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园孟祥武

探访党的足迹花都烈士陵园游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00
&&¥2.00
探访党的足迹花都烈士陵园游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缅怀革命先烈
凝聚奋进力量
&――海事学院组织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暨学生骨干培训营开营仪式
】【日期:】【作者/来源:海事学院党总支&】【阅读:78次】【】
&&&&&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万人思。
为了传承革命先烈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加强党员、学生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4月13日下午,海事学院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海事学院党总支刘青书记、蔡佩林副书记等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来到花都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英灵,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参加活动的师生首先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深切悼念革命先烈,并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在墓园管理员的介绍下,师生了解到纪念碑现碑上共刻有170名烈士英名,其中辛亥革命时期18名,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65名,抗日战争时期4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73名。纪念碑的东面还安葬着孟祥武等8名烈士。这些花都籍的英烈们,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为了保卫和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祭奠先烈已成为海事学院师生传承爱国奉献精神的一项传统。通过瞻仰和聆听,促使我们更加牢记先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明确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
在缅怀先烈活动结束后,举行了2015年学生骨干关键能力培训营的开营仪式。刘青书记在开营仪式上作了简短的讲话,她要求在场学生继承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积极参加学生干部培训学习、素质拓展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无手机”文明活动,推动“舍风、班风、学风、院风”四风建设,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文/练崇权、王瑞琪& 图/莫坎坷)
上一篇:没有新闻了&& 下一篇:&寻找南国之春 ――党团活动之集体踏春 在清明节前后,是北方外出踏青的好时机,而在四季如春的南国,此时的春天在哪里呢?为 了加强团支内部的组织建设,促进团员之间的交流,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团支部 为此举办一次“越秀公园踏青”之纪念清明节活动。通过踏青活动,让同学们可以亲密接触 大自然,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活动内容 1。瞻仰古迹。通过
参观中山纪念碑,镇海楼,明代古城墙,广州美术馆,五羊石像等景 点,了解公园文化,熟悉广州市的历史,增进同学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并且文化遗迹对于 我们当代大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熏陶,培养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涵养。 附录(古迹简介: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 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 28 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 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 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 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 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 晖) 2。赏花抚草。当春天来临时,柳树发芽,小草和花儿也不自觉地出来,当我们有心地爱 抚它们,观赏它们,让我们也可以在户外感受春天的脚步在向我们逼近。同时也做到了“爱 护花草,人人有责” 附录 (园内风景简介: 园内有东秀、 南秀和北秀三个人工湖。 东秀湖、 南秀湖景色幽美, 是绘画、 写生、 垂钓的好地方, 东秀湖畔有儿童乐园、 烧烤场、 健力宝健美乐苑等活动场馆, 南秀湖畔有面积达 5000 平方米的南秀大草坪;北秀湖绿荫低垂,是划船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湖东面有中国成语寓言园景区, 是成语寓言故事大观园; 南面有南秀花苑, 以植物造景为主, 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北面的圆炮台,老人活动区,是老人运动的好去处。北秀湖畔还建有 花卉馆、湖心岛和锦园等。越秀公园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园林博览会。 ) 3。收集垃圾。白色污染已经上每个地方一个普遍的问题。当我们走在公园时,每个角落 都会残留白色污染。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公园。收集垃圾,把它们分类,做到循 环利用。 4“争做文明团员”宣誓。我们庄严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新风,讲文明,坚 决向不文明的言行告别。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言语文明, 健康上网,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衣着得体,举止大方。我们顺手捡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 自己的精神; 我们有意擦去一块污渍, 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让我们用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 一起来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做一位优秀的团员。 二。活动目的 1。春天的来临,给予我们遐想。踏青活动可以让我们呼吸空气和观赏春天的自然风景, 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2。踏青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清明,班里的团员都积极参加,可以增强共青团员的爱国主 义精神。 3。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更多的责任去关心我们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白色污染。这 次活动中我们也体现了着一点。这样可以使我们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不仅要做到 自己不乱扔垃圾,还要向其公民宣传,让我们不在生活在白色污染中,而是在绿色环境中。 4。作为当代共青团员,我们要积极争文明团员,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使记住自 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活动流程 6:30~ 7:00 起床,早餐,在 C1 楼下集合完毕 7:00~ 7: 20 到达地铁站,搭乘地铁 4 号线 7:20~8:00 换乘 8 号,2 号线到越秀公园站下车,清点人数,进园 分发公园简图,强调注意事项五。活动时间:2011 年 4 月 5 日前后(天气状况良好) 六。主办单位:10 级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二班班委 七。活动负责人:班委会全体成员 八.活动参与者:热能与动力工程二班全体同学 九。活动地点:越秀公园 十.经费预算:同学们自带一卡通搭乘地铁,自带零食。公园门票免费。 十一。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班干部注意组织同学,始终维持秩序 2.带好一卡通, 每人带一个布袋 (盛装捡拾的垃圾)有相机的同学带相机。 , 策划人:马浩翔 时间:11.1.28 党团活动――春游 广州越秀公园简介 【日期】
信息来源: : 原创 发布: 西安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字体: 中 大 小] --& 。 金印游乐场是适合青少年朋友游玩的好地方。场内的踏趣园,集知识性、趣味性、参 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场内还有旋转秋千、美人鱼、自控飞机、碰碰车、森林狩猎、游艺室 等游乐项目。在千艺陶园里,你可以发挥想象,亲自动手制作艺术品。 公园南面有容纳 3 万多观众的体育场,西面有容纳 5000 观众的游泳场,鲤鱼头山岗上, 花气袭人。草地滚球场绿草如茵,开阔的广场上有体育室、露天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 场、露天舞池等活动项目。 ?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越秀博物馆 越秀区博物馆位于惠福西路,即五仙观。五仙观为明洪武十年(1377 年)建成,是一座 祭祀五仙的谷神庙。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 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五仙 观即为纪念五仙人所建。 越秀区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1999 年挂牌成立。 馆内现存仙人拇迹,岭南第一楼,后殿及五仙塑像等文物古迹。又长期举办有盆景展,广州 古城历史地图展,越秀古迹黑白摄影展,民间工艺展等展览。五仙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2005 年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从化广裕祠 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裕祠位于从化太平镇钱岗村,是南宋爱国名相陆秀夫及陆氏 后人的宗祠,其建筑特色鲜明,内有五处确凿的维修年代记录,是国内罕见的标记确切维修 年代的建筑,因而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广裕祠于 2003 年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遗 产保护竞赛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 这在中国尚属首例, , 因而有 着极高的荣誉。 