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个谈工作2014年开奖记录完整版

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认定其差错共538条。材料2: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误写成“见人不久”等。郑渊洁的“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材料3:12位被围观的名人纷纷谈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博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今后自己在写博客时会更慎重点,希望能对青少年读者起到较好示范作用。”(郭敬明)“我以前经常写完不检查就直接发布,这让我出过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监督,让我对文字更有责任感,我很感谢他们的工作。”(韩寒)【小题1】《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对话。(2分)小记者: A编辑:博客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平台,名人的博客读者更是动辄百万,其受众几乎相当于一份日报。名人作为受关注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其发表在公开平台的文字,已经是公共读物。所以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有一定的监督和要求,是必要的。小记者:名人被揪出错误,似乎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儿。给他们挑错,他们不反感吗?编辑: B记者:是啊,这些差错,如果细致一些,确实可以避免。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谢谢您!A____B____【小题2】班级里就“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咬文嚼字’”举行了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不必吹毛求疵。针对反方这一观点,请代表正方拟一则辩论词。(2分)____【小题3】古人也咬文嚼字。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初著名剧作家兼评论家李渔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王国维却说:“着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你赞同谁的意见?并请说说理由。____-乐乐题库
& “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习题详情
33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9%
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认定其差错共538条。材料2: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误写成“见人不久”等。郑渊洁的“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材料3:12位被围观的名人纷纷谈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博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今后自己在写博客时会更慎重点,希望能对青少年读者起到较好示范作用。”&&(郭敬明)“我以前经常写完不检查就直接发布,这让我出过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监督,让我对文字更有责任感,我很感谢他们的工作。”&&(韩寒)【小题1】《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对话。(2分)小记者:&&&&&&&&&&&&&&&&&&&&&&&& A&&&&&&&&&&&&&&&&&&&&&&&&&&&&&&&&&&&&&&&&&&&&编辑:博客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平台,名人的博客读者更是动辄百万,其受众几乎相当于一份日报。名人作为受关注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其发表在公开平台的文字,已经是公共读物。所以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有一定的监督和要求,是必要的。小记者:名人被揪出错误,似乎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儿。给他们挑错,他们不反感吗?编辑:&&&&&&&&&&&&&&&&&&&&&&&&&& B&&&&&&&&&&&&&&&&&&&&&&&&&&&&&&&&&&&&&&&&&&&&记者:是啊,这些差错,如果细致一些,确实可以避免。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谢谢您!A&&&&&&&B&&&&【小题2】班级里就“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咬文嚼字’”举行了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不必吹毛求疵。针对反方这一观点,请代表正方拟一则辩论词。(2分)&&&&【小题3】古人也咬文嚼字。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初著名剧作家兼评论家李渔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王国维却说:“着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你赞同谁的意见?并请说说理由。&&&&这次活动为什么要“咬嚼”名人博客?(或回答: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进行监督和要求,是否有必要?) B:大多数名人都是支持的!比如郭敬明、韩寒都认为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2分。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初三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古试题分析:A根据编辑的内容来揣摩小记者的提问。如:对名人的博客文字进行监督和要求,有意义吗?B从记者的话“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来分析,编辑可能这样来提问:大多数名人都是支持的!比如郭敬明、韩寒都认为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解答此题,结合“编辑”与“记者”之间的对话补写出符合语境的句子即可。【小题2】古试题分析: 针对反方的观点列写出正方的观点即可。