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仙境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的作品吗

张大千其人与作品(部分1)
&& &张大千(~),最早本名张正则,后改名张援、张喧,小名李,号李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起兮。四川人,祖籍省,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四月初一),出生于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又名、季爰。后出家为僧,,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师,无论是、、、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和学习。
张大千原名张正则。1919年,他到松江禅定寺为僧五月,逸琳法师取《长阿舍经》所说“三千大千世界”,为他取法号“大千”。张正权从法师为自己取的法号中悟出,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可包含在一个人精诚专一、锲而不舍的一念之间,从此便以张大千为名字,别号“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型,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 、、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一直上溯到,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50岁进于“”,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 的和风格,经历“”、“师自然”、“”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八大到徐渭、以至宋元诸家乃至。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自古以来,一个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很是了得。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和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起笔,到八大,、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面壁三年,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等朝代。
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貌,并未能深入其境;而张大千的伪古直达神似乱真。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等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品已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师古人与师造化历来是画家所遵循的金玉良言。
师古人自然重要,但师法造化更重要,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做法。大千在学习的同时,也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都是一样的。”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的影响,黄山既为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张大千先后在、、、、等地居住,并游遍、、南美、,、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说有人问的老师,为什么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与其他成功的一样,大千也是一个用功甚苦,读书渊博的画家。他平时教导后辈:“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有选择地读书。”画画和读书都是大千的日常生活。过去是如此,借居网狮园后更是这样,朝夕诵读,手不释卷。在外出旅途的车中船上,大千也都潜心阅读。一次,大千从成都到重庆,友人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到家后,大千即把路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的见解、生平以及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的关系,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惊讶。因为这是一本之外的学术著作。的习惯一直伴随到大千晚年。他常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大千读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论一类的书。