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最袖珍的,整座园子不到 2000 平方米。全园以“水景”为主题, 堂、馆、轩、榭、廊堤、石山,皆倚清流而建。 山房旧主邬彬与其两个儿子都是举人, 阅历丰富, 财力雄厚, 筑园时充分调用中西材质, 如西洋花纹地砖、意大利进口彩色玻璃,俱为时新花样。而半透明的土产“玻璃” ,则是将蚌 壳的内侧磨成平滑均匀的薄片, 与云母片拼嵌而成, 富有岭南特色。 全园主体建筑 “深柳堂” 中,木刻精品荟萃,其中在紫檀木雕屏上,还留有著名宰相“刘罗锅”的书法真迹。 供宾友休憩的“卧瓢庐”为山房精华所在。室内的大窗类似现在的百叶窗设计,可推拉 闭合,能通风透气。朝向庭院的满洲窗可让人一日看尽四时美景,堪称一绝:透过一层蓝色 玻璃看园中,门栏窗棂好似披上薄薄一层冷霜,犹如冬日雪景;若将两扇叠在一起,通过两 层蓝色玻璃看室外,满院枝叶顿时转为赭红,酷似秋日枫林;而推开窗户,南国春夏景致, 扑面而至,迎窗开卷,字皆鲜碧。 园内另一大特色是“夹墙竹” ,即在两堵墙壁之内栽数株粉竹,既能控制其长势,又能拂 挡尘嚣。更妙的是,由内院观之,修篁如在园外,由外围赏之,又分明是园中景物,亦内亦 外,暗合“亦是亦非”的中国审美哲学,乃园林“借景”手法中的高明招数。1999 年 6 月 番 禺市宣传部、番禺教育局定余荫山房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2001 年 6 月 25 日 国务院公布 余荫山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 5 月 被广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 詹天佑纪念馆 荔湾区在 2004 年重修了詹天佑故居, 并兴建了纪念馆, 希望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爱国主 义教育展览活动,让詹天佑的精神感染更多青少年。詹天佑故居纪念馆是陈家祠、沙面岛、 荔湾博物馆之后荔湾第四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历史文物展出展现詹天佑成长历程。 詹天佑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爱国精神至今仍为后辈所景仰。由铁道部詹天佑纪念馆、广州 和武汉的詹天佑故居陈列馆合编的《詹天佑书信选集》同时举行首发式,选取了詹天佑在修 筑京张、川汉、粤汉铁路期间的书信、电报原文 225 封,还有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照片 41 张,给读者看到一个真实詹天佑。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越华路小东营 5 号,是 1911 年广州“三二九”起义时的 指挥部。旧址占地面积 443 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间的砖木结构民房,后座还有一列平房。 1911 年 1 月底,黄兴受孙中山委托,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武装起义,在广州建立了秘密机关 30 多处,并挑选了各地同盟会会员 800 人为“选锋队” (即敢死队) 。并选择距离清两广总督 署较近的小东营 5 号作为指挥部。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 年 4 月 27 日)下午 5 时 30 分,黄兴率领选锋队 160 多人,臂缠白毛巾,从小东营指挥部出发,一举攻入两广总督署, 因未搜获两广总督张鸣岐, 便放火烧总督署后退出。 起义中, 革命党人牺牲达 100 余人。 此 址原是私人物业。50 年代初,李诵刚遵照其父李章达(原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遗愿, 把这旧址捐献给国家,辟为纪念馆。 此旧址于 1962 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05 年被评委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气象卫星地面站之一, 广州市唯一的气象观象台, 拥有世界上最尖端和最常规的气象探测手段,可以接收中国、美国、日本等气象卫星及环境 监测卫星等信息。 为充分发挥我站独特的科技资源的作用,我站于 2000 年始建设卫星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致力于把航天、卫星、气象等有关资源共享于社会。目前,教育基地共拥有固定的展馆场所 14000 多平方米,内含卫星信号跟踪、卫星模拟运行,我做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生日等特 殊天气查询等互动项目;珍藏我国第一代气象卫星的样星和模型;室外拥有大量各式卫星接 收天线群。 多年来, 基地接待了数十万计的参观者, 他们是来自省内外、 港、 澳、 台的各阶层人员。 通过参观浏览可让人们了解高科技卫星信息如何获取?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卫星 气象如何影响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增强大家对祖国科技发展的信心。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成立于 2000 年,以进行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以及辅助相关大、中、 小学的教学为服务宗旨。博物馆以香港同胞捐赠的“马文辉堂”为馆址,最早的标本采集于 1817 年,有近 200 年的历史。目前,生物博物馆有植物标本 22 万号;昆虫标本 60 余万号; 动物标本 3 万号,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 37 种,以及护士鲨、豹纹鲨、翻 车鱼等百余种珍稀动物标本,此外还有北极熊、企鹅、鸵鸟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古生物 化石标本 500 多件,其中 7.8 米长萨斯特鱼龙、3.5 米的新中国龙、兴义龙以及鳞齿鱼等具 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并具有华南地 区动植物区系特色的高校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的展厅分为综合展厅、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动物生态展厅以及生 命科学热点系列展窗。 综合展厅以极其丰富的实物、标本、模型、文字、图片、灯箱、电教设施等全面展示生 命科学知识及研究成果与发展历史,积极倡导生命科学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微生物、植物、 动物、昆虫四个展区,有神奇的热带雨林“倒木” 、高大伟岸的亚洲象、生动逼真的草原景观 等实物模拟景观。 “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以生物的系统进化为依据,陈列古动植物化 石以及鲟、雀鳝、弓鳍鱼、骨舌鱼等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标本,展示古代爬行类(鱼龙、 贵州龙)和水生哺乳动物(江豚、平鼻海豚)的骨骼标本,设有贵州龙动物群、茂名龟动物 群等专区,科学地系统地展示生命演化的漫长历程。展厅内结合形象有趣的展板,为人们展 示了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和复杂的生命现象。 生命科学长廊目前的展览主题是“生物之美-人与自然摄影图片展” 。通过摄影图片展, 促使青少年找寻和感受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生物之美,从而达到自然与环境教育、深刻理 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脊椎动物生态展厅内容科学严谨,在 200m2 展区里,展出的动物标本含 4 纲 18 目 40 科 共计 72 种。 布展按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 以动物生活环境为背景, 展示本馆收藏的澳洲动物、 非洲动物、亚洲动物以及特色海洋脊椎动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展示了部分馆藏 动物及其自然生活场景。该展区还配有多媒体系统,通过触摸屏控制灯光,使人、机和展览 能够充分互动, 以更形象、 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示动物的大千世界, 揭示生命的奥秘。 另外, 内容丰富的脊椎动物馆藏标本陈列室也向市民开放。 昆虫标本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纪念室,则展示了 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及其丰硕的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成立五年来,在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接待来馆参观 的中小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十余万人次;举办了“现代生物科技展”“生物入侵”等科 、 学专题,开设生物科普知识讲座以及生动有趣的生物小实验;建成网上生物数字博物馆 ( http://biomuseum. ) ,通过网络为民众普及生物知识。 生物博物馆在科普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省、广州市的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 广东省、广州市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生物博物馆节假日对外开放,团体预约。 广州市北回归线科学公园 广州市北回归线科学公园建于 1985 年 10 月,占地面积约 2 万平方米,座落在太平镇中 心 105 国道边,南面为广州市白云区,北面为从化市,西面为花都区,东面为增城市,地理 位置十分优越。 园内有广东省政府的扶贫功德碑、全国植树纪念碑。北回归线北纬 23.5°,为地球太阳 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纬线,也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北分线。矗立在该公园内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为全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高度为 30.35 米,位于北纬 23°26’28&,占地面积 1024 平方米。每年夏至日北京时间 12 时 26 分,阳光穿过塔顶圆孔,直射塔底圆心铜柱,从而形 成立竿不见影的天象奇观。每年的这一天,前来观看的中外专家学者、广大天文爱好者络绎 不绝。北回归线科学公园内种植了各种不同热带作物,绿化面积达 60%。为了配套中心镇的 建设,政府规划把北回归线科学公园再扩建 20 万平方米,建设成集科普、天文地理、教育科 研、学生夏令营、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科学公园。广州市政府在 2003 年 5 月已 正式批准该公园的立项扩建工程。 随着太平镇中心镇建设的加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美丽的北回归线科学公 园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从化博物馆 从化博物馆建于 1998 年,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共 5 层, 1~4 层有 7 间展厅,5 楼为办公室。