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为我宋氏家族的后人祖坟立一墓碑,墓志铭怎么写?范本

  宋氏家族是指宋霭龄、
等人的家族。
,1863年2月&日,海南
,字耀如。乳名:阿虎
,1869年&日,浙江
人,倪蕴山之女。母亲姓徐,是
  他们有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宋耀如和倪桂珍现葬于上海市宋园路21号
,女,日&日,生于
纽约。丈夫:
  宋庆龄,女,日&日,生于上海,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名誉主席。现葬于上海市宋庆龄陵园。丈夫:
  宋子文,男,日&日,生于上海,去世于旧金山。妻子:
  宋美龄,女,日-日,生于上海,去世于纽约。丈夫:
,男,1899年&1987年,生于上海,去世于
,男,1906年&日,生于上海,去世于香港。
  关于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这几位中国现代名人的原籍,经
广东省文昌县委员会文史组的考证,证实他们本是韩家的子女。现根据该组的考证,把宋氏家族的历史简介如下∶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也称
),本名韩教准,少年时过继给姓宋的婶母的弟弟,便改姓为宋。
  很多中文书刊根据英文著作,把Uncle译为叔叔,于是说宋耀如本姓韩(Han),随叔叔而改姓宋,自己的叔叔怎么会跟自己的父亲不同姓呢?真是越说越糊涂。英文的Uncle,既可当叔叔、伯伯,也可以当舅舅、姑丈、姨丈,洋人对于这种亲属关系是分不清楚的。
  宋耀如(即韩教准)的父亲韩宏义是客家人,远祖则是中原汉人,北宋时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阳。在南宋(公元年)时期,由于受中亚部族侵入,为避战乱而南迁。族人有一位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任
,后又迁粤(广东)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韩显卿的后人渡海来琼(海南岛),定居于锦山,与其他南迁中原汉人一道形成汉族
已有数十万客家人,他们仍保持客家风俗,并说着有古汉语特色的客家话,传统风俗中透露着古中原文明的印记。到清代这一系韩氏后裔居住在罗豆市圮乌坡村,后又迁到昌洒区古路园村。宋庆龄远祖的神主牌一直安放在罗豆市圮乌坡村,1950年,回国不久的韩裕丰还到那里去祭扫。这些神主牌在1953年被毁坏了,但宋庆龄近代的祖公牌还放在昌洒祖居内。
  宋庆龄&根&在文昌县昌洒区古路园村,祖上姓韩,有些什么根据呢?
  一、祖屋∶宋庆龄祖籍房屋有两间,那是文昌县贫苦农民所住的旧式老屋,座西南向东北,有个小庭院及四间横屋。宋庆龄的祖父母韩鸿翼夫妇,就是在这间老屋逝世的。这几间老屋因年久不修而崩坍,仅存一间小房子。1985年文昌县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两间正屋。现在这挂上&
&牌额的屋子,由宋庆龄的堂弟韩裕丰(88岁)看管。
  二、祖坟∶在宋氏祖居西北约四百公尺的牛酸树林中,有宋庆龄祖母的坟,墓前有一小块花岗石的墓碑,正中刻&清韩妣王氏之墓&七个大字。左下方刻&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裕丰立&字样。碑上的&教准&,就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宋耀如的父亲韩鸿翼的墓在文昌县宝芳区(在昌洒西南方)大品坡上。墓地还相当完整,墓碑正中刻有&韩考讳鸿翼公之坟&八个大字。左边刻着&住古路园村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德丰裕丰立&字样。
  三、本家祖公牌∶此牌现保存在宋氏祖居,祖公牌上的二十世祖韩儒循及二十一世祖韩锦彝是宋庆龄的高祖及曾祖。四、现居住在宋氏祖居的亲属,现年88岁的韩裕丰是宋庆龄同辈的亲属,他称宋庆龄为堂姐,用海南话说,他们是&同公隔父&。
  宋氏祖居所在的古路园村是个很小的村落,1917年韩裕丰离乡时,村里只有九户人家,四家姓符,五家姓韩。宋庆龄的父亲曾经在本世纪初回乡探亲。
  宋庆龄的父亲本姓韩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宋耀如本人在离开海南家乡六年后,用英文写了几封信,都有提到自己父亲的名字是韩鸿翼(他在信中写自己父亲的名字是Han Huag-i)。美国人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Seagave)所著《
》一书,收录了宋耀如日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写给上海的传教士扬&艾伦(中文名字
)博士的信,宋耀如在信中请求林乐知博士帮助他把一封信转寄给在海南岛家乡的父亲,那封致给父亲的信也是用英文写的。
