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头是万伟是晴的诗吗

"].join("") : "";
var user_pop = $("").prepend(uname);
$('#loginbar').empty().append("您好,").append(user_pop).append(' 欢迎来到考试点网! ').append(logout);
$(".userinfo").live("mouseenter", function(){
$(this).find(".userinfotitle").addClass("usercur");
$(this).find(".userinfocon").removeClass("fd-hide");
$('#k_uinfo').load('/profile');
}).live("mouseleave", function(){
$(this).find(".userinfotitle").removeClass("usercur");
$(this).find(".userinfocon").addClass("fd-hide");
您目前的身份不是直播老师,不能创建课程。
温馨提示:
1.只有注册为老师并完成老师身份信息验证才可以发布创建课程。
2.若您目前身份为考生,若要发布课程必须重新注册一个老师账号。
您的位置:&&&词汇史诗级句子记忆法名师万伟解析版-最后三月词汇冲刺
词汇史诗级句子记忆法名师万伟解析版-最后三月词汇冲刺
考,,试,,点:?2
主,,讲,,人:
课程时长:1课时
有,,效,,期:
(购买后30天内有效,可反复学习)
学习人数:433人学习过
课程评价:
抱歉!课程回放视频正在制作中,暂时还不能观看。
抱歉!课程回放视频正在制作中,暂时还不能购买观看
抱歉,该课程属于畅学卡专属课程只有畅学卡会员才能购买观看,谢谢!
解决2014考研同学现阶段词汇问题。万伟老师通过数年对考研英语词汇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学而有奇效的词汇记忆法,其中史诗句子词汇记忆法是其经典之作,万老师通过对浩如烟海的文章进行总结,随后挑选出最经典,最具代表的句子让大家通过对句子的了解,将理解词汇并将单词牢牢记在心里。让你如同看美剧一样学习词汇,形象记忆过耳不忘!!!come on!
您可能喜欢
所有评价均为购课学员学习后发表的真实评价
18人学习过
40人学习过
45人学习过
276人学习过
12015考研政治冲刺75分密押特训(考前最后一小时)
3843人学习过
22015考研终极揭秘考场高分潜规则——巅分之约
32015考研政治火线救援考前10天抢分
42015考研政治名师彭林强考前十天临门一脚
52015考研政治考前1h锁定60分特训
6名师曹天啸2015考研英语作文考前5天必杀模板密训(英一、英二)
72015年考研英语最后冲刺作文预测押题班(英一、英二)
82015年考研英语最后冲刺阅读理解终极技巧班(英一、英二)
9名师米鹏2015考研政治绝密预测三套卷精讲
10名师曹天啸2015考研英语考前抢分班(英一、英二)[转载]崔万伟其人其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笠推介》吴万伟译:帕特里克·坎能的《酒吧里的康德》
作者:帕特里克·坎能 / 译者:吴万伟
周五的晚上,你来到酒吧消遣。里面坐满了人,你们随着人流像蛇一样迂回前行。
朋友指着柜台对面的几把凳子高叫道“啊,那里有空位。”你们从一群喧闹的年轻女性身边穿过去,坐下来,用眼神招呼酒吧服务员。举起了给出V字和平手势(peace sign),你说
“两杯啤酒”。
“请出示身份证!”她满脸狐疑地回应道,伸出了手。
“哦,”你们两个同声说,从钱包里找身份证。她检查了证件,仔细核对了国家承认的照片和真人。最后,这个疑神疑鬼的酒吧服务员还给我们证据,并递上来两杯金色的啤酒。
你与朋友祝酒。你很高兴这个星期结束了,你很高兴幸亏没有把经常出故障的打印机扔到窗户外面去。喝了一口黄色的液体,下咽时口中出现轻微的碳酸反应,打嗝很舒爽。隔壁一群男人在打台球,在嘈杂的背景下能够隐隐约约听见台球碰撞的声音。数字自动唱片点唱机上播放着一首乡村歌曲,但是在若隐若现的对话间隙能够听见的只是鼓点的节奏和微弱的小提琴声。
你或许不知道这个时刻拥有多少康德哲学。坐在酒吧里喝啤酒,思考酒吧服务员审查验证件非常完美地阐释了康德的“先验观念论”(transcendental
idealism)。比如,酒吧服务员查验你与驾驶证上的照片的相关关系就是要确定眼前的这个外貌---你的外貌与身份证照片是否有效地描述了现实。换句话说,是你的外貌还是你的身份证显示你真的是超过了21岁?在《纯粹理想批判》中,康德遭遇了类似问题的挑战“外表是现实的可靠反映吗?”他是在回答更进一步的问题“除了事物的表象之外,我们还能知道其内在的什么?” 时提出该问题的。康德的著名结论是“不”,不管我们的看法如何,我们对现实真相的了解非常之少,无论是从展示给我们的表象还是从其他来源都是如此。
但是“实在本身(reality in and of
itself)”是什么意思呢?
