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宁溪学校的春节传统文化

黄岩区宁溪镇
黄岩区宁溪镇
专家解读四: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四大时代亮点
 ●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六中全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导张希贤教授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决定》共有四大时代亮点。  亮点一: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其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文化又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影响与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与知识分子的“漫游政策”的时代特征、“宋词”“阴柔的美”的气质,反映了宋代“山河破碎”的时代景象一样。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  其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封建社会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集权政治,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产生了以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否定与飞跃,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文化与市场经济相对应,这是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建设的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中国人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文化与新的道德规范。这种文化,是对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时期文化的历史性飞跃。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用这种新型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其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核心是以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指导的,以科学的理论创新推进文化创新,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滚动式发展,统一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新实践。  其四,是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科学协调发展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化精品与大众文化协调推进;四大基层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农村乡村文化、国企民企外企微企之企业文化、校园军营机关事业单位之“单元文化”——同时并举,专业文化教育科研医学队伍与广大群众同时从事伟大文化创造;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与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双管齐下”;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文化创造竞相绽放的科学发展的新文化。  其五,进一步深化、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与繁荣。  亮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首先是要反映、服务和促进13亿中国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致力于的伟大创造。这一新文化,是对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和各种基本权益理念的伟大创造。人权本无阶级性,但在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其不同政治精神的浸润,“人权”就富有了阶级性。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几乎天天向中国喊所谓的“人权”,殊不知自己的“人权”就是建立在时不时侵略别人,欺负别人,践踏别人人权基础上的“人权”。当代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人权,努力追求人人平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和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新文化,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之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之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之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这一新文化,需要构建三支队伍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体系。一是党的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原动力”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亮点三: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地认识、科学地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有效地管理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次,网络文化又是文化大千世界,什么样文化都有,有资本主义的、有社会主义的、有黄赌毒的、有造谣惑众诽谤的、有色情和暴力的、有讹诈欺骗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和谐文化,进行了包围、进攻和“蚕食”。既然如此,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努力和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我们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文化,把、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让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监督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政务行为,建设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政府。二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伟大创造,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走出国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亮点四: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前三名走,前三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前三名,世界就跟着资本主义的感觉走。社会主义处于前三名,世界各国就跟社会主义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终究靠实力说话。经济发展是实力,是火车头,是“牵引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名,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将达到世界第一位。所以,就有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奔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整合各种文化资源与文化力量,启动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步伐,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奔向新中国成立100年,通过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再创造和集成创新,第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其实,近代中国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有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个历史建设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中国人民从1840—-1949年,用了100年的时间,在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始终围绕着时代的主题构建与创造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文化。到了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历史建设任务是: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文明富裕”。这第二个文化建设任务,如同走过的第一个路程一样,也经历了复杂的建设历程。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政治文化的错误与曲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三十余年的大发展,在继承和创新红色文化中,在批判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中,在与各种“西化”思潮与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博弈中,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再次扬帆启航,为着奔向建党100周年,奔向建国100周年,实现文化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吹响了向“百年进军”的文化号角。  现在看来,从传统的中国到现代的中国转型,从传统的中华民族到现代中华民族的转型,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最少需要200年。前100年,1840年—1949年;后100年,1949年—2049年;一方面,显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化建设任务;另一方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波澜壮阔、曲折艰辛的两百年文化转型历程。这200年的社会转型,是我们考虑所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就连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都需要放在这两百年的进程中给予通盘考虑。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会有历史的依据、现实的依据,民族的依据。  面对两百年的文化建设任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深感使命庄严、任务神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必须牢记使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或以上浏览器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宁溪地区野生蔬菜十分丰富,不仅品种数量多,而且分布的面也很广,与山民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旧社会,野菜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所谓糠菜半年粮,指的就是以野菜来代替粮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温饱逐步得到了解决。但野菜一直没...
