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生一个大儿子二个现在小女孩喜欢什么会太多吗?

如何看待「13 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
【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 怀孕妈妈含泪同意】“生了弟弟妹妹,我就跳楼!”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终于怀上二胎,但13岁的女儿百般不愿意,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武汉晚报)看到这个新闻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212 个回答
那个心理康复科主任已经说的很全面了。首先,突然之间要有一个弟弟妹妹,放谁身上都会多多少少有点儿想法。有想法有错吗?没错。但是她的想法根本得不到关注。自杀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从小姑娘抗议到发脾气到宣告逃学自杀,父母压根就没有重视。直到看到小姑娘身上的伤痕才想要谈谈。这说明什么?如果那小姑娘想让父母引起重视,必须要自杀相逼的地步才可以。那些指责小姑娘自私自利的,你们为什么不想想她为什么这么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整篇报道并没有写小姑娘的想法。我不知道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是什么不去采访,但只听父母的一面之词也不太好吧。如果这是成年人之间的纠纷,怎么也得听听两方面的意见,为什么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纠纷,就不用听取未成年人的想法了呢?光听父母说“这孩子被宠惯了”就认定小姑娘一定是被宠惯了,这样真的好吗?自杀当然是一个极端化的举动。但是如果有别的方式可以获取关注的话,小姑娘为什么不用呢?这就是我的关注重点。至于母亲后来去堕胎,我想说的是,如果母亲在与孩子沟通之后发现生二胎的确不妥当,堕胎也不是不可以吧?堕胎的决定是父母做的,怎么把这件事也怪在小姑娘头上了?——————————分割线————————人们在归因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倾向:向内归因于个人特质,向外归因于环境。在这个问题里,关于小姑娘个人特质方面,报道中只给了父母的一面之词,即说她是小公主,惯坏了。首先她到底是不是还有待考虑;其次,大众基于社会偏见认为独生子女一定自私自利,这也不太合适。如果记者深度采访之后小姑娘突然说“听别人说高龄产妇分娩很危险容易死,我不要妈妈死”而这么拼命闹,是不是大家感觉又不一样?所以从个人特质上面归因,这个不好说,有可能是女孩子真的是小恶魔,也有可能不是。从环境上归因,这个就没什么异议了。孩子这么作,肯定是父母的错。怀孕前不和老大沟通,怀孕时也“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不和老大谈心。直到小姑娘以死相逼才去谈心。这就好比看到某处着火了,以为是小火没在意,然后火把房子给点着了。孩子这么做固然不对,发现苗头不去处理的父母更有问题。这两天对这个讨论关注不少,倾向于归因于个人特质的,都在谴责小姑娘,多大的罪名都给安了上去;倾向于归因于环境的,不管是认为这么做伤害了老大的感情,还是有别的理由,共识就是父母肯定有过错。我可能比较倾向做环境归因,因为小姑娘尚未成年,人格发展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情绪调节明显不如成人,这时候板上钉钉地认为她长大了也会因为职位被抢去杀人,显然不太合适。但正因为她是未成年,反而更可能做出一些成人觉得是“恶”的举动——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时候更需要监护人合理引导。在这个事件中,我更关注的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很多时候孩子表达意见,父母都只是觉得“说说而已”,我小时候这种体验也挺多。不客气地说,现在绝大多数父母与孩子都很少谈心。我看过一个台湾心理学家的视频,她提到一个案例,一个小孩子在咨询室对心理学家坦白了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妈妈都是不知道的。那些影响了孩子很多年的事件和情绪,如果没有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询问,很可能孩子会隐藏一辈子,甚至错误的认识也会伴随孩子一辈子。这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但太多的父母并没有让孩子亲近和信任。具体说到新闻中这件事,如果要看心理医生,与其把孩子当成病态人格去找儿童心理咨询师,不如去找家庭治疗的心理咨询师。也许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个家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沟通模式,小姑娘才更有可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跟这个相比,生不生二胎的问题其实很次要。二胎对老大的影响有好有坏,全靠父母调节而已。
