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良医无限极的产品价格表表

昆山日报数字报-鹿城杏林盛 良医接踵出
本版列表新闻
鹿城杏林盛 良医接踵出
——昆山历代名中医掠影
  ■&马一平  昆山,素为江南名邑,已有2400多年悠久历史。古代又有“鹿城”“玉峰”之别称。昆山历代杏林兴盛,名医辈出。仅志乘史籍记载,从宋至清,就有医家360多人、医著90多部,其中不乏医苑翘楚,杏苑名著。  一&鹿城儒医术业精  1.&儒医的定义  旧称由生员(俗称秀才)以上科举出身转而行医者为儒医。我国旧时学医者要求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而儒生熟读经书,如转攻医经,就容易得多。犹如研究文字学的人转搞篆刻,就会事半功倍。儒士的加入使医生队伍的文化素质大为提高,那些知识广博的儒医,他们的天文、地理、博物、气象、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丰富完善了医学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2.&昆山名儒医  昆山见诸记载的名医中,儒医占的比例最大。有先儒后医、先官后医,也有以官、以儒通医的。较多的是先攻举子业,后因屡试不第,或双亲、子女抱病,或自身体弱多病,改而习医,盖循“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古训。  (1)郑文康  郑文康,字时文,号介庵。明永乐、成化年间昆山县城人。名医郑壬长子。少攻儒业,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进士。授官观政大理寺,尚未满月即乞归养亲,父母病卒,遂不复仕进。开门授徒,讲学春和里,门生众多,经其教诲者多取科第。与邑人叶盛最为友善,道德文章旗鼓相当。擅诗文,数千言操觚立就,著《平桥稿》18卷(后收入清《四库全书》)。  同时又继承世传女科医术,整理医籍(今仍存经其整理而成的《产宝百问》等医著抄本),品剂草木,药香常达户外,每年经其诊治而愈者,不可胜数。卒祀乡贤祠。子膏、育、受,均继祖业。  (2)&顾鼎臣  顾鼎臣,字九如,号未斋。明成化、嘉靖间昆山积善乡雍里村(大致在今玉山镇共青村境内)人。弘治十八年(1505)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累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出巡,特命留守京师,辅太子监国三月。次年病死任上,赠太保衔,谥“文康”,谕葬吴县潭山。因其奏请,昆山筑砖城。后倭寇大侵,横行纵掠吴越间,附近诸邑城均损失惨重,独昆山据城守卫60余日而安然无恙,对桑梓贡献殊大。  (3)&盛徵伯  盛徵伯,明中叶昆山县城人。少读儒书,是归有光之同学好友,久困科举。自幼攻习医学,医术渐精。嘉靖卅三年四月住房被倭寇烧毁无存,乃迁苏州齐门教书诊病为生。治疾多奇效,一妇人已死(假死),徵伯用汤药灌服急救,不久便觉身动,能举手至胸,须臾而康复,人皆以为神。  (4)潘道根  潘道根,字确潜,一字潜夫,号晚香,一号饭香,晚号徐村老农。清乾隆、咸丰年间新阳县城(今昆山玉山镇)人。19岁起,徙县北乡以教书授徒为生,行医卖药以终。平生留心地方文献,网罗搜集乡邦文史资料、掌故轶闻不遗余力,并精心拾遗补缺,考订伪误,为地方保存了不少珍贵文献,光绪初和民国初,纂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昆新两县续补合志》时,就采用了大量他所搜集和考订的资料。著述颇丰,有《昆山名贤墓志铭》《隐求堂诗文集》《临证度针》等20多种。  (5)&王德森  王德森,字宝书,号玉堂,又号严士,晚号岁寒老人。清末民国昆山县城人。幼承庭训,攻读儒书,晚清例贡生。肆志钻研诗文经史,先后在昆山、高淳、苏州、正仪等地作书院、学堂教师和塾师。因父兄师友皆知医,故自幼涉猎医书,略识门径,后连殇三子,乃肆力攻岐黄术,医技大进。初家人有恙,籍以自治,亲友招诊,赖以痊愈,乃医名鹊起。在各地教书之余,亦为人治疾,每多良效,医疗经验逐渐丰富。民国后定居苏州大新桥巷,专以医为业。精内外妇儿各科,成为吴门名儒医。著有《市隐庐医学杂著》《保赤要言》刊刻行世。  二&玉峰太医多铮骨  1.&太医的定义  我国古代的宫廷(或称中央)医疗机构,秦汉为太医令,隋唐设太医署,宋分置翰林医官院与太医局,金始名太医院,元明清因袭之,专司帝王、大臣医疗保健和培养医生之职。自明代起,太医院内设置较固定,有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医士五级,统称太医。其来源主要由太医院学习期满的学生和各地官员荐举的名医经考试择优录取,以后凭考试成绩和技术水平依次递升。又在各藩王府设立良医所,置良医正、副,从太医院下派太医担任,专司王族的医疗保健服务。  2.&昆山名太医  明清两代,江南经济日趋繁荣。昆山的中医药学亦更臻昌盛,名医踵接,是本邑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鼎盛期。据记载,入选太医院任院使(太医院最高官员)、院判、御医、吏目、医士及诸王府良医所任良医者,就达33人之多。一般说来,太医均具有较高的医技,仅此一端即可窥见明清昆山医林之盛。  (1)何顺中  何顺中,明初、中叶昆山县城(今玉山镇)人。出身世医之家,任太医院医官历三朝达40年,医名颇隆。家虽贫,不阿权贵,视义不视物,凡王公贵人延诊,若盛气凌人,必不往。  (2)葛&哲  葛哲,字明仲。明洪武、天顺年间昆山人。世医葛叔成次子。绍承医业,博览儒、医二家典籍,精读内、外诸科之书,医技大进。永乐年间选入太医院,后任荆王府良医副,又转任梁王府良医副、楚王府良医副,授修职佐郎(从八品文阶官),先后达30年。因医术卓著,历三府无不敬重其人,而且神奇其术。在太医院时,采集诸家经验方,按儿科疾病,分门别类,细加论述,编著成《保婴集》4卷,献于朝廷,获明宣宗朱瞻基亲览,赐宴奖劳。弟睿,亦精医。  (3)郑若皋  郑若皋,字虞叔,号二阳。明中叶昆山县城(今玉山镇)人。名医郑育曾孙。出身世医之家,学问渊博,以庠生应名医选,任太医院吏目。凡内廷宫眷染疾,投药辄效。性耿介刚直,佞臣相邀,概不赴。明世宗朱厚趈宠妃病剧,召若皋诊治,视疾定方,翌晨即愈。世宗召其入宫,赐以御衣,若皋衔恩图报,乃弹劾奸相严嵩父子专权误国,言辞甚激。严嵩获悉后大怒,竟矫诏将若皋廷杖七十,并将其关入大理寺监狱致死。  (4)&陈尚恒  陈尚恒,明中叶昆山人。世业幼科,尚恒善承祖业,医术高超,嘉靖年间任太医院院判。因治愈皇子疾,获明世宗朱厚熜赐“良士堂”匾额和“道在恒心传世久,志存培德活人多”柱联。尚恒有二子,遂将“恒”、“培”字给长、次房后代,世代取字。  (5)郑之郊  郑之郊,字宋孟,号心芣。明末昆山县城(今玉山镇)人。家系世医,为郑文康七世孙。之郊博学多识,尤精医术,诊断处方,无不立效。因此,医名满天下,南至闽浙,北达齐鲁燕赵以及辽蓟,皆来延聘,终岁无停辙。天启四年征授太医院吏目,疗疾多奇效,不久晋升为御医。著有《医学发明》10卷、《本草辨疑》12卷,已佚。子二,长子伯昌继医业。  三&绵绵世医甲华夏  1.&世医的定义  所谓“世医”,是指三世以上父子、祖孙医业代代相传的医家。世医的形成,与古代崇尚“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习俗和相对固定的职业世袭制有关。