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打群架,其中一个已经被抓进去,过段时间要开庭审理申请书,那经济赔偿的时候他是不是就不用赔了

一组离婚数据引发亲子话题
  背景回放
  本月初,民政部在官方网站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数据指出,第二季度离婚登记达94.6万对,平均每天逾万对“劳燕分飞”。据不完全统计,从年龄结构看,目前全国22-35岁人群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也就是说,“70后”、“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而相比“70后”,“80后”的离婚比例更高。
  国外称“80后”独生子女为“我一代”。 非常自我,什么事情很少为别人考虑,都想着自己的感受。“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有些人办离婚手续时还在吵架,互相指责对方不是,等拿到离婚证后,又抱在一起痛哭。为什么“80后”的婚姻这么不牢靠?有人说,父母影响过大是主要原因。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曾经感慨“中国的"80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被父母意见左右的一代”。很多“80后”不是小两口过日子,而是丈母娘、婆婆加上小两口,四个人的日子!
  我一年长的朋友,儿子结婚一年了。一次她去儿子家,儿子说带鱼怎么这么腥?听儿子说才知道他做带鱼从来不用油煎一下,直接把鱼弄断就放锅里,各种调料倒进去,加水炖上了。她说自己眼泪当时就流下来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哪里受过这个委屈?儿子成了家,不仅没有被媳妇好好照顾,一个大男人还自己进厨房!于是婆婆三天两头不打招呼就出现在儿子家,打扫卫生、改善伙食,她还把厨房收拾出来一个样本,让媳妇以后都依着这个标准来整理厨房。起初还好,时间久了媳妇就不高兴了:我也有工作,我也要在外面打拼,钱一点不少赚,为什么家里饭锅就要包在我身上?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穿着自己赚钱买来的衣,吃着自己赚来的饭,凭什么就得伺候你呢?丈母娘也不乐意了,我家姑娘也是娇生惯养,结婚之前都没进过厨房,凭什么你儿子下班就翘着二郎腿玩游戏,我姑娘就得擦地做饭当旧社会的小媳妇?近两年,离婚现象日益增多。如天津,2010年离婚数字29986对,平均每天82个家庭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现过几次离婚潮,其规模都不如现在。如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好过以往任何时期,为何离婚的势头反倒越来越高?记者走访市民政、司法、妇联、社科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多家部门,发现导致今日之离婚潮的,除那些常规的原因外,还藏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推手。
  数据显示新动向
  “闪离”现象成主流
  离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假若离婚的问题日益严重,破裂的“细胞”越来越多,就要引起社会的关注。日前,国家民政部门就离婚现象发出预警,指出自2003年以来,中国大陆离婚率连年递增。仅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办理离婚登记的就有46.5万对,平均每天有5170多个家庭解体。
  天津情况如何?记者日前采访天津市民政局婚姻收养登记管理处。该处电脑设有一套“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鼠标一点,所需资料一目了然。记录显示,自2004年起,到2010年,7年间天津每年登记离婚的数字依次为1、1、1和24150对。这组数字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登记离婚的数字的确在逐年递增,7年间翻了一倍;二是递增幅度越来越大,尤其近两年,2009年登记离婚人数,比2008年多出3116对;2010年登记离婚人数,比2009年多出2321对。
  民政部门统计的数字,并非全市离婚人数的全部。走访天津市有关司法部门,获悉2010年,天津经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案子,1988件;经法院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子,3848件,两者合计5836件。加上市民政局统计的数字,去年一年天津解体的家庭总计29986个,平均每天82个。
