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亲生儿子怀孕三个孩子出走半年多发现和人家怀孕了可以起诉吗

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如果是不幸意外有的孩子,母亲可能会不想要,但作为母亲,会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一切都是好好的,爱情和家庭,生活都幸福,母亲有可能对孩子一点感情都没有吗?母爱是否是天性,做母亲的都有?如果真的实在无法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母亲,应该受到指责吗?
按投票排序
大多数母亲都有伟大的母爱,许多母亲表现出的牺牲精神让我们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样,所有的母亲都爱孩子,不爱孩子的妈妈是不负责任的,是恶劣的。这样的观念蔓延开来就是:所有的女人都是应该要小孩的,不想要小孩的女人是不可思议的,不被理解的。所以,每当我表达出“我不喜欢小孩,我觉得我以后也可能不会要小孩”这样的观念时,都需要面对诧异的目光。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篇文章,和题主的意思也许有些出入,不过我觉得对回答这个问题是有帮助的。女性一定要为人母吗?(注:在其他地方见到这篇文章,题目是《谁说女人就应该想当妈?》,或许更合适。)2008年,内布拉斯加州将遗弃儿童合法化。该举动是“平安港”(safe haven)法案的一部分,该法案旨在解决该州杀婴率升高的问题。与其他州的平安港法案一样,如果认为自己还没准备好养育自己的婴儿,内布拉斯加的父母可以在指定地点将他们遗弃而不用担心被逮捕或起诉。但立法者在逻辑上犯了一个大错:他们没有限定弃儿的年龄。法案通过后的几周时间里,有父母开始遗弃自己的孩子。但问题来了:被遗弃的孩子中没一个是婴儿。几个月的时间里,有36个儿童被留在州立医院或警察局,其中有22个儿童超过了13岁。有一位51岁的祖母遗弃了一个12岁的男孩,还有一个父亲遗弃了整个家庭:年龄从1到17岁不等的九个孩子。临近的几个州有人一听说遗弃孩子不用承担什么后果,还特地开车前来。内布拉斯加州政府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于是召开了特别立法会重新制定了法律,设定了弃儿年龄限制。州长大卫·海因曼(Dave Heineman)说这次变更将“把重心重新放回此法律的初衷,即拯救刚出生的婴儿,免除弃儿父母的法律责任。变更后法律也将禁止其他州的父母把儿童带到内布拉斯加州遗弃。”日是允许遗弃任何年龄儿童的旧安全港法案有效的最后一天,有一位母亲从加州的优洛郡驱车1200公里来到内布拉斯加的金伯尔州立医院留下了他14岁的儿子。内布拉斯加发生的一切让人们不禁疑问:假设不会有任何后果,我们中有多少人会遗弃自己的孩子?不管怎么说,遗弃儿童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这一现象在美国也绝对称不上罕见。现在美国有超过40万名儿童在寄养中心等待收养,每年数千家长遗弃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个女人把收养的小孩送回其出生国,在孩子胸前像别购物单一样别着一封致歉信。不管这是不是因为养孩子很难,很多美国人都放弃做父母。2009年一个网名Ann的人登陆“秘密”网站(Secret Confession)留下了三句话:“我很沮丧。我讨厌当妈妈。我也讨厌当全职妈妈!”三年后,这条“坦白”下的评论仍然很多,超过数千条,而一般每条“坦白”下只有十几条评论。我们这个匿名的Ann戳中了要害。一个42岁怀孕的女人写道:“我也讨厌当妈妈,每天都一成不变。想想我要到六十岁才能解放,那时候我的人生就完了。”还有一个网友k’s mom说:“我觉得自己身陷困境、情绪焦虑、快撑不住了。我爱我女儿,她也被照顾得很好,但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绝不会选这条道路。”Gianna写道:“我爱我的儿子,但我讨厌当妈妈。这真是个单调、压抑、吃力不讨好而且让人精疲力竭、让人压抑的工作。当妈妈和坐牢一样。我现在真希望他赶快满18岁、最好滚得远远地去上大学,这样我就能假释了。”一个家住华盛顿特区的妈妈甚至说,尽管她在生儿子前反对堕胎,但现在要是又怀孕了她恨不得“立刻飞到堕胎诊所去。”这些回复大多来自自称经济状况稳定的女性。她们讨厌当妈妈并非因为“缺钱”这种用烂了的原因。她们没说明详细原因,只是觉得当妈妈并非人们所说的那么好,而且如果能够重来一次,她们不会再这么做了。一些人说待家里做全职妈妈太无聊,很多人抱怨另一半不愿意分担照顾小孩的责任。另外一个妈妈写道:“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丈夫几乎不怎么照顾小孩。我不得不计划一切、做所有的事情。”有一些人是偶然怀孕的,迫于丈夫或男友的压力撑过了孕期。