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武涛个性签名行书签名设计

郭佩民北京|海淀区
擅长:书法
入会情况:书协国家级会员
今日访问:1
总访问量:21475
最近登录: 14:03:29
今日点击:1总点击:21475日志数:17图片数:37最近更新时间: &&&&&&&&&&&&
您当前位置: -> 日记
墨练当空舞
点线皆凝神
叩开郭佩民书法艺术门扉
作者:杜弘峰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理事、河北青少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理事)
当你不经意迈进郭佩民书法艺术的“门槛”,瞬间一股咄咄逼人的墨痕与跃动花样的线质艺术之气,劈头盖脸扑来,让你应接不暇。然而,你会越发不忍“出门”离去。接着你便会情不自禁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打量着眼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线魔艺术。真个天人合一,醉舞墨练的武士,真个挥洒自如,落笔起龙蛟,目不暇接的万般变化,“另类”的墨线艺术让眼球忽然一亮。欣赏其作品的全貌,细读作品的行章结字,浏览于字里行间,足足地过一把矫若游龙的“公孙剑舞”之瘾。
笔者与郭佩民是两年前,燕赵都市报、家庭百科报,组织的著名书法家送福下乡活动中相识的。日后又在几次笔会中得于促膝攀谈,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聊得更为投机。
书法是一门艺术,就像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里所说:“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其书法的创作灵感可随思即现,但由不得你懒惰怠慢放松。
郭佩民对书法情有独钟,出乎心性,不求名利,淡定从容,勤奋扎实,格调高尚,不同流俗。在书法创作上自由自在,没有包袱,也没有程式化的羁绊,却有专业书家的热忱与专注。全身心得投入在书法创作中,任凭自己性情的挥洒,信手拈来,灵性生动,章法皆在有无之中。
我们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品读出汉字的功能,而且更直接地读懂他的思想情感在字里行间的抒发和宣泄。汉代的杨雄称书法为“心画”……,言之经典。笔者认为,书法不仅是点线艺术的“交响曲”,更是作者心迹象化的符号。书法与绘画在其形式表达上有着外在的根本的差异,它并不模仿客观世界的表面现象,而是通过书法本身的规律,借其书写工具的特殊性直接传达自己内心情感。正因为如此,按艺术的原理而论,中国书法实在是“表现主义”折射作品深层内涵的渊源所在。郭佩民正是从这个根本机缘出发从事着自己的书法创作。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已看不出他是属于哪家哪派,也看不出他是帖学还是碑学。纵观他的书法创作可以说是,字兼南北、体融古今、独成一家。
品读郭佩民的书法作品,立刻被他突出的书写个性所震撼。章法构架翻盘覆旋,汉字结体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有的奇峭夭矫;有的古拙幽深;有的疏离流走;有的清雅淡泊;有的平中寓奇;有的柔中见刚……,无不流自胸臆出自性灵。对于书法创作他牢牢地把握着一个原则:“字由线出,线为心迹,字我两忘,天人合一。”字虽然出人意表妙趣横生,但毫无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处。然而,这仅仅是他在探索着琢磨着,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心灵线质和充分倾注自己的情感。他的创作灵感与人生阅历时常撞击出灿烂的火花,照亮了他书法他创作升华的轨迹。
郭佩民书法的另一过人之处,就是线条“生涩古拙极具张力”,作品“险中求稳温中造险”,这里的险即指作品结字的动感。清代末年的大书法家沈曾植认为:“书法行章造势,妙就妙在遇险勿稳”。这生涩古拙,枯润相济的视觉冲击,正是极佳的线条艺术品质。这些足以说明他正在点线间探索、在章法中徘徊、在不间断地实践中无可依傍参照,正在潜心做思考和总结的日课。通过长期的试验,他似乎品尝到“七分把握,三分冒险”的甜头,或许这正是其作品蓄势创作的飞跃阶段,这才是恰恰是最可贵的创作状态。郭佩民的书法既博采众长,潜研名门又不不拘一格,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读其作品常给人以体势飞动朴茂,书以神行个性强烈。“新奇大雅”和“文不按古、我自为我”的启迪。通篇文字犹如满纸音符在跃动,并赋有大气磅礴之感,为书法艺术展开一个新境界。他自己常说,搞艺术就要大胆去闯,探索是艺术家最大的乐趣,宁可让我的作品另类别出,也不愿让作品沉沦于一成不变人与亦云跟风逐流的泥水潭。
谁持墨练当空舞,点线潇洒皆凝神。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期待着郭佩民在书法艺术这块沃土中,耕耘出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浇灌出诱人的丰硕果实让世人分飨。同时更为他“生涩古拙,奇险大气”的作品造势而叫好!
