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叫兔子有多少叫孙士杰的

中国老年学杂志
访问量:192772
张鑫生,何芝清,宋国忠&正& 我们用野亚麻蝇(Parasarcophoga s-imilis Meade)(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引种,培养条件及食物配方均按傅氏方法);实验用药为青海产的红景天、枸杞、沙棘、雪莲、蕨麻等,以期筛选抗老药物。制剂均由本院制剂室提供。麻蝇分组是在羽化前一天,将24h内蛹化的蛹随机分组,每组1989年S1期
1页 [ 6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塞冬,杨菁&正&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采用了辽宁大学生物系提供的美国野生型黑腹果蝇。基础培养基含玉米粉(10%),红糖(5%),干酵母粉(2%),琼脂(1.5%),苯甲酸(0.15%)和自来水。首乌(河南产)2g,自然pH。每克培养基中含首乌0.02g。果蝇卵、幼虫、蛹及成虫均培养在3.5×8cm的培养管中,每管放果蝇25只,培养基20g。用灭菌双1989年S1期
1-2页 [ 12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张熙,刘文彬,张炳烈,谢先春&正& 本实验测定了老龄组(24月龄)、半乳糖亚急性中毒组(D-半乳糖48mg/kg·d.SC,6wk)(90日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90日龄)大鼠的脑、心和肝组织中的脂褐质、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面二醛(MDA)的含量、B型单胺1989年S1期
2页 [ 6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李文彬,张炳烈,马向晨&正& 本文报告了脑老化评定方案,将9项脑功能指标代入脑老化评定公式(BARS),得综合评分,定量地表达了脑老化的程度。 BARS=a-b+c+z(a=TJ+SG+TS+XX+CK+BJ十JJ,b=BS+XS,c=K×TS,KBI为常数)1989年S1期
2页 [ 6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郑丽杰,戴洪龄,张凤春&正& 为了探索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与老化的关系,我们用丙二醛作指标对健康老年人及年青对照组红细胞膜的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进行了观察。1989年S1期
3页 [ 6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白书阁,伍勇&正& 为了确定下丘脑前列腺素E_2(PGE_2)调节雌性大鼠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的作用是否存在年老性变化,本实验首先用放射受体法测定4~5,15~16和20~21月龄(mo)不同生殖状态大鼠的血清LH基础水平,接着,向这些大鼠的侧脑室内输注PGE_2,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生殖状态大鼠的LH对1989年S1期
3-4页 [ 11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唐桂萱,刘贞铮,李学伟,马馥,凌铁群&正& 本文对心脑肺肾4个脏器进行了多种无创伤性功能检查,并用电脑对所测得的指标做多元逐步回归计算、计算出机体的衰老程度,用此方法观察了抗衰灵的抗衰老的效果。“抗衰灵”是我院药厂自制的以首乌、山楂为主的多种中药合成的胶囊制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降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本观察检测的各脏器指标有:心电图6项,1989年S1期
4页 [ 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徐凯建,徐彦贵,胡君茹,陆义成,吴琳华,孙考祥&正& 抗衰灵为我所研制,由山楂、何首乌、刺五加等7味药组成。本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大黄素、檞皮素、二苯乙烯甙的含量。色谱条件:大黄素和二苯乙烯甙为流动相100%,52.5%甲醇水溶液,100~52.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0nm。檞皮素为流动相,水:甲醇:乙酸(18:11:1989年S1期
4页 [ 5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魏昕,吴秀萍,于澎,程晓波,张振廷&正& 本文将性激素,血脂、血液流变学做为动态指标,随机观察60例老年慢性病人(男391989年S1期
4-5页 [ 1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张韬玉,沈泽,朱晔,金卫平,李英淑,李战军&正& 目前国内尚无心脑血管特性诊断参数的调查报告。我们在探讨年龄因素对心脑血管特性诊断参数的影响后,找出了健康人群与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两者的判别值。1989年S1期
5页 [ 6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闵宝珍,张北奇,马宁,于占久&正& 为探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制备了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 实验共用Wistar大鼠107只,水合氯醛麻醉(35mg/100g),须正中切开,用同种属血凝块逆行注入左侧颈内动脉,进入颅内至大脑中动脉支栓塞,造成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术后24小时观察了下列指标1989年S1期
6页 [ 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廖凤仪,刘孝翔,刘明洲,林红,李家起&正& 本文以生化法测定44例老年期,111例成年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CVD),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的血脂指标TC、TG、HDL_C、HDL_(2C)、HDL_(3C)、HDL_2/HDL_3,1989年S1期
6-7页 [ 1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赵玉海,王雅贞,王庭利,杨梅芳,王录焕&正&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20名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CVD)患者(试验组)的血浆TXA_2和PGI_2的稳定性代谢产物TXB_2和6keto-PGF_(1α)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并与50名健康老人进行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病人中经头部CT证实为脑血栓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者110人,男9?例,年龄60~78岁,女20例,年龄55~63岁;经临床及心电证实为冠心病1989年S1期
8页 [ 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陈建源,张福广,田京利,许月红,陈振明&正& 为了解石家庄市脑血管病并发痴呆患病率,我们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49个居 委会52564人,同时设立了1:2对照组(病人:对照=1:2)。 本次共检出脑血管病566例,患病率万,血管性痴呆117例,占≥60岁人群(8037人)的1.46%,患病率为1.39%。 117例中男76例,女41例,男:女=2:1。1989年S1期
8-9页 [ 12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高敬龙,俞世勋&正& 本文通过对我院150例腔隙性脑梗塞(LI)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临床资料 本组系住院病例,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性126例,女性24例;年龄39~81岁,60岁以上者占62%;有明显诱因者33例,无诱因者117例;白昼发病者105例,晚1989年S1期
9-10页 [ 13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孙士杰,谢淑萍,阎保华,何文财&正& 腔隙性脑梗塞(LI)做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CT证实的70例≥50岁LI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70例(男59,女11)中,50~59岁29例,≥60岁41例。有高血压病者43例,有脑动脉硬化者60例,有冠心病者30例,有TIA25例,轻度偏瘫22例,四肢麻木者8例,肢体疼痛者4例,面神经及/或舌神1989年S1期
10页 [ 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朱为涛,朱露,刘桂清&正& 我院于年收治50~80岁老年在活动状态下脑血栓形成(简称本病)患者73例。既往文献中未见有本病的专题报告。 临床资料 73例中,男39,女34,50~69岁(58例,占79.4%)。发病时间:以7~18时发病较多(64例,87.7%)。发病均在活动状态下并具有明显诱因,其中家务20例,体力劳动13例,脑力劳动10例,情绪激动9例,进餐5例,排便4例,饮酒3例,1989年S1期
11页 [ 5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焦振庄&正& 本组脑血栓病例采自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辽河油田总医院、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职工医院、“台安县思良医院等8个单位共2518例。综合疗法为:1.蛇毒抗栓酶0.005U/k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盐酸培他啶与杭栓丸交替应用。1989年S1期
11页 [ 5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宋世宗,白金武,林秀华,陈楣,徐璐,林雯&正& 本文随机抽取经CT扫描确诊的脑血栓120例,分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组和用通脉液治疗的对照组。 抗栓酶(沈阳药学院产)0.5~0.75U/天,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50ml中,1989年S1期
12页 [ 4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王爱林,周颖&正& 本文对12例早期脑血栓病人进行了头针治疗,并应用日本超声定量脑血流图进行多项分析。结果表明,2例肌力由级恢复至Ⅳ级,4例由Ⅰ级恢复至Ⅳ级,6例由Ⅱ级恢复至Ⅳ级。头针疗法对大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稳定;对小关节功能恢复慢,疗效较差。头针治疗前后超声波血流定量测量数据1989年S1期
12页 [ 4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刘兴仁,柏万山,宋利春,孟庆丰&正& 本文报道在我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61例,用美国Technicare公司制造的OMEGA500型Y照像机加数据处理系统MCS560进行核素脑血管造影,同时与1989年S1期
12-13页 [ 10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郭菊英&正& 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87年6月共收脑出血115例,死亡42例。共做腰穿86例,其中31例病人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腰穿脑脊液无色透亮,脑超声波中线无移位。这31例(男25,女6),年龄48~69岁。均在活动时发病,CT扫描提示脑实质出血。1989年S1期
13页 [ 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茹振英,王虹&正& 本文对我院8年来住院经治的64例70岁以上老年人脑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87~70岁,平均70.19岁,其中70~74岁32例(50%),75~79岁24例(37.5%),80~87岁8例(12.5%)。结果提示随着增龄,脑出血发病相对减少。1989年S1期
13页 [ 5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李兴,黄玉复&正& 在CT尚未普及的地、县以下医院,脑脊液澄清的轻型脑出血与脑血栓的鉴别仍较困难。本文统计了脑脊液澄清的轻型脑出血与同期住院的脑血栓各100例。经过临床资料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有异同之处。其共同点为:意识清楚,头痛不明显,呕吐发生率均低,脑脊液无色透明。其不同点为:脑出血动态发病率高,脑血栓组则静态发病率高;脑出血组高血压病史及发病时血压升高者1989年S1期
