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部队涨工资今年涨工资,2013年复员的98兵给补吗

:: 新华网 :: - 地方联播
 当前位置:
成都公交纵火疑犯:总说明天就死 红烧肉是最后晚餐
09:32:32)
稿件来源:新京报
张云良 资料图
&&&&成都天回镇大湾村四组一处出租屋,是张云良生前居住的地方。本报记者 吴伟 摄
&&&&张云良买汽油前向房东借桶,有个装垃圾的铁桶(图中所示)很脏,于是,房东将冲厕所用的同款铁桶借给了他。本报记者 吴伟摄
&&&&人物简介张云良
&&&&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日,年轻时当过兵,复员后在铁矿厂工作,后来南下广东“淘金”,2006年辗转到成都,一个人租住生活,主要经济来源靠在苏州的两个女儿资助。
&&&&今年6月5日,川A49567号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事故,造成包括张云良在内的27人死亡。7月2日,四川省公安机关通报,成都“65”公交车燃烧案是一起特大故意放火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已当场死亡。
&&&&张云良是怎样一个人?记者试图从张云良的最后三天,来拼凑起他留给这个世界的背影。
&&&&张云良还没死时,他的死,是街坊邻居间用来开玩笑的内容之一。
&&&&卖水果的女人会当着他面问,“老张,你怎么还没死?”
&&&&张云良嬉皮笑脸地应道:“明天就死,明天就死。”
&&&&过几天,女人又见着了他,“哎,你还是没死成啊?”
&&&&头发稀疏,皮肤水肿,脸色惨白,脚有点跛,62岁的张云良看似弱不禁风。他说自己痛风,街坊们不清楚他具体得了啥病。
&&&&不过,茶馆老板娘胡大姐,把张云良的生死当成大事。
&&&&她是房东,怕独自一人的张云良死在家里。偶尔,她路过自己的房子,听到他屋里没声音,就隔着窗户大喊:“老张!老张!”
&&&&屋里传来一句普通话:“干嘛?”
&&&&胡大姐也不回答,知道他还活着就行了。
&&&&6月5日,张云良死了。
&&&&和他一起在燃烧的成都9路公交车上殒命的,还有26条生命。
&&&&没人知道他的全名
&&&&张云良只是个普通的外地人,事发后,房东找到租赁合同,才知道他的姓名
&&&&天回镇大湾村四组位于城乡接合部,距9路公交车始发站天回镇,5站地,从天回镇到终点站火车北站,11公里。
&&&&这是张云良距离成都市区的距离。
&&&&他租住的小屋不足17平米,位于成都军区总医院附近的一条小街。循着小食店、菜市场,以及一个挨一个的茶馆,往深处走,一座两层居民房的左下角,就是他的安身之所,一小片竹林包裹在他的窗外。
&&&&小街上到处都是出租屋广告,打工者、货运司机、拆迁的农民、合同制的医生护士、长期看病的病患,是这里租住的常客。
&&&&去年6月中旬,病恹恹的张云良就被前任房东给撵了出来,怕他死在家里,不吉利。以前,发生过几起患病老头老太死在房东家的事情。
&&&&胡大姐勉强让张云良租了她的房子,租金每月150元,水电费除外。
&&&&茶馆里、麻将桌上,人来人往,没人过多在意某个人的来历和隐私。
&&&&张云良的邻居、房东、牌友,都只知道他的姓。打牌、开玩笑时,“老张”、“张大爷”,能叫上人就够了。
&&&&街坊之间也是如此,胡大姐、吴胖子、罗大汉,代号的知名度远高于姓名。