( 字节数 :8439字节 ) 类别: |
&郭佩民的个性符号& --记书法家郭佩民
&&&&&&&&&& 北京& 菊菊草&
&&& 今天因为江苏的朋友找字画,顺便又一次的把收藏的字画打开来铺开欣赏,挑了一张郭佩民先生为我写的一幅拍了下来,因为好久不见郭老师了,在书法中寻找到他的气息,那种久违了的气息。我印象中的郭佩民老师不善言语,为人谦和恭让,仁厚中透着侠义。尽管他在生活中也与常人一样,会有许多的压力与不如意,仍旧超然的活在他自己追求的精神世界里,从不让他的不如意外露,展示给他人的大多是那副淡定刚毅的脸,凝重中透着些许微笑,这就是郭佩民。他的书法亦如其人,凸显出郭佩民式的风格,充满阳刚与个性之美,仿如他身体里的一个个细胞剥离而出,鲜活的跃然于宣纸之上,每个字里都漾溢出他的味道......
( 字节数 :1020字节 ) 类别: |
&郭佩民的个性符号& --记书法家郭佩民
&&&&&&&&&& 北京& 菊菊草&
&&& 今天因为江苏的朋友找字画,顺便又一次的把收藏的字画打开来铺开欣赏,挑了一张郭佩民先生为我写的一幅拍了下来,因为好久不见郭老师了,在书法中寻找到他的气息,那种久违了的气息。我印象中的郭佩民老师不善言语,为人谦和恭让,仁厚中透着侠义。尽管他在生活中也与常人一样,会有许多的压力与不如意,仍旧超然的活在他自己追求的精神世界里,从不让他的不如意外露,展示给他人的大多是那副淡定刚毅的脸,凝重中透着些许微笑,这就是郭佩民。他的书法亦如其人,凸显出郭佩民式的风格,充满阳刚与个性之美,仿如他身体里的一个个细胞剥离而出,鲜活的跃然于宣纸之上,每个字里都漾溢出他的味道......
( 字节数 :1020字节 ) 类别: |
骨力雄健、神采夺人
——评中国实力派书法家郭佩民的书法艺术
岁的郭佩民先生是一位实力派书法家,他
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得到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指点。近
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屡屡在各级展览中获奖,并荣获“书画艺术百强”、“书画领军人物”等称号。
郭佩民的作品熔隶、行、草为一炉,气势浑厚,骨力雄健,笔墨老到,神采夺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前人论书,最重筋骨,谓之“书以筋骨为先”。郭佩民作书,无论哪种书体,均追求苍浑雄健之风,给人以朴拙、苍劲、雄峻之感。书法艺术不外乎两种风格,一是突出“奇”的特点,以“奇”取胜。二是突出“平”的特点,以“平”取胜。观郭佩民书法,平中有奇,奇中有平,奇而不怪,返朴归真。人们常说:“道法自然”,自然是一种极高的品味,郭佩民的书法让人感到,自然而然,没有娇柔做作。
郭佩民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既不违背书法艺术的基本法则,但也不拘泥于法则,在有法中寻求自由的创造,妙在有法与无法之间,似醉非醉,大巧若拙。看他的书法,对章法、结体、笔势不过分讲究,随势而书,突出整体气势,粗看漫不经心,实则另有所求,让人感到,莽莽苍苍,气韵天成、神采夺人。
书法艺术决不单纯是技艺,而是一门内涵丰富,含蓄高雅的艺术,书法艺术强调主观表现,要表现一定的情感、格调、哲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书法艺术必须重视神采和意蕴的展现。郭佩民的书法给人以大气磅礴,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印象。古人说:“书为心画”。书风是人格的表现。郭佩民为人正直、善良、豪爽、不计小节,喜欢交友,乐于助人。他的书品是其人品的反映。
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艺术家要有哲学家的思想、诗人的情感、科学家的毅力、杂技家的技艺。欣赏郭佩民的书法、不能光看外在形式,还要透过外在形式,了解和欣赏内在的思想情趣、精神气质、美学追求。郭佩民的书法不拘一格,十分自由灵活,恣意挥洒。形歪气不衰,形散神不散。饱含“骨”、“气”、“神”,这是十分可贵的。正如清代唐岱一所说:“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是摆在我们艺术家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让我们大家一齐、加倍努力奋斗吧!