示例一:网络语言虽随意,但不能不要规范,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和交际功能;示例二:网络语言虽随意,但不能不要规范,对青少年形成误导,降低他们对文字的敬畏感。考点: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点评:解答此题,围绕反方的观点写出相反的观点即可。【小题3】古试题分析:无论赞同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赞同王国维,“闹”一字以拟人手法,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表述观点的能力。点评:本题是开放题,无论赞同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认定其差错共538条。材料2: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误写成“见人不久”等。郑渊洁的“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材料3:12位被围观的名人纷纷谈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博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今后自己在写博客时会更慎重点,希望能对青少年读者起到较好示范作用。”(郭敬明)“我以前经常写完不检查就直接发布,这让我出过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监督,让我对文字更有责任感,我很感谢他们的工作。”(韩寒)【小题1】《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对话。(2分)小记者: A编辑:博客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平台,名人的博客读者更是动辄百万,其受众几乎相当于一份日报。名人作为受关注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其发表在公开平台的文字,已经是公共读物。所以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有一定的监督和要求,是必要的。小记者:名人被揪出错误,似乎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儿。给他们挑错,他们不反感吗?编辑: B记者:是啊,这些差错,如果细致一些,确实可以避免。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谢谢您!A____B____【小题2】班级里就“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咬文嚼字’”举行了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不必吹毛求疵。针对反方这一观点,请代表正方拟一则辩论词。(2分)____【小题3】古人也咬文嚼字。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初著名剧作家兼评论家李渔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王国维却说:“着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你赞同谁的意见?并请说说理由。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综合性学习。(6分)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认定其差错共538条。材料2: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误写成“见人不久”等。郑渊洁的“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材料3:12位被围观的名人纷纷谈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博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今后自己在写博客时会更慎重点,希望能对青少年读者起到较好示范作用。”(郭敬明)“我以前经常写完不检查就直接发布,这让我出过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监督,让我对文字更有责任感,我很感谢他们的工作。”(韩寒)【小题1】《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对话。(2分)小记者: A编辑:博客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平台,名人的博客读者更是动辄百万,其受众几乎相当于一份日报。名人作为受关注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其发表在公开平台的文字,已经是公共读物。所以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有一定的监督和要求,是必要的。小记者:名人被揪出错误,似乎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儿。给他们挑错,他们不反感吗?编辑: B记者:是啊,这些差错,如果细致一些,确实可以避免。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谢谢您!A____B____【小题2】班级里就“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咬文嚼字’”举行了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不必吹毛求疵。针对反方这一观点,请代表正方拟一则辩论词。(2分)____【小题3】古人也咬文嚼字。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初著名剧作家兼评论家李渔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王国维却说:“着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你赞同谁的意见?并请说说理由。____”相似的习题。  很多陶片上,都留有几千年前古人的指纹,有的非常清晰,甚至能看出是簸箕还是斗。想想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古人早已尸骨无存,连名字也未知,但他身体上真实的一小部分密码,却通过他触摸过的陶坯存留了下来,让有心人、有缘人看到触摸到。是的,我与他隔着漫长时光,在这漫长时光的两头,与他小小握手。  这是昨天晚上,我写下的一段话。当时我正一边看世界杯,一边摩挲着我前几天从赵家泉遗址收获的一个陶豆残件。  能够从事考古工作,无比幸福,我也如此幸运。  我将开一个帖子,记录我时常的野外考古过程、发现以及感悟。  愿在这个帖子里,能找到同样对古文化怜惜的知心人、有缘人。  噢,对了,我在山东莱芜。
楼主发言:23次 发图:
  沙发,很舒服。
  前排插入。
  楼主,什么时候你发掘什么遗址的时候,带我一起啊,我给你打下手
  @另一种孤独 3楼
00:33:05  楼主,什么时候你发掘什么遗址的时候,带我一起啊,我给你打下手  -----------------------------  你说得轻巧。知道异地恋的下场吗?  你在哪里?