1918 年,的母亲曾画《耄耋图》。6年后,四川老,著名藏画家先生在此画上题了一段长文:此戏猫舞蝶图,张夫人曾氏友贞所绘也。夫人为吾友张君怀忠之室,清才雅艺,有赵达妹氏机针丝三绝之称。此虽写生小帧,而风韵静逸,正复取法徐黄。夫近人之物,最为难工,宣和内府所藏,画猫者惟取李霭之,王凝,何尊师三家,盖其难固在能巧之外者矣。夫人既擅绝诣,晚年尽以手诀授哲嗣善孖,大千,视文湖州张氏女临黄楼障以传子昌嗣,竟成名家者,先后同符,而二子亦咸厉志展能,飞声海内,号为二难,清芬世守,当代贤之。抑又闻昔人之评画也,猫形似虎,独耳大眼黄为异,惜尊师不能充之以为虎而止工于猫,今善孖独以画虎名,循流溯源,意必承颜奉教为多,然则夫人之充类以神变化,固贤于尊师远矣。岁在癸亥九月江安傅增湘识于藏园之长春室。
〔1〕从这段长长的题跋中,不难看出张善子,的绘画艺术得自于母教。有此贤母,方能教导出善子,大千这样的杰出人才。夫妻共生有九男二女(一说张氏夫妇生有十男二女),其中长子、五子、六子、七子、次女早夭。二子张正兰。据《张氏家乘》记载:“因八世祖不戒于火将家乘焚毁,九世祖尚属髫年,致将班次忘记。兹遵九世祖遗命,着由十世祖起,另拟二十字作班次,俾后辈有所遵循。”
〔2〕这20字是:“正心先诚意,国冶本家齐,温良恭俭让,子孙永保之。”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故取字善孖,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份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成名以后的张大千曾说:“我之所以绘画艺术有成就,是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
&& 〔3〕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就没有。1917年,张大千东渡日本,在学习印染,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此时也在。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大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1919年,从日本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而得以结识的。”
〔4〕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能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
的提携分不开。张善子在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词人谢玉岑在《记画家张善子大千兄弟》一文曾这样论的绘画:“早承家学,佩鞢之岁,即通绘事,花鸟外,山水比唐六如,郑穆倩:人物如陈老莲,张大风;走兽法李龙眠,赵松雪,无不精妙”。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后专攻画虎,又号虎痴,代表作有《十二金钗图》,《怒吼吧,中国》等。张善子是一位爱国画家。早年他参加过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并发起成立了内江保路同志会,积极参与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抗战期间,他奔走于国内外,以自己的画笔揭露日本侵略者,激励人民的斗志,为抗日军民募集了大量捐款,得到人民的赞誉。
张大千纪念馆是一座由创办的纪念馆,位于省东桐路圆顶山,为纪念国画家而建。纪念馆东临开发区;西与等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之小山丘陵。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75米。
即“”简称“”。中国综合性绘画之一。由、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 “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京津画派”等唯一不墨泼彩等画法,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事後,张大千十分佩服杨宛君处变不惊、有勇有谋的胆量。
