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佐加顿斯vs法尔肯堡体系建立后带来了哪些机遇

邮件存档查阅
This page uses frames, but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them.&&&&系统默认创建的个人信息
浏览数:68801
星期日 &&&
&[原创]拉登之后,美国下一个敌人是谁?
拉登之后,美国下一个敌人是谁?作者:刘长锋&&& 没有对手的“英雄”是孤单的,没有敌人的日子对于美国而言是枯燥乏味的。随着本拉登遗体在阿拉伯海的灰飞烟灭,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开始。但是对于世界来说,鉴于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一以贯之的海外战略,这绝不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大结局,反恐战争不会就此结束,而世界也更不会因此而天下太平。无论世界各国欢迎不欢迎,都无法避免地要面对美国在短时期内挑起的另外一场战争。美国为什么要频频发动战争&&& 二战结束后,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基本奠定基础。无论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是通过战争积累起来的财富,以及其具有的技术创新优势,都足以刺激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欲望,也使得美国有资本对世界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首先,兜售美式民主。战争结束后,美国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无论是强大的国力还是国内人民生活的高水平以及相对获得的民主自由权利,都使美国急于把自己的一套在全世界推行。这一战略首先遭到了以中苏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烈反弹,两大阵营或明或暗的较量就成了美国这一时期海外战争的重要主题,既要捍卫资本主义阵营,也要推销兜售西式民主,这是美国发动海外战争的主要动因之一。支持蒋介石对抗毛泽东,支持李承晚对抗金日成,支持吴庭艳对抗胡志明,指出古巴异见分子突袭卡斯特罗。&&& 其次,深层次的利益考量。1944年,美国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与西方盟国签订协议,建立了布雷顿斯林体系,一举建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战争刚刚结束,全球各地满目疮痍,恢复经济成了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而美国尽管珍珠港也遭到了袭击,但本土并没有遭受战争大规模的冲击,国内秩序井然。这种背景下,全世界货币锁定美元,其他国家忙着搞生产,而聪明的美国人却只需悄悄躲在家里印美元。紧随其后,等待西方国家普遍经济秩序完全恢复之后,美国又强迫石油输出国组织把全球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把世界各国绑在美元印钞机之上。如此一来,美国就开始在中东地区频频发难,战争一起,石油涨价,美国人也因此即使不用直接攫取石油避免嫌疑也可以站得盆满钵满。同样,战争需要经费,美国发动一场战争需要消耗动辄几十上百亿的资金,看上去这些钱是白花花地流出去了,但相对而言,则为美国军工企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大地刺激了国内经济,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政府也当然少不了好处。&&& 其三,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全球军事存在。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但要保持必要的兵力,具备先进的武器装备,还必须根据现实发展时刻积累丰富的战争经验。美国之所以能在全球充当霸主,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后盾。强大的军队时不时发动规模大小不同的战争,不但为美军应带各种局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在世界各地强悍地展示了自己军事实力的存在。&&& 其四,应对国内现实的需要。伊朗、朝鲜等国家对美国盟国的威胁看起来让美国有理由在各地保持军事存在,更为现实的是,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国人现实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让人们感受到美国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国内强大的呼声和压力需要美国政府对反恐做出强硬的反应。而另一方面,对历次战争时机的选择,美国政府都费劲了心机。这是各国政治的一个普遍特点,在特殊时期政府必须有特殊的行动来达到振奋国内民心和为政党选举赢得声望,或者实现国内危机转移、化解国内矛盾。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海外战争略图&&& 二战结束后,美国相继在全球各地发动了多次战争。这些战争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阶段是二战刚结束的上世纪中后期。美国亚太地区先后发动或者参与了4场战争。先是美军出钱出物支持中国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再是以美军为主导的联合国军对北朝鲜金日成政权的围剿,其后分别是美军纠集的多国部队对北越胡志明政权的绞杀和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干预。无论是对北朝鲜和北越的全面战争,还是对中国内战的干预和对卡斯特罗的突袭,结局都已失败告终,而且在北朝鲜和北越的战争让美国政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盟友多有怨气,国内舆论也是一片哗然。&&& 这4场战争相对于以后的美国海外战争而言,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色彩。当时东西方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与斗争,正处于一个白热化阶段。这些战争与其说是美国对某一国的战争,倒不如说是两大阵营之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是越战还是朝鲜战争,美国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了不少西方国家共同参与。而相对的是,则是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除了美国对古巴的突袭外,其他三场战争,都能或明或暗地看到苏联与中国的影子。尤其是朝鲜战争,除了前苏联的武器装备外,中国更是派出了近150万人的部队直接参战。也同样,正是基于战争的意识形态色彩颇浓,在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振奋下和社会主义阵营蓬勃期的军事实力干预下,美军基本基本上都是铩羽而归。&&& 第二个阶段是苏联解体后的二十世纪末期到现在。这一阶段美国直接的对外战争从对手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有4场战争。分别是科索沃战争铲除米洛舍维奇、两次海湾战争消灭萨达姆、推翻塔利班政权和拉登基地组织以及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空袭。这四场战争的结局也基本明了,米洛舍维奇黯然陨落,萨达姆在一根绳索上一命归天,塔利班政权土崩瓦解、本拉登魂归阿拉伯海,唯一的是利比亚战争还陷于胶着状态。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卡扎菲政权不倒台,北约在卡扎菲的动作就不会终结。&&& 这一阶段战争的基本特点是,基本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谋发展。美国一极的世界格局下,两大阵营的对抗不复存在,战争的意识形态意味大大削弱。尽管对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乃至利比亚的当下格局,中国俄罗斯颇有微词,但谁都不肯与美国撕开脸面,一方面是利益攸关不是很紧密,二则是谁都不想因此而影响到自身的加速发展,而是恰恰把美国的对外战争视作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趁机发展壮大自己。也因此,战争的结局可想而知,在战争的层面而言,美军基本都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很快达成了战争的预期目的。尽管伊拉克和阿富汗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步入美式民主的康庄大道,而是陷入了无休止的自相残杀。针对美军和现政权的恐怖袭击时有发生,人们提心吊胆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美国的下一个对手是谁&&& 大规模的战争以及大国之间强烈对抗的风险越来越小,美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打击对象。从目前来看,咬紧了牙关和美国叫板的,在亚洲主要是被美国圈入邪恶轴心的伊朗和朝鲜。在南美主要是古巴和委内瑞拉等强硬反美势力。&&& 相比于半个世纪之前,美国的全球战略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熟,美国人绝不会在自己的后院点火,不会再干“猪湾事件”那样的蠢事。一方面,尽管这些传统反美势力尽管铁嘴铜牙和美国叫板,但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不足以对美国形成有影响力的威胁,还不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地步。另一方面,对于查韦斯和卡斯特罗等传统的坚定反美势力,美国不直接干预,而是采取在地区和当时国家培植亲美实力,寄希望于国与国之间的互相牵制或者国内的政治变革,逐一进行分化瓦解。有鉴于此,所以南美的几个国家基本不会成为美国首先考虑的打击对象。&&& 在全球版图上忽略掉南美后,除了正在纠结的卡扎菲外,美国最紧迫的两个敌手都在亚洲,一个是朝鲜,一个是伊朗。这两个国家一方面属于美国传统敌手,另一方面也不断在美国的全球战略棋盘上给美国添点乱子。相比之下,朝鲜一方面尽管意识形态的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毫无疑问,无论是传统友谊还是现实战略需要,俄罗斯与中国都会抱着唇亡齿寒的心态或明或暗力保朝鲜。同时,朝鲜邻近美国亚太两个最亲密的兄弟日本和韩国。对朝鲜动不动手,美国必须三思而后行,考虑到朝鲜破釜沉舟后引起日韩对美军的行动的反弹。所以短时期内,美军对朝鲜下手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除去朝鲜之后,最锋芒毕露的敌手就只剩下了一个伊朗。作为坚定的反美势力,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给了美国不少难堪,而同时,美国对这个石油富国一直虎视眈眈,双方的明争暗斗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消停,美国一直咬牙切齿欲必先除之而后快。此情此景,如果利比亚战事结束,加之2011年美军阿富汗撤军计划实现,腾出手来之后,伊朗就很有可能是美军磨刀的第一块石头。当然了,这需要适当的理由来给说服国内民众,就像当年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尽管截至目前,导火索还没有点燃,但我们不能排除的可能是,参照“阿拉伯革命”在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亚的成功范例,让内贾德成为下一个卡扎菲。
