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银腰带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吗

&&当前位置:&>&口岸协会&>&百花园地
曼飞龙:傣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奇葩&&&&来源:云南网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承人玉南恩(左)和她的陶罐。
景洪市勐龙镇曼龙扣村委会曼飞龙村民小组是典型的坝区傣族村寨。近年来,曼飞龙村民小组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成为傣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1988年,该村民小组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景洪市曼飞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村寨。
曼飞龙村民小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著名的旅游村寨,以传统的民居村落、醇厚质朴的民风民俗、正宗可口的傣族美食和享有盛名的曼飞龙白塔而著名。走进环境优美的曼飞龙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傣族传统的干栏式房屋自成院落,院落里瓜果飘香、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曼飞龙白塔坐落村中,竹楼、寺庙、水井、白塔等相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傣族村寨景观。曼飞龙白塔建于傣历56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每年傣历新年节期间,村民都要相聚在塔前,围着白塔唱歌跳舞,欢度傣历新年。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白塔的保护力度,拨款将白塔修饰一新,使其焕发出了往日的光彩。
悠久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曼飞龙村民小组还注重抓好傣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傣族慢轮制陶、傣锦、银器制作、章哈演唱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其中慢轮制陶、傣锦、银器制作更成为了村民除橡胶以外的增收渠道。
自古以来,傣族居家使用的陶锅、陶罐、陶壶等,都是手工制作而成的,其技艺由手工艺人代代相传。玉南恩就是一位传承人。在她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土陶罐。玉南恩告诉记者,以前这些土陶罐都不值钱,自己也是因为喜欢才跟奶奶学习了这门技艺,没想到现在因为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门技艺成为了她致富增收的渠道,许多人找上门来买她制作的陶罐,她每年光靠制作这些土陶罐,就有三四万元的收入。据了解,早在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保护。为使这一古老技艺不失传,州政府还在玉南恩家成立了“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习所,目前,村里有5户人家向玉南恩学习慢轮制陶。如今,玉南恩制作的土陶罐已远销到广州等地。
傣锦是傣族人民的民间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珍禽异兽、五谷花卉和几何图案等,风格古朴,织工精巧、色彩鲜艳、牢固耐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民族特色。这一门古老的纺织工艺,设计好的图案常常需要用成百上千的横绳在纹板上表示出来,浸透着傣族妇女的智慧,成为了许多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之一。傣锦的传承人玉朋说,现在会织傣锦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因为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以外,还和市场的需求有关。受传统工艺的限制,傣锦的幅面很窄,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傣锦除了做围巾、装饰品外,很难有其他用途。而且傣锦的售价不高,这也挫伤了手艺人的积极性,有一些人因此而转行,她家一年靠傣锦的收入也只有两三千元。好在如今傣族手工织锦技艺已经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这一技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曼飞龙村民小组还有着传统的傣族银器制作。今年49岁的岩温罕家3代都从事银器制作,他本人从事银器制作已经20多年,是曼飞龙村乃至整个勐龙镇数一数二的银器制作人,上门前来找他打造各种手镯、戒指、项链、银腰带的人络绎不绝。其中银腰带是最受傣族妇女喜爱的物品之一,其制作工艺需经过打扁、拉丝、编花等7道工序,技术不熟练的工匠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也难完成一条腰带的制作,而岩温罕一般只需2至3天,就能制作出一条精美耐用的银腰带。如今,除儿子以外,岩温罕还收了5个徒弟,把自己世代相传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
如今,曼飞龙村民小组在促进村落文化发展的同时,还突出抓好村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主导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村级组织建设,奋力向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跨越,边疆繁荣开放实现新跨越”的目标迈进。傣族银腰带的作用_百度知道
傣族银腰带的作用
  装饰和显示婚姻状况。    银腰带是中国傣族妇女的一种重要饰物。它由纯银制成,足有一斤重。  傣族女子对银腰带极为珍爱,无论何时何地,身上都要系着银腰带,这不仅因为它是一件美丽的饰物,而且它还有着表明自已身份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表明自己的婚姻状况。
按照傣族人的规矩,已婚妇女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银腰带上作为标志,而腰带上没有挂钥匙的显然就是未婚的女子了。这种区分婚否的标志,颇似一些地区在不同的手指上戴戒指来表示自己是订婚、已婚还是独身的方式,同时更有民族的特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装饰,配合傣族服饰佩戴更彰显出美观,也能反映出家境的殷实。以前银腰带都是贵族才能佩戴的,解放后大众才开始佩戴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银腰带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傣族穿筒裙,要用腰带固定住咯
傣族银腰带是傣族女孩结婚时收到的嫁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数民族部分)发布日期:浏览次数:
文化宣传司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云南省思茅市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二、民间音乐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福建省宁德市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重庆市黔江区
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地区、麦盖提县
三、民间舞蹈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巴塘县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热巴舞(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辽宁省本溪市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四川省九寨沟县
傈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同仁县
塔吉克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
藏戏(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黄南藏戏)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黎平县
贵州省册亨县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 安徽省池州市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
河北省武安市,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沅陵县,贵州省德江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达斡尔族乌钦
赫哲族伊玛堪
鄂伦春族摩苏昆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布依族八音坐唱
贵州省兴义市
六、杂技与竞技
维吾尔族达瓦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回族重刀武术
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蒙古族搏克
内蒙古自治区
七、民间美术
纳西族东巴画
云南省丽江市
