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组织的主人是代表大会是一种什么组织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_百度知道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提问者采纳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百度百科上有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如无意外,在进入小学后,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预备队共青团的预备队中国少年先锋队,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的组织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少先队代表大会,是少先队大队戓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以()为主体参加的会议。_百度知道
少先队代表大会,是少先队大队戓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以()为主体参加的会议。
提问者采纳
少先队代表大会是(由)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以(队员代表)为主体参加的会议。少先队代表大会是队组织实施民主集中制领导和(管理)的具体体现。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少先队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我的问题不在这,笨蛋。😔
你怎么骂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 - 《辅导员》杂志官方网站 - Powered by Discuz!
《辅导员》杂志官方网站
标题: 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
作者: 俞永一& & 时间:
标题: 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由于看到一些活动课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翻版,更有游离少先队根本任务的现象,于是重新专门强调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这篇文章收入我的新著《少先队活动案例与指导》一书。
第一节&&少先队活动课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少先队活动课?这里,我们需要解答少先队活动课最基本的要求。《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在“少先队活动性质(一)”中提出:“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保证少先队活动时间,系统实施少先队活动课,是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一、肩负党的使命,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体系,保证少先队活动时间;三、尊重科学,形成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课程体系。一、肩负党的使命,落实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少先队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这个使命又具体落实在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上。什么是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会议报告还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这两段话概括了我们党的事业的核心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与时俱进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概括为: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的标志;继而中国重新回到中国曾经有过的世界领先地位,到那时中国将取代美国领跑世界,将会是一个“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讲话)少先队活动是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有效和经常性的载体。少先队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为根本,具体体现在目的内容上就是落实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落实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可以从两个层面分解。第一个层面是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还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地心理素质。这是最基本的层面,是人素质层面。这个基本层面与其它少年儿童教育的目的任务也有一些共性。第二个层面是特别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这是主要和重要的层面,是人的思想层面,这一层面也体现了少先队教育特有的个性。这一层面还要特别注重进行党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教育,确保党团组织对少先队的绝对领导下的团教合作、社会支持;让广大少年儿童明确少先队与党团组织的政治联系,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增强少先队的组织意识。在少先队活动课中落实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这是少先队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侧重点,也是少先队工作不同于教育行政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关工委、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侧重点。 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体系,保证少先队活动时间。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少先队工作作为了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三个“纳入”明确提出了少先队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在学校教育中地位。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少先队活动对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时间。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其中,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小学3年级至初中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教育部的文件指明了少先队活动课在学校教育中意义,规定了学校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的时间。少先队活动要进入学校课程体系,首先要把少先队教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系统,使少先队活动课程有一个运行机制上的保证,有一个目的内容上的侧重。把少先队工作融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体系,建立起少先队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少先队活动课进入学校课程的必要条件。要把少先队工作融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规划,尤其是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先队活动课正常、有效的运行机制。因为目前国办基础教育学校都还没有人事权、行政权、财政权,而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直接主管部门,直接掌握着这些权力。重点要把学校少先队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教育科研等纳入地方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地区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切实抓好。还要落实学校少先队在教育和工作目标上、内容上、时间和空间安排上、人员和经费使用上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责任保障,检查与评估保障的运行机制。