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驻村帮扶干部每天补助多少钱

扎根基层连民心促发展-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周建奎事迹在河南省驻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周建奎事迹在河南省驻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来源:河南日报
] [] []&
移动用户发KX至,订阅新华快讯。新华快讯,迅闻天下,每天7分钱
&&&&周建奎事迹在全省驻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以周建奎为榜样 心系群众务实为民
&&&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27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记者李凤虎 冯 芸 实习生李 慧)连日来,优秀驻村任职干部周建奎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中原大地,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全省下派驻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以周建奎为榜样,心系群众,务实为民,争当优秀驻村干部。
&&&&“听了三次报告会,每次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在周建奎身上,我看到了平常中的伟大,体会到平凡中的责任和担当。”省委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陕县店子乡宽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坚说,学习周建奎,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他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实干作风,像周建奎那样把驻村工作当事业,把普通群众当亲人,以深切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扎实做好各项驻村帮扶工作。
&&&&省人民医院驻汝阳县三屯镇秦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英说:“学习身边英雄,将周建奎的奉献精神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秦岭村是偏远山区,村里各种基础设施落后,作为卫生系统的驻村干部,我们向省卫生厅争取专项资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村小学,还修建了道路,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
&&&&省粮食局驻淮阳县大连乡林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世国说:“我们将认真学习建奎同志淡泊名利,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精神,切实做好第一书记的工作,结合林楼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调整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发展养殖业、种植金银花和烟叶等项目,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下一步将帮助村民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保证每一位村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省地矿局驻罗山县楠杆镇檀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柏峰说:“周建奎扎根基层、尽职尽责的务实作风,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农村工作虽然十分艰苦,但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的大舞台。我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不负重托,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努力争取在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锻炼成长。”在柏峰的推动下,檀岗村新居工程已经开始动工,檀岗村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的3大类30种农、林、养殖产品的商标注册申请已被接受。
--视频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商丘市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部入村开展工作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商丘市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部入村开展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商丘市政府
  按照市委要求,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一学双争”活动,1月4日,商丘市机关干部帮扶工作队全部入村开展工作。
  各驻村帮扶工作队与乡镇领导对接后,立即深入各村开展工作,分别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与党员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实地了解各村情况和群众需求,围绕“强组织、促发展、保稳定”的总体目标,初步拟订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将驻村工作有序推进。各驻村工作队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市委重托,以党的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愿与所驻村的广大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做到静得下心、沉得下身、干得成事,发挥各自专长,解难题、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竭尽所能与所驻村的党员群众一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把农村的经济搞上去,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间。
 相关链接
?&& 15-01-04
?&& 15-01-04
?&& 15-01-04
?&& 15-01-04
?&& 15-01-04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备案序号:当前位置:& >> &>>&&>>&河南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 “第一书记”驻村调查
河南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 “第一书记”驻村调查
2013年,河南GDP达到3.22万亿元。
这意味着,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之后,河南经济总量跻身“三万亿俱乐部”。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河南16.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还有4.8万个左右的农村行政村。这些行政村和村里的农民,构成了河南的基本省情,直接影响着中原经济区建设。
今天,我们不妨走进河南一村庄,看看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没有资源优势的省级贫困村
登封石道乡张沟村头上,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村主任申水洪说,村地下有煤资源,上世纪90年代村里曾试着开发,可惜不成功,最后转让给了个人。至此,村里集体经济再没有指望了。张沟村越来越穷,成了河南有名的贫困村。
三年前走进张沟村的河南省委办公厅干部刘海林统计,张沟村512户2074口人,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多数,病残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超过十分之一。
村里的男性中青年,多在周边煤矿当矿工,或外出务工。年轻女性多在家带孩子,处于半失业状态。
修建水窖想改变命运的村民
申水洪介绍,张沟村土地贫瘠,人均不到一亩地,包括人畜庄稼在内,全部靠天吃饭。
而随着周边煤矿的挖掘,这里的水位愈发下降得厉害。“很多家庭吃水都成难题,跑很远的路拉水。”申水洪说。
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当地政府曾先后采取过拨款打井、修水窖等方式,但最终都没奏效。
村民李秋现介绍,为吃水,家家户户都有很多水缸,常年摆在院子里接雨水。
刘海林讲述他刚到张沟村时的村民生活,一般家庭基本上没一件像样的家具,而相当一部分农户为给孩子娶媳妇,建有一个漂亮的门头,房屋内没有什么家具。
在夹缝生存的基层组织
有村民私下嘀咕,经济搞不上去,村干部脱不了关系。
有村民称,村里有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前些年,这些基层组织都没有有效运转,组织内部钩心斗角,“村务不公开,不透明,很少开会”。
刘海林介绍三年前他对张沟村的调研情况,彼时,村党支部由书记和两名支委组成,村里有党员28名,很少召开党员会议。而村委只有村主任一人,还不是党员,虽说有村民代表28人,但基本上也没开过会。
这其实是中国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缩影。
也许有了解政策的人会说,国家对农村投入巨大,村民基层组织大有可为。
话如此现实未必如此。汝州市大峪乡乡党委一工作人员说,村干部去上级部门要项目要资金,还是很难的,“那么多村庄都需要钱,凭啥把项目资金给你?”