藏族唐卡(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剪纸(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
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山西省中阳县,辽宁省锦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乐清市,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云南省潞西市,陕西省安塞县
苗绣(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
水族马尾绣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挑花(黄梅挑花、花瑶挑花)
湖北省黄梅县、湖南省隆回县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甘肃省临夏县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四川省色达县
塔尔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县
青海省同仁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土家族织锦技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青海省湟中县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苗族蜡染技艺
贵州省丹寨县
白族扎染技艺
云南省大理市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云南省陇川县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西藏自治区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
藏族造纸技艺
西藏自治区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四川省德格县
桦树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风筝)
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九、传统医药
藏医药(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傣族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锡伯族西迁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景颇族目瑙纵歌
云南省陇川县
黎族三月三节
海南省五指山市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瑶族盘王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东省韶关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仫佬族依饭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毛南族肥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羌族瓦尔俄足节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苗族鼓藏节
贵州省雷山县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布依族查白歌节
苗族姊妹节
贵州省台江县
独龙族卡雀哇节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怒族仙女节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侗族萨玛节
贵州省榕江县
仡佬毛龙节
贵州省石阡县
傈僳族刀杆节
云南省泸水县
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土族纳顿节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西藏自治区
成吉思汗祭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白族绕三灵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热贡六月会
青海省同仁县
瑶族耍歌堂
广东省清远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苗族系列坡会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鄂尔多斯婚礼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撒拉族婚礼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壮族铜鼓习俗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苗族服饰(昌宁苗族服饰)
云南省保山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贺州市
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
傣族悠久的历史,衍生了许多古老的文明,而手工造纸,可谓傣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的“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200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在西双版纳,民间傣族手工造纸还延续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的活化石!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傣乡群众在素质提高上受益,在经济发展上受益,在提升生产水平和转变生活方式上受益,满足群众求知、求美、求富、求乐的需求,是当今旅游业内人士和文化工作者一直探寻的路径。&
造纸的活化石
傣族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即贝叶,傣语称为“非兰”,是用棕榈科植物贝多罗树的叶片加工而成;另一种纸张则是用构树皮作原料加工而成的,即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嘎拉沙”,后者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为原始的造纸术之一,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与傣族手工造纸方法十分相似。
&&&&&&&&&据史料记载,这项工艺是在中国传统造纸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西双版纳最初制造构皮纸的目的是用于佛寺里抄写经文,土司颁布告示、公文、任职文书;民间祭祀时扎牛、扎马、扎孝亭、扎俑人,民间制作孔明灯、剪纸、刺绣、裱龙凤、绣蝴蝶、裱大象、裱马鹿。伴随着现代文明进步的进程,这项独特的傣家传统工艺被人们渗入艺术审美元素,绘入无与伦比的傣文化特质,如今的用途多为茶叶包装、书写、绘画、雕刻、制作灯笼、油纸伞、相框和像册。
传统手工造纸是曼召村自古传承下来的民间工艺,近年来,在州、县、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该村大力发展手工造纸技艺,不仅让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也让自己走上了致富路。2009年,全村181户有150户拥有造纸作坊,全村总产值312万元,仅造纸一项收入就突破50万元。目前,构皮纸市场供不应求,去年村里到老挝引进造纸用的“构皮树”皮40吨,今年引进100吨,并在全村的茶叶地里套种了100亩构皮树,村民正在从这项古老工艺中受益。182119“”“”5000
傣族传统手工造纸
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因取材构树而得名,有几百年历史,主要由当地傣族妇女所掌握、运用。其造纸方法属浇纸法造纸,这是从印巴次大陆传入的一种特殊造纸法,它广泛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以及中国西藏,但与中国古代传统抄纸造纸法完全不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系统所以这种纸又称为“缅纸”。
特点:一、柔韧性极好,抗拉力比普通的棉纸更强;
& & 二、有木香味,这种香味不会流失,长久保留;
三、有良好的透气性,用嘴吹纸,可以感觉到能把气吹出去;
四、保留时间很长,缅寺里书写的经文,使用这种纸张,已经保留了几百年,现在还能使用。
用途:手工制作的“构皮纸”因具有透气、耐磨、耐用、质白、书写流畅、不易破损等特点仍在使用且供不应求,是当地少数民族抄写经书,以及书写作画、包裹普洱茶,制作孔明灯等的上佳纸张。
构树,傣语称“埋沙”,又称楮树、榖树,属桑科植物,在中国南方均有分布,为高大乔木,表皮滑嫩,树皮纤维韧而细长,适合用于造纸。构树全身都是宝,叶子是尚好的喂猪饲料;构树皮去掉绿色皮层后用作造纸;剥皮后的技杆可作木材或燃料;汁可治疮癣;果实和根可入药,有补肾利尿,强筋骨的功能,其药效为清热凉血及通络经脉。
古老的造纸工艺在家庭作坊中生产,经五步流程、十一道工序制成。五步流程即:“浸泡、蒸煮、捣浆、浇纸、晒纸”。十一道工序即: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
长期在水中劳作,手都泡白了
用木槌将树皮捣烂
荡浆入帘,将一定量的树浆倒入水槽搅拌后用纱网去捞
一张纸就制作完成啦,
这是用来包装普洱茶的规格
傣纸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又具有最贴近大自然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手工纸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