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琵琶行的诗句

您的位置: &
《琵琶行》诗乐考略
摘 要: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诗乐一体的杰作。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它以刻画、描写、铺陈、渲染见长。从琵琶乐曲的角度看,它既表现出琵琶乐曲的音乐美感,尤其是乐曲的慢板与快板的美妙融合,反映出琵琶音乐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高超的琵琶乐曲鉴赏水平。当前位置:>> >> >>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唐诗鉴赏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子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子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扰慢幽ǜ刺簦
  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汝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发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诗鉴赏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行,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就流传极广。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开头至&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秋月白&为第一段,叙述与琵琵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际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此刻,忽然听见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极其自然巧妙。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凡,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表现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为流传很广的千古佳句。同时又暗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
  果然,在调弦定音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怨。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诗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优美的情境中去。
  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以&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幽ǜ刺&两句描绘其技艺娴熟。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炉火纯青之境。诗人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句句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体验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经历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她曾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年轻时,五陵年少,富贵公子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她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有时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的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也不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然而荣华易逝,容颜易老,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靠近了,她象一只被人玩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的形象写照。于是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然而,一个丧失了花容月貌的老艺人岂能拴住重利轻情的商人之心?于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男人离家经商,妇人独守空闺,又成了她们必然的结局。她想嫁人找个归宿,借以慰藉自己心灵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诗人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
  诗人在《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诗歌的最后一段就是由歌女的沦落,联想到自己的屈遭贬官。诗人和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身怀绝技,具有非凡的才华,却又同样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封建制度的遗弃和扼杀。诗歌强烈倾诉了诗人对自己不幸贬官、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心曾相识&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其中所含的哲理章蕴,耐人回味,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想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以苦酒独酌,呕哑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满座重闻皆掩泣&,是描绘音乐效果之动人,是上承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而&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描写,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青衫:唐代八、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宋人洪迈说:&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姿,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为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耳。&这段话点明了诗的主题,但就全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而言,此诗也表现了诗人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则被贬出京,社会地位虽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至沦落天涯,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因此,诗人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全诗对琵琶女的出色演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而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因而很容易互相同情、怜惜,产生感情的交流。诗人正是用饱含着丰富感情的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从而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对琵琶女的描写尤为出色。她早年春风得意,中年门前冷落,晚年独守空闺,其不幸遭遇极富典型性;同时诗人所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又极富个性特色,她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她的多才多艺,她悲惨的身世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个形象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从诗歌的结构看,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借助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情节安排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材料剪裁,详略得当。对两次琵琶演奏的描写,前一次大笔泼墨,第二次惜墨如金,前为实写,后为虚写,二者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在语言方面,诗语朴素平实,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唐宋诗醇》称这首诗&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而显,其音哀以思,其辞离已则&,与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同为千秋绝调&。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分隔线----------------------------
白居易相关文章
游悟真寺诗 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 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 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是:
清嘉庆·邓渭刻琵琶行诗文笔筒
萃古熙今·文房古玩专场
编号:2657
估价:220,000-280,000
编号:2658
估价:200,000-260,000
编号:2659
估价:50,000-60,000
编号:2660
估价:35,000-40,000
220,000至280,000
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2657&br&清嘉庆·邓渭刻琵琶行诗文笔筒&br&款识:嘉庆戊辰春三月上浣制于二泉听松山馆。云樵山人。钤印:邓、渭。&br&说明:邓渭刻字艺术在嘉定竹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刻字均为自书,用刀如握笔,能于行刀之停、顿、快、慢中展现出书法的节奏感,点按提撇的韵味。在竹刻书法中最难的还在于入刀处不见利刃之唐突,皆能温婉有致,化于水墨韵味中。此器刻字清隽洁净,布局疏朗整齐,刀法细腻圆顺,雕工与书法融为一体,一气呵成,实为邓渭竹刻佳作。邓渭是竹刻中以书法而著名的竹刻家,此件笔筒落款有年号,嘉庆戊辰当为其中晚年的作品。又有时间和制作此作品的斋馆号,是件值得品玩的竹雕佳作。&br&JIAQING PERIOD, QING DYNASTY A BAMBOO BRUSHPOT ENGRAVED BY DENG WEI&br&高:11.9cm 口径:5.5cm&br&RMB: 220,000-280,000&br&作者简介:邓渭,字得璜,号云樵山人。竹刻家邓孚嘉之子,自幼师承家学,擅长刻竹和治印。最善竹刻书法,字迹秀丽,为乾隆朝嘉定竹器刻字第一高手。&br&&br&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是2004年12月注册组建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凭藉西泠印社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真...…[]
联系电话:0,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吟街127号所属地区:杭州拍卖品:
估价RMB 3,500--3,500
估价RMB 1,200,000--1,400,000
估价RMB 180,000--250,000
估价RMB 50,000--60,000
估价RMB 55,000--65,000
估价RMB 250,000--350,000
估价RMB 100,000--150,000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估价RMB 5,000--8,000
估价RMB 300,000--400,000
估价RMB 500--500
估价RMB 2,000--4,000
估价RMB 80,000--120,000
估价RMB 20,000--20,000
估价RMB 20,000--20,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8,888--8,888
估价RMB 3,800--6,000
成交价RMB 74,75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11,000--11,000
估价RMB 150,000--200,000
估价RMB 20,000--25,000
估价RMB 20,000--25,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2,500--3,000
成交价RMB 1,150
成交价RMB 3,450
估价RMB 150,000--180,000
成交价RMB 414,000
估价RMB 12,000--15,000
成交价RMB 115,000
估价:成交价RMB 17,250时间:公司:西泠印社
成交价RMB 57,500
成交价RMB 32,200
成交价RMB 74,750
成交价RMB 17,250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46,000
成交价RMB 74,750
成交价RMB 63,250
成交价RMB 57,500
估价:成交价RMB 73,600,000时间:公司:西泠印社
成交价RMB 40,250,000
成交价RMB 28,750,000
成交价RMB 20,700,000
成交价RMB 19,550,000
成交价RMB 18,400,000
成交价RMB 17,250,000
成交价RMB 15,180,000
成交价RMB 14,605,000
成交价RMB 13,800,000
估价:估价RMB 1,000--2,000时间:公司:西泠印社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8,000--12,000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20,000--40,000
估价RMB 6,000--9,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1,000--1,000时间:公司:天津海天
估价RMB 800--8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400--400
估价RMB 6,000--6,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800--800上传时间:
白居易《琵琶行》为歌词的流行音乐.采用嘻哈与中国传统戏剧色彩相结合的方式,用最流行的音乐形式演绎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歌曲采用《琵琶行》原诗为歌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中国第一位原创古诗词吟唱歌手庞岩作曲并演唱.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
《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诗人着力塑造了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猜您喜欢的诗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