  这是广州的《赢未来》发表的我的“误入考古”。  考古:发掘历史的诗,救赎虚狂的心  他曾经在榕树下发表700余首诗歌,创作量惊人,是全国知名的80后诗人;  他曾经以新闻事业为自己的梦想,幻想着能够以良心惩恶扬善。  但命运,最终把他推向了一个少年时从未想过的行业:考古!  这是命中注定的“巧合”吗?就是这个“考古”,将他从诗歌之刃下解救;就是这个“考古”,让他体味着先人的气息,让他的文字更为丰润、空灵……  误入考古,几多欢乐几多愁  那是公元一九九八年。这个时间并不遥远,但对于考古热来说,还属于“公元前”。  1998年,我高考。我冲着山东大学中文系去的,却被华丽丽地遗落在了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那时我对考古还有点懵懂,但感觉也未尝不可。没什么大的心情失落。但父亲却受不了了,对着正在看电视的我大喝一声,表达了他的不满。他从来如此,我没有压力,他先被压倒。  入学后,我们班有24个同学,8个女生。我们这个专业是隔年招的,全国范围内一年的毕业生也就百余人。比起96级的8人,24已经算多的了。人少,因而特别亲。我们的老师相同,好似传统技艺的传承,以入门早晚决定尊重程度。晚学们对你,一口一个师兄,很是尊敬。  军训过后,开始了新鲜的大学生活。功课不紧,我参加了一个碳精画班,以作消遣。在第一堂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报自己的专业。同学们依次起来报: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院等等,到了我这里,我说:考古系。  结果引来一阵笑声,前排几个女生更是笑得夸张,好象“考古”是一件十分好笑的事。这让我尴尬,也郁闷。考古系的其他同学,也或多或少遭遇过类似的情景。这个专业,就这样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再出去介绍的时候,往往就说:历史系。  看看吧,公元1998年,别说社会了,连大学生都对这个专业,认知度也少得可怜。您能想象,几年后,考古会火到发紫的地步吗?世上的事情,真是充满了无限可能,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  尽管专业是考古,但我当时对考古并不感兴趣,文学依然是我的挚爱。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泡图书馆。我的读书笔记,摞起来比本人还高。我疯狂地写诗,我的文学主张偏执而固执。我迷恋写过童话《快乐王子》的王尔德,信奉他说的“艺术就是撒谎”,我主张文学就是对现实的粉饰,现实已经够苦了,不需要文学去揭露,文学要做的就是创造并呈现美。当年我在榕树下的签名是:为了“唯美主义”这四个字,我可以付出我的一切。  这个期间,包括大学毕业后我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我把这种主张又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我痛恨平实。我的生活受我艺术主张的影响,虚妄,疯狂,出格,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歪打正着,考究出一片新奇  歪打正着的是,我读大学考古系的四年,正是文物考古由冷门变温的时候,先是北京的老山汉墓,那是中央台第一次直播,把很多人的胃口都提上来了,结果,墓室打开以后,发现这个墓早被盗空了。 就在人们那份满满的期待无处安放半空悬置的时候,山东章丘洛庄汉墓横空出世,轰动了全国,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波澜。这座汉墓离伟大的龙山文化(史前新石器时代遗址,黑陶文化,其蛋壳黑陶是陶器制造史上的顶峰)的发祥地城子崖遗址很近,它第一次让考古发掘纳入到公共视野。  大三下半学习,我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实习。我先是在沂源姑子坪周代遗址(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进行了短暂的发掘,然后北上去了寿光,去研究海侵海退与人类生产的关系。通过考古发掘我知道,现在渤海湾内陆200公里的地方,是一万年前的海岸线,一万年中,海岸线不断往北退却,而人也不断跟进,在海边从事海盐生产。