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安都为什么投降北魏首都?

北史-北魏开拓期
243回复 3810浏览
接下来写北魏稳定期。
(北魏稳定期的重点是制度和变革,前后各一个关键人物,前期是冯太后,后期是元宏)发自手机虎扑
拓跋焘的晚年始终处于强极则辱的地位。他和他的祖父拓跋相似,强大的威权放大了他的“轻用杀伐”的缺点。拓跋焘死后,宗爱假借皇后懿旨控制了朝廷。朝廷中的大臣们商量着让拓跋焘第三个儿子拓跋翰来继承,因为他性格正直高雅,曾出朝镇守⒑薄5诎薹邮苣瓿さ乃镁纸锰笾钌蓖匕虾玻⒘送匕响庾钚〉亩油匕嫌辔
拓跋余反而是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只是宗爱用来挟持朝政的棋子。所以拓跋余对身边的人多次赏赐,每次都很丰厚。然后常常带着下属通宵喝酒作乐,不到几个月就把国库消耗一空。在拓跋余花天酒地的同时,宗爱则向朝廷内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自己也任大司马、大将军、太师,总督中外军事。朝廷内反抗他的人被杀了不少。拓跋余看着宗爱一天天壮大,朝廷内都说宗爱像赵高、阎乐。就要剥夺宗爱的权力。宗爱继续自己惯用的手法,让拓跋余出城祭奠,然后派贾周等人暗杀掉了拓跋余。这事发生在452年10月1日。
这下朝廷彻底炸锅了。宗爱短短一年连杀两帝一王子,当时宗爱还在城外。留在城内的陆丽和长孙渴侯就密谋,迎皇孙拓跋F入宫即位。452年10月,长孙渴侯秘密控制住禁军,陆丽就去接拓跋F。刘尼率禁军出城,抓住宗爱、贾周其党从处斩,夷灭三族。拓跋F这一年只有13岁。
拓跋F登基后,452年11月先追封了早逝的父亲拓跋晃。然后顺应民意,放开了灭佛的禁令。在一开始就显示了相当不凡的施政技巧。发自手机虎扑
拓跋F小时候的事情可以作为佐证。拓跋F五岁的时候,跟着拓跋焘北巡,遇到某首领枷锁着一个奴隶要惩罚他。拓跋F就说:“奴隶今天遇到了我,就应该放了他。”首领就放了奴隶。拓跋焘听说了后,说:"这个孩子虽然还小,却很把自己当做天子嘛。”拓跋F长大后,常常参与政务的讨论,决定可否实行。
拓跋F初登基的时候非常危险。因为朝廷内外的各种人都蠢蠢欲动。高官间权力争斗非常激烈。发自手机虎扑
(关于拓跋F登级初期的官员大清洗。我找个数本资料也没整理出个头绪来,所以我只能保持混乱的格局来阐述)
拥立拓跋F的大臣主要有五位,刘尼、游雅、源贺、陆丽、长孙渴侯。在幼小的皇帝确认之后,朝廷内部就开始争夺权力,发生了严重冲突。
在讨论这些冲突前,先要涉及一下北魏的民族政策。拓跋焘时代的民族政策,对胡人的首领往往以高官厚禄接待,弱化其民族差异。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前面提过的北燕冯家(严格来说冯家算汉人)。所以北魏的高官往往是胡人,而且往往来自不同的部落。在拥立的五位中,刘尼是独孤部的首领,游雅是汉人,源贺是秃发仗粗樱嚼鍪遣搅虏康氖琢欤に锟屎钤蚴浅鲎院屯匕霞乙喑家嘤殉に锛摇
拓跋F上台后,先是452年10月,主掌尚书的长孙渴侯和主掌军事的拓拔寿乐(拓拔家的远亲)发生了冲突。两人都被赐死。然后,不少高官被外贬去做州官。源贺、游雅都在其中。拓跋焘总共有六个长大的孩子,拓跋晃和拓跋伏罗死在他生前,拓跋翰和拓跋余死在宗爱之乱中,剩下两位拓跋建,拓跋谭都在452年10月暴毙(谁干的我不敢妄言)。这是第一波。
短暂的稳定后,形成了太尉周忸,司徒陆丽,司空杜元宝的格局。(杜元宝是拓跋焘舅舅杜超的侄子)随后在452年12月,周忸被赐死。453年2月,杜元宝以*河蟹*被杀。拓跋嗣第六子拓跋崇,因为被杜元宝拥立,也跟着被杀。453年7月,拓跋嗣的孙子,也是拓跋焘晚期的重将,拓跋仁也要试试看,失败后被赐死。
这一系列的血腥之后,朝廷才慢慢稳定下来。
这一系列的内部斗争,拓跋F一方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拓拔焘晚年最爱的大将能臣则基本被杀被逐,相对来说威胁较大的两位叔叔也先后被弄死。北魏从拓拔焘几乎畸形的制度,开始回归正常的国家制度。