它位于流溪河畔,地理位置优越,周围风光秀丽,且靠近 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 该馆以保藏并展出本地历史、 文化、 艺术等方面的文物资料为主, 兼具青少年美学教育, 群众性美术、书法、摄影、收藏等爱好者活动、交流场所的功能和作用,是从化市举行群众 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自 1999 年 9 月 28 日开馆以来,该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平均一个多月就举办一个展览或活动,并且都是免费为群众开放,每年约有 3 万多人次 入场参观。该馆举办的各种展览活动普遍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番禺博物馆 番禺博物馆占地 16 万平方米,分为多功能主体陈列大楼、东汉古墓群和景区等三部分。 其中主体陈列大楼成为今日番禺的标志性建筑, 其建筑面积 15500 平方米, 展厅 8000 多平方 米。现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 8 个。 陈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墓葬景区规模宏大,进行了原貌展 示,独具特色,充分表现出番禺灿烂的古代文明。 番禺史话展厅以生动的内容讲述番禺的历史变迁,展示番禺人在各历史时期所作出的杰 出贡献。馆藏文物展厅品类丰富,精美纷呈的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反映了古 代番禺乃至中华大地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田园水乡――番禺汉代出土文物展厅,精心复制的历史场景、分门别类的文物介绍,形 象地再现了被誉为岭南鱼米之乡的番禺在两汉时期丰盛康平的生活情景。番禺籍历代书画家 及岭南画派专题展厅以介绍番禺籍历代书画家及岭南画派高剑父等名家书画的精美作品为主。 尹积昌雕塑艺术馆收藏了尹积昌先生生前捐献番禺博物馆的 100 多件雕塑精品,从中可 以领略这位雕塑大师的艺术风采。 乡梓情深――华侨港澳同胞事迹展厅,记载了番禺广大旅外乡亲爱国爱乡,为番禺各项 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番禺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 冼星海纪念馆将设在番禺博物馆一楼 3000 多平方米的 展馆中,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宏大的场景、专门的音乐、影视制品并充分利用 高科技手段,形象地再现冼星海光辉的一生,让观众在耳目一新的展示中获得思想与艺术的 熏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位于广州市北面三元里地区,解放北路与三元里大道交界的山 岗上,与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遥相呼应。 1950 年 10 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在三元里 村西面山岗上建立起一座上书“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 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纪念碑。该碑于 1963 年 3 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以纪念碑为主体建筑建纪念公园,总面积 8089 平方米。由纪念碑至大门为轴线,左右对称; 前部为大草坪,背部的圆柏及阔叶树群为衬托,园内绿草如茵。建国以来,这里已经成为后 人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不断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前来参观瞻仰。 为了加强管理,1991 年设立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管理处,对公园进行总体规划, 兴建了休憩长廊等设施。目前,公园的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特别是绿化养护方面改善尤其 显著。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 10206 平方米,为纪念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花都籍革命烈士而建, 1994 年 11 月被中共花都市委、花都市政府确立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园内花果山上耸立着一座高约 12 米的纪念碑,碑体南面贴着“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九 个金漆大字,纪念碑下长着茂盛的松柏树。花果山坡上环绕纪念碑,建有四角纪念亭一个, 五角休息亭一个,六角休息亭两个以及办公接待楼一座,花果山下建有一座用花岗石建筑的 纪念牌坊。纪念碑初建时铭刻了 125 位烈士英名,1993 年 3 月,中共花县委员会、花县人民 政府重修纪念碑,碑上续载了革命烈士 45 名,现碑上共刻有 170 名烈士英名,其中辛亥革命 时期 18 名,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65 名,抗日战争时期 4 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73 名。纪念碑的东面还安葬着孟祥武等 8 名烈士。 这些花都的英烈们,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为了保卫和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英勇 奋战、前赴后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的伟大革命精神, 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每当清明时节,便有大批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干部、学生到 陵园缅怀先烈,举行纪念活动,平时也有不少市民到陵园瞻仰、参观。近三年来,政府投入 了 200 多万元对陵园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修缮,绿化美化,使陵园面貌焕然一新。花都革命烈 士陵园已成为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建于 1956 年,占地面积 300 公顷,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 南亚热带植物园。 现与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多个植物园建立了学术及种质交换关系, 引种了黑桫椤、 箭毒木、 神秘果等国内外热带、 亚热带植物 6000 多种, 被誉为永不落幕的 “万 国奇树博览会” 。 华南植物园建园过程中,遵循“师法自然”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根据植物分类系统和 生态学习性,建立了棕榈植物区、孑遗植物区、热带植物温室、药用植物园、竹园、经济植 物区、园林树木区、蕨类与阴生植物区、兰园、苏铁园、裸子植物区、木本花卉区等近 30 个专类植物园,园内植物群落错簇成趣,远山近水,林木苍翠,四季宜人的景物和千姿百态 的花木相映生辉。小青山飞鹅岭新石器时代“广州第一村”遗址、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老 师朱澄的古墓、老一辈革命家陶铸的塑像等为园内珍贵的历史人文景观。此外,还建有蒲岗 自然教育径、科普馆、讲座室、餐厅、园林式小宾馆等科普旅游服务设施并开设科普导游、 科技夏令营、彩弹野战、游艇、钓鱼等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 华南植物园既是著名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科学研究基地,又是普及 植物学与环境科学知识、生态旅游的休闲园地。已被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有关 部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学与环境教育基地” 、 、 ; 先后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龙洞琪林”和“广州十佳旅游景点”“岭南园林文化游”景 、 点。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2003 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廖仲恺、何香凝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 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在 20 世纪初叶,他们追随孙中山从事拯救民族危亡、推翻清王 朝的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们鼎力协助孙中山,为推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 建运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廖仲恺遭国民党右派暗杀后,何香凝继续维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 动和爱国民主运动;其子廖承志在革命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 上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光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廖承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为祖国的团结统一事业,为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 贡献。 他们一家两代,紧跟时代潮流,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前仆后继,殚精竭虑,在中国 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该馆陈列有廖仲恺、何香凝和廖承志各个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照片、文物、资料和 诗画等共达 600 多件。陈列内容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寻求救国真理,追随孙中山,献身推 翻清王朝的革命事业;第二部分,协助孙中山进行反袁、 “护法”斗争,阐发和宣传孙中山的 革命学说;第三部分,坚持三大革命政策,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第四部分,同国内外反动势 力进行斗争,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第五部分,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团结统一而努力;第六部 分,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荔湾区博物馆 荔湾博物馆是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座落在秀美的荔湾湖畔,以收藏、陈列、研究和 宣传荔湾历史变化、风俗为主要任务。