( 字节数 :6611字节 ) 类别: |
——初品郭佩民其人其书
初识郭佩民,他对我们说,“我这人不会说话”,我说:“给你照张像吧。”他更不让,问为什么?他的回答与其说是幽默不如说更让人尴尬,“我长得丑。”可时间长了,才真真的发现,原来他不仅会说话,而且,说出话来还极幽默,而且这个一向称自己不爱喝酒的人,高兴起来居然很不经劝,一样可达到酒酣微醉的状态。
郭佩民最早的书法临帖是从颜体入手,大概颜体的这种坦坦荡荡,文雅而雄浑的胸襟令这个军人出身的书法爱好者更加青睐有加。他的硬笔书法刚健疏朗,入古出新,别有风味。其毛笔则师承黄庭坚的艺术,在形式和风格上多“表现旷达而饶有意味。”郭佩民曾得到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亲自指点,其别署方寸斋斋号还是欧阳中石所题。
在几十年的人生磨砺中,郭佩民书法熔隶、行、草为一炉,更形成了自己一派独特的书法风格:在遒劲的隶书中融入隶篆和汉代简牍的笔法特色,将部分笔画做适度的变形,其遒练、独特的用笔和苍劲、洒脱的韵味独具一格。
简牍曾是汉代人的墨迹,具有纯任自然,天真烂漫的情趣,汉简的可贵之处是直接表达了中国字的本意和本源,使人们清楚认识到汉代隶书的原始面貌,不再面对“碑刻剥蚀漫漶的点画而感到困惑”,但不善学简书者,会过分夸张这些点画,或强调奇趣而流于狂怪。郭佩民曾对这种汉简书进行过认真的摹写和研习,并对其有着深邃的理解,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法古而不泥古,不徒袭其貌而得其神髓,把汉简和碑刻较好地熔铸于一炉,使字体更劲道,更浑厚。
他善于用浓墨,而且粗字体,大字块,初看甚至有笨拙感,但字与形似,笔与神通,墨与心合,
行笔连绵,字形横展,波势飞动,坚挺不滑。墨浓处苍劲厚朴,浑厚得近乎铜打铁铸,墨淡外略显疏狂,险峻得如危石壁立,峻拔中透着凝重,节奏明快中小有变化, 将自然朴素的美通过各线条的编组与拆分,达到了字与块的韵味、旋律、力度、节奏的完美融合, 表达出苍劲古朴,险峻绝妙,书风威武,笔墨豪雄的气势,其敦厚清新、寓秀于拙、韵意清闲的品性跃然纸上。
读郭佩民的书法,你会感觉秦汉古风扑面而来,更会感到老庄论道琴韵悠悠,在他的每一篇字里你会读到苍茫的田野,沉寂的山水,会品到儒释道教,书风禅味,更会看到露骨的人间百态。读他的每一个字如月下醉盏话茶,却又似佛前燃灯打坐,既有百草丰茂,生机盎然,又有笔走龙蛇,长歌漫舞,既似观危崖独立,又如摸秦砖汉瓦,于寂静中听到婉转流离,于沉默处看到飘逸雄浑,在开心时看到童趣自然,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看到枯润随意,在了然无心时真正感受到了风骨卓立的中国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我们最欣赏的中庸和谐的美学文化,只有这种传统的文化魅力才会把我们带到那种铅华洗尽、返朴归真的美妙意境。
通观郭佩民的书法作品,常常以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以文字形体呈现心灵,传达一种超越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和独得于斯的生命神韵,体现出一种典雅、庄重、空灵的书法艺术。在艺术形式上,郭佩民的书法常以自然物象为据,在自然中获得启示和灵感,使自己的作品风格独立,尤重于神韵和灵气上的张弛表现。如,在处理墨色和线条的变化时,通过巧妙地改变字的造型,使墨色浓淡变化、线条千姿百态,或写意出奇峰林立,险劲奇宕,或宣扬出大道安然,墩厚拙朴
