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喵汪(苗阜王声满腹经纶)同人文包~~~急急急

郭德纲、于谦和苗阜、王声的相声对比,各自的特点,有优劣吗?
按投票排序
传统相声目前面临这废校危机。。。就这样。。。个性鲜明的喵汪两人决定一起努力成为偶像。。。
(小更新)谢邀。先说观点:苗阜、王声正在大步追赶郭德纲、于谦。有人说苗、王是票友水平,甚至还有人说“苗阜、王声是靠说郭于的相声活着的”……这话都足够能让郭、于、苗、王建立“哪怕我们业内先不打架,也得先左右开弓给你四个大嘴巴”的革命统一战线了。这路伪粉丝估计近五百年是没怎么听过哺乳类动物说的相声了。我先声明一下:我非常欣赏于谦,但我从来没把他捧到神的地步。所以曲解我意思,在评论里摆出一副“于谦天下第一”的姿态的外行混蛋,趁早滚。郭德纲已经被你们这帮脑残粉毁了,你们就饶了于谦吧。另外,只知道郭德纲的人就不要评论甚至妄想说服我了,你不配。鄙视一切给郭德纲跪舔的行为。正文:苗阜、王声正在大步追赶郭德纲、于谦,从业务水平、影响力以及经济市场三方面。这一方面要归功于苗、王多年来不懈的努力自己对于传统艺术的坚持。但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郭德纲对相声本行的不重视。总的来说,相声演员在观众心里的地位,大概其主要是通过“演技?节目质量?名气”来展示出来的。不提巅峰时期,苗、王的演出水平即使是与现在的郭、于比,也还差一些。也许不大,却仍然有。但是,如果郭德纲还只是如此吃老本,混日子,在台上越来越依赖于谦卖萌、吐槽的话,只要苗、王坚持创新修改,批判性继承的路子(这其实也是让郭德纲当年火起来的路子)不松懈,他们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小,甚至超越之也是可能的。而追赶甚至超越的最大资本,便是段子质量。苗、王最近展示出来的段子,就是比郭德纲最近的强,即使是不如郭德纲巅峰时期,但饥渴的观众们也不会在乎。郭德纲当面凭借皮儿薄馅儿大的段子而成名,又因为没有好段子来展示水平,所以也导致了郭德纲在台上越来越有“胡说八道”的趋势,只能搜罗一堆过气的零碎包袱,用于谦的父亲串起来,当作一个节目。而且,我觉得,正是有于谦的存在,才使得郭德纲的吸引力没有大幅下滑,而于谦与王声之间的差距,要比郭德纲与苗阜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德云不倒,于谦功不可没。总的来说,德云社凭借多年积累的人气和粉丝(内行的、外行的和脑残的),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被青曲社以及其他新兴团体超越,而郭、于也的确有继续首屈一指的能力,但如果郭老板再如此不重视自己发迹的本门艺术,再创作不出哪怕是一个能与《满腹经纶》相比的节目来证明自己“老娘风韵犹存”的话,一蹶不振,未必是危言耸听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后续补充,不定有没有。见笑了~
看完了整个回答区,赞同的是个匿名用户的回答。严格来说,郭德纲如今说的相声,喵汪的相声,都已经在不停的脱离传统相声的框架。这些事情,并不新鲜,奇志大兵时代,他俩说的那玩意儿就已经属于相声中的奇行种,往前找,牛群冯巩二人当年对相声早就做过诸多尝试,再往前,侯宝林大师也让相声不那么像相声过。还是那句话,相声是不断发展的。真正能检验艺人和艺术的,唯有时间和市场。很多人以天津为正溯,声称喵汪相声只有“天津大学生相声高潮时的水平”,我就问一句,这些“天津大学生”,他们开专场卖票了么?出了天津有人捧么?靠商演发家了几个?如果把相声严格限定为“天津地区的传统语言类曲艺节目”,那么喵汪、郭于、奇大,甚至牛冯都不算说相声的。可是那又如何?天津相声名家敢到东北卖票么?