世医的出现,有利于医疗经验的积累、提高和深化,世医往往都有其世传的绝技秘术。  2.&昆山名世医  自宋以来,昆山名医的特点,不仅儒医多,太医多,而且世医也多。据明郑文康《平桥稿》(收入《四库全书》)所载:昆山多世医,当时明天顺年间就有周氏、许氏、沈氏、葛氏、郑氏、何氏等数家著名世医。迨至民国,乃及建国后,邑内各科著名中医,大多数是久负盛名的世医。  (1)昆山郑氏二十九世女科  昆山郑氏祖籍河南开封,宋建炎三年郑忆年率全家百余口南渡,定居昆山县城,为迁昆始祖。昆山名医薛将仕,擅女科,凡经、带、胎、产诸症而求治者,均能应手奏效,故而声震东吴,人称“薛医产家”。因无子嗣,传医术予女婿钱氏,钱氏复传医术予女婿郑公显(郑忆年五世孙),郑氏遂世代业女科,将仕乃郑氏女科世医之始祖。郑氏累世业医,代代相承,历29世,无有间息,迄今已有近800年悠久历史,成为中外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郑氏因子孙繁衍,逐渐迁居吴中各地,均成当地妇科名医。仅据现存文字记载,历代业医者有100多人。七世孙郑文康,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名儒医,入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九世孙郑育,明弘治五年征授昆山县医学训科。十一世孙郑宗儒和郑云,分别是明正德嘉靖年间太医院院判和冠带医士。十二世孙郑若皋,太医院吏目,医术高明,曾治愈明世宗宠妃重病,后因弹劾奸相严嵩父子误国,被严关入大理寺监狱迫害致死。十四世孙郑玉珮,明末太医院医士,遇难于清军攻陷昆山役。十五孙郑之郊,明末太医院御医,医名满天下。十九世孙郑祥徵,深研岐黄,医道大行。二十七世孙郑伯钧,民国名医,屡起沉疴,享誉苏沪。二十八世孙郑绍先主任医师,毕业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行医60余载,医学造诣精深,为全国首批继承学术经验的五百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江苏省名中医、昆山市中医医院首任名誉院长,出版专著《郑绍先妇科经验集粹》。二十九世孙郑天如副主任医师,为郑绍先之学术继承人,现主持昆山市中医医院郑氏妇科名老中医工作室诊疗工作,妙手仁术,造福民众。  (2)&落霞浜陈氏七世内妇科  陈氏先世江苏上海县人,清乾隆年间陈睿,徙居昆山行医,继迁新阳真义落霞浜(今正仪镇富塘村老河浜),为陈氏世医始祖。睿长子陈忠与次子陈志俱精医,求诊者糜至,无不应手奏效。三传至陈志子元凯(字士兰),医名大著。元凯临证察脉,必凝神深虑,精心辨证,故所治多佳效。长子椿年,承世业,得家传秘术,擅治伤寒,虽危重症,切脉施药,多应手取效,里人称之。传医术于次子达如、四子家隽、幼子子仙和婿王世美。陈氏世医第六代陈海源,名医陈达如子,继承祖业,尤以女科称著于时。父达如将诊所从落霞浜老宅迁至县城小西门牛场对面,陈海源于光绪卅二年四月又将诊所迁至南街,业务兴盛,获治愈病家赠匾多块。生子五,香涛、时香、墨林、雨香、震香,均继医业。其中长子陈香涛承世业,在落霞浜老家从叔祖父陈子仙学医。学成后,先后在菉葭浜、夏驾桥、县城等地行医,擅伤寒女科,因治愈一妇产后沉疴,声名大著。其临证细致,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尤善调经治不孕症,名闻本县、太仓、常熟、嘉定一带。  (3)道堂弄戴氏六世幼科  戴氏幼科始于清代戴传震。传震,清嘉庆、同治年间昆山人,岁贡生。晚年业医,精妇科,治病不计报酬,病家虽远必徒步往诊。见时医处方用药喜写别名,每每误人,乃撰《本草分韵便览》5卷,以便后人查阅,惜已佚。