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春节了中国有多少空巢老人人在难过呢

中国老人近半空巢折射时代之重
来自:人民网.cn/GB/930/index.html中国60岁以上老人约2亿,近半处&空巢&状态
最是寂寞老人心。春节过后,许多老人只能翻动着日历,期盼着下一个团圆的日子。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其中近半处于空巢状态。如果老龄化是大势所趋,那么,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就无疑是这一浪潮中受冲击最大的群体。&&&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农村高于城市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该市2000多名老人生活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逾四成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农村高于城市。85.1%的独居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另有7.7%的独居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心灵比较孤单。19.9%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询&。
&&& &节后抑郁症&困扰空巢老人,感叹&心被掏空了&
过完春节孩子离开后,空巢老人杨先生时常感到胸闷难受,他以为是心脏病发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却被诊断为&节后抑郁症&。无独有偶,70岁的程先生在孩子们过完春节离开后,眼前仍晃动着孩子们的身影。因为失眠白天精力不济,他连每天的早锻炼都放弃了,看到空荡荡的房子伤怀不已。几天下来,他感觉非常疲惫,去医院也被诊断为&节后抑郁症&。
&&& 空巢老人太孤独,对话ipad汤姆猫只为有回音
今年春节,回家过年路先生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自己的妈妈总和ipad里的汤姆猫说话。路先生颇不理解,追问起来妈妈说:&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游戏不会,上网不会,无聊时就玩这个,起码我开口说话还有个回音。&独自在家的老母亲只能对着iPAD上的&汤姆猫&说话,为的也仅仅是能得到一句回音,看似小孩子气的行为透露出来的是孤独和无奈让人心酸。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怕生病怕孤单成普遍现象
77岁李本谊老人:当&候鸟&只为不孤单
在海口,街头巷尾广场舞的队伍中,这样的老人不少见:说普通话,来自外地,性格开朗,爱交朋友。和本地人不一样的是,他们只在海南待3个月到半年,每年10月到海南,次年春节后回老家。人们叫他们&候鸟&。77岁的李本谊就是是一位这样的&候鸟&。她和老伴是不折不扣的空巢老人,一年到头也得见到孩子们一面。她说:&当候鸟也比守空巢好。&
72岁刘风琴老人:生病了最难过,盼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山东72岁老人刘风琴也是一位空巢老人。她早年守寡,自己一人把一儿一女拉扯大。儿子在上海打工,成家有了孩子;女儿在天津打工,嫁到河北廊坊。儿子自有了孙女两年没有回家了。&儿大不由娘,他们想起来就来个电话,忙起来也顾不上我。只要他们过得好,过年回不回来也无所谓。&刘风琴像是自我安慰。&
84岁廖品泉老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廖品泉今年84岁,有3个子女。老人很独立,坚持自己一个人居住。她生活规律,坚持锻炼身体,给自己找乐子。廖老的儿子就住在同一层楼,每天早晚都会到她那儿报个到。&早上过来看看窗帘拉开没有,灯开没有,看我起床没有,怕我晕倒。&老人很理解儿子&他现在负担重,女儿上学需要接送,工作也忙,我不想成为他们的拖累。自己能做的事,不让别人做。&
&空巢老人&现象折射出我国老龄化与养老难题
空巢老人,折射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现代化过程的矛盾,勾连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老龄化背后的种种社会问题和庞大老年人群的养老问题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
我国老年服务远远跟不上,养老护理缺口近千万人
据全国老龄办负责人介绍,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生活保障。在经济方面,农村养老问题较突出,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二是日常照料。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2万&3万人,而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三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从业人员较少。
农村空巢老人更寂寞,养老问题实在&难死人&
&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日常生活的困难、照料服务的匮乏,使得空巢老人常常不愿出门、不敢生病。留守农村的奶奶去世,一岁半孙女守尸七天的事件,曾让多少外乡游子黯然。就目前而言,城市老人还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平时的娱乐生活也丰富一些。可农村空巢老人呢?&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常态,每天除了守住空荡荡的房屋,更要面对寂寞的痛苦。
老人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千名老人仅有21.5张机构养老床位
因患慢性支气管炎,王大爷被儿子送到浙江杭州某老年康复机构进行康复,一住就是4年多。有研究显示,70%的老人都有...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空巢老人春节为排除寂寞住医院 从除夕住到初八
相关新闻:春节之后老人又空巢 妈妈称女儿一走心里就难受
来源:齐鲁网
[提要]  报道报道,春节过后,子女们陆续离开家门,许多父母又成了"空巢"老人。专家提醒,节后的老人要适度调整,避免"空巢又空心"。...