一个小沈阳在东北能灭了全天津的相声名家,你强调艺术性,我也承认艺术性,可是市场不买账啊!因为“太艺术”而死亡的艺术还少么?您欣赏传统相声,您B格高到哪儿了?我还欣赏京剧呢,我难道可以瞧不起你?那位还欣赏歌剧呢,我在他面前也抖擞不起来啊。在美国有个说脱口秀的中国人,曾经在奥巴马的晚宴上说过一段,里边对英语双关的应用非常解痒。那时候正赶上郭德纲火,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对郭德纲的相声怎么看的,注意,高潮来了,他认为“相声节奏太慢”,一个节目四十几分钟就那几个包袱,而他几秒钟就必须抖响一个包袱。为此,他准备了几百个小段子。其实他的这种表演形式在中国早就有人学了,那帮唱二人转的,唱之前必须先有一段脱口秀表演,甚至脱口秀的时间比唱的时间还长。姜昆春晚的相声,郭德纲如今的相声,喵汪相声中让某些老观众不爽的地方,都是借鉴了脱口秀的方法,用一根故事线,串起了很多小段子。你说,囧司徒,奥利鹅这种脱口秀主持人,中国的周立波,小王爷,他们的节目不好看么?他们有众多的粉丝,并且都非常火。他们的节目不好笑么?他们的节目非常好笑,连外国人都能欣赏他们的节目。他们的表演没有艺术价值么?他们的艺术价值很高,并且有自己的体系,方法、技巧等等。那么,说相声的在相声里能借鉴京剧、评戏、大鼓、梆子,怎么就不能借鉴脱口秀呢?怎么就不能发展地区相声呢?怎么就“不叫相声”了呢?他们最多不叫“天津地区的传统语言类曲艺节目”,如果相声被天津人申遗了,那就换个名字,小王爷已经彻底叫脱口秀了,奇志大兵叫“湖南相声”,姜昆叫“网络相声”,喵汪叫“西北相声”。说白了,无论是Standup,Talkshow,相声还是清口,能被观众接受,就是好节目。
我很赞同,侵删
老郭和于谦的业务水平没得说,于谦的翻包袱功力实在是太高了,但是老郭的段子缺乏细致打磨,总感觉网上的段子大杂烩
半夜看完一些关于喵汪的争论想到一些东西不吐不快,不过一来我是外行人,二来我怕被喷,还是匿了吧我的观点相声如果一味的死抱着传统不放那就真有一天要完您先别着急喷我,我说的是传统不是指什么传统段子,而是这个"做不到说学逗唱样样全你就不是一个好相声演员"的这么一个想法.不说网络吧,就是在这个楼里都有不少人在批判苗阜口齿不清活儿不专业,再往大了说您看隔壁有些个帖子里面说到老先生互相之间瞧不起水平这那的.我认为这种心态才是阻碍相声发展的最大因素.一个传统的,好的相声演员需要学习一系列的基本功,口齿伶俐声音脆甜,学唱学贯口学倒口学老段子,除了少数天才外我实在质疑到底有多少演员能够做到在完成了一个标准的相声演员课程之后还能够做到相应的文化积累?完成这些课程之后还要不停的在舞台磨练,磨练不出来的话还得自己找旁活儿以谋生,那么到底能有多少时间放在创作上?郭德纲是天才,我承认,但是一个东西要爆炸要出来靠天才可以,要发展要壮大靠的不是天才而是基础和基层,年轻演员需要的真的是苦练"基本功"吗?说实话我认为,不见得.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学习如何在舞台上如何掌握节奏掌握火候,还有就是最重要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或者说开脑洞?)则是基本功无法提供的,需要的是大量的资讯摄入消化然后相应的思考和再创作.旧年头相声能火最大的原因我觉得归根到底只有一点,资讯不发达。前头有人分析刚解放时相声这种形式适合广播推广等等因素,这些的确没错.但是讲笑话说段子人人都会,如何能让大家心甘情愿来到剧场花钱买票听你逗乐子而不是刷微博看段子手这需要的是什么?那无非还是你如何将一个短则十来分钟长则近一小时的完整段子讲的好笑可乐.