要项目费时费力还可能倒贴自己的钱,没有多少村干部愿意在这方面出大力。申水洪说,贫困村的基层组织,生存不容易。
第一书记驻村,发展提速30年
“厕所革命”
村庄改变要从村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做起,而生活方式转变要从环境卫生转变做起。
从2010年8月起,刘海林开始担任张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专职扶贫,任期三年。他的省委办公厅处级干部公职身份背后,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工程博士。
驻村第一天刘海林发现村委会没有厕所。修厕所成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
他说:“村庄改变要从村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做起,而生活方式转变要从环境卫生转变做起。”
张沟村的“厕所革命”带来了新潮生活方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第六代沼气技术,刘海林帮村民建成了70座沼气池,村民做饭用上了自动点火的沼气炉,生活“潮”了。
“生态眼光”
实施污水净化工程、修建养殖场及温室大棚,村民致富门路增多了。
接着紧迫的事是吃水。在他的协调下,不到一个月,张沟村人畜饮水工程立项。
村里山路也都硬化了。刘海林还协调来几百万元资金,修建幼儿园、改扩建小学,建起留守妇女培训中心。
伴随着村貌改变的,是村民致富门路的增多,村里建起了养兔场、养牛场、养羊场,还有几十个温室大棚。
刘海林的“博士思路”、“生态眼光”、“前瞻工程”,让干部群众眼界大开。投资30多万元在村庄建成的综合图书室,藏书两万余册,对村民全天开放。
最让他得意的,是他在张沟村实施的最有科技含量的项目——“生物技术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达到了污水净化循环利用。
村民王团秀评价,刘海林来后,村里发展提速30年。
全省贫困村在改变
在张沟村发生变化之际,相距不远的汝州市贫困村大泉村也在2012年4月份,迎来了自己的驻村干部张现会。
他是平顶山市安监局一名副科长。
经他近一年努力,大泉村变化也是可看可摸,50户村民建成沼气池,每户补贴1550元。而改善村民吃水难题的水窖项目已被省水利厅立项批准。
张沟村变了,大泉村也变了,变化的还有众多河南的贫困村,这里面当然还包括商报曾报道过的新蔡县大吴庄。
这些村庄让记者耳目一新。而之所以能有变化,则得益于河南省委的驻村第一书记政策。
2010年7月,河南省委作出派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全省近万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农民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实早在2001年,河南省就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2010年开展的驻村第一书记政策是驻村帮扶工作的持续。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河南全省第一书记共为派驻村引资106亿元、项目6996个;调整经济作物面积74万亩;修路6000公里,建学校208所,打机井1万眼,为3178个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目前,全省共计选派12363名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在派驻村任职的第一书记7628名(其中省直155名,市、县直7473名),派驻村约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6.37%。
为啥不少村子里多了个第一书记?他们从何而来?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书记的“前世今生”
10多年来,全省派驻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8亿元,带动资金投入近百亿元,投入最多的村达到6000余万元,极大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特别是2010年以来,河南全省先后共有12000多名干部派驻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极大地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增添了动力、注入了活力。
目前,省、市、县三级在派驻村任职的第一书记7628名,派驻村约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6.37%。
这么多驻村第一书记,是怎么产生的?