该馆于 1996 年 12 月建立,1997 年被定为荔湾区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 馆址原为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故居, 1993 年被列为广州 于 市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岭南特色的庭院、西式别墅式的建筑,以及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 代表作”的“石上飞榕” ,构成了独特的景致。 荔湾区(旧称西关)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城区,见诸于史册已有 2000 多年,优越的地理 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它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记载,展馆内通过详实的文字资料和珍贵 的图片、实物,尽可能生动地印拓出荔湾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让人们重温、领略昔日 西关的风土民情、特色艺术以及繁盛的商业街市。 2000 年 9 月 26 日正式对外开放的西关民俗馆,以西关大屋为建筑模式,从平面布局、 立面处理、建筑设计和内部装饰等方面全方位恢复昔日西关大屋的建筑风格。内部陈列以清 末民初广式家具为主,并辅以“西关大屋建筑意境”“西关民俗风情”“婚嫁习俗”“节令 、 、 、 习俗”等展览,全面展示以西关大屋为居住载体的西关人家的生活情态、文化景观以及昔日 “西关角”“住家林”的神韵。 、 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是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面积 86 万平方米,包括三个人工湖,七个山岗,是五 岭余脉最末的丘陵。 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明永乐年间,建过观音阁, 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 ,楼分五层,高 28 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 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 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 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 园内有东秀、南秀和北秀三个人工湖。东秀湖、南秀湖景色幽美,是绘画、写生、垂钓 的好地方,东秀湖畔有儿童乐园、烧烤场、健力宝健美乐苑等活动场馆,南秀湖畔有面积达 5000 平方米的南秀大草坪;北秀湖绿荫低垂,是划船爱好者的最佳选择,湖东面有中国成语 寓言园景区,是成语寓言故事大观园;南面有南秀花苑,以植物造景为主,层次分明,色彩 艳丽;北面的圆炮台,老人活动区,是老人运动的好去处。北秀湖畔还建有花卉馆、湖心岛 和锦园等。越秀公园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园林博览会。 金印游乐场是适合青少年朋友游玩的好地方。场内的踏趣园,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 性、观赏性于一体。场内还有旋转秋千、美人鱼、自控飞机、碰碰车、森林狩猎、游艺室等 游乐项目。在千艺陶园里,你可以发挥想象,亲自动手制作艺术品。 公园南面有容纳 3 万多观众的体育场,西面有容纳 5000 观众的游泳场,鲤鱼头山岗上, 花气袭人。草地滚球场绿草如茵,开阔的广场上有体育室、露天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 场、露天舞池等活动项目。 ? ?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 年) ,至今 已有 1400 余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 是西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的重要见证。 南海神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 3 万平方米,深五进,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别有牌坊、头 门、仪门、礼亭、大殿、后殿,两侧有廊庑、西南小岗上有浴日亭。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 庙宇建筑布局具有早期建筑特色,如仪门的复廊形制、头门的垫台等,据专家考证,尚存周 代建筑遗风。中轴两旁为廊庑、碑亭等。牌坊为三间四进柱冲天式,花岗岩石打制,正面石 刻“海不扬波”四字。头门建于清代,面阔为三间,进深二间,分心墙用两柱,梁加雕刻鳌 鱼等纹饰,前后两侧均设垫台,硬山顶,二龙争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红砂岩石狮,两侧 为八字墙影壁。仪门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两侧与复廊相通。礼亭,原建于明代, 1990 年仿明代风格重建。大殿原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宽五间深三间, “文化大革命” 期间被毁, 1989 年重建。 后殿是 20 世纪 30 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1991 年修建时,后殿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该庙因珍藏历代皇帝御祭碑甚多,及存韩愈、苏轼等 名人碑刻而被誉为“南方碑林” 。 庙西侧有古名章丘的小山丘,昔为观海上日出之地,建有浴日亭,单檐歇山顶,梁架简 洁。亭内有重刻嘉定年间广州知府留病摹勒苏轼诗碑一方,紧跟其后,有明代陈白沙步苏轼 韵诗碑一方。 “扶胥浴日”是宋、元、清三代羊城八景之一。林则徐在销鸦片前曾到庙祭海, 孙中山与同僚亦曾来此参观。 该庙于 196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纪念馆 广州起义纪念馆是以纪念 1927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 政府旧址为馆址,位于起义路(原维新路)200 号之一。 旧址原是国民党广东省会公安局,广州起义期间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在此建立。 使用范围包括院内大门、中楼(苏维埃政府办公地方) 、南楼(警卫连宿舍) 、北楼(起义指 挥部) 、拘留所等,总面积约 5990 平方米。1956 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 列室,对内开放。1987 年对旧址维修复原,并成立广州起义纪念馆,对外开放。叶剑英题书 了馆名。复原重建了被日机炸毁的南楼第三层和中楼右翼。中楼复原张太雷办公室、苏维埃 政府会议室、救护室及苏维埃委员办公室等。南楼设置广州起义史料辅助陈列展,再现当年 广州起义的历史。北楼仍为广州市公安局使用。 近年来,在中楼先后举办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具有时代气息的展览,如“叶挺将军摄影作 品展”“共和国元勋在南粤展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展览”“97’香港 、 、 、 回归展”“98’抗洪抢险纪实展”“五四运动 90 周年回顾展”“揭穿邪教“法轮功”丑恶面 、 、 、 目展览”等大型图片展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广州公社旧址于 1961 年 3 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纪念馆隶 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两座中西结合三层楼房,1996 年 11 月被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 年 10 月由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筹备建馆。这里原是广东士敏土 (cement)厂厂址,始建于 1907 年,孙中山于 1917 年、1923 年两次征用为大元帅府。 1917 年 9 月 1 日,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领导护法运动,与北 洋军阀进行斗争。为取得海军及福军的拱卫,孙中山选择了珠江南岸的广东士敏土厂一部分 地方设立大元帅府。 由于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干扰和排挤, 孙中山被迫于 1918 年 5 月离职 去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1923 年 3 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又在此重建大元帅府。随后,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向一 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逝世后,1925 年 7 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大元帅府完成了它的历 史使命。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坚持“修旧如旧、合理利用”的原则,完成对大元帅府旧址的复 原工作,并举办“帅府百年原状”“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史料陈列展和“一代 、 名舰――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集雅藏珍历代陶瓷展”等专题性临时展览,已于 2001 年 、 12 月 28 日向社会开放。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由 30 多座山(丘)峰组成,总面积为 28 平方公里,主峰摩星 岭海拔 382 米,是广州市最高峰。这里古树参天,山峦起伏,气势磅礴,景色优美,是我国 首批 4A 旅游景点。 白云山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 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 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白云山“成仙而去” ;晋代江苏人葛洪曾在白云 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 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 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中国近现 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即 “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郭 沫若等留下题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曾在当时被誉为“南国钓鱼台”的白云山山庄 旅舍进行过国事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及国际友人也都曾在此观光并题 名,为白云山留下了不少墨宝。 