拓跋F早期这种新旧贵族的妥协是对北魏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拓跋F对旧贵族的妥协,换来了对拓拔家远亲的剿灭。拓跋F一族事实上成为了唯一享有王族权力的人,拓跋F的皇位也得以巩固。而新贵族在付出大量人员外调的代价后,实际上掌握了北魏的中枢。
这种政治妥协的结果是,拓跋F的皇权被迫削弱,而主持政务的主要权力落到了政府手中。而执掌政府的是新旧贵族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在拓跋F的早期,这两人是陆丽和伊C。
伊C有着颇为传奇的一生,他起于行伍从军队底层一步步走上了相国的地位。年轻时靠着健壮的体魄而立下军功,“少而勇健,走及奔马,善射,多力,曳牛却行”(基本是三国许褚级别的力气)。中年多次正确决策而被拓跋焘一路提拔到高层。性情忠谨,做事及其认真。但是在新旧贵族对冲的政坛,极难立身,所以伊C在政治斗争纷繁的局面下,“清约自守”,“为政举大纲而已,不为苛碎”,因而得以善终。发自手机虎扑
454年2月,在拓跋F实际登基已经两年之后,拓跋F才迟迟的去接受了图。正式成为了北魏的皇帝,并改元兴光。隔年,455年,拓跋F才册封了自己的皇后(冯氏)和太子(拓跋弘)。这象征着整个政治斗争基本结束,北魏朝廷内外接受了拓跋F。
在拓跋F这场大赌局中,不少派系都是下了重注的。拓跋F在旧贵族中被排挤,只能将主要的橄榄枝伸向外围贵族,就是在此前战斗中向拓跋焘投降的各国贵族。其中北燕冯氏以女为皇后,西秦秃发氏(源氏)则以源贺为首支持拓跋F。他们都收到了大量政治上的回报,拓跋F在外极为倚重源贺。整个外围贵族的地位都有不少提升。[ 此帖被otao在 18:15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捣毁神像这种事无独有偶,西方的东正教也出现过,而伊斯兰教甚至根本就不立神像。有形的神像,容易被世俗的野心家们利用,比如把自己的模样刻画成神的形象,欺骗无知百姓说自己是神佛转世,为个人崇拜推波助澜,以此谋利。
再者神像被捣毁,而施暴者却没有受到天谴,直接证明这些大众所顶礼膜拜的泥塑木雕,对现实世界毫无影响力,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捣毁神像的行为本身。就是摧毁该信仰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至于寺庙僧侣不从事生产,不纳税,不服劳役兵役,发展到后来甚至聚敛财富(出家人追求财富这些身外之物,本身就是堕落,离男盗女娼也就半步之遥了),拥僧兵自重(尤其是软件方面是有宗教信仰支撑的,对统治者威胁更大)。这些行为发展到临界点,必然引起当政者的不满和强力弹压。日本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也有火烧比鄙降募ち沂侄巍
凡是都有个度,佛教一方面劝人向善,给人以精神寄托,对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发展过头,国家的财力人力物力会被其吸走,特别是有些主张入世的宗派,一旦势力壮大,会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君主的权威甚至是统治,这时候当权者毁佛灭佛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深入恶中
拓跋F此后执政的十一年基本是波澜不惊,从北魏高层到低层到普通百姓都需要在拓跋焘大量军事消耗的透支中解脱出来,所以整个国家都迫切的需要稳定的政治局面,大量时间来生产补充物资。拓跋F时期的边境军事问题,推后一些再说。我先把其内部的政治格局讲清楚一些。
拓跋F执政的主要时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其中汉族自崔浩被杀后完全退出了决策核心。其领袖人物则传到了游雅手中。可是因为崔浩的惨烈下场在前,游雅对重要的政治事务均采取回避策略。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地方治理上了。拓跋F权力稳定后,对五位拥立他的人都加以重用。但游雅却唯独例外。其中民族隔阂是部分原因,而游雅本人个性则是另外部分原因。