把少先队活动融入学校教育和教学的活动体系,使学校少先队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这是少先队活动课进入学校课程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由教务办公室和德育(少先队)办公室共同管理、分工合作的课程管理、指导机制;要在教育教学计划中具体安排少先队活动;把少先队活动列入课表,保证每中队每周有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学校要配齐少先队活动师资,一般由中队辅导员担任少先队活动课辅导教师,原则上一个中队一个辅导教师,师资不足的学校可以由一个辅导老师担任两个中队的少先队活动课;各级要配齐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员,有条件的市(州)、区(县)可以配备专职教研员,也可以由总辅导员或德育教研员兼任少先队活动教研员;学校一般由大队(总)辅导员兼任少先队活动教研员;要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组织中队辅导员(活动课辅导教师)开展少先队活动研究。各地要建立少先队活动中心组,开展少先队活动观摩、指导、研究和评价;大力倡导学校少先队教育特色,创建校本课程,开展富有特色的少先队校本活动。三、形成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课程体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指出:“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这就要求少先队活动进入课堂,进入课程,形成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课程体系。所谓经常化是指少先队活动开展频率高。少先队活动课主要指在特定课堂和特定课时中进行的中队队会活动,一些大队集会、课外实践、即兴活动及参观、考察、访问活动,一些少先队社团活动、少先队队务如宣传栏、队角、争章园地等也有课程的性质。少先队每中队每周要有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每周要有不少于一次少先队课外活动或校外活动安排;少先队大队每期要有一次大队集会或检阅式,少先队小队每月有不少于两次民主生活会。把少先队组织发展、阵地建设、社团活动等都融入少先队活动范畴,达到少先队活动经常化的要求。所谓系统化是指少先队活动整体运行好。实行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既要使少先队活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又要落实少先队的根本任务,体现少先队活动的特征,避免少先队活动简单重复其它课程的内容和模仿其它课程的形式。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有三个主要的系统或方面,一是以行为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培养(公民培养)为主的常规德育,这是学校德育管理范畴和班主任工作范畴;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进行的教育;三是少先队工作,它是以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为主的教育系统。学校少先队活动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重点选择和确定少先队活动,不要过多地涉及行为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培养(公民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要突出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实行全过程系统化管理,由课程安排和设计、课程控制和调节、课程评价和改进等形成全过程管理,就是从学校制定课程计划开始到教师备课(活动设计)、队员决议(参与组织)、课堂实施(队员互动)、活动评价(辅导作用和效果反思)、活动观摩研究(学习提高和活动改进)等全面控制。实行课程的整体规划,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国家课程主要体现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教育总体目标和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地方课程在针对教育总体目标和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前提下以关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为内容;学校课程即是在实现教育总体目标和少先队的根本任务的前提下突出学校少先队特色的内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般较为稳定,以5—10年为一个更新周期;学校课程要结合地域实际、学校少先队工作实际编排,较为灵活,一般1年一个周期。所谓科学化就是指少先队活动实际效果要把党的教育要求与少年儿童年龄实际相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指出:“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少年儿童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要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这两段话科学地概括了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少先队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不是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是重视少年儿童参与实践,重视少年儿童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要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教师辅导与队员自主的关系,教师设计与队员决议的关系,教师评价与队员评价的关系。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活动形式有吸引力有实效,避免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人化倾向。
作者: 俞永一& & 时间:
第二节 少先队活动课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少先队活动课与其它课程有什么关系?这里我们需要解答的是少先队活动课程在课程系统中的地位和具体内容。
《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在“少先队活动性质(二)”中提出:“少先队活动课与学校教育其他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侧重在培养知识和技能之外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思想意识。重点运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这段话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少先队活动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二、少先队活动要重点运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三、少先队活动要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一、少先队活动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少先队教育等子系统,就少年儿童教育而言,各系统既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共同使命和任务,又根据自身存在的性质、目的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使命、任务。各系统在少年儿童教育中既整体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各具功能、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主要以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侧重的任务。社会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是以公共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公共资源为载体,在对少年儿童进行公共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以拓宽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己任,使受教育者在课余时间获得知识、技能,个性、特长的发展为重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后,配合学校教育要求和社会规范,督促孩子正向成长,是以孩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发展、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形成健康人格和生活生存本领为重点。少先队教育是一种组织教育,是“集体中的教育”, 少先队教育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少先队教育侧重在培养知识和技能之外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思想意识和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在学校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开设少先队活动课,既要把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共同使命和任务,更要突出少先队教育的重点,这个重点不是知识技能培养,不是兴趣特长发展,不是生活常识指导,而是紧紧抓住情感态度、意识观念、信仰信念的灌输培养。如果说学科课程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目标,那么少先队课程就是利用少年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灌输培养。
