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广场舞过大年,传统文化在传承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是:>
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 志愿服务常态化着眼民俗
字体:[][][]
   导语: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炮竹声声小年来,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这一天,人们要吃麻糖、说吉祥话。小年一到,春节也就不远了。春节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传承。丰富多样的年俗,历经千百年的浸染,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既愉悦又温暖的感觉,团圆、团聚、团结更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春节临近之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慰问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展示、互动,不仅把老包头特色年节的传统文化资源发展起来,更营造出新年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让“年味儿”更足,让温暖更近。
  小年敲开新春门&贴心慰问进新居
  下午3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副主任盖连玉,市文明办副主任姚凤君一行来到了东河区北梁新区北一社区,走进北一社区道德模范、空巢老人、贫困家庭中,对社区居民表示节日的慰问,祝福他们在即将到来的羊年里喜气洋洋,阖家幸福。
  刚走进王月英老人的家中,打开门,屋内的暖流瞬间涌出,&&&王月英老人热情的迎上来,握住李俊的手,激动的诉说着乔迁新居的喜悦。李俊仔细询问新居的状况,以及年货是否准备齐全,并送上精美的慰问品。说起自家的新房子,王月英老人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住了大半辈子平房,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从没有想到,到了这个岁数还能住上既宽敞又明亮的楼房,这都得感谢咱们的党和政府,真心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们才能有机会在新房子里过新年。平常孩子们工作忙,只有节假日能回来看看我,幸好领导们和社区的同志们经常来关心我,有了这个大家庭,我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而在另一户民家中,李迎洲老人正拿着自己以前写的书法作品向盖连玉和慰问人员展示。李迎洲老人喜爱书法多年,盖连玉看了老人的作品连连称赞。之后,盖连玉又细心询问了家里的水电、暖气等使用状况,叮嘱老人安心过年,把在新房子的第一个春节过好。李迎洲老人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感恩,自己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一定会反哺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在苗凤华老人家中,姚凤君坐下与苗凤华一家聊起天来,快过年了,在外奔波的二女儿和女婿也都赶回来与家人一同过年,“一家人团圆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苗凤华老人退休前曾担任过居委会主任,退了休她热情也不减,承担起楼长的责任,继续为大家奔忙。盖连玉细心叮嘱老人要注意身体,更勉励同为教师的二女儿和女婿认真工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
  践行核心价值观&邻里和谐盼团圆
  下午4点,东河区北梁新区北一社区服务中心一片热闹非凡。随着一首轻快的童谣响起,“我们的节日—红红火火过大年”东河区北梁新区“迁新居·迎新年”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开始。在第一个环节《晒晒你的全家福》里,大屏幕上播放着全家福,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身后的背景变了,从旧居到新房,从简陋狭小的蜗居到宽敞明亮的空间,从简单的菜品到美味的团圆佳肴,这一幕幕的变化,记在每一位北梁居民的心上,辉映在北梁居民湿润的眼眶里,这种沧桑巨变也将被历史铭记。这些家庭里最被羡慕的要数范玉忠老人一家了,今年六十六岁的范玉忠老人和六十岁的田玉英老人育有一儿一女,现在更是有小孙子、小外孙承欢膝下,三世同堂,八口人的大家族,其乐融融。说起家庭幸福的秘诀,老人说“我们家的家训就是家和万事兴,我们家看重亲情,亲情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节目一个个开始,包头市著名的艺术家们为居民们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尤其是漫翰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张虎、张玲玲表演的《俏夕阳》,语言诙谐幽默,动作夸张滑稽,更是赢来了居民们的笑声和掌声。到了猜美食的环节,居民们更是积极,尤其是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一个个答案揭晓,快乐由一份变成多份,这愉快的氛围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居民。
  当主持人再次问起高大爷是否还记得2013年的小年,高大爷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李总理来看望还住在棚户区的我们家,家小的没个坐处,也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招待总理,现在说起来,我还是觉得很惭愧……”为此,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的一幅卷轴。3米长的的卷轴上粘满了一封封信件,写满了大家想对总理说的心里话和满满的祝福。与高大爷一样,居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请总理来到如今的北梁新区和居民们一起过年,一起吃饺子,看看如今改头换面的新北梁。
  传统手艺真叫绝&民俗特色谱新篇
  为了让北梁居民过好入住新居的第一个新年,东河义工以及社区义工联合起来促成了这次以“红红火火过大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次义工们不仅亲力亲为,更为居民们请来了著名的农民书法家王润贵在活动现场为北梁居民写春联、做年画,送上新春里最真的祝福。而造型新颖,构思巧妙的剪纸让人不得不感叹剪纸艺术家的巧妙技艺。
  不仅如此,义工们还邀请到包头的老手艺人现场制作老包头的传统特色美食,如茶汤、麻糖、麻叶等等,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样样颇具地方风味。现场还准备了包饺子的馅料和饺子皮,居民们分成小组进行包饺子比赛,主持人的口令声一下,居民们手法娴熟,忙活个不停。包饺子比赛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过年的一份喜悦心情。