"雅性刚戆,好自矜诞,陵猎人物。"
所以,拓跋F时期真正的权力中枢就在皇帝和两位内相身上。在格局初成的时候,这两位是陆丽和伊C。这格局维持直到459年,陆丽可以团结旧贵族,伊C则代表军功阶层。两人都可以算德高望重,所以朝廷秩序一直得以保持。459年2月,伊C去世,才使朝廷渐渐失去了平衡。
然后,军功阶层就为了伊C留下的位置争夺了很久。一直到461年,此前都远离核心的乙浑才惊险胜出,先出任了车骑大将军,后封太原王。最后则一步步走上了丞相之位。
(乙浑是北魏记载中的神秘人物,无传却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大量提到。他发难前的人生无任何记载。他在此后是个重要人物。)
在叙述465年的重大政变前,把北魏南北两线的军事状况稍加整理一下。拓跋F时期的整个军事态势是内敛的,因为从高层到民间都需要从此前长年征战中休息复苏。所以边境的战争就变成了军事冲突和摩擦。先来讲南线。
450年,拓跋焘到长江边耀武扬威之后,随即就去世了。宋帝刘义隆得到消息后,就在452年组织了第三次北伐。这次北伐赶上了好时机,因为北魏内部正因为帝位而分崩离析,但是南朝本身也受第二次北伐极大的破坏而元气未苏。南朝的士气,将领,军队都是支离破碎。所以这次北伐成就更小,东边萧思话围`x,七个月攻不下来,西边鲁爽围虎牢也是一直没有攻克。整个北伐在452年10月就匆匆结束。
在北魏内乱的几乎同时,453年3月,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所杀,开始了南朝的内乱。刘义隆第三子刘骏随即起兵讨伐自己的哥哥,在伦理和军事实力都占优的情况下,刘骏一路得到各方面的支持,5月就杀入了南京。杀了刘劭,登基称帝。
刘骏和拓跋F情况相似,好几个叔辈的人在外封王,统领一方。自己得位又算不上名正言顺。刘骏只能不断的应付王族旁支中不断的*河蟹*和叛变。这整个布局一直绵延到459年才结束。晚年刘骏则起居极尽奢华,导致中央府库空虚。463年又遇到浙江大旱。
所以整个魏宋边境,双方都无力改变现有格局。虽然在仇池发生了几次军事摩擦。北魏的名将也都更换了一批,东线尉元成为了军事主心骨,其他还有慕容白曜,皮豹子,孔伯恭之类的大将都有独当一面的才干。北魏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保存。
然后是北线。
因为拓拔焘时代强大的军力和军事决心,所以数次北伐,使柔然的强主大檀郁郁而终。大檀死后,他的儿子吴提先占了北魏想要和平的便宜,实力恢复后又和北魏数次交锋。拓拔焘在位的最后一次交锋发生在449年。也在这一年,吴提去世了。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吐贺真。吐贺真刚继位就遭到拓拔焘的猛攻,吐贺真组织军队保卫拓拔那,被拓拔那精锐部队击溃。此后柔然只能遥望漠南丰厚的水草,却不敢驱赶牛马南下。北魏为皇位内乱时,北方边境出奇的安宁,柔然没有南下的实力。
如前面所述,拓跋F时期的平衡局面被逐步打破。乙浑成为了打破局面的核心人物。而这一切呢,从465年,拓跋F突然去世爆发的。拓跋F去世前的官场格局是拓跋F精心控制的,源贺在外,而陆丽在朝,刘尼虽然经常喝酒误事,但一样在朝廷内受到重用。军队方面的意见虽然被放的很低,但一直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表达诉求。整个国家通过休兵来积蓄国力。465年5月,拓跋F年仅26岁染病去世。他的长子拓跋弘才只有12岁。
拓跋F去世的时候,他最重要的大臣陆丽自己也在病中,陆丽为了保养自己的身体,离开平城到代郡泡温泉疗养。这下乙浑如同失去枷锁的老虎一般,在朝廷内翻江倒海,无人能制。乙浑先矫诏杀了杨保年、贾爱仁和张天度。几乎是一手控制住了朝廷,然后派穆多侯到代郡召陆丽回朝。身边的人都劝陆丽不要回去,说:“宫车晏驾,王德望素重,奸臣若疾民誉,虑有不测之祸。愿少迟回,朝廷宁静,然后奔赴,犹为未晚。”陆丽反倒是很有信心的说:“安有闻君父之丧,方臣祸难,不即奔波者!”