学校课程,从一般意义来说,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它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凭借,使少年儿童在学校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少先队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一项新的课程。少先队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学校管理与师资配置。“对少先队活动的课时安排、活动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等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有效开展。”
少先队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既具有学校课程的一般特征,也与学科课程不同,属于特殊的活动课程。特殊的活动课程不需要少年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以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要求,以少年儿童成长为目的,以少年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少年儿童自己组织和辅导员老师帮助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比如科技方面的少先队活动课,并不去讲科学知识,而是利用少年儿童已有的科技知识技能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体验创造发明的过程,逐步树立科学意识。再如艺术方面的少先队活动课,并不去教少年儿童绘画、书法、歌舞技能,而是把少年儿童已有的知识、技能组合起来开展以艺术展示为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少年儿童逐步获得正向的审美意识。
少先队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各地、各学校要尽快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习和掌握活动大纲、熟悉国家课程、编辑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少先队活动因为要联系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然。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其目的是贴近少年儿童生活,贴近实际;其素材来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重大事件,地域先进、优秀人物事迹,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少先队文化。少先队校本课程可以形成地域文化系列、节假日文化系列和学校特色文化系列。
少先队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完善少先队文化(隐性课程)的建设。在学校校园规划和物化文化规划中,要有以少先队或红领巾命名的队室、板报、橱窗、队角、雏鹰争章专栏、成长记录袋、两薄一册、广播站、电视台及礼仪标志等;在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安排中要有少先队社团活动的规划,重大学校活动要有少先队组织的参与;在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中,要有以少先队或红领巾命名的阳光体育活动安排;在学校弹性空间、时间中,要有少先队的一席之地,作为课程的延伸,如少先队大队集会、小队民主生活、夏令营、短足活动、社区活动等。
少先队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切实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一般由中队辅导员担任少先队活动教师,各级少工委要会同教育部门大力开展少先队活动辅导老师的培训,使其明确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掌握少先队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辅导方法。这是当前和今后都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少先队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少先队活动基地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种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包括博物馆、青少年宫、公园、历史和革命遗址、野外拓展基地、现代农业观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手拉手”学校等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保障。
二、少先队活动要重点运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少先队活动重点运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引导,这个规律主要包括少年儿童意识发展的特点,群体生活对少年儿童意识发展的影响。要把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分解为课程内容在少先队活动中灌输培养朴素感情,教育启导思想意识。
少年儿童意识发展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① 少年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如果选择有益的信息,有目的的引导、刺激神经元活动,那么,儿童的神经元就会形成良好的、有序的、有一定方向的网络结构。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以终生保留,如果对少年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可以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② 少年儿童时期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顺序特征,不同阶段的发展具有量的差异和质的区别,同时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了解不同阶段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优化其心理进程。③ 少年儿童时期学习具有终身影响性。少年儿童是大脑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习、游戏、活动对少年儿童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少年儿童在活动中自主进行操作的程度和活动的效果更能产生较深的认知、情感和理想、想象。开展少先队活动要抓住少年儿童意识发展的这些特点,在这个阶段提供有益、有效的教育,进行强有力的灌输培养,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获得积极的人生。
群体生活对少年儿童意识发展有以下一些主要影响:① 少年儿童起初阶段对群体有本能的依赖。人很难单独生存,处于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少年儿童对群体的依赖更为明显。少先队活动是群体(集体)的活动,要用群体的影响把少年儿童本能的依赖转化为社会性需求。② 少年儿童在群体中有一种归属感,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学校少先队中队可以通过活动把群体凝聚成集体。少先队形成集体是群体归属感的体现,也是少年儿童对组织认同的体现,是实施组织教育的基础。③ 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少先队活动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互动群体的环境。这种互动使参与互动的成员不断学习他人、反思自己、修正自己,从而不断自我塑造、自我完善。④ 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可以密切成员的关系,产生正能量。在群体少先队活动中为完成任务而相互支持、共同努力,逐渐培养出信任感,这是形成诚信、责任心、积极心理的重要条件。群体生活还可以对少年儿童的情感态度、积极心理、价值观念、信仰信念、政治取向产生影响。