网络没有兴起的年代资讯流通并没有今天这样发达,一个或者说一类笑料传播的速度并不快,创作出来的段子大伙儿听着新鲜可以反复听,因为你能获取乐子的渠道只有这么一个,所以以当时创造力水平来说吃得开(我并不是否认老先生们的水平,但是很多人也承认听老段子更多的是节奏感,如何将一个包袱抖的响亮),套一句某围棋小说中的话"这是个飞刀无数的年代,也是个飞刀绝灭的年代"当今社会资讯爆炸,段子满天飞今天听明天忘,那自然造成了靠段子本身无法吃饭你听了上句知道下句进而无法发笑的这么一个现象.所以很多人提倡回归传统.但是在这么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花两三分钟抖一个包袱的节奏注定是无法获得广大欢迎的,那么与其让演员们苦练这个那个,干脆不如交给舞台说话,交给创造力说话.当然您可能会骂我,这TM还是相声么?传统都不要了?传统的东西的确好,老东西的确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这些我无法否认也并不想否认.但是,当一个传统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节奏的时候,你就是死命拦,也是拦不住的.我喜欢相声,但是我更喜欢的是从语言艺术当中获取的快乐.说的有点大了,总结其实还是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在今天相声最重要的不是那些个基本功,而是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另外说说喵汪,我觉得最近两个人受CP影响有点大了,卖腐可以是手段不要变路子,然后最近创作的新东西有点缓了,希望还是能拿出更多的创造力出来.两个人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种胡七八扯从水浒传能扯到乔布斯上面去的那种东西.再补充一下,上面有人觉得歪说不是正道,再拿围棋来打比方吧,武宫正树大师宇宙天空流大气磅礴好看异常,但是六超里面他是头衔最少的,而今天的围棋主流也不再是当年的温文尔雅而是坑蒙拐骗打打杀杀,一个风格有人传承那就够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和你一样走一个路子而需要的是百花齐放才能将这一个大范畴给发扬光大.
王苗二人的相声,有很多陕西方言在里面,我觉得这点比较容易使他们的作品有地域性限制。
有感于大家说道郭老师最近是在倚老卖老,或者是吃老本,我稍微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以前老先生留下几段经典录音然后撒手而去,大家真的是把他捧起来,立为标杆。如今郭老师”开天辟地“,目前留下极为可观的相声素材,而且在公众眼里一直表示谦和,对于评论德云社以外的的人早已收起锋芒的语词。但是大家对郭老师却越来越不满意。所以这就是佛陀能够住世一劫却要执意涅槃,不是不想救大众,而是看到了留下越久,佛法可能会被越来不不受重视以至于害了众生。这也是为什么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对于郭老师的相声实力毋庸置疑,更可贵的是在综合实力方面的无人能及,无古人能及。 但是好多次对于采访提问,他都回答自己是个民间闲散艺人,但如果现在还说自己是个民间闲散艺人那就是抬杠了。但是郭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回答?因为他做不到持久如一的保持相声水平。 好多大师留下杰作然后就与世长辞,那么可以被称为大宗师。王勃留下滕王阁序,二十岁渡海溺水而死;凯撒大帝32岁征服欧亚非版图然后遇刺身亡王。如此多当时极其绚烂的人物都是这般遭遇,难道都是巧合吗。郭老师没那么大能耐,但是在传统领域也是古今少见了。蜡烛不能两头燃烧,周杰伦又怎么能不江郎才尽,他宁愿成名后做了些被认为是灌水的事,也不想如同烟花一样刹那即灭, 何况他也不是在灌水。就算是捕鱼的还知道,必须给他们几个月产卵期是不是。