&&&&在大家眼中,张云良只是个普通的外地人,长期在此租房治病。
&&&&6月5日晚,张云良没有回家,电话也联系不上,街坊们嚷嚷着,要去收治公交车事故伤亡人员的军区总医院挂号寻人,却没人知道他的全名。
&&&&胡大姐匆匆从家里找到了一年前签下的房屋租赁合同,抄下了他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这次张云良真死了,不再只是个玩笑,“可惜他当时正巧就在那车上”。
&&&&惋惜没维持几天,就转成了惶然。
&&&&大约6月中旬,张云良成为警方的重点调查对象。
&&&&成都市刑侦大队、成华区公安分局、金牛区公安分局等,先后七八次到大湾村四组。街上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娘说,有时公安一来就是几十辆车,街道只能容一辆车通过,被挤得满满当当。
&&&&街上的人几乎挨个接受了警方的查询,有的还不止一次。
&&&&7月2日,成都警方正式公布,张云良为川A49567号9路公交车的纵火者。
&&&&周围人开始从记忆中搜寻张云良的点滴信息,他在生前的最后三天里,一些日常生活习惯的重复,让人看不出什么意外的痕迹,而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又让人记忆深刻。
&&&&6月3日:
&&&&先后三次买汽油
&&&&打牌是张云良的嗜好,牌友吴胖子记得,他欠的1000多块钱还没还
&&&&警方调查期间,张云良生前的牌友吴胖子回忆,“65”之前,张云良曾找她借桶未果。一旁的胡大姐这才想起,6月3日上午,张也曾因此找过她。
&&&&当天上午九、十点钟的工夫,张云良向她借一个铁桶,并说半小时后归还。
&&&&茶馆里有个装垃圾的铁桶,很脏。于是,胡大姐将冲厕所用的同款铁桶借给他,也没问他用来干嘛,“快点哈,下午要用(它装)水冲厕所”。
&&&&那是一个废弃的聚酯漆包装桶,容量20公斤,估计容积为10多升。成都警方随后向胡大姐索要了这个桶。
&&&&胡大姐从警方那里知道,案发后,成都军区总医院附近一个加油站的监控录像显示,6月3日上午,张云良先后去了该加油站三次。
&&&&头一回,张云良提了个塑料桶,被加油站拒绝售油;第二次,他提了个铁桶,交了100块钱,先加了70块钱的油,桶满了;第三次,又接了30块钱的油。
&&&&截至目前,警方尚未对外公布这段录像。
&&&&除了记得张云良借桶,吴胖子尚记着,老张欠她的1000多块钱还没还。
  打牌,是张云良的一个嗜好。
&&&&张云良生前喜欢在吴胖子开的茶馆里打麻将,胡大姐为此还开过张云良的玩笑,说他喜欢吴胖子。他也半开玩笑地赞美吴胖子,“人漂亮,眼睛大大的”。
&&&&牌友说,张云良爱打“麻将5块、10块、20块带花的”,“斗地主2、4、8、16元”,一晚上大约几百、上千元的输赢。
&&&&在胡大姐、吴胖子看来,这么赌,难说大小,老赢或者老输那肯定很大,但平均起来也不会太大。
&&&&吴胖子记得,张云良曾透露,女儿一个月给他寄3000块钱用于治病和生活,后被一个访蓉的江苏老乡举报了其劣习,被削减为1000多元。
&&&&之前张云良夸大自己的病情,老说自己病得要死了,还让老乡帮忙打电话,张云良的女儿在寄钱上未作过多限制。
&&&&张云良在牌桌上拮据起来,大约是从去年七八月份,最初向吴胖子借钱,50、100元的借。刚开始很有信用,女儿的钱一寄到,马上就还,但今年以来陆续借了1200元,一直未还。