  2月11日讯(记者 王红岩 孙亚楠)据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春节过后,子女们陆续离开家门,许多父母又成了"空巢"老人。专家提醒,节后的老人要适度调整,避免"空巢又空心"。
  团圆过后伤离别,最是孤独春节后!从除夕到正月初七,家住德州市德城区新华小区的张阿姨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不过,这几天随着假期的结束,孩子们一走,她心里就难过了。张阿姨:&我愿意叫她们在身边,她们一走我心里就难受,就不愿意让他们走。&
  从热闹喜悦到寂寞冷清,很多老人一时难以适应,心理产生失落和空虚感,空巢又空心。德州市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王翠萍告诉记者,过年后,正是孤独感被放大的阶段,因此也是老年人心理问题高发的一个时段:&有一些老人吧,子女长期在外地生活,只能利用春节这个假期短暂的一个相聚,在子女离开之后,老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落的心理。可能厉害的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的一些表现。&
  专家提醒,如果老人的空巢情绪迟迟得不到解决,会加速他们精神上的衰老和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性抑郁症和心理疾病。王翠萍:&对老年人呢,我建议孩子走了之后自己也要生活规律,有自己的一个生活圈子、生活的一些乐趣,找好朋友一起出去聊聊天、散散步,分散一下注意力。这样可能会避免孤独的一些感觉。&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杨凡、李瑞平]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南宁8000多空巢老人期待关爱
_当代生活报_广西新闻网
第006版:都市关注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他们有的子女成群、有的一直单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独自生活,孤寂终老——
南宁8000多空巢老人期待关爱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欢迎您拨打热线电话5发表看法 当代生活报&& &&&& &&&&
  ■生活报记者&梁如雪&玉颖&文/图  编者按  今年6月7日,南宁市友爱北路一居民楼内连日传出异味。当警方进入该居民楼一房间后,一个令人悲痛的现实呈现在人们眼前:一名独居的老人坐在沙发上已去世多时。  6月19日,南宁市安吉大道新世纪花园内,一名老妇人死亡多日后方被邻居发现,邻居随后报警。  一个月内发生两起类似的事件,人们震惊之余不禁扼腕叹息:为何频频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无人知晓的事情?目前在南宁市有多少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  为此,本报今日起推出“关注南宁空巢老人”的系列报道,针对目前南宁市各个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走访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并采访社区、志愿者以及社会学家等多方人士,共同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可行之路。  统计数据:2009年底  南宁市空巢老人已达8000多人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中国目前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人。  为此,记者针对南宁市各个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将近一周的走访和调查。本次调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均年满60周岁,且不与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或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这其中包括了夫妻共同居住和单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  调查得知,以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中社区的统计数据为例,包括孤寡老人在内的话,该辖区内的空巢老人登记在册的就达到了70多户,近140人,未与社区备案的则无法统计;而青秀区大板二社区辖区居民有1万多人,社区登记在册的空巢老人则达到40多户。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至2009年底,南宁市空巢老人已达8000多人,其中困难的空巢老人2000人。