我感觉根本不是这么大的事竟然被闹到如此沸沸扬扬。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被家长问过要不要弟弟妹妹呢?大多数小盆友都是竭尽全力的反对吧,很正常啊,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况且大多数人类天生残忍,这是人性。对于小盆友来说这件事完全就是本能。关键是父母,他喵的家里要填一个人都不和孩子商量。
潜藏的问题是:对于养育子女,父母需要尽多大的力。------------------------------------------------------------------------------------幼年同样被问过“想不想要个小弟弟”,我确定当时的自己很小,小到绝对无法从利益方向分析这件事,完全是从直觉回答“不要!”为什么呢,我父母的亲兄弟姐妹都少,所以我也只有一个表妹一个表弟,而在和他们的相处中,只要有争执,错的永远是我。虽然我也就比一个大一岁,另一个大两岁,但谁让我最大呢。这还是周末或者寒暑假聚在一起,换成家里多出一个天天让你都是错错错的,你受得了吗?------------------------------------------------------------------------------------“即使有了弟弟妹妹,对他(她)的爱不会减少。”我们就不讨论爱了,谈谈时间和精力就好了。古代大家族七子八婿到了第三代孙辈几十人的名字老太太估计都记不得,还小皇帝个毛啊...不说这么极端的情况,送小朋友上各类辅导班,陪小朋友做各种课后作业,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本来是一人份的时间精力全部Double,要是还觉得养一个孩子和养两个一样,我也没办法了。时间精力有限的,分到两个人身上,自然就少了。嗯,钱也一样。二线城市,中等家庭,一口气拿一百万现金出来付四成首付还拿得出,付两百万就...我在大学之前周围全是独生子女,大学宿舍俩个姑娘一个有哥哥,一个有弟弟,她俩的家境都不算糟,同时学业比自己的兄弟好不少,所以大体看上去是没有矛盾的。但是在很多地方,养个女儿活到成年了就算尽到责任,当丫环养也一样,这已经是生恩。恨不得女儿卖个好价钱让儿子一世无忧不少见,无聊者可自行天涯。前段时间微博大火的金华论坛凤凰男征婚贴里,凤凰男三个姐姐大姐四十多岁没嫁人,二姐被两万彩礼嫁给个瘸子天天打,三姐怎么样不记得了。那位凤凰男要求房产证写父母名字说了为了让姐姐们有归属感,可你弥补得了她们失去的时光吗。生不起就别生。-----------------------------------------------------------------------------------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的观念,五十岁的时候失独的确很可怜。但现实是就算养两个孩子,也没人能保证什么,生五六个孩子没一个尽孝的也不是不存在。甚至说的赤裸一点,非一线城市,最终结局很有可能是儿子去了外地发展事业,还是女儿养老。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家里一般,弟弟在一线城市要结婚买房了家里基本上有多少钱都拿出来了,她自己快三十了还没结婚。我说那你爹妈百年后房子总归留给你了吧,她说怎么可能,那儿风俗就是房子肯定是儿子的。最无耻的说法就是谈起感情来说兄弟姊妹要相互照顾,谈起钱来就是家里一切和女儿无关。------------------------------------------------------------------------------------说到底,生二胎还是作为父母的权利,新闻中小姑娘的行为从政治立场上看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发展成她爹特别想要个儿子继承家业,最后在外头找人生一个之类...可我依然能理解她对于一个弟弟或妹妹到来的恐惧。被比较,被选择,也许依然是手心,也许变成手背...作为独生女,我只能说,养生送死,再辛苦,我无憾。
父母努力一年终于怀上二胎,小女孩这么久的坚决的抗议都没有得到重视和承认。
她残忍?她是逃学,离家出走,威胁要跳楼,最后是割腕自杀,没有对怀孕的母亲和弟弟去做任何伤害好么?13岁的城市孩子,人格形成挺稳定了,如果邪恶残忍,怎么她的伤害全是指向自己?