如今德云社成名的少,张嘴吃饭得多,还得靠他出去奔饭。 叶问当年开武馆不知戏里,可以拒交保护费,洪老大没办法,面对面交手前道出他手下几百个弟兄都要跟他吃饭的艰辛。-------------------------------------------------------------------------------------------大家如果能听一下“青曲社苗阜王声日长春专场” 就知道这两位有多厉害,进步有多快了。从满腹经络到长春专场足以听得出苗阜实力惊人。郭德纲常说抖包袱”理不歪笑不来“,苗阜是真的学到了老郭的技巧。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有心人处处能留心,无心者力行亦不行,深度的传统功夫的积累是红多长时间的基础,也是拈来即用的素材,了然于心的刀法是观众叫好的保证,菜不好光耍刀谓之贫,菜好了没刀工亦是浪费。即使苗阜好多包袱直接拿老郭的用,但是他拿出了自己的东西。苗阜学到了精髓,随时歪解成语,颠倒俗语,延伸古典文籍,而且包袱里面能设圈套,逼得王声说出正确答案掉在坑里面。虽然苗阜没有拜师郭德纲,但是受郭德纲影响太多,他吸收,领悟的太好了,所以还是要感谢老郭吧,给相声界年轻人洒下了足够的养分,谁有造化谁能吸收谁就能用上,领悟力排在第一,拜师真是其次了。 题外话,我听过老郭绝大部分相声,看过老郭全部的节目,有的节目看了不止一遍,今夜有戏,非常了得,郭的秀,以德服人,其余几个北方电视台的不太火的节目我没怎么看。我熟悉老郭的技巧,着实佩服他随时现场砸挂调侃嘉宾,今夜有戏里面,章子怡与顾长卫宣传新电影那一期:因为顾长卫不善在节目言辞,两句话加一个动作和章子怡对一个眼神,调侃了顾导演,结果笑的章子怡在节目岔了气。以德服人里面和3d女神蓝燕的那个节目更是经典,当时蓝颜打了个哈欠,老郭马上问困了? 蓝颜说:没有,昨晚没睡好。 老郭马上就搞坏也打了个哈欠,然后大家开始笑,于谦他也是嘉宾,太滑头了马上说我干脆躲躲得了,老郭就揉揉眼睛说你就多余在这,蓝颜领会到老郭多坏,笑的趴在桌子上,然后说郭老师我们躺着聊吧。当时就听见摄影棚里面的制作人都笑出了声。我说这些意思是老郭现场包袱,咂挂无能能及,他的功力只能越来越深。同时我看到苗阜潜质太大,他出口的包袱像极了郭老师的风格。是不是能做到现场高密度砸挂不得而知,但是凭着这股领悟的劲头,觉得指日可待。长春专场我只说个他的包袱:------------------------------------------------”...论语,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有木有, 有木有”王:“有有有””孔子,这是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至圣先师,孔老二....” (抖机灵)............王“ 至圣先师 后面不要带孔老二,孔丘 孔仲尼 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夜”“别说这个”( 跟老郭段子里面那个儿子为了眼镜要杀人,老郭说你怎么能赌博,一个用法)”上论 下伦 乱伦 三目 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儒家思想.........”(亦是模仿老郭歪理曲解,伦理哏)王:“你等会 你等会”------------------------------------------------以及好多自创的词类,具体详细大家自己看完整版视频吧“畜类拔萃”“竹马竹马” (若是结合上下台词能体会一下,可知苗阜遣词用句功力不浅了)“卧槽眉” 这些只是节目中前二十分钟的预热,后面则是两个人对对联。这两个人一来一去说出的对联,真的是够水平,不像老郭一样蒙混过去一样,虽然我知道老郭功底绝对不浅,但他只是不想再卖那么多力气了,所以但我当时听苗阜对对子已经是听得出了汗,他思维太敏捷,对子质量高太多,需要时间消化。