一笔一划,字字独立,慕景描物,如见人间百态。在他的作品中,一幅字竟如见人见物,或布衣百姓,战衣盔甲,或披发行者,禅门舞杖,或沙场点兵,金戈铁马,或如空山新雨,涧间幽兰。趣味百态的象形字,将作者那种天真率性,温润洒脱,散淡蔬落,高古宽博,冷竣清丽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读来竟有品佳茗而慢入味之感。通篇 作品具 有着生命的活力、运动的气势、音乐的韵律和诗画的意境。“生于道而融于境,以见道而不见法”,如此,郭佩民的书法真正做到了艺术上寻师追宗,书风上存古求新,内容上蕴涵隽永的高深境界。
郭佩民至谦,淡名利,除了用心写字外,从不去争俗于那些所谓名流比赛头衔,慕其名者总是能得到其喜欢的字欣喜而归,这充分显示出其为人的坦荡、殷诚与感人的君子之风。
郭佩民深深懂得中国书法的精髓与神韵更多地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这是他对中国书法的“悟”。
他的书法作品中《诗经》、《论语》古诗词常常随笔而出,足见其古典文学修养的深博。
一个书法家对社会、自然、人生、艺术的理解,是通过笔墨来作为表现手段的,这种情感的流露是真诚的,郭佩民能够将内心的感受与悟解,蕴于笔端,信手挥洒,正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表现。他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笔墨,去表达了一个更富有生命力的境界,这个境界最终走入了更加深沉与邃远、更加旷味良久的原始之美!
郭佩民的书法使我们懂得了,好的书法作品是一种哲学、一种精神、一种美学观念的彻底升华。了然悟道,方知其学博泛,所用功、用技、用情已到超然字外、物我两忘的境地。
( 字节数 :11165字节 ) 类别: |
郭佩民——挥毫写真我
认识郭佩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我:中午小聚,其中有一位书法家,字写得好极了。席间见到一个高个子,
多岁,很瘦,话不多,说话就笑。朋友引见:这就是郭老师,郭佩民。郭佩民谦虚道:“书法爱好者。”
转眼国庆节来临,郭佩民给我打电话,然后到我办公室,兴致所至,找来一支木棒,展纸蘸墨,将我当时的几幅楹联连缀成篇,顷刻写就一幅硬笔书法作品,令在场者无不耳目一新。郭佩民允诺日后送我一幅毛笔作品,硬笔书法只是他几年前惯用的,毛笔才是现在的应手家什。
冬去春来,郭佩民搞作品展,得见书法真容,厚重而不失灵活,多种书体均有造诣,驻足观赏者颇多。字如其人。而后熟络起来,交谈也多角度多方面。郭佩民,别署方寸斋。斋号还是欧阳中石进到他的书房给题的名。那是间不足
平米的小房子,仅容一张台案,郭就在这里醉心于书法世界。欧阳老先生说:这间书房就叫方寸斋吧。然后留下五个大字:暂时方寸斋。其中既包括了对郭佩民书法的肯定,又饱含对郭佩民未来发展的预示和期望。
见过郭佩民书法的人经常会问:郭到底属于哪家哪派?郭总是淡淡一笑,回答:“我的字都是瞎写的。”意思是无宗无派。其实行里人明白,哪一笔有浓厚的黄庭坚风格,哪笔是米芾,明显风格属于隶书篆书等。从书法上研读郭佩民,就会知道:郭佩民研究书法,没有局限于书法,他在向上找寻,探求书法的真谛和艺术的本源。许多书法家注重临帖,而郭佩民在书法研究上更加侧重读帖。他认为:读帖是用心认识优秀书法,认识古人,认识书法创作的全过程,认识书法和人生的轨迹。所以“读帖比临帖更重要”。从源头上找出为什么写字,为什么如此写字的原因,再开始写字,写出来的自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正是许多书法家提倡的“法古而不泥古”。
郭佩民书法多变化,正得益于他广泛地研读古贤法帖,不断与古人交流心性,所以他的字就是写得他自己。有时行书,有时草书,有时隶书。他想写什么似乎信手拈来,其创作与内容,与你,与我,都非常贴切。随和的心态,熟练的技法,发自心肺的表白,行于纸上自然是心手合一的佳作。