医术三传至孙戴其绳(字祖同),清道光、光绪年间人。同治新阳庠生,与其祖、父一样,也是儒医。又擅武艺,早年曾蒙高僧传授幼科秘技,故除家传妇科外,独善幼科,自成一家。在县城新阳界集街道堂弄建房屋数十间,前作医寓,后为住宅。由于医术高超,治多良效,因此医业大昌,盛名载道。生子五,仅授医术于长子轶凡一人。戴轶凡,新阳县学生员,幼承家学,尽得其传,学成后继父业在老宅悬壶行医。由于医技精湛,善治幼科诸疾,尤擅祖传推拿绝技,医治幼儿惊厥急症无不着手成春,因而名噪遐迩,医林推崇,被誉为“幼科圣手”。  (4)南星渎王氏五世内科  王氏世医始于晚清王世美。世美,字济堂。清道光、光绪年间新阳南星渎镇(今属昆山玉山镇)人。监生。少从真义落霞浜(今正仪富塘村老河浜)名世医陈椿年学医,尽得其术,后椿年将第八女嫁于世美,遂为陈氏婿。世美擅治内科伤寒温病,切脉施药能应手奏效。子四,长子绥之、三子仪之和幼子清嘉,继医业。传至第三代,王慰伯最出名。承渊源家学,积三代之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研究,造诣益深,各地病家远道皆来求诊。1929年春迁居县城南街行医,业务繁忙比在南星渎尤盛。同时热心社会活动,任全国医药总会昆山县支会常务执委、昆山中医公会常务执委。1934年由章太炎先生亲笔书笺介绍至沪行医。由于治愈上海名人家人之重症,沪地声誉鹊起,诊务日益发达,名满春申。第四代传人慰伯长子王正公为上海名中医。14岁从父习医,22岁自设诊所,抗日战争爆发后,离昆赴沪开业。正公临证60多年,屡起沉疴,被推崇为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圣手,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首批继承学术经验的500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成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导师。正公女济华、梅华继医业。  (5)白塔港闵氏五世伤科  闵氏伤科由闵籍所首创。闵籍,字坚亭,是清嘉庆、同治年间新阳白塔港村(今属玉山镇共青村)人。从小习武,又悉心研究治伤之术,加之自幼帮助收埋暴露尸骨,对人体骨节部位熟视详明。后又受一山东高僧指点传授武艺和治伤绝技,遂益精点穴术,对治伤大有裨益,更蒙高僧赠以治伤秘方,结合家传秘方,吸取各自精髓,形成了疗效显著的治伤方药和伤膏药。于是,开始专业伤科,就医者应手辄愈,名震苏、沪间。传医术于女闵姊和子迪甫。闵思启,字迪甫。尽得其父伤科绝技,在白塔港老宅继承父业。由于兼精武术,尤擅柳枝接骨秘技,医效卓著,病者盈门,名播江浙。光绪廿五年举家迁居苏州娄门内仓街89号(今128号)开业应诊。性慷慨尚义,常救济贫困者,岁获万金,入手辄尽亦无难色。子三,俱善继祖业,长子万青自幼从父学医,光绪末年迁寓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永年里479号设伤科诊所,发展医务,惜盛年早逝;次子采臣,民国初返回昆山,在县城小西门内学桥堍设诊行医。灵活运用祖传治伤绝技和秘方伤膏药医治跌打损伤、骨折脱骱、扭腰曲筋者,疗效卓著,蜚声苏沪浙,各地求治者接踵而至。生五子,廉伯、漱六、贯玉、幼逵、锡安,均继伤科祖业;迪甫幼子蕴石自幼从父学习伤科医技,留守苏州仓街伤科诊所应诊,继承祖业。临证运用祖传传医技和秘方伤药,疗效显著,诊务繁忙,享誉遐迩。第五代传人现仍在医疗机构以祖传手法整复和方药施治,在治疗关节内骨折、各种脱臼、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拥有自己的独特疗法,光大闵氏伤科医技。  (摘自《日知讲坛》,有删减)  链接&>>  日知讲坛:昆山社科讲座“日知讲坛”,名称取自先贤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涵义是每天知道一些新知识,每月不忘记学过的旧知识,这可以叫做爱好学习了。讲坛定位“弘扬日知文化,做社科耕耘者”,2014年度被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评为苏州市社科普及品牌讲座。  “日知讲坛”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昆山市各区镇承办。“日知讲坛”有三个亮点:一是巡回宣讲常态化。讲坛延伸到全市各区镇、街道、村(社区)一线,让更多基层群众共享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人文精神的滋养。二是师资队伍本土化。讲师由我市一批坚守社科研究阵地、以研究顾炎武、归有光和朱柏庐“三贤”思想为代表的文化行家专家来担当。三是形成一套规范讲课的标准和流程。讲师上课做到“五有”,即有完整讲稿、有多媒体课件、有讲课内容提要、有提问时间、有趣味问答。  今年,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日知讲坛”将打造升级版。一是进一步整合讲师资源。2015年,杨守松、陈益、陈兆弘等一批昆山文化名家纷纷走进“日知讲坛”,担当社科耕耘者、文化志愿者和传道者;同时邀请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占才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方世南教授等有影响力的社科专家授课;叶凤等青年讲师也加入宣讲,形成老中青讲师梯队。二是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社科内涵、现实需求”的讲坛特色。深度挖掘和阐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朱柏庐的俭以养德思想,以及“百戏之祖”昆曲、江南水乡古镇等特色文化。三是开展“日知讲坛”进高校活动。2015年将组织部分优秀讲师,在“五四”青年节、九月份新生入学以及各高校节庆日,走进杜克大学、硅湖大学、登云学院、托普学院等进行宣讲,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昆山地域文化。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昆山日报讲堂A08鹿城杏林盛 良医接踵出穿越庶女良医_分节阅读_4 -在线阅读 - 书包网手机版 在线阅读 - 书包网手机版
穿越庶女良医_4 分节阅读
字体:大中小
关灯 加入书签
,举起手帕抹了抹泪水,抬起手轻抚着薛泫云的面颊,泣不成声地说道:“大爷……大爷……素素日日夜夜念经诵佛祈求佛爷保佑您平安无恙渡过此劫,没想到真的灵验了。”
  邱如墨冷眼旁观,心道:你不如日日夜夜跪在我面前拜,那比求神拜佛有用多了。
  “素素有心了。”薛泫云不落痕迹地拉开四姨太的手,对着一旁抹着泪的大太太说道,“母亲,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
  “莫这样说,你好了就行,好了就行。”大太太定了定神,稳了稳情绪,露出一抹喜色,“我的儿,你可要好好的,莫再让为娘担心了,这一次老天庇佑薛家,保住了你的性命,待你病愈,记得去庙里还愿,谢谢菩萨庇佑。”
  邱如墨不露痕迹地撇了撇嘴,心道:谢菩萨……救你命的活菩萨就好生生的杵在这里,偏偏要去谢那虚无缥缈的泥巴糊成的菩萨。古人果然是愚昧迷信。