粉皮传统手工加工工艺流程:调糊-上旋蒸糊-冷却-漂白-干燥-成品。 (1)调糊:先将红薯淀粉用冷水拌好,再慢慢加水调成稀糊,用水量约为淀粉量的2.5-3倍。然后把事先配好的明矾水加入,不断搅拌均匀,调至无粒块为止。每100千克淀粉加明矾 300克。 (2)上旋蒸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黄岩宁溪王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号-1
电子邮箱:
联系人:王建国
通讯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宁川东路3号 邮编:31802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及以上分辨率 小李工作室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黄岩:山里“文化礼堂”喜迎游人观赏
  5月8日,台州黄岩区宁溪镇刚竣工的“老区公所文化礼堂”游人如织。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该镇去年10月开始组织人员挖掘当地传统的文化和民俗,并制作成文字和图片,还搜集了许多实物,利用闲置的老区公所两排双层木房,分千年古镇、人杰地灵、红色记忆、民风习俗、继往开来等5大专题进行展出。近日礼堂一建好,就立即吸引了许多当地干部群众及游人前来观赏。人们都说:“参观这个文化礼堂既受到传统教育,又得到美的享受,值得!”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浙江文化信息中心 浙ICP备
本站网址: / www.zjcnt.net 本站网络实名:浙江文化
主办:浙江省文化厅 承办:浙江文化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杭州亿迪安网络开发生态宜居城镇———宁溪镇
生态宜居城镇———宁溪镇
   镇情概况
  黄岩区宁溪镇位于黄岩区西部,是长潭水库上游唯一的建制镇,北与屿头,南与上垟、富山,西与上郑等乡接壤,距城关38公里,因黄岩溪上游急流至此方宁而得名,建镇有800多年历史,是台州市区西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乐清、永嘉、仙居边区重要的物资交易和集散地,辐射周边乡镇近10万人口。境内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是“生态绿谷”和“天然氧吧”,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全镇总面积88.54平方公里,下辖4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 ,是台州市区饮用水源——长潭水库的涵养地。
  受水源地保护政策的限制,工业、农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受阻,201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03亿元,财政总收入420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6元。
   亮点工作
  近年来宁溪镇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共赢。
做优生态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以产业基地为抓手,积极培育精品农业,红茄、枇杷、白茶、高山蔬菜、红心猕猴桃的种植规模均超500亩,目前宁溪已经打响以“洛阳青”枇杷、“长康牌”竹笋、“前洋红茄”、“宁溪豆腐”、“宁溪绿豆面”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品牌;利用“金山陵糟烧”被评为上海世博会“千年优秀奖”的优势,积极协助“金山陵”酒业打响品牌;立足宁溪千年古镇文化特色,通过弘扬“二月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迹等特色文体活动,使文化与休闲旅游开发有机融合。
做美生态环境,提高宜居水平
  宁溪镇紧紧抓住省、市、区培育中心镇的政策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面优化生态环境。一是突出环境整治。修编《宁溪镇镇区截污管网建设规划》,对全镇污水处理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顺序作出合理规划;投资1800万元完成宁溪镇污水管网1至4期工程,建成截污管网总长度21.3公里,日收集污水500多吨,全部纳入宁溪污水处理厂处理,确保长潭水库水质安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深入推进“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出台的考核办法在黄岩区内推广。二是打造生态绿廊。完成82省道延伸线宁溪段公路两侧各25米的景观大道建设;投资2200多万元,在流经宁溪集镇中心区域的黄岩溪南北两岸各建设一条长1000米、平均绿化宽度50米的沿溪景观带,设置人口文化园、观景凉亭、沿江休闲步道、慢行道、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三是完善交通路网。完成82省道延伸线宁溪段工程,拆除沿路坦头、春建等11个村(居)的旧房屋231间1.8万多平方米,新建快乐、坦头、春建三个安置新区,共安置136户212间。四是突出民生改善。为改善居住条件,宁溪镇于2001年启动高山移民工程,对镇域及周边乡的高山、深山农民户进行集中安置;为方便群众办事,在黄岩区乡镇中率先创建并规范化运作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涵盖民政户政、村镇建设、村账代理、工业经济、计划生育等部门,实行受理、审批、办结一条龙服务,实现集中为民办事。
做浓文化韵味,凸显古镇形象