开展少先队活动要抓住少年儿童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在这个阶段提供有益、有效的教育,进行强有力的灌输培养,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获得积极的人生。少先队活动是“集体中的教育”的具体过程,抓住群体对少年儿童意识影响的主要特点,用少先队活动把少年儿童群体凝聚成少先队集体,促进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发展,可以促进少年儿童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形成互动习惯,养成组织意识。那种认为少年儿童不可能形成正确、正向思想意识,认为少年儿童不应该接受政治熏陶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
作者: 俞永一& & 时间:
三、少先队活动要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少先队活动要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这是少先队教育的特征所在,它区别于其它教育系统。
有爱心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基本的主题,主要是培养人的良好素养。有爱心的具体要求是爱人民。从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感知规律来看,他们对于爱心的体验和表达都应该是具体的。培养爱心要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人开始,成长后,逐渐才可能有爱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我们开展爱心教育,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养成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关心别人,做事要为别人着想的意识和习惯。在意识到想法、行为时,赋予积极的行动;在积极行动中形成习惯性思维和体验到爱的情感。从小培养有爱心,成长过程中就能不断延伸,长大后就会产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强烈意识和实际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实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不断实践体验过程中养成的。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四个基本环节,一是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行为不失范;二是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养成习惯;三是引导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利明辨是非,不迷失方向;四是重视过程,持之以恒,获得正确的经验和体验。
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地心理素质就是所说的“身心健康成长”。 体魄包括体格和精力,不是体质;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是通过教育对先天潜能的开发。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对少先队活动来就是需要在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实践。
少先队活动在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层面上虽然与其它教育或课程的目的任务有共通性,但是少先队活动课没有必要如蜻蜓点水般对道德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引导,也没有必要重复如班主任工作、思品课程所涉及的行为规范教育及道德行为知识等内容,而要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人做起,循序渐进,不断强化,最终以确立爱人民的正确道德观念和良好素养为目的。
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是另一个基本主题,主要是培养人的正确思想观念。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意识启发、引导或形成过程。少先队活动在思想意识的启发、引导中要遵循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从三个方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一是掌握思想意识发展规律,如大脑发展的可塑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早期行为具有的终身影响性,儿童主动建构性,儿童自我实现的主体性等。这些规律需要辅导老师运用在少先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二是利用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如少年儿童对组织的依赖、归属、认同,在集体活动中互动、信任、共情、获得等。少先队活动是群体或集体的活动,活动是在集体意义上发生的,活动的动机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个体的,这就容易产生群体或集体的影响。三是正确选择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形成的途径,如组织生活、礼仪感染、社会实践、系列队会以及重大事件、信息辨析、群体动力、灌输影响等。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途径才会收到教育引导的效果。
增强国家意识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认知、认同等情感与态度,认识到自身的生活和未来成长与国家紧密相连,通过少先队活动逐渐积淀而成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为中华复兴的信念和信心。国家意识是一种政治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增强国家意识切忌进行简单重复的知识传授和数据诠释,它需要从国家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大事、家乡发展变化以及历代爱国人士、事件的具体事实中提炼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增强科学意识是要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观念,简单地说就是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对少年儿童来说就是培养少年儿童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初步崇尚科学和参与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等。增强科学意识不是一味组织科技知识讲座和竞赛,而要在小制作、小发明、小种植、小考察、小报告等具体活动中培养。增强劳动意识就是就是要让少年儿童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从小养成尊重劳动、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懂得“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引自十六大报告)。少先队活动安排参观调查(企业和劳动者)、岗位设置(家庭劳动岗位、学校劳动岗位)、角色扮演(与劳动相关的游戏或活动)、主题活动(集体整理教室、红领巾卫生街、劳动实践基地)等,要形成系列,步步推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增强劳动意识还需要在劳动活动前让少年儿童观念地明了劳动结果及其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增强审美意识是增强队员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增强审美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艺术创造和社会生活的感知、感受、趣味、喜恶的心理意识和情趣观点;二是对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一种情感依存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审美意识有民族差异性、阶级差异性、时代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无论何种差异,都要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要统一在真、善、美的标准下,都要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增强审美意识不是对艺术技能和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是在对艺术作品、文化现象、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欣赏、品味、甄别、创造中形成美感和确立观念。少先队主要通过组织艺术展示、观摩,生活的评价和环境保护等活动增强审美意识。