我最喜欢他的隶书,我觉得在隶书创作时,他发挥得最淋漓尽致。未必尽是隶书的一板一眼,而是突破樊笼的大胆再现,有时浑厚得近乎铜打铁铸,有时又险峻得如危石壁立,若白云流动,若翠竹婆娑,往往深入字理辞宗。欣赏郭佩民作品,还有一点就是常看常新,也是因为他把整个人都写进书法,每天都可以交流,常有新得。
毫不隐晦,郭佩民书法存在争议。鼓吹者有之,称其为“实力派大家”;反对者有之,认为“不合法度”;鼓吹者又反问:“哪一点不合法度”;等等问题悄然出现。但是,包括反对者在内的许多书法家有一个共识:郭佩民书法作品的章法是一流的。这也契合了郭佩民的艺术创作思想。郭佩民淡薄世事,依然固守自我、真我,用心写字、创作,低调、热情、仗义、执着,落款依然是方寸斋。
&&&&&&&&&&&&&&&&&&&&&&&&&&&
写于履和斋
( 字节数 :6360字节 ) 类别: |
到哪里去找郭佩民
&&&&&&&&&&&&&&&&&&&&&&&&&&
一天跟郭佩民先生在一起吃茶,吃茶不是目的,看他的字才是目的。但是若不吃茶,单看字,似乎就缺少了一种意味。茶就有这样的好。
茶是铁观音,人也如菩萨那样端身而坐。墙上挂着他的字,案子上也铺展着他的字。有行书,有隶体,我不懂书法,但感觉它们都很鲜活,不死板,似乎是一些生命体。他喜欢汉隶,亦喜欢颜真卿,果然字便有颜家的宏阔和汉隶的排场。我也喜欢这种大气和浑朴。写这种字的人定然有副阔大的胸襟,而要有这种胸襟,就必须要经历些磨难和坎坷,不然的话,难去娇柔。我猜对了,他的人生经历果然挟风裹雨,起伏跌宕。
他对我讲述他的人生经历,说他15岁就当兵走了,反正文革中上学已经很没意思,只有当兵能够安置彩色梦想。于是青藏高原就多出一个非常年轻的战士,只是这战士不拿枪而是拿镐,他当的是铁道兵。一节节的铁轨和一根根的枕木,也像汉隶和魏碑那样坚实、厚重,虽然他不直接摆弄那些铁轨和枕木(由于字写得好,而被领导看中,直接到连部当文书了),但我总觉得他的举重若轻的功夫就是那时侯练出来的。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急忙打开手机让我看,是一张潇洒英俊的年轻战士的头像。他说这便是当年的他。好不令人诧异和惊叹,他若不说是他,我还以为是小时候的唐国强。可见造物弄人,那么水灵灵的一个人,发展到如今,竟干瘦如柴,双颊若刀削一般,只有那筒鼻子依然像珠穆朗玛峰那样高高耸立,成为他精神不倒的一个象征。
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哪个是郭佩民呢?那个年轻漂亮的是呢?还是面前这位瘦骨嶙峋的是呢?
都是,亦都不是。因为郭佩民不固定,他像流水那样流到今天,而且还要继续流下去。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没有一天是他,亦没有一天不是他。说是他时恰恰不是他,说不是他时却又正是他。没有一刻重复自己,亦没有一刻不是自己的延续。就这样一以贯之,而又千变万化。不仅他,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每个事物都如此。就像庄子说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没有穷尽。我说这些,是想说郭佩民的字。郭佩民人是活的,心是活的,没有定式,郭佩民的字是不是也这样呢?我已经说过了,他的字很鲜活,我很喜欢。但这鲜活,是我说的。我想我能代表一些人,一些与我同等心性、同等欣赏水平的人。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很鲜活呢?鲜活的标准是什么呢?纵然大家都说很鲜活,那郭佩民先生自己呢?他怎么认识呢?他是认为已经很鲜活了,还是以为尚不够鲜活?如果是很鲜活了,还能不能更鲜活?