&&&&牌运和经济来源受限,可能多少影响了张云良的心情。
&&&&住处附近理发店的老板娘说,张云良理发时,老聊打牌的事。有一次理发时他情绪不好,一问,他回了一句:“今天又当了‘兔子’,被他们宰了”。
&&&&张云良还谈起,因为被女儿管住了钱,所以“今年不敢大赌了”,已经输了2万多块钱。
&&&&6月4日:请街坊吃红烧肉
&&&&有一次房东当面叫张云良“老色鬼”,他也没反驳
&&&&张云良从未在街坊邻里面前提过自己的过去,大家也不关心。
&&&&而媒体寻访到的张云良的经历是:生于江苏苏州,年轻时参军入党,复员到吴县铁矿供销科前途看好,因将厂里的铁矿石运到浙江换回化肥,“赚了点钱”,被以“投机倒把罪”判了一年半的缓刑,后来南下广东“淘金”,2006年辗转成都,平时最主要的去处就是马路边的茶铺和隔壁院子里的麻将馆。
&&&&胡大姐觉得,老张爱显摆、爱吹牛,老在大家面前提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花旗银行上班,每个月两三万;小女儿差点,每月8000块。”
&&&&据说,张云良的大女儿是苏州市一家规模很大的港资塑胶公司高管,年薪百万;小女儿在镇上的幼儿园教书,丈夫开着一家租赁公司。两个女儿都住在苏州市区。
&&&&张云良的户籍登记地是苏州市浒墅关阳山花苑。媒体报道,张家在小区里拥有4套住宅,这是六七年前苏州建设高新开发区为其提供的动迁房。这些房子被租了出去,张本人没在那里住过一天,妻子被女儿接到市区居住。
&&&&此外,张云良死前每月还可以领到130元的补助金和390元的土地占用补偿金。
&&&&如果不是在经济上有所联系,张云良与其妻女走的,几乎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此间,两个女儿也曾劝父亲回家安享晚年,但他没把这当回事。
&&&&成都警方在通报中说,张云良生前有赌博嫖娼的习惯,其女儿减少了寄给他的生活费,他遂多次以自杀相威胁向家人要钱,并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听说张云良嫖娼,吴胖子有些不太相信,张云良的身体不佳,“他是那种放屁都还要人按出来的人,还咋嫖?”
&&&&胡大姐听茶客说过一个张云良的绯闻。有阵子,他带了个20岁出头的女人包房,后来才知道是附近医院的一名实习护士。
&&&&因为这事,有一次胡大姐当面叫张云良“老色鬼”,他也没反驳,反正他经常说自己又赌又嫖。
&&&&邻居罗大汉经常看见有女人去张云良房间,“老的、年轻的都有,但没问过。”
&&&&据悉,查案期间,警察曾排查了当地许多简陋的声色场所。
&&&&对于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的张云良,邻居罗大汉回想起来,他6月4日的行为有些怪异。
&&&&那天晚上,天色已黑,张云良陆续请住在周围的一些朋友喝酒,吃他亲手做的“江苏风味的红烧肉”。这一天,距张云良的62岁生日还差11个昼夜。
&&&&谢胖子事后异常后悔吃了张云良的这一杯酒、一块肉。
&&&&查案阶段,谢胖子正巧在昆明出差,被4名警察直接飞过去带回成都,“我怕他们认为我是老张的同伙。”
&&&&张云良楼上刚搬来的女租户,也吃过一块红烧肉,“人不熟,意思一下就走了。老张不是四川人,交流起来不顺畅。”她的隔壁老晏夫妇,也各自吃了一块红烧肉离开。
&&&&至于张云良说没说过“最后一顿饭”之类的话,席间他是否与女儿打电话表露过激烈情绪等细节,谢胖子未置可否,只是推给警方,说先后8次笔录中有记载。