陆丽可能对乙浑尚有几分理性的判断。但杀红眼的乙浑怎么会在乎多杀几个人,465年5月,把陆丽也给杀了,随后把穆多侯也杀了。乙浑要选择名气大却不很能干的人出任官员,就选了拥立拓跋F有大功,却喜欢喝酒的刘尼。自己把握着朝廷内外的权力。乙浑也把其势力伸向外部,当时镇守南方的慕容白曜就相当亲近于他。465年7月,乙浑自封丞相,把自己放在了拓拔家的封王之上,朝廷事务无论大小,都由乙浑决定。465年10月,乙浑将拓跋F所有儿子召回平城,秘密将他们控制起来。
乙浑发挥了统治的所有力量,但北魏统治的整个基础又岂由一人可以挑衅的。穆多侯出自穆崇一族,北魏四代都忠心耿耿的老臣。陆丽父子都被封王,祖父陆突也是从拓拔圭起就效力北魏了。乙浑一面掌控军队,一面恐吓朝臣,并把亲近的王族盯的死死的。但他忘记了一个不起眼的女人:冯太后。
冯氏,说他是太后可能会有点错误印象,她当时只有27岁,比拓跋F年长一岁。冯氏的身世记录了北燕的兴衰,父亲冯朗就是前面带头投降北魏的北燕王族。祖父冯弘则是北燕的末代皇帝。冯朗投降后出任秦雍二州刺史,冯氏就是在长安出生。冯朗因罪被杀,冯氏被收入宫廷。因为她的姑姑是拓拔焘的左昭仪,所以在宫中一直被好好对待。13岁也在姑姑的帮助下嫁给了拓跋F。她并不是拓跋弘的母亲,拓跋弘的母亲因为北魏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而冯氏一手抚养拓跋弘长大。拓跋F去世时,冯氏大哭而跳到火中,被周围的人救出来才保全性命。
冯氏秘密联系上了一位也不在乙浑重点观察名单上的人物,他是北魏宗室拓拔丕。拓拔丕其实远算不上王族,只是和北魏王室共享了个姓而已,他要追述到拓跋郁律,才能和北魏王室连上根。拓拔丕的四代祖拓跋翳槐,是拓跋什翼犍的大哥。拓跋什翼犍一族后来就是北魏王室。如果史书没有记载错误呢,按辈份排,拓拔焘还得叫拓拔丕堂叔,拓拔丕比拓拔弘高四代,就是太叔公这级别的人物。(虽然拓拔弘还是小孩子,辈分压死人阿)。
冯氏就让拓拔丕带着几个人去捉拿乙浑。这件事做的非常的机密,没有一本史书记载乙浑是怎么被抓的。但466年2月,此前不可一世的乙浑被抓后处死。冯太后开始走上北魏朝政的舞台,从此成为了北魏的中心。
先讲历史,最后再来评点冯太后。
冯太后出现在北魏颓势的一个过程之中。北魏颓势的原因很简单,拓拔以下,无人可以在国家各派势力之间获得平衡。军功阶级庞大而傲气十足,王族无能而不会低头,汉族官员受到普遍的压制。所以发生了两次大政变,导致在朝的能臣大将都被杀空了。冯太后走上了垂帘听政的地位。
冯太后进行的第一条政策就是466年3月招源贺入朝出任太尉,让他成为了朝廷的主心骨。然后,冯太后又接了此前一直远离政治的高允来参与国家决策。一同被引入中央的还有此前官运平平的汉族官员,高闾。这两位都是中正刚直的汉族官员,因为此前朝廷多少有所民族隔阂而远离核心。冯太后让百官推举足以担当国家大事的人,百官推选了为政刚严的苟颓。苟颓从此由洛州刺史入朝。冯太后此时的地位并没有那么的稳固。因为拓拔弘虽然年轻,却是正选的皇帝,原来在东宫陪他读书的李敷和李䜣也踏上权力的中心。(李敷是前面和崔浩争汉族领袖的李顺的长子)。新的统治核心就由此建立起来了,朝廷面貌一新。
466年7月,冯太后又对已经混乱的爵位进行了改革。此前骗取的爵位取消,靠买来的爵位无继承权,不是功劳却越级进爵的一律回归原来的爵位。算是对此前因为政变造成的混乱做了整理。然后,采取了高允的建议,设立“乡学”(学校),每个郡设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建立了北魏从来没有建立过的教育制度。466年,全国十一个州镇又遇到大旱,冯太后又主持开仓救济。
466年还有件事,就是因为南朝刘杀刘子业自立,引发义嘉之难。义嘉之难中,刘子勋虽然失败,但残留的部队不愿向刘投降。薛安都献彭城向北魏投降,常珍奇献悬瓠投降。刘的军队以此进攻,企图取回这两个重镇。冯太后也破格让尉元南下去管理军队。(这场战争我们稍后谈)
冯太后在短短一年内提拔的这几位,都是支撑北魏中期的栋梁之材。都是有干才,又道德中正的人。(识人之术)整个朝廷也一改拓拔F时代多方制肘,混混噩噩的状态,开始积极面对困难,重新开始扩张了。
466年北魏的南线突然紧张是源自465年的南朝内乱,义嘉之难。464年7月,宋孝武帝刘骏去世。刘骏前期*河蟹*叛乱如果说还有一点能力和姿态的话,启用了寒门,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他的晚年则完全显示出了昏乱的一面,刘骏晚年先是大造宫殿,然后好赌如命,把国库赌光了之后的,就再三向官员要钱。刘骏又好酒又好色,与母亲路太后有*河蟹*的嫌疑。这些毛病呢,基本上都被他儿子刘子业继承了。