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任务,也是少先队的根本任务中的重点。首先,少先队活动要正确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灌输是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之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与学校课堂教学反对的“填鸭式”不同,思想意识教育与知识传授不同。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意识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意识是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年.&#页)。列宁认为,灌输的目的是启发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觉悟,启发无产阶级去认识所担负的先进的革命任务,从而自觉地为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列宁认为,如果不进行灌输,单靠工人运动自身不但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反而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支配;列宁认为,灌输的方法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所提到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对我们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其次,少先队活动课要通过具体事例和实践体验进行灌输培养。如,灌输培养对党的朴素感情,可以用“党是太阳我是花”或“红领巾心向党”统领活动主题。从认识党的名称、生日、党旗、党徽、党的领导人开始;结合节日开展活动,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考察家乡的变化,访问党的基层组织等来感受党的先进性。又如,灌输培养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可以用 “祖国发展我成长”或“中国梦、我的梦”统领活动主题。从认识版图、认识人民(56个民族)、认识家乡开始;结合节日开展活动,了解近代爱国的仁人志士,建国后祖国发展的大事、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前景;利用队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活动、艺术展示、岗位体验等活动来体验社会主义祖国温暖和国家的发展。
少先队强调思想层面特别要注重党、团、队的组织意识衔接,这也是根本任务中的重点之一。在少先队建队10 周年之际,胡耀邦同志就形象地指出:“我们的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队伍中,有这样三支队伍:第一支是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是领导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锋队。第二支是朝气蓬勃的中国共青团,这是一支不怕困难,勇于进取,为中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的突击队。第三支就是我们自己的组织中国少年先锋队,这是一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积极进行准备的预备队。”2009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强调指出:“作为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少先队要强调思想层面,特别要注重党、团、队的组织意识衔接,非常重要的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在少先队活动课中进行党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教育,首先要准确把握少先队的根本属性,保证少先队教育的正确方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确保党团组织对少先队的绝对领导下的团教合作、社会支持;全面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其次让广大少年儿童明确少先队与党团组织的政治联系,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增强少先队的组织意识;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对党对团的热爱,增强热爱党的朴素感情,逐步确立起听党话,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少年儿童对团组织的向往,让队员有加入共青团的愿望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贡献力量的政治理想。在少先队活动中进行党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教育,也要通过具体事例和实践体验进行启发引导,可以用“民族精神代代传”和“争当四好少年”统领活动主题。从加强《队章》的学习理解,强化少先队礼仪,爱护少先队标志做起;要在少先队重大活动中出现党、团的具体形象;要严肃少先队的组织生活,在组织生活中体验光荣感、责任感、神圣感;要在活动课中有机体现党的关怀、党的号召、党的希望等因素;要在初中少先队活动课中开设共青团团课内容。
在落实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和注重党、团、队的组织意识衔接上“不能动摇、不能含糊、不能放弃、不能遗忘,不能在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当中丢掉这一根本任务。”(陆昊•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上讲话)。同时,在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规律,既体现丰富多彩,又讲究活动的实际效果。少先队活动虽然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但是在设及党、团形象和少先队组织形象时坚决杜绝不严肃、不庄重、不神圣的做法,坚决杜绝做游戏、搞儿戏。
作者: 俞永一& & 时间:
第三节 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特点
少先队活动课程有什么特点?这里我们需要解答的是少先队活动的独特性。
《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在“少先队活动性质(三)”中提出:“少先队活动课是在辅导员帮助下、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的一门独特的活动课。不以考试为评价,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注重运用队旗、队礼、队歌、红领巾、鼓号等少先队特有的礼仪,营造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一、少先队活动是一门独特的活动课;二、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三、少先队活动要营造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 。
一、少先队活动是一门独特的活动课
少先队活动课是在辅导员帮助下、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的一门独特的活动课。
少先队活动属于活动课程,又是一门独特的活动课程。少先队活动不属于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总和。”(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按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可以系统地授受文化遗产;通过学习逻辑地组织起来的教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智力;以传统知识为基础,容易组织教学,也容易进行评价。”少先队活动属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少先队活动又属于独特的活动课程,在“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 和“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等和其它活动课程相似,但是,少先队活动课程还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落实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它不完全“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基础。因而辅导与自主相结合和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是少先队活动的独特性所在。