  为什么给自己父亲写家书用英文呢?因为宋耀如童年只读过一点中文书,到美国后专用英文,当时他的中文程度还不足以写信。在这封信中,宋耀如告诉自己的父亲,他已经成为基督教徒,他地址是北卡罗来纳州圣三一学院。信末署的是&你的儿子韩嘉树&,还附上&查理&琼斯&宋&这个教名及随舅父的姓。
  如果说洋人写宋氏家族的历史,可能因不了解中国人的习俗而搞错了宋耀如的名字,那么,中国人自己写的书,或翻译洋人的有关著作,这样的失误是应当避免的。但我们查阅了几本书,就发现了不少这方面的失误。
  蒋洪斌著的《宋庆龄》一书(
1987年2月出版),介绍宋庆龄的父亲时,说他本姓韩,生于海南岛文昌县。还说他的祖父是韩锦彝,父亲名叫韩鸿翼,叔父名叫
,这都没有错,但说宋耀如本名韩致准,弟弟叫韩教准,那就把哥哥与弟弟的名字弄颠倒了∶宋耀如本人是韩教准,致准是他的弟弟。
  李豫生等人译的《宋氏家族》(美国人埃米莉&哈恩著,中译本由
出版)说,宋氏家族祖籍在山西,在宋耀如诞生的前几年,由于内战而逃往海南岛,看来是搞错了。根据宋氏祖居及韩裕丰本人所收存的史料,宋耀如祖籍是河南,而且早在宋耀如的前几代已经定居在海南岛。
  该书又说宋耀如随其叔叔被送往本家族在波士顿的远方小店里,还说这位叔叔他母亲家族里的人,这就越说越糊涂了。叔叔是自己父亲的弟弟,怎么会变成&母亲家族里的人&呢?母亲那边的兄弟,是舅舅而不是叔叔。洋人不晓得分别,一律称&安哥&(Uncle),中国人翻译Uncle时,凭常识就可以知道母亲那边的人不会是叔叔,而只可能是舅舅。
  实际情况是,宋耀如是成了自己婶母的弟弟的养子。这点,我们前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宋氏家族后人人丁不算多,把宋子文3个女儿所生的孩子算在内,也才20多人。
  以宋耀如为脉,第二代均已不在人世,宋家6兄妹中,最早辞世的是小弟宋子安;之后,宋子文、宋霭龄相继在美国去世;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逝世;2年后,宋子良在美国辞世;20年后,宋美龄离世。
  第三代中,宋子文有3个女儿,都还健在,大女儿住纽约,一个女儿住
,一个女儿住
。宋子安有2个儿子,其中
和曹琍璇生有1男4女共5个孩子,儿子叫宋元孝,算是单传接代,今年20岁,在加州戴维斯大学读书,最小的女儿在
  据《宋庆龄年谱》记载:&父亲宋嘉树(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宋庆龄的故乡&&&文昌县》则写到:&宋庆龄的祖父韩宏义是海南客家人,远祖则是中原汉人,原住河南相州安阳&&在南宋时期,由于中亚部族侵入时中原人相继南迁,其中有个叫韩显卿的人,先到浙江会稽县任县尉,后又入粤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渡
,定居文昌锦山。&中原汉民南迁形成了南方汉族客家民系,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海南客家人,仍说客家话,保持客家风俗。如今海南已有数十万客家人,他们仍保持客家风俗,并说着有古汉语特色的客家话,传统风俗中透露着古中原文明的印记。到清代这一系韩氏后裔居住在罗豆市圮乌坡村,后又迁到昌洒区古路园村。宋庆龄远祖的神主牌一直安放在罗豆市圮乌坡村,1950年,回国不久的韩裕丰还到那里去祭扫。这些神主牌在1953年被毁坏了,但宋庆龄近代的祖公牌还放在昌洒祖居内。
  台湾学者陈运通主编的《客家菁英》一书中,以《客家女儿永远的第一夫人宋美龄》介绍道:&活了106岁,跨越三个世纪的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是客家人。&&现任台北市北区客家会会长刘兴明证实:当年刘兴明会长考上圆山饭店电工,慢慢培养成为高级主管,都是由于蒋夫人的提拔,蒋夫人叫他小刘,有空会找他用客家话聊天&&&宋氏家族本是客家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1]
正在加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3号
京公网安备 (1)阅读:14回复:0
海南宋氏:一代“王朝”的辉煌与落寞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 14:57
■策划/曹辉本期撰稿/万凡王华
A.在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发迹最早且最具规模的,当首推宋氏家族。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一度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故在当年亦有“宋氏王朝”,之誉。然而,辉煌的日子已经过去,曾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吒风云这半世纪的宋氏家族,留下的是浩繁的史科让历史学家去考证、分析与评说。