由此,这就可以解释地面上那多得让人绝望的贝壳组成的贝壳堤(就是海退后当时的海底形成的陆地。真是沧海桑田),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状如将军帽的盔形器(晒海盐的容器)。而老师告诉我们,一万年前,这里的陆地是一磅秒年草原,水草丰美,类似热带的气候,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而这也解释了我在荒野上阳光下看到的一大摊白花花的鹿角。我第一次觉得,考古原来这么有趣,它可以穿越古老的时光,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第一次,我的文学理想,在考古学的枝桠上,落栖下来。  也正是在这次不长的考古工作生涯中,我有幸曾真实地清理或触摸过先人遗留下来的痕迹。如今想来,那真是一种妙不可言,激动的不知所措的感觉,暖融融的,颤抖的手指摸上去,如有神灵启示。  就是在这寿光的海边,我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3000年前的“西周足”和一爿深印的指纹。在一处周代海盐遗址的探方中,为了清理出一个当时的活动面,我小心翼翼地刨着那些坚硬的板结土。与那些板结土相杂着的,是一些烧过的苇草的板结灰,又黑又硬,散发着古远的霉味。突然,在清理到一处黄土和板结灰相杂的地方时,我感觉到有一点异样,我发现那里有一个极像脚后跟的淡淡的痕。起初我并没想到那真是古人的脚印,还开玩笑说我发现了一个仙人脚印,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但老师并没有放松警惕,他蹲下身来用手铲轻轻地拂去旁边的浮土,一边缓缓地吹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瞬间出现了——在老师如魔法般的手边,一个无比清晰的脚印暴露在正午的阳光下。  太神奇了,我们都惊讶得张开了嘴巴,更有同学借题发挥地拿自己的脚去比,还“分析”出了是左脚右脚,男人的脚还是女子的脚。老师继续向周边清理,结果并没有发现路面的痕迹,也不再有其他的脚印。老师说这可能是海边泽地的苇草烧过成灰了之后,有人一脚将苇草和灰踩到了软泥里,由此才得以长久的保存下来。太不可思议了,这是西周的一个活动面,也就是说这是西周的先人的脚印?有3000年了!3000年风雨黄昏,而今这个“西周足”一朝暴露在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澄澈的天日下。当时,他或她曾经怀着怎样的心事,在海边的芦苇丛里深深地驻足?可是《诗经》里在水一方的伊人?或者好逑窈窕淑女的君子?又或者是“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的静女?往着不可追啊,越追越美丽得让人感到虚妄。  我还曾保留过一个陶片,仍是在寿光发现的。粗重的“将军帽”陶片一截靠近口沿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大拇指印,流畅的簸箕纹历历在目。我把我的放进去试了试,比我的要大得多。老师说这个没什么,特别是在陶器上——不是古人有意为之,或者是工匠在陶器未干搬运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也许是陶器出轮尚未煅烧时哪个调皮鬼给摁上的。可是,这几千年的印记,想想都让人感到眼晕,怎能不让我感到新奇。后来征得老师的同意,我把这个陶片永久地保存。每当我去凝视它的时候,都被一种古远的参不透的神秘气息所笼罩,好似一个永恒的谜。或许就是这种迷一样的未知吸引着我,开始从事目前的考古工作。