辅导与自主相结合就是少先队活动主要的独特性。少先队活动需要辅导员帮助,这是因为:① 一方面,辅导员面对的少年儿童思想不成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辅导员具体承担少先队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这就需要辅导员把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要求转达给少年儿童,帮助少年儿童选择和确定正确的活动主题、内容和方式,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② 实践体验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实践体验需要场地和资源、过程和情景,还需要排除干扰,这些对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力所不及,需要辅导员做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③ 出于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总是对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困惑,经常被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问题困扰,难免与身边的人和事发生隔阂,这时成人的关心和关注非常重要,需要辅导员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④ 生活在群体中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都与群体的成员形成的群体氛围有密切关系。一个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主流意识和群体倾向是否呈现充沛的正能量,其“向师性”和“自居效应”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辅导员要做少年儿童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⑤ 未成年人年龄还小,没有行为能力,意愿难以表达,他们自己的权益还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侵害,这时,需要辅导员做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少先队活动要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①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不仅在改变外部世界,也在改变自己的生理机能,丰富人自己思想、情感和意识,即主体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必然从外界吸收力量,延伸、扩展自己的感官、肢体、大脑,必然将外在于人的一切客体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同时又通过分工、交流、合作,把体验到的外来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智慧、价值观内化为已有,同化或排斥他人的性格、行为、经验、技能、价值观。因而,活动中如果没有主体的积极体验,就不会有活动预设的教育效果。② 少年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因而也在自己的发展中具有能动性,他们以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外界影响和改变外部环境进而影响和改变自己;活动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活动过程也是儿童接触人类文化、接受社会影响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通过活动而获得的发展,实质上是“社会化”的结果。③ 少先队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党的教育理想和少年儿童发展的中介或载体,是少先队生活的核心构成。少先队活动的目的是让少年儿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和内部转化相互作用下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认识,从而增进社会化进程,主动融入主流社会。这些如果没有少年儿童的主动参与、体验,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都不可能实现教育目的。④ 在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主体不但同一定的客体发生着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且主体和主体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它们之间也发生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少先队活动中主体间存在同伴关系,他们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群体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群体中主体自身的发展。
二、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也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过程;体验是人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认识事物、感悟事理、记忆事件的心理过程。实践和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实践就不会产生体验,没有体验也不能称为实践。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就是要求活动必须是在少年儿童自觉自愿参与和有意识体验的前提下开展,必须使少年儿童成为活动过程的主体,必须让活动结果有所实效。
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需要少年儿童成为活动主体。活动主体即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少年儿童,他们遵循活动任务参与活动过程、改造实践客体,从而争取在实践活动中达到获得经验和体验的目的。① 少年儿童成为活动主体,首先具有能力结构。在主体的能力结构中存在着三种基本要素:第一,“人本身的自然力”是活动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由少年儿童年龄段的体力、精力决定。第二,活动任务中需要主体实际掌握并能够运用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技能因素。主体对完成活动任务、实现活动目的的知识、经验掌握的越多、越全面,他从事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越高。第三,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它对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能力的发挥度、体验的深入性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三点提示了我们,实践体验活动要考虑活动主体的年龄、年段的特征,包括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自然力(体力)够不够,知识和经验足不足(一般智力),情感和信心的准备充不充分。要真正使少年儿童成为活动主体,这三点缺一不可。② 少先队活动是集体中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主体不但同一定的客体发生着改造(改变)与被改造(改变)的关系,而且主体和主体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活动关系,即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主体的一切行为是在集体中进行的,集体中各具体主体的实践目标一致、自我实现需要价值体验相同,主体与主体间的行为表现为支持、合作、共进。这是少先队活动实践体验主体性的突出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需要营造与活动相适应的环境和氛围。营造环境和氛围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① 在一项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前,事先预告可以激发和强化期待心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前活动期必须做好活动的认知和心理准备,因为少年儿童对一个活动事前如果完全不了解,就不会有期待,也不会在活动实施时迅速进入角色。如果事先预告活动,有意识透露一些目的、内容、方式及其它相关方面的一些信息,少年儿童就可能产生期待心理。期待心理越强烈,活动效果越好。当然也要避免已经造成期待心理后,期待的活动却只是在应付,而使少年儿童失望。② 在一项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前,选择和布置好活动场地可以增强活动效果。一般的少先队活动主要指中队活动,也称队会活动,大部分在中队所在教室内或学校其它适合的场地进行。在教室内进行的活动起码要在活动前准备好主题题名,或写在黑板上、或做成横幅、或用课件显示;教室的课桌椅也要重新调整,使其与学科学习的安置不同;教室周边有活动相关图片资料、实物摆放等活动相关物件。有的活动需要在室外或校外,要对场地进行恰当的布置,以适应活动的需要。③ 在一项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前,营造恰如其分的活动氛围可以促进积极参与。少先队活动是集体的活动,是在组织内进行的,营造活动氛围其实就是营造组织群体或团体的氛围,其中活动成员的心理氛围最重要。第一,赋予活动崇高的意义。让活动成员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形式,在活动进行前就让活动的结果在活动成员中观念的存在着,可以促进活动成员有意识的经验和体验。第二,激发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集体的群体意识是集体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共同的集体荣誉感。主动的参与意识包括活动中参与成员有相互平等的参与地位,参与成员在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各成员的集体意识接近一致。