康德用来指实在本身的词是“物自体”(ding-an-sich),用来指实在本体的集体词汇是选自希腊词汇“nous”的“本体”(noumenon),大致的意思是“智慧”或“纯粹的思想”或“纯粹理性”(因为康德认为我们对它的少许了解只能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获得)。该本体世界是脱离或独立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的现实的本来样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觉认识被康德称之为“现象”(phenomena),比如手拿凉杯子的感觉、啤酒的口味、啤酒到唇边时的气味、液体的金黄色等。
这种划分世界的方法既有趣也有麻烦。就拿我们眼前的酒吧红木柜台来说。在你看到桌子时,看到的是深暗色木纹的地形剖面,感受到现象或体验:颜色、形状、把杯子放在桌面上发出的声响、靠在上面时浑厚坚实的质感等。虽然人们可能倾向于相信他感受到了桌子本身,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感受到的这些现象并非体验的最终起因。比如,抬头看天,我并不能因为思考它就把它从蓝色变成粉红色。但如果所有存在的内容只是体验的话,它就可能被认为是可能的。相反,康德相信在造成了这些现象的感性认识之外还存在一些东西。康德坚持说,存在的那些东西是认识之源:存在于人们感觉和认识之外的客观实体。
但是,有人嘲笑。康德认为虽然有一个本体世界,它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的(现象的)体验的最初起因,我们从来不能直接接触本体世界。那么,我们直接知道的是什么呢?康德认为我们直接知道的只有现象。但是对于体验和现实除了这个还有更多东西。他认为我们体验到的世界是“矩阵”(Matrix)的产物,而矩阵是一种不可通过经验而得到理解的东西。
矩阵中的康德
在第一部电影《黑客帝国》(1999)中,莫菲斯(Morpheus)对尼奥(Neo)说“如果真实就是你看、闻、味、触摸到的东西,那么,真实不过是你的大脑解释的电子信号而已。”康德不相信任何机器人阴谋会系统地掩盖人性。相反,康德的立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我们的思想就是矩阵。该观点处于康德哲学的核心。他将这个立场称之为先验观念论。也就是说,思想的结构是它为我们的感官从世界上获得的数据加上了一个框架,所以实际上就是以某种方式创造了我们的世界。这些心理结构把我们多样的感觉数据组织起来变成经验背景,把我们的感觉从世界上获得物理数据变成了我们体验到的对世界的感觉认识。这意味着我们不是在认识或者体验一个早已存在的现成世界。相反,心理结构促成了现象,它是由思想的运作创造出来的就像本体现实创造的一样,因此我们体验到的世界的形式取决于思想运作所依靠的方式。
你想这个问题越多,思想观念决定经验世界的结构的观点似乎就越有本能性。比如,你早上起床上厕所,在路上你看见一幅狗玩扑克的画。你真正看到的是什么?绘画给人一种“组织起来的意义”的幻觉,但实际上,甚至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或者梵高的《星夜》(Starry
Night)在内,任何绘画不过是画布上堆积的彩色斑点和线条而已。我们的思想理解这些带颜色的污渍,把它们设想为形象。这就是思想影响体验的开始。更激进的是,康德认为甚至时间和空间也是思想创造的体验的方面,它们独立于实在本体。你在进入酒吧时环顾左右,很难看到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怎么能够在不体验到被时间和空间组织起来的经验的情况下组织自己的体验呢?