刘骏至少是通晓政治格局,去世前给刘子业留了一个中央权力极大的政府。刘子业则用他的荒淫残暴,惹得中央官员众叛亲离。这位废帝还有他姐姐山阴公主的传奇故事网上添油加醋的已经够多了,不再多谈。所以466年1月,宋明帝刘杀他而自立。在刘策划杀刘子业的同时,邓琬袁就在江州拥戴刘子勋,准备军事政变。466年2月,邓琬不顾一些部下的反对,以篡位自立为由,举兵杀向建康。刘骏去世前将儿子们封在各地,他们就都相应起来,对付他们的叔叔刘,史称“义嘉之难”。义嘉之难初始刘三面受敌,但是主力军的大将袁,却是个风流才子,军事草包。十万大军被刘截了粮草,溃散四逃,自己也被杀了。刘在南线胜利后,杀了刘子勋。这件事,使得薛安都向北魏投降。而刘的大将张永沈攸之率军北上,就把彭城给包围起来了。
尉元这才迟迟接到要去解彭城之围的命令。不过这时的北魏中央已经恢复了清明,派了大将孔伯恭率领军队,内臣高闾、李璨等人一齐随尉元出发。尉元抵达彭城时,外围据点都已经被张永占领完了。“王穆领卒五千守辎重于武原,谢善居领卒二千据吕梁,张引领卒二千守茱萸,督上租粮,供其军实。”而张永自己守在险地下磕,静静等待尉元的到来。
张永的如意算盘怎么打的呢?大概来说就准备和尉元打消耗战,尉元的军队毕竟是渡了黄河,而且四面都是归属不明的人,粮食运输起来比较困难,军队无法坚持太久。彭城陷在南朝的境内,坚壁清野,让你把薛安都接走就行了。而换人后的北魏朝廷和尉元都要比这更进取一点。
尉元慎重的抵达彭城外围后呢,薛安都亲自出城来拜见,尉元依照朝廷的吩咐,加封他徐州刺史。然后让高闾、李璨和他一起进城。同时孔伯恭带上精锐部队到彭城内巡视薛安都军队,一切都没有问题后,尉元大军才进入彭城。入城后,尉元迅速就做出决策,把军队整齐,地势险要的张永军监视起来就行,而主力去打王穆谢善居张引三支军队,切断张永军的粮草补给线。这已经是466年12月底的事了。
尉元留下李璨陪薛安都守城,顺便监视张永军。自己则带主力先打吕梁,谢善居两千军队自然不是对手,溃散逃往茱萸。继续马不停蹄进逼茱萸,张引兵力稀薄,不敢固守,于是引军撤往武原。尉元紧咬着一路追杀,逼到武原时,武原有八千多守军。尉元亲自穿上铠甲,四面围攻,将王穆谢善居张引的军队消灭大半,攻下武原。
攻下武原后,尉元则换了一副闲散的心情,慢慢的去包围张永。并在南面给他留了一条逃跑的路线。王穆军的逃兵到了张永那里,把北军的勇猛描述的天花乱坠。张永不敢守城,当夜就出发逃跑。孔伯恭、薛安都就在后面追,尉元军的主力则早在他逃跑路线上等待了。张永RP太差,逃到泗河边天降大雪,船只全部被冻住,无法渡河,被尉元孔伯恭两面截杀,“斩首数万级,追北六十余里,死者相枕,手足冻断者十八九。收其船车军资器械不可胜数。”
(王玄谟虽然被喷成渣,但人北伐都把军队带回来了。这下更渣的来了。南朝每况愈下的状态也很明显。)
尉元大胜之后,彭城周边的太守刺史为了自保只能投降。因为彭城对北朝突出在外,尉元写信向北朝请求粮草。朝廷回复说南朝的青冀已经开始组织军队,要等待消灭了这一侧面军队后,保证粮道畅通,才能给尉元提供粮草的支持。而尉元又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彭城下邳是整个南朝控制青州的命脉。彭城下邳被截断之后,南朝对整个青州的控制皆归于虚无。基本上整个依托黄河防守的山东半岛和南朝中央联系也变得藕断丝连了。力主要攻打下邳。下邳拿下后,传檄就能平定青冀。北朝中央在思索了之后,同意了尉元的方案。南朝对下邳也是紧张到不行,立马派沈攸之、吴喜率军援助下邳。北朝则派出慕容白曜前去支援尉元,率五万大军镇守`x。下邳之战随即爆发。
南朝经历义嘉之难,一年内兵戈不断,又经历大败,此时的局面已经是疲惫不堪。淮北战场更是换了先后手,尉元派孔伯恭先去把下邳包围起来了。沈攸之迟迟才来救援。军心士气低落,部队也并不整齐,只是因为下邳实在是不得不救,才勉强出兵。整个战线依然围绕着泗水展开。南军沿泗水推进到离下邳五十里的地方驻扎。
孔伯恭虽然手下部队比南军要少。但南军士气低落到从上到小都不敢主动和北军交战,只求做做样子保住下邳。孔伯恭派军队在泗水南北积极备战,打造火车攻具。而沈攸之却在临近战斗时,率军沿泗水撤退,回去守樊阶城。陈显达率领两千士兵,沿清水推进,准备增援沈攸之。路上撞上了孔伯恭部将孙天庆的部队,被他杀的七零八落。沈攸之得知消息再沿泗水后退驻扎。孔伯恭紧跟着发动总攻,泗水两岸同时打响战斗,南军大败,“乘胜追奔八十余里,军资器械,虏获万计。”
