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感人,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的断句练习

2015年学考样题&&&语&&文
2015年学考样题&&
说明: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题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非选择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讪笑(sh&n)& &陨落(yǔn)&
&&痴想(chī)&&&
头晕目眩(xu&n)
&B.滞留(zh&)&&
&归省(xǐng)&& 哺育(pǔ)&
&&&鲜为人知(xiǎn)
&C.雷霆(t&ng)&&
阻遏(&)&&&
&&觅食(m&)&&&
&忍俊不禁(jīn)
&D.藩篱(fān)&&
&两栖(xī)&&&&
推崇(ch&ng) &油光可鉴(ji&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眼花潦乱&& 鹤立鸡群&& 豁然贯通&
&B.浮躁&& 浑身解数&& 妄下段语&& 恍然大悟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致&& 重蹈覆辙& &D.涣散&&
&随声附和&& 化为乌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炎炎夏日,各种品牌的空调产品成了各大商场炙手可热的畅销商品。
&B.放眼望去,满山的梨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C.溶洞里的钟乳石千态万状,有
<img WIDTH="1" HEIGHT="1" ALT="来自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V:SHAPES="_x"
TITLE="2015年学考样题&&&语&&文" />
的像卧虎,有
<img WIDTH="1" HEIGHT="1" ALT="来自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V:SHAPES="_x"
TITLE="2015年学考样题&&&语&&文" />
的像白熊……无不惟妙惟肖。
&D.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因此他成为读者心目中的智者化身。
B.“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桑提亚哥的一句内心独白,它歌颂了老渔夫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C.简·爱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但她热忱而又刚烈,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D.桑桑在油麻地的六年生活里,他把爸妈的蚊帐做成渔网去捕鱼;为了纸月,和朱小鼓在烂泥塘里打泥巴仗;和秃鹤一起挖柳树须子为邱二爷治病。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陈涉世家》)
6.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亡:死&&&&&
B.蔚果笞广&&&&&&&&&&&&&&
笞:用鞭子打
C.陈胜佐之&&&&&
佐:帮助&&&
D.徒属皆曰:“敬受命。”&& 命:命令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B.夺而杀蔚&&&&&&&&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蔚首&&&&&&&&
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8.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蔚、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报复。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注释】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指吴王阖庐伐楚,五战,楚五败。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刘 氏 四 百 年 基 业 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父老返矣,何患无君!
11.本文记叙了三个故事:楚昭王&&&&&&&&&&&&&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定基业,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诗家&#9312;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9313;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9312;诗家:诗人。&#9313;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13.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4)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6)&&&&&&&&&&&&&&&&&&&&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
(朱自清《春》)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
&&&(一)动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
<img WIDTH="3" HEIGHT="3" ALT="中国学考频道()--拥有全国最齐全、最权威的教学资源,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浏览方便,更新快速,每天更新资料的数量达5000份以上,在全国同类网站中排名第一" V:SHAPES="_x"
TITLE="2015年学考样题&&&语&&文" />
&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15.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分)
16.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17.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3分)
18.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9.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20.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9312;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9313;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21.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5分)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5分)
四、(50分)
语文样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5分)
二、(25分)
(一) 6.A&&&
9.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10.父老乡亲们回去吧,怎么还担忧没有君主吗!
