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班级诗集,16K,精装,封面可UV上光机用uv灯管,询问价格及具体付印流程

uv封面 - Hc360慧聪网
共找到133条uv封面供应信息
分类筛选:
数码印刷机
宣传册印刷
书刊印刷加工
文件夹、包
万能打印机
数码印花机
其他印刷服务
品牌筛选:
EPSON/爱普生
商业设计印刷
53600.00/个
来慧聪做生意 销满全国
免费注册,您即可拥有:
如果您是买家,
手机找货,随时随地
您是不是在找
本页是慧聪网为您提供的uv封面最新供应商、经销商、厂家,包括uv封面的参数、型号、图片、价格等信息,为您提供全面的uv封面参考信息和在线洽谈的机会,找uv封面供应信息尽在慧聪网。
收费会员咨询热线:010- 客服传真:010- 交易安全帮助热线:010- | 免费会员咨询热线:400-(免长途费)010- 传真:01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 海淀公安局网络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 慧聪网
通用网址:hc360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采购 发需求,采好货!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Archives for
Author Archives:
参考资料:
http://www.durst.it
/products/productspecs/Liightjet.pdf
/productmn.htm
录像撷取设备
拍摄后之录像如经过编辑,例如删除不必要部份,加入字幕和背景音东等,可令录像更有趣及生动。录像编辑必需依靠录像撷取设备及个人电脑帮手(有些数码摄录已内置一些简单的录像编辑功能)。现在个人录像撷取设备也十分多选择,有方便安装的PC
Card(用于手提电脑之 PC Card插槽)及外置式设备,也有安装于桌上电脑内之录像撷取卡。撷取卡也有类比(analog capture card)及数码,(DV
adapter)之分别,前者提供A/V、S-Video、Com-posite或RCA等接口连接电视、VHS录影机及类比摄影机等,将录像撷取到电脑硬碟中;而数码连接卡通常提供IEEE1394(或称iLink)接口直接连数码摄录机,将录像下载到电脑硬碟中(或由电脑硬碟之录像上载到数码摄录机,也有数码连接卡同时兼容多种类比视讯连接功能。类比撷取卡和数码连接卡之运作完全不同,前者需要将播放中的类比录像先行压缩,然后再转化为AVI档案(AVI有很多不同公司的标准);后者因为DV录像已经压缩,可以直接下载到
DV连接卡,这时DV连接卡可解压录像及储存为AVI档案。在香港流行的影像撷取设备有Pin-nacle MiroVideo、Dazzle Snazzi
DV、Pyro Digital Video、Canopus DV Raptor及Matrox Marvel等,大部份影像撷取设备都有附送一个或多个录像编辑软件,让用户不须花费另购软件,例如Pin-nacle
MiroVideo DV300/DV200及Canopus DV Raptor便附送Adobe Premiere5.1录像编辑软件。
苹果电脑iMac DV/iMovle
一般个人电脑录像编辑可在PC或在Mac上进行,而最近苹果电脑推出之iMac DV更是打正 DV口号,其中配备也真适合具人或家庭用户,而且售价很合理。iMac
DV分2个版本,一个基本版及一个特别版,两个配备基本差不多,后者有较快的CPU (400MHZ)、较多的RAM(128Mb)及较大容量的三角碟(13Gb),因为已经有很多文章报导此机,所以笔者只会介绍它和本文有关的DV部份。笔者最近也购入了一部iMac
DV Special版电脑,同时向朋友借了一部Sony 数码摄录机作测试,笔才经前从未编辑录像,但尝试后觉得非常容易使用。作为录像编辑工具,iMac
DV提供一般PC电脑没有的IEEE1394数码连接口(图六),而且还有附送的连接线及iMovie编辑软件。只要将数码连接驳数码摄录机至iMac
DV电脑,用户便可将摄录机内已拍摄之影像下传至电脑,此时用户可以利用iMovie软件进行录像编辑。
图五:苹果电脑iMac DV提供录像编辑功能。
图六:苹果iMac DV电脑侧面有两IEEE1394连接口(苹果称为Firewire/火线),可接驳数码摄录机或基它IEEE1394周边设备