发表于: 12:11:00
Powered by 凯迪中途岛
Copyright & 刘长锋2016 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强化训练(25-25)专题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201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22)22.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美苏开始缓和谈判。 1968 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 ,1972 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 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198
7 年美苏签订了 《中导条约》 。 上述材料说明( ) 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 B.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 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 D.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 【解析】结合时间以及材料涉及的国家来看,当时依然处于两级格局之下,其平衡状态尚未 打破,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谈判国家主要是美苏两 国,故 B 项错误;多级均势意指多个力量中心发展,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当时世界处于两 级格局之下,美苏属于超级大国,故 C 项错误;从材料来看,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 方面的谈判,表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均有毁灭对方的力量,进而在核战争的危险危险下进 行谈判妥协,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 (2015? 广东广州高三调研? 23) 23. “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 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 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 ”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形成 【解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与材料中冷战的起源不吻合,故 A 项错误;马 歇尔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冷战,与材料所说内容无关,故 B 项错误;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 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 力量的威胁”可以看出其认为冷战源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 C 项正确;经互会的成立是苏 联针对马歇尔计划而提出来的,与冷战的起源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 (2015?广东广州高二调研?23)2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 “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 ‘联盟’ ,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 ”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成立 【解析】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 义,故 A 项正确;欧盟是在欧洲各国面对美苏争霸的前提下,为了自身的发展走向联合,不 存在强国领头,故 B 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故 C 项错误;联合 国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组成,初期有美国占主导,后来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推动世界和 平方面的合作,没有体现霸权色彩,故 D 项错误。 【答案】A 4. (2015?广东惠州三调?22)22. “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 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 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 ”为此, 美国实施(或建立)了( ) A.关贸总协定 B.布雷顿森林体系-1-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这与材料主旨突出“增加从美国进 口商品的能力不符,故 A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材料涉及的贸易体系 不吻合,故 B 项错误; “美国” “二战后” “增强西欧??能力”符合教材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描 述,故 C 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政治组织,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 D 项错误。 【答案】C 5. (2015?广东惠州一调?22)2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 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材料描述的是( )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 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 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 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核武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存在对抗,但不 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二战后期虽然盟国使用核武器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二者 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故 B 项错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存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对立, “两个 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 ,但核战争的破坏性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故 C 项正确;核武器的威慑力也无法阻止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 (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3)23.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 国世界》中指出: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 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题中主要提及苏联解体对美国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信息,故 A 项错误;题中没有体现俄罗斯继续与美国对抗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欧洲一体化的信息题 中没有反映,故 C 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了美国在全球的势 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对美国是个“灾难”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 (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22)22.二战后美国的某项提议标榜称“不是针对哪个 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 。而苏联宣称该提议 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 。该提议是指( )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从题干材料“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可看出该材料主要是经济上帮助欧 洲,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的经济政策,故 A 项正确;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 组织,故 B 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于 1994 年正式运行,不是二战后,故 C 项错误;亚太经 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8. (2015?广东深圳一模?22)22.1948 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 、 “美国家庭” 和 “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等一系列巡展, 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举意在( )-2-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1948 年开始,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由题干所示的 时间信息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巡展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 A 项正确;两极对峙是指的苏 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题干只表现出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 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 集团,而题干中“和平之车” 、 “美国家庭” “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主题的巡展只 能体现出与经济相关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答案】A 9. (2015?