14页 [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韩显瑞,王长印,刘俊丰&正& 本文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17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就其初诊失误进行回顾性分析。 不典型SAH有以下4种主要临床表现,1.起病急,首发意识障碍,本组偏瘫者81例,误诊为脑出血和脑血栓各4例。2.以高热、头痛、呕吐起病,误诊为脑膜1989年S1期
14页 [ 5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王一飞,霍庆一,崔俊凯,于俊洋&正& 我院收治了经CT检查证实的脑出血320例,其中枕叶出血15例。老年人枕叶出血9例(男7例,女2例),年龄60~78岁。老年人枕叶出血9例中有高血压病史1~20年1989年S1期
14-15页 [ 11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李英伟,秋爽&正& 本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占发病总数的81%,比正常血压者高5.06倍,血压增高较血脂增高者更易并发脑卒中。脑卒中伴心电图异常占60%。其中以心律失常多见。因老年人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比例高于老年前期,所以除应考虑卒中所致心电图改变外,1989年S1期
15页 [ 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徐凤桐,司志国&正& 我院于1986年1月至1988年12月,共收治33例多发梗塞性痴呆,其中60岁以上者19例,并应用杨氏介绍精神认识能力30题(CCSE)和社会活动调查试验(FAQ)及Hachinski氏12积分法进行筛选后确诊,男17例,女2例,年龄60~70岁。1989年S1期
15-16页 [ 11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周景春&正& 本文对呼和浩特地区1986年1月至1988年6月底经CT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病(ACVD)老年期120例,老年前期?63例进行对比分析,就其临床及CT改变做一探讨。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老年组男99例,女27例。老年前期组男117例。女46例;两组间性别之比差别显著(P&0.05),提示在老年前期男性ACVD较女性明1989年S1期
16页 [ 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徐亚尊,曹春丽,陈宏,康平,李意义,吕少茹,袁佐鸣&正& 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治疗99例老年脑血管病,剂量20~40ml(含生 药20~40g),对照组52例,为维脑路通液2g。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苷或陪它啶液500ml内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次一疗程。两组均为A型性格病例。结果表明,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7.48%,57.69%1989年S1期
16-17页 [ 12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白法毅,王维萍,王桂荣,高玉林,刘瑞春,刘余厚&正& 我科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17例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8例、脑梗塞9例)进行了即刻、24小时和48小时疗效观察。 一、资料 采用石家庄市华行医疗器械厂生产的XL—200型血液辐射治疗仪。采集病人静脉血150~200ml,加入含有ACD液的1989年S1期
17-18页 [ 12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 ]
李延龄,吴炳蔚&正& 本院年间收治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478例,其中合并上消化出血(UGB)54例,现将UGB易感因素分析如下: 一、出血性ACVD病情危重昏迷者 本组高血压脑出血146例,合并UGB 42例,其中桥脑出血9例,并发UGB 8例(88.8%,1989年S1期
18页 [ 6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王伯,舒麟荪,黄春华,尹力&正& 本文收集急性脑血管病(ACVD)15例(脑出血7例,脑梗塞8例),经CT确诊病变性质及部位。测定发病一周内脑脊液GOT、GPK、LDH水平,探讨其对脑出血及脑梗塞鉴别诊断的意义。测定结果表明,1.脑出血及脑梗塞GOT均可增加(13.28±3.9,l3.37±4.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1989年S1期
18-19页 [ 11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刘石金,孙月桂,张志俭,王兼茹,王琳,李长彬,刘云&正& 为了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老年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本文对5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了SEP检查,并选择健康老年人3?例作对照。采用丹迪EVOMATIC4000型脑诱发电位仪,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引导电极按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放在C'_3,C'_4,1989年S1期
19页 [ 5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秦树存,梁荣贵,刘志宏,孙志华,刘锦丰,孙雅贤,吴淑敏,孙仁俊&正& 钙拮抗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已有许多实验报道,但结果不一。为了进一步观察钙拮抗剂的抗AS作用效果,本实1989年S1期
19-20页 [ 1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侯愚,包克廷,权亚春,李松云,王健春,郭力达,马兴之,孙萍,王陆黎,陈滴,王忠立&正& 为寻找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我们对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栽种的引进的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中所提取有效药物成分“舒心素”进行了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989年S1期
20-21页 [ 1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雷亚凡,吉玲,张贵生,刘振宏,孙秀岚&正& 我们于1987年底开始选用具有Ca~(2+)拮抗作用的川芎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人30例,用6-Keto-PGF_(1a)(下称6-Keto)、TXB_2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与50例正常老年人作了对照。发现冠心病组6-Keto明显降低而TXB_2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明显异常(P&0.001或&0.01)。1989年S1期
21页 [ 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雷亚凡,吉玲,耿爱寒,刘正宏,王春华&正&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和临床药理学技术,研究了冠心病人的PG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特点,并对钙拮抗剂作了重要的临床评价。测定了60例老年冠心病人的血1989年S1期
21-22页 [ 11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双雅莉,孙郭华,熊伟&正& 本文报道了1988年6月至1988年12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冠心病(CHD)和9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血清T_3、T_4含量。结果表明,CHD组血清T_3为1.29±0.33ng/ml,T_4为109±29ng/ml,二者均值处于正常范围。MI组血清T_3为1.00±0.18ng/ml,与CHD组血清T_3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T_4为76±19ng/ml,明显低于MI组(P&0.01)。将两组按性别分1989年S1期
22页 [ 5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康德伸,王瑞琨,张克贤,姚亚娟&正& 本文对28例冠心病(CHD)、32例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及158名健康男性老年人(平均年龄63.4±5.5岁)进行了血清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磷脂(HDL-P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测定及其差异的临床学1989年S1期
22-23页 [ 1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张中声,吴达福,林增元,于成业,张庆海,刘燕&正& 本文报道年手术治疗老年腹部闭合性损伤12例,占同期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治疗例数的7.7%,同时与144例非老年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老年组具有以下特点:1.致伤原因轻,单处伤多。2.就诊时间和受伤至手术时间较晚.3.肠损伤多,且肠伤后发热亦多,这与有关文献所述的老年腹膜炎的体温变化不尽相同。4.伤1989年S1期
23页 [ 5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刘德润,肖国民&正& 本文报道随诊5~10年的15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ESHpT)患者,男10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9岁,按文献分三型:Ⅰ型即孤立型ESHpT,收缩压(SBp) ≥21.33kPa,舒张压(DBp)&12.66&10.66kPa。Ⅱ型即Koch-Weser定义;SBp&(DBp—15)×2,DBp&12.66kPa.Ⅲ型为舒张压过低的ESHpT,SBp≥21.33kPa,DBp≤10.66kPa。1989年S1期
23-24页 [ 11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宋稚牛,何慧德,杨超元,李宁华,张培兰,陈澜,王葛英,唐雷,胡英波&正& 目前有关性格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不多,特别是关于老年人方面的资料,尚未见报。本资料源于北京市城乡60岁以上老人共962例(男370,女592)。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时间1988年10月。A型行为分类参考全国冠心病与A型行为研究协作小组标准;分析采用分表理论数合并法。调查结果表明,无论男、女高血压患病率都以B型性格为高,A型次之,M型最低(33%,32%,1989年S1期
24页 [ 6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黄向阳,王丽芬,田丹生,吴锐惺&正& 本文收集了近4年来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上高血压病523例,以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本组老年前期1989年S1期
24-25页 [ 13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龚代福,毛振华,秦俐侬&正& 本文报道60岁以上12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与50~59岁老年前期高血压病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老年高血压病Ⅱ、Ⅲ期比老年前期者多。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老年期比老年前期明显增多。而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3.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老年期和老年前期无明显差异。4.老年人高1989年S1期