调动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意义是针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调动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集体舆论和交流互动。第三,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人的情感是人参与活动时所表现的态度和体验,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调动积极情感和态度的实质是调动活动成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少先队组织要尊重和理解活动成员对活动的态度,关注每一位活动成员在活动中的需要,这是调动活动成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的关键。意义指导、责任承担、调整计划、集思广益和加强沟通都是调动积极情感和态度的好办法。第四,为少年儿童提供了行动指南。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不知所措”、“找不着北”、“万事开头难”都会反映到少年儿童的活动中,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在活动前辅导员可以在“需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两个方面做一些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队员才可能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一味包办和不闻不问都是错误的。
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需要丰富活动过程。过程是可控的活动程序、阶段、手段、状态等,通过对活动程序、阶段、手段、状态的控制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所以,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起始、控制和结果等环节。① 起始是实施过程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起始的基础是需要,一项活动的起始要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一是满足通过活动进行教育的需要,二是满足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需要。目的和计划即是需要的体现。起始的前提是预知,即所有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都要知道即将进行的活动,知道自己将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并知道活动预期的结果。起始的条件是活动实际,一是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的实际,即活动计划、目的是否适合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的年龄、经验;二是少先队组织的实际,即开展活动的少先队组织是否有能力控制活动有效进行。② 少先队活动进行控制是为了确保活动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控制的基本要求有:围绕目标和计划进行控制,防止画蛇添足;严密和细致的组织活动,发挥队干部作用,明确各个小队、部门及每个人的职责,这是控制得以明确、连续进行的组织基础;控制要及时,迅速发现问题并立即加以纠正;对待计划要有适度的灵活,当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完成过程必须投入的相应资源;活动控制措施要有一定的力度,活动过程不能放任自流。③ 结果是活动过程结束后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和效果。由于少先队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每项结果只是相对的,包含在过程中。所有活动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获得教育效果,不增值或没有教育效果的过程没有意义;过程具有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拓展性,一个活动必须保证课时规定的时间和完成活动的场地;所有活动都是通过主体实践来进行的,实践是一项有意识的活动,需要主体(少年儿童)亲历亲为;所有活动都需要主体(少年儿童)切实的体验,没有经验的获得和改造过程不是真正的体验,只是虚度时间、浪费资源。
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需要在两个层面上递进,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
作者: 俞永一& & 时间:
三、营造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
注重运用队旗、队礼、队歌、红领巾、鼓号等少先队特有的礼仪,营造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少先队礼仪是少先队理想、信念、作风、情感的具体体现,是少先队队礼、队旗、队歌、红领巾、呼号等少先队标志的综合运用。少先队礼仪与其他礼仪形式的相同之处都是表现人或集体的外在形象的文明程度、文化特质和精神风貌,不同之处在于其它礼仪形式突出社交、公关、人际交往的功能,而少先队礼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营造少先队精神文化的氛围和起精神激励的作用,达到少先队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目的。少先队礼仪的内容包括少先队标志、少先队礼节和少先队仪式。
少先队标志是少先队组织的象征,对加强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增强少先队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少先队标志是少先队组织特有的礼仪用品,各级少先队组织和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应当自觉地尊重和爱护它们,规范、严肃地制作和使用。少先队标志包括组织标志、队员标志、和队干部标志。& &
少先队组织标志:队旗和队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分大队旗和中队旗两种,是少先队大队、中队的标志。队旗为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红色象征革命胜利,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队旗平时陈列在队室和教室,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少先队组织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少先队大队举行入队仪式时;成立少先队大队或中队时;少先队组织举行重要会议时。使用队旗及其图案需经县(区)级(含)以上少工委批准。少先队员要热爱队旗,在集会中出旗和退旗时,队员应立正并敬礼。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是少先队组织的象征。队徽由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五角星象征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希望和理想,绶带象征着荣誉和责任。队徽寓意着:星星火炬永远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队徽使用范围是:少先队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会场应悬挂队徽;少先队队室应悬挂队徽;团委、少工委的会议室可以悬挂队徽;有关少先队的外事场合可以悬挂队徽;少先队的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状、奖旗、奖章、证书、和其他荣誉性文书、证件上可以印队徽图案;少先队的出版物上可以印队徽图案。除上述情况外,使用队徽及其图案需经县(区)级(含)以上少工委批准。
少先队队员标志:红领巾。红领巾代表了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遵守队的纪律,服从队的决议,积极参加队的活动,做好队交给的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荣誉,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少先队员在参加学校升旗仪式、少先队大队集会、中队队会活动、小队民主生活和执行组织任务时必须佩戴红领巾,在重大节日、纪念日中必须佩戴红领巾。队员参加学校其它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拓展活动、劳动和在外旅游、在家休息时,可以不戴红领巾。红领巾分大、小号两种规格。低年级队员佩戴小号红领巾,高年级队员和需要佩戴红领巾的成人佩戴大号红领巾。少先队员在入队、进入小学高年级、进入初中时由基层少工委或教育部门为队员提供红领巾,红领巾配备应纳入共青团和教育部门规划。少先队员要爱护红领巾,保持红领巾干净、整洁,放学后、放假时把红领巾叠好放在书包里。少先队员离队时要珍藏红领巾。