11.仁义贤明终复国& 得民心(施行仁政)
12.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13. &#9312;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9313;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9314;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14.(1)落花时节又逢君。 (2)云横秦岭家何在。 (3)江入大荒流。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只恐双溪舴艋舟。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从头到家都是新的。&&&
评分意见:本题7分。每小题1分,句子填写时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三、(30分)
15.&#9312;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9313;引出下文。&#931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16.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17.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18.&#9312;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9313;“看世界”的特点(方式)。&#9314;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19.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评分:只答出“不能删掉”不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9312;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9313;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9312;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9313;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9312;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9313;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
评分: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四、(50分)
23.作文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_顺风考试网
当前位置: >
> 《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注】楚昭王遭阖庐之祸:指吴王阖庐伐楚,五战,楚王败。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2分)
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答案: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此句的主语是&刘氏四百年基业&,谓语是&定&,&于是&作状语,&矣&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应画在&基业&和&定&之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父老反矣!何患无君
答案: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个句子的后半句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何患无君&。还要在理解整句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反&在这里是通假字,通&返&,&返回&的意思;&患&是&愁&的意思。
13.选文记叙了三个故事:楚昭王 ,汉高祖约法三章定基业,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2分)
答案:依靠父老乡亲复国民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相关提示与要求进行正确概括。根据对首段内容的理解,不难了解到楚昭王深得民心,从&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教&,可以推断出第一空应填&依靠父老乡亲复国&。第二空要填写对第三件事的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即民心的重要性。
吴王阖庐伐楚,国家灭亡而出逃。父老乡亲来送他,楚昭王说:&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父老乡亲们说:&希望有像您这样的显明君王啊!&一起跟随着他,有的前往秦国,号哭着请求支援。最后终以此复国。
汉高祖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召集各地有声望的人说:&父老乡亲们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残害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要在关中做王,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我来的目的,就是替大家除去以前的祸害,不是来施暴的。于是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百姓解释说明,百姓们都很高兴。不久,项羽所过之处残杀无辜,百姓大失所望。刘氏四百年的基业就确定于这个(时候或事件)了。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B.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
C.朋友失意,尚可谢&&&&&&&&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竟以复国&&&&&& 微以自文于君亲
B.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D.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20.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19.(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引”1分,“责以大义”句式1分,“劝”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方”1分,“绥”1分,“何得”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0.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共4分) @cooco.作文指导ne</^
试题分析:逆,迎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A项中前“以”为介词“因为/依靠”,后“以”为介词“用来”;B项前“为”是“为了”,后“为”是动词“作为”;C项前于为介词“在”,后“于”为介词“对”;D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引”,带到;“责以大义”,
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劝”,受到鼓舞。(2) “方”,正;“绥”,安抚;“何得”,怎么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感人心”的“理义”的情形,逐一列出即可。第二、三段写了君主体恤百姓的事;第四段写了君主自省的事;五、六、七段写了臣子忠勇的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江苏省宿迁市 2015 届高三 11 月摸底考试 语 文 Ⅰ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朱光潜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 养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A.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D.
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 的一项是(3 分)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 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 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 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 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 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 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 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 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 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 听各还家, 朕独与子弟入蜀, 今日与卿等诀。 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 为朕致意。 ” 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 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 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 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 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 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B. 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竟以复国 微以自文于君亲 B. 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D. 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 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 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玉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 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 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 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 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不容易呀,“马哈吉”【注】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 轩昂的郑和, 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 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 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 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 在他手执罗盘、 眼望麦加, 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 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 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 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 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 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 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 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 浪的颠簸而晕眩了, 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 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 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 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 笑笑说: “这活儿, 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 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 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 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 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 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 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 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 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 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 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 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 双目炯炯望着前方, 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突然, 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 梁亦清两手一松, 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 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 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 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 成的目标! 