而今,空巢老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衍生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让人深深忧虑。  【现象一】&&子女不赡养  调查对象:王阿婆、社区工作者  调查范围:南宁市某小区、南宁市菠萝岭社区  80多岁的王阿婆在南宁市某小区居住,因为没有退休金又与孙子同住,王阿婆平时省吃俭用,生活十分艰苦。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王阿婆其实生育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目前还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担任科室主任。  “她的儿子们就像踢皮球一般,把责任踢过来踢过去,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承担赡养的义务”,周围的邻居说起来都很唏嘘。有一次,居委会工作人员去探望她时,竟然发现王阿婆家中已断粮多日,只靠邻居们帮忙接济,被问及为何不打电话给三个儿子时,阿婆无奈地告诉他们,儿子们长期以来对她都是撒手不管,打了也没用。  无奈之下,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了王阿婆那位在医院任职的儿子,这位儿子碍于情面才勉强掏出400元钱,塞到阿婆的门缝中。令人心凉的是,他始终没有进门看一眼王阿婆,转身就走了。  南宁市江南区菠萝岭社区书记杨红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更极端的例子,社区里曾经有一位空巢老人因肺结核病过世。在其过世之前,三个女儿从未赡养过他。社区了解到,老人的三个女儿都没有经济压力,其中两个女儿还购买了较好的小车,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赡养老人完全没有问题。但老人过世后,三个女儿却不约而同地把送终问题推给了居委会。更有甚者,三个女儿还把老人的尸体抬到居委会,并煽动很多居民包围了居委会,声称既然之前居委会照顾了老人,过世以后也该由社区为老人帮送终。  好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当场指出了三个女儿不赡养老人的劣迹,让围观的群众们明白了真相,大家才知道三个女儿的“真面目”。这件事情在居民中传出后,在大家的指责声中三个女儿方才怏怏地给老人办理后事,此事令周围的居民感叹不已。  【现象二】&&子女在外地无法照顾  调查对象:老曾头  调查范围:南宁市青秀区某单位小区  老曾头今年54岁,最近,老曾头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感觉动弹不了,一时之间却不知道该找谁。他的前妻早年在单位办了离职手续,去美国定居了;2005年,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又把孩子送去美国,这些年来他都是一个人独居。  情急之下,他打电话找自己的老友,不料老友的电话无法接通。他又只好联系老友爱人,几番周折才联系上老友一家。老友揣着草药带着饭菜来到老曾头家里,陪他过了一晚。第二天老曾头的腰骨才稍微缓过劲儿来,总算能自己走动了。这些天,老曾头每天都自己敷草药,一日三餐随便弄点儿吃的就过了。  老曾头是在儿子去了美国之后,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他自己住着三室一厅的居室,每个月还有近3000元的退休金,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倒很清闲。“他6月30号的上午9点41分给我打了电话,问我最近身体好不好”,儿子每一次往家里打电话,老曾头都记得非常清楚。往年,儿子都尽量每年7月份回来,呆上一个月的时间陪陪他。不过今年儿子工作比较忙,怕是不能回来了。“实际上,我也不大乐意他年年都回来,每次一趟往返加上一个月的耽搁,都得花上六七千美元,孩子在外挣钱不容易,我还是希望他安心工作”,老曾头对此很体谅。  孩子出国至今已6年有余了,一个人的日子老曾头也说不上苦闷失落,可就是每到节假日,那种孤寂感特别强烈。“别的就不说了,春节我特别难过,亲戚朋友家都是老老小小热热闹闹的,我去哪一家凑上一脚都觉得不太合适”,对于这一点老曾头很感慨。这几年来,每个春节他几乎都在“打游击”,有两年是跟着单位同事一家人过的,有两年则到好友家里“混春节”,那种孤独感还真的是一言难尽。  【现象三】&&孤寡老人无人照料  调查对象:刘先生  调查范围:南宁市五一西路社区  南宁市五一西路社区居民刘先生今年73岁,曾是小区闻名的艺术爱好者,但却一直单身。只有一个远房侄子,偶尔会联系。老人每天所爱做的事情,就是端详着客厅里他自己的画作默然端坐,因为年纪大了,又住在6楼,刘先生越来越不愿意下楼买菜做饭,宁愿饿着,或者吃早上去买回来的包子度日。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担心他,主动联系了他的侄子,把他送去养老院,但刘先生却不愿意。“我不想到陌生的地方,没有我的画,我无法忍受,只有每天看着我的画才能睡着……”刘先生说。因为没有人与他交流,他的思维也开始混沌,记忆力也减退了,他越来越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默不作声。  