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梁警官湄公河案件始末末

&&&&&&&&&&&&
推荐标签: |  |  | 
您的位置:&&& &&&&& &&&&& &&正文
美华裔警察梁彼得案或申请异地审理 或扩律师团队
&&&&发布时间:日 14:05来源:央视国际
&&&&分享到:
&&&&美华裔警察梁彼得案或申请异地审理 或扩律师团队
&&&&关键词:美国 梁彼得案 律师分类名称: 港澳台侨
&&&&责任编辑:【陆春艳】
&&&&您看完该视频的心情
[ 责任编辑:邰国计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邰国计
原稿件来源:世界名人网 - 纽约社区资讯 - 4/26全美维权大集会 民权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4/26/2015]
世界名人网纽约社区资讯
All Success Stories in Our Neighborhood成功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纽约社区资讯]
4/26全美维权大集会 民权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4/26/2015]
作者:世界名人网记者欣欣报道           录入于 April 02, 2015 at 12:22:35:
世界名人网讯 4月26日全美大游行新闻发布稿,请给这个日期作个记号,到时候等着你们!
尊敬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代表亚裔维权大联盟(CAARC)在这里给大家发布有关华裔梁警官意外走火案的事实真相,同时,为了进一步表达亚裔、华裔在美平等权益不容侵犯的立场,我们即将举行4月26日全美维权大集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是为这个集会而进行的。
第一,关于梁警员[意外走火案件介绍]我想这里概括地讲述一下关于这起意外走火案的情况,去年十一月廿日华裔警官梁彼得与同事一起在一幢政府所属的居民楼例行的巡逻中(當時楼梯照明灯光全部损坏),当行至八楼楼梯而发生了不慎走火,子弹由天花反弹,将当時在七楼的格里击中,格里最后倒在了五楼的楼道上。
这纯属一件意外走火的事件,华裔梁警官却被布碌仑区检察官(DA)以六项联邦重罪起诉,并定于五月十四日举行初次法庭审讯,而同行的白人警官却不受任何刑事处罚。
一件意外走火事件,却遭受了严重刑事的起诉。梁警官成为这件前所未有的警察被起诉案中的替罪羔羊。我们强烈关注此案的不公平的起诉,更希望此一意外事件能尽快得到圆满的解决,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第二,梁警官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他,是一位热心社会,乐于助人,追求公正,嫉恶如仇,视社区公益为已任的正直孩子,而且为了当警察,还辞去了很稳定的联邦机构工作。把当警察作为自己的新的人生目标,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热爱为民众服务的青年。
我们试想,一位立志服务社会的有志青年,却在一次(初次)失误中,遭受不公正对待,甚至于要承担严重刑事责任的后果,这明显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而且带有严重歧视性的不当指控,我们也绝对不能认同这个错误的指控。如果指控成立,势将毁掉了一个有志青年的前程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梁案发生后,华人社区(包括微信网络平台)群情激愤,一片哗然,抗议之声不绝于耳。自发地站出来声援梁警官。为了争取权益和抗议梁案的不公平,华人出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大家有目共睹的包括:为支持梁警官组织向白宫签名达13万多人,和3月8日市政厅为中心三千多人的集会、示威、游行活动,而且还得到国会、州众议员、以及社区广泛的支持。为此,各位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群策群力,经过深熟虑,从长远计,决定成立"亚裔维权大联盟",来作为我们长期维权运动的大本营和领导机构。经过大家的研究、商议和协调,决定在四月廿六日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我们将联合全美各地亚裔、华人,大家一起心连心,手连手,共同为支持梁警官,为争取公平、正义,也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这次集会活动,我们将组织、发动民选議员、侨社团体、微信群自愿自发地参加,以最团结、最理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集會游行活动。在此,我们也希望媒体朋友正面宣传,全面报道,真实而有效地发挥你们公正的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今天的发布会就是为即将来到的4月26日大游行的总动员,下一步陆续将会有进一步的消息向各位公布,敬请关注与配合。谢谢大家!