iMovle的操作介面分为四部份(如图七)
1、播入画面——有播放、静止、停止、向前入向后等按钮,如一个录影之操作。
2、片段暂存架——由摄录机下载录像片段之暂存位置,用户可用滑鼠拖曳片段至电影轨道。
3、电影轨道——需要之片段被搬移到这之后,用户才可开始编辑录像。
4、影音编辑器这里提供人四个主要功能(风图八),分别是标题、片段过场效果、背景音乐及特殊声响。(也可经加入经电脑咪之录音)等。
图七:苹果iMovie操作介面分为四部份,菜单上(Hellp)有软件操作指导,初学者可经很快上手。
iMovie不是一个很复杂的软件,很适合一般家庭或初学者使用,它已经可以帮助用户剪接片段,随意编排片段次序,片段之间可以加入过场效果(例如淡入淡出),也可以加入会卷动的字幕或特殊音响效果,编辑完成后可以再输出到数码摄录机或其它数码录像产品(如数码录影机)作储存或播放。
美国Videography杂志November1999
Sony1999 Digital8 Handycam Series目录
星岛日报PC Buyer DIY工作坊
苹果电脑iMovie操作光碟手册
图八:iMovie编辑控制台分为四个主要功能
1、标题 2、片段过场效果 3、背景音乐及4、特殊音响。
(1)Edit Controller——遥距控制其它设施
(2)Video Mixer——负责录像剪辑
(3)Audio Mixer——负责录音
(4)Character Generator——负责字幕
(5)Picture Box/Store——负责预视、加工及储存图片
(6)Monitors——显示每个设施的状况(7)Video Cassette
Recorders——负责播放或拷贝录像
图七:字幕机(Character Generator)
让您输入文字及选择字款Courtesy StarTV
图八:图片贮存系统(Still Store)
可预视每幅图片Courtesy Star TV
其它辅助设施可能是一些额外的拷贝机或可作图像加工之电脑(如图九)。
图九:Quantel 之Pntbox可于静止图画上圆圈进电脑图案Courtesy
无论说类比或是数码制作,以上都是一个后期制作室的基本设施。当然,若是以数码形式工作就容易及有效率多了。数码剪辑分线性(Linear
Editing)及非线性剪辑(Nonlinear Editing)两种,类比剪辑只有线性剪辑一种。非线性剪辑(一定是数码),意思是剪辑工作人员可以没有限制地在任何录像位置中增减片段或资料,而修改后亦不会将前段或后段资料取消,或产生空白片段,不像类比剪辑系统般需要回带至理想的位置作同步修改,而修改中亦会覆盖(即消除)插入点之后的片段。
专业或广播级录像制作
采用高级专业的设备才可产生广播质素的录像。专业的摄录机(如图二)不单拥有三个高解像CCD,而且还要有高级的高解像镜头(HD
Lens),再配合高质素之电子组织(如DSP)及其它配件(如高质素之录音系统),那才会产生很高的水准;否则原稿不漂亮,后期制作也是于事无补的。未压缩之前,画像虽要48MHZ或以上,而色深通常是30-bit或以上;录音则采用PCM
Digital Stereo 12-bit或以上,有这样的要求才可出街(即广播质素,英文专称online quality)。
英国BBC电台节目之数码制作流程Copyright&BBC
1&The Guide to Digital Television&,Michael
Silbergleid 著Miller Freeman出版
如电脑动画需要真人或实景,那便需要聘请演员及进行录影。有时演员不能在一个真实环境下进行录影,那演员就要在一个蓝背景之下演戏。假扮身处某环境;使用蓝背景原因是人的肤色及头发只含有很少的蓝色,於後期制作容易组合真人与虚拟背景。後期制作就可以进行剪辑,加入声音、文字及效果。
“星球大战”之电脑动画画面
Copyright Lucasarts Entertnment Company LLC
本地之电脑动画
3D Studio Max之工作界面
Copyright Virtually Real
香港有规模之电脑动画公司不算多,先涛(Centro)是本港最具名气及规模动画制作公司之一,九八年以「风云」动画电影闻名。九七年移交之後,港府鼓吹资讯科技,港府的支持直接及间接地推动多媒体及电脑动画发展。现在有多间教育学院举办此类课程。例如城市大学之电脑动画及数码效果证书(分晚间一年及全日半年制)、生产力促进局之数码设计及多媒体创作事业计划(晚间半年制课程,共35堂)、其它大学及生产力促进局之短期晚间证书课程、职训局专业学院及一些私营教育机构之多媒体课程等等。而最近港府参与或赞助之活动也颇多,例如11月举行之互联网亚洲展及12月之创新科技2000,当中就有多媒体及电脑动画之展览及讲座。藉此活动及教育培育人才,将来本地电脑动画及多媒体制作水准必定提升。笔者认为推动电脑动画或多媒体之技术及应用是有建设性的,就算将来本地电脑动画制作水准不及欧美等先进国家,只要有进步或接近国际水准,都可以大大帮助教育及资讯事业之发展。