25页 [ 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周景春,刘立香,马亚东&正& 本组病例均为本院干部保健所住院病人,老年高血压45例,老年冠心病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47例,其中男性240例,女性12例,年龄60~94岁,平均年龄为68.37±5.87岁。观察结果表明,硝苯吡啶对老年高血压病,无论是否并存冠心病,其降压疗效均很好。本文老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共19?例,共服药8周的降压显效1989年S1期
25页 [ 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徐映红,金玉华,杨英琦,王君臣&正& 本文对35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和心功能检查。结果表明,老年CHD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表现为低、高切变速下全血粘度异常增高(P&0.01),血浆粘度和纤维蛋1989年S1期
26页 [ 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苏贺超,孙鹏山&正& 急性心肌梗塞中,老年急性右室梗塞报告较少。常因临床发现较晚而漏诊误治。我院1987年收治28例急性心梗病人,合并老年急性右室梗塞2例,就其早期诊治,试作初步探讨。 例1:女,61岁,农民。突然胸骨后灼痛入院。呼吸促,冷汗。血压零,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S_1减弱。ECG示Ⅲ°-AVB、室性自搏心律、下壁ST段呈单向曲线抬高,1989年S1期
26-27页 [ 11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余小倩,梁石,施文海&正& 我院1982年11月至1988年3月共收治8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首发症状不典型并ECG早期无Q波者14例(16.1%)。误诊率为10.3%(9/14)。本文通过误诊病例的临床、实验室及ECG检查分析,以探讨老年人AMI的特点,如初发症状不典型,多为心外症状。多有第一心音低钝。血象及血1989年S1期
27页 [ 6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史占鏊,高云颂&正& 本文对?5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老年组(67例)与低年龄组(87例)进行了重点对照分析。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8.3岁和52.6岁,男女之比分别为1.7:1和6.9:1,农民所占比例分别为59.7和37.9%。结果表明,两组在高血压及吸烟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有心绞痛1989年S1期
27页 [ 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宿清和&正& 本文分析了8年来住院治疗的26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老年AMI128例(老年组),男82例,女46例,最高年龄82岁,非老年AMI136例(非老年组),男112例,女24例,最低年龄32岁。两组对比分析显示老年AMI有以下特征:(1)无痛性AMI多(老年组为25.8%,非老年组为1989年S1期
28页 [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李春有,张秀英,刘国家&正& 所谓“隐性心肌梗塞”即无急性心肌梗塞(AMI)发作史的陈旧性心肌梗塞。临床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改变。在诊断隐性心梗前,病人有活动后的心悸,气短,劳累或情绪变化时出现心前区的轻度闷痛。病人均杏认曾患过AMI,肺心病、心肌病,肺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但经心电图检查,却发现异常的Q波(Q波时间≤0.04″,振幅≥R 1/4)。本文7例均符合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1989年S1期
28页 [ 5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吴雅丽,刘风岐,王瑛,傅世英,徐嘉惠,周力平,孙汝芹,刘文凡,高连荣,赵立兰,陈淑华&正& 本文就我院1986年3月~1988年2月,二年中住院治疗的1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 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例进行病因分析及总结我们的治疗、护理的体会。 一、病因 结合文献认为,AM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应激性溃疡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老龄,多器官功能低下,易发生代偿性失调。(2)AMI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胃粘膜屏障受损。(3)AMI病人精神紧张,尤其老年人应激能力低下,易形成应激性溃疡。(4)老年人易产1989年S1期
28-29页 [ 11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顾惜春,曾昭耆,蒋鸿轩&正& 据WHO调查,贫血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10%,占住院老年病人患病率的40~51%。本文观察了我院1987年9月至1988年12月住院病人中14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者,45例陈旧性心梗或高血压病者,并观察了AMI合并贫血与心功能的关系。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均测定了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1989年S1期
29页 [ 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宋双年,田彬,贾垂彬,邬银河,刘欣,林洁&正& 我们以自制心痛灵贴剂Ⅰ号和Ⅱ号对100例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本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41~78岁(平均61岁)。其中高血压病27例,冠心病4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1例。心电图正常1989年S1期
29-30页 [ 10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肖艳华,鄂丽虹&正& 本文对26例缺血性心脏病(ICD)用维脑路通进行治疗,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1)有心绞痛者23例,其中有心梗者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者7例,高血压病者7例,糖尿病者1例。(2)ST-T有改变者24例,无改变者2例。(3)治疗后,疼痛消失者22例,好转者4例。心电ST-T改善者23例,无变化者3例。ST段由下移恢复到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变直立,如1989年S1期
30页 [ 5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杨伟光,吕国良,孔繁丽,车颖&正& 本文报道了老年风心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60~77岁,平均66.5岁。平均病程16.5年,其中15例≥60岁),与青壮年风心病50例进行比较与分析。老年风心病临床特点为(1)多数无风湿病史,风湿活动较少见;(2)自觉症状较轻,心脏杂音多不典型;(3)心力衰竭较多见,但出现较晚,常因感染等诱因导致心力衰竭发生1989年S1期
30页 [ 5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黄文伟,王沙南,郭清清,吕国良,雷莹辉&正& 本文对大连地区近10年来发生猝死的97例患者进行调查。被查者年龄50~81岁,平均64岁,除1例平时体健外其他均同时患有1~3种常见老年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冠心病多见(67%)。结果表明,猝死前心电图ST-T是缺血性改变者占67%,其他尚有房、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猝死时心电图示1989年S1期
31页 [ 5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王凤岚,王成章&正& 本文就我院年5月住院老年前期与老年期猝死50例进行分析。本组男36例,女14例,45~79岁,平均63.26岁。50例猝死中冠心病35例(70%),急性心肌梗塞(AMI)22例,心肌病3例,脑出血、肺梗塞、风心病各2例,脑梗塞1例,原因不明5例。诱因为劳累17例,心绞痛加重6例,情绪激动5例,饱餐后或进食中3例,1989年S1期
31页 [ 5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吴宝多,祝木生,卜秀兰,刘秀萍,何艳莉&正& 本文就我院两年来抢救老年猝死5例成功作一报导。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0~72岁。其中冠心病2例,急性心肌梗塞、高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各1例。3例发生检睡眠状态,1例在治疗中,1例在谈1989年S1期
32页 [ 5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黄永麟,傅世英,何厚琦,韩维贞,陈姣亚,李玉容,孙柏生&正& 在哈尔滨市4个工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区(与北京心肺研究中心协作,以25岁以上为监测对象)老年人(≥60岁)中,调查其心性猝死年发病情况,以估计北方城市老年居民中心性猝死的发病特点。 一、调查资料 一个工厂一年内的发病情况作为一个观察年的情况。先以一个工厂为基础,调查年10年间的发病情况,在另3个工厂抽样两间年的情况作补1989年S1期
32-33页 [ 11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郭文昀,王玉凤,刘杰,毛文珍&正& 我院在年间,内科住院6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死亡426例,按WHO规定其中32例为心性猝死。结果表明,老年人心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3例中冠心病及合并冠山病者22例(67.5%),4例有不同病因的心脏病,6例临床上未查出明确心脏病,排出中毒,机械损伤,窒息及暴力性死亡可将其归为原1989年S1期
33页 [ 5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陈东佶,曲镭&正& 我院自1978年12月~1987年11月猝死复苏成功5例,均为男性,年龄60~69岁。猝 死复苏的标准:1.病人出现症状或体征后6h内心脏停跳,经抢救复苏者;2.存活标准指经急救后恢复心跳,自主呼吸及意识完全恢复者。5例心性猝死因皆为冠心病(CHD)。刚出现心性猝死时的心电图,41989年S1期
33-34页 [ 1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于晓波,陈凤云&正& WHO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本文对216例老年猝死进行临床调查。经统计老年猝死占老年死亡人数的47%,男:女=1.94:1,死亡率最高是60~69岁组(66%)。本组164例死于发病6小时内(75.9%)。1989年S1期
34页 [ 5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张秀英,李春友,张卉郁&正& 本文使用美国星极1号微型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器及携带式记录金监测的方法,对受检者24小时记录的心电图特点做一详细的分析。本组老年前期100例,老年期100例,从未诊断过心脏疾病患者或健康人,记录时受检者活动如常。将记录下来的心电图特点,1989年S1期
34-35页 [ 1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李树青,王亚琴&正& 本文应用硝普钠静脉点滴治疗28例老年严重心力衰竭。 临床资料与疗效观察 男16例,女12例,平均69.5±7.8岁。其中风心病14例,高血压病和冠心病12例,心肌病2例,均系住院期间经低盐饮食、足量洋地黄+利尿剂治疗,心功能仍为Ⅲ~Ⅳ级的严重心衰患者。1989年S1期
35页 [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张我素&正&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和治疗特点进行了分析。本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0~82岁。临床表现特点除有与年轻人相似的心衰症状1989年S1期