在20世纪的中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1918年来到上海后,他与兄长坐海轮东赴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技术,不久回国。1920年他在上海拜为老师学习书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曾熙为他改名张猨。后经曾熙引见,又拜临川李瑞清为师研习书法。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自此以卖画为生。那时的张大千在上海艺术界一鸣惊人。但是那个年月兵荒马乱,未婚妻的退婚,使得大千的心情感到无比的郁闷,他似乎看破了世俗,再加上对佛学的钟爱,顿有出世之心,于是决定在当时的松江县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张大千之名由此而来。和百日师爷一样,过了一百多天,他便还了俗。
&& 张大千一生弟子众多,有主要影响的有、、、胡爽庵、俞致贞、、胡若思、慕凌飞、糜耕云、、厉国香、、黄独峰、王康乐、、等人,其中,曹大铁是张大千弟子中绘画水平最高的一个。的夫人也曾经拜张大千为师学画。
大千再传弟子
张大千再传弟子也相当多丰富,比较有影响的是:李柏林、、杨振升、、、、何纪明、葛茂桐、吴嗣坤、、吕刚、江洪泉、、杨春蕾、包伟东、赵凯等人.
&&& 先生除了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外,他的也是极有造诣的。他早期师从清代晚期的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农髯,形成自己细秀,方平,略带隶书味的书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张大千先生的书法开始酝酿变化。他转学多师,学习魏碑,《》,参以宋代大家黄山谷的笔势,学习笔法劲健,不拘一格的书风。
他的书法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山水画的意境,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力与感情相融合,平中求奇,使他的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张大千笔力遒劲而秀逸的自家风格,被后人称为“大千体”。张大千由日本回国,寓居上海,曾先后拜名书法家曾农髯、、王秋湄为师,学习书法诗词。接着因婚姻问题,削发,当了一百多天,法名“弘筏”。还俗后全身心致力于书画创作。
《张大千印存》揭秘——
70页平整的宣纸上,每一页正中都印着一枚形状不一、字体不同的精美印章……,四川博物院推出了一本共收录70枚张大千印存的手印版《张大千印存》。据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将张大千的印章用原印拓印成印谱。这些印存背后,透露出张大千用印的讲究。
张大千曾说:“工笔画宜用周秦古玺、元朱满白印。写意的可用两汉官私印信的体制。除名号印之外,间或可用诗意的闲章,拿来做压角的用场。但这类闲章,印文要采用古文的成语,与画面适合的为宜。”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画如何使用印章,张大千有着自己的讲究。魏学峰告诉记者,据张大千好友、篆刻家陈巨来介绍,大千先生有一个习惯——每隔5年左右,便要将所有名章全换过,旨在更新面目,同时也防赝品。张大千平生蓄印3千方,用印之多,堪称中国近代画坛之最。
“纵观大千先生一生,其早年所用印章多为自己所刻,后志于书画,减少刻印,中年时期的印章多为陈巨来所刻。”魏学峰告诉记者,张大千自己刻的印章,有浓厚的秦汉古风、浑朴雄健,博采明清诸家之长。“这从他早年所刻‘大风堂’、‘金吉金印’、‘瞿山人’等印中可以看出。”
魏学峰说,人们过去对张大千金石篆刻研究得较少,但诗、书、画、印、鉴这几方面恰恰缺一不可地构成了张大千的艺术世界。“张大千用印非常讲究,他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用印习惯。即时他蓄印3千,但真正用上的也不过十分之一。”魏学峰说,即使是齐白石、王福庵、乔大壮这样的篆刻大家为他治的印,他也很少用,而方介堪、陈巨来和他自刻的印他却终生不弃。
仔细研究张大千各时期的用印,魏学峰发现,1938年以前,是张大千用印的探索期,这与他这一阶段在绘画上广泛研习前贤并初露自己风格的探索期是同步的。“画作中可见他探索期用印的不成熟性”,魏学峰举例说,在大千先生1935年所作的《华山苍龙岭》中,本在款末用一名印即可,作者却以两印侧压,与款不生,且两印之间也不相生。上世纪40年代后,张大千开始讲究用印,50年代末,是他一生用印最严谨的时期,这与他在绘画上集大成时期也是同步的。魏学峰说,50年代后,他开始采用自刻“三千大千”(白文)加“大千父”(朱文)的组合,且一直沿用。“这一阶段,张大千的用印不仅印章精美,而且在调节画面的虚实关系上产生出极妙的效果。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泼墨泼彩画风的创作,在色与墨交织而成的朦胧画境中,印章又成为了一种‘点睛’的特殊符号。”