CivilRights脸书频道:/civilrightsact
投稿、合作或其它: 或 直接发送信息
这一年多来,美国华人权益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华人权益意识逐渐觉醒,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CivilRights(海外华人最大的微信公益平台CivilRights以及CivilRights脸书页面) 贡献甚巨。它将继续努力,带您走入真正的海外华人世界。立即点击订阅:/cv 
责任编辑:
本文仅提供信息供参考,相关内容并未核实
★………所有图文音影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
★……………授权引用请保留出处………………▲
…………▲
World Hall of Fame network. .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ther designated trademarks, copyrights and brand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Disclosure: We are a professional review site that receives compensation from the companies whose products we review. We test each product thoroughly and give high marks to only the very best. We are independently owned and the opinions expressed here are our own.盘点美国弗格森骚乱始末: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遗产
来源:新京报
  12月5日,美国华盛顿,市民们占领华盛顿商区“躺尸”游行抗议警察杀害黑人男子且免于起诉的两起事件。
布朗的母亲和继父。
11月24日,弗格森骚乱中商场被抢。
11月24日,弗格森小镇居民集会示威。
  这是一个夏日的午后,18岁的迈克?布朗的尸体躺在坎菲尔德路上几小时,周围站满了警察和看热闹的人。第二天开始,弗格森这座小城的街道上挤满了示威者,他们想为这个被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枪杀的青年讨个公道。4个月后,大陪审团宣布,对威尔逊免于起诉。弗格森小镇再次陷入骚乱,数百声枪声在游行队伍中响起,18人受伤,至少12座建筑被焚毁,包括布朗的父亲接受洗礼的教堂。这场骚乱涉及美国人两个敏感的神经:种族矛盾和警民矛盾。而引爆这一事件的8月9日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击者
  “他举起手来,告诉警察手无寸铁”
  枪击案发生在当天上午,有不少目击证人,但证词却相左。
  8月9日上午11点51分,18岁的黑人青年迈克?布朗和朋友多兰?约翰逊来到一家便利店。监控录像显示,迈克?布朗在结账的时候抢了一盒雪茄烟。二人走后,便利店拨打911报警。
  根据约翰逊的说法,他和“大迈克”离开便利店后,走在坎菲尔德路的中间,正要去约翰逊家里。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警察,也就是达伦?威尔逊。这个警察在车里冲他们喊:“快他妈的到路边去。”然后他们回答说“很快就要到达目的地了,马上就要离开这条路了”。
  警官本来已经离开了,但是又掉转车头回来了,差点撞到了他们两个人。“我们离得非常近。他要打开车门,然后车门撞到我和迈克的身体又重新弹了回去。”约翰逊说,然后这名警官在车中拉扯迈克的脖子。迈克试图挣脱,但是警官仍然拉他。
  “我的朋友,迈克,非常生气,试图把警察推开。”约翰逊说,这名警察的手摸上了武器,说“我要射击了”。
  约翰逊说:“我们站得很近,我从车窗玻璃中看到(警察)拿枪对准了我们两个人。当他扣动扳机的时候,我侧身躲开了。迈克中弹了,可能是胸部或者其他身体的上半部分,我看到了血涌出来。”
  “根本就没有时间抢夺武器。”约翰逊说,当时迈克还拿着从便利店里偷的雪茄,所以他想逃脱。
  当时正巧经过的蒂凡尼?蜜雪儿远远看到,警察威尔逊和迈克正在车窗附近扭打,看起来迈克想要挣脱,而警察想把他拉进车里。
  然后,约翰逊和负伤的迈克开始逃跑。警察威尔逊走出了他的车子。“我看到警察拿着枪追着迈克,然后又开枪了,而且击中了他。”约翰逊说,“然后,迈克转过身,举起手来,告诉警察自己手无寸铁,请他停止开枪。但是,警察又射了好几发子弹,迈克倒地而死。”
  此后举起手的动作也成为示威者们抗议的标志性动作。
  不过根据其他目击者的说法,有人说,看见威尔逊袭击了迈克,也有人认为迈克先打了警察;有的人看到迈克举起了双手,有的人说迈克的手一直放在身体下方。