&&&&那晚八九点,张云良照旧去茶馆喝茶斗地主。
&&&&在茶馆老板娘看来,一切如常。
&&&&6月5日:早起进城
&&&&邻居觉得,张云良是那种刚接触觉得人很随和,但久了就感觉有点怪的人
&&&&“老张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和我们都一样”,胡大姐说。
&&&&在成都,张云良仍满口普通话,学会了一丁点四川话。在茶馆里,他也会大声喊:“瓜娃子(呼叫服务员),搀开水。”
&&&&他只用自己随身带着的茶壶,有时泡茶,有时喝药。
&&&&吴胖子记得,有一次他显摆,“在电视购物上买的茶壶,900多块钱一个”,据说能“净化水,治病”。她打击张云良,茶壶的外壳是木头的,不值那么多钱,张云良是“冤大头”。
&&&&后来,这茶壶忘在茶馆里,丢了。
&&&&他穿着普通,在当地,大家不感觉他寒酸,但也不富裕。
&&&&“臭美”,会和女人比手上的皮肤,张云良对皮肤很在乎。他去理发店洗头,老板娘发觉他脸上黏糊糊的。他说自己从不擦化妆品,都用纯天然的,把苹果皮、梨皮敷在脸上、手上。他连洗发水也不用,直接用白水冲。
&&&&对此,胡大姐嗤之以鼻,“装吧”。她知道,在外,张云良用纸巾很仔细地擦桌边;在家,不打扫卫生,灰尘积得老厚,吃完的锅碗到下一顿用时才洗。
&&&&洗发店老板偶尔和他下象棋,给他递烟,他推说身体不好只抽自己的,10块钱一包的“白阳光娇子”女士烟。他痛风也不忌嘴,喝酒,吃辣椒蘸碟。
&&&&租房的一楼有个公共洗澡间,在张云良房间的斜对门。胡大姐说,他老偷懒在洗澡间撒尿,很臭,而厕所在楼外出门左转一小段路。很快,洗澡间就变成他私人的了。
&&&&他偶尔拖欠胡大姐的房租。
&&&&5月14日,胡大姐遇见老张就问,“今天几号了?”
&&&&“我知道了,输了800多,月底给你房租”。5月30日,张云良就把钱给补上了,这是他最后一次交房租。
&&&&他也会占小便宜。
&&&&最初,那间屋的月租连水电一共170元。后来,张云良买了个电磁炉,那个月整栋楼的电费比平时多交100块钱。胡大姐抓狂了,专门给他加装了一个电表,并实行房租和水电分开。安上电表后,每个月就只有10来块钱的水电费。
&&&&罗大汉说,张云良是那种刚接触觉得人很随和,但久了就感觉有点怪的人。
&&&&如果非要有一些预兆的话,邻居罗大汉回忆,出事头几天,张云良的脾气不太好,把牌友都得罪了。
&&&&打麻将时,张云良一把同时点了3个人的炮,有些恼了。下一把又点了炮,有人催他拿钱,他一火,从抽屉里拿出一张5元钱的钞票撕个粉碎,“催什么催嘛?早晚给你们!”
&&&&另外被称作预兆的,是一份遗书。
&&&&成都警方的通报提及,6月9日,张云良的家人收到了他案发前从成都寄出的遗书。
&&&&关于遗书,有另外一个版本。
&&&&胡大姐说,张云良的遗书并未直接寄往江苏老家,而是由一位江苏老乡,被称作老蒋的人,在其女儿来成都时,转交给她的。
&&&&胡大姐不清楚,张云良何时将遗书交与老蒋,警方可能是在询问老蒋和张云良女儿的过程中,得知遗书一事的。
&&&&据称,当时张云良的女儿并未立即向警方通报遗书内容。目前,成都警方也尚未公开遗书及其内容,“老蒋”仍受警方控制。
&&&&罗大汉记得见到张云良的最后一面。
&&&&6月5日早上,罗大汉刚吃了面条,正在刷洗锅碗之际,看见很少早起的张云良,从住处推门而出,手里提了两个商场里装衣物的那种纸质手提袋,并用报纸包住了袋口。
&&&&他顺口问,“老张,你去哪?”