这一战不仅让下邳投降,连淮北最后据点,宿豫淮阳也落入北军之手。尉元写了信给南朝徐州刺史王玄载,告诉他淮北已经不能再守。王玄载立马逃跑,宿豫淮阳太守烧城逃命,高闾李璨进驻两城,招徕流民,修筑城池。整个战争在467年2月就告结束。“自淮以北,荡然清定”。
在尉元多次打出以多胜少的妙战的同时,慕容白曜也在青州大杀特杀,作为尉元侧背的支撑力量。南朝在青州的太守刺史们,多数都向北魏投降,只有少数几个如南朝青州刺史沈文秀,一直在抵抗不肯投降。沈文秀组织齐备,把军队物资都集中在东阳城,坚决抵抗。慕容白曜费力九牛二虎之力,才在468年1月,把东阳攻下,彻底结束了这场从薛安都投降开始的绵延三年的大战。北朝的东线边境一举从黄河推进到了淮河,领土得到极大的扩张。
此时北魏的政治和谐,并不仅得力于冯太后一人,拓拔弘自己聪慧也在不断的学习中,他的左膀李敷颇有谋略,在淮北系列战役中一直坚持要救援薛安都和常珍奇,虽然常珍奇随后叛回南朝,但是东线大获全胜,这决策得到朝廷上下的赞扬。官职也一路高升。李敷得到高位之后呢,连带着全家都被重用。兄弟亲戚在朝十几人,弟弟李弈又被冯太后器重。整个家族气势十足。
来讲讲关键的人物李弈。冯太后当时是个正常的守寡女人,所以呢她的欲望就要舒解。李弈记载说他“美容貌,有才艺”,当时担任的是散骑常侍、宿卫监,掌管禁宫的护卫,冯太后于是一来二去就把李弈拿下了。成为了太后的帷幄内臣,这一举动间接的把少年一直陪拓拔弘念书的李敷,拓拔弘的心腹拉到了太后一面来。冯太后处事“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对宫内侍奉她的太监宫女也是恩威并施,但是呢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太后的风言风语还是传出来了。
太后和皇帝之间的裂痕就开始明显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59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19人参加识货团购439.00元637人参加识货团购488.00元211人参加识货团购478.00元274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541人参加识货团购840.00元23人参加识货团购105.00元0人参加识货团购74.00元143人参加识货团购869.00元57人参加识货团购489.00元315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94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桑桑学院plus
|     |     |     |     |     |     | |
[原创]迟暮英雄---张兴世传>>  所属连载:作者:
夕阳的残红
四方叛乱皆定,但是在对待最后一股反叛势力徐州刺史薛安都的处置上,明帝刘却决策失当,企图以武力逼迫他投降。
结果薛安都权衡再三,终于投降北魏,从此淮北四州尽属北朝,南北界限开始南移,北朝逐渐占据优势,这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在薛安都投降北魏后,明帝大怒,派遣沈攸之与张永北伐,结果军粮被劫,又值冬季,被北魏军队杀的大败,伤亡多达万人,此年又再度北伐,再度惨败。在这两次北伐期间,张兴世率领船队沿海岸北上,配合沈攸之的军事行动。当听到宋军惨败的消息后,张兴世就退回建康,既无功劳,也无败绩。
鉴于张兴世的巨大功劳,早在浓湖、鹊尾之战刚结束的时候,刘就下诏封赏诸将,诏书中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张兴世,他被封为作唐县侯、宁朔将军。但这只是开始,从这一年开始,在叛乱彻底平定后,张兴世升左军将军,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征为游击将军;十二月,假辅国将军,加节置佐;宋明帝泰始四年,迁太子右卫率,又以本官领骁骑将军,与左卫将军沈攸之参员置;宋明帝泰始五年,转左卫将军;宋明帝泰始六年,中领军刘业闭蚬懔辏判耸廊媪炀A死后,他的儿子刘昱即位,登基后封张兴世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寻加宁蛮校尉。可以说是张兴世是一路青云。