  PMT–由五十年代。中发展到现在,是最早出现的电子感应器,也是现时最好(指质素)的技术。具结构像一个圆柱体小灯泡(见图),亘径约一寸,长度约二寸。内置多个电极,将进入的光线转化为强大的电子讯号,即使很微弱的光线也可准确补捉,此点比其他感应器优胜。PMT常应用于印刷、出版业扫描仪及工程分析仪等。PMT扫描仪的最高感应密度可达D4.2,表示可捕捉原稿上很暗的影像部位。PMT非常耐用,一般有一白至十万运作小时。
图三:单线型CCD晶片,用于黑白扫描仪(彩色型扫描仪采用三线CCD晶片,而数码相机或摄录机则采用平面()二维CCD晶片)。
  CCD–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於一九六九年发明,与电脑晶片CMOS技术相似,也和CMOS一样,可作电脑记忆体及逻辑运作晶片,当然目前DRAM更适合为电子记忆体。最流行的应用非扫描仪、数码相机及手提摄录机莫属,但最触目的代表作就是将四颗大型CCD晶片安装位於南美智利安达斯美国天文台的BTC(Big
Throughput Camera,见图五)天文望远镜内,它可一次拍摄35MB的资料,大大帮助天文学研究。CCD的感光能力和质素比PMT低,但近年CCD技术进步,其最高密度可达D4.0,比PMT最高感应窗度稍低。CCD的体积。通常只有一枚普通硬币般大,当然也有一些体积特大(见图四)或小的。CCD和PMT一样非常耐用。
图四:贝尔实验室研究员Tony Tyson利用手上之CCD进行天文研究。Copyright
of Bell Labs, Lucent Technologies
图五:位于智利按达斯美国天文台(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内之四米长BTC天文望远镜,尾端放置了四颗贝尔大型CCD晶片。Copyright of Bell Labs, Lucent
Technologies
图六:由BTC天文望远镜所拍摄的宇宙拼图。
Copyright of Bell Labs, Lucent Technologies
  CMOS–此技术巳发展了数十年,可说有数码电脑便 有它,因为CPU和记忆体便是由CMOS组成。但一九九八年才应用於电子感应器或数码相机,也可应用於摄录机。CMOS的优点是结构比CCD简单,用较小的晶体及较低的电压,制造成本比CCD为低。CMOS也有其缺点,就是技术尚未成熟,质素一般比CCD低,解像度一般也比较差,但有资料显示CMOS(可参考本文未提供的网址)的技术会进步及将超越CCD。
图七:CIS结构图解
  CIS–由於结构关系,CIS技术通常只用於扫描仪。其感应器就是CMOS,CIS扫描仪将光源、聚焦镜片及感应器一同固定於一个外罩内,不须调节及热身(warm-up),所以比CCD扫描仪起动快。此设计今CIS扫描仪体积比CCD扫描仪更细小,而制造成本亦减少。但C1S技术亦未成熟,产生较大的杂讯,所以目前比CCD质素较差。
  PMT、CCD、CMOS及CIS是目前流行的电子影像感应器,PMT利CCD的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一个感应器需要数十至数百美元,但质素也是较好的,尤以PMT质素最高,专业型滚筒扫描仪便是采用PMT技术,但它的体积及结构不适合手提或细小的产品。而CCD、
CMOS及CIS体积小,可用于小型产品上。现时大部份电子影像产品采用CCD,希望不久将来有更多其他电子影像技术的产品(例如CMOS或更好的感应器),好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本文摘自《印刷资源》第二十二期
图九:新力DSC-F55E数码相机,除了可拍静态照片,也可摄录动画。闪灯前之咪可作收音。
图十:由IBM出品之Microdrive 记忆体,是一个微型硬碟,和Compact
Flash咭一样大,有340Mb容量。只有少数数码相机可兼容它。
图十一:在今年I.T. 99资讯科技展出之最新Nikon DI数码相机,解像度达270万及可兼容IBM
Microdrive微型硬碟。
(1) 解像度——不断提升,相信未来叁年民用产品可达六百万像素之高度(是现时数十万港币专业数码的解像度)。