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从南至北辟有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 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和荷依岭游览区,已建设成为规模宏大的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广钢集团) 是一个以钢铁冶金为主, 科、 , 工、 贸、 金多业并举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分别是全国 520 家、广东省首批 70 家、广州市 58 家重点 扶植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4 年 6 月 1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 视察了广钢集团。 广钢集团已形成三个主体企业(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广州 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七个支柱企业和多个专业子公司的集团架构。目前,年生产能力 已达 200 万吨钢以上。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建筑钢材、无缝钢管; “五羊牌” 热轧带肋钢筋是广东省、 广州市名牌产品, 并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 “金杯奖” , 2001 年获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 ,是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唯一指定用材。广州珠 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 生产多种规格优质热轧薄板。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铜铝、锌等有色金属 产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前进牌”铝型材、 “珠江牌”电解铜、铜板带等。支柱企业及专 业公司分别生产经营气体、钢管、异型钢管、带钢、房地产开发、自动化工程、机械制造、 铸造、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监理、建筑陶瓷、水泥、厨具、贸易、酒店、旅游、饮食服务 等多种产品和业务。 “十五” 期末, 广钢集团将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优良、 技术优先、 管理优秀、 效益优异的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南华西街 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条有着 200 多年历史,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行政街道。辖区 面积 1.1 平方公里,有自然街巷 172 条,居民 21390 多户,58390 多人,设立 14 个社区居民 委员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 想指引下,始终坚持把物质文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 制改革、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提高公民的现代文明素 质为目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文化建设,以及社区环境的整治和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促进 了社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表彰的工作有 33 项(次) ,受省表彰的工 作有 68 项(次) ,受市表彰的工作有 438 项(次) ,受区表彰的工作有 866 项(次) ,荣获“全 国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中国街道之星”“全国最佳街道”“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 、 、 、 文明先进单位”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等称号, 是省、 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江泽民、李瑞环、乔石、宋平、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 先后亲临南华西街视察。 如今的南华西街已初步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文化活跃、道德高尚、邻里和睦、社会安 定、生活方便、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社会主义新街道。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批准, 1993 年成立的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于 黄埔青少年军校 坐落于黄埔长洲岛,毗邻中外闻名的黄埔军校旧址,先后被广东省、广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广州市学生军训定点基地。 基地浓缩展示了陆、海、空三军百余项军械装备。一些立下赫赫战功的装备真实地再现 了中国军队的光荣历史, 让参观者无形中接受了革命传统的教育。 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特别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该中心还开展了如乘坐水陆两栖坦克、实弹枪炮射击、野战对抗、 古炮射击、仿真手榴弹投炸等精彩纷呈的军事娱乐活动。 丰富的军械装备实物展示结合黄埔历史人文特色,使这里成为华南大地爱国主义教育的 一方沃土。中心秉承“加强国防教育、弘扬黄埔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的神圣使命,与时俱 进、锐意革新,迄今已接待了 30 余万人次的参观和军政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 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银河烈士陵园 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又称银河革命公墓,始建于 1956 年,占地面积 21 万平方米。 陵园内建有我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墓 40 多座, 保存烈士遗灰 290 多盒。 同时 还存放了广州市和中央、 省驻穗单位、 驻穗部队牺牲、 病故的国家干部、 军人遗灰近 2 万盒。 有烈士史料陈列室一座,建于 1988 年,面积为 80 平方米,于 1999 年完成布展,室内以图片 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部分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陈列内容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 介绍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烈士, 有反帝罢工先锋 (沙基惨案) 农会的好领导 , (林宝宸烈士) , 省港罢工的带头人(何耀全烈士) ,为工人解放鞠躬尽瘁(林伟民烈士) ,坚贞不屈的革命者 (陈复烈士) ,反蒋救亡、壮烈殉国( “文总”六烈士) ,献身和平的爱国将领(张炎烈士) 。 第二部分介绍为建设国家而献身的烈士,有灭火英雄(马口烈士) ,全身化作光明烛(向秀丽 烈士) ,模范消防战士(冯荣瑞烈士) ,勇斗歹徒、光荣殉职(何丽绮烈士) ,人民的记者(安 珂烈士) 闪光的青春 , (文庆学烈士) 优秀共青团员 , (冯金明烈士) 克敌神鹰 , (谢金来烈士) , 血战歹徒的好民警(李西华烈士) 。第三部分为银河烈士名录。第四部分为广州银河烈士陵园 简图。 陵园容貌整洁,绿树成荫,纪念设施保护完好,被国家民政部,中共广东省委、广州市 委,广州市政府分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星海园 星海园位于麓湖西岸,占地 6000 平方米,为纪念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 40 周年, 诞生 80 周年, 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筹资合建, 1985 年 4 月 12 日动工, 1985 年 12 月 1 日建成并举行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园内设有冼星海塑像、纪念碑和陵墓,还有亭 廊花架、70 米长的墓道及 300 平方米的陈列室,展出了冼星海的生平业绩,有《在广州、北 京、上海》《在巴黎》《归国回到上海》《上海――武汉》《在延安》《在苏联》《缅怀》 、 、 、 、 、 、 七部分。 星海园属革命纪念公园,也是广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89 年广州市人民 政府将星海园确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海园依山傍水,树木葱翠,环境幽雅。正门内,矗立着呈自然形态的黄蜡石纪念碑, 正面刻着毛泽东同志在冼星海逝世时的题词 “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背面刻着全国音协 , 名誉主席吕骥写的碑铭。 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着冼星海半身塑像,基座底安放有冼星海同志的部分骨灰。从 1985 年揭幕至今, 每年都有不少青少年前来瞻仰。 为配合广大青少年来园活动, 园内广场新辟 1000 平方米的场地,还设有羽毛球场、儿童组合滑梯、拳击场、泥鳅池、沙池、小屋等游戏娱乐 设施,让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之余,又可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星海园集爱国主义教育与娱乐 活动于一体,是儿童、青少年活动的好场所。六二三路沙基惨案纪念碑及沙面岛 六二三沙基惨案纪念碑立于沿江西路、六二三路,为纪念沙基惨案中牺牲的烈士而建。 1925 年 6 月 23 日,为声援上海“五卅”反帝运动,广东各界群众十万余人举行了示威 游行。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到英法等军警开枪射击,死 52 人,重伤 170 余人,造成“沙基惨案” 。为纪念这一反帝斗争,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将路名改为“六二三” 路,附近立“毋忘此日”石碑。1950 年改建为“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 ,1963 年被公布为市 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南部的沙面岛,面积 0.3 平方公里,原是与沙基(今六二三路)相 连的沙洲,古称“拾翠洲” ,又称“中流沙” ,由珠江冲击而成。由于此处俯视白鹅潭,扼西 南入口,所以是古代广州城对外通商的“津亭” (码头) ,也是城区防卫要地。鸦片战争后被 英、法国强占为租界达 80 年。欧美许多国家领事馆及银行等都设在这里,因而成为广州现存 外国建筑最多的小区,也是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历史见证。 沙面岛集中了除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建筑外,还有仿哥特式、新古典式、新巴洛克式等 建筑,被誉为欧陆建筑大观园。 沙面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羊城第九景”之称。