  意料之外,诗歌之刃下考古的救赎  工作后,我对诗歌的热爱依然不得控制地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那时候,诗歌成了我生活的唯一标准。如果我要去做个什么事,我先问自己:这个事情能给我写诗带来灵感吗?如果能,那就有意义,就去,否则就不去。很可怕,是吧。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的生活也可谓触目惊心。我说话狂妄而不自知,我脱离现实而无法自省,爱文学过了头,诗歌之刃开始伤害到我自身。那些夜晚,我的身体就像一些干燥的麦秸,我心高气躁,狂热的火焰让我自己熊熊燃烧。我组织诗歌义学堂,和写诗的人整天在一起高谈阔论。  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我从厌倦那些所谓的诗人开始,厌恶了那些不切实际、高蹈空泛的论调。扪心自问,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成了一面镜子,照到了丑陋的自己。  我开始停止写诗,一切都那么自然。与此同时,境内的一个遗址:汶阳遗址闯入了我的生活。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史前遗址,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汉代、宋、金至明清,简直是一个历史的资料库,一个大地上的天然博物馆。这个遗址离城区不远,还有公交车直达,地面上散落着大量的史前陶片和宋代瓷片。的三年间,我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给了它。我去了不下200次,采集抢救(后来这个遗址被建设单位破坏)那些珍贵的标本。冬天寒风呼啸,夏天烈日炎炎,有时大雪覆盖,有时大雨倾盆,朝阳洒满金辉时候我雀跃而去,黄昏华灯初上时我满载而归。  这段时间,诗歌就如故乡,我暂时忘记了她。我挥汗如雨,我皮肤晒爆;我十分劳累,我脸膛黝黑;我亲近泥土,不再高蹈务虚。每拣一个陶片,我的内心都沉静一分;每洗一个陶片,我的灵魂都透亮一点。有了重要发现时,我也会欣喜若狂,可是,那样的开心相比之前的疯狂,是多么健康!  让我高兴的是,我惊奇地发现,我偶尔为之写的诗,竟然相比以前风格大变,有了充实的内容和丰沛的情感张力。考古学上的诚实影响到了我的用词,我学会了措辞上的节约。比如,泪流满面这样词语,我不会轻易用。我会扪心自问,当时,你这样了吗?  献身考古,洁身自好中的尊严与魅力  我参加工作后,国内收藏热开始如火如荼起来。媒体的强势宣传,让文物古玩自上世纪罹受血本无归的灾难后,实现了反弹。从达官贵人,到乡野村夫,一时都知道文物值钱。我们这个专业,水涨船高,一时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前一阵子,曹操墓造成的全民打鸡血就是体现。面对全民的集体关注与好奇,我想,这对考古学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考古的魅力不仅在于从土中剖出千百年的印记,咂摸着古人的生活场景与器物,还在于考古过程中,每一次思维的推理与判断的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地质和器物,判定出土该器物组合的地层或墓葬的时代。有很多人觉得很好奇,你如何知道那些地层的早晚呢?你又如何判定是周代还是汉代的呢?这就需要说到我们考古学理论的“两条腿”——地层学和类型学。地层学的原理很简单,当一个生活单位比如房子啊,窖啊,窑啊因为战争、洪水等原因被废弃,成为遗迹,在它之后的新的王朝(或新的时代)所建立的新的生活单位,就对它形成了叠压或打破,无论叠压还是打破,被叠压和打破的(也就是在下面的)都要早于叠压者和打破者(上面的),一个好的地层,从探方的剖面上,自下而上,真的能形成“唐宋元明清”那种各朝代地层的依次排列,相比与我们从历史书上学到的那些枯燥的王朝兴亡年代,这样是不是更直观更有趣呢?  类型学,我们也举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老三件,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等组合,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器物组合;电脑、液晶电视、MP5等就是21世纪初的器物组合。还有一种很有趣的判定年代的方法,树木年轮法。其基本原理是要先做出一个地区几千年来年轮的“尺标”,比如这个地区的某一年,雨水多,某一年干旱,这些都会体现在树木年轮的疏密上。如果我们在一个墓葬里面发现了木质材料,比如棺木什么,都可以截取该棺木的断面,看其年轮,与我们已经有的年轮尺标一卡,就能判定出这个木材的绝对年代。而遗址或墓葬的年代则会比木材的绝对年代稍晚一点。  我想说,我的考古阅历还不多,但我深知,这个行当旨在打捞我们民族的远古记忆,探求我们一路走来的源头。