  “有理由相信,他身上带着武器”
  从警察威尔逊的角度,案情的发展是另一种版本。
  8月9日上午12点左右,威尔逊在坎菲尔德路遇到了黑人青年迈克和约翰逊。他们两个人大摇大摆地走在马路中间。
  威尔逊的好朋友乔西讲述了自己听说的事件始末。据悉,她的话与威尔逊对检察人员的证词符合。
  据乔西描述,威尔逊当时摇下车窗,对两个年轻人说;“嘿,小伙子们,去路边上走吧”。两个人不仅拒绝这个建议,而且冲他喊“我们马上就到了”,还骂了几句。
  然后,威尔逊将车调转,试图下车。两个年轻人猛烈地撞击威尔逊的车门,不让他开门。
  “然后威尔逊再次打开车门,当他站起来的时候,迈克把他推进车里,并且击打他的脸。很自然地,威尔逊握住了自己的手枪。而迈克居然伸手来抢夺手枪。”乔西说。
  在这个时候,威尔逊开了第一枪。
  弗格森镇所在的圣路易斯郡的警察局局长乔?贝尔玛曾经表示,初步调查显示,迈克对警察进行了暴力骚扰,并且试图抢夺枪支。
  根据乔西的叙述,威尔逊开枪后,迈克和他的朋友跑开。威尔逊冲他们喊“站住”,这两个人转过身来。迈克还冲着威尔逊开玩笑说:“你打算怎么办?你不会开枪打我的。”
  “突然之间,迈克开始全速冲向威尔逊,”乔西说,“威尔逊有理由相信,迈克身上带着武器。真是不可思议。最后的结果就是,威尔逊继续开枪,最后一枪命中迈克的头部,他倒地而死。”
  威尔逊一共发射了十几发子弹,迈克身中六枪。
  白人警察威尔逊在免于起诉后辞职,没有得到任何遣散费。他承认自己几个月来,东躲西藏,一直活在恐惧中。不过据媒体报道,威尔逊可能已获得了100万美元的捐助。目前,至少已经有两家以威尔逊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捐赠了50万美元,但这只是一个“保守估计”,总共可能有7家。
  引来3K党和恐怖组织IS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警方一开始并没有公布案情调查进展,以及涉案警官的名字也未公布。
  不过,案发几个小时之内,事件已通过网络传开了,迈克的继父举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我的孩子被处决了”。有人拍下了照片,传到社交网络上。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警察在我家栅栏门口杀了一个人”、“那个家伙在跑,警察冲他开了枪,我看到他死了”之类的留言。
  8月10日,烛光守夜活动后,抗议布朗被枪杀的人们走上街头,抗议逐渐演变成为骚乱,席卷整个弗格森小镇,一些超市和商店被砸抢,对建筑纵火,站在警车前嘲讽警察。
  与此同时,弗格森镇的白人社区出现了“自卫团”,周围的多个白人社区的枪支弹药销售量也在剧增,靶场里也挤满了练习的人。
  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运动的民间仇恨团体“3K党”也出现在弗格森镇,威胁对那些暴力的抗议者们采取“致命的行动”。
  美国“3K”党组织“传统美国骑士”的头目佛兰克?安科纳对媒体说:“我们接到了路易斯郡数以百计的电话,对事件的进展表示担忧。白人会遭到零星的袭击,警察的妻子有被强奸的危险。”
  骚乱持续数天。8月14日,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出动装甲车,身穿防弹衣,手持冲锋枪出现在示威者面前。几天后,密苏里州州长宣布紧急状态,并规定在弗格森实施宵禁。
  骚乱的血腥味甚至引来了恐怖组织的关注,“推特”网站上“伊斯兰国”(IS)的支持者趁机利用弗格森的抗议活动和骚乱进行反美宣传。
  大陪审团
  民意无法改变的决定
  11月24日,密苏里州大陪审团宣布针对弗格森枪击案的裁定结果,涉事警察达伦?威尔逊被免予起诉。大陪审团认定威尔逊使用武器合法。
  在枪击案发生前就已组成的12人大陪审团中,至少有9人必须同意发出起诉书,案件方可被审理。大陪审团包括3名黑人议员(一男两女)和9名白人议员(六男三女),符合当地人口组成。
  伴随着大陪审团的决定,本来已经渐渐平息的小镇,被更加猛烈的骚乱袭击。
  抗议迅速蔓延向美国全国各地,甚至世界的主要城市。弗格森似乎成了一个抗议的起点和跳板。各地的人们借这个理由举行各种抗议,内容从种族主义到最低工资保障不一而足。
  但大陪审团几乎为案件本身画上句号,大陪审团在3个月的时间里用25天取证,听取了60多位证人的证言,还检查了大量证据。当然,很多证据较为模糊,甚至难以考证,一些证人的证言也相互矛盾。
  按照密苏里州的法律,警察执法时如感觉生命受到威胁,能使用致命暴力。在审视所有证据,听取所有证言后,大陪审团认为威尔逊开枪时感觉生命受到威胁,这是他们做出决定的根据。
  弗格森警车没有使用仪表板摄影机,因此,案发时没能留下“关键”视频。然而,即便有录像记录下整个枪击过程,骚乱的发生就能避免了吗?