张现会主动报了名
担任河南省汝州市大泉村第一书记的张现会,是单位的副科长,家在平顶山,生活原本舒适。
可他来到大泉村,星期天才能换乘车回家与家人团聚。要是碰上天气不好或者工作忙,他甚至半个月都不回去。
村里生活好?不可能。大泉村是全省挂着名的贫困村。村委会杂乱不堪,他自己动手接好电线,一个人吃住在里面。
他与大泉村结缘,是响应省里的驻村第一书记政策。
2010年,河南推行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扶贫,大批干部进入贫困农村。2012年,平顶山市选定辖区内的24个贫困村庄,要求24名干部下去驻村,期限为三年。
张现会主动报了名。“不知道当时有没有其他人报名,我是报名较积极的,想下去锻炼下。”他说。
三年基层锻炼是否会给升迁带来帮助?张现会回答,他单位没这个说法,“开动员会时单位就说,驻村自愿,不要想着三年后回来能优先提拔,没这回事儿”。
他不在乎这些,只想下去做点事。
河南省委办公厅处级干部刘海林想法也不复杂。51岁的他,从学校出来就在省委工作。一晃20多年,即使他工作期间有过进修,进修内容多与农村有关,他也一直没有机会践行。
看到省委派驻第一书记号召,他猛然心动,“到农村锤炼下,会比在机关干到退休有意义”。
政策背后的“帮扶攻关”
张现会能担任大泉村第一书记,政策根源在省里。省里的政策出台背景,是河南省的省情。
河南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河南省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称,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的河南,一方面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另一方面,河南农村人口多、农业底子薄、发展水平低,全民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焦点都在农村。
于是,从2001年起,河南就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到2003年,河南从省、市、县、乡四级抽调选派了15万名机关干部,进驻到2.8万个村庄。2004年到2006年,河南开展第二阶段驻村帮扶,以“联县驻村和艾滋病防治”为主要内容。
但河南农村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到2010年时,河南6000多万农民中,贫困人口1150多万。
因此,在经过了2006年到2010年的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主要内容的第三阶段驻村工作后,河南在2010年后半年迈入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第四阶段。
首批19名第一书记下村
2010年7月,作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第四阶段,以“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启动。
据了解,当年上半年,省委组织部本想下派300名省直机关干部下去,为稳妥,先行试点下派处级干部18人。
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在驻村任职动员会上称,河南是全国第一大农业省,社会矛盾焦点多集中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局的稳定,要求干部三年驻村着力形成所在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刘海林主动报名,成了省直机关18名干部中的一员,根据分配单,没有挑选余地地来到张沟村。
这里有个插曲,政策伊始,河南省扶贫办的干部吴树兰也要下去,这让第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名单变成了19人,而她是唯一的女性。
在刘海林任期还剩一年时,张现会加入其中,从机关走进了大泉村。
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经济
向农村派驻驻村第一书记,是一项庞大工程。刘海林说,对此,河南省委组织部专门有详细政策。
为让第一书记政策高效运转,省、市、县三级建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协调这项工作。
而为让第一书记作用充分发挥,省委组织部要求各单位要精心选人。省这一级派第一书记全部是处级以上干部,省辖市选派的干部以副处级和正科级干部为主,县里选派的以科级干部为主。实行全员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保证第一书记有备入村。
派驻进入的村庄也要认真挑选,以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新型社区建设村四类村为派驻对象。
刘海林说,他们进驻村庄时,任务早已清晰,主要是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经济、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建好新型社区。
同时,省驻村办作为驻村干部后盾,每年召开项目申报说明会,引导项目资金向派驻村倾斜。各选派单位也要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对派驻村发展大力支持。
为强化激励引导第一书记干事创业劲头,省委组织部还规定,驻村任职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两年考核为优秀等次或受市级以上表彰的,优先提拔使用。
刘海林透露,省直机关第一批下来的19名干部,大多数得到了升职。