  薛泫云点了点头,对大太太说道:“儿子晓得,母亲回去歇息吧,过几日等我能下地了,便去看您。”
  “嗯,遥姨太留下来照顾你,好好养好身子骨,薛家的将来可就全指望着你呢。”大太太给四姨太使了使眼色,开口对薛泫云说道,且容不得他拒绝便快步走了出去。
  邱如墨端着药碗,看着房间内多出来的一个人,不觉得有些无奈,这四姨太倒是与她叫起了真来,她之前说得清清楚楚,等大爷病来了再让她们探望,可这四姨太偏不,借着大太太的幌子明目张胆地进了里屋,还借着大太太的口有了借口留下了照顾大爷。
  罢了,随她了。邱如墨将药碗递给了四姨太,淡淡说道:“大爷药还没喝完,你服侍大爷喝药吧。”说完,便坐在房间内的梳妆台前,梳理着发丝,心道她正好举得手酸,来个帮忙的自己自然不会介意。
  四姨太沾沾自喜地准备给薛泫云喂药,可惜他只是默不作声地接过碗,自己喝着药。
  四姨太也不气馁,拿起手中的帕子帮薛泫云擦拭嘴角溢出的药汁,娇羞地对他说道:“大爷您病的这些日子,素素担心死掉了,要是您有个三长两短,素素也活不下去了。”
  薛泫云喝完了药,将碗递给了一边候着的迎春,拉起四姨太的手握在掌心,略显疲惫地说道:“素素莫要担心,我这不是好好的,你也回去休息吧。”
  “素素不要,素素要留在大爷身边照顾您。”四姨太哀怨地揽住薛泫云的手臂,将他扶好躺在床上,然后居然大大咧咧地躺在了床上,依偎在薛泫云的身侧。
  邱如墨从镜子内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有些愠怒,这四姨太未免太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她遂然起了身,莲步轻移向床那边走了去,一挑眉,视线落在四姨太身上,她淡淡地笑道:“四姨太莫不成想要三人同挤一床?这床怕是小了点,势必会有一个人掉下去,四姨太身子娇贵,若是一不小心掉了下来,摔着了,碰着了,可不好,到时候妾身也不好跟大太太交代,你说是么?”
  薛泫云此时已经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听了邱如墨这话不由得侧目瞧了眼她后,也没有做声,敛上眼眸睡了去。
  四姨太恨恨地瞪了眼邱如墨,毕竟她只是个妾,是个姨太,她根本比不上正妻,只能慢慢吞吞地从床上爬了起来,下了地。
  邱如墨走了过去,伸了个懒腰,淡淡地对还未睡着的薛泫云询问道:“大爷等下想喝些清粥么?妾身亲手为您熬些?”
  薛泫云本想一口拒绝,但是想起之前似乎迷迷糊糊中有人喂了他颇为美味的清粥,虽然味道淡淡,却异常爽口,便开口说道:“嗯,确实有些饿了。”
  四姨太站在床边张了张口,却又闭上了,她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虽然是庶出,但是在家却颇受宠爱,怎么会做这些活。
  邱如墨便出了门,向小厨房走去,洗米洗菜,将熬粥用的材料都准备好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调制美味的药膳清粥,待她与端着清粥的迎春走进了里屋门外,就听到里面四姨太在声泪俱下地跟薛泫云说着什么。
  “大爷,您不知道您这次冲喜娶的妻子名声有多差,人人都说邱家这个嫡小姐张扬跋扈,还是被休过的,谁知道她身子还是不是清白的,您想,她之前嫁给的那个夫家,一进门就弄死了一个姨太。”说到这里,屋里似乎还响起了嘤嘤的哭泣声,“大爷,妾真的是怕了,怕伺候不了你几天就被那狠心的婆娘给打死,妾死了不要紧,以后谁还有谁来照顾爷您呀。”
  邱如墨听了这话着实有些想笑,你死了还有一二三五姨太照顾他,放心去吧。
  扫了眼不安地看向自己的迎春,摇了摇头,邱如墨推门走了进去,顿时间感觉到房间内气氛的微妙。