前部分高质量包袱,高密度,亦借用了老郭不少好包袱,后半部分对对联让人对他们的传统功底刮目相看。他们俩前景不可预测。有人说他的对手是岳云鹏,我承认岳云鹏也是不错,包袱质量高,但是台上没有老先生气质,苗阜有,王声更是比孙越高出一大截,岳云鹏台上表现出不自觉对过去的成就飘飘然;苗阜则是不停创新,进步奇快岳云鹏台上太多反串表演已经让我怀疑是不是不自觉的表现出女性特征还是怎么滴?苗阜则是抖包袱配合滑稽动作,比较神似马三立台上怕包袱太狠又不会太占便宜卖乖,不停肢体动作拍打搭档,增加了台上表现效果。孙越太多次对于狠包袱不能够对答,往往会急了眼,给与低质量的接话。王声不急不慢,无论你是什么来话,基本上稳稳接话,好多次翻包袱,没看过急眼,他文学功底厚实,底气足,包括临场反应都能配合好苗阜,所以看王声那个劲头完全能唬住逗哏的意思。于谦唬不住老郭。如果老郭是纯阳于谦就是纯阴,俩人优势分明,谁也离不开谁。如果苗阜是少阳,王声就是少阴,能独当一面。岳云鹏远逊色于苗阜。
风格内容都非常相似。
喵汪路人粉,看了知乎青曲社相关,不吐不快。作为一个江南人,从小不对相声小品的语言类节目感冒。但是确实因这两人入相声坑。其实真的比起提问怎么评价他们的水平,我比较期待能有人来分析为啥喵汪会在非相声传统地盘的南方那么火呢?作为一个纯外行纯观众,我不了解相声里面的道道,只看热闹,并喜欢看这两人的热闹,没错,是“看”,不光是听。b站弹幕有过吐槽,这两人的相声得用看的。也许有些行家会批评他们活不够好什么的,但是那又如何。他俩的舞台表现力很够啊,特别是苗阜,可霸气可帅气可匪气可西北汉子粗犷可骚情可逗比。谁说捧哏的就一定不能话多,就像男女谁说必须男强女弱,王声的讽哏也很逗啊,看他们你来我往的互相挖坑旗鼓相当非常可乐啊。王声一弄就艹很萌啊,会反击会嫌弃会扑克脸会吐槽,这种比起郭于的捧逗别有一番风味呀。还有说苗阜碎嘴的,知识推土机那是他的萌点,像我这种南方人对北方方言以前完全无感的人,也被niania风浪太大了逗的哈哈大笑。还有各种方言版的双截棍也很逗!多少人记住了韩~铁~棍!!!不造为啥以前听东北口和北京天津口听不惯听不懂,现在却觉陕西话特别萌,这也得归功于武林外传对西安话的传播。很多我身边的二次元妹子渐渐看起了他们的作品,然后get到他们身上的萌点,进而变成我这样的路人粉,微博看到相关会转发。然后就看到很多妹子哀嚎审美观已经离家出走!哀嚎被送情郎洗脑,开口就是小妹妹妹送我的郎啊有!木!有!要说他们的区别,对我来说就是,喵汪,很萌!
为什么要给苗阜、王声喝彩,是因为大家对郭德纲、于谦有些不满。大家觉得郭于现在忙于相声以外的事务太多了,精力说出的好相声太少了。说说苗王,他俩除了《满腹经纶》,也没有什么太出彩的段子了吧!假如算,算我孤陋寡闻,并不清楚;可是郭德纲于谦起势要火的、2006年间,好段子要数不过来了,《西征梦》《羊上树》《我这一辈子》《学电台》《论相声50年之现状》等,太多了,我把这些段子听了不下几十遍上百遍。如果算上单口、评书之类,郭拿得出手的段子更多。还没听过苗的唱,更别说扮上唱一出戏了。另外,不知道苗的文字功力如何,老郭在微博上那些亦文亦白的段子,写得相当吸引人,也能看出肚子里真是个杂货铺。单就一篇“骂”宋祖德的文章,就可以当教课书看了。苗王可以鼓励,但要说紧跟老郭,还早,至于说赶超就更不可能了。再者,上月听说苗王来我省会城市演出,本想去看看捧个场,结果一看那票价,好吧,我还是在网上支持吧。===============更新--更新==============同样的段子,《满腹经纶》,放到其它演员身上去演,不出意外也同样会精彩。因为首先这个本子写的好,就好像电视剧《潜伏》会火,那真不是因为孙红雷和姚晨演得好,是因为本子太好了,孙和姚在些剧中的演技太一般了,好几个配角都能超过他们,只不过人家的戏份少。同样的《西征梦》,换别人能演出郭德纲、于谦那样的水平和效果吗?同样的开场小唱、返场戏段,别人能唱出郭的那个高腔吗?