B.现代中国如此显赫的家族,竟是源于海南岛一个荒僻的农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历史学家也许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大兴趣。但海南省文昌县昌洒区的宋氏祖居,却像一颗明珠,在椰风蕉雨中闪耀着光芒,吸引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她及全球各角落的人去寻访宋氏家族最初的脚印。
她们拥有同样显赫的家世,美丽的姿容和传奇的婚姻;她们拥有不同的梦想和迥异的人生;她们是20世纪书写中国历史的三位女性。她们便是给宋氏家族带来最大光辉、同时也最引人注目的,富于传奇色彩的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三姐妹。
宋氏祖史及姓氏之谜
以“宋氏三姐妹”闻名于世的宋氏家族,祖先其实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宋”姓始于宋氏六个子女(蔼龄、庆龄、子文、美龄、子良、子安)的父亲宋耀如。到宋耀如出生时,韩姓族人在文昌已有二百年的历史。
传说宋氏家族的先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秦灭韩后,一位韩国公子不愿臣服秦国,转而经商,从此韩姓族人以经商为业。韩姓商人与别的商贾世家不同,子弟从小皆须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使其能知书达礼,韩姓商人因此历代有“儒商”雅称。至明代,韩姓商人在山西已享有盛名。清兵入关后,韩姓族人举族南迁,最后渡过琼州海峡来到海南岛。
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角的最前沿,地方不大,人口不多,是地地道道的僻壤,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文昌早就成了航海家和远洋商人理想中的中歇港,小小的文昌市因此而逐渐繁荣起来。文昌很早就是全国闻名的侨乡,分布在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北美洲及欧洲的文昌籍华侨,早已经超过文昌本地的人口。在文昌这块接纳多元文化的宽容的土地上,之后又繁衍出像宋氏家族这样的名耀史册的后辈们,其家族奠基人宋耀如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87年4月,广东省文昌县出版的一本《文昌文史》中的《纪念宋庆龄同志专辑》里写道:“宋庆龄同志的父亲实际上姓韩,原名韩教准,英译韩乔荪,又名宋嘉树,别名宋耀如,系海南岛文昌县昌洒区庆龄乡古路园村韩鸿翼的第二个儿子。”短短66个字,揭开了宋庆龄家父的身世之谜,确定她父亲姓韩不姓宋。
考据证明,文昌县的韩氏家族,先辈原住河南相州的安阳,在南宋时南迁,后定居文昌锦山。宋查理的世祖,原是官宦之家,考据还指出:“宋庆龄的祖父叫韩锦彝,生两男:长子鸿翼,次男鹏翼。鸿翼生三男:长男政准,次男教准(即宋查理),三男致准。”
据现今在世的宋庆龄的堂弟韩裕丰回忆说:“我家的祖坟都在,老屋西北400米的牛酸树林中,墓碑中间刻有‘韩妣王氏之墓’,她便是宋庆龄和我的祖母,左下方刻有一行小字:‘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裕丰’等字样。祖父的墓也在,位于本县宝芳区大品坡上,落款也完全相同。因此墓碑上的教准和宋嘉树,实际上是一个人。”
“宋氏家族第一人”宋耀如
一个能将子女全部培养成有学识、有思想之人才的父亲,一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号称近代中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的奠基人宋耀如。宋耀如乳名阿虎,大名韩教准,关于宋耀如的出生年月,有1861年10月、1863年2月、1866年三种不同的说法,三种说法相差5年,至今莫衷一是。他的父亲韩鸿翼,是当时文昌县的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商人,以热心公益而著称。因经办赈务,他几乎耗尽了祖传的积资,人到中年后,又不幸染上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家境因此日渐窘迫,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韩王氏的身上。 &在宋耀如的记忆中,母亲韩王氏温柔而又坚强,是一位不平凡的家庭主妇,她不仅持家有方,而且颇有文化修养,能够背诵唐宋诗词,并写得一手娟秀的好字。当宋耀如八岁时,母亲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床上,但她一如既往,非常镇定。母亲的坚强给幼小的宋耀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875年,宋耀如跟随宋姓堂舅(其实是其婶婶宋氏之弟)赴美。宋耀如后成为舅舅的嗣子,遂改姓为宋,名嘉树,字耀如。宋耀如的舅舅在美国波士顿开着一家丝茶号,生意兴隆,它是当时波士顿市内唯一的一家中国丝茶号。舅舅为其专门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并亲自教他打算盘、结账查账等等,希望将来嗣子能继承宋姓的这份家业。