驻村第一书记,给河南农村带来改变。因此,河南驻村第一书记的群体,在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不断扩大,从贫困村向其他行政村扩展。
以汝州市为例,省市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加起来,曾达到126名,覆盖了全市的新型农村社区。
自我施压与年度考核
按省委组织部要求,派驻第一书记必须吃住在村。汝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金鹏负责汝州市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他说,驻村第一书记请假要经过组织部门批准,一个月内工作日不能少于20天。
刘海林说,每年到头,组织部门会到村里发放调查表,调查考核。金鹏介绍,考核由组织部牵头,会同派驻单位,然后听取村干部、党员、村民意见,最终经乡领导签字确认。
省委组织部还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每天写村情日记,根据日记掌握这些干部的思想动态。“驻村其实也是个良心活,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自我施压。”刘海林有自己的道德压力,“驻村不干出点成绩,对得起谁?净让村民戳脊梁骨。”
驻村经验为农村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让坐机关的刘海林对基层工作有了切肤感受。从驻村到今,他的轿车被放过气,被告过黑状,给村里修路被堵着不让修。
有学者认为,农村工作难以开展是全国普遍现象。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农村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利益分配等引发矛盾较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较重。
于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经常感到“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缺少社会管理的新方法,在矛盾纠纷处理上易“束手无策”。
刘海林解释,先不说村干部素质高低对工作的影响,单就农民自身,也需要诸多反思。
受访的个别村支书也反映,过去向农民征收税费的过程,也是组织管理村民的过程,现在不向农民收税费,对农民组织管理的手段几乎没有了。有的村民光想依靠集体,又不想给集体出力。
所见所闻,让刘海林对农村发展很多方面的意见一针见血,看问题很尖锐。他认为,这也正是省直干部当驻村第一书记的好处,“近距离接触农村,将认识提供给决策部门,供决策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发展政策”。
在一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河南众多贫困村庄发生了变化。道路畅通出行方便了,招商引资腰包鼓起来了,就连村两委办公地点,也都热闹起来了。驻村第一书记都有哪些工作妙招?
把村当成家才能赢得村民信赖
在村民眼中,第一书记刘海林,让省级贫困村登封市张沟村,在3年时间内发展提速30年。
这一切来之不易。
来到张沟村后,他吃住在村里。村委会二楼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是他的落脚地,一桌一柜一单人床,外加几把客人坐的椅子。
“我这一住,村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知道我扶贫不是耍花架子。”他说,把村当家,和村民打成一片的人,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赖。
如今他驻村工作完成后回到了原单位,可提起过去驻村的日子,他还是记忆犹新。
在河南一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中,佼佼者无不如此。
汝州市大泉村第一书记张现会,自己做饭吃,乡亲们看不过去,给他送来馒头。
村民组长范振国说,张书记到村里近两年了,没有哪个工作日不在村里的,即使偶尔不在村里,那也是为村里的事在外面奔波。
舍得放下身份,才能了解村情
在村里住下的刘海林主动和村民接触。不接触,他不了解村情,工作难以开展。
村民分散在山沟里,那三年,他走遍了张沟村几乎所有村民家。他在办公室,还特意制作了一张展现张沟村全貌的实景地图,家家户户的位置都在上面标示。
张现会到达大泉村第一周,就走遍了大泉村的10多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他驻村不久,农村收割小麦,由于地势高低不平等原因,大型收割机在大泉村派不上用场,家家户户都是用镰刀割、肩扛架子车拉。
张现会抄起一把镰刀,就帮乡亲们割麦,从这块地到那块地,看到谁家没割完就帮谁家割。
村民秦贵昌回忆,张书记帮他家割麦时“一点不偷懒,很实诚”。
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和村民打成一片的他们,相继赢得村民信赖,他们也把村情摸得透透的。
看轻利益,办事公开透明
到农村工作,第一书记都说,要置身利益之外,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
他们很小心,经手的事尽量公开,在村务上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面对农村两委班子的“软、弱、散”状况,有着省委办公厅工作背景和农学专业特长的刘海林,“要求每个党员在一年时间内,要办成一件好事,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参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一个社会团体,参加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时间不长,张沟村的村务在村委会大墙上公开了,墙上还张贴了各种工作制度,明确每位村干部的责任分工。