这里没我的事,我这样说是替郭佩民先生考虑。其实也根本用不着我来替他,郭佩民先生没有一天不在思考。为什么?因为他以此为职业,书法是艺术,更是他的灵魂和命脉所在。他不仅要指着它吃饭,更重要的是他要指着它绽放心灵的花朵。谁让他喜欢这个呢?从小一杆毛笔就与他的灵魂牵缠上了。他从部队转业后,先后换过好几个饭碗,家事也多烦恼,但他写字的心却从来没有松懈过。他搞过硬笔书法,颇有成就,与庞中华、张华庆等人同坐在一条板凳上。他也曾上艺术大学深造,专门探讨书法奥秘,欲取得登堂入室的资本。果然他的一套笔墨也很快显露出了才分的饱满和心性的空灵。硬笔书法与软毫书法在工具上有区别,在心灵上则没有区别,同样是为了把字写得传神,让人读了心生愉悦。
因此可以说他干的是一件取悦于人的活儿。不过,这活儿挺怪,如果你只想着让别人愉悦,那结果有时却恰恰相反。因此说取悦于人是错了,应该怎么说呢?是取悦自己,愉悦自己的心灵,只有自己得意了,那别人才有可能喜欢。说来说去,写字这活儿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为伊消得人憔悴”,郭佩民先生是实践这句话的样板。
那天我们把话说得很深,为什么要说得深,因为一见如故。我觉得他的坎坷和磨难有余,堆了好多在仓库里,而没有很好地升华它们、利用它们。事物均是一体两面,谁也找不到只有正面的硬币,一枚也找不到。但硬币可以翻转,不管有多少枚,却可以让有字的那面全朝上。佛说:“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人的所有智慧不从平庸中来,不从平淡中来,亦不从平凡中来,而是从崎岖中来,从艰难中来,从苦恼中来。“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污泥才生此花。”是不是生莲花,关键看心灵。看心灵能不能转化,就像把喝下去的南瓜汤转化成脸颊上的光晕一样。如果不会转,则污泥仍是污泥,莲花不会生根。
郭佩民先生是个伶俐汉,他当然会转,以前种种皆是转化的结果,以后种种仍旧还是。只是我问他,字写不好也就罢了,把字写得好多人喜欢,麻烦不麻烦?那么多人来找,那么多人来求墨宝,那么多的应酬,还有那么多家庭中的社会上的闲杂事情等着处理,什么时候能够陪着自己待会呢?是陪着自己待的工夫多呢?还是陪人陪事神魂外驰的时候多呢?
我拿这话问他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问我自己。还没等他说什么,我自己先愣住了。
这么说话似乎与喝茶的氛围不契,该焚上一支香,在菩萨的微笑中把语止住,然后慢慢品味铁观音的轻柔、细腻和饱满。
突然想到,这便该是艺术的境界,抑或我们操持所有事情的境界,不疾不徐,从容澹定,心绪平和,圆融无碍。在这种心态下动笔,书法该是什么样子?在这种心态下做事,效果该是什么样子?在这里,一切的外求都显得多余,而自己这里早已是花开季节。正像无名尼说的:“整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有了这样一种心态,正是“无心于佳乃佳”,你不要时它就来了。不是它来了,它根本就没走过。虽然没走过,但是不苦苦找它还见不到。艺术上的东奔西突,千寻万觅,冥思苦索,好不辛苦,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找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哪里呢?就在自己这儿。虽说在自己这儿,有时却会在别人那里发现它的影子。虽然在别人家发现了它的影子,也决不可错会了意思,以为它在别人家。若是以为在别人家,你到那儿,只能是寄人篱下,讨口剩饭吃。好多人就那样寄居在别人家,连个养老女婿也不是,但却很高兴。
茶过三巡,字也欣赏过了,该告辞了。
需要说一句,这次茶话是在另一个朋友处。因此我问了一句:郭佩民先生,以后我到哪里去找您?郭佩民先生告诉了他的地址和电话。
当我拿过电话和地址,一下子觉得这里有着很深的意味:郭佩民先生不在别处,他只在他自己那儿。
&&&&&&&&&&&&&&&&&
2009年8月8日于石门自在堂
( 字节数 :12447字节 ) 类别: |
风神独具畅墨海
解读郭佩民先生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高度个性化的艺术, “ 笔为心画 ” ,书家人人都有独特的风格。风格的形成和变化,是因为学养的不断丰厚,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不断加深,从作者内心深处发出的一种变革需求,因为传统的技术和手段已经不同程度影响了才情的体现及情感的发挥,如果作者内心境界没有任何升华,只单纯为追随时代而生变硬化,那也只能是变其迹而未变其心,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岂能长久?灵感之源是传统。