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 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 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 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 分) 14.第?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 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 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 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 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 的手段, 一旦国家陷入困境, 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 在这种情况下, 儒家的诠释, 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 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 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 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 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 又复杂。 我们身处其中, 容易觉得忙碌、 盲目而茫然。 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 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 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 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 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 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 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 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 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 一方面, 孔子对人的期许是: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这里的“己” 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 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 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 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 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 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 权, 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 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 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 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 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 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 结合第二段, 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 (6 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6 分) 18. 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 分) 七、作文(70 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 不限,诗歌除外。 你说的都是真的,但还有更多真的没说。(米兰?昆德拉)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3 题。(10 分)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 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 未为专诣; 独文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 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 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20.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3 分) 21.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 和 。(2 分) 22.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 和 。(2 分) 23.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3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 计, 设下鸿门宴, 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 关羽单刀赴会, 最终安全脱身。 B.《家》中的觉慧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叛逆者形象。当高老太爷生病不 见好转时, 高家就请巫师来捉鬼, 觉慧开门把众人责骂一番, 体现了他思想激进, 不迷信。 C.《茶馆》是一幅长卷式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反映了清朝末年戊戌 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以后三个时代的历史现实。 D.《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诗人将祖国比喻 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 像飞鸟一样经历内心的漂泊历程。短小的语句道出 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E.《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 挽回的失败。但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 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 ,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25.简答题(10 分) (1)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请简述作 者的用意。(6 分) (2)《欧也妮?葛朗台》中说,“葛朗台小姐的慷慨和她亡父的吝啬成了鲜明 的对照。”请列举出在老葛朗台死后葛朗台小姐所做的几件“慷慨”事情。(4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文学,生命的容器 王威廉 ①常常困惑, 难道写作真的只是为了超越生活,而不是进入生活?当我在生命的 谷底接纳写作的治愈时,却一厢情愿地相信,写作是为了进入生活,是我进入生 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唯一门票。 ②文学是对各种事物想法的诗意延伸,更是尖锐的诘问,它像是锋利的匕首,令 我们自欺欺人的话语面具彻底瓦解。当然,这不意味着文学是一种隐蔽的精神暴 力, 恰恰相反, 它是一项极尽温柔的手艺。 比如小说, 其本质是作者孤独的故事。 他自顾自地讲述着,尽管他讲到了阳光与海岸,但是他的脸、他的身体处在一片 深藏不露的黑暗之中。叙述已经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能量之源。一开始,他在讲述 自己,后来,他或许是在代替别人讲述,再后来,也许他的讲述只是为了语言的 呈现。当诗意通过叙事持续地抵达,开始在另一个心灵的深处款款流动的时候, 不是他这个叙述者获得了成功,而是他置身的那片黑暗终于被短暂地照亮。 ③的确, 通过写作, 我们得以把自己的内心经验与丰富人性输入到另一个人身上, 这种输入的量越多,写作的价值便越大,文学便传递出了某种思想。 ④文学是生命的容器,尽管这个容器很有限,但是,经由作品储存下来的那部分 生命是最生动、最细腻的,是任何 DNA 技术也无法复制的,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所以,写作之道便是对生命的转移,是对光源的擦亮,是对不可知的探究,是对 信仰的确认。与此同时,作家的形象也会随之流传下来。 ⑤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创造就是消灭死。” (摘自 2013 年 7 月 5 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26.根据第②段概括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3 分) 27.简要分析文学对生命的影响。(6 分) 28.结合文本具体解释划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6 分)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B 2.A 【解析】(1)诗歌一、二句对仗,第二句末字应为平声,排除 D 项。(2) 两句应结构相似,词性相对,据此可排除 B 项。(3)本诗题为“秦淮晓渡”, 一、二句扣“晓”字,画面宁静、空寂、冷落。“莺啼花满枝”写春天富有生机 的景象,与整诗意境特征不符,排除 C 项;(4)A 项“乌啼月满街”,由河面 景象转向岸上景色的描写。残月未隐,清辉满街,街上寂静无人;乌啼更增加街 面的冷落气氛。A 项“意境和谐”且“对仗工整”,正确。 3.B 【解析】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 等; B.正确, 其中“荷”常用于书信、 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C.“迟暮之年, 年华已逝”, 有感伤情调, 不合祝寿语境; 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 古稀重新”; 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 4.C 【解析】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 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 者”; ⑤句中的“智慧”承①句中的“智慧”而来; ⑥句中的“零”和“全”承 ②句意思; ③句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 ②⑥③句或可放在④①⑤句之前, 但整个逻辑顺序被打乱。所以答案应为 C。 5.A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D 【解析】逆,迎接。 