少先队队干部标志:臂章。少先队队干部标志为白底、红杠组成的臂章。少先队队干部佩戴上臂章就意味着肩负责任,队干部的职责是为组织建设服务,为少先队员服务。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群众团体,队干部是由队员民主选举出来的。少先队实行小干部轮换制,在少先队组织中,采取队员轮流当队干部的方式,让更多队员接受队干部岗位的锻炼,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服务他人的机会,建立充分体现每个队员均等的权利与义务的组织管理模式。少先队干部岗位的服务性和少先队小干部轮换制避免了当干部做“官”的思想观念。必须明确在少先队干部岗位设置上,不能任命,不能指派,也不能搞“竞选”;少先队干部岗位不是“行政”的人员,也不是老师的“助手”。为了不使队干部轮换流于形式,还需要对轮换制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探索。目前,一些少先队队干部标志变了形、加了字,这些都是错误做法,必须纠正。
少先队礼节是少先队组织特有的礼仪行为,是少先队集体和少先队队员的外在文明展示和内在精神激励的行为规范。礼节是人类出于礼的需要而作出的规定性行为。礼发于人性的自然,是合乎人生需要的行为规范,也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少先队礼节即是合乎少先队组织的规定性行为,它以规定性、规范性、严肃性、神圣性号召和凝聚着少年儿童。少先队礼节可以分个人礼节和集体礼节两个部分。
敬队礼属于少先队个人礼节,也是少先队最高的礼节。队礼的意义是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因为,人民最伟大,人民创造财富,人民创造文明,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少先队“有爱心”的教育重点是爱人民。在队会仪式、升旗仪式、队内庆典、小队活动、接受嘉奖、接受检阅以及队员参加重大活动的特定环节中,队员都要敬队礼。队员代表组织或以少先队员的身份参加集会、活动时要行队礼。队员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行队礼,如平时在学校见到老师时就不必行队礼。
献红领巾、迎接来宾、组织庆典及出旗、呼号是少先队集体礼节。① 献红领巾是少先队特有的组织行为,献红领巾有尊重、爱戴、感谢以及光荣和共享的意义。献红领巾属于少先队组织的礼节行为,是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程序,其它任何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举办活动时都无权安排献红领巾这一程序。献红领巾的对象是上级领导、英雄模范、学习榜样、活动来宾、受访人物、组织的朋友等,献红领巾的场合一般在公共场所。少先队组织成员(少工委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其他少先队工作者)要佩戴红领巾参加少先队会议、活动和庆典,一般不再接受献红领巾。队员家长参加、观摩少先队活动也不接受献红领巾(特殊情况除外)。② 迎接来宾是少先队组织的礼节。少先队组织有来宾参观、访问和指导属少先队组织事务的范畴,少先队要组织礼仪队迎接。礼仪队一般由鼓乐队担任,也可以组织其它礼仪队伍。礼仪队在来宾前来方向的左边列队,队的主要干部站在队列的前面;辅导员及其他成人代表站在礼仪队的后面;如果还有其它欢迎人员,应该在辅导员及成人代表后顺序排列。宾客到时要鼓乐齐鸣,队干部主动迎上前去先行队礼,再献上红领巾。队干部要陪同来宾检阅礼仪队,经过欢迎队伍,步入活动或休息地点;队干部陪同来宾经过欢迎队伍时走在来宾右手边,来宾经过辅导员及其它成人迎接人员时,队干部要向来宾介绍辅导员及其它成人迎接人员;握手问候后辅导员及其它成人迎接人员走在来宾的后面。需要再次提醒和强调的是,学校的成人迎接人员,包括校长、辅导员都不要抢在礼仪队前面去迎接来宾,不要代替或忽视少先队组织的礼节行为。关于是否可以组织少先队礼节迎接来宾,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把目的意义搞清楚,只要是少先队组织事务,只要有尊重、感谢、光荣和共享的意义,只要可以营造少先队精神文化氛围,这个礼节是需要和必要的。③ 组织庆典是少先队组织内部礼节的统称。少先队大队庆典主要包括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大队获得荣誉的光荣时刻,学校少先队其它需要庆祝的事件或时间。少先队大队庆典日要在校园显眼处插上大队旗。少先队中队庆典包括中队纪念日,中队获得荣誉的光荣时刻和中队重大活动。中队庆典日要在中队教室门口插上中队旗。队旗由旗手在队室领取、插上,在队旗旁边要安排少先队先锋岗值守。少先队员入校见到队旗要行队礼。这一礼节的目的是提醒少先队员今天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重大事件,增加队员的关注度和荣誉感。特别强调一点,少先队队旗不能悬挂,只能插(架)。④ 出旗和呼号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特有礼节,一般出现在队活动仪式上。少先队队旗是少先队大、中队的组织标志,出旗的意义在少先队组织引领着队员,少先队员团结在少先队组织里,在队旗引领下前进。少先队出旗是在队活动中把最高级别的队旗举到队列的前面。队旗的终点列于队伍首位,表示对全体队员的引领;队旗的终点位于队伍前侧,表示队旗的尊严和全体队员的尊敬。少先队呼号体现了组织的政治方向和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表达了少先队员的理想和决心。 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表明了党的期望和队员的奋斗目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共产主义事业要靠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奋斗。要实现共产主义,首先我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回答:“时刻准备着!”表达了少先队员的决心与行动。少先队员要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远大理想和目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队活动仪式上,一般由辅导员带领队员呼号,也可以邀请参加队活动的革命长辈、科学家、模范教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和党团组织、上级少工委的代表带领呼号。
从文化传承方式的角度解释文明发展规律和社会的礼仪延续,仪式对民族主体性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以集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为核心,经过长期的的维护倡导,定格为特定的典礼秩序,这就是仪式。少先队仪式是少先队组织文明和组织文化的体现,是少先队队礼、队旗、队歌、红领巾、呼号、鼓号队等少先队标志的综合运用,是少先队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组织活动形式,它以统一规范和庄严神圣的形式塑造一个组织的整体意识和非凡气质。少先队仪式主要指队会仪式。
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组织集会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都应举行队会仪式。队会仪式以整肃的队列、鲜艳的红旗、奋进的鼓乐、嘹亮的歌声、高亢的呼号创设了一个庄严、神圣的场面,营造出一种激动、振奋的氛围,可以激发队员的理想感、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更加尊重和热爱自己的组织。队会仪式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队会仪式分大队仪式、中队仪式、小队仪式和特别典礼。大队队会仪式在大队集会中举行,少先队举行检阅式、列队仪式、分列式也要有队会仪式;中队队会仪式在中队活动中举行,在室内进行的少先队活动要在室外举行仪式;小队仪式在小队民主生活会中举行;特别典礼仪式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组织的集会中举行。大、中队队会仪式一般分预备部分和正式部分。预备部分包括“整队”和“报告”两个内容,正式部分包括“出旗”、“唱队歌”、“呼号”、“退旗”等内容。小队仪式为互敬队礼。特别典礼仪式与大、中队队会仪式一样。少先队队会仪式一定要规范、庄严、神圣,需要制定出一定的标准。要把队会仪式训练的过程作为少先队组织教育的过程。
少先队鼓乐(号)队是少先队的重要标志,是少先队礼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少先队鼓乐(号)队主要用于少先队集会、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检阅式、迎接来宾的礼仪程序和营造学校少先队的氛围。少先队鼓乐(号)队以特定的鼓乐声号召少先队员、振奋少先队员,增强队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展示少先队的精神面貌和光荣形象。少先队鼓乐队的建制是根据少先队组织建设、少先队礼仪文化的需要而规范的,任何将少先队鼓乐队管乐化、表演化、功利化的做法都是有悖少先队组织组建鼓乐(号)队的目的。少先队鼓乐队要服务于少先队组织、充实少先队仪式、丰富少先队庆典等,组建少先队鼓乐队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
作者: 俞永一& & 时间:
也许大家看出,我已经超出了只谈性质的范畴,也涉及了目的、人、方式等。
作者: 于学永& & 时间:
内容翔实,学习了!
作者: 褥子牛& & 时间:
少先队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这个使命又具体落实在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上。
作者: 依水& & 时间:
谢谢俞老师!您讲的很细!
作者: ycxsh& & 时间:
学校课程要结合地域实际、学校少先队工作实际编排
欢迎光临 《辅导员》杂志官方网站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先队组织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