  那么,又都是哪些人、在婚后多少年、以什么样的理由闹离婚?市民政局婚姻收养登记管理处信息统计工作做得很细,皆以具体的数字回答记者的提问。
  仍以市民政局去年统计的数字分析:
  若按学历划分,发现具有中专、高中或初中学历的人,在离婚人群里所占比例最大,为63.96%;其次是具有大专学历的,占16.42%;具有大本及大本以上学历的人,占13.74。这组数字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学历越高的人,离婚几率越小,其实不是,因为截至目前,已婚人群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本身就小,尚无具体数据可证明离婚的概率与学历的升高成反比。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即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在离婚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小,仅为5.88%。据分析,如今在天津具有这种文化水平的人,除少数来自偏远地区的年轻人外,绝大多数是年龄在60岁上下的老人。
  若按职业划分,发现无业人员和服务类工作人员是离婚队伍中的主力军,所占比例分别为28.97%和22.18%;其次是办事人员和农林牧渔劳动者,比例分别为15.23%和13.14%;而占比例最小的人群,则是商业工作人员和生产、运输及相关人员,比例分别是1.19%和0.23%。此外,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离婚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仅为3.73%。但就社会而言,此类人员基数太少,其离婚人数与其自身基数相比,仍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若按婚龄划分,发现当今离婚率最高的,是婚龄1年以内的人群,占全市离婚人数的16.60%;其次是婚龄在2至3年的人群,比例为14.90;相反人们常说的“七年之痒”,即婚龄在6至7年和8至9年的两大人群中,离婚人数所占比例仅为9.46%和6.18%。总之,随着婚龄的增长,离婚的比率越来越小。
  最后看导致离婚的原因,发现因“感情不和”离婚的人最多,比例占到25.53%;其次是“家庭纠纷”和“两地生活”,比例分别为0.95%和0.51%;而一向为世人诟病的“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的比例却很小,仅占0.39%。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双方能够协议离婚的走民政局,协议不成的走法院,因此离婚的数据一部分来自于法院。记者通过对几位法官的采访,了解离婚案连年来发展的动向。
  红桥区人民法院老法官李秀琴,20年来一直在办民事的案子,她说:“十几年前没多少离婚的案子,有闹离婚到法院的,法官下到街道,居委会、派出所,男女双方代表,大家坐下一调解,也就完了。所以,每月真正离婚的案子,也就一两件。现在不得了,经我手办理的民事案,100件里离婚案得占一半,尤其近几年,离婚的案子越来越多,而且是不好调和,男女双方的态度都很坚决,就是要离婚。”
  纵观历史,以往出现过的几次离婚潮,离婚人群的年龄多在30岁以上。然而这回,尤其近几年,离婚者竟然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在天津市民政局统计的数据里,婚龄1至5年内离婚的人,占全年离婚人数的42.9%,而且其中被人称为“闪离”的,即婚龄仅在1年之内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多。
  走访市妇联权益部,该部负责人王燕告诉记者:“近一两年,妇联接到的投诉,近60%是婚姻家庭的纠纷,其中"闪离"的问题尤为严重。结婚没多久,突然就吵着闹着要离婚了。比如今天上午就有一个20多岁的女青年来电话,说她肚里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生产了,可她那小丈夫却跟另一个女孩儿跑掉了。她哭着说:"孩子要是小的话,我把他(她)做掉,可现在都已临产了,让我怎么办?"我了解一下情况,发现之前两人并没什么矛盾,不知那男青年为什么就这么没有责任心?按说你要铁了心地"闪离"也没关系,道德水准嘛,没法强求你,关键是你得把事情都给交代清楚啊。上周四还有一档,26岁的一个小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来诉苦,说她丈夫把她关起来,拳脚相加,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婚姻脆弱像蛋壳
  双方父母干涉多
  记者问,“闪离”的原因,是否与“闪婚”有关?