个人认为苗王两人短时间内不可能超越郭于,如果带点感情色彩来说二者目前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但凡老郭这几年稍微干点正事这话题也就不会存在了。_首先满腹经纶确实是近年来质量很高的作品,苗王两个人也很有小聪明,卖萌加卖腐收了一大批年轻粉丝,详情可以参见b站,说实话我很怀疑这些粉丝大部分估计都没听过老郭,因为单就相声而言苗王真是有些被炒的过热了。我觉得苗王相声最大的问题就是审美疲劳,比如满腹经纶我听三遍会笑听十遍肯定觉得没味儿了,然而老郭早年间的我要xxx系列等等我从中学听到大学仍然笑成狗,主要还是苗王抖包袱的手段太单一,青曲社也听了不少但感觉苗基本就是念错字记错事,可是听老郭的相声光于谦的表情就能有千百种,是的我就是于老师的脑残粉!青曲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处于相声的边缘地区,这对相声来说真是太太太重要了,不过也是双刃剑,老郭这么多年没真正走出北方地区也是这个原因,毕竟我来南方三四年身边所有人没听说过上车有大座儿因此他们听不懂西征梦的一个巨大笑点,他们不吃煎饼果子所以文武双全一半儿get不到,我在南方基本没什么同学听老郭,苗王有大批南方粉丝估计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的段子相对来说比较没有地域性,但是这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是个缺点了。_最后说说岳云鹏,德云社的历史我没我爸懂(专注老郭一百年的中年老头儿),不过多少也听过一耳朵。在我印象里何云伟李菁曹云金那批人出走前基本没岳云鹏什么事儿,他一个河南北漂男屌丝在德云社比较边缘于是搭上了巨胖的关系户孙越。岳云鹏能有今天也算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国外演出爸爸去世神马的说说也是一把辛酸泪,也难怪他上春晚那么激动。其实岳云鹏和孙越这对儿从形象上上春晚太勉强了,吓得我家电视瞬间失去16比9的功能了好吗!我感觉春晚没太能体现岳云鹏的本领毕竟他比较靠扮丑,但是看过德云社小剧场的就不得不承认岳云鹏的确讨喜了,9和7的梗当时让我爸念叨了好长时间,然而孙越起点不算低成长上真的不堪恭维,小月月开箱封箱他有时候搭于谦说一段,感觉于老师平常和老郭比较敛着,和岳云鹏这种晚辈的时候有点张狂格外有意思,相当推荐去看看。看楼上有说岳云鹏没法和苗阜比的我感觉不太同意,满腹经纶是佳作但岳云鹏也不是没作品,单就去年春晚来说反正小月月的那段正月里一重播我和我爸就看,苗王的却感觉比较失望。在知乎潜水也一段日子了作为一个三俗的文科少女第一次遇到自己能长篇大论的题,233
很少看到苗王使传统活,他们的火起来归功于春晚的《书文戏理》里面的还算有逻辑的杂揉,比较贴近现在的表现方式,自然就名满全国了。但是苗阜主要还是借助于自己胡扯八道加上卖丑、自贱来使活,离动静皆学问还有很大距离。所以,苗王的火不一定能持续,离郭于的相声还差了很多。单就相声水平,都有很大的距离,更别说怎么去运作、怎么撑起来一个相声场子了!
