席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以后,调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团巡视员。4月至9月任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5月至6月任会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至9月任会(昌)安(远)工作委员会书记。9月调任中央军委第五局特派员。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任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土地人民委员会主任委员。后任红三军团第十二团地方工作组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科长。同年11月至1936年5月任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至1936年2月)、主席(1936年2月至5月)、土地裁判部部长,中共陕甘省委执行委员、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党团书记(至1937年4月)。1936年5月至1937年9月任中共陕甘宁省委常务委员、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兼土地部部长、裁判部部长。1937年4月下旬作为陕甘宁省的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9月后调任中共三边特委委员、省苏维埃政府驻三边代表,并保留在陕甘宁省的党政职务。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巡视团主任。1938年3月受张国焘打击报复,被调任边区政府民政厅第二科科长。同年12月至1940年10月任边区政府建设厅副厅长,1939年4月兼任边区农业学校校长。1940年4月至7月任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兼庆阳县县长。9月至10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副厅长。1941年6月至1945年上半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先后任第十一、第六支部组长,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陇东地委委员。1945年9月至1946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任陇东分区行署专员、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1947年春被调回边区政府做战争动员工作。同年11月到中央后方委员会土改训练班学习。1949年2月任中原人民政府荣誉军人管理处处长。7月任江西省瑞金专员公署专员。8月至9月任中共赣南、赣西南地委委员。
建国后,1949年9月至1952年9月任中共瑞金(宁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法院院长、中共宁都地委委员。1949年10月后任中共赣西南区委委员。1952年10月至1954年8月任江西省民政厅厅长、江西省政法分党组干事会成员(至1953年10月)。1952年11月至1956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1954年1月至8月任江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1955年4月至1967年1月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初任江西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0年1月至1983年5月任江西省第四届政协政法工作组组长。
1993年1月16日因病在南昌逝世。
朱镇中,1916年生,江西瑞金壬田洗心村人。原名朱家芬。1932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补充师二营勤务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皖南新四军政治部通讯排班长、盐阜区保安处保安队队长,盐阜区行政公署警卫营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七师沿江团二营副营长,新四军七师十九旅特务营营长,第七纵队二十一旅六一团副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高级步校合同战术教授会主任教员,总高级步校第一批军事进修班主任,总参谋部测绘局三处、五处副处长、处长,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1964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光华,1911年12月出生于江西瑞金县,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班长、干事、股长、教导员、科长,军分区干部部副部长,高级步兵预校干部处处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5月离职休养。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本报讯省军区五里牌干休所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刘光华同志,因病于2004年12月1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3岁。
附:瑞金武阳籍将校&&&武阳有2将4大校
郑旭煜()&曾用名郑秀煜,武阳乡罗石村人。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谢家祥(1914-&)&武阳镇凌田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杨平(1916—1977)&曾用名杨凤山,武阳乡斗文村人。195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三级八一勋章。
杨步金(1914-&)&武阳乡杨屋前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游击大队传令兵,红九军团司令部警卫班长,红三十二军九团三连排长、代理连长,第二后方医院三所副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三队队长,抗大七大队管理股长,抗大二分雁北分区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四、六纵队后勤部副部长、部华北军区炮兵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油料部部长、二级解放勋章。1985年,为支援家乡办教育,主动损赠人民币2000元,以维修学校危房,改善办学条件。
杨基明(1913-&)&原名杨世桂,武阳乡杨屋前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有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谢华(1916-&)&原名谢泉贤,武阳乡下洲村青岗洞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一军团将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