  王燕说:“我们每季度做一次分析,"闪离"确与"闪婚"之间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婚前相处时间太短,相互了解不细,婚后许多矛盾爆发出来,才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问题是好多"闪离"的年轻夫妇,婚前是同学、同事或认识时间很长的朋友,相互了解,感情也挺好,不知为什么,一结婚反倒不行了。针对这现象,我们研究,发现有一特别的原因在里面,那就是父母干涉得太多。如今婚姻已不再是青年男女两人的事了,而是双方背后的两个家庭。双方父母管得太细、太具体,小两口儿之间哪有不闹矛盾的?好多矛盾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到父母眼里,就被放大了,他们一参与进去,事情也就闹大了。”
  听王燕如此说,记者想起去年年底发生在本市某法院的一桩离婚案:小两口儿没什么矛盾,女方却要离婚,理由是婆婆对其生活干涉得太多。婚后,婆婆以小两口儿不会生活为由,将他们把在自己身边,小两口儿想要自己买房搬出去都不行。可住在一起,婆婆又管得事无巨细,甚至连小两口儿的性生活,婆婆都要指定时间,规定次数,说要保证男方的身体。干涉得多了,儿媳抗议,说:“你干脆睡到我们中间来算了!管好你儿子。”婆婆执迷不悟,儿媳忍无可忍,只好起诉离婚。法庭上,公公气得指责婆婆说:“好端端一个家庭被你搅散了!”不想婆婆还委屈,说:“你们的婚事不是我一手操办的?买菜做饭不是我管的?”她认为是儿媳没良心。
  杨洁是天津北洋律师事务所女律师,主办离婚的案子10余年。她告诉记者说:“近两年,离婚的年龄段越来越低。以前办离婚的案子,当事人找律师,没有爹妈跟着的,爹妈嫌丢人,躲得远远的,顶多有个朋友跟着来。如今不得了,年轻人打离婚官司,不管男女,爹妈全跟着,甚至还有七姑八姨。一说案由,爹妈抢着说话,劲头儿比当事人还大。我就烦这个,总说,你们打住,到底谁打官司?让他(她)自己跟我说,做父母的少掺和。但不行,还就得掺和,个别父母甚至威胁当事人说:"你若不离,别再认我们!"我就奇怪,儿女离婚,对父母而言能有什么好处?值得他们如此玩命?”
  杨洁还说:“过去我办离婚的案子,发现都是因为具体而又重要的原因,当事人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现在可好,有些年轻人坐我这嘚啵半天,离婚的理由是什么我找不出来,弄得我连诉状都没法写。然而就这样的案子,有的还越打越热闹,怎么呢?就在闹离的过程中,双方亲属参与的越来越多,或是娘家人把姑爷一方给打了,或是婆家人把儿媳连其父母给揍了,最后变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战争,一个离婚案扯出好几个民事纠纷案。”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老法官李秀琴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我女儿也大了,将来她结婚,我该给的给完后,你给我走人,日子好坏你们自己过去,我们做父母的绝不掺和。掺和没好儿,这两年我看得太多了。”李法官之所以这样说,是近两年她所经办的几桩离婚案深深地触动了她。
  去年李秀琴审理了一桩离婚案。该案原、被告是一对原本感情不错的小两口儿,女方生产后带着婴儿住娘家,男方也在岳母家住,岳父母也乐得伺候他们。一天,男方下夜班后睡在岳母家,孩子哭闹影响他睡觉,他让女方给孩子喂奶,女方说喂过了,再喂会撑着。就为这点事,双方吵起来,以致动手。动手自然会是女方吃亏,女方亲属不干了,把男方打一顿不解气,当晚女方大爷又邀一伙人追打到男方家里,警察出面才算了事。就因几巴掌,官司打到法庭上,此婚非离不可,亲属闹得比当事人还凶。休庭时,李秀琴指着女方大爷的鼻子说:“多大的一点事?全是你们这帮做长辈的亲属给搅和的。张口离离离,离婚后你侄女嫁不出去你负责?你也有孩子,想想你自己的孩子要是离了婚,对你有什么好?”不想那大爷竟然说:“嫁不出去,我们养得起。”
  李秀琴对记者说:“过去孩子多,住房少,做父母的最怕儿女闹离婚,一是结个婚不容易;二是离婚二字太丢人;三是离婚后你去哪住?所以双方父母都会规劝自个儿的孩子,尽量维护他们的婚姻,即使非离不可打上官司,我也没见过有父母跑来跟着一起出庭的。现在可好,尤其是"80后"青年男女的离婚案,双方亲属一来一大帮,打群架似的,有时我们真怕他们当庭打起来,不得不把他们轰到院儿里去,只留当事人出庭。更有甚者,亲自上阵为儿女打官司。比如我上午开庭审查的一桩案子,双方的代理人,是各自的妈妈,等于婆婆和岳母在那儿打起来了,俩人毕竟不是律师,不懂规矩,一开庭就吵。不用问,在法庭上有时你一看那些父母的架势,就知他们平时在家里的表现,儿女的家事,他们什么都掺和、都干预,闹离婚的劲头比儿女都甚。再就是独生子女的后遗症,儿女结婚后,父母还盯着,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或是受委屈,小两口儿一有矛盾,父母跳出来护着,他们一掺和,小事变大事。”