35-36页 [ 11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李秀明,王晓军,陈立艳&正& 本文将328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其中老年期例数高于老年前期,两组中男多于女。 本文资料表明,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两组中均以冠心病居首位,其次为高心病合并冠心病,以高心病居第三位,肺心病居第四位,其他则为肺心合并1989年S1期
36页 [ 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李宝珠,段德新&正& 本文对20例中老年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阵发性房颤以患有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最为常见。从房颤发作前后的连续心电图观察中看出,房颤发作前均有房性早搏,常呈二联或三联律,而且过早搏动的房性P波不是落在前次心动周期的ST段上,就是落在前次心动周期的T波之中。1989年S1期
36页 [ 5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霍同泰,张丽丽,赵跃琴&正& 本文报告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47例,对其中20例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反搏组),27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组)。两组治疗前后均做心功能检查对照。反搏组,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Ⅱ型体外反搏装置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h,12次为一疗程。平均治疗两个疗程。药物组,应用低分1989年S1期
37页 [ 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高凯,刘健英,张桂兰,宋玉芝,栾静,金松月,高国香,郑福香,高歌,王立群&正& 本文观察了既往无冠心病史的43名心电图复极期有非特异性改变的老年患者。测定了他们的血清钾水平,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均正常。发现其中23名患者红细胞内钾显著减少。将43名患者分为两组,同时用钾盐治疗,并停用所有对冠状动脉有作用的1989年S1期
37页 [ 5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段德新,李宝珠,李作俊,苏彬,陈小弟&正& 本文对1281例中老年人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1.中老年人白天最高心率多数在100~150次/分,且随着增龄最高心率明显下降,夜间最低心率中老年之间无差异。2.中老年人心率在40次分以下时,提示病窦综合征的可能性明显增加。3.各1989年S1期
38页 [ 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段德新,李宝珠,李海旺&正& 动态心电图监测缺血性ST段改变是日常估测症状性和隐性心肌缺血的唯一客观方法。本文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临诊断缺血性心脏病(IGD)的符合率均在75~80%,两者对ICD诊断的假1989年S1期
38页 [ 5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李学伟,赵翠萍,马馥&正& 心电频谱图是采用生物控制论的概念,通过计算机对心电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经过叠加处理将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作多参量、多指标的综合分析。本文选择60岁以上男性患者,经香港创业基立有限公司生产的HBD-ⅡA型多域心电信息自动诊断仪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30例及无症状1989年S1期
38-39页 [ 10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周景春,马亚东&正& 本文总结内蒙古心血管病监测区年4年间老年心血管病资料,并与老年的期对比分析。本监测区1985年总人口27035)人,1988年增至308529人,4年总监测人口(25~74岁)为597200人(男性304690人,女性292510人),其中老年人(60~74岁)为50013人,老年前期(45~1989年S1期
39页 [ 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吕洪强&正& 本文报告了1988年12月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社区开展老年保健,对≥50岁居民5735人进行了心脑血管病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患病率为59.98‰,标化率为85.27‰,男女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r=0.816,P&0.05),女性高于男性(u=4.64,1989年S1期
39-40页 [ 11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毛静琦,姚依群,崔吉君,张宝兰&正& 本文分析了240例(男230,女10)老年人连续25年以上的体检与临床资料,年龄60~95岁,平均72岁。根据血胆固醇(Ch)水平将其分成3组:(1)血清Ch正常组(2)血清Ch波动组(3)血清Ch持续增高组,疾病的诊断均符合国内和国际标准。 分析发现,心脑血管病在发病时期,其1989年S1期
40页 [ 6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王甦&正& 本文报告了由彩色Doppler颈动脉超声血流图检查的老年颈动脉颅外段病变30例,并对颈动脉系统颅内段与颅外段的发病率作了比较。发现CT扫描未有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例,Doppler却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颅外段病变。说明颅外段病变可早于颅内段病变的发生。历年来国内对颅内段的病变报道较1989年S1期
40页 [ 6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霍同泰,王秀芝,张丽丽&正& 本文对146例老年期与74例老年前期肺心病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原因以肺部感染为主,老年组为63.10%,高于老年前期组20.27%。老年组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32.88%,心衰32.15%,上消化道出血3.42%,心律失常32.19%均高于老年前1989年S1期
41页 [ 5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王维林,王春生,刘静茹,陈一昕&正& 资料与方法 1985年11月~1987年4月间126例老年肺心病并发心衰和呼衰者进行血液粘度检测,同时期检测健康对照者62例。 结果 全血比粘度(ηb)在对照组、心衰Ⅱ度组及心衰Ⅰ度组,分别为4.27,6.90,1989年S1期
41页 [ 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王春生,王维林,赵洪茹,赵云学&正& 本文系1986年10月~1987年2月间住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41例。病例中心衰Ⅰ度者 13例,≥Ⅱ度者28例。分别在病情急重期、好转期检测血浆cAMP、cGMP及动脉血气等。对照组44名系男女输血队员。结果:对照组cAMP 16.54±2.15,cGMP 4.26±0.67nmol/L。cAMP/cGMP3.97±0.74。急重、1989年S1期
41-42页 [ 11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金培轩,李志鹏,白燕秋,李熙环,唐丕玉&正& 本文统计12年间(年)我科肺心病死亡患者179人,其中老年组为101人,青年组为5人,中年组47人,初老组26人。结果表明,老年组死亡率为56.42%,非常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老年肺心病1989年S1期
42页 [ 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刘家秀,王新琦,曲镭,徐承敏&正& 本文对3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并分别与老年冠心病及健康人作对照。三组均采用美国IGR公司DELMAR660B型Holter监测仪,并将数据分成清醒时(8~20点钟)和睡眠时(20~翌晨8点1989年S1期
42-43页 [ 13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温毅,缴涛,王新琦&正&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我科住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240例,其中确诊为老年肺心病并存冠心病患者42例(男34,女8),占17.5%,年龄60~90岁。 一、老年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临床特点①病史:典型心绞痛少见。老年人不典型心1989年S1期
43页 [ 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谭洪相,杨桂芝,于志刚&正& 本文于年间,观察21例支气管扩张症者(男18,女3),平均年龄65岁。并发病主要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左心衰竭,糖尿病,多发性脑塞梗等。本文分析认为,支气管扩张症在青少年以咳嗽、发烧伴大量脓痰为主,而老年人多为隐匿型。大多数笔者并发病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合并慢性1989年S1期
44页 [ 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徐永昌,刘佩德,李瑞,吉雅茹,刘今是&正& 我院1981年1月~1985年5月肺炎住院病人1184例中,老年期(≥60岁)大叶性肺炎154例(占13.01%),随机选出≥50岁同期住院的大叶性肺炎120例,遂作一对比分析。 本组大叶性肺炎死亡率为1.3%,老年1989年S1期
44页 [ 6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叶孔鑫,张秋伟&正& 本文分析老年人克雷白杆菌肺炎22例,急性发病者为9.1%,与一般成年人起病急不同,发热者为59.6%,且其中46.1%&38℃亦与成年人不同。临床表现多与原发疾病有关,咳嗽咳痰多见但以痰粘稠难咳出为其特点,白细胞增加者为54.5%,核左移者却为1989年S1期
44-45页 [ 12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侯淑莲,许沙,邵婉华&正& 本文随机抽取了年住院老年肺结核病例92例(男77,女15,均不含Ⅰ?ⅡⅤ型肺结核),其中合并肺心病者12例(男8,女4)。经治好转8例,死亡4例。其中死亡于呼衰2例,死于心衰及肺内感染各1例。 本文分析认为,60~70岁组合并肺心病百分比高于低年龄组。农村初治老年肺结核1989年S1期
45页 [ 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傅海香,颜晋辉,郝桂荣&正& 我院内科呼吸组年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病例181例,其中出院确诊为肺结核14例(13.3%),误诊为胸膜间皮瘤及支气管扩张各1例,误诊为肺脓肿3例,误诊为肺感染9例。误诊主要原因是某些病例1989年S1期
45页 [ 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马德玉,白树珊&正& 本文对我院门诊1987年1月~1988年12月就诊2375例结核患者进行分析。本组病例中,50岁以上者102例,同时随机抽取25岁以下青年肺结核100例做为对照进行分析。老年102例,男性占75.49%,女性23.92%;青年100例,男性占55%、女性45%;病程1989年S1期
46页 [ 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魏雅珍,成玉华,侯淑莲,史红,李学军&正& 本文报告我院30年来60岁以上因肺结核住院死亡75例,其中男64例(85%),女11例(15%),男:女=5.8:1。分析表明,死亡原因以呼吸衰竭、心衰、全身衰竭多见。病型以Ⅲ型多见(72%),Ⅳ型次之(22%)。合并症共32种,以肺内感染为最多(62%),1989年S1期
46页 [ 5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翁福海,张玉环,吴文芳,常玉灵&正& 利福平(RFP)为老年肺结核(PTb)病人首选药物,主要经肝微粒体酶氧化代谢,又是肝药酶的诱导剂。老年人肝微粒体酶活性较低于青年人。老年人长期应用RFP其吸收、代谢及排泄过程与青年病人是否相同,血药浓度及剂量选择等为本实验研究目的。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RFP在体内的药1989年S1期
46-47页 [ 1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郎丽娟,聂素芬,李振青&正& 年我院收治≥60岁老年人病毒性肝炎38例,占我院同期住院肝炎病例的1.59%。其特点:(1)1970年以后,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2)黄疸发生率为71.1%,其中具有中、重度黄疸者占46.2%。(3)急性肝炎大多功能完全恢复,临床治愈平均为63.8天。(4)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1989年S1期
