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举办文化推广会体现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化

&&& & 正文
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0:00:00&& 来源:山东艺术网&& 作者:管理员&& 人气:388次
研讨会现场     4月1日至3日,由民进中央、中国文联、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协、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明办等承办的第九届海峡两 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在山西省介休市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出席相关活动。     严隽琪在研讨会闭幕式上说,当前重要的是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给予现代阐释,使其在服务现代化建设、服务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中焕发新 的生命力。要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融合、创造,发展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新文化。     罗富和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他说,中华传统节日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节日,两岸嘉宾和学者齐聚山西介休,围绕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这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民进中央 副主席王佐书,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山西省委副书记金道铭,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焕 晓,山西省副省长张平,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共晋中市委书记李永宏,介休市委书记秦太明、市长王怀民。张铭 清、饶颖奇、李屹、金道铭等分别致辞。     李屹在致辞中说,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 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庭和谐、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海峡两岸血脉相通、文脉相连、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历史明证。     本次研讨会共设有6项议题: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法定假日与公共文化服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文化内涵与历 史文化解读、寒食清明习俗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民俗、过好“清明”等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建议。王石、许端容、仲呈祥、曾正宗、刘焕仪、刘铁梁、高莉芬、邢莉、 朱永新、苏金智、李汉秋、曹保明等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100多名学者嘉宾,就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展开研讨。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举办了“汇土仪式”,由来自北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嘉宾,将来自四地的土壤汇入“天地人和清明鼎”中,秦太明接受汇土,充分体现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同根同源。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已成功举办8届,对增进两岸文化共识,扩大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山西介休作为我国清明文化重要传承基地之一,今年已经是第四次举办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分主题文化、主题民俗、主题缅怀、主 题体验4大系列。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邮编:250001
0版权所有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ICP备号&&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http://cse./2012/mj/yw/7386765.jpg
http://cse./2012/mj/yw/9295328.jpg
1.传统养生观念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经验
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养生文化的影响
主持人: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金坚范
1.科技进步、科学发展与养生文化创新
2.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养生文化的当代课题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董之鹰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召开--时政--人民网
羲皇故里话伏羲&&两岸同胞促统一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召开
】【】【】【】【】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现场
  人民网天水10月6日电 今日,正值中秋佳节,由中国叶圣陶文化研究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召开。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伏羲文化与中华文化、周易与和合哲学、周易与儒学、伏羲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比较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出席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说,以往每当“海上生明月”之时,自己常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慨。而在此时此地召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真正体现了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大团圆。  许嘉璐指出,两岸学人要用自己的学识、人格、智慧和力量,唤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珍视,开掘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积极的作为搭建两岸人民的心灵之桥。这是海峡两岸走向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途。许嘉璐还就伏羲文化研究的重点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伏羲文化的研究要做到口传历史与书面历史并重,要用中国人的眼光、中国人的思维,并参考其他国家已被事实证明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要摆脱历史蒙在传说上的灰尘,也要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贺之军代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陆浩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二千六百万甘肃各族人民向与会的台湾同胞,并通过他们向台湾的兄弟姐妹们致以最美好的节日祝福。他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肇基于伏羲发明的八卦。