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天下以天下,则天下必自然爱你什么意思

墨子的哪篇文章里有博爱,写下来
墨子的哪篇文章里有博爱,写下来
第1篇 兼爱上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白话]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第2篇 兼爱中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嘑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夏、蛮夷丑貉。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白话]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还有兼爱下,由于超过一万字,故无法上传回答提问。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论博爱精神的世代传承
&论博爱精神的世代传承
—以此文纪念
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
中国需要一种博爱的文化,我们做人需要一种博爱的精神。博爱,是人类升华了的一种感情。大家来传承这种博爱精神,铸就健全的人格,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值此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之际,奉上此文,以示敬意。
一、博爱的缘起、内涵
&&&&何谓博爱?一般认为是指广泛的爱。上承古代“仁爱”、“兼爱”、“泛爱众”、“同胞物舆”等胸怀,近承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博爱”精神。现在,博爱精神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在南京人民中,不少人已把自己的城市称为“博爱之都”。
&&&&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提出“兼爱”道德观。兼爱,墨子的基本含义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爱中)
&&&&兼爱,就是把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看待,同等地爱护。“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兼爱”上)人们只有彼此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孔子说:“仁者爱人”。《孝经·三才》:“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唐韩愈《昌黎集》十一《原道》&云:“博爱谓之仁”。又云:“仁者无私之爱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看来,博爱,是指广泛的爱。
&&&&到孙中山倡导博爱后,博爱已成南京市民精神了。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后,博爱精神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几年“博爱博雅”成了南京市民精神的重要内容。
而基督教文明认为,在提倡爱的动力方面能做到完全、彻底;是神爱世人,所以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爱人;基督要求不仅爱你所爱的人,甚至要爱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祈祷,爱所有的人,爱一总人;爱,是神的最大诫命,不是从人而来,而是从天而来,对人来说,除了服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其他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都提倡博爱、仁爱、行善、普渡众生。
2004年底,法国总统希拉克来华访问期间,曾在上海同济大学向广大学生作演讲时谈到:“我们愿意支持中国达到更完美的普遍性和博爱精神。博爱是世界人权宣言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我们这个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由博爱精神推衍出来的,就是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这应以尊重其多样性为前提。”博爱一词在法文中为FRATERNITE,与兄弟一词FRERE同根,故博爱有时也被译为“兄弟般的友爱”。
&&&&所以,尽管世界战事连绵,并不太平,但博爱精神还是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成为历史的主流。
二、博爱与孙中山
讲到“博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孙中山先生。他是历代博爱思想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首创民国,定都南京。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孙先生平生致力于推崇“天下为公”,倡导“博爱”
精神,他曾手书“自由、平等、博爱”,后来“博爱”二字被刻上了中山陵陵墓大道前的石坊上。
&&&&博爱是孙中山先生的愿望和喜好。他平生最喜欢书写“博爱”二字,并以此赠送友人。中华民国7年(1918)先生在访问著名侨乡广东梅县松口期间,住在华侨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的宅第爱春楼,应主人之请,孙中山兴致勃勃地题写了一副门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孙文。”既点出博爱是他的喜好,又把“爱春”二字巧妙地嵌入联中。
&&&&民国年间,博爱精神深入人心,纷纷践行,连孙先生的顾问杨鹤龄先生也经常摹写孙先生的“博爱”、“大公无私”等字。有一次,他恭恭敬敬地摹写好“博爱”二字,在下面注了一段话:“中山先生喜书此二字,蒙作效颦也,亦景仰流风之意耳。”在摹写了“天下为公”四字后,在下面题曰“昔仲尼言之,而志焉未逮,吾友逸仙言之,有志竟成,逸仙贵于仲尼矣。”推崇孙中山先生在孔子之上,这是极高的评价。这两件墨宝至今仍存其嗣子杨国铿家属处。