47页 [ 6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王亚雅,朱雅琪,金振锋&正& 本文对60岁以上肝性脑病75例,进行病因、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急重肝、慢活肝及坏死性肝硬化4?例中,有13例(32.5%)出现多脏器的功能损害,表现为暴发性肝衰1989年S1期
48页 [ 5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李光普,张敏,汪振江,雍秀春,王惠文,毛振华,范徐行,秦俐侬,赵瑛,邓惠娟,张杰&正& 本文将以内科疾病收住我科,经B超检查确诊的10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结果表明,1.老年人胆石症的发病率较高。其原因是老年人患陈旧性胆道疾患的机会多,胆道易受肠腔细菌的逆行性感染以及胆固醇、胆盐代谢障碍。2.多为静止性。既使有症状者也轻微不典型,更无明显的夏科氏三联症表现,造成了老年人胆石症的病1989年S1期
48页 [ 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武冠军,于海洋&正& 我院自年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疾病138例,男58,女80。胆囊炎、胆石症78例,占56.5%。AOSC22例,占15.9%。手术治疗81%,占58.7%,非手术治疗571989年S1期
48-49页 [ 11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刘文生&正& 本文报告我科自1987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的60~85岁老年胆石症85例,其中伴AOSC8例均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40例,保守治疗37例,死亡3例。 我们的治疗体会如下:1.老年病人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不符,易延误诊治,且并发症多,致死率较青年人高11倍。2.应1989年S1期
49页 [ 6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陈文韬,佟素荣&正& 本文对23例60~79岁的患肝、肾囊肿的老年病人采用B超或X线监视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的硬化疗法。其中肝囊肿16例(男5,女11),平均年龄69岁,肾囊肿7例(男6,女1),平均64.5岁。由B超定位在皮肤上标志穿刺点,在X线监视下用12号长针常规穿刺,抽吸囊液。X线监视需向囊内注76%泛影葡胺。囊液吸尽再注入过滤并高压灭菌1989年S1期
49-50页 [ 11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刘杰,洪珞珈,武林枫,宋春芳,孙婧(女景)&正& 我院年收治老年阑尾炎108例(5.6%),平均年龄65.6岁。转移性右下腹痛占72%,阑尾穿孔的平均体温36.95℃。腹部压痛95.3%,反跳痛79.6%,肌紧张70%,白细胞平均计数1.44×10~9/L,阑尾坏疽穿孔率44%,并发症占23%。93例手术治疗。108例均治愈。本文结果表明:老年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均以腹痛发病,大多数于几小时至24小时后转移至右1989年S1期
50页 [ 5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陈文玺,张淑华&正& 我院自1984年9月至1989年6月应用日本OLYMPUS GIF—K_2型纤维胃镜检查3578例患者,其中60岁以上者358例(男269,女89),占受检人数的10.01%,最高年龄85岁。胃镜检查结果表明,一般组慢性浅表性胃炎占52.8%,其中老年人只占13.4%。萎1989年S1期
50页 [ 5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 ]
任继宽,王宝贵,左岑,李晓强,白希和,孙德信&正& 本文报道了7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年龄62~80岁,术前血压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发病距手术时间为术中至术后18天不等,多在术后临近出院时发病,表现为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大汗、烦1989年S1期
50-51页 [ 11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范建锡&正& 本文报告近8年来我院收治60岁以上前列腺肥大病101例。有泌尿系合并症51例(50.49%)。前列腺摘除术47例(46.5%),永久性造瘘11例(11.9%),除5例急诊摘除前列腺外,其余均用过药物治疗。本组治愈率61.4%,死亡1例。1989年S1期
51页 [ 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于润生,袁申如,王树森&正& 1987年11月至1989年2月,我院用前列腺联合部切开术治疗15例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良好。本组病例年龄61~80岁,平均70.5岁。Ⅲ°增生者5例、Ⅱ°10例。中叶增生为著者6例,两侧叶增生为著9例。本组病人全身情况差,多合并心脑血管意外和肺功能不1989年S1期
51页 [ 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王景森,孙杰,夏仁惠,滕毅良,李洪松,李金亭&正& 1988年2月~1989年1月,我科使用浙江产YD—2型液氮低温治疗机对82例前列腺 增生进行了冷冻切除前列腺。平均年龄81.4岁,分别伴慢支或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脑梗塞、偏瘫、氮质血症、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肝1989年S1期
51-52页 [ 1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郝效槐,魏玫都&正& 我们于月再次对老年肾功能进行普查。60岁以上者123名、55~59岁者48名。 随机选择某干休所,受检者占住所人员的90%,体检未发现活动性疾病,生活条件未加限制。检查结果表明,1.Scr各年龄组均是偏态分布,多在47.24μmol/L之内,平均77.79,&132.6者仅8名、占受检者的1989年S1期
52页 [ 6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张树桂,张洪滨,杨丽华,张韬玉&正& 本院对60岁以上患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人行尿流动力学检查176例次,其中尿流率测定155例次。测得4个参数,其中最大尿流率(MFR)和排尿时间(T)是最有意义的两个参数。检查表明,不同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以及排尿量的不同,其参数均有一定1989年S1期
53页 [ 6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崔志潭,张铁民&正& 本文选择津白Ⅱ号大白鼠20只,分幼龄鼠(3~4月),成龄鼠(12~13月)、老龄鼠(22~23个月)3组,用光镜、荧光镜和电镜观察比较3组动物的小脑蒲肯野氏细胞、脑干蓝斑细胞、脊髓前角细胞和有髓纤维以及脊神经节内的有髓纤维,尤其在老龄鼠组呈现的各种衰老变化。1989年S1期
53-54页 [ 1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张韬玉,叶晓菱,周颖,李英淑&正&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参考值受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对受血流量、血粘度等因素的影响尚无报告。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对Ⅳ、Ⅴ波的波峰潜伏期(PL)及Ⅰ~Ⅴ波峰间期(IPL)异常者与颈总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管口径、血管壁波动范围、血粘度等各项参数1989年S1期
54-55页 [ 13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朱士兴,刘国庆,白法毅&正& 本文报告以卒中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脑囊虫病33例。其中14~50岁青壮年患者24例(72.7%),以单纯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者24例(72.7%),其中27例经CT检查,均符脑囊虫病的诊断。33例均做CSF囊虫试验(IHA),29例阳性(88%)。33例就诊前1989年S1期
55页 [ 6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马素琴,李庆&正& 笔者自拟益气醒神汤对11例老年痴呆症进行了系统观察。选取由精神病院或神经内科确诊的年龄为64~86岁的痴呆者11例。脑电检查:3例正常,7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节律紊乱或散在慢波。1例CT检查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989年S1期
55页 [ 6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张韬玉,朱晔,叶晓菱,李战军,李英淑,金卫平,贾英秋&正& 对不同年龄组糖尿病(DM)患者进行血流量、甲皱微循环、血液粘度、尿血渗比、心脑血管特性诊断参数等测定,国内报告甚少。本文运用计量诊断的方法进行多指标、多变量的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变化规律。 一、资料 选自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哈尔滨分会疑难病专家门诊部就医的74例资料完整的DM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其1989年S1期
56页 [ 6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赵敏,刘晓民,李艳波,阴惠清,程丽华&正& 本文分析了127例年龄≥60岁的糖尿病(DM)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转归。本组男63例,女64例,男:女=1:1.02。以三多症状为主诉者93例,以其它症状为主诉者34例,空腹血糖8.33~16.10mmol/L者80例(62.99%);1989年S1期
56-57页 [ 1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张树新,白建文&正& 本文分析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糖尿病典型“三多一瘦”症状起病者仅60例(47.6%),以并发症就诊或体检发现糖尿病65例(51.6%),所以在诊断时应注意因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典型症状,或因老年人动脉硬化、肾血管硬化及糖尿病肾病导1989年S1期
57页 [ 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黄汉卿&正& 本文将我院年收住的121例老年糖尿病依据发病时间分为老年前期起病(&60岁,Ⅰ组)和老年期起病(≥60岁,Ⅱ组)两组。Ⅰ组平均病程9.8±8.2年,Ⅱ组3.2±3.0年(P&0.01)。“三多一瘦”症状本文为56.2%,两组无差异性。约1/3病例缺乏“三多一瘦”表现,提示老年糖尿病1989年S1期
57页 [ 6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黄玉复,李秀明,王欣&正& 本文通过对104例老年人(≥60岁)及随机抽取同期诊治的104例老年前期糖尿病(DM)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老年DM患者以“三多一瘦”为首发症状和主要原因而住院者占38%,较老年前期组(65%)明显为少,而以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者则占半数以上,感染居次。为了提高1989年S1期
58页 [ 5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高宪,李玉香,陈家驹,徐邦媛,何新&正& 本文对71例老年与30例老年前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糖尿病在临床上除有相似之处外,亦有所差别,老年组病情轻,较老年前期发病更加隐袭,且多以开发症与并存症就诊。老年组发病不明确者16例,老年前期组仅1例(P&0.05),提示年龄越大,越容易漏诊或误诊,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两组心血管1989年S1期
58页 [ 5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丁亚珍,袁建宁,黄莉萍,王艳琪,刘海兰&正& 本组70例中(男62,女8)Ⅰ型糖尿病3例、Ⅱ型糖尿病67例。年龄60~74岁,病程1~26年。体型以肥胖者居多,超过标准体重者39例。入院时3例空腹血糖超过27.8mmol/L,均发生酮症酸中毒,临床“三多”症状多不明显,轻度多饮、多尿者38例,食量略增者22例。1989年S1期