还有一些人知道自己永远不想要小孩,仍感觉这是她们“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很多人都提到了一种感觉——失去自我,她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被自己孩子的需求绑架。DS写道:“我觉得我完全失去了自我。我从没想过生小孩、把自己放到一边会让自己感觉这么糟糕。”别人期待你做一个完完全全的妈妈已经够糟糕了,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期待中更是毁灭灵魂。让我们成为独立个体、让我们独一无二的每样东西都不再重要。妈妈这个角色决定了我们的一切,没什么改变。“女性的奥秘允许甚至鼓励女性忽略自己身份的问题。”贝蒂·弗里丹写道,“这种奥秘说女性面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时能回答‘汤姆的妻子、玛丽的妈妈。’我不确定事实究竟真相是什么,也不确定这答案正确了多久,但在我这一代这是正确的回答,对现在的女孩来说这也是一样——美国女孩不再有专门的形象来告诉自己她们是谁,能是谁,想成为谁。”出版《女性的奥秘》时,弗里丹称女性公共形象大多和家用用品有关——“洗衣机、面包粉、洗涤剂”,所有这些形象都是通过广告或杂志推销。如今,美国女性的公共形象不只是家庭主妇。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广告、电影、杂志中,形象可以是政治家、企业主、知识分子、军人。但正因如此,单纯母亲的公共形象才会如此狡猾阴险。我们看到了自己不同的形象,我们以为弗里丹所写的压抑的标准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只是做了点小改变。这是因为无论我们女性看到自己有多少种公共形象,这些形象还是很局限。这些形象仍主要是标准的中产阶级的白人女性,而且它们仍把女人分成母亲和非母亲。美国文化无法接受有女人不想成为母亲这一事实。这与我们所学的女性的形象相悖,与她们迫切的想要孩子的愿望相悖。看看媒体和流行文化,我们会发现女人甚至女孩永远都迫切地想要个孩子,这是我们最大的渴望。但事实是,大多数女人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避孕。古特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的研究显示,有两个小孩的45岁左右的女性只有五年的时间想要怀孕、正在怀孕、不打算避孕。但生孩子前后,她为了避免怀孕平均有25年的时间禁欲或采取避孕措施。几乎所有15至44岁的有性经历的美国女性(99%)都会采取各种形式的避孕措施。仅次于吃药的第二常见的避孕形式是绝育手术。现在选择这种长效的避孕措施的女性越来越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举个例子,2005年以来宫内避孕器的使用增加了161%。为了避免为人父母真是花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啊!也许统计数据只简单地说明了如今女性不过是更积极地控制受孕的时机。很大程度上看这是对的,但这和一个更惊人的事实相矛盾:美国有一半的怀孕非有意而为之。如果考虑到堕胎率和小产率,我们会发现一个相当惊人的事实:美国三分之一的婴儿是计划外出生的。然而,还有一个不那么让人惊奇的研究结果:是否要小孩的意愿决定性地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感觉以及孩子如何被对待,有时这种影响程度让人恐惧。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员Jennifer Barber研究了来自各种社会经济背景的超过3000名母亲和她们近6000个孩子。Barber和她的同事询问那些刚生完小孩的女性“在你怀孕前你是否想要怀孕?”回答“是”的人分到“计划内”组,回答“否”的人继续被问到:“你是不想在那个时候有小孩,还是完全不想要小孩?”根据答案的不同,她们被分为“时机不当”组和“不想要”组。被研究的儿童中有超过60%属于“计划内”,30%的属于“时机不对”,还有10%的明确属于“不想要”。Barber的研究结果表明“非计划”中孩子(时机不对的和不想要的)得到的父母的养育比计划中的孩子少。无论是研究结果还是母亲自述都显示,非计划中的孩子基本上得不到儿童应该得到的情绪和认知上的支持。在“认知”方面,Barber的研究计算了儿童家中图书的数量、父母读书给孩子听或教他们数数、背字母表等技能的频繁程度。在“情感”支持方面,他们设计了一套标准来衡量母亲的“热情度”及“反应度”、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长短以及父亲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父母计划中的孩子从父母那得到的全面超过非计划中的孩子。非计划中的孩子比计划中的兄弟姐妹也受到更严酷的管教以及更多的惩罚措施。