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博爱精神,从这位伟人的故里传播、蔓延。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着实让世人重温了一回重大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恐惧和创痛。就在孙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当听说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灾难后,不管是老板,不管是平民,不管捐多少钱,他们所表达的都充分体现出一种博爱精神。有这样一位老太太,硬要家人搀扶着将10元钱放到了捐款箱里;有这样一群打工者,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向海啸灾区捐出血汗钱50万元;有这样一帮小朋友,他们在兴中园演出后,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有这样一些公务员、武警战士、医务人员、人民教师、企业家,还有这样一些机关、单位、企业、团体的人,他们纷纷解囊,共向灾区捐款251万元。
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博爱思想融入了南京文化中,构成了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历史环节。
“博爱博雅”
已作为南京市民精神的内容,有关“博爱”的命名比原来更多了。公园用它来命名,饭店的包间用它来命名,介绍南京风光旅游的电视片也用“博爱之都”来命名。2006年2月24日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在中山陵园风景区新落成的梅花谷开幕。这届梅花节的主题是“赏万株梅花,传博爱精神”。
仅中山陵园就有很多处以“博爱”命名的地方,著名的有三处:
一是博爱坊。中山陵的人口处,四柱三门,高12米,宽17.3米。建于年,用的都是福建花冈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由于坊额正中的石匾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博爱坊”。“博爱”二字原是突起的阳文,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被铲去。文革以后文保部门又从档案中找出“博爱”二字,经过放大,重新雕刻,就成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凹进去的阴文了。在孙中山先生的理解中,“博爱”二字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用此胸怀去爱天下的每一个人。同时他又认为,博爱、自由、平等是一体的。民生为博爱,民权为自由,民族为平等,也就是“旧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题写这二字送人,而他毕生都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细心的游客可以在左边第二根柱子上会发现有接合的痕迹,是什么原因?原来在博爱坊施工时,石匠误把石柱截短了一节,事后技术人员设法补救,并用投榫的方法重新接上,居然没有大的破绽。
二是“博爱阁”。1993年春天,新建于梅花山。由台湾海峡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先生捐资10万美元建造。由东南大学研究所建筑师刘叙杰设计,市建委总工程师叶菊华审定。1993年7月竣工。阁内外两层,共有16根大红立柱,飞檐翘角,高大壮观,高12米,面积80平方米,平面为方形,顶为重檐十字脊仿北京紫禁城角楼屋顶造型。四角歇山式屋脊环绕中间的攒尖式正脊,形成极富立体感的独特风格。阁正面横匾上“博爱阁”三字,选自孙中山手迹。东侧立柱上有一副张平沼先生所书楹联:“博大精深中外古今齐翘首,爱民救国圣贤尧舜证天心”。另一联云:“忆古都六代豪华花落去,思今邑三春美景燕归来。刘宏本撰,天风海涛书”。后面四立柱上有两联,其中一联为:“阁名博爱千秋在,山号梅花万载存。”其余各立柱上也均有名人题书的楹联。两层屋檐的四角悬有8只风铃,在清风吹拂下发出清脆的铃声,为游人平添了几分游兴。
三是“博爱园”。最近中山陵景区新开建的六大主题公园中,有一个是位于美龄宫附近的博爱园,规划以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理念为主题,营造一个缤纷的百花谷,包括一系列的室外花房等。
三、博爱精神与和谐社会
博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博爱精神、诚信友爱对社会和谐发展最有价值。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我们今天所赖以生存的这个社会来说,成了相对紧缺的道德资源。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不高,相互猜疑和防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就“博爱精神”来说,我们的社会,其实并不缺乏自爱、情爱、亲人之爱、熟人之爱,真正缺乏的是兼爱或博爱。博爱是人类理性的理想表达,它反映了人类对自己成员的尊重和认同,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同类表现出的怜悯、同情和关心。因此,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在全社会提倡诚信友爱的道德精神,提倡博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传统社会的和谐需要诚信友爱,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需要诚信友爱,需要博爱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应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尊重个性。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博爱精神、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博爱精神的辐射,诚信友爱之风的发扬,可以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人们只有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才能平等相处,合作共事,从而保全个体的利益,使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博爱精神、诚信友爱不仅可以给社会带来功利化的物质成果,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它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可以激发生命的创造力。