比如时间。我们内心都有一个生物钟在滴答滴答,让我们沿着时间光谱确定特定经验。但是啤酒喝多了后,你的心理过滤突然进入一种低效率的断电状态,或许一切似乎都处于快速前进状态,你身旁的女孩挥手更快了,你的朋友有关昨晚做梦的故事变得更短了(感谢上帝)。这个经验被称为“时间压缩”(temporal
compression),这是非常真实的亲身体验,当一个人使用了过多的诱惑性东西如酒之后。咖啡因和安非他明药片(amphetamine)等致幻性刺激物具有相反的效果,被称为“时间扩张”(temporal
dilation),使人产生世界慢下来的幻觉。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体温的变化上。当你比如因为感冒而体温大幅度提高后就会产生一种时间移动慢下来的感觉。若长时间置身于极端寒冷的背景下,你就会感觉世界移动更快了。
康德似乎是正确的,时间确实是我们人生体验的主观方面。
康德和摔碎的啤酒杯
你们上完厕所返回。朋友伸出两个指头,对酒吧服务员说“请再要两杯!”她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了。你看着这个忙碌的妇女一只手去拿两个杯子,另一只手还在收钱。一不小心,其中一只杯子从她手中掉落,掉在木地板上后摔碎了。在昏暗的背景下,杯子碎片就像齿状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虽然这件事微不足道,但一个杯子掉在地板上摔碎实际上引起了先验论的另外一个有趣话题:因果关系。
康德只有24岁的时候,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人类理解研究》(1748)。休谟特别感兴趣的是我们对因果关系的常识性理解。我们常常认为基于我们对自然规律的本能了解,即事物的行为规律,我们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比如,我们知道如果举起比空气更重的东西如啤酒杯,然后松开它,它肯定会下落,如果是玻璃的话,可能会摔碎。休谟感到怀疑,他问“我们怎么知道呢?”
休谟认为我们常常假设如果事件乙总是跟随在事件甲之后发生,那么,甲就引起了乙。我们相信存在一种必要的联系,即甲和乙之间的一种关系,不可能是其他方式。休谟补充说,严格来说,我们从逻辑上能够宣称的唯一内容是到现在为止,重的物体总是下落。我们之所以认为同样的联系仍然存在(比如,杯子落地很可能砸到地板上),其唯一基础就是我们相信未来会继续出现从前出现过的情形。休谟继续说,这种信念是我们从习惯风俗中获得的。换句话说,休谟是在说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所有想法源自我们与相关事件的习惯性,就这么回事。因此,我们所说的因果关系与了解任何必要联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过是从自身体验中得出的结论。严格说来,我们声称的对因果关系的了解并不靠谱。
这种对因果关系的怀疑主义让康德非常兴奋。康德告诉我们,正是休谟的这本著作“让我从教条主义麻木状态中惊醒”---改变了康德哲学的方向。
如上所述,康德相信在我们对世界的体验中,我们使用一种“认知矩阵”来搞明白周围的刺激。除了时间和空间外(康德称之为感知形式),他假设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建筑,他称为理解的范畴,这些在促成现象世界中也发挥了作用。他一共假设了12种范畴,包括多样性(有多少物体?)、存在、可能性(存在什么;原则上能存在什么)。这些范畴基本上构成了我们理解感觉数据和对体验做出判断的认知工具箱。与本文讨论最相关的范畴是因果依赖性范畴或起因与后果。换句话说,在康德看来,从因果角度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思想强加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上的东西。
因为因果是康德思想的根深蒂固的特征,这意味着因果律不像休谟认为的那样不确定。就在看到玻璃杯掉落和摔在地板上之前,康德就会说我们肯定知道杯子会掉落。我们怎么知道呢?康德告诉我们,我们体验到的世界即现象世界是受一些决定性规律制约的。(康德对牛顿的运动三定律印象深刻)但是,康德认为,物理学定律只适用于现象世界却不适用于本体世界。所以,他说物理学定律并没有讲述世界本体的任何东西。换句话说,我们熟悉的物理学定律如万有引力定律不过是人类心理的代表,或者是思想将体验把世界组织起来的方式。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思想确实以这种方式组织世界,我们能知道我们将体验以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世界。
康德的真相
古老的《塔木德经》中有一条谚语预料了康德的观点,“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真相,我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赋予这条谚语全新的意义。康德主义者或许修改为“我们从来不了解事物本身,我们只能通过心理过滤器认识经过处理的事物。”当然,这不是很好记的格言,但从哲学上说更准确。
有趣的是,康德认为我们都有同样的认知结构(除了少数例外,比如色盲症患者)。这就是为什么当杯子从这个妇女手中掉落时,酒吧里看到这个场景的每个人对此事件都有类似的体验。即虽然酒吧客人根据所在位置不同而视角显然有所不同,但每个人会认识到同一事件:杯子掉在木地板上摔碎了。康德称人类经验的这种假设的相似性为经验实在论(empirical realism)。
看看地板上的玻璃碎片后,你转过身来与朋友交谈。因为朋友仍然在不停地讲述他做的梦,你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突然你意识到屁股下面酒吧凳子的压力、肩膀上的体恤衫的重量、周围的音乐和噪音、啤酒的回味、香水的气息、啤酒广告品牌闪亮的荧光灯标牌。你想“真的奇怪啊,我所有不相干的体验---触觉、听觉、味觉、嗅觉、视觉在某种方式上统一起来构成了一个持续的整体?思想如何把所有这多样的刺激编织起来变成单一的、无缝的、统一的意识体验呢?”