魏学峰认为,张大千的用印既有篆刻家对印的思考,又有画家对印的巧用。“不管我们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他的用印,都可能使我们更贴近大师,感受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 1899年
已亥农历四月初一(5月10日) 生于四川内江。父怀忠,母曾氏友贞,兄弟十人,另有一姐。行八,乳名小八,名正权,又名权。
1904年甲辰 6岁:从姐琼枝识字,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
&&& 1905年 已巳
7岁:从文修习字,读《千家诗》。
&&& 1907年 丁末
9岁: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
&&& 1911年 辛亥
13岁:9月就读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华美初等小学)。
&&& 1914年 甲寅
16岁: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江津中学。
&&& 1916年 丙辰
18岁:暑假与同学徒步返内江,途中遭匪徒绑架,迫为师爷,经百日才脱离匪穴。冬,与表姐谢舜华定亲。
&&& 1917年 丁巳
19岁:东渡日本,在公平学校学习染织。时二哥也在日本。
&&& 1918年 戊午
20岁:闻未婚妻谢舜华病故,特从日本回上海,欲赴内江吊祭,因兵乱,交通阻塞,奉善孖兄命,重返日本,继续学业。
&&& 1919年 已未
21岁:夏,完成学业,由日本返沪。秋,拜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曾熙为其取艺名爰,字季爰。念未婚妻谢舜华去世,至松江禅定寺出家为僧。师事住持逸琳法师,法名大千。三月后还俗。
&&& 1920年 庚申
22岁:春,返川与曾正蓉完婚。婚后赴沪。同年9月12日,李瑞清病故,享年54岁。
作《次回先生诗意图》,署名啼鹃。啼鹃是张大千早年署名之一。
&&& 1921年 辛酉
23岁:春,借寓上海李薇庄宅。与定交。秋君名祖云,别号瓯湘馆主。在三师叔(李筠庵)的影响下,开始临仿画迹,仿石涛册页一开,瞒过前辈画师。
&&& 1922年 壬戌
24岁:是年,作北魏《张玄墓志》集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凡数十联。
&&& 1923年 癸亥
25岁:张怀忠夫妇率家人由内江迁居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与定交。
&& 1924年 甲子
26岁:春,善孖奉调入京,任总统府咨议。随兄弟初次入京,与定交。仿作金冬心、、八大、渐江扇面四帧赠。父张怀忠病逝松江。秋,应邀参加上海文人雅集“秋英会”,结识常州词人谢玉芩、上海画家郑曼青,并与谢玉芩结为知友。
&&& 1925年 乙丑
27岁: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首次画展,由主持。展品100幅,每幅20大洋,购画者一律编号抽签取画。
1926年 丙寅
28岁:农历乙丑冬月21日,应周梦公之嘱,为其妾素兰作白描像署名啼鹃。日在上海《申报》刊登《张季蝯卖画》启示。仲夏,在曾熙家结识温州籍篆刻家。
&&& 1927年 丁卯
29岁:临曾熙所藏《小像》,曾师为之题跋。应函购,先后仿作、金冬心笔意山水扇面两帧。与善孖首次游黄山,时黄山尚未开发,出资雇民工开路导引。参加“寒之友”画会,会友有、、、、等。秋,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汉城游金刚山。与韩国姑娘池春红定情。
&&& 1928年 戊辰
30岁:春,与善孖、马骀、、诸人组织“烂漫社”,刊行《烂漫画集》。5月,与善孖、等人倡建“黄社”。二赴北平,与结识。在家中,结识旧王孙兼书画名家。冬,池春红来信,作长诗《春娘曲》,并赴汉城相会。
&&& 1929年 乙巳
31岁:春,汉城返沪。《蜀中三张画册》出版(三张者,、张大千及九弟张君绶)。被聘全国美展干事会员,与叶恭绰定交,同时结识。出席全国第一届美展,作三十自画像,遍征上海名家题咏。
&&& 1930年 庚午
32岁:与善孖合作《十二金钗》,曾熙提款。夏,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张大千收藏的《大涤子山水册》三册;中华书局出版《大风堂原藏和尚山水集》。秋,参加“天马会”第八次美展。曾熙病故享年70岁。
&&& 1931年 辛未
33岁:扶曾师灵柩归葬衡阳。与善孖、郑曼青等人同为赴日展代表。9月,与善孖及门生张旭明、吴子京、二上黄山。南游广州,与黄君壁定交。
&&& 1932年 壬申
34岁:与善孖、、谢玉芩等人同游浦东顾氏园观桃。作《平远山水图》及诗八首相赠。与叶恭绰、同游苏州,组织成立“正社书画会”。移居。
&&& 1933年,癸酉
35岁:春节,邀章太炎、叶恭绰、陈石遗、李印泉等前辈欢聚网师园。组织“中国近代绘画展览”赴法展出,内有张大千所作《金荷》一幅,被法国政府收购。
赴北平,小住颐和园听鹂馆。11月赴岭南,游罗浮山、鼎湖、阳朔。《仿山水》册页二幅赠。
&&& 1934年 甲戌