它让人们在领略西洋建 筑风格的同时,接受了一次中国近代史的教育,一次“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原为惠州会馆。1925 年 5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会址初设大德 路,是年 9 月迁入此地办公。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枢,在发 展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1926 年 5 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和第二次广东省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联合举行,大会决定在这幢房 子前院左右两侧,建“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各一座。 建国后,政府拔款对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进行修缮,并辟为纪念馆。1988 年 1 月,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馆址――钟楼,建在广东省博物馆内,是鲁迅在广州时居住过的地方,1959 年 10 月,在此建立纪念馆。现在这里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公楼,正门为拱形圆柱廊,楼前半部分为两层,后半部分为 一层。 整座楼为砖木结构, 其外貌似 “山” 字形。 因楼四面上方装置了时钟, 故名为 “钟楼” 。 1927 年 1 月,鲁迅从厦门大学到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在钟楼居住,后迁至 白云路白云楼。鲁迅在广州共住了八个月,在此期间,写下了杂文 43 篇、译文 10 篇、书信 180 封,整理旧译作《小约翰》一部,旧作《野草》《朝花夕拾》各一部,校录《唐宋传奇 、 集》上下两册。 鲁迅纪念馆建立后,复原了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建立了展示鲁 迅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化战线上所作出贡献的陈列室,藏有鲁迅手稿等文物。广州解放纪念塑像及海珠广场 海珠广场位于广州市区中部,海珠桥之北,一德路与泰康路之南,东接侨光路,西邻谊 园。因位于海珠桥旁边而得名。清代时是广州城外的蔬菜和水果集市,称菜栏和果栏。20 世 纪 30 年代是居民密集区,1938 年被日本侵略军炸成废墟。1951 年修建西广场并命名为海珠 广场,占地面积 2.94 万平方米。广场绿草如茵,并栽有红花楹、棕榈等树。 广州解放纪念塑像矗立在海珠广场中心,是一座高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石像。 1949 年 9 月底,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在华南人民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 持下,分左、中、右三路,自湘赣向广东进军。10 月 13 日,右路解放军解放清远,国民党 守军弃城逃走。14 日,中路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沙河及广州北郊,于当晚歼灭国民党残敌, 解放广州的战斗胜利结束。 解放大军从大北路 (今解放北路) 进城, 受到广州人民热烈欢迎, 长堤东亚酒店升起了广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10 月 14 日成为广州解放纪念日。 1959 年,为纪念广州解放十周年,在海珠广场建立了这座广州解放纪念塑像。雕像持枪 抱花,身披斗篷,风尘仆仆,生动地重现了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州的英姿。羊城新八景中 的“珠海丹心”“珠水晴波”因有这座塑像而熠熠生辉。塑像南面是海珠桥,东、西、北三 、 面是鳞次栉比的新型建筑群,有华侨大厦、广东展览馆、广州宾馆等。广州解放纪念雕像被 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成于 1894 年,是由广东 72 个县陈姓族人捐资兴建的合 族祠,并为广东各县陈姓子弟赴省城读书应考的临时居所。陈氏书院是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 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1.5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小 19 座单体建筑组成,呈正方形,面 积为 6400 平方米,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建筑,被誉为岭南 艺术建筑的明珠。 陈氏书院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 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 砖雕、 石雕、 灰塑、陶塑、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称赞: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 1959 年,人民政府把陈氏书院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研究、展出以广东地区 为主兼及全国各地的历代民间工艺品。馆内分别陈列陶瓷、刺绣、雕刻等数十种类珍贵文物 和反映岭南民俗风情的民间工艺品,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陈氏书院巧夺天工的建 筑装饰艺术与广东历代民间工艺精品共冶一堂,交相辉映,使人得到美的启迪和艺术享受。 这座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氏书院,又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选“新 世纪羊城八景” ,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年观众量近 100 万人,居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之首位。 番禺莲花山 番禺莲花山旅游区,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距广州市区 30 公里,距香港 60 海里,水陆 交通十分方便。 莲花山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2002 年获得新 于 世纪羊城八景之“莲峰观海”的美誉,并被评定为国家 4A 级旅游区。 莲花山的观音圣境,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 40.88 米,是目前箔金铜像 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观音阁,面积 4000 多平方米,内设大小观音 1000 座,是目前世 界最大的观音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石景区, 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 悬崖峭壁, 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 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山上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莲花塔,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 等古迹,均被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山旅游区每年 6~8 月举办盛大的莲花节,展出上百个品种,数千缸莲花,把游区装 点得更加圣洁、美丽。 多姿多彩的莲花山,花团锦簇,天常蓝、山常绿,水常清,堪称岭南一秀,是一个观光、 考古、娱乐、度假各项功能完备的旅游胜地。增城市博物馆 增城博物馆坐落在增城市凤凰山公园内,成立于 1984 年。1990 年设立历史文物陈列展 览,属地区性、历史类博物馆,1994 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增城博物馆主要负责文物的征集、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等工作。近年来,该馆积极 开拓各项业务,研究出版了《增城文物志》《湛甘泉研究文集》《崔与之研究文集》《增城 、 、 、 历代诗选》等著作。通过考古发掘、民间征集和社会捐献,馆藏文物丰富,有从新石器时期 至近代的各类文物。馆内首层设有“增城历史文物陈列展” ,陈列着增城地区新石器时期金兰 寺贝丘遗址至近代各历史时期的文物,从中反映了增城的历史沿革和增城在东汉建安六年 (201 年)建县后的历史。二层设有“增城民间收藏文物精品展” ,通过民间收藏的文物和社 会捐赠文物的陈列,人们可从中鉴赏珍贵文物,了解历史,认识增城,从而激发广大市民特 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爱乡热忱。该馆除设有基本的陈列展览外,还经常举办书画、摄影、民 俗、艺术品等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该馆实行全年 对外开放。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落址于广州市海珠区邓氏宗祠内。轩昂气派的岭南祠堂建筑,占地 4700 米,碧墙灰瓦,掩映在寻常巷陌的榕荫中。庭院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风情典雅, 通敞透亮,移步换景。有石额楹联、通花木雕点缀,更兼重门纳画、木石风神,端庄肃穆, 古朴洗练。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枯木逢春的灵芝两枚,古树婆娑数棵。 “云台功 首、甲午名留” ,睹物思人,英雄精神养育着中华民族无数风流人物之人格襟怀,激浊扬清, 重塑民族大义。 邓氏宗祠始建于 1834 年, 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英勇殉国后, 其族人用清廷抚银扩建为现 今规模。1994 年建馆,经全面修葺,旧貌新颜,昔日风采重现。邓氏宗祠已被列为广州市文 物保护单位。 邓世昌纪念馆常年举办“邓世昌与甲午海战”展览,以中日甲午海战为主题,介绍邓世 昌的生平及其爱国事迹,是广州市及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9 年 9 月,海珠博 物馆依托邓世昌纪念馆成立并开馆,两馆珠联璧合、同映生辉,常年对外开放。2000 年,广 州市将该馆纳入“广州市一日游”的 B 线中,是广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洪秀全纪念馆 洪秀全纪念馆为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而设立,于 1991 年 11 月建成开放, 为广东省、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体馆为三层仿古青砖琉璃瓦建筑,建筑面积 1715 平方米,分序厅和四个展厅,采用场 景造型、木刻浮雕、大幅油画等形式,集中反映洪秀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以及领导太平天国 革命的历史。