  除了不断让人惊喜的礼物之外,在舞台两侧的桌子上摆满了北梁的特色手工艺品,造型多样,惟妙惟肖,技艺之巧妙让人惊叹。活灵活现的吹糖人让周围的孩子们乐开了怀,更是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热闹添了一分喜气。同时也展示出北梁居民的心灵手巧,更表达出北梁居民乔迁新居,喜迎新年的激动喜悦之情。
  在北一社区还有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几抹鲜艳的笔触描绘出北梁的传统文化。这些作品是由东河义工组织用心完成的,希望通过文化墙的形式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特色”。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2015年“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正式落下帷幕。相信因为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北梁居民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难忘的新年。
  志愿服务常态化&无微不至暖民心
  除了东河区,我市各旗县区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迎新春志愿服务活动。昆区不仅举办了社区联欢会,由居民票选社工、居委会主任、优秀居民等,并颁发奖品,同时为青少年儿童分发购书卡,还办起饺子宴,各色美食为新年添“香”。
  青山区则由社区联合红十字会救助困难家庭,无偿发放米面油等物资,以青山阳光义工、包头雷锋车队等为代表的青山社会志愿服务队为边防战士和武警官兵送上棉袜和新年贺卡,还开展了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拥军优属、治安巡逻、环境整治、慈善公益、义务诊断、免费体检、科普咨询、电器修理、管道维护等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
  九原区办起自家人身边的春节联欢晚会,更号召各社区走上街头上演一场传统街头文艺汇演。而紧随其后的第十一届民歌民曲演唱会更是掀起民众参与的兴趣。
  稀土高新区着眼传统文化举办“茶趣满盏,孝德满心”亲子活动,邀请茶艺培训讲师来为居民讲解亲子茶艺。亲子茶艺是一种将礼仪、礼节、礼貌溶于一体的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将这种礼仪与礼貌融于生活,融入细节,“讲孝心&践孝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光大!
  白云区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迎新春花灯展等庆祝活动,而更加吸引人的则是体育类活动,比如有迎新春棋类比赛、白云区职工学生乒乓球比赛、白云区职工羽毛球比赛、台球比赛、气排球比赛等。种类齐全,民众参与度高,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愉悦了心情。
  土右旗回民小学开展春节前夕走访慰问活动,传达了学校对退休职工和贫困学生的关心、关爱,关注,让退休职工和贫困学生能够踏踏实实过个好年。
  达茂旗隆重表彰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并举行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交流互动座谈活动。并且举行了中老年春晚,关注孤寡老人,让心灵不再孤独。
  固阳县除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之外,还增添了心理辅导,为一些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带去一份切实的温暖。
  石拐区组织慰问敬老院,协同红十字会发放免费物资,还有文化大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演出,热闹非凡。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年”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桌团圆宴,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才更值得我们反复咀嚼。而要创新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思想文化里,提高精神境界,形成传统风尚,就要我们更加过好“我们的节日”,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使社会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刘洋 董飞军 郭占权 吕良慧)
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许 杨
主办单位:包头市委宣传部 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运行管理:包头市文明网编辑部
Telephone number:东营广泛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
  为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春节节日氛围,东营市文明办联合黄三角早报共同发起“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弘扬志愿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委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举措。据了解,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春节期间,东营市将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广大文化志愿者将深入各县区,积极开展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农民工和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文体、医疗卫生、法律、消防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针对春运实际情况,部分志愿者还将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车票代售点设立志愿服务站点,为长时间排队买票、候车的群众及返乡与回城人员提供出行咨询、运送行李、照顾老幼等志愿服务。
  2月10日下午,东营市文明办与黄三角早报联合发起“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开发区悦来社区。悦来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10余人在社区开展“包水饺送温暖”活动,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送到社区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家中,让社区和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充满亲情味道的桥梁。