36岁:与善孖北上。客居听鹂馆,馆内有“蝴蝶会”之举,与会者有、、何亚农、汤尔和等人。9月9日,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内有他的作品40件。与善孖同游华山。、叶恭绰加入“正社”。冬,纳天桥京韵大鼓艺人杨宛君(艺名花秀舫)为三夫人。
&&& 1935年 乙亥
37岁:应之聘,任艺术科教授。南京举办“张大千画展”。与、及中大艺术科学生同上黄山。母曾友贞病逝郎溪。在网师园设宴招待叶浅予等参加全国第一届漫画展览会的成员。“张大千、方介堪、于非闇书画篆刻联展”在北平举行。《张大千画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济贫合作画展”在北平展出。
&&& 1936年 丙子
38岁:首次在英国伯灵顿美术馆举行个展。
&&& 1937年 丁丑
39岁:“第二次全国美展”在南京举行,任审查委员。与、于非闇、黄君壁、方介堪同游雁荡山,合作《雁荡山色图》,方介堪刻“东西南北人”印。七·七卢沟桥事变,困居北平。应故宫文物陈列所之聘,任国画研究班导师。
&&& 1938年 戊寅
40岁: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氏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入桂林途中会见。隐居。
&&& 1939年 已卯
41岁:邀黄君壁、寒同游剑门。在青城上收(龙治)为入室弟子。为寒作《蜀山秦树图卷》。应黄君壁之邀同游峨眉,作《峨眉金顶合掌图》赠君壁。先后在成都、重庆举办画展。
&&& 1940年 庚辰
42岁:与相识于成都。拟赴敦煌,行至广元,兄善孖病逝重庆,赴重庆奔丧。
&&& 1941年 辛巳
43岁:重庆画展。先后出席成都“画展”、“画展”开幕式,并重金订购画作,以示祝贺。携杨宛君、北上兰州。敦煌途中,结识陇中画家。在陪同下抵达敦煌,留敦煌临摹壁画。为莫高窟编号。访榆林窟,临摹壁画,年底离榆林窟,赴青海西宁。
& &&1942年 壬午
44岁:率心智赴塔尔寺访藏画师,请教大幅画布制作工艺。携带五名藏画师返敦煌继续临摹壁画。与西北文物考察团王子云等人相识。致函前来相助。岁末与及子侄门人离莫高窟赴千佛洞考察,并为之编号。
&&& 1943年 癸未
45岁: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筹委会主任抵达敦煌。5月1日,离莫高窟赴榆林窟,在榆林窟临摹月余。8月,“张大千临摹展览”在兰州首展。11月,返回成都,敦煌之行前后历时两年七月。
&1944年 甲申 46岁:“张大千临摹展览”先后在成都、重庆展出。展品44幅。“张大千收藏古书画展览”在成都展出。夏日居青城山潜心作画。9月,率门人子侄二游峨眉。岁末在成都举办近作展。
&&&&&1945年乙酉
47岁:率李复赴大足、资阳、简阳考察石刻艺术。叶浅予夫妇借居昭觉寺,叶氏向张大千请教。作丈二匹《》通景大屏及《西园雅集》。在成都举办近作展。冬,取消赴新建考察石窟之行,改道北平,与于非闇举办联合画展。
&&&&1946年
丙戌 48岁:以巨资购得《江堤晚景图》,宋人《溪山无尽图》,宋张即之《杜律二首》等历代名人字画。溥心畲、、吴湖帆先后为无款《江堤晚景图》题跋。三上峨眉,作丈二匹山水《峨眉三顶》、《长寿山势图》赴沪举办“张大千画展”。岁末由沪赴平,作《九歌图卷》、《文会图》等。以《四季花卉》、《墨笔山水》先后参加赛那奇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
&&& 1947年 丁亥
49岁:《张大千临摹》(第一集)在上海彩印出版。“门人画展”在上海展出。《张大千画作展》在上海展出。与杨孝慈同游西康,写生多幅,并作《西康游记》纪游诗12首。在成都举办“康巴西游纪行画展”。《西康游屐》、《大千居士近作》相继在上海出版。
&&& 1948年 戊子
50岁:在沪举办画展,展品多系。编印《同门录
》。敦煌参议员郭永禄在甘肃省一届六次参议会上发难,指责张大千破坏敦煌千佛洞壁画。十名参议员联名附议要求“严办”。《西北日报》以《张大千何如人也》为题,披露常书鸿、窦景桩(前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为张大千辩诬声明与讲话。偕四夫人徐雯波赴港,举办画展。
&&&&1949年
张大千被蒋介石政权接到台湾,已丑 51岁:甘肃省一届七次参议会作出“张大千在千佛洞无毁壁画事”的结论,但未公诸于世。
应印度美术学会邀请拟赴印画展,并顺道考察阿坚塔壁画。10月,赴台举办首次个人展。11月下旬,搭军用飞机返蓉。日,携徐雯波乘军用飞机离蓉飞台。
1950年 庚寅 52岁:由港赴印,在举办画展。考察临摹阿坚塔壁画。旅居大吉岭年余,诗画创作颇丰。
&& &1951年 辛卯
53岁:在港举办画展。赴台旅游,由台静农陪同至台湾参观藏品。由台赴日本会友。
&& &1952年 壬辰
54岁:3月,远游阿根廷。5月,返港。筹划移居南美。为筹措旅费,由牵线,与联系,向大陆出售《》、《》、宋人册页等名画。、叶浅予联名致信劝回大陆,婉辞。迁居阿根廷首都近郊曼多洒,受到阿总统贝隆及夫人接见。
&&& 1953年 癸巳
55岁:赴美访友,、张孟休、等人陪同,参观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游览尼加拉瀑布。返台举办画展,结识日本山田小姐,并聘为驻日秘书。参加纽约市立京学院举办“当代展览”。