考古学的目的是研究古代社会,他不仅仅关注器物的出土,更不仅仅是收藏学里电视里宣传的那样,器物能值几多金。尤其是在当代这个社会,鱼龙混杂,也面临很多诱惑,可考古学是高贵的。他的尊严,是几代考古人用一生的辛劳与智慧铸就的。我的专业课老师栾丰实教授有段话,时常洗礼我的“心”:  “经常有人问我,说你搞考古的,你家里肯定有很多文物吧?我说一件也没有。他们不信,他们说你搞考古搞了一辈子了,半辈了,你家里没有一件文物?你发掘的时候那个东西在地下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你偷偷地装一件装兜里不就得了?其实吧,我们国家的考古,从1921年正式诞生,我们从1928年开始有第一批考古学家,尽管那个时候还在一个战争动乱的时期,但他们立下了一个规矩,或者一个愿望:我们做考古的拿着国家的钱,拿着纳税人的钱,我们来做考古发掘、考古研究,我们自己不收藏文物,我们自己也不买文物。所以现在我们做考古的人家里,都没有文物。如果你到我家里去,看到我家里架子上摆了几件文物,对不起,那都是假的,不值钱都是仿制的。”  这就是考古的尊严与魅力。  一路想来,我们现在所居的大地上曾经有过多少的人事啊,有过多少更迭的春天和老了又新了的岁岁年年。我总觉得历史并没有远去,我们的先人也没有离去,他们就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在巍巍的高山里,在荒野里,在小山岗上,在流淌的大河里。而他们的遗痕就是他们与我们交流的语言。认真倾听是每一个孩子应有的心灵状态,而能听到先人的声音的孩子则是有福的。
  @堂姐堂姐 5楼
00:53:42  这是广州的《赢未来》发表的我的“误入考古”。  考古:发掘
的诗,救赎虚狂的心  他曾经在榕树下发表700余首诗歌,创作量惊人,是全国知名的80后诗人;  他曾经以新闻事业为自己的梦想,幻想着能够以良心惩恶扬善。  但命运,最终把他推向了一个少年时从未想过的行业:考古!  这是命中注定的“巧合”吗?就是这个“考古”,将他从诗歌之刃下解救;就是这个“考古”,......  -----------------------------  啥时候发的?好。
  @如花男人 7楼
01:32:02  啥时候发的?好。  -----------------------------  几年前发的,这篇还拿过1500块钱的稿费。
  @如花男人
01:32:02  啥时候发的?好。  -----------------------------  @堂姐堂姐 8楼
01:34:20  几年前发的,这篇还拿过1500块钱的稿费。  -----------------------------  从人家的稿费上就看出对文化的重视。
  楼主该起床了。
  @A风再起时 11楼
08:20:35  楼主该起床了。  -----------------------------  在雷雨中醒来。天黑黑。现在天变亮了。
  刚才一个响雷,伴随着亮光,炸开,也在人的心里炸开。  这场雨很大,雨后就可以去考古了。  我一般喜欢雨后去,因为那时候土比较湿软。
  @堂姐堂姐 13楼
09:27:03  刚才一个响雷,伴随着亮光,炸开,也在人的心里炸开。  这场雨很大,
就可以去考古了。  我一般喜欢
去,因为那时候土比较湿软。  -----------------------------  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像生活一样工作。
  第14本书在这个大雨后的上午预订出去了。他是预订的第13个人。他在淄博上班。谢谢你的预订 带给我的好心情 因为已经连续多天没人预订了。其实,我目的还不单是推销书 最重要的是寻找有缘人。  在这里,也一样。
  @堂姐堂姐 15楼
09:59:29  第14本书在这个大
的上午预订出去了。他是预订的第13个人。他在淄博上班。谢谢你的预订 带给我的好心情 因为已经连续多天没人预订了。其实,我目的还不单是推销书 最重要的是寻找有缘人。  在这里,也一样。  -----------------------------  正解。
  我的书 将几乎和其他的这方面的书 没有交集 因为我的书里 大部分是我自己的考古经历和考古成果。。。
  Lz文笔别具一格,内容我也很感兴趣,期待继续…
  @百无禁忌008 17楼
11:27:35  Lz文笔别具一格,内容我也很感兴趣,期待继续…  -----------------------------  好的。
