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可不可以买社保参加中国

我的个人数据不得不存在中国的服务器上,怎么办? - 推酷
我的个人数据不得不存在中国的服务器上,怎么办?
编者按:保罗&罗森维格(Paul Rosenzweig)是全球安全咨询公司
高级顾问,还曾担任过
负责政策事务的副助理部长。The Chertoff Group主要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企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云计算服务。
在确定由谁控制云数据的问题上,云数据的存储地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全世界有不少人对美国的数据存储充满担忧,不过如果保存在其他国家,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例如,想象一下,如果你将个人数据存储在中国的云端服务器上,那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国家向来以对美国企业实施网络攻击而著称。但不久以后,你就不用再去想象这种状况了,因为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在过去一年间,全球云计算行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这主要缘于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对美国“棱镜”监控项目的披露。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话题是,人们对数据本地化(data localization)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也就是说,数据必须存储在某个国家,这样一来,它就要受到这个国家法律和司法管辖权的制约。有些人还将数据本地化看作是防止别国对本国人民实施监控的一个办法。
由于这些担忧,在欧洲和巴西已有一些议员提议必须在本土保存数据。在美国,对于政府要求访问存储在公司海外服务器上的数据的做法,
,坚决抗争。简而言之,根据整个行业的发展潮流,最终将形成一种惯例,即云数据存储的物理地点将定义控制这些数据的人。
迄今为止,这场斗争主要在西方国家上演,外界对制订有利于公民自由和消费者隐私的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这并不是要求执行数据本地化的唯一理由。越来越多的专制国家正利用数据本地化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作为控制本国民众、维持现状及维护专制垄断权力的一种手段。出于本能,在专制国家开展业务的一些西方国家企业坚决抵制这种要求,但为了能在专制国家继续运营,这些企业往往会接受数据本地化的条件。
。据TechCrunch网站报道,苹果已经同意使用中国境内服务器在中国保存iCloud数据。在公开场合,苹果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称数据保存于中国境内服务器意在“增加带宽”,提升中国大陆客户的体验。也许如此吧。但行业观察家对这种解释持怀疑的态度。
毕竟,中国政府之前曾公开表示,担心苹果将数据存储于海外服务器的做法可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实施监控以可乘之机。虽然这种说法可能只是一个幌子,但是中国却可以借此推进本国政策议程。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当地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必须将数据存储于境内——同时还可以作为监控本国公民的一种手段。苹果同意将数据保存于中国境内服务器上,就属于这种更大的潮流的一部分。
诚然,苹果表示会对保存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但我们知道由云服务商提供的加密措施的有效性仅仅等同于它抵制政府解密要求的能力。在西方国家,这些要求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办,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向持中立立场的司法部官员对这种做法提出抗议。但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求解密的法令往往只是走过场。因此,所谓的加密承诺,最理想的情况下也不过起到一个适度“路障”的作用,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种承诺只能是痴心妄想。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看,苹果的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某种要求作为市场准入条件的时候,你让一家公司奋起反抗,这完全是不现实的,无异于螳臂当车之举。
不过,苹果同意将数据存储于中国境内服务器所带来的后果需要仔细研究。对于那些到中国出差的大多数公司高管而言,将个人电子数据留在国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应对手段。但在此之前,这些高管担心的主要是怀疑自己的电子设备被政府机构的黑客安装了恶意软件,或是电子设备上存储的知识产权被窃取。
如今,对于中国境内的苹果用户来说,数据存储结构已经取消了“中间人”这一环节。上传至iCloud的数据容易遭到破解,同时还无需通过安装恶意软件进行渗透。那些带着iPhone或iPad前往中国的用户,他们的数据可能在中国政府的授意下,由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直接拷贝。
对于那些自带设备到中国旅行的美国政府官员来说,数据遭窃的威胁尤其严重。自带设备(BYOD)的益处是,这可以给他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对于政府官员而言,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数据被窃,最终都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苹果的决定意味着美国人自带设备到中国旅行的时代注定成为历史。
如果说中国以前在恶意活动方面是“西部荒原”的话,那么它现在正成为一个数据存储与利用的“封闭式商店”。数据本地化潮流正日益演变为有利于专制政权的非正常状况。最终,互联网自由和隐私将反受其害。(翻译:皓岳)
已发表评论数()
&&登&&&陆&&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站长之家通告:
淘宝启用taobao.wang
超级产品秀 万元征集令
马云眼中的“互联网+”
什么才是好的社交产品?座下三千門客,杯中二兩纏綿;深秋一夜長醉,空負大好河山。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在美国15分钟袭击中国全境之前我们能做什么?