&&& 1954年 甲午
56岁:迁居巴西圣保罗市。赴港举办画展,展品中有《美国尼加拉瀑布图》,甚得观众赞赏。赠画12幅给巴黎市政厅收藏。
&&& 1955年 乙未
57岁:巴西圣保罗八德园建成并命名。《名迹》(四册)在日本出版。“张大千书画展”在日本展出,巴黎罗佛尔宫博物馆馆长萨尔出席画展。
&& 夫人曾正蓉、杨宛君向四川博物馆捐赠摹画稿百余幅及张大千书画80方。
&&& 1956年 丙申
58岁:4月,于展出“张大千临摹”,萨尔馆长观后邀张氏赴巴黎展出。6月,巴黎赛那奇博物馆展出临摹,7月,在该馆东画廊举办“张大千近作展”,展品30幅。
与会晤,在法国尼斯港的“加尼福里尼”别墅。观画谈艺,互赠作品。西方报纸将这次会晤誉为“艺术界的高峰会议”、“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首次旅欧,观赏西方艺术和山川风光。在巴黎期间,会见、、等华裔艺术家。
&&& 1957年 戊戌
59岁:患目疾,回八德园静养,服药疗疾之余,仍挥笔题诗作画,改粗笔,力图变法。为影印出版《十二通景屏》作序。巴黎展出《秋海棠》,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在圣保罗市举办画展,威震巴西。
&&& 1958年 戊戌
60岁:纽约国际艺术学会以其在巴黎展出的《秋海棠》一画选为“当代伟大画家”,获金牌奖。
&&& 1959年 己亥
61岁: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张大千先生国画展”,主要展品为临摹。作《故宫名画读书记》。赴法旅欧。法国国家博物馆成立永久性“展览”,以作品12幅参加开幕展。
&&& 1960年 庚子
62岁:在八德园作《六十二岁自画像》寄赠港友高岭梅。4月,游 台湾横贯公路。7月,应台湾故宫博物院之求,绘敦煌历代佛手。9月应邀赴巴黎、布鲁塞尔、雅典举行巡回画展。在巴黎为狂涂册页12幅。返八德园作《蜀楚胜迹》12幅,均为老年泼墨变法之滥觞。
&&& 1961年 辛丑
63岁:画展。赴日参加“郎静山摄影展”。新作巨幅《荷花》在巴黎赛那奇博物馆特展,纽约现代博物馆购藏。圣保罗近作展。继续创作《瀑布》,《罗浮飞云顶晓日》等泼墨山水。
&&& 1962年 壬寅
64岁:赴巴黎,下榻郭有守家,作通景屏《青城山全图》。赴,下榻偕乐园,作丈二匹巨幅《瑞士风景》。此二幅均为巨幅泼墨山水。夏,台北历史博物馆再次举办张大千画展,展出《四天下》泥金、泼墨巨幅山水新作。游日本横滨。香港大会堂落成,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为大会堂揭幕首展。《张大千画谱》(高岭梅编)在香港出版。12月,在八德园以试作《观泉图》。
&&& 1963年 癸卯
65岁:“张大千画展”在新加坡、、怡保、槟城展出。六屏巨幅通景《》在纽约画展中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高价收购。
&&& 1964年 甲辰
66岁:曼谷、科隆画展。回台北访,谒阳明山溥心畲、赵守钰墓。以泼墨泼彩法作《幽谷图》,自谓“这样画可因势利导,取其自然,得其天趣”。
&& &1965年 乙巳
67岁:伦敦画展。作大泼墨山水《山园骤雨》、《秋山图》。自谓“这主要是从唐代王洽、宋代米、的泼墨法发展出来。只是吸收了西洋画的一点儿明暗处理手法而已”。
&& &1966年 丙午
68岁:圣保罗画展。香港画展。赴香港访友。据门人同说,此次香港之行,甚有启发,其后“作风大变,泼墨泼彩,大行其道”。
&& 1967年 丁未 69岁:美国博物馆,卡米尔莱克美术馆先后举办张氏近作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近作展。为八十初度精心绘制四屏通景《蜀中四天下》图,又为寒六十八寿辰绘制山水人物图。是年泼彩作品甚多,有《朝暾》、《雨过岚新》、《山雨欲来》。香港东方学会出版《张大千画集》。
&& 1968年 戊辰
70岁:纽约福兰克加禄美术馆、芝加哥毛里美术馆、波士顿亚尔伯——兰敦美术馆分别举办张大千画展。在史丹福大学讲演艺术。返台,接受台北《时报》记者谢家孝采访月余,谢以口述体撰写《张大千世界》,4月,由该报出版发行。四五月间为贺张群八十寿辰,积十日之功精心绘制《长江万里图》,7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长江万里图特展”。11月,以摹本62幅捐赠台湾故宫博物馆。
&& &1969年 己酉
71岁:赴旧金山治,与旅美老友、张孟休等度春节。返八德园作《杏花春雨图》赠侯北人;《泼彩青绿雪景》赠张孟休。黄君壁访八德园。由巴西迁美国城“可以居”。洛杉矶考威美术馆展。纽约文化中心展。纽约圣约翰大学展,纽约福兰克加禄美术馆再展。波士顿亚尔伯——兰敦美术馆现展。
&&& 1970年 庚戌
72岁:目疾加重。结识台湾京剧团演员、、、李东原,分别赠书画。自订《张大千鬻画值例》。卡米尔莱克美术馆再展。
&&& 1971年 辛亥
73岁:春节前,迁环荜庵。旅美友人均以梅花庆贺乔迁之喜,有百本梅花之称,故是岁作“咏梅诗”。香港大会堂近作展。
&&& 1972年 壬子
74岁:右眼,左眼手术成功。美国洛杉矶安克鲁画廊展,被授予洛杉矶“荣誉市民”。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展出年间的代表作品54幅,撰《回顾展自序》。