58页 [ 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阴慧清,梁兆光,解汝娟,刘晓民,赵敏,陈兆凤,毛广芬,赵学义,崔自为&正&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NHDC)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年共收治20例50岁以上的NHDC病人,年龄51~76岁,诱因主要为感染。2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及脱水,血糖均在33.31mmol/L以上,血浆渗透压平均值为1989年S1期
59页 [ 6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冯亚青,哈志远,赵大卫&正& 本文报导了年我院收治的146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合并脑血管病(CVD)52例,发病率为35.6%,明显高于文献报导。DM合并CVD者临床特征为:(1)缺血性卒中多于出血性卒中,其中脑梗塞占59.6%,TIA占34.6%。脑出血占1989年S1期
59页 [ 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罗文翰&正& 年共收治Ⅱ型糖尿病(NIDDM)38例(男33,女5),年龄48~81岁,其中≥60岁者23例。本组有糖尿病性肾病者8例(21%),病程3~16年,尿蛋白阳性+BUN.Cr增高者3例,尿蛋白阳性+肾图异常者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1例(29%),其中Ⅰ期2例(病程各为3、1989年S1期
59-60页 [ 11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孙玉生,姜淑琴,王晓君&正& 本文应用心机图对36例无合并症(A组)、30例合并高血压病(B组)、24例冠心病+糖尿病(DM)(C组)和30例健康人(D组)的下列心功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收缩功能指标:LVET、1989年S1期
60页 [ 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刘俊江,薛树正,王秀萍,李树人&正& 本文采用GBC—902型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火焰法观测了50例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清Cu、Fe、Zn、K、Na、Cl、Ca、Mg及Cu/Zn值,并与同时期的60例正常老年人作对照。结果提示,老年DM患者和正常老年组血清Cu、Fe、Na、Cl、K的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DM组Ca~(2+)、Mg~(2+)比对照组1989年S1期
60页 [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赵吉光,计秀生&正& 资料 12例老年甲亢住院患者(男5,女7),平均年龄62.58岁;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样的青年甲亢患者13例,男3,女10,平均年龄26.23岁;中年与老年前期组11例,男2,女9,平均年龄51.09岁。 采用原子能研究所生产的T_3、T_4放免试剂盒,对所有对象于治疗前做T_3、T_4测1989年S1期
60-61页 [ 11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张景华,邢坤,张银虎,杨江存,史慧琴&正& 我们在干部查体过程中,对603例分别患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的50岁以上的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其血清T_3、T_4及TSH进行了测定。603例中高血脂症198例(32.03%),动脉硬化64例(10.61%),高血压病58例(9.62%),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56例(9.29%),冠心病41例(6.8%),1989年S1期
61页 [ 5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邢坤,张景华,张银虎,杨江存,史慧琴&正& 我院对717例无甲状腺疾病的对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了血清T_3、T_4及TSH测定,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发现,血清T_3、T_41989年S1期
61-62页 [ 11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聂建堂,王津生&正& 我们对1988年12月至1989年4月期间收治的60岁以上患有脑血管病且无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和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用长谷川智能测验法做智能测定。总分&15分者为痴呆患者(观察组)。总分≥30分者为非痴呆患者(对照组)。且观察组用Hackinski记分法衡量符合脑血管性痴呆。1989年S1期
62页 [ 6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李桂珍&正& 我院对50~60岁500名职工进行了体验和有关项目的检测。结果表明,高脂蛋白血症发病率占39%。老年组(60岁以上)发病率43%,中年组(50~59岁)发病率占39%。1989年S1期
62-63页 [ 13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任树生,周燕春,齐英华,张旺,李炜,张健,董风萍,李青&正& 以血液流变性多项指标为基础,建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国内外文献不乏报导。由于选择反映血液流变性内容的指标不同,方法各异,标准不一,使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受到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血栓倾向敏感指标方法学比较研究,初步结果如下。1989年S1期
63页 [ 6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艾绍萱,姚保和,王平,赵静山&正& 本文对126例高粘血症病人就日常生活中诸多因素与形成血液粘度增高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问题作一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本地区高粘血症以汉族50岁以上男性,生活水平较高,从事脑力劳动,性格急躁及1989年S1期
64页 [ 6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姚保和,王平,艾绍萱,赵静山&正& 本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能量合剂的协定处方对158例高粘血症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对象为我院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经检查收治的血液粘度增高的病人,其中男113例(45~59岁77,≥60岁33,&45岁3);女45例(45~59岁38,≥60岁5,&45岁2)。1989年S1期
64页 [ 6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谢淑萍,刘性春,王宝平,刘玉璞,何文财,孙士杰&正& 我院门诊内科1989年4月至7月间进行血流变学检测102例。其中“危险”32例,“警告”10例共42例做为分析对象。年龄50~76岁,平均63岁。将各项指标根据血液的浓粘聚凝程度分为“正常”,“注意”,“警告”,“危险”4级。蝮蛇抗栓酶组(蝮组)32例,与维脑路通组(维组)10例。蝮组:蝮蛇抗栓酶O.75u/次+生理盐水150~250ml,每日一次,静滴;维组:维脑路通1989年S1期
64页 [ 6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王文会,胡玉宏,刘玉书,李秀娟&正& 本文对100例老年前期与老年期8种心脑血管病的血流变学的8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其中风预测。结果表明,中风预测阳性率为53%,其中紧急危险者占1%,严重警告者占2%,警告者占16%;部分安全者占6%,中等安全者占5%,安全者占23%。1989年S1期
65页 [ 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顾志杰,关继仁&正& 本文据Hb&11.0g/L,RBC&3.5×10~(12)/L,红细胞容积&35%作为老年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白仓氏,1978)。 本文对94例老年贫血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男60例,女34例平均年龄66.39岁。入院的确诊贫血种类:炎症性贫血22例1989年S1期
65页 [ 5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冯大力,胡玉莉&正& 本文报道用全血复钙法检测了120例子宫出血病人的血栓弹力图。120例病人包括子宫肌瘤51例,子宫功能性出血44例,子宫颈瘤和子宫内膜癌12例,人工流产术后和产后子宫出血13例;年龄42~65岁,平均48.3岁。选择3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年龄44~67岁,平均49.2岁。各组检测结果如下:①1989年S1期
65-66页 [ 1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顾惜春,周清华,赵夷年,邢宝利&正&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也称Walden tom氏巨球蛋白血症,国外报道较多,国内只有少数报道。该病多发于51~80岁的老年男性。本组5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并长年追随反复住院。发病年龄51~82岁。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疲劳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出血、1989年S1期
66页 [ 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李作俊,杨翠峰,李海旺&正& 我院内科年间符合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诊断者201例,男143例,女58例,60~69岁139例,70~79岁47例,≥80岁15例。 衰竭器官数目与死亡率 2个、3个、4个、≥5个器官衰竭者,分别为34、81、1989年S1期
66-67页 [ 12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周有录&正& 我院1973年1月至年间共收治各类器质性心脏病5806例,死亡295例,其中死于多器官衰竭(MOF)的116例。116例中,≥60岁(老年组)61例(52.59%),平均年龄68.5岁;≤59岁(老年前组)55例(47.41%),平均年龄55.5岁。二组均男多于女。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共788例,死亡61例(7.74%),其1989年S1期
67-68页 [ 12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姚树人,于软风,刘成军,邵明举&正& 本文80例(男41,女33)均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心衰或呼衰的基础上并发下列任何一项以上者,定为MOF。①肺性脑病;②应激性溃疡;③肾功能不全或衰竭;④肝功能受损或衰竭;⑤DIC。 结果表明,两个器官衰竭者36例,病死率38%;三个器官衰竭30例,病死率56%;四个脏器衰竭8例,病死率87.5%;五个脏器衰竭6例,病死率100%。1989年S1期
68页 [ 6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许柯,林洪&正& 本文对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肺心病357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脏器衰竭(MOF)情况。本组选择三个以上脏器功能衰竭者定为MOF诊断标准。符合MOF的58例(16.24%),死亡46例(79.31%),占老年肺心病12.77%。1989年S1期
68页 [ 6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汪振泉,刘明华&正& 本文分析了我院年收治的182例老年人肺炎与多器官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发现老年肺炎易导致MOF的发生,其发生率为11.5%(21/182),MOF发生前均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及器官功能不全。本组器官衰竭的顺序为肺、心、肾、肝、1989年S1期