期间,宋耀如的好朋友纷纷劝他去学校读书,但堂舅坚决反对,于是宋耀如暗下决心,选准机会,偷偷地跑进波士顿港口的一艘政府缉私船上。也许是他追求独立创业和自由的勇气感动了船长,船长并没有处罚他,让他在船上做杂役。1880年,宋耀如在美国南部的维尔明顿市皈依了基督教,为了纪念这位慈祥的老船长,宋耀如给自己取名为查理·琼斯·宋。
1881年4月后,宋耀如分别进入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万德毕尔特大学、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学习,1885年毕业后回国传教,并执教于教会学校,胡适即为其学生之一。是年夏,他与倪桂珍结婚,两年后在上海创办美华印书馆,参与创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还兼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日,宋耀如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与孙中山共谋革命大业
宋耀如在上海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结识与交往,使他发生了一生中最大最根本的转变。在《孙中山全集》里面,宋耀如的姓名最早出现在日,孙中山致友人李绕生的信中写道:“宋君嘉树者,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虽然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屡遭挫折,但宋耀如始终相信他、支持他。
日,孙中山在海外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回国抵达上海,宋耀如到码头把孙中山接到自己家里,与诸革命党领袖人物秘密集会,磋商要事。接着,宋耀如夫妇带着蔼龄、子文等子女到南京参加1912年元旦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就职典礼。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后,孙中山于4月搬出南京总统府来到上海,宋耀如坚留孙中山住在自己家里。
在孙中山担任铁路总监后,宋耀如也去铁路系统任职,宋蔼龄则任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计划第一步要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的铁路,宋耀如与女儿蔼龄随同孙中山一起坐火车到全国各地周游勘察,制定规划。1913年2月,宋耀如随孙中山赴日本考察铁路事业。不久,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在北洋政府的大肆追捕下,孙中山于8月逃亡到了日本,随后,宋耀如也被迫举家避难日本。1914年宋耀如夫妇率儿女回到上海,住霞飞路。当年像宋家这样举家与革命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实属凤毛麟角。
倪桂珍:徐光启的十七代外孙女
“宋家王朝”奠基人宋耀如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奉献,造就“一代王朝”的成就,皆离不开他的爱妻倪桂珍的支持。倪桂珍生于1869年,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是明末大学士、《农政全书》的编著者徐光启的十七代外孙女,她曾就读于上海西门的培文女子高等中学,后在教会办的培文女校任教员。她的父亲倪韫山是一位中国籍的牧师,母亲姓徐,上海徐家汇就是因徐家住在此地而得名。
宋耀如与倪桂珍的结识,是经由二位朋友牛尚周与温秉忠的牵线。为了能和宋耀如在一起,倪桂珍果敢地回拒“娃娃亲”,提出与宋耀如订婚,此后,倪桂珍便一路跟着宋耀如到各地传教。1887年夏,宋耀如与倪桂珍在美国监理会新教堂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婚后,倪桂珍继续跟随宋耀如到各地传教,直至1890年宋耀如在上海虹口郊区建造了自己设计的一幢房子,他们才有了安定的居所。
倪桂珍是一个善持家务、又具有先进思想、乐于助人的家庭主妇。据她儿女的回忆,那时“母亲料理家务,设法量人为出。凡是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她即捐赠给革命事业。她也接济穷人,并且是学校和教堂的赞助人。
倪桂珍不仅是位良母,更是位通情达理的贤妻。对于丈夫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交往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倪桂珍虽不甚了解,但她始终坚信丈夫、支持丈夫。有趣的是宋老夫人一生笃信基督,以至于对她子女们的配偶是否有基督教的身份严加干涉。后来,宋老夫人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日,倪桂珍在青岛别墅去世,享年62岁。