村里“搁浅”多年的青年团、民兵连、老区建设促进会也得以重建,新成立的民事调解委员会成为村两委的得力帮手。
村民吴中义说,村里的大事小事有人管了,村民的小灾小难有人帮了,人情“暖”了。
汝州市半东村第一书记陈大清在村里开展“讲正气、树正风”活动,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村干部和村务进行跟踪监督……
他们所做的事,让基层组织有了活力和号召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发展。当下中国农村,尤其如此。
农村怎么发展?刘海林说,因地制宜想方设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换句话说,农村要想脱贫致富,还得靠农民自己,“必须发展和培育与本地资源相符合的产业”。这是第一书记们的经验之谈。
到村后,刘海林没有盲目下手,摸清村情梳理村庄区域优势,让村庄建设和河南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大战略挂钩。
“张沟村没有产业,那就依靠山区土地,搞种植搞养殖。”他说,“发展高效农业离不开水,那就筹措资金打机井,解决用水难题。”
山村还缺少技术人员,他又带领骨干村民外出学习,或者请技术专家到村里讲课授经。
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山村贫困的原因之一,是教育落后。他引来资金几百万元,建设幼儿园、小学,重振乡村教育。随之,和种植有关系的养殖也发展起来,牛、羊、兔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宝。
“娘家”金字招牌,给“化缘”提供方便
在第一书记带领下,贫困村两三年时间内,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刘海林称,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一书记的个人资源优势。
以他为例,他在省委办公厅工作,人脉关系广泛,驻村后又真心想为村里办些实事,这些关系就发挥了能量。
“我要去谈事,地方政府部门的人总得给我点面子吧,即使有难处也会给我解释清楚,起码不会故意刁难,因为我懂政策。”他说,“娘家”金字招牌,确实给他“化缘”提供了不少方便。
刘海林不仅争取来了学校建设资金,还搞到了村庄道路硬化、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
河南早在2009年就被国家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直到张现会到来,大泉村的这一政策才得以执行。基于以上认识,汝州市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金鹏说,这是内外因完美结合的结果,“内因在于他想给村民办些事,派驻单位大力支持,外因在于他能取得各界支持。”
身份“超脱”,问题才能更好解决
驻村第一书记给河南农村村貌带来改善,也给村民民心注入温暖。他们的工作方法,在农村颇有成效。河南省社科院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建新称,这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创新之举。
他解释,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眼界、见识和发展思路等有一定局限。由上级党政部门出面,对相对落后的农村基层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下派有经验、有资历、有能力的人才力量,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子,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选派的干部不挤占当地资源,不增加当地负担,较之于本乡本土的‘能人’,身份更为‘超脱’,能够较好地解决一些棘手问题。”他说。
友情链接&LINK“第一书记”的牵挂——记河南省叶县水寨乡水寨村驻村干部岳三良
“第一书记”的牵挂——记河南省叶县水寨乡水寨村驻村干部岳三良
&&& 今年57岁的岳三良,是平煤神马集团电务厂综合养殖场场长、畜牧师。2012年4月,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来到叶县水寨乡水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 5月12日上午,在水寨村村部记者见到岳三良,从他那一件破旧的土黄色长袖T恤看上去,俨然是个农民。谈起即将结束三年驻村生活,岳三良满怀恋恋不舍、放心不下这里的乡亲们。
&&& “没有岳书记,就没有水寨村的今天”
&&& 当时,岳三良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帮扶救助计划生育家庭的请示报告”。“这是昨夜赶写的报告,宋海祥、王耀峰、宋军胜几家很困难,符合计生政策,趁我还在这个岗位,帮他们申请救助,解决些实际困难。”岳三良对记者说。
&&& 见到村主任刘永全,岳三良迫不及待地商量工作:“县、乡两级正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咱要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做起,进而带动村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 “修路、打井、盖村室……岳书记为我们村办了太多的实事。没有岳书记,就没有水寨村的今天。”刘永全说。