  近年来,宁溪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提升,倾力打造特色古镇。一是包装提升《作铜锣》。聘请专家对《作铜锣》的曲谱、乐器、队伍、演奏等各方面进行加工提高,使古代乐曲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组建《作铜锣》乐团,在中小学开设《作铜锣》培训班,培养古乐的接班人。二是全力修复历史古迹。对镇域内的古迹、古建筑遗存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制定保护规划。2013年初完成宁溪老区公所修复,正着手建宁溪文史展厅,使之成为展示宁溪历史变迁、文化集粹、地域特色的重要窗口。另外,启动杜范墓、王氏大宗祠堂(老)、天香堂、乌岩头古村落等一批古迹、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前期工作。三是整理完善名人档案。挖掘整理历史名人资源,建立比较完整的古代名人档案,梳理和完善关于宁溪籍抗战将领的“小小宁溪街,一百零八条黄皮带”的具体名单和生平。
做强党建创新,激发干部活力
  近年来宁溪镇非常注重党建工作领域的创新,先后出台了村主要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村主要干部评议评优、村级文书“镇聘村用”、党员实事项目领办机制、村主要干部轮流坐班制等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宁溪镇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党员干部道德诚信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个人申报、职能部门提供和群众推荐举报等3种方式,把全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商业服务信用、社会服务信用、社会管理信用、社会信用特别信息等信息录入系统,作为入党、干部考核评议的有效平台和发展党员、党员评优和不合格党员处置的重要依据。目前,该系统已经在黄岩区推广实施。
   特色产业
  节日灯是宁溪镇的支柱产业,占全镇总产值的65%以上,产品主要有铁架灯、彩虹管、米灯、网灯、桥灯、冰条灯、水果灯、椤灯等8大系列5000多个品种。成套节日灯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俄罗斯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溪镇成为台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节日灯加工、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集群优势。“银线越五洲,小灯亮万家,稳坐家里头,柴米油盐不用愁。”就是宁溪节日灯产业的真实写照。
“二月二”灯会
  “二月二”为宁溪的传统节日,始于南宋。宁溪正月元宵无灯会,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彩灯,初四夜迎灯游行最为热闹。现在的灯会活动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并加以发扬光大,加入一些现代的彩车、彩灯和文化活动。与之相伴的花灯音乐《作铜锣》也是独具魅力,是江南民间音乐之一绝。“二月二”传统文化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山陵”糟烧
&& “金山陵”糟烧以优质新鲜板糟、大米、小麦为原料,选用台州市饮用水源长潭水库上游—宁溪金山陵优质清泉酿制而成,浙东民间誉其为“台州茅台”,2010年获得上海世博会“千年优秀奖”称号,与闻名全国的“剑南春”、“酒鬼酒”等10个产品共同获此殊荣,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白酒企业,成为浙江白酒的一张金名片。
乌岩头古村落
  该村老村区域保留有规模达110间的清代古建筑群,最老的房子有近300年历史,保存相对较好的几座大四合院和村前古老的石拱桥交相辉映,形成了黄岩西部难得一见的古村景致。
宁溪老区公所——跑马楼
  跑马楼是县级文保单位,建于1933年前后,曾经是宁溪区委、区公所办公所在地,是台州现存最好的民国风格的跑马楼,也是黄岩区现存最完整且极具特色的老区公所。
   发展思路
  下阶段宁溪镇围绕打造“绿色、生态、人文古镇”和“市区西部中心”小城镇的总体定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提升经济实力
  紧紧围绕“优一产、强二产、扩三产”的总要求,狠抓产业转型升级。整合有效资源,改造三个老基地,提升三个新基地,新建一个大基地,培育枇杷、红茄、白茶等精品农业,打响宁溪优质农产品品牌;对节日灯等传统行业进行挖潜增效,推动节日灯产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推动塑料模具、日用工艺品、酿造、节能灯、光电配套产品等行业的发展,帮助把“金山陵”酒打造成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的地方名酒;顺应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趋势,编制完善《宁溪镇休闲旅游总体规划》,加强休闲旅游资源挖掘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市区西部旅游休闲集散地。
  注重镇村统筹发展,全力提升城镇品位
  主动对接宁溪镇城镇总体规划,围绕“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思路,有序推进新区建设,拉大城镇框架;加快老镇区有机更新步伐,做好桥亭、横街的立改套和上宅、小街的仿古农屋建设;加强已成型小区的供水、亮化、绿化等公共配套建设,积极打造优质的人居小区;加强特色村保护和中心村培育,提高农村民居档次和城镇化水平;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创建具有宁溪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注重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提升宜居品质
  大力推进“截污大会战”行动,启动下周、坦头新区、镇区南片老城区、宁川西路等区块的污水管网和宁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在完成溪北沿溪景观带的基础上,完成溪南休闲景观带建设,打造宁溪镇沿溪、沿街、沿路“三沿”生态绿廊;加强主干道路、河道等重要地段的绿化改造,扩大镇村绿化面积;全力推进“清洁空气、清洁溪流、清洁家园”三清行动,健全环卫保洁考核机制,做到环卫保洁提质扩面,积极打造人与山水相融的宜居城镇。
  (照片及文字由黄岩区宁溪镇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溪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