郭德纲、于谦是专业水准的,苗阜、王声是票友里比较厉害的;郭德纲、于谦靠的是天赋加勤奋,苗阜、王声是靠说郭于的相声活着的;你问张继科和范佩西的乒乓球水平相比,各自有哪些特点和优劣,这让我怎么回答?我只能告诉你,他俩的足球和乒乓球,都比董方卓厉害,而董方卓的品味,比周立波高。
是我们跪舔郭德纲,还是你跪舔苗阜?每个人都有权利喜欢或不喜欢某人的权力。苗阜和郭德纲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好不好,或者说他们与郭德纲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好不好。靠编几个错别字就想通吃,是我们弱智,还是他们弱智,或者是你们弱智。靠扒郭德纲德云社几个段子,就想当旗手,是我们孤陋寡闻,还是他们孤陋寡闻,还是你们孤陋寡闻。靠舔主流界所谓艺术大师,就有品位,郭德纲那叫谐虐走心,是真正的旗手,是真正的大师。不要说郭德纲,岳云鹏就甩苗阜十几条街。基本功还没有练好呢,就想喷郭德纲,他们哪儿哪儿不是学老郭,不是学德云社。只有一点他们和老郭不一样,就是和主流近,和姜主席好。这帮艺术家和北京卫视哦,可TAMA找到杆枪了,可是这杆枪有多少子弹呢?从高晓攀,张伯鑫,王自健,一个一个都tama捧的呜叽呜叽的,哭着喊着说马上要超过郭德纲,可是呢?哪一个不是摔得吧唧吧唧的。还是那句话,你们可以不喜欢郭德纲,你们有权不喜欢郭德纲,但是请你们别喷他。所有那些主流的,非主流的,曲协的和所有靠相声吃饭,都欠郭德纲一句谢谢。因为是他让你们,让我们有关注了相声,至少让有些人有了,打两行字吃三粒速效骂街的事可以做
新人第一次回答:其实我的观点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拿艺术来比较名次本身就是错误的,好与不好,只在于自己的喜好。所以还是一句话,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苗阜、王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很难达到郭德纲、于谦的水平的。对于现在的听众来说不是郭德纲、于谦相声说的不好了,而是听众认为他们不努力了、不敬业了,同时听众对郭德纲、于谦的要求也太高了。苗阜、王声现在的活儿里面还充斥着大量山陕本地的文化特色,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当地文化特色越浓,就会相应的冲淡部分相声基本功的能力。只有当苗阜、王声能跳出山陕文化之后还能达到《满腹经纶》的水平之后,才能进一步更广阔的范围内有所发展。个人见解——————————————————11.18 分割线——————————————————其实目前,不要先把苗阜、王声在相声圈的能力、未来发展什么的跟老郭去比,那样真的没什么可比性。苗阜、王声现阶段的目标对手其实应该是岳云鹏、孙越这一对搭档。同样在段子中使用一定分量的倒口,同样拥有比较好的观众群体,未来在相声舞台上的发展真的就靠自己基本功力了。
这段时间好好把两对的相声过了一遍,来说说我的看法。听相声到现在大约是2年不到一点,最开始接触是从郭德纲的相声开始的,最初只是觉得好笑没想太多过,可是逐渐听多了以后就有些感觉了,老郭在舞台上表演节目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我只指找得到的视频)可以明显看得出,作品的节奏越来越慢越来越有韵味,而且那种韵味还不是那种文哏作品的韵味,要我描述就是慢而不淡,说句卖派一点的话就是火气越来越小,作品趋于稳健平和。接触苗阜他们的作品就要晚的多了,听惯了老郭那种风格的相声,苗阜他们那种三秦大地独有的气质携带着一系列的脆包袱简直逗死我。但是说句实话,火气重,棱角分明,不够圆润但却是另一种风格。综合一下我的看法是这样,郭德纲的成功得益于于谦老师,得益于他的一条好嗓子一身硬本事,得益于他的性格。苗阜的成功得益于时代不同,得益于更加时兴的理念,得益于两人之间的配合。以上
郭、于的水平确实无人可及,郭的基本功更是首屈一指。不认可郭的人品,但对他的相声功力不能不佩服。郭不能没有于,我几乎不听其他人给郭捧哏的相声,听不下去。郭的问题在于不务正业太久,相声没有新作品,几年来都靠翻新老段子,或者偷网络段子拼凑骗钱,很没诚意。但即使如此,还是没人能赶上郭、于。苗、王的相声听多了,感觉还是基本功和火侯欠缺,节奏掌握还需要磨练。但苗、王真的是很有前途,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毕竟年轻,五年十年后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至少苗、王胜过岳云鹏是不必说的。岳云鹏没学到老郭的三成本事,反而把老郭吃老本偷懒的本事学了个十足十,很让人失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阜王声相声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