她反对,父母不理。 她流泪,父母不理。 她顶着压力和被责罚的害怕逃学,父母不理。 她小小女孩离开家门去到充满危险的外界,父母不理。 她威胁说要跳楼,父母还是不理。 她没有跳楼,为什么?她害怕。 可是她割腕了。她还是在生死之间动摇了。割腕这种自杀方式,又绝望,想抛弃一切,又不舍,希望看在生命的份儿上被哀怜,也想来不及抢救让父母愧疚追悔,也想被救回来,父母能因失去的威胁而震动多在乎自己一点。
她父母真的爱她吗?给了她被爱的安全感吗?如果爱她,事情根本就走不到自杀这一步好么?如果真的是小公主,呵呵,有矛盾对立如此的一天? 有的人,是不是忘了自己十三岁是怎样的年纪?怎样的心理?忘了十三岁多重视父母的爱?忘了十三岁的世界多脆弱?你们长大了,所以孩子的世界就可笑吗?怎么不问问十三岁的孩子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错在她固执自私愚昧的父母。
不就是想要儿子么,小公主这个词用来表示宠爱表达无奈,本身就是在贬低孩子斥责孩子,给她盖上自私自利无理取闹的标签。公主?公主是和亲用的联姻用的,皇子才是继承大统的呢。
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这只是一篇软文?—————————————————————————————————————update
21:41:07=======================================================================  这个答案现在赞破百,排内页第一。我开始担心了,所以不得不把这次更新写在文头。  避免评论区有些知友的评论大家看不见所以贴在这里:  我知道,当一个热门问题的答案排在了首位就会自带某些光环。这个答案说不准就不在我的把控范围之内了。  我一直在尽力提供另一个思路,可当“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这只是一篇软文?”突兀的显示在你的视线范围内的时候会不会就被默认为我认为这篇文章是软文呢?如果让大家误以为我的论点是“这篇文章就是软文”的话,对不起,我为我的无知和不负责给大家道歉!因为这并不是我的观点!  我知道我很啰嗦,但是还是希望大家有对现有观点持怀疑态度辩证态度。提供另一个角度,发现更大的世界。====================================原文================================  这是原出处《武汉日报》的原文,我在文章末标注了“武汉市汉口医院”和“胡红涛”两个词。现在真的没有人看到耸人听闻加上各种名词的文章首先是怀疑文章的真实性吗?  首先,职业原因。这是个恶意的揣测,但是至少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我去搜了一下网上关于这篇文章的资料提供,除了文字没有任何多余的采访或者后续报道。在贴一下新闻的搜索:  这篇文章火了,关于二胎的话题火了。不知道“武汉市汉口医院”和“胡红涛”火了吗?  媒体应该是人民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因为媒体的力量大,更不应该倚仗自身的影响胡作非为,特别是有预谋的恶意引导。.  如鲠在喉,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希望是我恶意的眼光和揣测,媒体们克己慎行。.update
09:54:28=======================================================================  目前这个答案已经排到页内第五,让我不胜惶恐。  我当时看了这个问题下的所有答案,基本都是大家关于“二胎”的各种探讨(这种探讨是对的),我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有没有可能你所依据的数据源头就是错的呢?”昨晚我在路上想了很久这个问题。  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对我们所处的立场作出正确的辨别。所以我说“如鲠在喉”这不是我的愤怒,而是我油然而生的无力感。  说实话,这个回答让我感触很深。  因为没有任何依据,只是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猜想,算是我写的很快的一个。但中途发生了一件事:某大牛给我的答案点了感谢,不是赞。在知乎大牛的一个赞足以让你的答案脱颖而出,一个打十个不是问题。这就是公众媒体和大V的某种责任所在,关注越多就更多的出现在别人的timeline,影响就越大。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家不要介意。“很多人看见大V点赞,又是截然不同的论调,无脑赞!”对于我这种没见过什么大赞的人来说,对不起,我虚荣。赞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是这种无脑赞恰好违背了我的初衷“独立思考 慎言善辩”。  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不喜欢。.  共勉!update
13:31:44=======================================================================  我搜索了关键词“武汉日报 李扬”,然后把图贴上来各位鉴别吧:  这样的新闻你也能搜到一大把。记者“李杨”关于汉口医院的报道目前集中出现在12-1月,我只能说我在怀疑这位记者是不是在年尾要做体检的时候提高曝光率的广撒网软文战术。  一家之言,切勿当真。  这世上哪有什么真假,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另一个更大的谜团。update
17:41:22=======================================================================  观
评论有感。  现在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这意味着个体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但是再透明的信息也怕混含了杂质,一旦包含杂质加上原有的信息爆炸,堆积到一定的程度后会让网民根本来不及对已有的信息做出辨别。所以我希望大家““独立思考 慎言善辩”。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我也是民众中的一员,我也生活在市井,见惯了还未验证就先嘴炮的朋友们。  原先看了一些《匹诺曹》,里面有关于记者那段说的很对“人们都以为记者只会传达事实,可无论是匹诺曹还是记者都应该明白,人们会无条件相信他们所说的话。所以他们应该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比任何人的杀伤力都强。”平常人生活的环境很少知道什么是推手更难分辨什么是包装。这些既有且存在的手段是不会消失,只是我希望作为公众媒体应该不忘初心,紧守底线。  知乎现在基本同步各大事件“怎么看待”“什么看法”已经见怪不怪。大家各抒己见从来不是错。如果你爱这个地方,还是一个词:独思慎言。  愿各位都是最好的自己!