  春节来临之际,悦来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10余名人于2月10日上午在社区,开展“包水饺送温暖”活动,陆陆续续的人赶来,“都想尽自己的力量送更多的温暖,”在悦来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艳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一起动手和面、拌饺子馅、擀饺子皮、包饺子。气氛非常融洽,大家有说有笑,经过一上午的齐心协力,11点饺子出锅。
  随后,居委会主任及工作人员来到东营奥林匹克花园来送温暖,来到居民杨健的家中,“我们给你们送饺子来啦,”一进门王主任喊到,家中的老人接过热腾腾的水饺,满脸笑容地说,“谢谢你们,我们感受到了真切的温暖,”接下来又来到了居民谢荣德的家里,把水饺送到他的手中,他们也深深的感觉到了温暖。
  社区居委会王艳主任说,“包水饺送温暖给那些社区爱心志愿者,他们平时都非常支持社区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让他们感觉到社区的温暖,使社区与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
东凯社区居民欢喜领春联&
东凯社区居委会来到新居华府送春联,让社区居民欢喜过大年
  2月10日下午,东营市文明办与黄三角早报联合发起“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开发区东凯社区。东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到新居华府,给居民分发“新春大礼包”。居民高兴地排队领取装有春联、福字等物品的大礼包。(《黄三角早报》 记者/张小倩 摄)&
  2月11日上午,东营市文明办与黄三角早报联合发起“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明月社区。明月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走访慰问社区多户老人。为了让老人感受到大家的祝福,慰问品除了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外,此次还特意以老人家庭成员的合照,为老人量身定做了2015年新年年历海报。(《黄三角早报》 记者/余俊 摄影报道)
&过小年为辖区高龄老人包饺子送祝福活动
&过小年为辖区高龄老人包饺子送祝福活动
  2月11日,东营市文明办与黄三角早报联合发起“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东城街道安泰社区。安泰社区水城国际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开展“过小年为辖区高龄老人包饺子送祝福”活动。
  饺子包好后,志愿者上门为社区有着75岁高龄的解奶奶送去了饺子,老人非常高兴。志愿者接着又将包好的饺子送给张德荣奶奶品尝,在欢声笑语中,志愿者和老人们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欢度佳节!(《黄三角早报》 通讯员/王荣翠&摄影报道)
扫一扫,关注“文明东营”
责任编辑:李营
东营市委宣传部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当前位置:&&&&&&&正文
上海: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红红火火开展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给孩子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上海市在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纪实
  近年来,上海注重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古代文化体验等为载体,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传统文化教育在上海中小学校园开展得红红火火。
  “远远看去,山上景色秀丽。谁知道这说了诗中的哪句话?”“我知道,远看山有色!”9月15日,上海市长宁区适存小学的一间活动室里,一年级(3)班的学生在学习古诗《画》,刚入校两周的孩子对古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上海注重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古代文化体验等为载体,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一批高品质区本、校本课程建立起来,学生的才艺在各种平台上展示交流,专业化体验基地、教师队伍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记者近日走进长宁、普陀、虹口等多个区县,感受传统文化教育在上海中小学校园红红火火开展的奥秘。
  中华经典诵读纳入区本校本课程
  课堂是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常规化、长效化的重要基地。上海市教委与市文明办共同倡导“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古典诗文进入了各区县中小学的课堂。
  长宁区教育党工委、教育局于2012年制定关于开展中小幼“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推出《中华经典诵读》区本教材,构建起顶层的活动框架。
  9月15日早上7点半,长宁区复旦中学升旗仪式正在举行,除了通常的升国旗、唱国歌,还有经典诗词朗诵、播放师生对高三学生的视频祝福、宣读获奖喜报等环节。老师和学生共同朗诵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
  复旦中学校长周国正介绍,该校设立了校史馆、马相伯纪念馆,定期举办学子讲堂、相辉文化讲堂,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从2010年开始,该校把“中华诵”经典诗词诵读纳入升旗仪式,坚持至今。
  长宁区组织编写《中华经典诵读》区本教材共4册,支持区内中小学的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记者看到,供小学用的《中华经典诵读》分为一至三年级、四五年级两种,其中前者收入《论语》、《孟子》、《战国策》以及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100多篇。长宁实验幼儿园的《中华经典诵读亲子读本》、适存小学的《古诗诵读》一二辑、复旦中学的《唐诗唐韵》和《婉约与豪放》等一批校本教材涌现出来,成为校本课程,为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上海,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全区总体设计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普陀区近年结合区情开发了农耕文化、节庆文化、普陀韵文化三大课程板块,建立红色学堂、河湾学堂、公益学堂、田园学堂、创新学堂等五大学堂,让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师生搭建多元化展示交流平台