  就在弗格森案引发的骚乱还未平息之时。美国纽约又发生了类似案件。今年7月,白人警员潘塔里奥在拘捕有非法贩卖香烟嫌疑的43岁黑人男子埃里克?加纳时,扼住他的颈部致其死亡。视频中,能清晰地看到男子颈部被扼住。12月3日,美国地方法院大陪审团裁定,对这名白人警察免于起诉。随后,在纽约等地抗议的浪潮再次高涨。
  奥巴马
  “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遗产”
  在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任期内,类似案件并不是第一次,此前白人协警齐默曼射杀黑人少年马丁一案中,即便奥巴马站在了马丁一边,但最终齐默曼被判无罪。
  在11月24日的电视演说中,奥巴马坦言美国存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遗产”,且警察和有色人种社区间的严重不信任“并非弗格森一地,而是全美国的一个问题”。
  美国的种族问题从来不是秘密。即使在纽约、华盛顿这样的城市,走在黑人社区里,鲜少看到几个白人,亚裔更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多次爆发大规模种族骚乱。
  弗格森案触动了美国人两个敏感的神经:种族矛盾和警民矛盾。
  弗格森镇历史上曾实行过种族隔离政策。虽然目前该镇人口中黑人占三分之二,但白人在当地的行政、执法、教育等机构内均占主导地位。例如,弗格森市政委员会6名成员中只有一名黑人,警察局53名警察中只有3名黑人,管理机构代表性的不足使得政府难以与少数族裔民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此外,当地22%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黑人尤其贫困。有评论称,死者迈克?布朗已经18岁,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这样一个应该有着“美好前程”的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枪杀,更少数族裔更加愤怒。
  美国警察“不好惹”也同样出名。记者曾经遭遇“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警方清场。只要警方一声令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还不后退,警察都会毫不留情地驱赶,甚至“动手”。
  美国警察可以对任何自认为的威胁主动采取暴力行动,常被诟病“执法过度”。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特纳对媒体指出,弗格森枪击案的无罪判决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美国法律赋予警察过多权力,比如先开枪再讲法律。如果今后不对警察权力予以限制,在美国还会出现更多的类似事件。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责任编辑:un657)
&&&&&&</div
“自杀式举报”仅因看不惯?[]
数字之道:
搜狐民调: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希望下次还能碰到吧……[]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美国]纽约华裔警官误杀黑人案:纷扰中凸显华人团结力量 - 未名空间 - 中国大陆站(.cn)
相关讨论区
[美国]纽约华裔警官误杀黑人案:纷扰中凸显华人团结力量
来源: &&发文时间:&日 10:22:55
编者按:最近,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误杀黑人案在海外华人圈中引发热议。华人微信圈、脸书等社交媒体中出现了向白宫请愿的签名链接。目前,白宫网站显示,向白宫的请愿信已有超过12万人签名联署。案件引关注2月25日,美国纽约布碌仑亚裔社团联合总会等社团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公平、公正审理华裔警察梁彼得一案。去年11月,警龄仅18个月(包括在警校学习)的梁彼得在进入一个没有灯光的楼梯间时手枪走火,子弹打入墙壁,反弹到黑人阿凯?格利胸口,造成其死亡。2月11日,纽约布鲁克林大陪审团裁决对华裔警察梁彼得发起刑事诉讼,指控其二级过失杀人等六项罪名。如果所有罪名成立,他最高可能被判处15年刑期。这也是美国近来被曝光的多起警察执法导致非裔死亡案中,首起涉事警察被刑事起诉的案件。纽约检方表示这是“彻底调查”做出的裁决结果,而梁彼得当庭表示拒不认罪。此案在华人圈中引发争议。