在美国15分钟袭击中国全境之前我们能做什么?
日,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日子(我亦有提议设此日为“中国改革开放纪念日”),举国同庆,党政同祝。到2008年中国已经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世界上惟一一个有资格跟美国掰手腕分庭礼的国家,2008年爆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更逼迫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不得不对中国另眼相看,前有躹后有躬起来,所谓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
不管怎样说,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和积累中国确实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少数三五个国家之一。
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alAffairs)刊发美国密歇根大学东亚问题专家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Josef Gregory Mahoney)教授的访谈文章,迈哈内认为,9·11之后美国出兵阿富汗,美国军力进驻中亚,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美国2003年又出兵伊拉克并在那里驻军;美军的F16遍布中亚,还可以随时封锁波斯湾,在东南亚美国还有驻新加坡的军事基地,此外,美国持续向台湾出售战机和其他武器,在台湾有大量军事资产,太平洋舰队在日本和韩国也驻有军队――现在,美国已经有效地将中国包围起来,若单纯从军事上估计,美国只使用常规武器就能够在15分钟之内袭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也就是说,若单纯从军事势态上论,现在中国这个号称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也成为一个受到世界上第一强大的美国军事威胁最大的国家。
这种说法完全说得通,合理。
一来,确有这样的客观事实存在,理论上几乎无人可以辩驳,除非你又祭出什么“普世价值”之类的跟我矫情;二来,与中国相似的另一个可能受到美国军事威胁的国家俄罗斯因边境以北是漫长的北极海洋,至少那是俄罗斯的一口气,又何止是一口气,而中国的东海岸恰恰是门户最开阔的位置,一个台湾已被美国要挟了五六十年;三来,凡是当官当到老二的人,自然最容易会被当老大的当成最大的威胁和对手。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再去为此强词夺理式地争论这样的危险有没有,而是面对它,把“有”作为策略制订的底线,去想想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在军事上,美国可不可以或可不可能向中国发动战争?
或者我也认定美国不会贸然对中国动手核子武器,与中国打核战争,但在常规战争层面上,美国有什么不敢呢?尤其是在理论上你的辽阔国土百分百15分钟之内就能被人家的常规武器打击,如B2轰炸机、巡航导弹、中程导弹、特种部队等,即使中国敢于以核武器还击之,一颗核导弹从命令发射到发射还需要半小时时间呢。
其次,反击时中国的远射导弹打到美国本土的时间应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而且,中国能有多少打这么远的导弹呢?射程在公里之间的;除此之外,中国的其它武器对美国本土都毫无作为。
即使是对美国分部在全球各处的军事基地中国也可以打击,但能够使用的办法仍然不多,中国没有可以有效完成轰炸任务的远程轰炸机,更没有可以游弋海洋的航空母舰,而且,即使中国干掉了美国在全球的所有军事基地,仍不可能制止来自美国本土的多度打击。
注意,这一切还击不一定要在美军围绕中国周边的常规武器15分钟内发动进攻的同时一概解决才行。
再次,抛开政治关系和国家道义,中国越来越积累的财富,不正是陷于经济危机甚至可能是经济崩溃边缘的美国打击中国的原因吗?怀璧其罪呀,否则美国养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有什么意义?它们又如何更有效地获得更充足的回报呢?战争看来是最好的也是惟一的办法。
如果真的可以15分钟达到同时打击中国全境,我相信美国就不会做比伊拉克战争更大损失的战争预计。
再再次,中国与美国之间虽然还没有太过直接的对立,而且甚至偶尔会出现些融合与合作,但在中美之间可以演变成战争的要素实在太多了,朝鲜半岛局势、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争端、台湾海峡的军事对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南海能源开发的争执、阿富汗及中东地区分裂势力的存在以及中美之间的某些直接对立,虽然中美之间一直都能小心翼翼地处理相关危机,但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30年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减少,反倒这“15分钟”的假定说更增加了中国的危险。
再再再次,中国受到进攻之后最有效的还击手段是什么?向美国本土打导弹是肯定的一个招数,但它并不能致命,美国领土面积与中国相仿,军事设施比中国还强大,NMD计划也相当发达;打击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我说过即使全部干掉了也不会动摇美国军事力量的根本,打击成本亦巨大;还有就是向美国的盟国进攻,日本、韩国是首当其冲的,这其实并不能真正削弱美国也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亦是那种半无赖的手段。
你看,以上诸手段能让中国打败美国吗?