在博爱精神的驱动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逐步成为社会风尚。
四、博爱与南京市民精神
2002年初,中共南京市委作出在全市开展“塑造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决策。活动要求研究、提炼出既继承南京历史文化传统,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既凝聚专家学者的智慧,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市民精神。为此,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与江苏省社科院联合成立了“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课题组。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征求意见后,历时近10个月形成了课题报告。2002年10月27日上午,南京市在中山陵音乐台举行隆重集会,正式公布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为:“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其中“博爱博雅”的写入是经历了反复斟酌的。至于“博爱之都”的提法更是反复比较后确定的。自2002年6月始,市旅游局着手编制《南京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规划》。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抽样调查、理论分析、逻辑推导而确立城市旅游宣传口号。经过半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大量的参考口号中筛选出十多个,包括“王者风范,文化绿都”、“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山水”、“虎踞龙蟠”、“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等,最终确定为“博爱之都”。2003年3月,南京市在重庆开展的南京旅游促销中首次推广“博爱之都”,得到好评。“博爱之都”又逐步被全市所认可,成为城市的形象口号。博爱之都,如同巴黎的时尚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好记,易于传播,同时又准确地把握了城市的神韵和城脉。
对“博爱博雅”写入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有些同志总觉得不好理解。认为南京历史上战争频繁,充满了郊原血、乱坟堆,是腥风血雨,是战乱之都,谈不上“博爱博雅”。经专家们反复研究,觉得南京这座古都,由于战略位置的重要,每当历史的关键时期,是往往有争战拉锯。但南京在“六朝”或“十朝”的历史长河中,战乱时间是很少的,和平与博爱仍是主流,仍是人民的美好愿望,其文化的精髓还是博爱,最集中地体现在它能兼容并蓄。正因如此,南京虽然在政治上多为“亡都”而在文化上永远可以雄视百代。南京是一座有品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地处南北交汇之所,是历来的通衢重镇,也因此,南京以博大的胸怀时时处处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和文化。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南京人质朴而不愚昧,文雅但不虚伪;南京人包容而不排外,博爱而不矫情;南京人聪明而不显摆,性灵而不失坚韧。不言而喻,涵养深厚、儒雅淳正,崇尚博爱理念的南京文化,无疑是我们建设新时期“博爱博雅”市民精神的文化沃土。近代孙中山先生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孙先生平生致力于倡导博爱精神,博爱思想融入了南京文化中,构成了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历史环节。南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遭受深重伤害,但在全国乃至世界仍率先提出“博爱”的精神,更显出南京人的恢宏气度与博大胸怀,必将在世界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
五、如何传承博爱精神
1、我们传承博爱精神的目标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博爱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为了实现全面和谐,先哲们从哲学的“和”范畴和“道”范畴中,推演出一系列的人伦纲常,教化于人。就是要求博爱天下,做到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天地人和”,是世界最宝贵也最美好的状态——“天人合一”。我们传承博爱精神,提倡博爱精神,就是为了形成天地人和,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为了团结一致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传承博爱精神仍需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丰富多彩”。我们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它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满活力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开放流动的社会,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和,而和的关键在于“不同”。社会多元化是社会进化与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富有活力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宽容,友好相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传承博爱精神并不是提倡一团和气,没有任何不同声音,而是提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并且要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不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国家之间,都应该以尊重其多样性为前提。既要博爱,又要多样,既要亲和,又要不同,求同存异,多姿多彩。