(2) 动画功能——除了新力之Cybershot,相信其它厂商也会仿效加入此功能。
(3) 处理速度——相机内之微处理器及缓衡记忆体不断增强,使等候时间缩缺及加快拍摄速度。
(4) 镜头质素——镜头质素不断改善及增强光学变焦,五倍或更高光学变焦将成为主流。
(5) 影像记忆体——记忆体不断提升,例如今年IBM推出之340M迷你硬碟和新力宣布於2001年推出之256M
MS记忆体。
参考资料:
《数位相机任我挑》 陈彦着 上奇科技出版
《数位相机任我行》 陈彦着 上奇科技出版
http:///us/en/digital/dlc
http://www.digital-
宝裕电脑公司(电话:)提供图十。
Wan & Lan Engineering(电话:)提供图八。
图一:九六年Adobe Systems在英国举办的讲座,主题是电子出版,当中介绍了很多数码影像技术。
  准确性(Accuracy)— 指由电脑软件或硬件或硬件设备而产生之影像的色彩及形状准确性。例如数码相机之镜头或多或少会使相片产生变形,又例如数码相机之感光系统对色彩(对光之反应更正确,解释可参考本刊第五期之色彩管理)之反应并不是百份百准确的。关於数码影像设备留待以後再谈。
  色深(Color Depth) — 色深决定色彩数量,由位元(bit)组成,英文称为color
depth 或bit depth。位元越大代表图像色彩越丰富。电脑中一位元代表「0」或「1」,亦可代表两种情况,「是」或「否」、「黑」或「白」等意思。黑白而没有灰阶图像的每个像素由一位元代表,16及256灰阶图像的每个像素则分别由4位元及8位元组成。8位元亦可代表256色,而更大的位元数如16-bit或24-bit就分别可产生64K(1K代表1024)及16.8百万色彩。下表解释色深及解像力与色彩数目及档案容量的关系:
图叁:九八年电脑展中其中一个摊位摆放了数码液晶体投影机。接驳电脑後,可将电脑资料投射於屏幕或墙上。
图二:九七年在湾仔会展广告展中的电子广告灯箱。
表(一)数码图像解像力定为100ppi及尺寸为3R(3.5+)
表(二)数码图像色深定为24-bit及尺寸为3R(3.5+)
byte —— 一个byte由8 bits组成,可代表256色,亦是代表文字的最基本单位。一个byte可代表一个英文字母,而一个中文字则须要两bytes。
pixel per inch(ppi) —— 代表数码影像之解像力,在一英寸里有多少像素,经常广告里被误解为dpi(dot
per inch),两者有很大的分别。
dot per inch(dpi) —— 代表一些打印机及印刷输出设备之解像力。dot不像pixel,是没有颜色深浅变化的,只有存在或不存在,即被印物(如纸张)上有点或无点。一般喷墨打印机输出的就是dot,而数码相片打印机输出的就是pixel。所以200ppi输出的质素比200dpi或甚至1000dpi输出还好。
http://www.wisenews.net(电子剪报)
http://www-personal.umich.edu/~jweise/quality/NetworkedImagesTOC.html(美国密芝根大学)
书籍:Understanding Desktop Color Michael Kieran Peachpit Press
&& 因特网(internet)以及数码数据交换日趋普及的今天,出版工作不能排除电脑技术。出版职业教育在电脑化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从历史上少稍加观察就可弄明白哪些是新出现的事例和遗留的问题。
&& 书籍出版作业很庞杂,一般可分为规划、编辑(原稿编辑、校对)、制作(原稿指定)和发行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编辑和制作,其中以制作(原稿指定)为主,且以相关组版的事项为限。它们深受电脑影响,其它方面则为今后的课题,
1.电脑组版以前
&&&&& ―――活字组版技术为前提的制书
&& 出版的电脑化,首先是在印刷现场中采用汉字信息处理(数据库)、组版(电脑组版)和制版(电子分色机)。过去,书籍制作一般是活字组版、照相制版和利用压纸型、铸铅版等的复制术,凸版印刷是书籍制作的常用方法。
&& 那时的文字原稿常是手写稿,出版物再版时可将已印好的书籍称作原稿(组版原稿),它们都需手工检字或单字排铸机与手工检字并用。
活字组版的运用历史悠久,技术也较稳定,那时各印刷厂的操作法没有多大差异,原稿指定和校对方法亦是如此。