再再再再次,如果中国受到美国的直接攻击,谁能最快时间有效支援中国?俄罗斯?或者普京当政敢为俄罗斯的利益加入战争,换了别人你想都别想;巴基斯坦和朝鲜?前者很难,因为受制于印度,而且中巴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铁到让巴基斯坦直接跟美国较劲我可说不准;朝鲜或者是个坚强的盟友,因为唇亡之后定然齿寒,但朝鲜力量太有限了,不可能对中国形成强有力的支持;还有就是伊朗之类的友好国家,它们根本不可能直接支持中国。
所以,以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教授的设计,如果操作可行,美国真的可以做到15分钟内以常规武器向中国全境发动进攻,且以强大的核力量做后盾,中国最后的出路看来也只有两条:
要么玉碎,要么投降。
亘古未有之失败就摆在面前,虽然有点儿危言耸听。
中国现在和将来所受到的战略威胁之大和改革开放30年国力增强之巨已经明显不成正比,需迅速改正弥补。
故而,现在中国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美国不可能在15分钟内向中国全境发动全面的常规战争,遏止其军事力量在中国周边的整体布局――因为一旦这样的布局完全形成,不用真正开炮,美国已可以不战而胜并有资格要挟中国以索要一切它们想要的利益。
以下,是我和我的朋友单冰茸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摆出来供讨论:
A.继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被淡化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需要一套明确从中国利益出发的、更适合现在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系统性外交战略,现在我们看毛爷爷对3个世界的划分,当时不但给中国的外交一个明确的定位,其实质是保证了中国可以作为第三世界的领头羊而不被超级大国制约,是伟大的世界格局观在支撑中国;其实,当年尼克松打开中国大门与毛周握手也不只是让中美之间的战争可能性降到最低,也让整个世界的最大对立逐渐放下。
其实最可以证明“三个世界”理论的伟大的还是当年中国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也不会出现如法国、德国这样的二流国家动不动也敢跳出来跟中国晒脸,那时的中国身后跟着一群第三世界国家,而现在则未必然。其实现在的世界,能够与中国真正掰掰手腕的国家只有两个,美国和俄罗斯,但如欧洲老牌强国最近对中国的挑衅和不敬,明显超过他们对美国和俄罗斯的不敬,我倒觉得,这是我们除了可以在抵制法货之外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收拾他们所致。
所以,俄罗斯解决格鲁吉亚问题的军事威慑手法和解决乌克兰的即将祭出的“反颜色革命”手段或者是中国弹压位于中、美、俄三大国层次以下的诸反对者的最有效办法,像法国、德国这样由反华派当权的国家,根本就不要把他们当一个值得尊重主权的国家来处理,效果可能比现在更好。
登鼻子上脸,不正是萨科奇和默克尔的写照吗?
B.中国一直奉行所谓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往往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为我们找到解决或者回避某些外交事件的好借口,中国不希望自己的主权被干涉,所以一直能秉承不干预别国主权的原则,但这并没有减少一些国家对中国主权的干涉――法国、德国、印度、越南、日本,所以,中国是不是可以考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中印领土争端问题以及我们可以干预的欧洲诸强的意识形态或国家主权方面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可不可以更主动,更富侵略性,这才是最好的保护,否则即使达赖死了,他们又会弄出第二个第三个达赖来捏中国的软肋,难道我们就找不到它们的达赖吗?
C.中国向索马里派出军舰护航中国商船,已经在外交上放弃了从前“不向海外派一兵一卒”的承诺,我在之前的博客里说过,这应成为中国“大熊猫外交”向“炮舰外交”的转折点,而不仅仅是一个试验田;如果――美国在中国周边13个国家拓展军事存在的目的之一是制约中国或者有朝一日打击中国――成立,中国就有必要也向这些地区渗透自己的军事力量,其实,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也一直存在着对中国主权威胁巨大的力量,而这些国家并不反对中国的军事存在,哪怕是一个特种连的存在,都可以对一切威胁中国的军事动向进行监督和打击,但我们现在确实一兵一卒也没有。
中国领土向东的太平洋和向南的南海,是中国海军必须重视和保持足够威慑力量的地区,我估计中国决意制造航空母舰的用途之一就是维护此两处的安全,但从索马里海域中国商船屡屡被劫看来,中国的海上安全问题其实远远超过上述海域,所以,我亦希望不管找到什么借口,这次中国海军出师之后就不再有归师,并寻找最大的可能在外海建立军事基地,比如巴基斯坦的某个港口(那里有中国援建的现成港口)。
D.利用现在日渐成气候的上海合作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加强与军事上和外交上能更明确靠拢中国的友好强国的关系,在国际上制造“中国群”。“三个世界”思想的精华之一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时代的中国外交有明确的价值观,清醒的格局观,以及严格的等级观,现在这些都变得模糊――为什么有那么多所谓的外交精英生活地欧洲诸国,就不能为国内传递回更有价值的外交信息呢?为什么我们的外交官如此彬彬有礼,那些狗日的法国佬和德国佬仍然会对“中国”这两个字肆无忌惮地侮辱呢?为什么当达赖被欧洲领导人一次次接见后我们的外交人士却硬要解释成西方对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不了解呢?