69页 [ 5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王秀华,魏敏捷,孙华&正& 本文分析了以心脏为首发衰竭器官诱发多器官衰竭(MOF)的诱因,以感染、情绪激动及劳累为主,各占57.41%、31.48%,另有11.11%由室上速及室速诱发。因此,对于老年人,特别有心肾脑等疾患者,积极控制感染和严重心律失常,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利于预防心衰而诱发MOF。1989年S1期
69页 [ 5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朱永宏,崔致贤&正& 本文报告了老年糖尿病(DM)合并MOF者14例,其中死亡11例,死亡率78.5%。年龄60~78岁,病程为1月~21年,平均5.4年,诊断标准同国内王氏标准基本一致,并增补了代谢衰竭这一标准。 结果表明:1.诱发因素:以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最多,用胰岛素不当,骨折、心1989年S1期
69-70页 [ 11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姚荫东&正& 本文报告老年人感染性昏迷20例,发病后6~72h,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体温≥38℃12例;≤37℃4例,收缩期血压低于9.31kPa6例。除2例外,白细胞均增高。血培养8例中2例为绿脓杆菌。1989年S1期
70页 [ 5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彭渤,王德润&正& 本文通过使用DXC-300型红细胞变形能力(RCD)测定仪,对31名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和32名正常老年人的RCD测定,结果表明,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的RCD明显低于正常人。RCD减低,使得红细胞的切变变形能力降低,血流阻力增加,粘度升高,使微循环障碍发生。其晶状体的营养与代谢亦受到影1989年S1期
70页 [ 5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王奇玲,刘静淑,李艳秋,郑竹英,黎明华,刘淑兰,陈缘坪&正& 本文收集我院18年来住院病人中老年(≥60岁)恶性肿瘤1104例,占全院老年住院总人数的3.99%。本世纪80年代发病率为70年代的1.6倍。男性781例,占70.7%,女性323例,占29.3%,男:女=2.42:1。肝癌男:女=3.5:1;胃癌次之,男:女=4.8:1;食道癌男:女=3.5:1。最大年龄为83岁。60~69岁组最多,70~79岁组次之,80岁以上组最少(25:6.8:1)。恶性肿瘤808例,其1989年S1期
71页 [ 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余小倩,张朴,施文海&正& 一、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状况 1981年1月~1987年12月底我院共收治老年患者5442例,其中恶性肿瘤1061例(19.7%)。我省老年人恶性肿瘤死亡率占老年人各种死因的第三位。每年癌亡10853,占老年死亡人数的4.83%。西安城区1987年资料显示:死于恶性肿瘤的老年人占死亡人数19%。1989年S1期
72页 [ 5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路玉华,包大玮&正& 本文对山区农村老年性恶性肿瘤877例进行了统计分析。877例中,男:女=1.9:1(P&0.01)。在老年各年龄组中,60~69岁发病最高占61.3%,70~79岁占32.7%,80岁以上占6%。前10种病的顺位为:胃癌1989年S1期
72页 [ 5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岳世勋,李凤玲&正& 我院自年,对4600名60岁以上的各类人员进行调查,在筛选的基础上,对683例(男496,女287)上消化道癌肿高发人群进行抽样检查,共检出胃癌133例、食道癌48例。 调查对象为:1.既往无胃病史,近期出现消化道症状,消瘦等而经内科治疗无效者;2.有上消化道症状,治疗后虽一时缓解,但又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3.既往有1989年S1期
73页 [ 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马玉英,张如敏,李梅,张晓军,夏云阶&正& 1988年1月至1989年4月,从我院老年住院患者4077例次中检出恶性肿瘤451例,其中老年前期组260例(男171,女89),老年期组191例(男144,女47)。两组恶性肿瘤发生无显著差异(t&1.96,P&0.05)。1989年S1期
73页 [ 5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杨翠峰,姚全梅,李海旺,李作俊,苏尚兰&正& 甘肃省是胃癌高发区。本组374例老年期胃癌的临床分析表明,胃癌的发病率随龄增高,50~69为高发年龄。男多于女。病程长,临床症状隐匿、不典型,无特异性体征。早期症状类似消化道溃疡综合征。常以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反酸或体重减轻等为首发症状。有贫血、消瘦、便血者应高度怀疑1989年S1期
74页 [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尹桂兰,卢连根,戴洪龄&正& 本文对我校自年,10年内收治老年人多原发恶性肿瘤45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就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好发部位、间隔时间、生存期进行了统计分析。1989年S1期
74-75页 [ 10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曾小澜,章碧玉,麦羡霞,李心爱,马克荣,尹毅&正&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本文对100例经病理及食管镜证实的食道癌患者用10项指标全面地进行了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对比。本组病例基本上为中老年患者,平均年龄57.3±11.11989年S1期
75页 [ 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李应周,邵展社&正& 我院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1250例。其中60岁以上349例(27.2%),男282例、女67例,年龄60~80岁,60~69岁者占92.8%。并存两种以上疾病295例(84.9%)。其中心血管疾病122例,呼吸系统疾病68例,消化系统疾病31例,泌尿系统疾病25例,其它47例。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140例1989年S1期
76页 [ 4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唐国学,王者生,刘德贵,刘顺寿&正& 本文介绍了我院1984年9月至1989年3月,连续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共200例,其中60岁以上的80例(40%),术后30日内无死亡者,术后发生一例吻合部瘘,发生率为1.25%。作者认为,手术成功1989年S1期
76页 [ 4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段庚仙,陈正梅,何霭,谢才良,韩福才,宋霞&正& 本文报告我科1982年1月至1986年12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老年肺癌153例(27.6%),与同期59岁以下(对照组)的肺癌400例作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 本文老年组153例,男146例,女7例,年龄60~78岁。对照组400例,男370例,女1989年S1期
76-77页 [ 1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刘明华&正& 本文总结11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误诊原因。误诊疾病有肺感染,肺结核,肺炎等及某些肺外疾病。误诊原因主要是:对肺癌的早期复杂症状认识不足。本组肺癌早期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或肺外症状,而无症状经体检发现者仅7例。胸部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呛咳为主,胸痛,血痰。此外常伴有发烧、关节痛、体重1989年S1期
77页 [ 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刘玉坤,梁晓光,徐燕屏&正& 本文结合90例老年肺癌病例分析,总结了在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老年肺癌60~64岁是发病高峰,本组占60%。男:女=4.3:1。90例病理分析表明,鳞癌35.6%,腺癌25.6%,小细胞未分化癌5.6%,大细胞癌4.4%,25例无病理结果。本组肺癌发生部1989年S1期
77页 [ 5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何喜林,张天河,罗显峰&正& 1984年1月至1988年6月,我科老年胃癌患者432例,手术408例。老年胃癌患者占各年龄组第二位。其发病时间较短,疗程在6个月以内为57.4%,且病变范围较大,术中见直径超过5cm者占89.2%,但患者自觉症状多不典型,以上腹部不适(93.1%)、嗳气(88.9%)、消瘦(82.7%)为主要症状,反酸和食欲减退也较常见。术中见病灶在A区为最多(74%),浸润浆膜S_2及S_3为1989年S1期
78页 [ 5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沈炳华,许殿元,张新华,牛卫红&正&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7年6月以来应用内镜下局部瘤体内注射和内镜下电凝电切瘤体的联合治疗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外科认为不宜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情况。内镜下注射采用MFP方案,每次MMC4mg,5-FU500mg,平阳霉素10mg。电凝电切时,根据病变的具体形态分别使用圈套器,热活检钳或高频电刀。1989年S1期
78页 [ 5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齐春莲,陈峻青,单吉贤&正& 本所从1963年4月到1987年10月,24年间行开腹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者1409例,其中70岁以上44例(3.1%)。年龄最大者84岁,70~74岁为最多。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1989年S1期
78-79页 [ 11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刘家骥,宋雅琪,陶铸&正& 肝动脉栓塞法治疗肝癌,各国相继推广。本文报告对55岁以上老年人肝癌TAE成功的21例。均经临床、化验、CT、B超等二项以上阳性结果,并经腹部血管造影诊断为进展期肝癌,平均年龄59.5岁。在X线透视下股动脉插管,按Seldnger氏法超选肝动脉;栓塞物质为丝裂霉素、阿霉素、碘化油、明胶1989年S1期
79页 [ 6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王娟,姚有为,刘志满&正& 老年人大肠癌引起肠梗阻,预后较差。我院年手术治疗老年大肠癌致肠梗阻40例,占同期老年肠梗阻31.25%。其中结肠癌23例,直肠癌17例。中晚期病例占92.5%。术前确诊18例(45%),误诊22例(55%),误诊为肠梗阻者较多,共10例。手术切除29例,切除率72.5%。随访率91.9%,切除组术后5年生存率38.46%。 本文强调须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重视1989年S1期
79页 [ 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 ]
徐莉,赵培贵,杨美华&正& 本院1984年~1988年5月间共收治住院患者2173例,其中≥60岁患者600例(27.6%),60~69岁346例,占老年组56.6%。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最高(约占40%以上),依次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糖尿1989年S1期
79-80页 [ 11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李宁华,何慧德,杨超元,张培兰,陈澜,唐雷,王葛英,宋稚牛,宫静秋,白映雷,段建立,密鸿宇&正&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抽样方法,对北京城乡960名60岁以上老人9种常见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旨在弄清老年人主要常见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病因研究和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1989年S1期