康德用他善于提出朗朗上口的短语的天赋把我们体验中的个体统一性称为统觉的先验统一性(transcendental unity of
apperception)。康德告诉我们,它形成的方式再次是通过思想的操作。运用感知形式(时间和空间)提供体验的基础,思想范畴把原始感觉数据综合起来变成丰富质感的主观性,我们体验的各方面的综合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就在拥有理性认识时,我们同时感觉、听、看、闻、尝,即使我们把某种感觉凌驾于其他感觉之上。康德说我们赋予“我”这个词的东西是思想必然以这种统一的方式运作的产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以统一的思想认识自己的经验,这种从我们心理结构中流出来的意识流给我们了一种拥有先验自我的体验,一个自我或灵魂。
你的朋友问“那么,你觉得它意味着什么呢?”
你回答说“我认为什么意味着什么?”
“我的梦啊。你觉得它意味着什么。除了是个梦,似乎并不意味着任何东西。”
“啊,怎么说呢?”你犹豫不决地说,意识到在朋友给你讲述他的梦的过程中,你一直在思考先验观念论。在若有所思地喝了一口啤酒之后,你坚定地说,“我认为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真相,我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帕特里克·坎能(Patrick
Cannon),毕业于马里兰州切斯特顿华盛顿学院哲学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万伟成教授评张况《史诗三部曲》
在古典与当代的交汇点上解构刘邦与项羽
——张况《大汉帝国史诗》之《霸王是乌江的冰点》赏析点滴
著名诗人张况撰写的《史诗三部曲》——《大秦帝国史诗》《大汉帝国史诗》和《大隋帝国史诗》近日出版。三部曲用诗性语言,还原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场景,重构中华民族的历史,成为“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洵为当代诗坛一朵奇葩。其中《大汉帝国史诗》之《霸王是乌江的冰点》一篇(以下简称《冰点》),写出了楚汉之争主角刘邦与项羽之神韵,典型地体现出“新古典主义”诗歌特色。
《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都记录刘邦的轶闻逸事,但由于对待这些刘邦的态度不同,刘邦这一历史形象经历了由血肉丰满的凡夫俗子到真龙下凡的英明之神再到客观历史人物的演变过程。而元代杂剧《高祖还乡》(睢景臣)的出现,刘邦形象一下子从英雄人物堕入到市井无赖的演变。明代由于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兴起了一场《汉书》经典化和刘邦神圣化的运动,……刘邦也从宋元时的无赖形象陡升至圣人和偶像的地位。”张况笔下的刘邦,《大风歌撑破帝国惊人的面值》一诗,在处理《高祖还乡》的情节上,将刘邦回归到历史的英雄角色上,还原了刘邦风风光光的一面;但在《冰点》这一篇里,却依然让人看到了刘邦非常世俗的市侩无赖一面。
诗歌一开头,虽然高度评价了刘邦《大风歌》是“吹散了怪诞的乌云,吹皱了太阳的老脸,吹出了旖旎的江山”,但接下来刘邦在一大段对项羽的独白中,我们却从刘邦内心世界里看见这位《大风歌》主极不协调的一面。刘邦一开始就用现代调侃语言嘲笑“多情的项宝宝”,反衬出刘邦的残酷无情;接下来刘邦提到的项羽释放刘太公、吕雉,流露出一种恩将仇报的心态,反衬出刘邦睚眦必报、刻薄寡恩的内心黑暗,刘邦是这样说的:
俺劝你小子不是趁早死了那条心吧/你小子当年在睢水战事正酣的时候/不是还非常不地道地故意威胁老子/说要煮了俺爹奸了俺那煮饭婆姨吗/亏你小子还是汉王俺的拜把子兄弟/那就赶紧分一碗咱爹的肉给俺吃呀/那就赶紧邀俺一旁看你们云雨去呀/……立志做大事的人不要太拘泥于什么小节/该六亲不认的时候就该有一副铁石心肠/亲爹都可以不认/亲娘也完全可以不要/至于婆姨一类的破玩意小东西/那是可以完全抛到脑后去的……
厚黑学教主李宗吾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前二句说的是刘邦的厚,后几句说的是他的黑。张况在历史的基础上,再虚构到刘邦看“你们云雨”,强化了刘邦的“厚与痞”色彩;虚构出刘邦极端个人主义哲学来源于刘太公的教诲,强化了刘邦的“黑与狠”的色彩。
《冰点》的第二节,是项羽对死去的虞姬的抒情独白,活脱脱出一副“至情”形象,反映了项羽叱咤风云之外刻骨柔情的另一面,与刘邦的无情无义、轻薄刻薄形成鲜明对照。