宋氏夫妇教子有方
在教育和培养子女上,宋耀如坚持了三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古先”;二是男女都一样,“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于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施行影响和教育。 &宋耀如常常向孩子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曲折经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与命运抗争不怕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意志,不卑不亢、谦虚自尊的精神以及对子女大胆和有远见的培养,对儿女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宋蔼龄和宋美龄天资聪颖,大胆泼辣,在她们只有5岁时,宋耀如就送她们到寄宿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宋庆龄虽也聪明,却不像姐妹那样大胆泼辣。7岁时,父亲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读书。宋蔼龄13岁时,宋耀如夫妇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使蔼龄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妇又把二女儿庆龄和三女儿美龄一同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宋耀如不仅使自己的三个女儿丝毫没有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樊篱的束缚,而且使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蔼龄极富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才华,宋氏夫妇便努力做大女儿表演的最佳“搭档”。
在傍晚时分,常常是由宋夫人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几个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听宋耀如和大女儿的男女声二重唱。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那一个。不过,宋耀如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宋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另外,宋耀如夫妇的“男女平等”思想及他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更使他们的3个女儿感受至深。
传奇的家族政治婚史
宋蔼龄在年间曾担任过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于1913年与孔子的第75代孙裔,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孔祥熙在日本结婚。1927年“宁汉合流”后,孔被蒋介石任命为工商部长,后改任实业部长。宋蔼龄曾因推动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蒋、宋联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荣;又因投机证券股市、倒腾军用物资,涉及贪污大案,而被人发奸摘伏,声名狼藉。
宋蔼龄一生中最大的杰作,是成功策划并撮合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从而将蒋介石的军力与宋氏家族的财力和英美背景彻底融合起来,为创立蒋家王朝与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础。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当时迎来宋家一片反对声。宋蔼龄力劝小妹宋美龄接受蒋介石,她告诉美龄,蒋介石不但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革命将领,而且是当今中国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国民党领袖人物,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妻子,是家族之幸。终于,宋美龄意识到,唯有蒋介石,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选择。