&& 当时的分工体制和方法是出版社负责原稿的作成、指定和校对,而组版以及以后的改版、制版和印刷等各作业则在印刷厂进行。
技术问题一般全由印刷厂负责解决,但是亦有因原稿指定和校对不妥而在印刷厂补救。
活字组版的技术过程多半是手工作业性的,见习时大致能理解,本校日校部每年入学五个月后赴活版印刷厂见习,可取得很大的教育效果。每年暑期实施的函授教育部的上课(schooling)也是到活版印刷厂见习的。当然教科书和讲义上对活字组版及其随后的作业作了解说,学生对各基本事项理应有所理解。
&& 因此,这一阶段原稿指定、校对作业大致可以分别说明,对于活字组版的技术过程作为出版职业教育来说不致有什么问题。
2.电脑组版的引进和利用
&&&&& ―――借用活字组版方法的时代
&& 日本第一台电脑组版用机器(Sapton N)是1966年为印刷日本社会党机关报《社会新报》而引进的。此后,大型印刷厂和中小印刷厂集资成立合作社,引进电脑组版技术。随着价格下降,中小印刷厂也纷纷引进。据日本印刷新闻社调查:与印刷业相关的1982年为230台,1989年已达1014台,八十年代普及甚为迅速。
&& 电脑组版最初主要用于新闻业以及与汉字信息处理有关的工作,书籍仍然全是活字组版,随着电脑组版的普及才逐渐用于书籍制作。
&& 此时的电脑组版是出版社指定的手写稿由印刷厂的专用输入机输入,出版社承担原稿作成、原稿指定和校对,印刷厂进行组版及其以后作业的分工体制和方法仍保持不变。
&& 电脑组版当初只能作组版处理,后来才逐渐做页处理。那时的目标是将活字组版改为电脑组版。它仍以活字组版为考虑的前提,一般书籍的原稿指定和校对与活字组版没有多大的差别,印刷厂和出版社的作业方法与活字组版相同(事典、辞典和时刻表等都可用电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它与原来的原稿指定和校对方法稍有变化,但已不是原来的方法)。
&& 活字组版比电脑组版省钱,在组版稳定性、细部处理、数据修正等方面亦比电脑组版好,所以书籍制作仍以活字组版为主流。本校在1978 年刊印《出版编辑技术(上卷)》第二版。该书原打算用电脑组版,但在如何正确安排上有难处,结果仍采用活字组版(书中编辑过程仍以解说活字组版为主。当然,对组版系统的解说中电脑组版亦占了相当篇幅)。
&& 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出版学校的出版职业教育是活字组版为主电脑组版为副的形式。
3.电脑组版的普及
&&&&& ―――理解如何用电脑作组版处理
&& 电脑组版在八十年代已普及至中小印刷厂,在书籍制作中远胜于活字组版。日本出版学校出版部大约从1985年起用电脑组版印制的出版物有所增加。
随着利用电脑组版的书籍增加,首先要求教师和行政人员应理解电脑组版:如何用电脑组版、哪些能处理、哪些难以处理、作业工程怎么样、原稿指定和校对时的注意事项等。
为此,本校在八十年代的暑期短训班就积极筹划有关电脑组版的讲座,还吸收教师、行政人员和勤奋好学的学生参加制作研讨会和制作学习会。
&& 从1988年开始的六年间曾连续举办以本校教师为主的“组版方法研讨会”邀请电脑组版实际操作人员隔月前来报告组版系统概要、组版程序内容并作答疑,还就书籍的组版方法(组版原则、组版规则)以及所发生过的问题深入探讨(其成果曾在1991年汇编成《电脑纵行组版原则(研讨资料)》出版)。
这是弄懂电脑组版,理解它在原稿指定和校对时会发生的问题并在讲义上阐述的时代。
八十年代解说电脑组版方面的书籍并不多,它还局限于印刷厂采用的系统,本校举办的短训班、学习会、研讨会仅起着补充的作用。电脑组版时其处理内容犹如“黑盒子”(black box)不能简易地弄清。这对编辑人员来说,应是如何使其成为“白盒子”或“灰盒子”。
&& 在教师、行政人员共同努力下,相应的电脑组版教材不断增加,目前除一本书外已全由电脑组版的教材所取代。日校部的书籍演习课实际上是体验书籍原稿制作并在印刷厂将其组版的作业,1987年它已改由电脑组版。该实习先由日语文字处理机(word processor)制成原稿,数据储入软盘(floppy disk),再由软盘输入原稿(1991年起已改为DTP作业)。
4.日语文字处理机的开发及其引进
&&&&& ―――原稿作成和编辑机的利用及其教育
&& 与电脑组版的普及同时,由于日语文字处理机迅速开发,价格急剧下降而顺利进入印刷现场。1978年东芝售出第一台日语处理机JW-10,1979年日本电器推出个人电脑(PC, personal computer)PC-8001,夏普推出“书院”日语文字处理机,1982年富士通以75万日元出售日语文字处理机