霸王别姬在《史记》中,区区百余字且语焉不详的历史片段,却成为后世作家不断描写和阐释的经典母题。从史传到诗词,从文章到戏剧、小说,再到电影、话剧,到张况的新古典主义诗歌,这一母题故事不断被演绎和重述,实现了跨文体的延展;霸王与虞姬从短暂的诀别扩展为两小无猜、南征北伐的军旅罗曼史;甚至从两人的缠绵恩爱,到孱入了吕锥的三角关系,形成了现代人的迷茫和疯狂。与许多同题材文学作品不同,张况对于虞姬是一笔带过,集中篇幅,以项羽独白形式,来展示项羽的内心情感世界,所以整个诗篇主要不是叙事的,而是抒情的,这些都形成了张况这首诗独特的构思角度与表现方式。
在张况作品中,关于项羽与虞姬的爱情,项羽与刘邦有截然不同的理解。作品中刘邦眼里的项虞爱情,纯是玩弄女性的市侩爱情,如刘邦骂项羽
“整日抱个大胸脯漂亮女人云里雾里瞎闹”,并威胁说:“请你小心保护好你那大胸脯女人吧,别让她有朝一日给汉王俺逮到手上,俺一定会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的!”在张况笔下,刘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以为项羽强奸了吕雉,所以对项羽发下了一旦得手、必然强奸虞姬的狠话来。事实上,项羽强奸过吕雉是无稽之谈,刘邦的狠话虽然出自张况的虚构,但以睚眦必报的刘邦来说,是符合这个形象的艺术真实的。我们再看《冰点》中项羽对虞姬的独白,你就会发现项羽的真情至性,绝没有刘邦的痞子语言与轻佻成份的。这与作者对项虞爱情看法有关:“项羽是一个痴情汉子,虞姬注定是他的断肠。”虞姬之死,是“让绝境中的项羽,心中再没有半点牵绊,从而获得重生的力量”,可见虞姬的高尚。接下来是项羽面对死去的虞姬的十六段的抒情,每一段都以“虞姬,虞姬,苦命的妹子”开头引起,从而奠定了整个爱情的悲剧气氛,造成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作者对刘邦、项羽两节不同风格、情调与色调的处理,体现出作者对两人不同的看法。
如果说李碧华的《霸王别姬》从虞姬和扮演虞姬的程蝶衣出发,以女性的视角使这一传统主题具有了新的意义:虞姬不再是盲目跟从项王的“忠臣孝子”,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和薄严。那么张况则是从项羽面对死去的虞姬的内心独白出发,以现代古典主义诗人的独特视角也使使这一传统主题具有了新的意义:项羽不仅是拨山扛鼎式的悲剧英雄,也是一位超越生死的至情才子:
“我愿意用我一生的温存/包围你我不同凡俗的爱”,“爱上你是我的福份/我愿一辈子宠着你”,“哪怕要我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也要把生的机会留给你。”
别姬,别姬/沉重的仪式/不需要秩序/不需要回眸/不需要怜悯/只需要宝剑/只需要血迹/只需在无边的空茫中/握紧心爱的尸首/捋一捋她散开的长发……
这是超越时代的爱情歌吟,体现了现代爱情诗对项虞爱情的重新建构。张况本以爱情诗著称于诗坛,这里连续十多段项羽抒发对虞姬的爱情、诲狠、怜惜,正好发挥以爱情诗擅长的张况的特长。这与其说是二千年前一位英雄的爱情独白,毋宁说是张况借项羽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淋漓尽致地表现张况爱情诗的才情。
《史诗三部曲》文学上取得了很高成就。比如雄浑壮阔的意境,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独特的比喻,长篇巨制所运用的叙事、抒情臻于化境,铺张扬厉的汉赋笔法,都在《冰点》一篇得到充分的展现。下面仅就历史剪材、人物语言两方面分析,一斑以窥《冰点》之全豹也。
《中华史诗》作为咏史题材,首先是尊重历史。实录精神,是咏史题材诗的基本原则。象《冰点》提到的刘邦、项羽,大部分都有历史依据。内中关于项羽对虞姬尸体的独白,虽然长篇大段大段都是张况以史证史、以史证今,却都是围绕着《垓下歌》引发出来的联想。而同题材的莫言的话剧剧本《霸王别姬———英雄、骏马、美人》,名为“霸王别姬”,
其实是追求新奇与刺激:“垓下之围”中, 与项羽最先在中军帐中缠绵的不是虞姬而是刘邦的夫人吕雉, 吕雉痴爱项羽,