一个都教育不好,还要第二胎——————————————我勒个去,这么多赞w(°o°)w声明一下,这个是在微博看到的不过确实是,这家的家长问题太严重,就这么非要要二胎简直太不负责任
有个牛人曾经说过,一切家庭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试想,如果非常的有钱,每个孩子的物质生活品质不会下降。如果非常的有钱,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不受影响。如果非常的有钱,每个孩子有足够多的能力去发现这个世界有趣的东西,去感受更多好玩的东西。如果非常的有钱,家里有N个保姆,妈妈当然可以集中精力的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去学着爱她的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如果非常的有钱,每个孩子配备一个保姆,一个家庭教师,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时间去玩耍,学习,被关注到,只是晚上回来和爸妈在一起大家平静优雅的吃个晚饭,晚饭后大家促膝聊天,和睦的不得了好吗,哪里有矛盾?那么,兄弟姐妹之间,哪里有那么多的破事,所有的物质每人都有,绝对公平。那么,父母要生就生,轮得到让孩子同意?又不让你们抚养,永远都不用你们管。感情好,你们就相处,感情不好,别来往好了。所以,想要解决大部分的家庭矛盾,一句话,让自己的经济能力足够的强大,这样才会没人能要挟得了你。当然,如果没有那么多钱,有足够多的智慧,和强大的内心,还有学习能力也能达到上述效果,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我说的只是,在大部分的家庭里,经济决定政治,是最有用的一句话。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但不懂相处之道的家庭也是最伤人的地方。
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个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我不敢想象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会是一件让一个姑娘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的事。起码在此之前我的观念里是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但和舍友讨论这件事的时候,舍友表示可以理解并且说了下面这些多多少少让我有点惊讶的问题。我这时候忽然才意识到自己多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在我家,“大的必须让着小的”的道理是永远行不通的,我和妹妹发生争执的时候,爸妈解决问题是讲对错,而从未在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对我说过一次“妹妹小你必须让着她”。在别人夸我成绩好的时候,爸妈总是有意无意的说一下妹妹别的优点。我或者妹妹做出无理要求时,大多数时候(毕竟小孩子撒个娇卖个萌爸妈有时候还是会心软的啦(?????????) )是得不到回应并且会被爸妈各种讲大道理。。好吧其实有时候有点烦~总之不管爸妈还是我们,我们家不会唯谁独尊。爸妈不会太多干涉我们学习上的问题,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任。……等等手机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爸妈的种种做法让我们觉得我们并非分享了父母的爱,而是我们各自拥有了一份完整的父母之爱~同时比起独生子女家庭我们的童年多了姐妹的陪伴也更加快乐不孤独。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最初看到这个新闻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吧。子不教父之过,十三岁也不小了,如果父母能够正确教育,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以死相逼的地步。ps~ 我不敢说爸妈把我们教育得多好,毕竟我现在仍然是答题没人点赞的普通人⊙▽⊙ 但我特别感谢爸妈把我养成今天人畜无害的样子(?-ω-`) 生儿育女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必修课,希望无论你我他在为人父母时,能够真正明白这个角色的意义,承担起这份沉重而甜蜜的责任。
就是养只猫狗还要先问问家里人呢。
我个人感觉这件事与中国的某些现状有关。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接触的同龄人几乎都是独生子,“每家每户只有一子”这个观念到了12岁左右基本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这个时候——青春叛逆期的开始阶段,你跟她说我要让你多一个弟弟妹妹,她会认为首先她是一个异类,在社会里是,在学校里是,跟她的朋友比也是。而且独生子女观念家长也是根深蒂固,这12年来肯定也是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生子女一样对待,溺爱。多一个弟弟妹妹女孩会觉得受冷落,原先父母对她的溺爱会很大一部分给新出生的弟弟妹妹(差不多也确实如此)。她肯定不愿意。做出这么极端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 但若是等到她长大几岁,叛逆期悄悄过去变得成熟一些时她便会想,我要是有一个弟弟妹妹该多好啊。