广东肇庆一模?22)2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 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西欧经济一体 化 【解析】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 “互相协调” ,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 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 A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 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 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 误。 【答案】C 10. (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 (2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 1945 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 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 点在美国国土爆炸。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却将 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 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 ――苏联还是美国。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3)战后为解决材料中“谁是领导者”的问题,它们彼此斗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2 分) 最终结局如何?(4 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即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第 二小问回答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3)局面: “冷战”或美苏两极格局出现。 (2 分,任答一个即可) 结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 分)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 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 分) 11. (2015?广东惠州三调?38)38. (28 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 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1980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 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然而广大非洲国家既未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也没有抵制洛杉机奥运会。 ――据李晨: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3- (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 1984 年中国参 加洛杉机奥运会的原因?(8 分) 【考点】 (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 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解析】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1980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 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 ,反映了当时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第二小 问,分析原因,题干要求从政治角度分析,参加奥运会属于国际活动,可从外交角度进行分 析,注意结合时间 1984 年,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国开展了 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活动。 【答案】 (4)格局:美苏两级对峙格局。 (2 分) 原因: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 外交政策;中国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6 分,每点 2 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12. (2015?广东江门一模?38)38. (26 分)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深刻影响了人类 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 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 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 20 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 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能后来居上的原因?(8 分) 【考点】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共和 制的确立 【解析】 (2)该问从材料二“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 、 “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 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可以看出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 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其能后来居上的经济因素; 联系所学, 结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等相关史实, 可以得出其后来居上的政治因素;另外还可以结合一战、二战,以及人才等方面因素分析。 【答案】 (2)原因:经济上,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19 世纪末成为世 界第一工业强国, (2 分)逐步取代英法成为世界霸主,二战后继续保持优势。 (2 分) 政治上,1787 年宪法通过,美国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2 分)完善的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 的发展。 (2 分) (如学生提到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可以适当给分。 ) 补充答案: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大量的优秀移民,有人才的优势。 13. (2015?广东江门一模?38)38. (26 分)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深刻影响了人类 社会的发展。 材料三 为增强自己的军事积累而由美国发动的技术革命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 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但对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 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1991 年的海湾战争表现了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 离??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士气和经济。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和科技等方面分析“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 的原因?(8 分) (4)当前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请您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提出建议?(2 分) 【考点】 (3)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4)对中国崛起的建议-4- 【解析】 (3)注意该问的提示,从经济、体制和科技以及军备竞赛等角度进行分析。经济上 可以结合苏联的改革结果,体制上可以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科技上可以结合材料三“对 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 看出其没有能够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另外从材料三“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 苏联的士气和经济”可看出军备竞赛对苏联的负面影响。 (4)该问结合以上材料以及问题提示进行回答。如从英国崛起可以得出抓住机遇、进行指导 创新的结论;从美国崛起可以得出利用科技革命成果,后来居上;从苏联的失败里面可以得 出进行体制改革、与时俱进,防止恶性军备竞争等结论。该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 (3)原因:①苏联没有抓住没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2 分)②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2 分)③苏联领导人进行的 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2 分)④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的经济(2 分) (4)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2 分) 14. (2015?广东汕尾高三调研?39)39. (26 分)同一历史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 19 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结束。