7.D 【解析】A 项中前“以”为介词“因为/依靠”,后“以”为介词“用来”; B 项前“为”是“为了”,后“为”是动词“作为”;C 项前于为介词“在”, 后“于”为介词“对”;D 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8.(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 他们, 然后把他们斩首, 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引”1 分, “责 以大义”句式 1 分,“劝”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4 分)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 朝廷呢?(“方”1 分,“绥”1 分,“何得”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4 分) 9.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共 4 分) 【译文】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 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 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 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 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 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 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 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 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 请大家不要担心。 ” 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 向老百姓宣传政策, 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 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 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 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 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 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 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 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 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 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 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 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 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 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 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 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 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 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 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 王庭凑害怕 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 在靖康、 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 生,这是为什么呢?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1)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烟雾笼罩的迷蒙景象,(1 分)想 象(虚写)(1 分)乐声的凝重繁促。(1 分)(共 3 分) (2)①美丽优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倾注;④演技高超。(每点 1 分。共 4 分) (3)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 之苦。(2 分) 白诗: 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 (侧面描写) , 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分)(共 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2) 酒酣胸胆尚开张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檐牙高啄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 则孤陋而寡闻 (8) 己欲立而立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12.①合同期限紧迫,妻女热切期待;②实现自我价值;③热爱玉雕事业;④想 通过作品光耀回族民族精神。(每点 1 分。共 4 分) 13.①作为观察者,通过他展示了师傅的精湛技艺;②作为传承者,通过他突出 了师傅对玉雕事业的执着追求;③借助他使情节得以展开。(答出一点得 1 分, 两点 3 分,三点 4 分。共 4 分) 14.运用排比(1 分)和想象(1 分),写出了宝船栩栩如生的特点,(1 分)表 现了梁亦清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和精湛技艺,(1 分)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突转 蓄势。(1 分)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1 分) (共 6 分) 15.①对劳动者 (把劳动创造看比生命还重要的) 崇高境界的张扬; ②对“玉殇” (艺术精品及其创造者不幸而殇)的惋惜与纪念;③对古代航海家郑和、当代玉 匠梁亦清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坚定、顽强等(回族)民族精神的颂扬。(每点 2 分。共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16. ①受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②看似受重视,也须 替统治者担责。③相关诠释和印象被异化。(每点 3 分。共 6 分) 17. 首先提出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的观点,接着从 不同角度分析了孔子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最后进一步强调个体的意义。 (每 点 2 分。共 6 分) 18. ①每个人都要自我珍惜;②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③个人在道 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④在群体和个体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每 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 6 分) 七、作文(70 分) 19.审题指导: 材料内容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转折句,语意重点在后一句。一般可以思考三个 点:一是说的主体,二是没说出的内容,三是没说出的原因。 没说出的,可能是“悲士不遇”的欲说还休,可能是亲密朋友的心照不宣,可能 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能力不逮,也可能是“你懂的”无奈,可能是 媒体的“选择性失明”, 可能是纸短情长的倾诉,可能是父母师长身教言传的润 物无声,可以是怕出错的欲说还休,可能是如《思旧赋》般压力山大,可能是虚 怀若谷的谦逊,可能是历史真相的不可还原。总之,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 不必说。 对已知与未知、有限与无限等有哲理思考的更高一层。 附评分表解 分 切 结 赋分 立意 语言 记叙文 议 论文 类 题 构 紧扣“说”或“没说”进 文章意蕴在材料的核 行深入“分析”,对重要 独 心处, 且写作有巧妙而概念进行准确界定,论证 切 到 精巧 精辟、 机智的构思, 有生动传有合理的逻辑性;或直能 一70~63 题 深 严谨 生动 神的细节, 有浓郁而清敏锐地就材料的某一要害 刻 新采, 故事有真实感和处进行立论或者反驳,且 亲近感 有相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 慧 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 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 的正确观点,能对判断中 准 完整 核心处,且写作有构 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 确 准确、 二62~56 有特 思,有细节,有文采, 和“剖析”,能在论证中 正 恰当 点 故事真实, 富有生活气进行“比较”,并能在此 确 息 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 结论 文章的主题接近材料 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 基 的核心, 且写作在故事或在论证(反驳)或在论 本 通顺、 三55~49 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 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 正 平实 者真实性、 生动性某方辑联系上有某一方面的特 基 确 面有可圈点处 色 本 基本 文章主题基本接近材 切 完整 料核心, 有完整的故事观点熟套, 仅限常识常理, 题 略有 基本 演绎, 但在行文中反复且说理止于浅表;或论证 四48~42 牵 通顺 点题,显得多余;或者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 强 故事略显简单或老套, 会一味“例证” 技法上也缺少变化 不通 基本没有论证,关键概念 顺 牵强 逻辑 主题与材料中心几乎 “整体打包”;或者一味 有明显 五41~28 贴标 层次 没有关联,且故事虚 例证且止于一个层面,缺 不 语病和 签 不清 假, 继续描写能力较弱少逻辑性; 或者篇段分离, 切 多个错 硬贴标签 题 别字 低幼稚 主题与材料不沾边, 胡完全不会写议论文,无阐 不正 无章 六27~0 嫩、粗 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说,无论证,没有条理和 确 无法 俗庸俗 达能力很差 逻辑 语文Ⅱ(附加题) 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3 题。(10 分) 20.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 / 为之亦勤 / 翔双鹄于交衢 / 驭二龙于天路。 (划 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共 3 分) 21.晏殊 欧阳修(2 分) 22.豪放派 婉约派(2 分) 23.①成就高(名气大);②都属于西江派;③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 (每点 1 分。共 3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A D 【解析】A 项应是鲁肃之计;D 项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 旅客。 25.(1)①隐去真实的年代与背景,假托前朝人事;②隐去真实的事情,虚构了 贾府中的人物变迁;③用谐音手法,虚构人物,并暗示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每 点 2 分。共 6 分) (2)①她给拿侬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②欧也妮拿钱 偿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婚事。③她铸了一个纯金的圣体匣,献给 教堂。④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和图书馆。(每点 1 分。共 4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26.①文学揭示生活的本质;②文学反映生活的方式是艺术的。(答出一点得 2 分。共 3 分。第①点若答出“对生活的诗意延伸,尖锐诘问”意思,得 1 分) 27.①创作是作家的自我救赎(治愈);②作家通过作品来影响别人;③作家通 过创作把自己的生命形象长久地留在读者心中。(每点 2 分。共 6 分) 28.①作家创作的本质是对生命的转移;②作家终生写作,把作品留给世界;③ 作家的形象是借助其作品来流传的。(每点 2 分。共 6 分)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断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