MY-OASYS。
当初,它仅作为排文字的机器使用,由于它价格便宜以及“假名汉字切换”功能,人人都能简便地操作,作者和编辑人员都能直接用作原稿作成和原稿编辑机。所以,出版社的编辑部门亦引进日语文字处理机。
&& 1984年在大日本印刷协助下,本校开办文字处理机暑期短训班,并于次年引进10台OASYS 100J,日校部开设文字处理机编辑实习课,1985年为选修课,1986年开始改为必修课。
&& 文字处理机编辑实习课是通过学习键盘操作、日语输入作文章编辑,也就是移动、插入、改写、文章分合等编辑技术。它难以与所谓正规电脑组版相比,只能用来处理拟议的书籍杂志样品。日语文字处理机可用于生产讲义汇编、作品集、报告集等。
&& 当时曾将键盘操作和日语输入法定为出版职业教育的一环施教,但今日它已列入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或在家庭内使用,所以已不能算出版职业教育的主课了(目前日校部拥有电脑的学生已大有人在)。对部分选修生虽授以键盘操作和日语输入法,但重点则是学习日语文字处理机写文章和文章编辑的技巧以及处理数码文本(digital text)的方法。此外,还有用文字处理机完成哪一类原稿、如何制成易作出版物的原稿以及需积累哪些经验等问题。
&& 今天需要将作者和编辑人员作成的数码数据(digital data)或是重新利用过去制成的种种数码数据作为出版物和网页(web page)上的数据,所以教授数码数据加工和编辑方法、利用方法等尤为重要。
&& 1990年本校办公室和出版部成员总算拥有各人专用的日语文字处理机整理来自教师和作者的文字处理机原稿。
5.DTP的利用
&&&&& ―――编辑人员学习组版、制版的时代
&& 1984年苹果电脑商推出32位(bit)个人电脑 Macintosh。1985年阿尔达斯公司出售初期的桌面出版系统(DTP, Desk Top Publishing)软件 Page Maker。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DTP的软件日语化并开始利用。
&& 1990年本校引进五台Macintosh IIcx(中央处理器是Motorola 68030, 硬盘是40MB,21英寸单色显示器),开始DTP教育。(本校1995年更新该设备,今年又打算添购)。
个人电脑已由过去印刷厂改为编辑人员自行操作了。DTP刚问世就能作图像处理,其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今天不仅可以组版还能作制版和外观处理。它使以前必须委托别人做的工作,现在编辑人员已可自始至终管理作业进程。
&& 要操作DTP进行组版和制版作业,顺利制出体裁优良的出版物自然必须具备高度知识和某种专门学识。因此,不是所有编辑人员都能用DTP组版,根据作业内容,部分会操作DTP的编辑人员才能用DTP组版(实际上,除出版社编辑人员外,设计室和编辑生产部内用DTP组版和制版的实例正日益增多)。因此,原稿作成、原稿指定和校对由出版社承担,组版及其以后的各种作业由印刷厂负责的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作业的理想分工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所更动的,编辑人员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负责原稿作成、原稿指定和校对而是有可能扩大至组版和制版等操作。
&& 特别是设计室和编辑生产部作为原稿整理和设计的延伸,大多利用DTP组版和制版,所以他们除了编辑和出版设计知识外还需有DTP知识和操作技能。日本出版学校亦有作为出版职业教育的DTP教育目的,即培养具有编辑技能、出版设计技能的DTP编辑人员以及DTP设计员。这种能力在出版社亦是必需的。出版职业教育的种类(genre)和范围自然也扩大了。
&& 1990年本校曾引进三台DTP,第一台DTP供培养前述DTP编辑人员或DTP设计员用,第二台DTP用来制作书籍杂志等样本,第三台DTP则供制取日校部实习作品及其它报告文集用。
1990年时的出版社(以及设计室、编辑生产部)还不太使用DTP,所以当时日校部仅将其列为选修课。
DTP编辑人员(DTP设计员)的教育本校是1995年引进10台“Power Mac”后才趋于正规的。夜校部和周末班设有“Mac 编辑设计课”,日校部的前期课程中将DTP作为全体学员必修科目的基础教育,更深的专业教育则列为后期课程中的选修课。