&&&&“我进城。”
&&&&7时40分左右,张云良带着装有汽油的塑料桶,上了公交车。
&&&&记者 吴伟位卑未忘报国志&退伍犹怀双拥情--江西频道--人民网
位卑未忘报国志&退伍犹怀双拥情
记2013全国双拥年度入围人物、江西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徐金前
九江是一方拥有名山、名江、名湖的绿色家园,又是一块浸染和流淌着无数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这里不仅是秋收起义、“八一”起义的策源地,也是98’抗洪精神的诞生地,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和广泛群众基础。多年来,九江98’双拥俱乐部主任徐金前一直倾心双拥工作,从组建双拥小分队、98’双拥QQ群、98’双拥网、双拥微信群到成立98’双拥俱乐部,他殚精竭虑、开拓创新,使双拥俱乐部这个原不起眼的“小部落”一跃成为连结浔城军民情谊的精神家园。
无私奉献,满腔热血注国防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所在部队整编,徐金前被临时决定退伍。他带着多次立功、受嘉奖、获标兵,并受中央和军委领导接见的荣光依依不舍地告别军营。回到地方后,他依然情系国防,处处想到要为部队做贡献,为军属分忧,来弥补一个热血青年的军营不了情。多年来,他用辛勤的足迹走遍驻九江团以上部队。
2013年6月初,驻九江一些单位承担了“神舟十号”发射的地面后勤保障任务。俱乐部部分成员也参与其中,徐金前及时带领其他俱乐部成员主动帮助执行任务人员分担家务,一干就是好几天。当“神舟十号”保障任务圆满结束时,一身疲惫的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海军“九江舰”是以九江城市命名的一艘新型战舰,曾经是水兵的徐金前一直把战舰当作心中的家园。年,他先后两次专程去了宁德军港,传递了家乡人民对“九江舰”官兵的关心和问候。2013年春节前,徐金前又以双拥模范代表身份随九江市拥军代表团来到“九江舰”上慰问。活动结束后,他还特意绕道到川石岛、平潭岛等前线部队走访。返回九江次日已是除夕,这时想到年迈的双亲还在都昌的乡下,他匆匆赶上了回家的班车……
徐金前就是这样心系双拥,只要拥军工作有需要,他从来都毫不吝啬地付出。由于俱乐部属民间义务拥军组织,没有经济来源,但他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上万元用于组织双拥活动的开支。
春风化雨,一片真情固长城
官兵们在部队服役,最牵挂的是后方的亲人,当过兵的徐金前对此感受很深。平时,他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官兵在部队少分心,尽量在后方多做一些安抚工作。只要军属有困难找他,他总是满腔热情,尽力帮助。从为军属买车票到帮随军人员找接受单位,这些年来,他做的这些工作已不计其数。
去年7月的中俄海上联演举世瞩目。担任这次联合军演的中方执行导演段将军老家在九江, 80多岁的段妈妈非常挂念儿子。徐金前主动和俱乐部人员上门拜望段妈妈,介绍部队情况,使老人家从挂念和担心转为关心、开心。
中国革命先驱夏明翰烈士唯一的女儿夏芸(老红军遗孀)生活在九江,徐金前多次组织双拥俱乐部人员前往她家中看望,给她送米送油,洗衣晒被,并同夏老缅怀革命先驱的壮举和理想。2013年端午节,86岁的夏老患病在床,但依然思路清晰,她拉着徐金前的手说:“从你们的身上,我体会到我父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2013年7月,一位在西藏边防服役的军人因女儿入学问题求助徐金前。时值夏季,酷暑炎热。徐金前多次跑学校,找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不厌其烦地联系协调,使这位小孩顺利入学。一些工作人员看到汗流浃背的徐金前这么认真执着,都以为他们是亲戚或朋友,当知道他们非亲非故时,都投去赞许的眼光。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徐金前为让边防官兵的小孩和大家一样能过上一个快乐的节日,他联系市妇联等单位专门举办了一场“关爱军人子女”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官兵的孩子们一起集体过生日、互动玩游戏,表演小才艺,让社会上的人对军人多了一份了解和关爱。
创新载体,千方百计促双拥
做好双拥工作,真心的付出固不可少,同时也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创造新方法,搭建新平台,才能更有效地为军人服务、为军属分忧。徐金前思维敏捷,在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和现代科技的交汇点上找到新的坐标,把俱乐部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跨界创新的民间组织。
九江98’双拥俱乐部从初期双拥小分队发展而来,是由社会上爱心人士逐渐建立的纯公益民间义务拥军组织。由于双拥热心人士大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平时见面少,针对这一特点,徐金前利用互联网,先后牵头建立了98’双拥QQ群、创办了98’双拥网、双拥微信群……