  离婚乃家事,外人不好随意评说。但当事者迷,因此我们只劝那些身陷迷局的父母们,别再以爱的名义干涉儿女的家事,别再以保护儿女的名义干涉儿女的婚姻。
  富了竟然也是祸
  情感竟比利益弱
  中国大陆离婚率7年连续攀升,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接受记者采访时,列出六条原因:
  一、经济发展带来观念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性也在发展。其个性发展反映在生活中,多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个人的东西追求得太多了,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就淡漠了,家庭的基础由此变得不太牢固。
  二、社会生活功利化日趋严重,婚姻染有市场化色彩。本应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变成了以实现某种利益和目的的交易,如为留在大城市,为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等等。所以一提就是房子、车子,最好是有现成的别墅和豪车。有些人不愿像父辈那样靠艰苦创业打造幸福生活,而想通过婚姻来一步到位,为此不惜舍掉自己于情感上的取舍标准。市场化总会掩盖一些矛盾,为日后婚姻破裂埋下伏笔。
  三、经济性增强反倒影响了家庭的稳定。过去家庭经济水平低,买不起多余的房子,独自一人抚养孩子也很难,离婚之事很少有人去实施。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夫妇双方都能独立的生活了,经济性不再是捆绑家庭的纽带。
  四、过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性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现西方价值观不断渗透,其中的一些观念,对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稳定来说,不是一个好东西。比如“爱情需要更新说”和“追求性福是人的本能”等观念,催生了婚外恋和一夜情,毁灭了夫妻的感情。
  五、家务劳动的价值被忽视。过去,夫妇双方一般都是双职工、家庭地位平等。如今,好多人下岗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家操持家务。可惜家务劳动被世俗认为是不产生价值的,只有在外面挣钱的那种劳动才有价值,因此夫妻间就有了价值观上的矛盾,家庭地位上有了主从的分化。这种分化,能够接受的夫妇可能还会相安无事,不能接受的就会争吵不休,直至感情破裂。
  六、“80后”好多年轻人不会做家务,婚后还蹭父母的饭吃,这似乎是当今一种新型的家庭模式,但对新生家庭的稳定性来说,这不见得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家务是维护家庭关系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夫妻,特别是新婚夫妻的沟通与磨合。如今好多新婚家庭的家务,包括抚养孩子,都给父母包办了,少了新婚夫妇沟通的渠道和磨合的机会。
  张宝义还提到,过去一说就是“闹离婚”,现在好多人不“闹”了,而且处理得很理智,等孩子长大了,比如考上大学后,双双心平气和地去办离婚手续。记者核查市民政局统计的数据,将去年每月离婚数字在坐标纸上画点连线,发现在高考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段里,果然有一个小高峰。有关工作人员说,有时一开门,来办离婚手续的夫妻排成队。
  张宝义说,前五条多年来一直是导致家庭破裂的主因,第六条是近期出现的新动向,值得关注和研究。
  针对年轻人“闪婚”成风的现象,天津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王燕也向记者列出六条原因:
  一、过于浪漫。受西方影视文化影响,俩人一见就爱,就上床,就结婚,结果是相处时间短,对方的一些问题发现不了,婚后发现了又不能忍受。
  二、不少年轻人追求物质享受,非大款或大款家庭的子弟不嫁,婚后才深刻地意识到,缺乏爱情的婚姻对精神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折磨。
  三、好多年轻人情感不确定,爱什么样的人?自己不知道,从小大事小情父母包办,选对象也由父母说了算。日后他(她)自己成熟后,发现对方远非自己理想配偶,容易移情别恋。
  四、有些女青年学历不高,技能没有,婚前找工作就很难,很辛苦。婚后贪图安逸,愿带孩子当家庭妇女,不愿再到外面去吃苦受累看人脸色。这种人常被看作是好吃懒做,由此丧失在家里的地位,有的公婆就说:“这还不得养她一辈子?”挑唆儿子离婚。
  五、性意识淡薄,不知何为忠诚。不少年轻人婚前就很随便,性经历始于学生时代,婚后仍然放纵自己,甚至仍与老情人保持着联系。婚前的丑闻,婚后的出轨,都是引爆离婚大战的导火线。