五一西路社区居委会居家养老部门的小张和小闭对此感到十分无奈:刘先生是社区众多孤寡老人的代表,与一般的空巢老人相比,他们没有家人,生活更加艰难,如果没有居委会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们孤独的晚年生活不堪设想。  【现象四】&&多种原因不愿去养老院  调查对象:廖阿婆  调查范围:南宁市永宁街华兴里  记者看到驼背的70多岁的廖阿婆时,她正在吃力地插上电准备做晚餐。廖阿婆家里很简陋,除了一张铺着半张凉席的床以及一张摆放简单厨具的桌子外,别无他物。廖阿婆给记者看了看当天的晚餐:一锅白饭,几块邻居送过来的肉片。“我一个人住惯了,吃东西也很随便,几口饭就过一天了”,廖阿婆说。  廖阿婆有一个儿子,直到现在,她仍然固执地认为儿子不回来是因为“很忙,真的很忙”。但记者走访得知,廖阿婆的儿子年轻时因伤害他人入狱,出狱后勉强找了工作度日,但一直懒懒散散没有固定收入,人也不知所踪。几年前,她儿子还以“买商品房”为由叫老人代他借了十万元,当然这个“房子”始终无影无踪。而欠的那笔债一直用老人每个月仅有的1000多元退休金来偿还,老人只好把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压缩到100元之内。此后儿子也如人间蒸发一般,有时候几个月都不出现一次。“你有没有给他打电话?”记者问阿婆。“我没有电话,要找他只能找邻居借电话,而且有时候头疼脑热身体不方便,我也没法走远路去打电话”,阿婆说。  邻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曾经建议身体虚弱的廖阿婆去住养老院,但廖阿婆却十万个不愿意。她说,一来她担心住养老院很贵,二来儿子还在所以不愿意去养老院。廖阿婆还有很充分的理由,她住惯了自家的房子,所以总是不肯离开,而且邻里们都知根知底,让她感到“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即便一个人生活没人照料,她还是不愿意去养老院。  欢迎探讨  对空巢老人现象提建议或对策  记者走访多日看到,这些空巢老人在南宁市各个社区、各个角落静静地生活着,因为牵挂,他们也曾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他们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  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今天,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明天。好在,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注并对此付诸了许多行动。明天,我们将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如果读者们对于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现象有何感触、想法或者建议、对策,可拨打热线电话:5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出路。  70多岁的廖阿婆长期独居,儿子“很忙”极少回家。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 关于广西日报社 |  |  |  | 空巢老人春节为排除寂寞住医院:除夕住到初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从除夕住院到初八他只为治寂寞
操劳了一辈子,父母转眼间都老了,此刻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手里的一切,给家打个电话,甚至是买张回家的车票
如今的中国,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底的
原标题:从除夕住院到初八他只为治寂寞
操劳了一辈子,父母转眼间都老了,此刻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手里的一切,给家打个电话,甚至是买张回家的车票
如今的中国,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底的统计,辽宁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1.7万人。而全省14个市中,沈阳空巢老人最多,达到67万多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近50%。平均每两位老人中就有一位是空巢。
有人说,不回家,过年的意义或许就没有了,团圆是所有中国人过年的愿望。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过年却成了最孤独的时候。
曾有一部国产片《飞越老人院》,讲一群老人为了参加节目表演,偷偷逃离老人院的故事。笑中带泪的剧情,令身为子女的我们深思。
养儿防老的方式渐渐被抛弃,&常回家看看&的想法也不那么容易实现,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分工,使得很多子女无法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但这能成为我们疏远老人的理由吗?