有人认为,相似的案件白人警察免于起诉,华人警察就被起诉。梁彼得“成为之前所有不公正事件的牺牲品”。也有人认为,案件虽类似,细节不同,梁彼得的律师团队和美国司法体系会保证一个公正的判决,签名请愿是不理智的做法。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文章指出,在这起枪击事件发生时,美国正在等待大陪审团对涉及另外两名手无寸铁的黑人男子遭枪击身亡的案件作出表决。这两名黑人男子分别是,被密苏里州弗格森市警察开枪打死的迈克?布朗以及在与斯塔滕岛警察对抗过程中被锁喉窒息而死的埃里克?加纳。现在,布鲁克林大陪审团决定起诉梁彼得,有人认为,这无异于向一个在政治上从未像非洲裔和拉美裔一样活跃的少数族裔发出战斗号角。签名引重视梁彼得案将于5月开庭,届时,诸多华社均表示将前往法庭表达意见。据白宫网站显示,目前,向白宫的请愿信已有超过12万人签名联署。“白宫网站签名请愿是华人社会要求确保起诉中没有安抚其他族裔的政治原因,确保梁警官不成为‘报复警察’的牺牲品。”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最初发起签名联署的美国华裔平等权益协会(简称华权会)也表示,发起签名的初衷是呼吁各方关注这一事件,避免歧视发生,并不干涉司法程序。“我当然签了。”曾在纽约打拼25年、如今居住在洛杉矶的美国华人林德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得斩钉截铁。“美国的华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是少数族裔里的少数,更像嫁到美国这个大家庭里的小媳妇,家里的事轮不到你发言,忍气吞声成了习惯。此次华裔警察误杀黑人案,华人为一个黄皮肤同胞发出超过10万份的共同呐喊,其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群体行为!”多数美国华人在签名请愿的同时,依然相信美国司法系统的公正性。“我签了。”旧金山华人李芬曾在圈里转发签名链接,“我相信美国的司法制度。不过,华裔不公待遇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关注社会上不公正的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除了希望唤醒大家对华裔警察不公正待遇的关注外,其实也是为我们自己及我们的下一代。”华权会注册签名后,就开始在微信社交媒体中推。结果在短短一星期内,签名就已经超过10万。所展示的华人之间的团结令人欣慰。“我认为此次10万签名的组织和发动,体现了华人的整体力量和成熟,是美国华人历史的新里程碑,也是祖(籍)国繁荣富强、精神上受到鼓舞的结果。”林德宪说。维权更成熟遭遇不公,要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权益。这已逐渐成为海外华人的共识。如今,海外华人的维权愈发成熟且冷静。“这次签名人数之多是空前的,表现出华人为维护自身权益与司法公正的团结。同时,纽约地区的一些华人社团还主动捐款慰问被误伤致死的黑人青年的家庭,又表现出理智与冷静。”李斧说。此次签名请愿活动,微信、脸书等社交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微信中流传的请愿信中,出现了这样的信息:白宫请愿网站签名联署超过10万,即可令此案撤诉。所幸大部分美国华人都明白,这是个误区。正如李斧所说:“微信等中的一个误区是以为签名达到一定人数就会撤诉,其实不然。最多也只是白宫有关人员表示关切,无法直接改变独立的司法行为。但是引起社会关注有助于确保和维护司法公正性,所以我们都以各种形式支持这次签名活动,并为越来越多华人参与维权而高兴。”反思此次签名过程,华权会董事彭礼琨指出,在签名过程中出现误传误导现象,这是由社交网络发起签名造成的。这样无法保证传播过程中的正确性,也无法保证自始至终传达正确信息。下次再做此类活动,一定会先借助媒体的力量,先通过媒体发声,由上往下推,确保信息正确传达。“海外华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必须要理智,要冷静,要在尊重所在国法律的前提下开展维权活动。”中国侨联海外委员贾长文接受采访时说。无论如何,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摸索中,海外华人正变得越来越团结,越来越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 未名空间 - 中国大陆站(.cn)- since 19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作海冤案 案件始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