&&& 水寨村是省级贫困村,以前村“两委”班子瘫痪,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为改善现状,在岳三良提议下,2012年9月,水寨乡党委对水寨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接着,岳三良忙着改善该村基础状况,并主持建立健全了多项规章制度,推进党务、村务公开。
&&& 水寨村村部原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几间瓦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村干部只能在家里办公,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 2013年10月,岳三良向他工作单位电务厂申请援助资金,自己又筹措20多万元,建成了两层420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楼和标准化卫生室。这样,村里才有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等活动阵地。
&&& “进了水寨村的门,就是水寨村的人”
&&& 记者跟随岳三良来到困难户李大富家。家徒四壁,生活艰辛——这是进入李大富家最直接的感受。
&&& “李大富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父亲离世早,家庭重担都落到了李大富身上,由于生活艰辛,早年患上白内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眼睛失明,现在耳也聋了,其他几个兄妹自立门户后,他与80多岁的老娘相依为命。”岳三良对李大富的家境了如指掌。
&&& “岳书记经常过来帮俺家干活儿。” 李大富感激地说。
&&& “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我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办了低保。但这还远不够,我还想着帮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岳三良说道。
&&& “进了水寨村的门,就是水寨村的人。”岳三良经常这样说。驻村三年,他走遍了水寨村所有的五保户、困难户,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水寨村群众,驻村日志写满了5本,20多万字。
&&& “岳书记帮俺走上致富路”
&&& “岳书记来咱们村后,俺的生活变化太大了”村民王辉一步上前,一把拉住记者的手说:“走走,口说无凭,到俺家看看就知道了。”
&&& 在前往王辉家的路上,王辉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过程。“我以前是个捯饬兽药的,偶尔也养点鸡,都是小打小闹,是岳书记帮我做大了养鸡场。”
&&& “刚起步时很不容易,一没钱二没技术,是岳书记帮我联系的疫苗、饲料和无息贷款。在岳书记帮助下,我的养殖场才有了规模,准备再盖一座鸡舍,扩大规模。”
&&& 进入养殖场,一排排鸡笼依次排开,设备齐全。“现在养鸡场存栏3000多只,一年下来,能收入五六万元呢。”王辉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笑得合不拢嘴。
&&& “和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
&&& 顺着村西的道路往北走,来到水寨村新农村建设点,一排排红色别墅拔地而起。
&&& “岳书记,快进来,晌午做的捞面条,在这儿吃饭吧!”村民张平治热情地招呼岳三良。
&&& “不用了,你家房顶渗水的事我已经给建筑商反映了,他们明天就来处理。”岳三良答道。
&&& 今年71岁的张平治有三个儿子。在农村,没有新房结婚都是难事。
&&& “刚开始建设新农村,我不放心,交了钱不盖房子怎么办?” 提起入建设新农村的事,老张打开了话匣子,“岳书记几次找我谈心,我相信他才同意了。现在,俺也住上了楼房,跟城里人一样,去年小儿子结了婚,日子越来越舒坦了。”
&&& 在该村建设新农村中,由于涉及村民土地征用、青苗补偿等,老百姓对村干部缺乏信任。岳三良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水寨村新社区建设终于在日破土动工,目前,一期工程58户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中。
&&& “俺们舍不得岳书记走”
&&& “俺们都不舍得岳书记走,建议岳书记留下的联名信就是我提议写的。”村民盛全直言不讳道。
&&& 3月30日,十多名村民围着来前来该村调研的市委组织部干部张建宏,由200多名村民摁满指印的“联名信”递了上去,请求让岳三良继续留任在水寨村工作。
&&& 村民杜藏说:“岳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有怀疑,什么是‘第一书记’啊?不是走过场,就是镀镀金!可事实不是这样,岳书记每天吃住在村,他作风正派,从来不吃群众的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怎舍得他走。”
&&& 岳三良说:“三年的驻村生活,我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只做了该做的事,村民们挽留我,我很歉疚,象村民吃水等许多工作还没做好。”
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节的重中之重,我区认真部署好会前、会中...励精图治20多年,他创建的企业集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光电缆行业首位,跻身中国企业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