老人很寂寞
多想儿女能常回家看看
李大爷的女儿在上海工作,过年是难得团聚的时候。&有时候,我特别害怕节前接电话,就怕女儿说不回来了。&李大爷说,过年对于他来说又盼又怕。
采访中,李大爷和记者说了件事,让人感到很心酸。春节的假期刚刚过去,女儿带着外孙女返回上海。本是新年的开始,可老伴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客厅去撕昨天的日历,迎来新的一天。对于老人来说,每撕去一天,也就意味着女儿下次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李大爷说,这些年他们老两口就是在日复一日的期盼里度过的。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也体谅子女在城市打拼不容易。像李大爷这样的空巢老人,很难向子女提&常回家看看&的要求,往往只是独自忍受寂寞。而这样的忍耐,也催生更加悲情的一幕。
陈昱是沈阳市老年病医院老年养护中心的护士长。从医25年来,每年春节期间她都能遇到孤独的空巢老人。陈昱说,今年春节期间,他们就收治了这样一位老人。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春节不能回来。为了排除寂寞,老人干脆住进了医院,且从除夕住到了正月初八。老人告诉陈昱,平时的老伙伴都在团圆呢,春节就成了他最孤独的时候,索性住到医院里,至少还有医护人员陪他说话。春节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成了最&难过&的时候。
儿女很内疚
为事业打拼有时难尽孝  
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爱父母的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田海燕是沈河区丰乐街道溪林社区的书记。在他们社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15%,而空巢老人又占到了5%。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老人独自忍受寂寞,自己在家过年。田海燕分析,主要原因是老人的子女工作忙,离父母距离远。
&这几年爸妈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我也知道能陪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沈阳闯荡的李浩说,今年春节他就因为忙而没回家过年。虽然爸妈没说什么,但放下电话的一刻,他哭了。李浩说他自己又难过又内疚,可处于打拼阶段的他,很难实现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愿望。
心理专家分析
亲情的缺位难以弥补
辽宁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心理咨询师杨子对于空巢老人现象十分关注。杨子告诉记者,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那以后出生的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如今这些人已经长大,而相应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
&没有任何理由,比满足父母渴望团圆更重要。&杨子说,亲情是不能缺位的,老人一年最大的期盼就是团圆,如果这都无法满足,会让老人的身心受到巨大冲击,长期的孤独甚至会让老人性格改变。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个热帖: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家几次?一次几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能和父母相处多久?如果父母还有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只剩下30次了。每次5天,除去和朋友聚会、应酬、   吃饭、睡觉等时间,你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左右,30年总共不及720小时,差不多1个月。
杨子说,这个帖子看上去有些危言耸听,但真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父母不会在原地等我们,孝心不要来得太迟。&
&虽然空间距离一时难以跨越,但是心理距离可以时时拉近。&杨子认为,可能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生活压力很大,但这不该成为让老人孤独的借口。离家较近的年轻人应尽量抽空回家陪老人。离家远的  年轻人,平日也要多给老人打电话聊天,让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即使你春节真的回不了家,平时也应该增加回家的次数。&杨子说,再好的办法也弥补不了亲情的缺位,让父母看到你,多陪陪他们,就是最好的孝心。&谁都有老的时候,掐指算算,你还能陪他们多久。&
此外,杨子还认为,减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例如,放慢生活节奏,让法定的休假制度得到落实,增加平时的休假制度,这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时间陪伴父母。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去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记者相信,今后年轻人会花更多时间陪伴老人。   沈阳平均每两位老人
就有一位是空巢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2013年超过2亿,2050年达到峰值4.83亿。届时,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占届时全球老年人口的1/4。
由辽宁省老龄办编制完成的《2012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辽宁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总人口为425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1.7万人,占总人口17.67%。统计披露,全省14个市中,沈阳空巢老人最多,达到67万多人,以61万多人紧随其后。但占比方面,沈阳空巢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近50%。平均每两位老人中就有一位是空巢。
空巢老人群体与社会城镇化及现代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主要还是子女因工作、学习、婚姻等离家外出造成。随之而来的是三个最突出的问题:缺少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和精神慰藉。   不要爱得太迟  今年春晚上,歌手王铮亮自弹自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用真挚而平实的歌词引爆观众共鸣与泪点,对亲情的浓浓呼唤瞬间钻心入肺。是啊,时间都去哪了?操劳了一辈子,父母转眼间都老了,此刻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手里的一切,给家打个电话,甚至是买张回家的车票。
别爱得太迟,多回家看看&&
本版稿件由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柳云松采写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PN04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巢老人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