Barber指出,这种模式可能是由于父母压力大、对不希望出生的孩子明显缺乏耐心。而且,不在父母期待时间出生的孩子以及父母不希望降生的孩子也会增加父母和其他孩子交流的紧张程度。Barber还指出,计划外的婴儿除了情感上会被忽视,其健康情况、死亡率、母亲产后抑郁情况也会受到影响,有时甚至会出现虐待的情况。田纳西州谢尔比维尔的托丽·海森把她收养的七岁的儿子一个人送上回俄罗斯的飞机时,除了解释不想养他了之外她什么都没话留下,她也因此成为美国受到最多斥责的女人。俄罗斯官员非常生气,暂时禁止美国人收养俄罗斯儿童。我们有时候也预料到父亲会逃避责任,但当母亲这么做的时候,我们所学的有关母亲和母性本能的核心被撼动了。2001年人类学家沙拉·布拉夫·赫迪在犹他州的一次演讲说,做女性被视作生育尽可能多孩子的同义词。因此母亲遗弃子女被视作反常。这种对父母,对母亲,尤其是遗弃子女的母亲的简单且情绪化的反应是美国长期以来处理这种问题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正如赫迪所说,“再多的法律也无法确保母亲会爱自己的孩子。”正因如此,平安港法案这样的项目(无论是限制年龄还是不限制年龄)始终无法真正找到问题的核心。正如儿童保护基金(Children’s Defense Fund)儿童福利与心理健康部部长玛丽·李·艾伦所说,“这些法律帮助妇女扔掉自己的孩子,但在这些弃儿行为发生前没有为妇女和儿童提供任何支持。”不幸的是,讨论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从来不是美国的强项。赫迪注意到,立法者过于害怕而不敢把关注点放到实用的解决方案上。“讨论问题的原因所在需要政策制定者讨论性教育和避孕的问题,更别说流产了。相较于这种可能断送自己政治前程的问题,他们更喜欢讨论无意义的社会政策。”如果关注儿童的政策制定者和普通人真的想要减少被遗弃儿童的数量,他们则需要解决体制的问题:贫困、产假、资源获取以及医疗问题。我们需要鼓励女性要求其另一半(如果有的话)提供更多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最容易修复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再这一方面必须做点什么,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一点变化。另外,我们需要帮助准父母在情绪上做好准备,真实地说明为人父母和做母亲是什么样的。这里也需要承认为人父母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如果为人父母是项要求,人们就不会完全考虑清楚透彻,也很容易陷入做父母的矛盾境地和不快心情中。就拿特里尼蒂为例吧,她是在秘密网站那条讨厌当母亲的坦白下留言的母亲之一,她写道:“我怀孕完全是计划之中的,那时候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没有人在你怀孕前告诉你怀孕的坏处,他们只告诉你这是个美妙的想法你会喜欢这主意的。我认为这是父母间的秘密:当父母很痛苦,他们想把你也拖下水。”通过更加真诚地谈论为人父母,我们能避免很多妈妈心中秘密的压抑情绪。如果我们希望自己为人父母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符合自己的计划和期待,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那我们必须把这些说出来。文章说的是女人是否就想当妈,不想当妈妈不一定就不爱孩子(文中也有提到),我想说的是:想不想当妈妈和爱不爱孩子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但是一定有联系。1.当一个女性做了妈妈之后,发现她真的不想当妈,那么“妈妈”这个角色就会带给她痛苦,厌倦的情绪,这种情绪会转移到孩子的身上,使之对孩子的爱减少。举个简单的栗子:毁掉一首歌的方法是用它做闹铃;你可以说是真的喜欢这首歌,但是用作闹铃日复一日的折磨你,你的它的爱还那么浓吗?或许你还可以偶尔听一遍,但是再作为闹铃就不行了;2.如果妈妈爱孩子到了骨子里,是非常非常爱,那么“妈妈”这个角色带给她的多是快乐,每天看到他就开心,犯的小错误也可以理解为可爱,那么这个妈妈还会讨厌“妈妈”这个角色吗?举例:我真的用一段音频做闹铃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而且将会继续用下去。3.这是一个循环:越讨厌孩子,越讨厌当妈;越讨厌当妈,越讨厌孩子;2.越爱孩子,越喜欢当妈;越喜欢当妈,越爱孩子。原文地址:
有可能。人类世界所谓的“爱”有相当一部分是后天学习来的,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接受过爱,生活中几乎见不到什么爱,那么他就不懂什么是爱,也不会爱。在亲子关系中,如果子女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爱,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要给予自己的子女爱也会相当有难度。所以不要说是不幸意外有孩子,就算是正常计划着有了孩子,如果母亲本身是没有学到过爱的类型,自然可能会发现自己不爱孩子。而意外中的孩子就更可能让女性困扰,因为女性可能为了子女不得不放弃正常的事业发展生活享受,面对巨大的代价,女性心中有不平很正常,如果此时丈夫采取逃避政策,女性就可能把愤怒转向婴儿,自然谈不上再去爱孩子了。尤其是在刚生子之后的几个月,如果没有其他人帮忙,母亲会被巨大的养育压力折腾得死去活来(比如孩子每两小时要喂一次奶,母亲可以连续一周睡不上一次整觉,精疲力竭),个别母亲还会患产后抑郁症,此时要爱孩子更是难上加难。不爱孩子没有什么要指责的,至多不过是面对现实。还未生育的女性应该考虑自己给予爱的能力,同时对有孩子之后的身心压力进行全面了解,再做出生育决定和之后的规划。如果已经生下来,那么作为成年人,只能接受自己的养育责任,尽心抚养子女,心理上的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解决。
答案越写越长了,因为真的是感触颇多即使不是精神病,不是意外原因而生下来的孩子,也可能不爱的。人类感情极为复杂,谁也无法断言会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什么。本人亲身经历,我母亲谈不上一点都不爱我吧,但是她对我的厌恶往往会如火山一般间歇性爆发,跟她在一起的回忆,伤害比温情更多,她自己也承认控制不了自己。她会口出恶言(如婊子、母狗、烂杂种)、不分场合和理由,肆意拳脚相加辱骂抽打,童年时小拇指的指甲被打到淤血发黑,小腿被打肿,脸上是随手就扇,特别是在街头,伸手就扇巴掌,或者边骂边拧脸蛋(即使我已经十多岁了,难以想象的难堪)。还有种种的羞辱(比如还不满十岁时,穿着她给我买的裤子,她却突然就在外人的面骂我“裤子这么透还站在那边,屁股都看得见,你怎么这么没廉耻”。正常小女孩的爱美之心却被她辱骂为“不要脸”、“无耻”,甚至头发太油了洗个头,也被定性为“你打扮出去给谁看呀?!你咋这么妖精?”。整个童年、少年时期,给我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亲戚面前说我的坏话,甚至吐槽我的隐私(上厕所等一类的事情)。还有把不是我造成的不开心、不如意、怨愤等统统转嫁到我的头上,通过使我痛苦来发泄她自己。童年的大部分时候都是我和她单独在家,她渐渐发现完全掌控我的甜头,越来越失控,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对我为所欲为。五、六年级时,每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必挨打,一上桌她就挑刺、谩骂、动手,也就是在那段时期,突然体会到了灵肉分离的感觉,漠然地任她打骂,懒于再给任何反应。因为我突然明白,一切的争辩、伤心、不甘、吵嚷都没有意义,这种境遇与我做了什么或者反不反抗并没有关系,只是她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已,不如冷眼看她。而她自己反而像是陷入了某种我不理解的剧情,边下死力打我边竭力嘶吼,甚至嗷嗷嚎哭,自己把整个剧情演到完满,然后某天得意地和我说院子里的人说没见过你家这么难管教的孩子,天天打她打得你都哭了,这孩子连声都不出。其实我的经历并不稀奇,亲生孩子没有被父母正确对待,甚至虐待的很多,正常长大的孩子可能没有渠道或者机会了解这些黑暗面,也无法想象那种痛苦,或者舆论就是不会去揭破“亲情”这层遮羞布。而这个社会“眼不见则不存在,未亲历则不真实,未受害则不care”的人太多,社会舆论不去直视这些问题,更偏向创造“父慈子孝”、“严父慈母”的和谐氛围,使得受害者也不愿意暴露自己,因为我们会成为“不一样的人”,我们惧怕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去理解我们,反而一不小心会被赤裸裸地展览在茶余饭后,或者因为戳破社会推崇的“亲情”而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有一天,自己和母亲反目,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亲戚、朋友等中大部分(甚至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开放的,我试过……)都不会站在我这边,家庭观念、养育之恩、没有隔夜仇、孝道等观念,加上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见识过),无法理解那种痛苦(因为作为一个未经历过创伤的人来说,他们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或者“我就不会老纠结于痛苦的事情呀,一定是你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反应分成三类:一、认为我是一个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一点点恩怨就记恨在心,只会抱怨别人的人;二、认为我幼稚,说:“她都是为了你好,你要理解她”、“父母都是这样的,别整天想这些”;三、“哦”。