&& 其它教育机构亦有施行DTP教育的,但本校不是仅限于PC机和DTP软件操作,而是出自前述目的重视书籍杂志等组版时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本校的DTP教育是即使未曾在现场操作过DTP,亦能从事编辑、原稿指定、校对等工作。
&& 学生进行版面设计时,由于能目睹机器操作情况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DTP所用的相关软件内容日新月异,所以必须掌握相应的新技术。为了更切实际地编制书籍杂志,系统地传授必需知识至为重要,DTP不仅要编制指定的原稿,而且还需兼做设计和原稿指定等工作,所以有必要就如何将编辑和设计技能与DTP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 DTP从规划开始,原稿作成、组版、制版、校对和印刷各作业是紧密相连的,制作进程的管理、数码数据的制作和管理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今天的DTP和电脑组版已与过去的电脑组版大为不同,即数据交换可以随时相互进行。要数据交换必需实行标准化,即利用字码(word code)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和日本工业标准(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等各种标准。这方面的教育亦是十分重要的。
&& 为此,新教育课程(curriculum)研究和新教材编写都是当务之急。
6.以电脑组版为前提的出版职业教育
&&&&& ―――今后的课题
&& 如前所述,以电脑组版为前提的出版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版职业教育内容亦随之有所变化。为进行与之相应的教育就必须研究教育课程、确立教育方法、编写新教材。
&& 本校从1994年起,着手编写与电脑组版相对应的教科书,并取得如下成果。但是,整理所得的内容正不断发生变化,必须经常修订。为此,应组织商讨会和学习会来加以研究。
&&&&&&&&&& 野村保惠:《〈电脑排字〉制书入门》
&&&&& 日本出版学校编:《校对必携
第7版〈电脑排字对应篇〉》1996年
&&&&& 日本出版学校编:《新编出版编辑技术
(上卷)》
&&&&& 日本出版学校编:《新编出版编辑技术
(下卷)》 1997年
&&&&& 日本出版学校编:《新编校对技术
(上卷)》
&&&&& 日本出版学校编:《新编校对技术
(下卷)》 1998年
&& 关于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须在日常讲义和研讨论文中时时充实之。现有多种包括DTP在内的电脑组版方法。手写稿虽说不多,但也不是绝无仅有的。文字处理机制得的原稿,在出版社作原稿整理,但作为数据处理,作者的原稿往往是直接送往印刷厂,让所有问题都在印刷厂处理解决,而编辑人员常会将文字处理机制得的原稿和数据整理后送印刷厂。编辑人员常利用DTP完成组版、制版以前的各项作业,并将表示原稿结构的标识符(tag)插入文字处理机的数据内作为式样文本(style sheet),以后就凭此自动用作组版的方式。组版系统有好多种,所以组版和制版作业流程中可以几种方法并存。
&& 编辑和制版作业的方法颇多,作业范围会因方法不同而异,与以前的活字组版一样难以作划一的说明。此类困难问题均须在出版职业教育中加以克服。
&& 为了进行有效的实践教育,应先整理出多种作业流程,选定有代表性的方法并弄清采取不同方法时会出现的问题。
&& 出版过程中有规划-编辑(原稿整理)-制作(原稿指定)-校对等作业流程,弄清各阶段中诸基本作业的目的、作用、方法等是极其重要的。
&& 日本出版学校已实施校对技能考核,1999年起将施行书籍制作(原稿指定)技能考核,还打算实施原稿编辑(原稿整理)技能考核,此三者总称为编辑技能考核。上述技能考试虽曾明确规定考试范围,但对于学习编辑技能的人来说,该考试将有助于领会各作业的目的、作用、和方法。因此,编辑技能考核是很重要的,须不时研究是否与现实相配。
版权所有:大中华印艺网 Copyright (C) 1999-,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光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