可以为了项羽而倒戈。这纯粹是追求商业利润的媚俗之作,是对艺术的亵渎与对女权的践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体现了古典主义与消费主义不同话语下的媚俗迎合根本不同,同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体裁与新古典主义诗歌体裁的根本不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咏史题材诗必然完全忠实于事实,容不得半点想象与虚构。因为咏史题材诗毕竟是文学,不是历史学。刘邦是由平民而做皇帝的第一人,他的身世为人及其“衣锦还乡”的事迹,史籍有所简略记载。《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刘邦本为栖上亭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包括项羽擒放刘太公、吕雉的情节(“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还有弃子逃跑、与兄长争比财产(对父亲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的情况,历史都有记载。张况的《冰点》无可置疑地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过历史文献的提示,但他的高明超人之处,不仅在于从简略的史实记载生发出形象生动的场面,以自己丰富的想象补充了历史材料的不足,更在于他把传诵了二千多年的所谓“开国皇帝”,一变而为委琐屑小的市侩无赖,以及令人喷饭的闹剧。这与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有同工异曲之妙,都是再创作。
《冰点》的语言艺术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特别是刘邦、项羽的语言,既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个性,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张况《冰点》与睢景臣《高祖还乡》都是独幕剧,但两者的构思不同,《高祖还乡》精心安排了一个接驾场面,从而使地位悬殊、平常根本没有接触机会的皇帝和乡民得以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同台”表演;然后假托、表现乡民眼中的刘邦,以独特视角来描述“高祖”还乡;而张况作品则虚构刘邦对项羽的独白,表现刘邦眼中的项羽,其实适足流露出刘邦自己内心的无限黑暗。但两者都运用乡民的日常口语间以方言俗话、流行口语,甚至骂语,又取乡民所熟悉的事物设譬,并以戏谑的语气,如“避实击虚的实名制风光”,“多情的项宝宝”,“你他娘别总戴着有色眼镜瞧俺行不?”“你小子那粘贴版的狗屁良心”、“俺汉王可是吓大一期毕业的高材生”、“老子根本是怕你小子在那里搞搞震”等等,这些当代调侃流行语言,既赋予了时代气息,又拍合了刘邦的痞子无赖性格特征的。而且象这些轻佻式语言在项羽身上几乎没有,为什么呢?一是反映两人贵族出身与市侩出身的不同:项羽贵族出身,从一开始流淌着高贵的血统;而刘邦市井无赖出身,自然看不惯项羽的高傲:“别总还是那么居高临下自以为是了吧,汉王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刘亭长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跃然纸上。二是反映了张况对两人褒贬的思想倾向不同,从而保证了《冰点》一篇的完整性。当然,这也并不会破坏两个形象的完整性,因为刘邦的雄才大略,项羽的残暴、性格弱点,在其他篇章也得到了相当的体现。
从张况对项羽、刘邦进行的改编与创作,我们不难看到当代新古典主义对历史的改编的缩影。事实上,当代的各种传播形式、审美情趣对历史的改编,实质上都体现了作者自出心裁的解构与阐释,适应满足了不同时代不同受众的需要,而从另一角度而言,它们都为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张况《冰点》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而且更具有美学价值、哲学价值,限于篇幅,这些就付之阙如了。
&&&&&&&&&&&&&&&&&&&&&&&&&&&&&&&&&&&&&&&&&&&&&&&&&&&&&
&&&&&&&&&&&&&&&&&&&&&&&&&&&&&&&&&&&&&&&&&&&&&&&&(万伟成,文艺批评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头诗在线生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