天水作为伏羲的故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甘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甘肃的一大优势。我们既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又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重放光芒,再现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贾斌,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春,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世界客属总会荣誉会长饶颖奇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中华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傅铁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程有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颖,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天水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广智,新党前召集人谢启大,以及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天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同志,叶圣陶研究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共16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自2002年始,民进中央已在江苏苏州、淮安,陕西咸阳成功举办了三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会议秉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宗旨,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己任,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届研讨会期间还将举办2006年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中秋赏月联谊会、羲皇故里文化考察等活动。(李战吉&赵成丹&鲁梅)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主持会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贺之军代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长陆浩讲话
(责任编辑:孙源)
&&&E-mail推荐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你现在的位置:>>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学术论坛――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日
& 2014年12月12―14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学术论坛――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以及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的近五十名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化的议题。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与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理事长刘通敏、王邦雄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曹中建书记在主持辞中指出传统文化曾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传统道德教化的基础,返本开新可以使传统文化有益于今天的精神道德文明建设。卓新平所长在发言致辞中指出:道统千古,德化千年,美美与共,多元共存、敬天法祖,慎终追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蕴藏了中华民族安身立命、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华夏子民必须高度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宝藏。刘通敏理事长在发言致辞中指出:台湾老一辈学者心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教化而言,在今天仍然构成很大的感化力量。台湾淡江大学荣誉教授王邦雄先生代表台湾中华哲学社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同时也强调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往民间走、往乡土走,才不会“花果飘零”。
&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卢国龙研究员在《宗教在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发言中强调了宗教在文化战略中的独特地位,并分析了宗教“超越性”的一面。台湾淡江大学王邦雄教授在《道教“道法自然”的生命大智慧》发言中强调以道家智慧指导人生,放下,向前。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纪华传研究员在《近代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儒释道传统文化》发言中指出:近代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汉族地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接受模式。冲击和促进的双重作用都存在。台湾淡江大学曾昭旭教授在《论仁礼互动的道德教化之道》发言中强调了儒者的两个重要责任“返本”与“开新”,才能做到日日新,才能明了新儒家的本质“新”。儒者面对当下多元宗教并存的局面所要达到的境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副研究员在《荀子的政治哲学与学派归属》发言中指出:从政治建制的主张判断荀子的学派归属,可以超越以往心性论、价值论判断的局限,荀子主张和建构的政治体制是秦制,而非周制。所以,荀子表面是儒家,实质是法家君主专制的代表。另外,赵法生副研究员还介绍了乡村儒学运动的几种类型。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林安梧教授在《中国宗教哲学的“生命实践”和“意义治疗”》发言中指出:不能用西方的“叉子”哲学改造中国的“筷子”哲学,不能用西方宗教改造中国宗教。中国宗教与文明是独特的、以符号表意的弱控制系统。不需要讲传统文化开出现代化,传统文化不妨碍现代化,也不妨碍民主政治,传统文化恰恰是补救现代化的弊端,使现代化更好。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思考和定位传统文化,才能与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学术潮流同步。儒家的“自觉”、道家的“自然”、佛家的“自在”都可起到生命意义治疗的作用。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跃研究员在《从书院教规看宋儒的道德教化论》发言中指出:书院教育的核心在人伦德性。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在《董仲舒的人性论》发言中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先秦“性统一说”与之后“性品级说”的有机整合。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在《人伦重建是中国文化复兴必由之路》发言中从此岸倾向、讳谈死亡、关系本位等诸方面区分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文明的不同特质,并强调仁义忠信孝礼智构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在《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试论藏传佛教的道德教化功能》的发言中指出:因果报应说对普通藏族群众的教化具有深远影响。