为考虑到少数军人军属还不会上网的实际,徐金前在俱乐部适时开办了拥军电脑培训班,还专门开设了3条电话服务热线:双拥工作咨询热线、双拥维权热线、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热线。这些热线通过双拥网等媒体公布,对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能当时解决的当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俱乐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置并及时回复。2013年5月,都昌县一名军属通过热线电话向徐金前求助,反映他的哥嫂不幸出了车祸身亡,不知怎么办才好。徐金前接电后当即调动各方资源深入了解,并耐心开导该军属,引导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不采取过激行为,之后的十多天里,徐金前帮忙寻律师、找交警、跑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最终问题得到解决。
30年前,家住九江石化总厂顾妈妈唯一的儿子在部队因公牺牲,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伤痛。通过98’双拥群得知此事后,徐金前经常去顾妈妈家嘘寒问暖,每逢节假日或出差在外也不忘给顾妈妈老俩口捎上问候电话,把顾妈妈当亲人一样对待,顾妈妈也把金前视同己出,在她72岁生日时,正巧徐金前要外出出差,顾妈妈特地和老伴商量把原定的生日宴,提前一天举行。
去年12月初,徐金前从98’双拥网上获悉参加执行亚丁湾巡逻护航任务的海军南海舰队某部专业军士小唐家中发生意外后,他及时率俱乐部6名骨干成员来到小唐家中,送上一片爱心和温暖。
在建党93周年之际,徐金前又组织九江98双拥俱乐部的双拥爱心人士20余人,利用双休日时间,专程前往瑞昌市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他们自己动手赴石山农场采摘无公害水果,并将爱心西瓜送到解放前入伍的离休老党员张明家中。88岁高龄的老兵张明1989年从部队离休回老家后,坚持用学到的高超医术经常为当地老百姓免费义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看到许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来家走访慰问,张老笑得合不拢嘴。
仅一年多来,徐金前带领俱乐部成员组织开展双拥及国防教育活动95批次,为军人军属解决实际问题41件,他还因此被省市推荐为全国国防教育年度人物候选人。
薪火相传,花开赣鄱结硕果
双拥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正如徐金前在他日记中写的那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成为“双拥”工作中一粒不起眼的火种,一旦燃烧起来,那就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燎原大火。
年已100岁高龄的江西籍副省级老红军杜宏鉴,曾参加过长征,离休后一直生活在九江,徐金前和俱乐部的成员在经常照顾老红军的过程中感受到革命理想的力量,经常请杜老到学校、企业、机关讲述亲历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金奖获得者黄训国是国家级知名演员,也是双拥俱乐部的一员,一旦俱乐部有大的慰问演出活动,只要徐金前邀请他,都会从千里之外专程赶来参加,且不计报酬,每次往返的路费都是自己支付。
类似这样吸引前来参加双拥俱乐部活动的各阶层人士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劳模向东,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陆永兰,全国模范教师徐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潘新华等,他们不仅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还陆续都成为俱乐部的成员。此外还有多位老县委书记和市直机关的部长、局长、企业总经理,以及众多的社会热血青年,也都成为俱乐部成员,他们共同用自己的行动让双拥的火炬薪火相传。
得知徐金前在工作之余仍然乐此不彼地热心于双拥工作,他当年所在部队的政治部林主任感慨万千:“小徐从前在部队是热心为老百姓做好事的积极分子,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他还这么执着!”(罗幸泉 江书福 吉枫)
供稿:九江市委宣传部
(责编:黎中元、毛思远)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部队涨工资文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