比起那些童年经历来说,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在一个世界里,并且当自己不堪重负需要打开内心世界时,却被信任的人漠然待之、敷衍、不理解,更让人恐惧。出生的时候,不幸掉入了一个深渊,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此注定前方会有更黑暗的深渊等着你,而你永远是一个人孤独地苟活。所以并不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必然引起母爱,母亲觉得养育某个子女是一种被迫的义务的情况也存在。我父母生了两个孩子,她对另一个就是呵护备至、殷切平常、絮絮叨叨的母爱,她温柔体贴细致,完全是一个正常人。但是和我之间就无法建立起这种感情纽带。至今她也在日常的谈话中会兴致勃勃地和我提及,她要用她所有收入和积蓄,补贴另一个孩子,父亲和她的共同房产等(本来就)全部是另外那个孩子的,以后他们要卖了这些房产和TA一起去更好的城市买更好的房子,让下一代上好的学校等等。可笑的是,她丝毫没意识到我并不是一个适合倾听她讲述这些美好前景的对象——我还确确实实活着呢,在他们的生活里——因为不在乎,所以她异常麻木毫无知觉。这样的母亲因为血缘关系和家庭等纽带不得不和孩子捆绑在一起,只要不想撕破一切,还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就会维持下去,中间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可能会产生爱和强烈的依赖,但是无法抹去那些陌生感和罅隙;也可能在折磨、仇恨、疯狂的边缘中度过。如果母亲已经跨越过了那条道德底线或者失去了理智,那么悲剧肯定是要发生的,孩子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PS:我确定是我母亲亲生的,她和我都无法选择对方,也无法去解释这种“与生俱来”的非常态关系。不是没有怨恨过,但是自暴自弃是最差的选择,我一直在努力,活得比她更好,比她更理智更有能力,也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大家维持平静。即使有时她还会泄露出那种狰狞和憎恨的情绪,但是我已不是小时候那么毫无反抗能力、童真而充满对父母依赖的我,她只能克制自己——直白地说,她不敢。双方地位的颠倒是一个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关系近年来乍一看还挺像回事的。不过,虽然我理智上敬她作为母亲,我也会为她难过,但我对她从未有过期望。用一句矫情的话来说,我就当我们是彼此生命的过客,相遇时躲不过,分别时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另,一些答案,理论性好强……人家愿不愿生,生完愿不愿意爱,那都是人家的权利,你敢指责?你凭什么要求人家爱你?不爱但只要承担责任就好了嘛……哪有那么简单。感情是人的自然产物,而责任感却是社会化的、理智的产物,要求更高。现实中,连爱都爱不起来,却不得不承担“责任”,因而可能抑郁、充满厌烦冷漠恶劣情绪的母亲,你还想让她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用科学的教育观念较完美地完成烦难、长久、艰巨的教养责任——何其难,那得需要多高的修养和觉悟呀。即使有母亲做到了,养人毕竟不是种瓜种豆,浇水施肥捉虫就好,人的感情和成长何其复杂,责任不是万能的。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的亲人对你只有冷漠机械的高度责任感,但并不爱你,至少你的亲情感是缺失的,你会是什么感觉,你会长成什么样的人?况且,一个冷漠的掌控者和一个弱小生物,她不爱TA,还不得不接受养育TA的繁重责任,而在很长一段时期TA只能完全依赖她生存,那现实往往是丑恶的。不然何来如此多的“父母生我而致我苦,致我一生坎坷”的人。评论我都看了,对于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我个人奋战了很久,可以跟你们分享一点经验:1.不爱。对父母可以承担适当的社会责任,但是你没有义务一定要爱他们,至少可以爱得少一点吧,把功夫花在爱自己上。2.通透。学会跳出“父母子女”这个框架,以评判“人”的标准去分析他们的为人和行为,承认他们的缺陷、阴暗面、短板以及局限性等等,你会发现在心理上,他们已经不是那个高高在上压着你的大山了。他们不过是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差的,有时候人性更为阴暗的人罢了。2.独立。