80页 [ 5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李慎果,陈宗铠,宣乃俞&正& 中老年内科急症病人极为多见,且在临床上有许多特点,与青年人不同。为此,我们分析了316例我院内科急症留诊病例发现:1.内科急症就诊人数以20~30岁和50~70岁者为多,构成两个发病高峰。2.内科急症各年龄组的多发病病种不同。青年组(40岁以下)以自杀服毒(DDV、安眠药)最多见,占该组总例数的38.3%,其次,腹痛、1989年S1期
81页 [ 6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陈宗铠,唐万斌,周时湘,李慎果,黄体钢,范松岚,杨惠芬&正& 本文报告五年中,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共计1696人,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3.2%(),男:女=1.34:1(u=6.01,P&0.01)。其中男女病人均为60~和65~69岁1989年S1期
81-82页 [ 10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孙连贵,代卫平,张志云,李青梅,王署光&正& 本文于月,对天津市区部分军队离休干部进行了痴呆调查。采用整群抽取了驻津9个军队干休所≥60岁离休干部737人(男731,女6),年龄60~86岁,平均65岁。 调查发现痴呆19例(均为男性),总患病率为2.58%,其中Alzheimer氏痴呆71989年S1期
82页 [ 4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张启周,李德修,吉卫平,康德伸&正& 本文对277例住院老年患者发病与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与死亡的时间节律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发病多在白天,其中7~10时发病102例,13~17时发病83例,两者合计185例(66.78%),为其余发病时间的3倍。发病季节以10月至次年1月为多(51.98%)。死亡时间以19时至次日7时间居多,164例(59.20%)。其1989年S1期
82页 [ 4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刘殿薰&正& 本文就1965年1月至1988年12月,我院532例老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冠心病序次上升,由前十年的第八位跃居第二位,这与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和冠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增高有关。2.脑血管病序次上升,其中脑出血在前后十年中均名例第一位。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的序次都有所上升。说明脑血管病是老年人死亡1989年S1期
83页 [ 4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周景春,吕建红,康春燕&正& 本文对1988年末至1989年初,内蒙直属机关928名老年及477名老年前期干部体检资料作对比分析;其中检查45~59岁477名,≥60岁928名,男性1260人,女性145人。呼吸系统检出率老年慢支为33.41%,肺气肿为23.19%,而老年前期组分别为15.5%及8.18%,前者分别较后者高2倍和3倍。循环系统检出率以冠心病最高为34.73%,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占5.33%,其次为原发性高血压(32.24%)及心律失常(18.36%)。1989年S1期
83页 [ 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李秀琴,孙毓恺,席与萍&正& 本文旨在观察噪声与限食综合因素对老年大鼠肿瘤发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大鼠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自繁Wi-1989年S1期
83-84页 [ 10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赵春方,张洪建&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有多种抗核抗体,其中测定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最有意义,在血清中查到抗ds-DNA1989年S1期
84-85页 [ 11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苏棠周,李国栋&正& 本文报告老年性眩晕47例,其中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6例、耳毒性药物中毒7例、美尼尔氏病5例、突发性耳聋3例、中耳炎并发迷路炎2例、耳带状疱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多发性脑梗塞、小脑出血各1例。60岁以上的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1989年S1期
85页 [ 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杨富清,于卫萍,于守洋&正& 黑龙江省某乳品厂在我们的指导下,开发出一种“老年奶粉”,行营养效应评价。该产品是以牛奶为基础,强化几种植物蛋白质和植物油,并添加多种微量营养物质。我1989年S1期
85-86页 [ 1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陈慧群,代成&正& 本文对1987年10月在我科及部分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人头发微量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探讨其与眼病及全身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Ca的含量除与骨有关外,还与心脑血管病,葡萄膜炎有关;Mn与骨,血脂,青光眼及玻璃体混浊有关;Cu在心血管病人中差1989年S1期
86页 [ 5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赵家桢,刘文,陈书承,张纯,罗玉光&正& 我们依据激光干涉原理,通过录取老年人眼底脉络膜血管搏动图,依此绘出脉络膜血管搏动曲线图。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此尚无报导。本文选择10例60岁以上健康老年1989年S1期
86-87页 [ 1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徐家兰&正& 本文将我院1973年1月~1987年7月因耳鼻咽喉疾病住院的老年期患者(60~92岁)312例与老年前期患者(45~59岁)510例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年组中喉部疾病占42%,鼻部疾病占35.3%;老年前期组中喉部疾病占27.8%,鼻部疾病占37.5%,两组均以喉部及鼻部疾病为多发,而老1989年S1期
87页 [ 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韩仲明,杨式麟&正& 目前国外用电子计算机对老年人嗓音作定量分析的报告不多,国内还未见报导。本文应用丹麦B&K公司生产的声学检测仪器,1989年S1期
87-88页 [ 1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 ]
刘元堂,蒋福山&正& 化脓性中耳炎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向耳内点药,既不能使深部病变处的分泌物彻底外流,又不能使有效药物抵达深处病变处,因而疗效甚不理想。高负压吸引法针对性地克服了上述缺点。通过一个能与外耳道密闭的吸引头在负压(40~90kPa)压力下1989年S1期
88页 [ 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张健&正& 老年颈-心综合征是指老年颈椎退行性改变影响附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等结构而出现的类似心脏病的综合征。本文报告8例(男5,女3,平均年龄62岁)。由颈椎病引起的类似心脏病的表现并不少见。本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不适感1989年S1期
88页 [ 5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黄敬,王书芹,武铁峰,刘忠义&正& 本文通过对健康老人唾液进行检测分析,并与青年献血员及老年肺心病病人唾液对比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唾液的有机无机成分及浓度与青年对照组无差异,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不随增龄而变化。唾液与静脉血所含成分基本1989年S1期
89页 [ 4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郑学良,黄晖&正& 笔者自1975年后两次出国医疗,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医院和科威特国家首都医院,以及在本院门诊,采用火针治疗老年性阳萎,疗效满意。本组114例老年阳萎均系非器质性病因所致。年龄均在50~70岁,病程20天~15年。阳事不举者60例,举而不坚者38例,坚而不久者16例。治法以肾俞、肝俞、1989年S1期
89页 [ 4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刘纪清,姜秀英&正& 适合老年人运动的内容很多。但要考虑实际可能性。便于老年施行,又费工少效益 大。实践证明按照运动处方的要求进行锻炼,有许多优点:能够使人们获得多快好省的效益、实现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达到健身与防治疾病的目的。1989年S1期
89-90页 [ 10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高凤岐,赵景春,胡艳&正& 本文对我院近4年来上腹部手术后所发生的胸肺部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并将老年组与其它年龄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组上腹部手术562例,发生胸肺部并发症64例,发生率为11.39%,且具有以下特点:①老年组发生率为18.67%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的10.75%1989年S1期
91页 [ 5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徐凯智&正& 本院自1984年3月至1989年3月施行65岁以上老年病人麻醉116例(男82、女34),年龄65~83岁。术前合并呼吸及循环系统并发症者占61.2%,急诊手术占13%。麻醉方法以全身麻醉居多(67.1%),硬膜外麻醉次之(24.2%),其中静吸复合麻醉占全麻病人总数的51.72%。麻醉手术期间均行连续1989年S1期
91页 [ 5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张淑芬&正& 我科于年共收治67例肱骨外上髁炎。其中60~72岁老年人占40例。男性36例,女性4例。病程7天~2年。炎症部位多见于右侧,肘关节屈伸障碍者6例。明显疼痛但能屈伸者34例。1989年S1期
92页 [ 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刘恩荣&正& 本文总结了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疗效。其中骨关节炎70例,关节痛15例,坐骨神经痛4例,腰肌劳损2例,肩关节周围炎2例,腰间盘脱出2例,原因不明者5例。显效:疼痛及压痛消失,活动自如,共66例。进步: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压痛及有关临床表现好转,共21例。无效:疼痛无改善,或治疗期间有效,停止治疗后复归如初,共13例。总有效率87%。本药液中有生1989年S1期
92页 [ 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张树芬&正& 我科从年共治疗肩周患者240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100例,男性44例,女性56例。右肩者61例,左肩35例,双肩4例。其中60~65岁33例,65~70岁67例。病1989年S1期
92-93页 [ 10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伍海勤,赵步长,张桂珍,吴秀英,陈润春,郭殿荣&正& 我院自1987年11月至1989年10月,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病已取得显著疗效,为了缩短疗程,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开展了自已研制的复方抗栓注射液经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其疗效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现初步总结如下。1989年S1期
93页 [ 5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呼叫转移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