私以为,一套个更明确的以中国价值观为核心的具有世界格局的外交思想,应成为毛泽东“三个世界”格局观的沿继被制定出;私更以为,那些在近期中法、中德和中欧的分野和争执中没有向国内正确传递信息,并且不能向所在国严正表明中国核心价值的中国外交官都需要反思和回国省职,想一想当年的司徒雷登和史迪威、赫尔利是如何对待蒋介石,中国现在驻法驻德的外交官真需要好好学学。
E.保持与意识形态传统与中国相同接近、民族情感相同接近的国家的“铁”关系,在更多的国际问题上做更明确的表述,利用国际力量制衡那些强大的对手,如伊朗核问题、印巴危机、朝鲜核问题上中国的表述可以更明确一些,团结最大力量在身边;尤其是面对如此深重的经济危机,谁都不可能完全料到它将以什么样的形式收场。
比如,谁能给我以下问题的答案呢?
假如中国、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用光了全部救市资本之后世界经济情况仍然不见好转世界会怎么样呢?
除了战仗,我相信其它任何答案都是虚伪的和非理性的。
中国今天当为如此可能到来的那一天做好充足准备。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民间智库写作者,中国名博沙龙常务副主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能救中国足球。中国球员为什么不像韩国球员那样去自杀,如果实在不行只有我去自杀了,我要像秋瑾那样去唤醒麻木的国人。”,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 &&&&&&&
设为首页 &&
&莱州市 &海阳市 &莱阳市 &招远市
&栖霞市 &长岛县
&&当前位置:屏中评
“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能救中国足球。中国球员为什么不像韩国球员那样去自杀,如果实在不行只有我去自杀了,我要像秋瑾那样去唤醒麻木的国人。”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张其天
<p class="font-10-08 17:42: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能救中国足球。中国球员为什么不像韩国球员那样去自杀,如果实在不行只有我去自杀了,我要像秋瑾那样去唤醒麻木的国人。”--在昆明号称能拯救国足的“拯救哥”。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Copyright (C)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鲁ICP证000100号未完成王健林:我家里没有一个人在万达 儿子能否接班要看本事
王健林:文化旅游将是万达支柱产业
2020年万达将彻底转型届时来自房地产的收入要低于50%&&&
&如果有一天我不想干了,我卖掉10个购物中心,也许就可以套现几百亿&。近日,当有媒体质疑万达&高负债&时,王健林这样表达了对万达资金状况的信心。
随着一座又一座的万达广场在全国各地建成,关于万达高负债率的争议也没有停止,王健林称,&万达根本就没有90%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万达的净负债率恐怕是全中国房地产商中最低的。&
■王健林对高负债率指责不认同
日前有媒体提出质疑,&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90%左右,其高速扩张依赖于高负债&。王健林对这样的高负债率指责并不认同,所谓净负债率,是指金融负债减去金融资产。王健林称,万达的净负债水平仅为总负债的一半左右。
万达相关人士这样分析,&以北京万达广场为例,三栋大楼的建筑面积共22万平方米,当年投入总成本21.4亿元,平均每平方米成本9700多元。按照目前会计准则,不动产需要进行折旧,如按照30年折旧来计算,平均每年折旧7100多万元,而从2006年建成至今已过6年,共折旧4.26亿元,万达广场的账面价值现在剩下17.14亿元。但事实上,与万达广场同区位的写字楼每平方米售价至少5万元,如果按照此价位计算,万达广场的资产估值将达到110亿元,是其账面价值的5倍多。&王健林表示,万达旗下持有大量商业地产,目前持有的1300万平方米物业绝大部分存在,&这些自持物业如果用市价估值,增值一倍都没问题,因此万达的净负债率其实更低。&王健林称部分媒体对万达资金危机的报道&不负责任&。
■收购美国第二院线&相当划算&
2012年8月,万达完成收购美国排名第二院线公司AMC的交割程序,万达也成为世界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AMC此前因经营不善正不断亏损。在中国还属于朝阳产业的电影院线,在美国已经步入夕阳,万达的收购因此遭到质疑。王健林表示,&万达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这个收购一两年后就会见分晓。&王健林还表示,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能兴旺超过50年,万达向文化产业转移,正是为了今后的长久发展。
王健林表示,&AMC账面有3亿多美元现金,同时还持有美国最大的上市电影广告公司的股票,大概价值2亿多美元,实际购买股权和债券总计20亿美元左右&&&总之,王健林对这笔收购的评价是,&相当划算&。