  六、婚姻观念淡薄,视离婚为游戏。“你看怎么着?不行咱就离”是一些青年夫妇的口头禅;“不行就赶紧离,趁年轻再找一个”是某些父母的口头禅。过去人们工作单位、居住环境双固定,担心离婚影响个人形象,轻易不想离异之事。如今年轻人工作随意跳槽,居住环境本来就很封闭,而且也可随意改变,离婚后摇身一变,换个单位,换套住房,又像是一个“新人”一样,不怕离婚给他(她)带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采访到最后,女法官李秀琴的一段话道出了如今“80后”离婚潮的深层原因,她说:"80后"年轻人闹离婚,矛盾表面看,是出现在青年男女之间,有时细一琢磨,你会发现根子是在父母身上。譬如,这城市中的"8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身上的很多坏毛病,都是谁给惯出来的?是他们的父母。如今我审案子,发现好多年轻人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婚后不会做家务,不会过日子,胡花乱花,"月光族"。而且缺乏包容心,甚至就不懂什么叫包容。过去独惯了,父母面前他们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婚后又都想让对方服从于自己,芝麻大一点儿小事儿,都要争出个高低,否则便不依不饶。试想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突然被婚姻绑在一起,哪有不闹矛盾的?有了矛盾你干嘛就得那么强势?非得亲手砸了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小家?离婚?好吧,官司你赢了,可是家没了,孩子也不在你身边了,你到底是赢了什么呢?你说你能再找一个,可你没有包容心,敢保下一个就能全对你的心思?若往深处说,我认为这都是父母打小没有教育好。”80后的小夫妻,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和丈母娘女婿关系是门学问,东阳市人民法院的一份有关80后婚姻报告中显示:80后离婚案件这几年正在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据该法院统计:日至日受理离婚案件749件,涉80后案件有139件,占18.56%;2008年至2009年同期收受离婚案件787件,涉80后案件有187件,占23.76%;2009年至2010年同期共收受离婚案件891件,涉80后案件有224件,占25.14%。今年的案件还没有完全统计,但涉80后案件占比也已经比去年同期高了。
&&&&法院办案人员认为,80后离婚案件中,婆婆和丈母娘往往都很强势,父母过度干预成80后离婚率增高的“推手”。按照相关报道,网恋、闪婚、闪离、周末夫妻、试婚、试离婚、第三者介入、婚外同居等社会婚恋现象好像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80后的青年男女中,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上海80后新生代婚恋观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爱就是承诺和责任,同甘共苦,不离不弃”;54.9% 既要相爱又要对方条件好;60%找不到满意的,宁可单身;74.6%只与相爱的人婚前性行为,69.1%的受访者表示“为满足自己的一时冲动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离婚!”18日上午,一对闹气的小夫妻来到历下区婚姻登记处要办理协议离婚,被工作人员几句话劝了回去。据了解,这种“冲动式”离婚的年轻夫妻,每月被劝回的能有20多对。
&&&&18日上午,在历下区婚姻登记处,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冒着淅淅沥沥的雨,抱着孩子来办理离婚。“我们要协议离婚。”刚当爸爸的王明(化名)一来到离婚登记处就对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赵女士看了一眼王明的妻子,抱着一个婴孩站在门口,不肯往里走。“孩子好可爱,多大啦?”赵女士似乎看出了女方的心意,并不急着给他们办手续。
&&&&“9个月了,是很可爱。”王明的眼中流露出喜爱之情。“孩子这么小,你们为什么要离婚?”听到赵女士的询问,王明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原因。“你们夫妻俩想清楚了吗?”赵女士问。“无所谓。”王明勉强笑笑,轻声地回答。
&&&&“无所谓,有没有为孩子想过?”看着夫妻俩一个不肯往里走,一个说着气话,赵女士看出了个大概,“两口子吵架,作为丈夫,你要哄哄妻子,她生孩子、看孩子也不容易,互相包容一下。”