到 大站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 ――(美)斯坦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 分)请以史实说明 这一格局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6 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第二小问,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注意以苏东巨变为节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是美苏两极,之后是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答案】 (3)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2 分) 变化: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日本、中国以及欧盟 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朝着多级化的方向发展。 (6 分。史实部分 4 分,说明部分 2 分。 体现发展变化,答出“一超多强”可给 1 分。 ) 15. (2015?广东韶关一模?38)39. (26 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 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 ,让西方对中国充满 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形象”在西方剧烈摇摆 &》 (2)据材料二和时代背景,分析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不同态度。 材料一、二对中国的态度(评价)有何局限性?(12 分) 【考点】 (2)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美苏两极对峙格 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解析】 (2)第一小问分析态度,首先要指出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态度,然后再分析当时的背 景和原因。三四十年代, “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 ,在《马可?波罗游记》 中,中国遍地黄金,可知当时西方对中国充满了向往。根据材料二所述,这与小说《消失的 地平线》的宣传有关;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经历了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洗礼,中国 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 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 ,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恐惧的,原因之一是新 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上迥然不同;原因之二是 当时处于冷战背景下,中国奉行的是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局限性从材料-5- 一二可见,这些评价都不够客观全面,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答案】 (2)三四十年代: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影响; (2 分)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战的 爆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确立) , (任答 1 点可给 2 分)西方向往中国。 (1 分)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成立,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 (2 分)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方针; “冷战”的影响, (任答 1 点 2 分)西方对中国充满恐惧。 (1 分) 局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 分) 16. (2015? 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 27)27. (28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 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 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为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可分为基本隔 离和重新融入两个显著阶段。进入本世纪,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拥有外汇最多的国家?? 问题: (3)概述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隔离的历史背景。 (6 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顺应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分 析 30 多年来该趋势形成与发展的国际背景。 (8 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文化大革命” 【解析】 (3)注意题目中的时间提示。可从美苏“冷战”的影响、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文 革”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3)背景:①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或世界主要被分割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 阵营,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没有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②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敌视政策; ③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后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未能打破美、日、德等欧盟资 本主义强国的围堵; ④中国开展文化大革命,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抗争等。 (任答 1 点得 2 分,不超过 6 分。 ) 17. (2015?广东肇庆二模?38)38. (24 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 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3 年)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 “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 济秩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现“世界蓝图”的?( 8 分) 【考点】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布雷顿森 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 【解析】 (2) “二战”后初期美国要实现的“世界蓝图”就是称霸世界。为此,一方面与苏联 冷战,列举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 系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分别确立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答案】 (2)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冷战;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成立北约,遏制苏联。 (4 分,答对 2 点即可,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倡议建立联合国,可在总分范围内各给 2 分) 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6- 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4 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在 总分范围内给 2 分)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 (2014? 广东肇庆高三期末? 39) (28 分)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阅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33 年,美元贬值约 30%。1944 年,美、英、中等 44 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 会议最后决议书》 ,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 年,美元贬值 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12 分) 【考点】 (2)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滞胀” ;多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 (2)依据时间信息,分阶段分析变化的原因。与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史实相联第分析原因。 【答案】 (2)原因:30 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 分,答到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两个要点即可) 40 年代:美国大发战争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 (4 分) 70 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贸易出现逆差,贸 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欧共体、日本的冲击等。 (4 分,答对两点即可) 2. (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6) (25 分)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组织处 理对外(国际)关系,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二 1969 年 7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到外交政策新设想,主要原则是美国呼吁其盟友运 用自身的力量来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 ,美国将只给他们提供建议、物质及武器援助,被称 为“尼克松主义” 。 ――夏亚峰: 《 “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7 分) (4)本世纪初以来,世界形势是和平发展为主流,请你举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 (4 分) 【考点】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和日本崛起;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越南战争 (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2)从材料美国呼吁其盟友运用自身的力量来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说明美国霸 权地位的相对衰落。历史背景从西欧、日本崛起,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地位;多极化趋势 出现等角度分析。 (4)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从政治上来说有两级格局的结束;从经济角度来说有经济全球 化。 【答案】 (2)问题: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 (1 分) 背景: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越南战争消耗美国实力;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 势地位;多极化趋势出现。 (6 分,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 (4)因素:两级格局的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联合国的作用增强,第三世界 的崛起等(4 分,任意答其中两点每点 2 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 3. (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38) (28 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 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 材料一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 年 11 月 4 日,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 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 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 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 ――纽约《每日新闻》 1972 年, “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 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 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 形势。 ”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1)据材料一,指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 分) 【考点】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美敌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73 年经济“滞涨” 【解析】 (1)从材料中 1960 年的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到 1972 年的尼克松访华反映出了中美 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原因可从中国、美国、世界形势三方面分析。 【答案】 (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 分)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 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 (或多极化趋势出现) ; 美苏争霸中, 美国战略收缩 (或美国经济出现 “滞 涨” ) 。 (6 分) 4. (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39) (24 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 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 分) 材料三 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3)据材料三,指出“其他工业国”贸易份额减少的原因?(4 分) 【考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73 年经济“滞涨” ;多极化 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经济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3)从两幅图可看出其他工业国主要是欧洲各国,可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第三世界和亚洲的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 (3)原因:70 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国经济“滞胀” ;亚洲经济崛起;经济全球化影响(任 答 2 点得 4 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 4 分) 5. (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7) (8 分)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 的路径,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年 03 期) 请回答: (3)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 现。 (2 分) 【考点】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经济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8- 【解析】 (3)审题要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外史实” 、 “经济”等限定项, “太平洋时代” 主要指二战后环太平洋国家经济的崛起,结合必修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 势部分内容,其表现应包括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经济崛起和环太平洋地区区域经济集团化 的发展。 【答案】 (3)表现:二战后,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最有活力实力令世界瞩目;美国 经济保持首位;亚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飞速发展,亚洲经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 力的提升;环太平洋地区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影响力巨大: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 经合组织; (2 分) 6. (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9) (26 分)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 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 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 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 世纪,还会是 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等) 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情况表(部分) 时期
年 演变 19 世纪下半叶,古典金本位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以英镑为中心,90% 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4 年, “一战”爆发,各国终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 货币之间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汇率制度。――(据《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 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 (12 分) 【考点】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 (3)本题是开放题,无论持同意或不同意、肯定或否定的观点,都要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用史实进行说明,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材料三的两份材料涉及到欧洲在世界核 心中的地位、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 因此无论同意其观点与否,都要从上述几方面来论证。 【答案】 (3)符合实际。 (2 分) 理由:19 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 ;英镑 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 (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 (2 分)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 体系的中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每点 2 分,共 4 分,任 答 2 点即可) 7. (2014?广东惠州一模?39) (28 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 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说,20 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 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 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9- 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 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 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选取材料三中关于 20 世纪欧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论证。 (6 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 化趋势的加强;欧美代议制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西 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解析】 (3)此问为开放型问题,可任选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选择“衰落”观点,抓住 关键信息: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从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角度分析;选择“成功”观点,抓住关键信息: “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 ――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 ,从西方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先进性来分析。 【答案】 (3)观点一:20 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答衰落给 2 分) 论证: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 ;多极化趋势出现与 加强。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观点二:20 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成功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答出成功字样即给 2 分) 论证:史实――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 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西方化进程加快。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为二选一题,若两个都答,取第一种观点得分,满分 6 分)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 (2015?广东佛山一模?22)22.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反转的主要表现是( ) A.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C.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 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推行单边主义,故 A 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后国 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 ,故 B 项错误; 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有利于欧洲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 “反转” ,故 C 项错误;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 “反转” ,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 (2015?广东韶关摸底?23)23.2009 年美国副总统乔? 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 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 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 知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据 “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可知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和领导世界的愿望, 故 A、- 10 - C 项错误;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说明美国承认其他力量不可忽视,故 B 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国际政治而非经济,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 (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 (2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 1945 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 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 点在美国国土爆炸。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却将 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 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 ――苏联还是美国。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3)战后为解决材料中“谁是领导者”的问题,它们彼此斗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2 分) 最终结局如何?(4 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即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第 二小问回答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3)局面: “冷战”或美苏两极格局出现。 (2 分,任答一个即可) 结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 分)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 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 分) 4. (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8)38. (26 分)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 300 多年的社会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三 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 年 8 月 27 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 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 300 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 1992 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 。1993 年, 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 外第一家门店。1995 年初以来, 同仁堂 10 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 TGA 认证, 为产品进入国 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 年以后,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 22 家。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 1954 年转型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 (12 分) 【考点】 (3)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两极格 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 中国的加入;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3)第一小问,从时间点上可以直接推出结论;第二小问,需要从国内、国际两大 方面分析,国内方面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方面可以从国际格局变化、国 际形势、时代主题等角度考虑。 【答案】 (3)事件:三大改造(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分) 条件:国际方面,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 国内方面,深化改革开放(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逐步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10 分,每点 2 分,答出 5 点即可但要涵盖“国际”和 “国内”两个方面) 5. (2015?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高三期末联考?39)39. (26 分)时移世易, 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 16 世纪、荷兰漫长的 17 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 19 世纪一样,美- 11 - 国漫长的 20 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 《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 长的 20 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8 分) 【考点】 (3)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3)第一小问国家兴起的原因存在着一些共性,经济军事实力、政治制度和经济体 制的先进等等。第二小问若持同意观点,应从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霸权主义削弱的角度分 析;若持不同意观点,则应从美国的经济政治势力依旧强大,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角度分析。 【答案】 (3)因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金融霸主地位;经济体制的创新。 (4 分) 同意。理由:两极格局瓦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 分)经济多极化不断发展,美 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也受到冲击。 (2 分) 不同意。理由: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 分)美国拥有超强的经济、军事 实力,政治影响力仍无人能抗衡。 (2 分) 6. (2015?广东揭阳一模?39)39. (24 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 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 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 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 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3)阅读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 (8 分) (4)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分) 【考点】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解析】 (3)此问既要做到史论结合,还要注意 8 分题必须答出 4 个点,更要站在美国的角 度分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所遇到的新挑战。结合材料“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 ,之前 加入资本主义阵营的西欧、日本纷纷崛起,此处可提炼出两个答题点。再结合“核战”的关 键词,联系美国怀疑伊朗拥有核武器而出兵伊朗,可提炼出“核扩散问题”对美国的安全威 胁。最后,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动荡的因素包括新矛盾新冲突,还包括“21 世纪的政治瘟疫 ――恐怖主义” ,这些都是美国的灾难。 (4)综观全题,题目围绕导语“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 观点”展开。材料一既有欧洲中心论,又有全球史观。材料二看到了甲午战败了但有积极意 义。材料三看到了苏联解体,但却是美国灾难的开始。由此可见,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受 到了人本身的阶级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等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3)说明: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摆脱美国控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关系出现新矛盾和新冲突,削弱美国霸权;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 势,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核扩散问题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等(8 分,每点 2 分,答出 4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因素: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认识的角度、史料、所处时代环境等。 (任意 1 点 1 分,共 2 分) 7. (2015?广东汕尾高三调研?39)39. (26 分)同一历史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 19 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结束。到 大站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 12 -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 ――(美)斯坦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 分)请以史实说明 这一格局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6 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第二小问,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注意以苏东巨变为节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是美苏两极,之后是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答案】 (3)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2 分) 变化: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日本、中国以及欧盟 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朝着多级化的方向发展。 (6 分。史实部分 4 分,说明部分 2 分。 体现发展变化,答出“一超多强”可给 1 分。 ) 8. (2015?广东深圳一模?39)39. (28 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凤凰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 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 (8 分) 【考点】 (3)两极格局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解析】 (3)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出十四届三中 全会是在 1993 年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应是两极对峙结束、经济全 球化迅速发展,国内背景则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材料三 中信息显示十六届三中全会于 2003 年召开,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为 2001 年我国加入世 贸组织,国内背景则是 21 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3)原因: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 (4 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21 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 (4 分) 9. (2015? 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 27)27. (28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 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 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为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可分为基本隔 离和重新融入两个显著阶段。进入本世纪,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拥有外汇最多的国家??- 13 -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顺应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分 析 30 多年来该趋势形成与发展的国际背景。 (8 分) 【考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 (4)第一小问“发展趋势”可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提示和设问要求“重新融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结合所学作答;第二小问“国际背景”可从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4)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2 分)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市场重新统一;世贸组织成立,有力 推动;或 20 世纪 50 年代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推动。 (任答 1 点得 2 分,答出 2 点及以上得 6 分,不超过 6 分。 ) 10. (2015?广东肇庆一模?39)39. (30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8 分) 【考点】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 势;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确立;十一届三中 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 【解析】 (3)第一小问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小问从国际方 面看,苏联解体表明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经济成为潮流,从国内看十一 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决策,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严重,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场经济, “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 (3)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 分) 原因:国际: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国内: “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 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 理论的指引;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6 分,答对 3 点即可)- 14 -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专题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论文下载,说明书下载,Word文档下载,PPT文档,PDF文档,文库,坚持"用户需要的,就是我们关注的!"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争取提供更多实用下载资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 在线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拉顿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