“依赖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生存了,不需要喂饭不需要别人扶着走路不需要把尿,也不需爸爸妈妈陪着睡觉了。你可以独立地做自己了,干嘛不潇洒爱咋地咋地去。3.别想太多。当你自卑、陷入无限的空虚感的时候,必须警告自己,你这是在以他们的错误观念作为评判自己准则,客观来说,你再差在别人眼里也就是个路人甲而已,别东想西想的。4.体验。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体验上!给自己更好的体验,例如吃穿住行等等各方面,在能力范围内小小地讲究一下,使自己愉悦,会很不错的。5.忘我。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认真观察别人的情绪、举止,不要老想着自己该说什么做什么自己哪里不对。好多时候你觉得自己特别在意别人,但实际上你的神经都崩在了“别人与我”这个点上,你更多地是在怀疑自我。所以,尽量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在认真体会、观察、聆听别人上——忘我,自然而然就能融入别人,人际关系就没那么别扭了。
如果问A爱B么,那么指的是:①A认为自己在以A的爱法爱B么?②A认为自己在以B的爱法爱B么? ③B认为A在以A的爱法爱B么?④B认为A在以B的爱法爱B么? 一般来讲,大家考虑的是①和②两个问题,①是最不和谐的,②好点有限但其实,最该讨论的是③和④,站在B的角度,③是一个尊重理解的状态,④是最完美的有人可能会说这么说,B太自私了,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其实问题很简单,找到“因”。A为什么要爱B?是为了让B痛苦么?如果是,A不如不爱B,我替B求你了。如果A是希望自己的爱能让B幸福快乐,那么就努力在问题④上回答yes吧。如果lz问的是问题①的意思,那我觉得 没有 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如果lz问的是问题②和③的意思,那我觉得 少有 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如果lz问的是问题④的意思,那我觉得 多数 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废句话,这个分析不光用在母子关系中,所以别总说自己伟大自己委屈自己无私,摸摸良心,你真的爱别人么?
肯定有了。大千世界,奇葩肯定是存在的。1. 有很多不爱的行为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2. 有些婚姻不幸的女性把孩子当作惩罚男人的手段
如果女人做不到爱自己、爱伴侣,她是无法真正爱孩子的。
母亲养孩子是一种生物本能,不能称作爱,显然没有人管性欲叫做爱。爱是更为人性化的东西,很多女性一辈子也没有想过爱是什么,只是追随社会主流价值观生了孩子小心翼翼养着,觉得这就是母爱了。我觉得我的母亲就不怎么爱我,尽管她常常把为我好为我牺牲挂在嘴边,在道德上碾压我,可这只让我觉得沉重。我对于她的回想就只有从小到大她对我的不满、挑剔、责骂,当然这不妨碍她重视我、认为我很重要,我是她的财产,是她在她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大众的主流价值观里一个女性实现其生儿育女价值的证物,并且是她空虚缺乏自我的精神的寄托。直到现在想起她对我的态度,我一个28岁的成年人仍然会控制不住地流泪,这是一种复合的情绪,我了解她行为的缘由,并不会也没有资格怨憎她,看到她时也满心想要对她好让她开心,但我心底知道我不爱她,我没有爱过任何人,包括自己。我一直很希望她所生的不是我,而是别的更优秀、更能取悦她的孩子,我对于没能靠自己赢得她的爱非常痛苦,我是一个失败者,这是一种自我价值建立初期的挫败,可能会伴随我的一生。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在常人眼里很普通甚至称得上称职的母亲对她的孩子的影响,到底还有多少人为得不到母亲的爱而痛苦,又或者只是没有意识到呢?我也不想要孩子,虽然我觉得自己能回避很多亲眼见过的亲子问题,但我很怀疑我能不能爱我的孩子。后来我想通了,没有母亲有责任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爱不是能够作为责任来要求的感情,如果有人不经细思随口说没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那我觉得这个人一定是从未思考过关于爱的一切。亲子关系里其实并不特别必须要有爱,足够的责任感与尊重理解有时比自以为是的爱更有意义。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女性不论自愿与否都会承担起母亲这一角色。但如果要我说,任何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去爱一个可能并不可爱的孩子的女性,都不应该生育孩子。当然除非你觉得孩子只是人生的财产和必需品、并且对精神付出没有任何探究,毕竟糊里糊涂地活着也是种幸福,又或者孩子的父亲能够付出足够多的爱。