&&&&王明听着,回头看了看妻子,孩子正在妈妈的怀里向他招手。“作为丈夫要有担当,不能说离就离,作为爸爸,更要有责任感,一时冲动离了婚,孩子怎么办?”听赵女士说完这些话,王明就走到门口,看着眼圈有些红的妻子,看着想让他抱抱的孩子,说说闹闹的,一家人又好了起来。
&&&&“每个月都有这样的‘80后’小夫妻,吵了架就要来离婚。”看着这对小夫妻笑嘻嘻地离开,赵女士说,一旦真离婚了免不了又后悔,过不了多久又得复婚,折腾了一圈后,心里总会留下伤痕,再离婚率也增加了不少。
&&&&据历下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刘刚介绍,每月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有150对到160对,其中得有20多对夫妻,在工作人员几句问话之后,就不想离婚了,有的夫妻干脆在这里吵完架后,就直接回家了。
  由此可见,80后的婚姻与性观念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开化”。
&&& 54.9%的受访者认为既要相爱又要对方条件好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80后一代对爱情的看法比较一致,总体上持积极正向的态度。近八成被访者相信“爱情是缘分,相互有感觉”,赞同“相互理解、心灵相通、坦诚以待”,认为“爱就是承诺和责任,同甘共苦,不离不弃”。34.1%的人表示“只要相爱,其他条件可以不考虑”,54.9%的人表示“既要相爱,又要对方各方面条件好”;仅有6.7%的80后表示会在“谈不上爱情”或“没有爱情”的情况下结婚。
  74.6%受访者选择只与相爱的人婚前性行为
  据调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随着年龄的递减,持肯定态度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与近年来性观念的变动特点和趋势相一致。但在建立性关系的态度上,80后有着相对的准则。60.2%的受访者表示“性与爱一样需要忠诚,一个人同时只能有一个性伴侣”;74.6%的人表示“只与相爱的人发生婚前性行为”;69.1%表示“为满足自己的一时冲动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73.3%表示“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要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57.2%认为“现在贞操观念过于淡化,应强调”;72.2%表示“贞操要求专对女性,这样很不公平”。
  六成受访者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宁可单身
  调查同时发现,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融合与冲突在80后青年群体中尤为突显。六成80后表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情愿单身”,仅11.6%的人表示“不赞同”;71.2%的80后赞同“单身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对于“结婚是个人的选择,结不结婚都可以”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多数80后年轻人表示不认同,表现出与传统婚姻观相一致的特点,仅有36.1%的80后表示认同。
  从上述调查可看出,上海市的80后适婚男女的观念趋向于传统,没那么离经叛道。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更多的人不得不向现实屈服。在高房价和社会通胀压力的大经济背景下,80后对婚姻持谨慎态度,这是福还是祸,得由80后自己去体验,外人看看热闹就行了。
&&&&丈母娘领着自己女儿上法院离婚
&&& 东阳市人民法院就调解了一起离婚案件,这对80后夫妻,婆婆和丈母娘都很强势,平常琐事就能上升到两个家庭的矛盾,吵多了,护女心切的丈母娘就直接领着自己女儿上法院要起诉离婚。
&&&&2007年8月,21岁的吴某与25岁的张某经过一段时间恋爱,到东阳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2008年11月,让两个家庭都开心的喜事来了———吴某生了个大胖小子。
&&&&照理说,有了孩子后,生活应该更加和和美美才是,但回归柴米油盐的生活后,双方母亲都护着自己孩子,慢慢矛盾就出来了。
&&&&“我婆婆太强势了,儿子都这么大了,我们小夫妻间的事情她还事事要管。”吴某说,因为他们小两口和老人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些小问题就能产生矛盾,比如宝宝睡相、吃饭、教育,婆婆都有话说,最主要的,小夫妻有点口角,婆婆马上帮儿子出头。