在这时期〈宋书〉里记录了一件趣事。张兴世的父亲叫张仲子,因为张兴世的功劳而得到了"给事中"的职位。张兴世衣锦还乡后,欲拜祭祖坟,张仲子对他说:"你身边的侍卫太多了,会吓到先人的。"张兴世不敢违拗,于是让周围的人多减撤,然后才去拜祭。
唯一遗憾的是,张兴世所效忠的皇帝刘,在位的前半段时间尚称开明,但后半段却荒悖暴戾,俨然又是一个昏君,而他的儿子刘昱,也是个比前废帝刘子业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小暴君。其实不光是他们父子,刘裕这一族的作为,几乎可以称做为中国史上最差劲的皇族。南朝宋一共八任皇帝:武帝、少帝、文帝、孝武帝、前废帝、明帝、后废帝、顺帝。除去傀儡顺帝和即位不足一年的少帝,六个皇帝中暴戾之君竟占了三个半,接近百分之六十。而且自南朝宋的第二任皇帝刘义符被其弟义隆逼死开始,皇族相戗一直贯彻刘宋王朝始终。有人做过统计,刘宋王朝,有资格继位者一百五十八人,其中子弑父者一人,臣弑君者四人,死于兄弟之手者一百零三人,死于外人之手者六人。时有童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无怪乎末代顺帝刘准临死前叹道:愿生生世世,再不生于帝王家。”这一族,可以说始终伴随着腥风血雨,王室夺权中人性丑陋一面,在这一家族得到了近乎夸张的放大。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天下安定下来以后,秉承刘家兄弟相杀的传统,一直忠心不二的刘休仁功臣被明帝赐死,其他兄弟也相继被害,只有桂阳王刘休范因为愚钝而幸免。但是在公元474年 宋后废帝元徽二年,刘休范也不得不起兵造反,最后被萧道成镇压。在刘休范起兵的时候,张兴世在襄阳发兵勤王,还没抵达战场,叛乱就平息了,这是史书记载他最后的一次出阵。因此这次的功绩,他被进号为征虏将军。第二年又封为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即使在昏君迭出的刘宋一族里,后废帝刘昱也算得上是顶尖的暴戾残忍,种种暴行罄竹难书。公元477,当时任中领军的萧道成终于忍无可忍,与宫内侍卫串通,将其杀死,另立安成王刘准为皇帝,是为顺帝。身为顾命大臣的沈攸之起兵讨伐萧道成,结果却兵败被杀。顺帝沦为可怜的傀儡,萧道成权倾朝野,隐然有了篡位之势。
这时候,无论是刘昱的暴行,还是萧道成的弑君,张兴世即使心有余,力也不足,因为他已经五十八岁,而且疾病缠身。顺帝即位后,加封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为光禄大夫。在南朝,由武将而获文授则颇不容易。不少战功卓著的将领是到年老而须优崇之时,方才得到大夫之号,所以这个任命对张兴世来说,是极大的荣耀。
然而这个终究来的太迟,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478年,宋顺帝升明二年,张兴世终于去世。次年,萧道成杀顺帝,称帝,国号南齐,刘宋王朝对江南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巧合的是,张兴世生于419年,而刘裕篡晋是在420年;他死去478年,而萧道成篡宋,则是在479年。张兴世与他效忠一生的王朝同生同死,都是五十七岁。他的一生恰好见证了刘宋王朝从兴起到衰亡的全过程。
回顾张兴世的一生,他前大半生默默无闻,郁不得志,甚至一度下狱,就在他即将庸庸碌碌度过余生的时候,乱世的震荡将他推向了时代的浪尖。他久无伸展的才能到了这时候,才得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年轻时代屡屡擦肩而过的机遇,他终于在人生的第四十七个年头将其掌握到手中,奋力搏得夕阳的一抹壮丽残红,这是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
以钱溪之战为分界点,他前大半生一直追求而始终未得到的荣耀,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却接踵而来,命运的奇妙,恐怕连张兴世本人都会暗自感叹吧。
在〈宋书?张兴世传〉的结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张兴世世代都居住在沔水,沔水从襄阳到九江两千余里,江心从无洲屿。当张兴世降生的时候,他家门前的水中,忽然堆积出一个沙洲,年年渐大,等到张兴世封爵的时候,沙洲的面积已经有十余顷。