台湾法鼓文理学院邓伟仁助理教授在《佛教觉知理论之自由意志与道德观》发言中指出:佛教觉知历程具有道德自觉的意义。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尕藏加研究员在《藏传佛教与道德教化――解读&大乘道次第?解脱庄严论&》发言中指出:以大慈悲心为方便法门,以性空见为智慧法门,两者相辅相成拓展了藏传佛教的解脱之道和教化范围。台湾朝阳科大刘文星助理研究员在《日据初期苗栗鸾书&洗甲心波&初探:以该书的问世及其义理分析为中心》的发言中指出:该书道德论述的核心是强调因果报应。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在《佛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发言中涉及儒家的治国、道家的治身、佛家的治心内容,三教合流不仅融合了来自印度的佛教,而且使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得以升华。台湾铭传通识中心刘久清副教授在《后世俗社会与宗教公民身份――宗教道德教化在当世意义的一种理解》的发言中指出:在后现代性语境中反省现代性政教分离的原则,处理公民宗教与国家建构认同的关系,有助于寻求适合我国宗教道德教化的模式与方法。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助理研究员在《试析梁武帝与佛教的关系――以阿育王崇拜为中心》的发言中指出:从经史两个角度理解传统,尤其从史的角度理解一种理想模式在现实中实现的程度,有助于吸取成功的历史经验,抛弃失败的历史经验。梁武帝虽然在很多行为上有意成为佛教的转轮王,但他并没有全面地推行佛教的治国理念,佛教理念只是儒家政治理念的一种补充。四川大学王大伟讲师在《行脚与参学:论中国古代禅僧的受教育模式》的发言中指出: 行脚参学成为中国禅宗教育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这个教育模式虽未写入典章制度中,但实际却作为一种完整的范式,在禅宗内部发挥着作用。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常务理事李显光在 《&太上感应篇&与教化》的发言中指出:《太上感应篇》此类善书的教化功能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人格,在道德实践中达到劝化世人、积极行善的目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曾春海教授在《张载&西铭&及&经学理窟&中的伦理思想――从方东美的观点切入》的发言中指出:此两书将张载所立的天人合一之终极伦理理想,以及如何修心养德将气质之性转化提升至合天地之性的实践工夫讲得淋漓尽致,张载的伦理思想提醒我们现代教育不应忽视人性内在灵性生命的觉醒和提升,人格尊严和人生命庄严价值之昂扬。台湾铭传通识中心简国荣副教授在《宗教与道德教化》的发言中指出:面对当代社会的多元环境,宗教内部的道德教育必须做出调整,各宗教也应保持开放,才能共同面对多元社会的挑战。安徽大学解光宇教授在《儒家人性学说与道德教化》的发言中指出:儒家“性善说”中的“修道之谓教”、“定性”,可为当代的伦理建设和道德修养提供很好的借鉴。香港孔教学院国学教育委员会陈杰思主任在《道德教化体系的构建》的发言中指出:中华义理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儒家、道家、佛家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从不同方面不断地补充、发展、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系,应将中华义理建立为国学核心学科,设立为各级各类学校之必修课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汪桂平副研究员在《浅议道教科仪的教化功能――以一场民间超度仪式为例》的发言中指出:通过对湖北省鄂州市的一场道教民间超度仪式的调研,发现道教仪式在宣演过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孝道伦理思想、惩恶扬善观念,对于广大民众具有深刻的教化功能。台湾南华大学陈德和教授在《论老子&道德经&的淑世思想》的发言中指出:老子的思想极力主张国际间之和乐共荣和平共存,凡此和谐之理想目的又可细分为:身心之统一与安康、自他之协同与安顺、物我之融通与安宁,若一言以蔽之则是天人的圆融与安顿。
& 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鸿副研究员在《罗祖教与闽西客家文化》的发言中指出:闽西罗祖教与客家文化关系密切。在历史与现实中,许多宗族成为罗祖教在闽西赣南地区传播的重要力量。刊印《五部六册》宝卷、出资创建罗祖教经堂、举办诵念《五部六册》的仪式活动等是闽西客家传播罗祖教的重要方式。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沈明昌秘书长在《&老子&的当代治理价值》的发言中指出:老子以史学家的观点探究当时的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更谏言国家治理者应肯定社会多元的价值与反身自求,效法自然,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善治境界。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在《上帝归来――段正元上帝观及其对儒教复兴的启示》的发言中指出:现代民间大儒段正元对古今中外的上帝观进行研究,提出三教同源、万教归儒整合多元宗教,以道德作为核心价值来构建新的国民信仰体系,段正元的论说极富启发意义。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刘志助理研究员在《&太平经&“善化”思想探讨》的发言中详细分析了《太平经》中“善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些思想在在今天仍具积极价值。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周贞余讲师在《&淮南子&道之言说及其养生思想》的发言中指出:该书以“道”论说天地之理、人间之事,并将“道”具体运应于养生思想中,直指人之血气易受情绪、外物干扰,必须养心、养神,使心回复平和宁静,寡欲节欲,五脏自然统归于心,无所紊乱。此“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的养生思想对当代仍有启发意义。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宏斌助理研究员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国族意识的建构》的发言中指出:从当时天下形势以及儒家思想切实之用来看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及实施,表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议本身即为整合、构建新国族意识的方略之一;其实质是以儒教化天下,形成新的价值共识。台湾北京大学熊怡雯博士在《从王阳明允执厥中的三教观反思敬异爱同之道》的发言中指出:王阳明基于“万物一体之仁”的体证,强调人应落脚于“自得”之实践,则可体会天下乃一道同风、儒释道三家应敬异爱同之理。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了闭幕式,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卓新平所长与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会李显光常务理事&& 做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致辞。此次会议对增进海峡两岸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之间的学术上的相互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主持开幕式
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致辞
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刘通敏理事长致辞
台湾淡江大学荣誉教授王邦雄发言
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主持闭幕式
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常务副理事李显光主持闭幕式
与会学者合影
(供稿:姜宗强;图片:白文飞;编辑:李文彬)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协办: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霍群英 李文彬 刘玉萍 苏 杭 电子邮箱: zjxsw@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0房间 && 邮编:100732
电话:(010)196407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