也有一种可能,被强奸怀孕,每见到一次孩子就回忆一次,没掐死都算好的了
我的母亲再婚之后就不曾爱我,但很奇葩的是,她很希望我能爱她。无论我是表现的多么乖巧努力,也很难换来一点点的称赞,而她的心思似乎全部都用在我的继父身上(最后无法窒息的关怀出轨离婚)。认清母亲不爱自己,是非常痛苦难过的经验,因为无法相信,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不是么?都是尽可能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不是么?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去试探,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生病受伤,她的态度始终很冷淡,甚至有一种觉得负担的情绪在里面。她使用过许多令我无法忍受的语言,和手段,甚至上是身体上的攻击。后来我长大了,我出国了,她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孤苦伶仃,还带着孩子,于是开始拼命的想要依赖我。我觉得这或许是我们关系转好的一个契机,开始对她好,将自己的全部财产交给她打理,在她身上花费的钱财,显然超过她抚养我的费用,我甚至一个人在国外过的很拮据,有一段时间需要靠信用卡生活。可及时是这样,她对我最大的赞美是“我对你很满意”。仍旧是在我难过,遇见挫折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安慰。我不但经济上支持她,还在精神上不断鼓励她,照顾她,购买营养品,关切她的身体健康,母亲节生日都会赠送礼物。她和继父生下的孩子,我也十分爱护,礼物不断。她对我的确有了好评。可我渐渐的发觉,这种好评,都是我用物质换来的。实际上,她对我从未改观,她不喜欢听我说自己的事情,我的未来,我人生的发展,她都没有兴趣。她也不怎么关心我,有时候伪装的很假。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她做的也就是不断的在经济上给我施加压力。经过长达五年的观测,我终于放弃了她,选择和她终止这份情谊,不再往来。我讲自己工作所得,全部给她,打算重新开始。删掉她所有联络方式的那一天,我哭了一晚上,父亲很早就离开了我们,我常常觉得,是自己才令母亲的生活陷入困境,所以处处忍让,小学的时候,下大雨,我们家离学校很近,很多家长打着伞来接,她却没有接过我一次。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不想一一回忆举例。当我以德报怨的时候,我常常在脑海里试图寻找,关于她美好的回忆,都是关于她帮我做饭,小时候给我讲故事,可少的可怜,我已经年近三十,想想,我们之间的回忆是多么少。和她讲清楚那天,我情绪激动,可我知道,她可能卡在某个阶段没有再成长了,深限于家庭的困境之中,经常用无知,和破坏性的关爱方式,让我快三十岁的时候,还要重新开始。我从来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我索要过,争取过,努力过,付出了我可以付出的一切,最后都只是徒劳。我很失望,甚至长期处在一种抑郁之中,担心她随时会破坏掉我努力的一切。所以,我选择不再优柔寡断。斩断这种关系,重新开始。大概如此。
“爱”是后天教育和训练的成果,非本能。所以,现实中存在大量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我们不愿相信这个事实而已。
我的母亲就是不爱我的,但我是长大后才发现这一点,也花了很长时间来接受事实。无论我是健康还是生病,快乐还是痛苦,她都不曾关心我。还有日常的一些辱骂与讽刺让我产生了心理疾病(小时候不敢一个人坐电梯——密闭空间恐惧症)。长大后一直不断否定自己,也没有能力去爱一个人,相当一段时间内非常怨恨母亲。偶然在胡因梦的自传里面看到,她刚出生孩子的哭声让她心烦意乱,甚至想把孩子摔在地上。在后来的哺育中,她发现了不爱自己的孩子这件事,但是她的保姆却对孩子像母亲般疼爱有加,孩子也是和保姆关系亲密。所以爱不爱孩子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在孩子出生之前也无法判断自己讨不讨厌做妈妈,但是因为道德和舆论没有人会把这件事公开来讲。现在我不怨恨自己的母亲了,也在寻找方法治疗母爱的缺失。但是我想说,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往往就是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小时候我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在学校里同学中也经常被欺负。后来我使自己强大起来,母亲不再能对我随便发泄情绪,我也渐渐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尊重。母亲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没有把握养育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之前,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母亲。