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宋蔼龄以其精明获得了她朝思暮想的权威地位。她权势显赫,蒋介石的侄孙兼副官蒋孝镇曾说:“委座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惟孔可医;孔之病,无人可治。”在蒋介石日记中,她表现为一个有思想、善决断且充满人情味的长姐。
宋氏家族中最杰出的女性宋庆龄,于1915年时与孙中山先生结婚,那年孙先生已经是49岁,而宋庆龄只有22岁。宋耀如夫妇当初非常反对这桩婚事,主要理由是两人年龄悬殊。但后来知道女儿决心很大,无可改变,在结婚时,宋耀如夫妇还是送了很多礼物给自己的女儿,包括双人床、五斗橱、大衣橱、金丝绣花被、百子图的缎绣被面及刺绣礼服等。 &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后,十分坚定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她虽然担任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也当过国民政府委员,但是一直与蒋介石及孔祥熙等当权派对立,虽然这两人一个是自己的妹夫,另一个是自己的姐夫。她所走的是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而她的姐姐、妹妹和三个弟弟走的却是一条与她完全对立的道路。
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权,宋庆龄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1965年当选国家副主席。日,88岁高龄的宋庆龄病重,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她是第一位获得这荣誉的人。
宋子文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曾任国民政府秘书、两广盐务稽核所长。1924年8月,出任中央银行董事、行长。1925年任财政部长,以后又担任过南京政府的财长及中央银行总裁。1927年内战爆发,宋子文在财政上给予蒋介石大力支持。从那时起到1949年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及蒋介石的妻舅的关系,大量聚敛个人的财富,成为中国巨富之一,宋子文和他的姐夫孔祥熙联手控制全国金融业,成为强大的孔宋家族财团。
“第一夫人”和她的姐弟们
宋美龄于日与蒋介石在上海结婚,意味着这位名门闺秀开始走上中国政治权力的最高峰。跟一般的“第一夫人”不同之点在于,宋美龄并不自我隐没在政治舞台的幕后,而是经常走到台前扮演积极和重要角色。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与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拘捕蒋介石,迫他停止内战,枪口向外。在蒋遭拘禁期间,在南京的宋美龄从幕后走到前台,四处活动,坚决反对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要以军事行动解决西安事变,她和哥哥宋子文都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后来,她还在宋子文等人的陪同下,亲自出马远飞西安,代表蒋介石与杨虎城、张学良及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谈判,从而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多次以蒋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到欧美各国进行广泛且频密的外交活动,争取各国支持中国抗战,她还以流利的英语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抗战8年是宋美龄一生中最光彩的8年,她被列为“世界十大名女人”之一。蒋介石病亡后,她旅居美国。她与蒋介石的联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曾经贵为“第一夫人”的她,以106岁的高龄书写了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传奇。日,她的辞世给宋家后人带来莫大的哀痛。 &宋耀如的6个子女,5个人一直向右走,只有宋庆龄一直左走,他们6人也从不转向。抗日战争的炮火使宋氏姐妹兄弟再度相聚,宋氏三姐妹并肩相随出现在公共场合,她们或出入医院慰问伤员;或往返前线视察阵地;或前往学校看望孤儿,把宋氏家族的团结与风度展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的内战与独裁政策再次把宋庆龄和她的姐妹兄弟们分开,从此姐妹兄弟各奔他方,成为永诀。