&&&&“他太没主见了,都帮他妈的。”吴某觉得有点委屈,日常生活中,婆婆对她有太多挑剔。
&&&&女儿受委屈了,当妈的岂能坐视不管,吴妈妈对女婿张某同样不满,认为他没能给女儿带来美好的生活。
&&&&张某是开网店的,整天在网上,吴某在工厂打工,干活很累回来,经常看到张某还坐在电脑面前,叫都叫不动。
&&&&对此,吴妈妈很有意见,“网店这种东西又做不大,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找份正式工作,去工厂打工”。
&&&&吴妈妈唠叨多了,张某也听烦了,有一次,两人大吵一架,这也成了小两口要离婚的导火索。
&&&&“反了,反了,没规矩了!”吴妈妈火气上来了,觉得女儿嫁错人了,要求女儿离婚。
&&&&日,吴某在母亲的陪同下,以感情破裂为由向东阳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承办法官胡伟东经过调查,了解到双方当事人都是80后,其实小两口感情还可以,并没有原则性分歧,主要还是两个妈妈都比较强势。
&&&&8月15日,在法官们耐心调解下,小两口握手言和。吴某当场表态,愿意再给张某一个机会,而张某则愿意另行安排住宿,暂时和母亲分开,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80后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
“像这样的80后离婚案件,我们经常要碰到。”东阳市人民法院办案人员说,他们的婚龄普遍较短,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在他们经手的离婚案件中,80后夫妻占了很大的比例。
&&&&今年3月,邢某终于脱离了这个家,和杨某离了婚。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闹离婚,去年3月,邢某便起诉过一回,因证据不足,没离成。
&&&&80后的邢某和杨某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快就结了婚。婚后,小两口住在男方父母家。一开始相处还算融洽,时间一长,矛盾就来了。
&&&&“公公婆婆成天对我指手画脚的。”邢某说,“不是嫌我工作不稳定,就是怪我家务活做得不利索。长这么大,还没有人这么说过我。”
&&&&说起这个媳妇,杨某父母也非常不满意。“生活习惯太差,经常玩到次日凌晨才回家,还喜欢乱花钱,买了一大堆衣服却没穿过几件。”
&&&&“关键是,我老公什么都顺着父母。连离婚这么大的事,也都听从他们的意见。”邢某说,“他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有什么意思?”
&&&&法官认为,80后离婚案件呈现上升趋势,从自身原因看是80后夫妻心智欠成熟,缺乏忍让、宽容和责任感。因为8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都很强,有的甚至可以为拌一次嘴就瓦解一桩婚姻。
&&&&二是闪婚现象增多,婚前了解不深以致婚后产生不少矛盾;三是很多当事人在婚前都是家中的宠儿,婚后却不得不承担起“房奴”、“车奴”,甚至“孩奴”的角色,由于不适应角色转变而会渐渐产生家庭矛盾;四是由于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性、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一定的家庭摩擦。
&&&&父母过度干预成“推手”
“虽然80后夫妻由于时代的特点,有着婚姻上的各种不足,但从我们办案的情况看,很多80后夫妻的离婚案背后,都有双方父母的影子。”法官认为,像前面提到的吴某和张某、邢某和杨某,父母在这两起离婚案件当中不是起和解作用,而是起到了“推手”作用。
&&&&这说明,一些80后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太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些男孩子,太听妈妈的话,像“夫妻之间很隐私的话也对妈妈说,没什么主见”。
&&&&其实有些小夫妻之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怕自己孩子吃亏,指点得太多,矛盾就激化了。
婆媳关系难处,丈母娘和女婿的关系也同样难处。在东阳就有这么一对80后小夫妻,因为双方的妈妈都太强势,打起了离婚官司。今年25岁的小吴和29岁的小张,是在4年前领证结婚的。婚后一年,小吴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照理说,有了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应该更加和和美美才是,但回归柴米油盐的生活后,双方母亲都护着自己孩子,慢慢的矛盾就出来了。“我婆婆太强势了,儿子都结婚生子了,我们小夫妻间的事情她还每样都要管。”小吴说...