  复旦中学升旗仪式宣读喜报时,记者留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在长宁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上海市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两项赛事的获奖名单中,复旦中学学生辛曼祺都榜上有名。翻开今年3月的《复旦时报》,上面登载了她的《千钟醉》;翻开今年总第22期《复旦》杂志,上面收录了她写的古文《谏治学者十思书》,还有她担任社长的镜元辩论社的长篇介绍……
  辛曼祺告诉记者:“在复旦中学就读两年多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里有各种展示才华的平台。我喜欢古文和宋词,可以参加校级、区级乃至市级的比赛,还曾到学子讲堂讲授宋词;我喜欢辩论,就可以组建辩论社。老师们给我鼓励和指导,我的特长得到了充分施展。”
  上海在全市营造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各种展览、比赛、研讨等活动为师生搭建起多元化的展示交流平台。上海市教委与市文明办共同开展“童谣征集”等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作表演,体验经典戏剧、民乐等传统文化演出。
  长宁区在区级层面举办全区师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古诗文创作大赛、中华经典课件评比等,唤起师生的参与热情。杨浦区翔殷路小学每两年举行一届古诗节,其中主题朗诵会、诗配画绘画比赛、诗歌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古诗积累和艺术才能。
  开拓中华传统文化基地教师资源
  2011年国家“指南针计划”青少年体验基地落户上海,依托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这里建立起中国古代造纸印刷、陶瓷、染织、青铜、建筑共5个体验馆,可以同时接纳200名学生动手体验中华民族古代发明项目。
  9月16日,虹口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温彩雯体验了雕版印刷,她拿着刚印好的《荷塘春趣图》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非常好玩,我也从中领略到古人的聪明智慧。”
  “指南针计划”青少年体验基地面向虹口区内外学校接受预约,3年来开展“快乐活动日”活动、亲子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近800场,接待7万人次。该基地还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引领25所中小学参与5个大类的项目试点,如同建立起一个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分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懂行的教师。上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内功,带动传统文化教育的蓬勃开展。长宁区经典诵读教学研究室多渠道为教师提供教学诵读培训,3年来组织近30位教师参加上海市经典诵读培训,大部分取得了朗读等级证书。普陀区成立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美育研究会等,以课题形式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带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持续的投入也为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从2005年起,上海市教委每年投入1000万元,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培训系列活动,9年来举行100多项培训,聘请专家358位,形成活动班9435个,受益学生超过100万名。&(记者 董少校)
  《中国教育报》日第3版
】【】【】【】【】【】
{编辑:李烨}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 & 正文
红红火火过大年 南京传统文化吸引游客聚焦
“状元”带着一队人马出现在城南老门东街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人们纷纷驻足留影。 本报记者 徐琦摄
  到夫子庙买花灯,去老门东看“状元游街”,往中山陵赏梅花……记者昨日从市旅游委获悉,春节假期前5天,我市五大主要景区共迎客163.89万人次,同比增加4%。
  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明孝陵景区,这里的蜡梅正处于盛花期,部分早梅品种也含苞欲放。不少市民和游客扶老携幼,穿着喜庆的节日盛装,竞相在梅花树前留下新年的“全家福”。值得一提的是,梅花山上的“情人梅”也悄然开放了,这两株梅花枝干紧紧依偎,品种为“淡妆宫粉”,花色粉红,娇嫩柔媚;且花期非常稳定,每年情人节期间都能准时开放,也引来了不少情侣专门来“寻访”。
  “快来看,‘状元’游街啦!”下午4点,老门东街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只见步行街上,一名举着“圣旨”的“公公”在前开道,身后跟着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队伍,“状元”身着红袍,昂首阔步,在众人的簇拥下,意气风发地在街道上走过。这一幕,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热闹,一名男子干脆把儿子高高举起,让他骑在自己脖子上,感受一下传统文化。步行街两旁的“秦淮文化灯谜区”也聚集了不少游人,他们饶有兴致地在每条灯谜下“钻研”着,不一会儿,几十道灯谜就已经有半数被“破解”了。
  问渠茶馆可谓是门东街区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记者探访时,这里正在进行精彩的南京白话表演,两名身着大红唐装的“老南京”,用地道的南京话插科打诨,时不时还唱上一嗓子扬剧,生动的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几百平方米的大厅被围得密不透风,不时有观众捧腹大笑,鼓掌喝彩。
  傍晚时分,夫子庙景区华灯初上。不少游客提着刚从灯市上买的荷花灯、兔子灯,在绚丽的各式灯组前拍照留念。文德桥两旁的“状元帽”灯彩,更是成为了不少外地旅游团青睐的拍照胜地,短短几分钟内,记者就看到了举着印有“潮州国旅”和“扬州舜天”字样导游旗的两个旅游团从桥上经过。“都说秦淮灯彩甲天下,这回可算是见识到了。”一名潮州游客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几家老字号秦淮风味小吃店门前,更是排起了长队。“我们听说这家的牛肉锅贴和酒酿元宵很出名,特意赶过来尝一尝。”在莲湖糕团店门前,一对抱着孩子的外地夫妇告诉记者。
  根据市旅游委发布的数据,从除夕到大年初四,我市重点监测的五大景区——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玄武湖和雨花台,均迎来了如织客流,5天总共迎客量分别为11.3万人次、33.91万人次、39.3万人次、33.98万人次、45.4万人次。(通讯员 胡耀 李敏 记者 李子俊)
来源:中国文明网南京站&&
编辑:南京文明办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江苏文明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厚铧红红火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