传统是一块内蕴丰富的沃土,传统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推移,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并显示出与时代同构的积极方面,郭佩民的书法艺术作品,以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以文字形体呈现心灵,传达一种超越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即失的意绪和独得于斯的生命风神,体现出一种典雅、庄重、空灵的书法艺术精神,让读者领略到一种独特的魅力与深沉的气势。观赏者从中把握书家创作时跳动的艺术之脉,感受到流贯其中的人文气息。其在宣纸上写的行书以及启用不同工具书写的硬笔书法无不行笔连绵,韵意清闲,笔势放纵,任兴所适,颇有 “ 任天然而自逸,若众山之连峰 ” 之态。 &
郭佩民以隶书最有特色,遒练的用笔和苍劲洒脱的韵味独具一格,受到行家的好评。在我国清代的隶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继汉隶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清人写隶书可谓是人才济济,卓然名家的不在少数。启功先生评论隶书时曾说过这样的话: “ 清代写隶书的像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不能不说是大家,是巨擘,在他们之后写隶书,不难在精工,而难在脱俗。 ” 郭佩民的隶书可贵之处就在于 “ 脱俗 ” ,近十年他就在汉隶上下力颇多,曾临写过《张迁》,《史晨》、《曹全》、《华山》等著名的汉代碑刻,已达到了 “ 精工 ” 的地步。他的隶书字形横展,波势飞动,已彰显面貌,但他不以此为满足,又融入汉代简牍的笔法。简牍为汉代人的墨迹,历来也虽有发现,但从未被书家所注重,自本世纪初以来,屡有出土,而且数量之多为前所未有。简牍上的书法风格多样,因系墨迹笔法清晰可辨,又有纯任自然,天真烂漫的情趣,不少书法家都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取法,以资借鉴。郭老师曾对极有特点的简书笔画,进行过认真的摹写和研习,故对汉简书法有着深邃的理解,汉简的可贵之处是使人们清楚认识到汉代隶书的真实原始面貌,不再面对碑刻剥蚀漫漶的点画而感到困惑。但也必须意识到简书中也有过于粗率之作,不善学简书者,过分夸张一些点画,形成习气,或强调奇趣而流于狂怪。郭佩民对汉简采取了既有借鉴,也有取舍,不徒袭其貌,而是得其神髓,进而把汉简和碑刻熔铸于一炉。所以其隶书写来古朴、洒脱、大气,很有魅力。
郭佩民老师在艺术实践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以继承优秀传统为己任。在传统的延续中,求得自身的发展。郭老师所取得的书法成就也向人们提示出:只有淡薄名利,甘于寂寞,在艺术园地里勤奋地播种和耕耘,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 字节数 :4527字节 ) 类别: |
书风威武 笔墨豪雄
书法家郭佩民其人其书
近年来,那些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和底气深厚的中坚力量,为振兴书法,力挽落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艺术又呈光复兴盛之势。这势头可用唐人刘禹锡的诗句表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书法家郭佩民就是根株壮硕、枝繁叶茂的&万木&中之一株。怎奈他一向低调处世,不事张扬,耻于用自己供职的报社进行炒作藉以自我膨胀,在爱看红花热闹的势利的书坛又无人捧场,以至于虽有&射虎&之功却难以&封侯&,手持如椽大笔却始终&著名&不起来。好在他身处闹市如入陋巷,能够沉下心来,潜心读书,数十年如一日地夯实文化根基。
人常说学书应&取法乎上&,其实它不是专指技巧,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读书。如果文化底气不足,又缺乏深刻的人生感悟,欲当书法家只不过是一种痴妄之想。郭佩民原本没打算靠书法来成什么气候,他把追求书法艺术当作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挥洒的是笔墨也是性灵和才情,书写的是点线也是血肉和灵魂。至于人生的进退浮沉、书法的成败得失,那就&花开花谢两由之&吧。于是,他求学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业余自修大学有关课程,尤喜诗词歌赋。常像小学生一样既抄且背,熟记成诵。