先谈谈自己的经历吧。本人家庭是单亲重组,没《家有儿女》那么和谐。跟着母亲再嫁,是地道的拖油瓶。关键每年过春节还会被以前的父亲“义务”接去老家生活。母亲33岁有的我,父母离婚是我母亲40岁那年,她再婚的对象没有孩子。我老家的人也是有些过分,总是问我这些,还吓唬我说如果母亲再有孩子就不会要我。或许他们只当是玩笑,可是7岁的我整夜整夜睡不着。我担心我真的成了父母都不要的人,那种恐惧让我抑郁了很久。知道母亲真的有了孩子,那年我10岁,几乎崩溃,但是为了让母亲别抛弃我,我至少的表现的正常,不然他们就更有理由放弃我了,这是我当时全部的念头。最后是母亲发现我行为的异常,了解清楚原因以后还去了老家大闹了一场,不过她没有生下那个孩子。再回到这里吧,这个母亲终究是妥协了,没有生第二个。我在别的评论里看到很多批评这个女孩的话,以至于不敢发声,说这个孩子就该打。可是是否该想想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千夫所指无疾而死。这个孩子我不敢说她极端,因为我曾经也动过自杀的念头。13岁的孩子,有些家庭的事情,也可以说清楚好好商量了。这种突然的决定一般的独生子女确实是很难接受的。我也接受一切对我的批评,说我性格上有扭曲也好,不够体贴父母也好,没有被那种像是威胁自己生命存在的恐惧扼住喉咙的人很难体会。有一些人或者是更乐的见这个女孩自杀成功,父母顺利生下第二胎的场景。原因首先她是女孩,重男轻女还需要我多说些什么吗?其次她好像很“恶毒”。但是那个时候的舆论又会倒向哪一方呢?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的环境和教育问题,这是本质。这条新闻听起来太残忍,一个是有了思想的13岁孩子,一个是有着父母长久期待的胎儿,生命的选择必然有非议。最后我只想说请尊重选择,大家也谨记各自的身份,在家庭中义务。————————————我把一些自己的回复也贴着这里好了——————————————听起来确实是自私,我不否认。我也说了,我接受批评。我也不会去反攻其他人的观点,就说说自己吧。要我改正这个错误的话,首先时间上,我今年20岁,母亲再生真的就是为了我生孩子了,且不说母亲是否能生育;其次,我现在也很难做到作为姐姐真正去疼爱这个弟弟或者妹妹,虽不至于排斥,至少我该给TA的亲情给不了,或者也会有人说TA不需要我付出什么关心照拂。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我的母亲继父有什么意外,我就是唯一一个和他有关系的人,自顾不暇,别说照顾TA了。我只能说我和新闻里不一样,我是个例,这样的经历让我没法那么同情心泛滥,纵使TA身上流着我最爱的母亲的血。有人说我乱扯,不配爱,说我就是个渣滓,根本不配活着,一点都不知道父母的心酸,可是我是从娘胎里出来就这样的么?这样的话我从小到大听太多也麻木了。我只希望我以后的孩子,不要听太多闲言碎语,我能给TA好的环境和教育,我希望TA不要像我这样。我知道或许我实在是不应该,作为独生子女我看过失独家庭的悲剧,也不想我的母亲那样为了我难过。但是感情和理智有的时候根本不会听从调动。我现在想到那段时间有的时候我还会害怕到发抖……哎,感觉自己太脆弱了。有的时候就是矛盾成这样,人前无所畏惧,人后又畏畏缩缩。我知道我的性格上真的是有了缺陷,但是如果那个孩子真的生下来,我的学业是没有办法保证了,这是母亲说的。牺牲别人成全自己实在是可悲,但是这个世界上,别人牺牲我们来成就自己的事情也太多了。可以说我强词夺理,怎么把这一套用亲人身上。但是太可惜,我已经这样了,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这就叫机智啊!这种牛逼的孩纸真是应该好好培养,有胆识有眼光!未来一片坦途
一个不满周岁的宝宝看到妈妈抱别的宝宝都会哭,赶快扔掉最喜欢的玩具爬过来让妈妈抱
我看到这个新闻,接着给妈妈打了电话,向妈妈讲了这个新闻。别我不在家的时候,妈妈又生了个小孩,我回家一看家里多了个人。
------------------------------------------------1.20更新------------------------------------------------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转了这么一句话:如果“13岁女孩以声称要自杀威胁父母,逼迫他们打掉了腹中胎儿”的新闻真实,那么支持女孩的人们,如果遇到父母以自杀相威胁,逼迫你们按他们的意愿生活,比如马上结婚或放弃丁克生活,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应?虽然感觉在下面的原文回答里面立场表达的已经很明确,但还是想重申一下,这都是悲剧,如果一定要有人负责的话,成年人一定都要负一定的责任。如果父母思想保守,子女选择丁克或者不婚主义,这就需要长期的陪伴和循循善诱,让彼此接受这个选择和观念。