序厅采用木版雕刻,记载了洪秀全从参加科举考试、创立“拜上帝会” 、发动金 田起义到扬帆东下、大败清军的历史过程;第一展厅根据洪秀全故乡民房建筑的特点,采用 仿古青砖灰瓦墙为底版, 介绍洪秀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及他的家世和出身, 突出家乡的特色; 第二展厅采用旗帜形状为底版,介绍领导太平天国革命――金田起义,烘托出起义时刀枪林 立、 黄旗招展、 万众欢腾的气势; 第三展厅采用天朝宫殿的样式, 介绍坚持战斗, 保卫天京, 突出革命政权的建设工作;第四展厅采用破裂的城墙为底版,烘托出天京被围,洪秀全领导 太平军将士英勇斗争的主题,表现了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保卫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斗争。整个 展览颇有气势和特色。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布村官禄布,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 动的地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先进人物之一。在故居,他写成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重要 、 、 文献,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创立“拜上帝会” ,立志建立一个公平正直的地上 天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 14 年,席卷 18 省,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影响 之深,为世界所仅见。1864 年,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国外资本主 义的侵略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洪秀全救国救民的精神抱负永在,他激励和鼓舞了后 世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 金田起义后,清朝政府曾于 1854 年和 1864 年先后两次到官禄布“诛九族” ,故居亦在当 时被毁,现在的故居于 1961 年在原址上复原。 近年,政府复原了官禄布部分民居,增加了太平天国内容和当地民俗的陈列,丰富和充 实了参观内容,使人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亦可领略当地的风俗民情。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发现于 1983 年, 经国务院批准发掘。 它是目前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 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汉代石室墓。墓中出土 1000 多件(套)珍贵文物,其中一枚龙钮“文 帝行玺”金印和一枚玉质“赵u”印证实了墓主人为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孙即南越国第二代 王赵u。 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派遣 50 万大军统一岭南,秦之后,秦朝将军赵佗趁中原混乱的时 机占领岭南,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传五代,历时 93 年。第二代南越王赵u之墓距今已有约 2116 年的历史。 南越王墓藏于象岗山顶下 20 米深处, 750 多块红砂岩砌成, 由 按前朝后寝的形式分为两 部分,前部 3 室,后部 4 室。 墓中出土玉器 240 多件,无论数量、器形、雕工都可称得上是汉玉中的精品,其有 71 件玉璧、11 套组玉佩、58 件玉剑饰,以玉角杯、玉盒、铜框玉盖杯、玉卮及承盘高足杯 5 件玉雕器皿最为珍贵。墓主人身着的玉衣,为目前中国所发现的西汉玉衣中年代最早的“丝 缕玉衣” 。墓中还出土了不少独具特色的青铜器,4000 多枚墨丸,平板玻璃,出自波斯帝国 的银盒及来自非洲的象牙。 博物馆以古墓区为中心,墓中出土文物均陈列于主体陈列楼,综合陈列楼展出有香港实 业家及收藏家杨永德夫妇捐赠的瓷枕及临时性的专题陈列。临时展厅先后展出了“中国古代 科技展”“走近玛雅――墨西哥古代文物展”“故宫包装展”及近期的“秦皇、汉武、南越 、 、 王――秦汉文物展”等 20 余个中外古代文明系列展。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总面积 6 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 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和广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为纪念 1932 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 1933 年由华侨捐资建成 的。 园内有凯旋门、先烈纪念碑、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七处 烈士纪念建筑物, 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 布局严谨, 造型庄重典雅, 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 陵园主体建筑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半圆形柱廊, 在柱廊前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约 20 米的花岗 石纪功碑。纪功碑上筑有一座肩托步枪,背系一顶铜鼓帽的威武的铜铸战士塑像。塑像前下 方台阶卧伏着两对铜狮,八个铜铸宝鼎排列在纪功碑的石基上。铜像、铜狮、铜鼎,寓意着 “一?二八”淞沪抗日。 纪功碑南面有一座方形花岗石的英烈题名碑, 铭刻着 1951 位先烈的英名。 在碑的东侧和 西侧处有两个坟地,东侧为“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墓” ,西侧为“淞沪抗日阵亡战士墓” ,安葬 着阵亡将士的忠骨。 在陵园南面的先烈纪念馆,通过图片、实物、场景,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较为详尽地 展示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的英勇事迹。 四座风雨廊散置在陵园内,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门广场上造型新颖的喷水池在 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更显生机,喷泉上源源不断喷出的水柱化成点点水珠飘洒而下,象征着革 命先烈铁血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烈士们的光辉业绩永垂不朽。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 1924 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 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廖仲恺分别任校长、党 代表。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 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及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立 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里曾走出了大批的军事 政治人才,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陈赓、何应钦、顾祝同等,被称为中国将 帅的摇篮。1938 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 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建馆。1996 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 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恢复了昔日黄埔军校的风采。现在军校旧址可 参观的景点包括校本部、孙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 白鹤岗炮台等。1995 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 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5 年 11 月入选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 范基地名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馆址位于广州市三元古庙。该庙原是一座两进一庑廊供奉北 帝的道教神庙。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在三元古庙前誓师抗英,写下了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自发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三元古庙亦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革命遗址。 解放后, 广州市人民政府对三元古庙几经修缮, 较好地保持了古庙原貌。 1961 年, 三元古庙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 争纪念馆,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该馆现分别为广州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馆内常设陈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迹陈列》 ,陈列着当年抗英用的三星旗、武器、 螺号、飞柬、揭帖、檄文等文物,还有抗英群众缴获的英军枪支、刀剑和军服,以及三元里 农民高擎三星旗在北帝神像前誓师抗英的场景复原图等,真实再现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 史实,永远为后人敬仰。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十年来,纪念馆不断充实展 示内容,丰富教育资源,扩大宣传,采取多种措施向社会特别是未成年观众提供优惠和方便 的参观目前纪念馆已经与 13 所中小学签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镇海楼,是收藏有关广州历史文物资料,举办陈列展 览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广州博物馆馆址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 ,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楼 高 28 米,宽 31 米,深 16 米,红墙绿瓦,雄伟壮丽,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明初,永嘉侯朱 亮祖大兴土木修整广州城,合宋代三城为一,在城东北山麓,拓展北城近三公里,城垣由东 而西,逶迤横跨于越秀山上,并在高处建楼以壮观瞻。因粤地临海,以示“雄镇海疆”之意。 又由于当时珠江江面辽阔, 登楼远眺, 珠水滔滔, 万顷碧波, 故又有望海楼之名。 楼分五层, 逐层收减,似塔又似楼,俗称五层楼。 “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分别是清代和现代羊城八 景之一。 在镇海楼西侧,有 1964 年建的碑廊和炮座。