他重名节,字如生命,这在以财富论英雄、以地位分高下,以名气定贵贱的俗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殊不知。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不因贫困而改节。郭佩民通过读书参悟人生至理,从而使追求书艺的步履坚卓扎实,步步登高,在人生和艺术的峰巅之上,抱琴看鹤,观海听涛。这就对了,炽炭能鉴别玉性,历史会证明价值。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技术性当然也不容忽视。古今书坛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究竟应该向谁学习,又何从人手? 这是许多学书者的困惑。人皆云&临百家而自成一家&,怕只怕&见一个菩萨磕一个头&,不免终身为门外汉耳!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用现代时髦的话说,信息太杂乱了反而使人眼花嘹乱,无所适从。郭佩民凭着对中国书法史的自觉把握,以颜真卿的楷书为渊源.直取《多宝塔》,得其浑厚之态、雄奇之姿、威武之风和坦荡之气;继而上溯汉隶,将《乙瑛碑》、《张迁碑》的神韵熔铸其中;他还得到当代书法名家欧阳中石、王学仲、杨再春等人的悉心点拨,书艺大进。他以羊毫书写则筋骨俱备,以竹荆为笔则刚中见柔。
郭佩民在临摹碑帖时心领神会,得其大意,着力对筋骨、血脉、神韵、气息的汲取,故能透过碑帖看到古人字中之字、字外之字。他的字富于变化,大巧若拙,无意而皆意,统观郭佩民的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威武之气、兵戈之气、浩然之气。石破天惊,震慑人心。打个也许并不恰当的比方,那简直是山体滑坡、高山坠石,又宛如山洪暴发、浊浪排空,或者还可以说是风卷残云、群狼搏虎。走进他的书法世界,如临绝辟断崖,险象丛生,林木蓊郁,生机蓬勃。它的字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清新可爱、赏心悦目,而内蕴一种今人窒息的甚至恐怖的美感。可以说,郭佩民是善于弄险的高手,但他不是以乖巧取胜,面是在稳中求险,险夷得体,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最后进入中庸和谐的美学境界。
清人周星莲说:&作书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纯真自然,不可思议。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景,实嗣,擒得定,纵得出,道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细究佩民用笔用墨之妙,他是对&擒纵&二字体味尤深,擒则如笼囚虎,结体严谨,间架稳健;纵则如临流放鱼,信笔挥洒。左右逢原,在顺逆转折之中自觉地表达自己对松紧、疏密、开合、张驰、浓淡、!燥润的美学把握和书法语感。在当代书坛,有许多人在玩弄技巧,功力不逮而欲拙却丑,而郭佩民从传统出发,一路走来.坚守正道,体现出令人振奋的文化精神和黄钟大吕般的时代强音。这是多么高贵的艺术情感和书法品格!
当然,他的字也并非毫无瑕疵,疏漏之处还时有所见。郭佩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避&熟&就&生&,尽量不重复自己,向自己挑战,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于是他视所有索字者为考官,由你&出题&,我来&答卷&,每一次都是重新开始,都力争进入创作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磨砺,他的书法又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书写时越是众人围观,越是高官在场,他越能胆壮气豪,旁若无人,对陌生字句一见如故,出奇出采,常有意外效果和惊人之笔。
郭佩民年富力强,才华卓越,为人正直,又是那样的谦虚和质朴,他把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视为有灵性的生命个体,都是自己的血肉化身,因此他更有希望接近&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进入&无为&的化境,这是一定的。
作者:(著名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
( 字节数 :5948字节 ) 类别: |
发送信息&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性签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