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琴弦的滴胶松紧带程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当前位置:
>>>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
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烟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考查你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图)①实验器材:桌子、直尺②实验步骤:把直尺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拨动直尺使它振动,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观察每次直尺振动的快慢,听每次发出声音的高低③现象:直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④结论: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发现相似题
与“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106139083151934283484287029139095当前位置:>>>>>>>>>>>>>>
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解析:敲鼓时用力越大,观察到鼓面振动得幅度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
2.如图2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用硬卡片快拨木梳的齿,硬卡片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高。所以实验是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3.如图3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解析:不同的声音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而是指音调。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改变杯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4.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解析:“雷鸣般”是形容声音很大,几乎要把耳朵给震聋了,所以这里就是指声音的响度。
5.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析: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实际上实在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弦乐器的音调由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决定。越短、越紧、越细、越薄的发声体,音调越高。
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轻敲和重敲,两次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就会不同,前者响度小,后者响度大。
7.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解析: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是不受响度、音调影响的。在听交响曲时,我们很容易区分出小提琴、小号的声音,即使在音调、响度相同时,也很容易区分出来,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8.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中的“高”是指音调高;②中的“高”是指响度大;③中的“高”是指频率高,即音调高;④中的“高”是指声音响度大。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它们彼此独立,互不关联,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9.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解析:本题中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低”和“高”专指音调的高低。由此可知“男声”音调低,“女声”音调高。男低音放声唱歌说明响度大,女高音只是为男低音伴唱,说明响度小。
10.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小明发现,提着水壶向热水瓶中灌开水(如图4),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地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快要满的时候情况相反,发出小声地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小明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和音调&& &B.音调&&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解析:向瓶里灌开水的时候发声,是由于瓶里的空气柱发生的振动所致。向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而瓶里空气多,空气柱的振动幅度大、频率低,所以发出大声地并且低沉的“咚、咚”声,即响度大、音调低。水快要灌满时,水的落差小、撞击力小,瓶里空气少,空气柱的振幅小、频率高,所以发出小声地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即响度小、音调高。所以可以根据灌水时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灌水多少。
1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分散,分散后响度减弱,能量减小。为了能准确地诊病,医生用听诊器的目的是通过固体传声,而在传声的过程中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和能量损耗。
12.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5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解析: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要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就需要对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大小进行对比研究。图5A中转动的齿轮使硬纸板振动发声,在转速相同的情况下,齿数越多,使硬纸板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振动频率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B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能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C中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影响塑料尺的振动频率,滑过梳子的速度越快,尺子振动频率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D中改变吹笔帽的力度,只能改变发声的响度,不能改变振动频率。
13.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6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解析:A选项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选项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选项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选项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
14.音调、_______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_________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答案:响度&&& 音调
解析: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源的材料、结构决定。
15.如图7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刻度尺振动发声时,振动的部分只是伸出桌面的长度,并非整个尺子。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就改变了尺子的振动频率,影响的是音调。
16.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_____________增大,后者是要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___________。
答案:响度& 音色
解析:“扩音”是利用减少声波的分散等方法增大声音的响度,“保真度”是要保持声音的品质不变,即保持音色。
17.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答案:音调& 音色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往暖水瓶中灌水时,会听到声音越来越尖,即音调越来越高。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答案:响度& 音色
解析:“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快要把人的耳朵震聋了,而不是音调高。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就能区分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或是其他什么声源发出的声音。
三、解答题
19.为了探究乐音的特征,小东做了以下实验。
(1)小东将钢尺的某处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图8所示。实验中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一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
①小红认为实验证据中存在错误,请你说明理由。
②结合如图8所示小东的操作,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
(2)改正实验后,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答案:(1)①这个实验研究对象是钢尺,应该搜集钢尺振动的声音,不应该收集桌面被拍打时,桌子发出的声音,桌子和钢尺不是同一研究对象;②操作的错误是:手没有压紧钢尺与桌子边缘接触的地方;(2)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解析:(1)①实验时眼睛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耳朵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响度。我们不是研究桌子振动的幅度和桌子的响度,不能收集桌子的声音,故这个实验研究对象是钢尺,应该搜集钢尺振动的声音,不应该收集桌面被拍打时,桌子发出的声音,桌子和钢尺不是同一研究对象。
②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之所以听到尺子拍打桌子的声音,是由于手没有压紧钢尺与桌子边缘接触的地方造成的。
(2)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20.如图9所示,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分别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请说出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
(2)四个瓶子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应用上述实验的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声音的道理。
答案:(1)丙、乙、甲、丁
(2)向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因而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解析:吹瓶口时,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空气柱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吹出“do(1)”“ri(2)”“mi(3)”“fa(4)”从低到高的四个音阶是丙、乙、甲、丁。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注意图中的四个瓶子,在敲打时和吹气时,同一个瓶子发出的音调不同,是因为振动物体不同。
【上一篇】
【下一篇】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题(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2.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3.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4.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5.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 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7.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8.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 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 到声音C.回声是 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1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13.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B.隔着防盗门也能辨别说话的人,依据的是说话人声音的大小C.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14.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不能发声&&&&&&&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1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7.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18.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几次敲 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9.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20.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 产生的噪声 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21.&22.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23.如图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 素是声源&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24.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25.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6.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2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耳的人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2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减少噪声的惟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2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30.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1.我们在电话中也能分辨出谁在说话,这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32.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33.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34.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5.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36.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37.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38.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39.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 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40.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生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强弱不同41.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 C.音调D.传播速度4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43.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44.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 主要依据是音调4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6.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二、填空题、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2.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
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 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5.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7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6.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 ;②& ;③& .7.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 来决定。8. 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9.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10.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11.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12.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3.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________,琴声通过__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观众根据声音________的不同可以听出还有什么乐器在演奏。14.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15o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15.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6.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17.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他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
三、简答题、1.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DDDD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全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答: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空气柱;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 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装置; 频率(快慢);振动& 音色;吸声、消声、隔声; 频率;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音色、双耳;小、空气;振动、大于;振动;空气;音色;振动 340 声源处;固体(或金属);(1)振动、空气、音色;(2)声源;音色,空气
(1)0.02、20;(2)7500m、 8700m;(3)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消声、摩托车装有消声的排气管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合的松紧程度取决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