  薛泫云坐在床上,侧目看向进了屋的邱如墨,视线冰冷至了极点,那眼神、那脸色,让她心彻底冷了,果然,这男人容不得邱如雪那般的女人成为自己的妻子,间接的也容不得自己。
  薛泫云并没有对邱如墨说些什么,反而对迎春说道:“迎春,东厢院收拾收拾,让大奶奶搬进去住。”
  四姨太这下喜形于色,就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这大奶奶赶出了主屋,这失了宠的大奶奶看她以后还能如何兴风作浪。
  迎春端着拖盘扫了眼邱如墨,来到薛泫云身边低声说道:“大爷,这才成亲头天……”
  “迎春。”薛泫云突然冷喝一声,让迎春整个人抖了一抖,她吓得花容失色跪倒在地。
  “奴婢知错,这就去做。”迎春差点忘了这位主子的脾气,忙回道,然后将手中的拖盘往桌上一搁,便急急忙忙地奔了出去。
  邱如墨也不言语,端起那碗粥向薛泫云走去,没有丝毫影响地对他说道:“喝点粥暖暖胃便休息吧。”
  四姨太忙走了过来,扭捏地伸手接过拿碗粥,轻声说道:“大奶奶,妾来服侍大爷吃就好了。”
  邱如墨真的怕这女人故意将这碗粥估计弄翻,让自己白费了功夫,好在她还不敢太嚣张,乖乖地伺候着薛泫云喝粥。
  邱如墨杵在这里面对一张嘲讽的嘴脸和一张冷脸也自讨没趣,知道薛泫云此时已经颇为厌恶自己,便也不打算在他面前晃,静静地出了门,向院子外走去,她也没叫上丫鬟同行,独自一人向府内的一处凉亭走去,那是她坐轿子去老太君那里时注意到的,正好散散心,便走了过去。
  白天看时,此凉亭巧好临于碧波粼粼的池水之畔,只感觉看起来景色很美,因为薛府这碧池内种着莲花,荷叶漂浮在池水上水波荡漾,她坐在凉亭内的石凳上,单手撑着下巴,看着被月光所照耀的碧池,不由得轻叹一口气,原本以为还能暂时过几天舒坦日子,没想到……
  罢了,这也无可奈何,他总会知晓的。她露出一抹落寞之色,这偌大的薛府看来很难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哎,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也不知道。
  “呦,这不是大嫂!”突然一声带着喜悦之色的声音响起。
  邱如墨转眸一看,竟是三爷,忙站起身,淡淡地笑道:“三爷。”
  “大哥怎么样了?大嫂怎么夜里不陪着大哥自己一个人出来这凉亭内玩呢?”薛懿向凉亭走了过来,面带不解之色地询问道。
  邱如墨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语调中却没有透露出任何情绪地说道:“三爷怎么也出来了?大爷他身子好了许多,有人照顾他呢,自然不需要我劳心。”
  薛懿听了这话,颇为同情这位嫂嫂,他想想便知道可能是那个遥姨太借着大太太的架将她挤出了房,大哥后院从这遥姨太嫁进来后,就没安生过。
  薛懿想了想便开口对邱如墨说道:“大嫂可会下棋?不如陪我玩几盘打发打发时间?”
  “什么棋?”邱如墨开口询问道。
  “围棋,象棋,随便你挑呗。”薛懿唤身边的丫鬟去取棋子,又让人来掌灯,弄得这原本冷清的凉亭倒也有了几分的热闹。
  邱如墨不会下围棋,就用过围棋下过五子棋,所以直接忽略,跟薛懿下起了象棋,这象棋她倒是有点研究,不过也就偶尔在网上玩玩QQ游戏的时候跟网友下下而已,棋艺只能说半桶水。
  跟薛懿下了几盘后顿时间觉得自己连半桶水都不算,下得太臭了,而且这三爷居然一点也不给自己面子,也不让让自己,完全将她那点可怜的自信心打击得完全碾压成粉末。
  邱如墨性子本就是对有些事情争强好胜,不知怎么了,下棋输多且根本没有一盘赢过,恼得她差点掀棋盘,好在她忍住了,耐着性子一直输,最后将一盘即将将军的棋给搅了个乱,使着小性子说道:“不玩了。”
  薛懿飒然一笑,对着邱如墨打趣地说道:“大嫂,改明差人送你几本教下棋的书让专研专研,啧啧,这棋艺……”