&&&&为此,法官建议,80后青年婚前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感情,磨合好了,就可以把婚后的问题降到最低点;婚后一旦出现问题要多沟通,多为对方考虑。当然,80后的父母们,少介入子女的生活,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解决。双方应慎重地对待婚姻问题,当产生家庭矛盾时,能深入地分析原因并寻求对策,不要将矛盾扩大化。当有其他家庭成员介入时,更应理性地对待,看是否能继续共同生活、看矛盾是否为原则性无法补救的、看双方之间本身的婚姻态度,而不要过多地摄入家庭因素,动辄上法院并非最佳途径。
  听起来说的都有理,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妈妈是对的,心里委屈,这样的婚姻能牢靠吗?因为家务闹得不愉快,值得吗?家务事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不论谁来做,不论做成什么样子,只要他们喜欢,就好了。作为老人没有必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谁的孩子谁心疼,不能只当自己的孩子是宝贝,拿别人家的孩子不当孩子是吧?
  两个人的婚姻里面又加入了岳母和婆婆两个女人,你护着你儿子,那我就帮着我女儿,于是小两口的事,变成了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事,本来事情很小很简单,介入的人多了,就变成了大麻烦。
  离婚不是丢人的事,而是人们开始重视婚姻质量的一个表现。但是离婚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失败经历,如果是因为婚姻中多了两个女人而失败,是不是更不值得了呢?
  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开手,让他们的心灵有机会、也有空间成长呢?毕竟,我们眼里的那个孩子,总有一天也要为人父母。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多出一个人就挤了,更何况多出来两个女人呢? 最近,《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明确了夫妻双方房产归属的有关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各个产权登记机构也迎来了一批要求办理房产证更改或添加姓名的人潮,房产的归属与分配似乎已经成为婚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然而,有些夫妻却根本不在乎房子归谁,更不在乎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他们在乎的是一起使用或其中一方拥有的游戏账号,以及游戏账号里的极品装备,他们就是只争账号不争房产的游戏玩家夫妻。
离婚了,只争游戏账号,不要房产财产。
  案例一:夫妻离婚不争房产争游戏账号
  据媒体报道,曾经有一对网游玩家在游戏中认识后迅速结婚,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共练了10多个网游账号,拥有一大堆“极品”装备,在网上可以卖到四、五万块钱,而在经历8个多月磕磕绊绊的婚姻后,两人最终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割时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双方都愿意放弃已按揭的房子,而争夺起这近一年来共同练到50多级的10多个游戏账号。
  据悉,男方在离婚起诉书中特别写道,他在几个游戏服务器的网游账号及极品装备等全应归自己,房子归女方,而女方则称游戏账号和房子一样都是夫妻间共同财产,应平均划分。
  案例二:80后离婚夫妻要房子也要装备
  据报道,有一对80后小夫妻因网络游戏结缘,而婚后生活也因共同痴迷游戏而产生矛盾,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而离婚时双方不仅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还要分割婚后共同玩游戏而获得的游戏装备。
游戏账号也要平均分割?
  据悉,女方起诉至法院要求与男方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在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增加了一项诉讼请求,即要求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在网络游戏中因成绩突出而获得的网络游戏装备,而男方则认为该游戏账户是自己注册登记的,由此获得的游戏装备应归自己所有。
  案例三:现实妻子与网络小三争屠龙刀
  陆某(男)与李某(女)结婚后,一直迷恋网络游戏,并且在游戏里认识了杨某(女),双方在网络里也结为了“夫妻”。由于陆、杨二个人在网络游戏里配合默契,他们得到了游戏里的最高装备“屠龙刀”,当时就有人出现金人民币5万元要购买,两个人都没有舍得卖,后来“屠龙刀”被袁某骗走。不久后,陆某车祸意外身亡,李某与杨某都依据继承法向袁某主张“屠龙刀”的所有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