今年10月,万达为AMC专门研发了管理软件,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王健林可以通过管理软件看到美国AMC每个影城,每周的财务情况。据介绍,本来万达允许亏损的AMC今年继续亏损3000万美元左右,但事实是,AMC盈利可能达3000万美元。
■旅游地产也是万达转型的重要方向
除了大举进军文化产业,旅游地产也是万达转型的重要方向。2012年12月初,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世界级滑雪场开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场通过了国家体委的认证。在王健林的构想中,万达的长白山项目是通过巨资投入,打造一种复合型的&大旅游&模式,把文化中心、电影院、卡拉OK、电玩城、博物馆、滑雪、购物广场等产品全部纳入进来,同时规划十几个不同品牌的酒店。在长白山旅游度假区,万达规划了4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但目前售价只卖到3000多元/平方米,以这个价格住宅仅能回收100亿元的投资。从今年7-9月的第一个销售季来看,销售情况达到了预期。&如果未来能够增加航班,解决交通问题,相信销售情况会更好&,王健林表示。
&我希望再过七八年,
房地产利润降到40%&
记者:万达未来的定位是房地产公司,或是文化产业集团?
王健林:我们的方向是,2020年万达彻底转型,届时来自房地产的收入要低于50%。未来万达是以文化旅游为支柱产业,同时包括购物中心、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商业地产将各为支柱,但是整个企业已经不是以房地产为主业。万达现在拼命发展旅游、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做零售,做大万达百货,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现在我们的房地产利润占比60%多,还是一个比较遭人&恨&的房地产商,我希望再过七八年,到2020年房地产利润降到40%,万达届时将成为一个消费型的企业。
记者:万达的文化牌怎么打?
王健林:可能大家还不知道,中国文化产业最大的企业是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我们是2012年10月拿到注册批文,2012年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总体文化收益大概会超过200亿。
中国的文化产业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小、散、乱。我们今年委托贝塔斯曼做了全球文化产业的50个公司调查以后才发现,中国现在绝大多数文化产业公司收入都在几千万,甚至几百万,过百亿的全国就两家。我们做文化产业坚持一个原则&&坚决把规模做大,做连锁化。
未来的万达交给谁
作为地产大亨的王健林,对沃尔玛的经营之道却是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他这样解释,&万达搞的购物中心、百货、酒店、电影院线、旅游度假,基本上也都是相关多元化,都是围绕消费者转,没有跳出消费。&他认为,未来万达打造的文化、旅游、零售等品牌,也是为了能够与商业地产板块形成遥相呼应的掎角之势,从而形成价值链的整体提升。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而万达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参照沃尔玛进行类比。沃尔玛有60%的收益是来自地产增值。沃尔玛发展的早期,就在未来人口增长可能性高的地方购买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地块。这些土地储备为沃尔玛带来了巨额的固定资产,并成为了沃尔玛快速扩张的基础。
在企业接班人问题上,王健林似乎也有意仿效沃尔玛。山姆&沃尔顿1992年去世时,沃尔玛当年销售业绩100亿美元,利润平平,他没有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四个子女,而是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团队。
王健林表示,未来万达并不一定会交给自己的儿子。&我家里没有一个人在公司,万达现在三四十岁的副总裁有好几个,也许万达未来就交他们了。&王健林表示,自己二十几岁的儿子还小,能否接班要看他的本事,至少再看5-8年。&万达员工现在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递增,到十年后估计员工会超过30万人,那就是30万个家庭,企业家就不能随心所欲了。&王健林给自己设定的退休年龄是68岁。&再过十年退休,希望退休后做慈善。&
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大连万达集团已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产业,企业资产1950亿元,年收入1051亿元,年纳税163亿元;已在全国开业49座万达广场、26家五星级酒店、730块电影银幕、40家百货店、45家量贩KTV。
■本版文/本报记者 樊大彧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可不可以吻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