&&& 1973年 癸丑
75岁:与旅美老友王天循共度元旦、春节。洛杉矶恩克伦美术馆近作展。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捐赠历年创作108幅,颁赠纪念状,并举办“张大千先生创作国画回顾展”(即40年回顾展)。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画集》。
&&& 1974年 甲寅
76岁: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与“日本民族协会”共同主持中央美术馆“张大千画展”。应美国旧金山版画制作中心之约,创作了两套石版画,被提名为“驰名世界的张大千”和“张大千形象”。作根雕假山、八面观音寄赠大陆篆刻家。
&&& 1975年 乙卯
77岁:应叶公超之约,为其辑《叶遐庵先生书画集》作序。以80幅精品参加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中西名家画展”。应约撰写《毕加索晚期创作展序》。该馆举办“张大千早期作品展”,又以60幅作品参加在汉城举办的当代画展。
&&& 1976年 丙辰
78岁:举家移居台北。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先生归国画展”,台湾教育部颁赠“艺坛宗师”匾额。台湾电影界人士吴树勋以退休金自费拍摄《张大千绘画艺术》记录影片。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选集》。
&&& 1977年 丁巳
79岁:历时5年所编的《清湘老人书画编年》在港出版。将老友历年为之所刻的印章,汇编成《安持精舍印谱》在日本出版,并为作序。台中举办近作展。在外双溪筹建“摩耶精舍”。《大风堂名迹》(四册)在台再版。
&&& 1978年 戊午
80岁:高雄画展。台南画展。汉城画展。“摩耶精舍”落成,喜迁新居。出席亚太地区博物馆会议,讲演《论艺术》。作《明末四僧画展序》,《名迹再版序言》。
&&& 1979年 己未
81岁:以40幅佳作参加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三杰为张大千、溥心畲、黄君壁)。请友人、律师见证,预立遗嘱。
&&& 1980年 庚申
82岁:春节期间,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书画展”。3月,新加坡国立博物馆举办《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应旅日华人李海天、之约,拟作巨幅《》(高1。8米,长10米)。台北出版《张大千书画集》一二集出版。四川出版《张大千画辑》一二三辑。
&&& 1981年 辛酉
83岁:2月,举办“张大千近作展”。3月,应邀提供作品参加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画新趋势展”。7月7月,在摩耶精舍开笔绘制《》。
&&& 1982年 壬戌
84岁:元月,台北举行“、、张大千水墨彩色画展”。香港集古斋举办“张大千画展”。2月,“张善子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画展”在台展出。4月,《张大千书画集》第三集出版。全力绘制《》,劳累过度,两次住进。
&&& 1983年 癸亥
85岁:元月,台湾国立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书画展”。同时举办尚未最后完成的《庐山图》特展。赵无极赴台探视。日,《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出版,为大陆友人门生题赠画集12册。复发,医治无效,于日病逝。
&& 《湖畔风景》(山水图):张大千于74岁时,于美国加州十七哩海岸(17 Mile
Drive)小半岛所绘之公园湖畔风景泼彩山水图(住居环荜盦附近)
《金笺峨嵋记青山中花》(泼彩山水图)
&&& 《可以横绝峨嵋巅》(泼彩山水图)
&&& 《青城天下幽》泼彩山水图
&&& 《长江江静濑船秋水钓鱼》泼彩山水图
&&& 《阔浦遥山系列》泼彩山水图、《摩耶精舍外双溪》泼彩山水图、巨幅金笺《金碧泼彩红荷花图》
&&& 《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泼彩山水图
&&& 《人家在仙堂》泼彩山水图、《春云晓霭》泼彩山水图、大风堂作泼彩山水图、《水殿幽香荷花图》、《水墨红荷图》等作品。
张大千 &爱痕湖& 880万元成交
张大千 &嘉耦图& 500万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
张大千 &夏日山居& 50万元成交
张大千 &天女散花& 748万元成交
张大千 &瑞士雪山& 604万元成交
北京匡时[9]
张大千 &红拂女&
17万元成交&&中国嘉德拍卖公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大千泼墨山水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