这件事情里面女儿只是个13岁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她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知的,谁知道是不是重男轻女,是不是缺爱等等,她自己尚且懵懵懂懂、暴躁冲动,就不能用对成年人的评判标准框定她,所以父母负主要责任。但是!这不代表父母就一定要打胎才是负责人的表现啊!那是悲剧!悲剧!--------------------------------------------------原文-------------------------------------------------------独生子女,女,大概在6、7岁的时候被爸爸妈妈问想不想要个弟弟妹妹,我不假思索地就说生出来就掐死它。后来爸妈一直以我的态度为由开玩笑说不生二胎都是因为你当时不同意(其实当时他们也没条件生好吗,政策不允许计划生育抓得严,而且经济条件又很捉急)大了之后,特别是出来读书后,看到周围有很多朋友都是非独且年龄相差不大家庭和谐相爱,就又改变了想法,特别想要个兄弟姐妹,不过已然不可能。要问我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怎么想,还挺为这个少女心疼的。1. 她13岁,确实行为思考上不够成熟,想不到很远。并且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这句话是对的。2. 对于一个孩子的“趋利避害”本能反应,她并没有做出对其他人产生威胁伤害的事情,而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她”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最后还甚至尝试刀片割手腕。试想想一个13岁大的女孩儿,从小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面长大,受着自己爸妈的原生教育,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个弟弟妹妹会夺走父母对自己的爱,往后的日子可能会饱满委屈、心酸、孤独。趋利避害的本能告诉她不能让这个危险物诞生!她要do something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但是!她又爱自己的父母啊!!妈妈肚子日渐胀大,她怎么可能对自己深爱的妈妈下毒手呢!再联想到自己不久就要面临的莫大委屈(当牛做马洗衣煮饭脑洞快打开。。。)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本身就不好,不配得到爸妈全部的爱,就开始走向自虐!事实证明很多儿童从不会说话开始就已经知道如何制造noise来吸引父母注意(比如大哭)。一个13岁的女孩儿,家庭教育背景不知,对生育亲情之事懵懵懂懂,仅靠片面信息揣测黑暗未来,又怀揣着对父母的爱与依赖,还有对自己的怀疑,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碰到这一切而委屈,极端起来精神病都可能会有好吗!所以大家到最后没有看到“13岁少女因父母怀上二胎而弑母弑父弑弟妹”,却是向自己动了手。
写在前面:我不反对二胎。前提是:
家里如经济条件一般,则两个孩子年龄差小于十岁。
家里经济条件良好,父母能够负担第二个孩子大部分开销,最少能负担一半。假如第二个是男孩子,不需要第一个孩子负担第二个孩子的买房钱。若满足以上两种条件,则大可以生,想怎么生怎么生,花式一百种生法,任选其一,完全大丈夫。***首先我们来做个算术题。假设第一个孩子15岁,此时父母应当近四十,第二个孩子出生。当第一个孩子25时,父母五十,第二个孩子十岁。此时弟弟念大学,第一个孩子应该要攒钱首付。如果是女孩,已经要物色结婚对象该,按照普遍的年龄来算,父母临近退休。若是或者父母早退休,第二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需要第一个孩子负担。会影响到买房和结婚。再次假设,此时第一个孩子完全能够负担家里的经济开支,对自己影响不大。毕竟是小学初中,父母也不一定退休。再过五年,第一个孩子30岁,父母55+,第二个孩子十五岁。第一个孩子已经过了最佳嫁人年龄,如果是男孩,也该买房结婚了。此时:父母退休,第二个孩子还有两年上大学。第一个孩子如果能力一般,这个年纪就算月薪8K+吧(一二线城市)。如果在小城市还拿不到这个工资,6k都算多。知乎上人人月入2W+,我在现实见得不多,也许是我太Low了。每个月给父母1k,自己租房1k,吃饭1K,同事结婚朋友聚餐一个月也要几百块,第二个孩子每个月大学生活费最少1k,买衣服买书等开销不算。算下来一个月结余三千,一年可以攒3W。如果第二个孩子上的事一本二本,每年学费4k5,如果学习成绩不佳,上了三本专科,每年学费1W5。3W扣去学费,还有2W5,如果上三本,还剩1W5。拿什么买房呢?那什么付首付呢?拿什么当嫁妆呢?更何况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这样的男人你们敢嫁么?我就问问圣母,你们嫁不嫁。一个带着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的女孩子,你们娶不娶?——————又要来我有一个朋友了。哦不,是两个。一个朋友从毕业开始就负担妹妹的生活费学费。毕业后从来没找过对象。另一个朋友,也是女孩子,有个弟弟还小,日后必然是他的负担。可以预见的未来,带着弟弟妹妹,存钱不容易,买房难,找对象也难。朋友不久前才说,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PS:我有弟弟,不过我弟弟跟我年龄相差不大。