碑廊立有古代碑刻 23 方;炮座安 放有明崇祯年间至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地区铸造的城防大炮,还有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钢 铁铸炮。东侧有专题陈列室,经常举办各种临时性或纪念性的专题展览。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区中心,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方志博物馆,为广东省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之一。大院占地面积 5 万平方米,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 旧址 (含革命广场) 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明远楼、 天文台。 这里古树环抱, 环境优雅, 闹中取静,凝重的文化积淀与明快的现代气息相得益彰。 广东省博物馆筹建于 1957 年, 1959 年正式对外开放。 主体建筑陈列大楼建成于 1992 年, 建筑面积 1.23 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展厅 13 个,陈列面积 6000 平方米,并附有报告厅、贵宾 室等设施。现有馆藏文物 118118 件(套) ,其中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 404 件(套) ,是 广东省藏品最丰厚的大馆。馆内常设的基本陈列有: “广东历史大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 、 、 “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 、 、 并经常性地举办馆藏陶瓷、书画、工艺品等专题展览。这些根据广东的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 的展览,充分体现了广东优秀的历史文化成就。 广东省博物馆还利用自身条件, 引进国内外文化艺术展览, 在海内外举办馆藏文物展览, 配合国家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纪念活动,举办各种富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临时 展览,并致力于文物收藏、学术研究,努力推动广东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在华南和海内外享 有一定盛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亦称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是展示广州地区近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博 物馆。 馆址建于 1909 年, 原为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 是一座西方罗马式议会建筑。1921 年 5 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第一 次国共合作时期,曾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20 世纪 50 年代在这里筹建广东革命历史博 物馆,1957 年叶剑英题书馆名,1959 年开馆。 该馆是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大型展览“近代广 州” ,展出文物 800 多件(套) ,照片 270 多张,并应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重点制作 了 1921 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礼场、广州起义、日机轰炸广州等历史场景,真实再现了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至 1949 年广州解放 100 多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中山纪念堂 位于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纪念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4A 级旅游区(点) 。纪念 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1928 年动工, 1931 年完成。 这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纪念堂及庭园用地 面积 6.3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高 52 米。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建筑力学的 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 71 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 恢宏,是中西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舞台口宽 15 米,深 20 米,座位 3238 个。中山纪念堂是 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 游览胜地。 中山纪念堂还设有孙中山史迹陈列馆,分上下两层,总面积为 260 平方米,展出了孙中 山先生一生的革命史迹图片资料。 中山纪念堂提供预约讲解、 免费停车场及宣传资料等服务, 为广州市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为纪念 1911 年 4 月 27 日(农历辛亥三月二 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三?二九”起义中死难的烈士而建造。公园占地面积 12.9 万平 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墓于 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黄花岗公园以“黄 花浩气”成为羊城八景之一;2002 年 7 月再度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黄花皓月。墓 园分别于 1994 年、2000 年、2001 年被评为市级、省级及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 年 11 月入选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黄花岗墓园始建于 1912 年,后因讨袁战争而停建。1918 年滇军师长方声涛(烈士方声 洞之兄)募款修建而初具规模,1919 年海外华侨捐款增修了墓亭、纪功坊、乐台等建筑,其 后又不断增建,至 1935 年基本建成现有规模,1949 年辟为黄花岗公园。 葬在黄花岗公园的烈士大部分经过孙中山先生特许,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而牺牲的民族 英雄。 除了 72 烈士之墓外, 还有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 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被孙中山 称“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前身为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 年)的番禺学 宫,是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文庙,至今已有 600 余年的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座古老建筑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1926 年 5~9 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 毛泽东担任所长, 萧楚女、 彭湃、 周恩来等担任教员。 来自全国 20 个省区的 327 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奔 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 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修复了旧址,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同年建立了纪念馆。1961 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 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 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农讲所旧址现有固定陈列包括: 《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列》 (主 要分布在中路的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两庑、两廊)《孔子与儒学》《广东各地学宫》 ; 、 等(主要分布在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光霁堂) 。并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1957 年为纪念 1927 年 12 月 11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中 牺牲的烈士而修建。占地面积 18 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 陵区有正门门楼、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元帅墓等,其 间 20 个花坛红花吐艳,气魄宏伟,庄严肃穆。园区有“血祭轩辕”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中 朝人民血谊亭、人工湖、拱桥等,还有各种活动区和花卉馆、儿童游乐园、溜冰场、健美乐 苑等设施。陵园内曲径延绵,绿树葱茏,鸟语花香。晨观旭日于烈士墓包处喷薄而出,故有 羊城八景之“红陵旭日”之称。这里集纪念、游览、科普、活动于一园,经常举办迎春花会、 花卉展以及广州起义革命历史、书画摄影、艺术生物和生态等活动和展览,年均有超过 700 万人次进园参观和活动。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63 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 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指导下,陵园管理人员积极筹集资金,加强纪念建 筑物及庭园的维护和管理,创造优美环境和设施,以接待进园的学生和各界人士。每年 12 月 11 日以及清明节,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各界人士前来这里拜祭先烈,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俄 罗斯、朝鲜等国际友人也来此举行纪念活动。 园区内还设有其他活动场所,是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体的教育园地。
党团活动策划书―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