睹物或可思人,如今沙洲或许还在,而英雄早已经涅灭无闻。这沙洲,对张兴世的景遇来说,大概是最好的诠释了吧,起码我这个活在一千五百九十二年以后的人,是如此认为的。
附:张兴世年表
公元419,西晋元熙元年 张世出生在竟陵郡竟陵县。
依附竟陵郡太守宗珍之为佃客。
竟陵旧置军府,以补参军督护,张世不就。
以白衣身份跟随王玄漠讨伐南蛮。回到京都,得到宋文帝赞赏。
公元451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三十二岁。
任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南中参军督护,镇守寻阳。
公元453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三十四。
刘邵杀宋文帝,刘骏讨伐,张世任柳元景先锋。
四月辛酉,癸亥,张世以冠军将军柳元景先锋身份至新亭,修建营垒。甲子,刘劭亲率众进攻,大败退走。
公元454,宋孝武帝孝建元年。三十五。
二月,南郡王刘义宣叛乱,张世从王玄漠、柳元景二人出征讨伐。梁山之战。有战功。
公元455,宋孝武帝孝建二年。三十六岁。
升为建平王宏中军行参军,领长刀。
三月,建平王宏薨。
公元456,宋孝武帝孝建三年。三十七岁。
转隶西平王子尚为直卫。
坐从子尚入台,弃仗游走,下狱,免官。复以白衣充直卫。
公元464年 宋前废帝大明八年。四十五岁
除员外散骑侍郎,仍除宣威将军、随郡太守。
公元465年 宋前废帝景和元年,宋明帝泰始元年。 四十六岁。
十二月,进号龙骧将军,改名张兴世。晋安王子勋叛乱开始。
公元467年 宋明帝泰始二年。四十八岁。
一月二十三日。
张兴世随刘休仁、王玄漠为东路讨伐军,进驻虎槛。
建康军、寻阳军在虎槛对峙。张兴世统帅水军与龙骧将军陈庆在赭圻对峙。
张兴世攻克孙冲之修筑的巢湖口,白水口二城。是役逼叛军收缩防线,撤回鹊尾。姥山营寨相继撤回。
赭圻之战。
鹊尾之战,陈庆出战,张兴世与吴喜打败陈庆。
建糠军驻赭圻,寻阳军驻鹊尾,两军夹浓湖对峙。张兴世提案奇袭上游钱溪,得到沈攸之、吴喜赞同。
西路讨伐军刘缅求援,刘休仁本欲派遣张兴世,沈攸之反对,改派段佛荣增援西路。
奇袭钱溪开始。张兴世率兵七千,开始扰敌作战。
四月十二日
张兴世突破鹊尾,刘胡部将胡灵秀追击。
张兴世驻扎景洪浦,暗中遣黄道标去钱溪筑营。
张兴世进驻钱溪,胡灵秀无力追击。
刘胡亲率二十六军进攻钱溪,被张兴世打败。
十六日,刘胡再度进攻,张兴世建好营地,刘胡不能克。
邓婉派遣运粮队,不敢前进。
刘胡第三次进攻,托病不前,驻在鹊头。
陈庆第四次进攻,驻在梅根,不敢前进。
王起第五次进攻,被张兴世大败。刘胡撤回浓湖。
刘胡派遣沈仲玉陆路去南陵,走水路运粮回浓湖。被张兴世在贵口劫走。
鹊尾大战,寻阳军全面溃败,十万人投降。
袁首级被献到钱溪张兴世处。
九月十六日
寻阳平定。张兴世讨伐荆州,占领江陵。
叛乱平定,张兴世升左军将军,寻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封作唐县侯,食邑千户。征为游击将军。
从海道北伐,假辅国将军,加节置佐,无功而还。
公元 469年,宋明帝泰始四年,五十
迁太子右卫率,又以本官领骁骑将军,与左卫将军沈攸之参员置。
公元 470年,宋明帝泰始五年,五十一岁。
转左卫将军。
公元 471年,宋明帝泰始六年,五十二岁。
中领军刘业闭蚬懔辏判耸廊媪炀
公元472年 宋后废帝泰豫元年。五十三岁。
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寻加宁蛮校尉。
公元474年 宋后废帝元徽二年。五十五岁。
桂阳王休范反,兴世遣军赴朝廷,未发而事平。进号征虏将军。
公元475 宋后废帝元徽三年。五十六岁。
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公元477 宋后废帝元徽五年,宋顺帝升明元年。五十八岁。
以疾病,徙光禄大夫,常侍如故。
公元478年,宋顺帝升明二年。五十九岁。
卒,时年五十九。追赠本官。
 文章标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魏迁都洛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