圣母们你们看着问题里这么多实例,还好意思说什么”爱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吗?为什么要强行要求一个孩子懂事,而不是父母去寻找合理的妥善的方式来说服?三四十岁的大人不能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好,却把责任推到才十三岁的孩子身上,生二胎这种大事不是应该征求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吗?为什么孩子表达反对意见时没有得到重视?孩子用拒绝中考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激烈反对时父母做了什么?在孩子的眼中她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爱也要被弟弟/妹妹抢走了,她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了。甚至于,孩子是不是抱着一种”如果你们真的不拿我的命当一回事,死了也就死了吧“的心态呢?交流工作不做好就先把事情办了想着先斩后奏,拿孩子的意见不当回事儿,然后把症结归结于溺爱?宠过了?大人还要脸吗?专家还要脸吗?嗯反正小清新圣母是不要脸的。
1月23日补充,因评论引发了一点点新的思考。的评论:我觉得孩子就是太娇惯了,才会出自杀相逼的事。你这个做法,也不过是娇惯两个罢了。我的回复:哈哈哈,您说得挺有意思。难道在有条件有精力的前提下,对孩子好,就是娇惯吗?那么每天横眉冷对,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故意不满足,这就是不娇惯,是对孩子好吗?我估计不用等到孩子不好,我自己首先就不好起来了,完全与天生的母性背道而驰啊。您说的娇惯,肯定是不好。但我觉得您对娇惯的定义恐怕是比较片面。回复:我并没有说你这样太娇惯,但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说,简单的不要让她感到明显的变化,是逃避不是担当。爱孩子的同时应关注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应当让她理解自己对弟妹的责任,而非继续让她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 我感觉她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本身提出的置疑很有道理,正好也引发了我另一个角度的思想,所以就在这里贴出来补充我之前的回答吧。感谢的评论!我的回答:从回答问题这个角度上来说,您说得很有道理。我不过是以我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来侧面反映一下,问题中的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作父母的是负主要责任的。而具体来说应该怎么教育,对于大妞才不到三岁的我来说,也限于能力,恐怕不能做出太多有说服力的回答。但我想在这儿阐明观点吧,我说的不要让她感到明显的变化,是在短期内让她适应这个突然出现在她生命中的另一个小生命,让她从一开始就是 一个接受而不是排斥的心态。至于您说的对弟妹的责任,我想我更倾向于用一种亲密的家庭关系来培养。在具有亲密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时刻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家庭成员之间,责任就是由心而生的,是理所应当的,而不需要额外的提醒和教育了。===============================下面是原答案啦================================我只想说,我闺女现在两岁半,我肚子里的那个还有一个月就要出世。怀孕期间,我一直没耽误抱妞(32斤),从一怀孕到现在八个月了一直在抱她,肯定会抱到生喽。当然也有不抱的情况,一般就是在家外,抱的距离比较长,那么一般就找爸爸或者姥爷代劳了。我也下定了决心,生了二宝之后,大妞睡觉一定还是我带的。至于白天,我休产假的时候,我都想象好了,一边抱娃喂奶或睡觉,一边陪妞看书做手工的情景了。总的说来,就是不让大孩子感受到因为这个小BABY的到来,她的生活,以及她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爱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是我要二娃之前就已经想好的原则。可能会辛苦一些,但绝对是可行的。不知道新闻中那家人的详细情况,所以也不好妄加评论,只能说,未成年的孩子,他\她的行为多半是父母的责任,那家父母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而且现在吞下的苦果,也可能还有希望的。还是为那个没见过阳光的肚子里的小BABY感到伤感啊。