3、传承博爱精神要有耐心和韧劲。我们千万不能以为自己有了博爱精神就能一帆风顺地去做自己认为的好事、善事。从古到今,我们许多有仁爱之心的人在遇到海啸、地震、水旱等重大灾难时,就会摆开施粥棚,设立育婴堂等。现在又有私人设立敬老院、托老所等慈善机构,免收或低价收养老人,这当然是善举,是好事。但总有人认为他们是沽名钓誉。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出于仁爱之心,为大批难民设立长长的施粥棚,难民越来越多,5万、10万的,但有人认为他是作秀。乔致庸却并不在意,继续坚持。又如,曾有一个衣衫褴褛、双眼失明、手敲竹竿的盲童沿街乞讨,十分可怜。有个好心的农场主了解到这个孩子是因白内障而失明,便以博爱之心,掏钱为这个盲童摘除了白内障,恢复了光明。照理说孩子的家人应该好好谢谢这位恩人。可是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盲童的家人竟然要求这位好心的农场主赔偿损失。理由是盲童赖以生存的乞讨条件——“失明”没有了,要不到饭了、要不到钱了。弄得农场主非常尴尬。所好这位农场主涵养较高,并不气馁,而是继续发扬博爱精神,把这个孩子安排在自己的农场看门,给他发工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使这些家人心服口服。
4、在传统的五伦之外,建议再建立规范
“群己关系”的“第六伦”。上世纪80&
年代,身在台湾的李国鼎先生看到台湾“经济进步,道德落后”的现象,如交通混乱、乱倒垃圾、乱排废气和污水、假冒商标、盗印滥用他人知识产权等等损害他人利益现象,便忧心忡忡,认为应建立新的伦理,提出需要在中国传统的“君臣(原始意义的“君臣”一伦已不适用,但现在可新解为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秩序之外建立“第六伦”,即“群己关系”。他曾反复列举两个很小的例子。一例是一个外国人问一个“的士”司机:你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凡事礼让,吃饭的时候谁也不肯坐上座,进出房间的时候,谁也不肯先走。为什么你的车子在路上横冲直撞,一点也不礼让呢?司机回答说,“我又不认识他们,为什么要礼让?”意即跟他没有关系的人和事,他就可以不讲任何礼仪。另一例是:有一个爸爸骂在小学读书的儿子
“真不要脸,为什么偷同学的铅笔?爸爸从公司里给你拿回来那么多铅笔,难道还不够你用!”李先生感慨地说: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向重视伦理,然而我们对于个人与陌生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则缺乏应有的规范、引导和约束。所以他倡议再建立
“第六伦”。这个倡议多么好啊。前者属私德范畴,后者属公德范畴。二者都应规范、自律,都应有不让第三者权益受害的道德观。这方面,具体标准很多。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政协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即;(1)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可以作为我们律己的准则,作为分辨是非、荣辱的界限。
5、要善于培育博爱精神。博爱,“它从朴素的人性中来,但是,倘若我们不注意正确挖掘、培植这种娇嫩的爱芽,它就会毫无知觉地被淹没在匆匆忙忙的成长道路上。”如今的社会,即使人们心中有理,也切不可心中无情。有理可以保护自己,无情即对他人漠然。有理无情,走进社会,就是冷酷。而有理有情,就将是另外一种局面。博爱精神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着力加以培育,而如何培育则是一门艺术。有一个关于“博爱精神”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大意是:一个周五的晚上,一个脸色很沉的年轻人,到格兰姑娘开的礼品店买一只精致的水晶乌龟。且说:“送给我的新娘,我们明天就要结婚了。”格兰姑娘心里咯噔一下:什么,要送一只乌龟给自己的新娘,那岂不是给他们的婚姻安上一颗定时炸弹?格兰沉重地想了一下,对年轻人说:“先生,这件礼品一定要好好包装一下,才会给你的新娘带来惊喜。可是今天这里没有包装盒了,我今晚一定为你赶制一个漂亮的礼盒,……”年轻人同意了。第二天早上他取了礼品匆匆来到结婚礼堂。新郎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年轻人!他把礼物捧给新娘后就赶快回家。在家中等待新娘愤怒与责怪的电话。等待中,他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这样过分。傍晚,婚礼刚刚结束的新娘便给他打来了电话:“谢谢你,谢谢你送我这样好的礼物,谢谢你终于能明白一切了,能原谅我了……”年轻人满脑子疑惑,但似乎又明白了什么。挂断电话后,迅速跑到了格兰礼品店。那只精致的水晶乌龟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切已经明白了。格兰依然静静地坐在柜台后面,冲着年轻人微笑一下。年轻人冰凉的面孔终于在瞬间被改变成一种感激与尊敬:“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又找回了我自己。”——原来礼品被格兰换成了一双精美的鸳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这让我们在故事里读到一种博爱精神,一种生命里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格兰姑娘与年轻人素不相识,以一般生意人而言,只要能赚得多些,她会理你什么。格兰姑娘却能细致入微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最大程度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内心,甚至是他的人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博大胸怀。人生难得的是宽容,是博爱。宽容让我们海阔天空,博爱让人生活在无边无际的幸福之中!而博爱精神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注意不断培育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