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冰心纸船赏析安慰(二)赏析

2012安徽卷冰心《往事(二)之八》原文及赏析
往事(二)之八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颊(腮,也指下巴。),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骀(d&i)荡:使人舒畅。〕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习:亲近、领略。〕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人在其一生中总会有种种的幻梦般的追求,梦幻也时常有落空的时候,但刻在心底的印痕却很难消泯。这便是《往事》(二)之八试图告诉人们的。散文中的“我”,曾有过那样真诚而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让它得以实现,于是便有了种种挥之不去的思絮和难以忘怀的“往事”。
  文章主体是一段回忆。它围绕着父女对“灯塔守望者”的对话来展开。这是一个除夕之夜,女儿忽然提出要去看守灯塔,她答复父亲并不畏惧冷寂的问题后,提出自己的理由: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随后父女就围绕这一命题,讨论对灯塔守望者工作意义的认识。作者借此展示内心激荡的感情,我们也由此看到作者崇高的思想认识。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抛弃众人之乐而独自敬业。女儿把看守灯塔当成舍却个人的欢悦,独自默守的崇高事业,虽说个人失去了很多,但这种“避世”,——避世人欢悦娱乐,却根本正在为人们服务,因此她乐于为之。实际上作者试图表述的就是对一种舍我的伟大生活的赞颂,她心向往之,并勉力追求。对这一点,她父亲颔首称道。
  二是投身光明的自豪和沉醉。她并不把隔绝欢乐、孤独自守当成是某种牺牲,因为从心理上说,灯塔守者的内心获得了许多常人领悟不到的快乐,比如当她点起航灯,为曾经不可一世的弄潮儿在风浪中引领通路时,便会获得无以言说的荣耀之感,“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作者在内心里敬服灯塔守者的献身精神,他们的事业是崇高神圣的,他们导引着光明,给危难中人们的慰安。
  三是以诗意方式美化灯塔守者的生活。在女儿眼里,看守灯塔固然有离别亲人之苦,但独自观涛,悠然赏景,读自己爱读的书,写自己的文章,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伴,这种生活也充满了诗意色彩,因而她执意从之。女儿对艰难生活的美好描摹,是她理想化人生追求的体现,一方面确实见出青年人幻梦的美好与纯真,显出对生活的热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理想过于美丽、超然人生现实的天真气。
  冰心笔下的女儿志向,不可避免地带上她早期人生追求的印痕。这其中,虽有纯美追求的理想化色彩过浓的偏向,但对人生执著的信念,对真善美的不懈探求,却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把看守灯塔这一工作视为高尚美好的事业,这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真实反映。就总体而言,冰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奉美好的人生理想透过女儿的谈吐得到真切的反映。
  然而,女儿的愿望并没有得以实现,因为“灯台守不要女孩子”,这是职业制度所规定的,连父亲也无能为力。父亲已被女儿的执著所打动,他同样视这个工作为光明使者,因而与女儿形成共识。当他安慰女儿时,说出了一句富有哲理意味的话:“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女儿孜孜以求的,正是清静伟大的生活,她的追求值得推崇;父亲的宽慰,则道出了更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意味:人生有多少同样美好崇高的生活呢!平凡而伟大的东西并不限于灯台守,只要心怀美好,同样能找到照射光明的生活。到此,散文的意旨已基本显露,文章也进入收尾部分。
  结尾从回忆拉回到现实。作者航行于海上,再一次看见航道左右的两点灯光,复又勾起当年的感情,她为未能实现的理想而顿生“悲哀”,那毕竟是她曾“处心积虑三年”而试图实现的幻梦啊!于是作者把颂赞的笔墨投向灯塔的看守,借此聊补心中的缺憾。在这充满情感色彩的文字中,作者要表达的其实是对光明使者的礼赞之情,是对献身精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执著追求。
  本篇文章艺术表达主要依靠对话来实现,作者用父女对话的渐进过程,逐步展示人物内在心理,也表现女儿对守塔者的赞颂之意。因为谈论的主体是守塔生活,因而谈论中心始终没有离开这一主线索。文章较好地用父亲简要对话和变化的神态来衬托和点拨女儿的谈吐,既突出了女儿志向的高远和浪漫,也描画出父亲稳重而情绪微动的个性特点。
  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透露着一种人生哲理意味。冰心散文善于在叙事抒情中展现她对人生的见解,对大海、母爱、童真的认识,在本文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不同的只在于,这篇散文不似其他篇章以清朗明丽的色彩来显现题旨,而是用深沉笔调,来抒写女儿心中对人生的思考。这里的对话带着明显的思辨意味,比如女儿对不必避世也不必避“避世”的论说,就申张着她对人世的独特态度。作者安排父女对话的不同方式,女儿大胆直率阐述主张,父亲则引领着话题深入,当他说“人生宽广的很”的话语时,散文的深刻涵义表现得就更为突出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求对冰心的春水的99篇的赏析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对冰心的春水的99篇的赏析
求对冰心的春水的99篇的赏析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时代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作者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省长乐县.从小喜欢读书识字,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这为她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18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创作.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
冰心 《繁星·春水》之《春水》第99篇
未免太寂寞了,
不愿意要友伴么?”
“我正寻求着呢?
但没有别的花儿
肯开在空谷里。”
这首诗反映了人类友情的可贵。《春水》是...浓郁的诗情
深沉的画意——冰心《往事》(二之三)赏析--《名作欣赏》1982年06期
浓郁的诗情
深沉的画意——冰心《往事》(二之三)赏析
【摘要】:正 冰心的散文《往事》(二之三),好似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浓郁的诗情,使我们沉浸在人间的“仙境”,尽情欣享大自然的美;随着作者的情思,又把我们引入美的幻境,体验“无限之生”的伟大。这篇散文又象一幅水墨写意画。深沉的画意,把我们的视觉带到“静夜思”的境界:幽静的夜晚,浓黑的松林,莹白的月光,一个远离祖国的娟娟静女倚枕望着林中月色,陷入凝思遐想……。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冰心的散文《往事》(二之三),好似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浓郁的诗情,使我们沉浸在人间的“仙境”,尽情欣享大自然的美;随着作者的情思,又把我们引入美的幻境,体验“无限之生”的伟大。这篇散文又象一幅水墨写意画。深沉的画意,把我们的视觉带到“静夜思”的境界:幽静的夜晚,浓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永安;;[J];中国陶瓷;2010年02期
史绍玲;李哲;;[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1期
吕立新;;[J];艺术市场;2010年02期
田源;;[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年01期
孙登成;;[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年01期
张桐瑀;;[J];美术观察;2010年01期
尚永亮;;[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欧明俊;胡方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郝之辉;;[J];国画家;2010年01期
长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建宇;;[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吕成英;;[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杨旭;;[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姜晓红;;[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萧平;;[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周海宽;;[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张章;;[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泽信;;[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秦明;[N];晋中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郑丽君;[N];中国摄影报;2010年
;[N];中国艺术报;2010年
周积寅 纪太年;[N];中国艺术报;2010年
通讯员叶红梅;[N];博尔塔拉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莫永甫;[N];本溪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钱晓鸣;[N];中国教育报;2010年
谢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王胜利;[N];四平日报;2010年
许石林;[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颖;[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王浩滢;[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磊;[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韦哲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邵方;[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范钧;[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杨勇;[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李雪松;[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艾玉可;[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秦芳;[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石佳佳;[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万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心繁星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