母亲不爱孩子,是因为母亲更爱自己。母亲自私的表现。又借着为孩子付出与为孩子负责的名义,道德要挟孩子。让孩子一辈子听自己的话,成为自己生活的延续品与附庸品。这样的母亲,通常心理不正常。自己不懂爱,也没有被人爱过。我就生在这样的家庭。回顾以往,除了读书博母亲喜欢,其他别无选择。没有人在关心介意我到底要什么。一直读书,读到厌倦为止。大学终于来临。我离开了母亲。可是后来又因为财务经济受控于她。随着年龄增长,摆脱她的束缚。可笑的是,她现在管不了我,又转而全身心管外甥。那个投入与疯狂,超越一切。所以,回想自己的家庭,有不幸。所幸,自己能看透,超越,站起来。勇敢的放下对母亲不舍的情感纠缠,学会宽容理智的对待。待母亲如路人时,就平静了。虽然想起有痛。但是比一直沉溺的痛苦来说,放弃母亲,我还是做对了。顺便说,母亲对外甥的感情太畸形。不仅投入哺育,还投入金钱与她的后辈人生。为此和我,和她大女儿(我姐姐),和丈夫,都闹的不可开交。即使如此,都挽不回她爱外甥的决心。嘴里永远说责任,对外甥有什么要负的责任?插手姐姐家事,都因为外甥的存在。这样的母亲,能说爱孩子嘛?其实她只爱自己。她自己的情感需求才是王道。还要绑架我们全家为她的“责任心”买单。所幸,我通过痛苦的纠缠吵闹后,跳了出来。不再搭理母亲,不再过问她的一切,形同陌路!天下母亲都只有一个。我不知道我这样做算不算不忠不孝。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可是,我不能接受绑架。从小到大,受够了。父亲也已经年迈,可以安度晚年。家庭本来应该和睦。却因为母亲执意对外甥的爱与照顾与所谓责任,让母亲奔波累,父亲无法过想要的生活,家里一片穷困(现在养孩子多操心啊)……就是因为这个,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说句经验之谈,母亲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不多很多时候爱她们自己胜过孩子。想起了心酸往事,匿了吧
孩子的来历有可能决定这个,像女版辛普森凯西,她就是被人强奸后被迫生下的凯莉,最后丧心病狂的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就是,精神病患者。当然不排除其他的原因。
很多。现实有
努力,认真,踏实,爱自己爱的人,这些东西除了先天遗传的生物基础,真的是被培育出来的,到了28岁,我才意识到这点,会不会有点悲哀。我也重新审视我父母对我的教养态度,一直以来,他们对我全心全意没有自我的生活并让我自己意识到我对他们的付出应该给予相当回报和关怀,他们受挫的时候会不停的否定自己和我的存在,可我还是坚信我和我的父母仍旧是关心并且爱着对方的。直到我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每一次都在关系即将有新进展的时候以触犯对方底线的玩笑来破坏这段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喜欢从头否定,非常自卑。很遗憾,我没有和自己爱的人维持长期关系的能力……更悲剧的是,我没有能力爱我自己得孩子。只能看着她在我父母的教养下面变成我自己,衡量自己是否有结婚,生育的能力非常重要……
可耻的匿了,被虐待长大,直到现在上大学,从来没给她打过电话。无数次的想死,都熬过来了,之前恨了她很多年。今年突然释怀了,恨她我还累呢!想起她就像吃了苍蝇般恶心。不如不去想,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好好活着,爱自己所爱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说过,我于她来说,可有可无。真想,像个蒲公英一样,飞走了,就再也不回了。
我爸爸和妈妈在我两岁左右就离婚了,我判给我爸,妈妈大概离婚五六年之后再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小学时我偷偷和我妈出来见过面,从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母爱并不是天性,时间已经冲淡她对我的爱。之后的很多年,她一两年联系我一次,我能感觉到她介意我介入她的生活,她催促我快点独立能自己照顾自己,避讳谈到我的生活情况,而且常常换号码从不告诉我。我能看出来她是真喜欢自己现在这个儿子,对我更多的是希望我不要恨她,希望减轻愧疚感,不愿意继续背负着过去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母亲怀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