宋子良与宋子安这两个最年轻的弟弟,名气虽不如宋子文,但是地位与势权也相当大:宋子良当过宋氏家族所控制的几家银行的董事,出任过广东省财政厅厅长,还当过姐夫孔祥熙的实业银行的总经理及黄埔江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控制了上海海港。六弟子安长期负责盐务部门,还兼任宋系多家银行的董事。在兄弟姐妹当中,五弟宋子良与二姐宋庆龄的关系较好,子良是家族中唯一跟宋庆龄一直保持联系的成员。
宋氏三姐妹的晚年生活
宋氏姐妹同出一宗,情同手足,但信仰、志向、情趣各不相同,公众舆论对此曾有精辟评论: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1927年,宋庆龄和她的姐妹兄弟们分道扬镳,大姐宋蔼龄和姐夫孔祥熙早已投靠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小妹宋美龄则也倾向老蒋,宋子文虽对蒋介石所作所为深为不满,但也终究不敌威逼利诱踏上贼船。宋庆龄面对全家倒向和宋子文出于对姐姐的关心前来通风报信,她不无遗憾而又坚定地告诉这位自己的同胞兄弟:她决定走自己的路,与蒋介石斗争到底。
1948年,“精明”的宋蔼龄趁国民党溃败前夕,打点行装,携带巨额家产移居美国,1973年病逝于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同年底,受命赴美求援的宋美龄竟未能踏上故土最后一脚,便随着蒋介石的兵败大陆而由美国直飞台湾,偏居一隅,了却残生。宋子文终于与妹夫积隙甚多,愤然于1949年辞去行政院长于一职,经香港、巴黎,迁居美国,1971年病故于『日金山。宋子良、宋子安弟兄二人也在1947年前后定居美国,客死他乡。 &但是政见与信仰隔不断姐妹之情。人到晚年,宋庆龄愈加思念远在海外的同胞手足。一次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你和我一样,也是三兄弟、三姊妹,可是我却无法和他们通信。”每次海外来人,她总是设法打听姐妹兄弟的情况。在差不多长达30年的时间,宋、孙两个家族都很少有人和她来往。她内心极其难过和伤心。有一回,海外有人捎给她一张美龄的近照,宋庆龄端详良久,口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面了”,双眼充满思念的泪花。
姐弟6人中,宋庆龄和幼弟宋子安的关系最为要好,认为子安最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庆龄几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他一面,以叙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庆龄不顾当时种种禁忌,发去电报以示哀悼。宋庆龄去世后,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从旧金山致电,对姐姐的故去献上一片怀念之情。宋庆龄与二弟宋子良关系始终很好,因此1929年曾作为家中代表赴沈阳迎接二姐从柏林回国参加“奉安大典”。病重时刻,她仍期望有朝一日子良能重返故土,并委托身边亲友帮助接待,日,子良从纽约发来慰问电,对二姐患病在身不胜难过,远在千里之外为她的康复而祈祷。然而姐弟团圆终未能实现,这成为宋庆龄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宋氏后裔的海外生活:看淡家族背景
宋家人丁不算多,总共20多人,以宋耀如为脉,第二代均已不在人世,宋家6兄妹中,最早辞世的是小弟宋子安,之后,宋子文、宋蔼龄、宋庆龄、宋子良、宋美龄纷纷离世。
第三代中,孔祥熙和宋霭龄生有4个子女,其中大女儿孔令仪一生未育,已于2008年辞世,孔祥熙的小儿子孔令杰婚后生下孔德麟。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有3个女儿,分别为宋琼颐、宋曼颐和宋瑞颐,冯英祥与冯英翰是宋子文长女宋琼颐的儿子。宋子安的次子宋仲虎及妻曹刑璇生有1男4女共5个孩子,儿子叫宋元孝,宋子良的女儿已过世。
一直以来,宋家后人海外的生活极其简单,和普通百姓一样。宋耀如的大儿子宋子文,在纽约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吃的东西、用的车子都非常一般。宋子安去世时,曹琍璇的先生宋仲虎刚刚从哈佛MBA毕业。1982年,宋仲虎和曹琍璇结婚。上世纪70年代,宋仲虎创立了Crystal Geyser Water Company,这家矿泉水公司早年曾在加州西岸有75%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美国矿泉水界的元老。如今的宋仲虎正在着手开发一种功能饮料,同时他还担任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Triple A等9家知名公司的董事。
“我常常鼓励我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了解祖先过去所做过的事情,我希望培养他们的荣誉心,也希望对宋家历史多了解。”冯英祥的两个儿子看来彬彬有礼,21岁的长子冯永康在孔祥熙的母校欧柏林大学就读,18岁的小儿子冯永健在宾州大学就读。作为父亲的冯英祥在美国的生活跟一般家庭并无二致。现在,冯英祥还在积极维持孔、宋家族之间的关系,一年至少要聚会一两次,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感情不去经营,终将被时间冲淡。