  邱如墨嗔怒地瞪了薛懿一眼,起了身,好在还没忘了礼数,见了礼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一句话也没说,看样子是气极了,拽着手中的手帕,心想这薛懿也太坏了,居然不懂得让一让她么
  气得她恨不得拿棋子敲醒他这不开窍的脑袋瓜,她回了里屋开了门才突然想起来屋里多了个人,而且那个夫婿也不待见自己了。
  蹑手蹑脚地进了屋,看着床上躺着的一对璧人,叹了口气,缓缓走到了屋内的软榻边躺了上去,床上没了自己的位置,便自己给自己找个位置吧。
  她也没太在意,躺在软榻上便侧身闭目养神,想着明天如何给薛泫云喂药,突然想起元宵节的汤圆,她猛地坐起了身,对呀,揉着成小面疙瘩将胶囊内的药粉包进去,让他吞了跟吃了胶囊差不多,想到这里便不由得宽了心,解决了药的问题,便了却了她一件心事。
  只要他病好了便好,治病就能就要救到底,半途而废可不是她的风格。
  第二天早早便醒了的邱如墨便去了小厨房忙活着起来,想了想单单为了这没心没肺的男人也太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于是她要了迎春准备了材料,又和好面,悄悄将发了面团揉搓成小球,然后取出两颗胶囊,偷偷剥开然后包在面团子内,又熬了一锅鸡汤,下了些理气止咳的药材一起炖煮着。
  再将迎春送进来材料摆放在灶台边,将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再将当归、川芎、黄芪切成薄片,与红花一起装入小布袋中,将米及装药小布袋一起盛入煮粥的锅内,加鸡汤、适量水大火煮开,小火煮稠,捞出布袋盛起了好大一碗美容粥。
  等着鸡汤熬好的功夫,邱如墨便蹲在小厨房内喝着粥,打算好好对待自己,喝完了粥,她只感觉快被撑死了,将药丸子下进了鸡汤内,待煮熟了盛了起来,让迎春端去给薛泫云喝,吃不吃药就看他自己了,若是因为自己不吃药病情加重,可怪不得她。
  出了小厨房便让迎秋备了轿子,去向老太君请安,大太太和二太太都在老太君屋内,邱如墨给三人见了礼后,便是说了说大爷的事情,她也没多嘴,应了几句话后,便静静地听着老太君和大太太和二太太说这话。
  老太君看着坐在一边安静的邱如墨,对她挥了挥手说道:“如雪,去伺候泫云吧,这些日子你就不必来请安了。”
  “是,老太君,等过几日大爷身子骨好些了,孙媳给您做些滋补的药膳给您尝尝。”邱如墨一做福,盈盈对老太君说道,“孙媳先回去了。”又对老太君身边坐的大太太和二太太施礼道,“大太太、二太太,如雪先回去了。”
  “嗯。”大太太看了眼这儿媳妇,虽然不甚满意,但是她嫁进来后确然也让自己儿子的病情有了好转,说不定真的如那支说所的是真的,逢迎贵人解劫难……
  二太太则瞧了瞧这大奶奶,倒也不觉得她有传闻中那般跋扈任性,直感觉传言有误,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人儿,小小年纪就背负那般恶名,指不定是不是之前那夫家有什么过错,所以才如此恶意造谣,可她哪知道此薛如雪已经不是那个臭名远扬的薛如雪了。心想要是自己有个儿子便要娶一个这般的媳妇,但是又一想到这么多年来一直膝下无子,便不由得伤怀地低下了头,只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邱如墨别了老太君等人,回了主屋,进了里屋扫了眼,四姨太依旧雀占鸠巢霸着薛泫云,不过她倒是无所谓,淡漠地开口问道:“大爷可喝了之前妾身为您熬制的鸡汤?”
  薛泫云精神倒是比之前好了许多,可惜一张冷脸摆在那里,说有多碍眼就有多碍眼,邱如墨心道:我又不是辱了你清白了,给我一张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乐家产品价格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