我发现,一个我认为足以说明道理的故事也可能并不是大多数人容易理解的,所以我还是解释一下吧。首先是关于其真实性。这个故事的出处我已经注明,是周浩晖老师《鬼望坡》的后记部分,他说他看到这个故事非常受触动,因此专门写了一篇小说。我承认这个真实性我没有考证,我认为一个作家不会因为一条虚假新闻而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在此道歉。但是,类似的例子还是可以举出来的,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最关键的情节:母亲决定救弟弟还是姐姐。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猜到了肯定是救弟弟的。中国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难短时间改变,而且中国人貌似还更偏向年幼者,因此当姐姐和弟弟出现矛盾时,偏向弟弟貌似成了首选。如果新闻中的女孩看过《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如果她身边有小伙伴想她抱怨,又或许是她自己想到的。总之,她明白这个道理的:如果再出生一个弟弟,她就会瞬间失宠,甚至一辈子不幸福。(关于这一点,几个匿名的答主也亲身证实了)而且新闻中提到了,孩子是自始至终不同意的。在没有做好思想工作的情况下硬怀上第二个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思想的不尊重。一个13岁的女孩,按理说是开始不胡搅蛮缠又懂的道理不太多的时候,因此如果父母真的愿意说服孩子,并且自己也占理的话,我想没有理由闹到这一步。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生二胎就是为了要一个男孩,如果允许我稍微用一点恶意去揣度,原因很可能是:父亲是开公司的,希望有一个男孩继承家业。在父母这样一种动机的情况下下,任何人,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孩子不懂事呢?—————————————————————————————以下为原答案日,恐怖分子占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并劫持了大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人质。人质事件持续到3日,共造成331人死亡,其中186人是儿童。遇难者让人心痛,幸存的人也未必幸福。事件进行过程中,经谈判,恐怖分子同意释放一批妇女儿童,但只允许每个母亲带走一名孩子。有一个母亲偏巧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六岁吧,刚刚懂事,小的那个还只是抱在手中的婴儿。不知是否经过痛苦的选择,反正母亲最后仅带走那个婴儿。事件结束后,大女儿也活着回到了母亲身边,可她对母亲的感觉已完全变化了。我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女儿在家中院子里荡秋千,她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甚至自己还在喃喃地唱着歌。可她的母亲来到她身边,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她却没有任何反应,她的“两眼毫无生机,象是笼罩着一层寒冰。”摘自《鬼望坡》,周浩晖著
9岁的时候因为母亲要生老二被送去了江西,12岁的时候母亲生了老三。那时我明白只要我没有赚钱的能力,我不可能再和父母一起生活。 在这个计划生育的时代,我恨每当我说我家里三姐弟时,外人那惊讶的目光,在知道头两个是女生,第三位是弟弟时那种了然的眼神。我恨因为后面的弟弟妹妹,让我不得不离开父母身边,成为一个留守儿童。我恨他们分走了我父母的爱。我也时常想我如果是独生子女,能独享父母的爱是多么幸福。每年暑假和家人团聚时,弟弟妹妹再说起爸妈时,会和我说“我爸爸、我妈妈”,和我不亲,不会觉得我们三个人是同一个父母。到后面他们俩个年纪大了,上小学了。我也到父母的城市工作了,一家人经常在一起了,我看着他们俩个吃饭、睡觉、做作业。我又会不由自住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每次看见他们看我那纯真的眼神,我会觉得自己好坏,不应该把恨放在无辜的小孩身上。因为小时候做留守儿童,吃了一些苦,会把小时候希望得到的爱,都让弟弟妹妹得到,经常会不由自主的给他们买好吃的。只为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现在弟弟妹妹和我很亲,知道我们三个是亲兄妹。现在看到她们,恨什么都是浮云。只想对他们好,让他们快乐成长。我想在我自己的孩子没出生之前,我会把对孩子爱都给她们。。。说了这么多,如果问我当年同不同意父母生二胎。生三胎。我的回答是不同意。因为即使这两个无辜的小孩,现在多么的可爱,即使我不在父母身边,还会有他们俩个给父母解闷,以后三人一起赡养老人还能减轻压力。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当年因为他们俩个的诞生,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的人生完全改变了方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的社会太多的虚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