按照家族传统信奉基督教的宋曹刑璇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肯定并非来自外界,而是缘于内心,自已内心觉得幸福、平安最为重要,她从未有过让孩子们从政的意愿,因为成为政治人物需要非常“铁腕”,甚至要达到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境界”。而在宋曹刑璇的解读中,钱财、权力、地位都不重要,自觉坦然、自觉满足,已是最美好的人生。“我常常跟孩子们讲,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虚荣,告诉你们家庭背景不是说你们比别人强,你心里要记得,你是从这个家族出来的,做事不要丢家族的脸。”
情系文昌,73年寻根之旅
身处异乡的宋子文生前仍然期盼叶落归根。宋子文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上个世纪初,宋耀如曾回文昌省亲。其子宋子文也于1936年回乡,但没有到祖屋,便因西安事变爆发匆匆返回。多年以来,宋氏家族的人对海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宋子文返乡之后,宋氏后人从没有放弃再次回乡的想法。2007年年底,宋氏后人把由宋子文亲笔撰写的寻根信以宋庆龄研究会的名义向宋仲虎夫妇发出,那封信后来由林师雄先生亲手交到了宋仲虎夫妇手中。
从宋氏家族的开创者宋耀如算起,宋子文的长女、80岁的冯宋琼颐如今已是宋氏家族第三代的最年长者。2003年10月宋美龄去世,标志着曾显赫一时的宋氏家族彻底告别了中国历史舞台。宋氏家族的后人在海外长期过着低调的生活,在外界看来愈发显得神秘。
2009年4月,经历了长达73年的寻根,宋氏后人终于得以重返故乡。返乡前,冯宋琼颐对上海的记忆,或许更多定格在60年前她在十六铺码头匆匆离开的最后一瞥-1948年,只有20岁的宋琼颐在上海乘船赴美,离开了战火纷飞的中国。60年后,冯宋琼颐眺望上海的市貌街景,感慨万千:“如今上海有那么多高楼,真是让我感到有点不认识了。” &岳阳路145号的宋子文故居,现为上海市老干部局办公地。冯宋琼颐在这里停留良久:“这间是童年时厨房、那间是父母房间。”冯宋琼颐在这幢房子里长到8岁,她甚至仍然记得:“小时候,房子里有小鸟穿行……”宋子文在上海的旧居有两处,另一处是东平路11号,这也是当年冯宋琼颐出生处。
链接:宋氏三姐妹的改名之谜
“宋氏三姐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三位知名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家庭也因为出了这三位人物而享誉中外。她们的父亲宋耀如,青年时曾在美国留学,非常崇拜为解放黑奴而作出突出贡献的美国总统林肯,认为林肯拯救了整个美国。他希望中国也会出现能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人物,于是,他为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爱琳”、“庆琳”、“美琳”,因为“琳”和“林”字同音。而后来流传的另一说,是他在美国结识的一位叫爱琳的女孩,因爱慕怀思之情,宋耀如给她的大女儿也取作“爱琳”之名。究竟孰虚孰实,不得而知。
后来,“宋氏三姐妹”又分别改名为霭龄、庆龄、美龄。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1904年春天,宋爱琳和父亲一起去拜访曾任《万国公报》主笔的沈毓桂。沈老是一位才华满腹的学者,在交谈过程中,他看见爱琳谈吐不凡、风华正茂,便询问她的名字。得知她叫爱琳后,沈毓桂微笑着说道:“爱琳是洋人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嘛,应该取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嘛!”宋耀如觉得言之有理,便请沈老为女儿另起一个好名字。沈老略作考虑便说:“女性的名字要尽量文雅些,不妨改‘爱’为‘霭’,改‘琳’为‘龄’。‘霭’和‘蔼’两字相通。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日: &‘望中庭之蔼蔼兮’;苏轼有诗日:‘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宋耀如听完沈老的一番解释后。便欣然同意了这个名字。于是宋爱琳改为“宋霭龄”。其他两位也随之改为“宋庆龄”与“宋美龄”了。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注明来源于学术猫[],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氏家族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