  考古,和警察破案做的是同样的事。地层里的陶片、石器、骨头,都是一些美丽的证据。而每个的它们,在你发现之前,已经有了它们许多许多的故事,从被制造,到使用,那些经历,成为时光深处的隐秘,不为人知。而它们的故事,从你发掘出来的那一刻起,开始在你的手里和目光里延续。它们本身就如一本书,自成一体,在你遇到它们之前的那些,被用钉子钉了起来,永远不再示人,不再为人知。  (这是刚才我摩挲着我从赵家泉遗址发掘出来的陶鬲口沿,有的小感悟)
  学习。
  今上午去了张公清,看了张氏家祠,这是莱芜保存最完好的家祠。  然后去了高庄东沟里,看了千总李文珂建的古宅,有震撼到我,三进院落,大殿式正堂,是莱芜结构最完整的厅房。  等会再去口镇,看一处乡土民居。  今天是很有福的了。
    近期从一被盗墓之墓底清理出来的贝币、骨币以及青铜残件。
          7月2日,在杨家镇遇到的几块唐代瓷片。
  这个世界真的缺少美吗?看你快乐不快乐罢了;这个世界真的缺少文化吗?看你有没有文化罢了。
  @另一种孤独
00:33:05  楼主,什么时候你发掘什么遗址的时候,带我一起啊,我给你打下手  -----------------------------  @堂姐堂姐 4楼
00:49:35  你说得轻巧。知道异地恋的下场吗?  你在哪里?  -----------------------------  我在山东滨州
  昨天是“乡村记忆工程”的最后一天。我又结一善缘。中午我去了南港之自然村姜家洼,看了姜家老宅,他们家自明嘉靖年间迁居此地,一直从事农桑、酒坊、油坊,现仍存一四合院,还有酒坊里当年用的大缸、大瓮(大庄出的),回来后我紧急给他们填的表,刚才给顺利列到名录里,算是申报成功了。
  那位朋友只小我7天 却有志传承家族文化和精神,而且还会张罗着维护与修缮,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所以我才这样帮助他。
  关于“上班时间发帖”  关于他们说的“上班时间发帖”。上班时间是什么意思?我从来没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我把我所有的心血、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莱芜的文物考古事业、文化艺术事业。那些心脏嘴脏的人不配说我一个音节。  当我在赵家泉遗址上挥汗如雨,汗水杂着土尘流进眼睛…… 当我一个又一个通宵在那里学习、写论文…… 当我为了维护知识产权那些令人心碎心疼的无助时刻和抗争时刻…… 当我扛着珍贵的陶片标本走那么远的路腾挪展转疲倦地回到办公室…… 哪一个是得踏着朝九晚五的老人点!你们跟我谈上班时间,谈上班时间发帖,心是腐烂变质的死猪肉吗?  特此公告一下,我的时间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铁板一块,我没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之分。  无论你是官还是网络暴民,你一腚臭屎时,就不要妄语天使了。  是的,我当然是天使——我敢说我有资格说。这句话,你们再去变态地去传吧,带着你们变态的“道德优越感”。  OVER。  何况,我发的所有帖子,本身就是我的工作内容。尤其是我的维护知识产权,当所有的维护知识产权的部门都不作为,我的工作显得格外难得和重要。  所以,脑残死远点。
  你们以为,金刚怒目,就不是佛么!牛逼的天使,就不是天使吗!
  马先生说,文化应该是求异的,文明应该是趋同的。可惜,我朝恰好相反了。文化都给粗暴地格式化了,毁掉古迹建仿古,灭了遗址盖厂房,到处是高楼大厦,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没有不同。文明却独自求异,不认同普世价值。这是昨晚和爱大等人吃饭时,我说的话。
  上面应该是爱卡
  @堂姐堂姐 楼主你好,看了你的贴我深有体会,但你在这里发贴没有用,奇门循甲能帮到你,我儿子读高一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花了很多钱上补习班都没用,后来找到弘德老师,他用奇门循甲分析我小孩的学业,很准确,从命理角度找出了真正的原因,然后又教我在小孩房间里放置一些东西进行调整(如文昌塔,还有别的东西),效果很好,调整一个月后我儿子转变了学习态度,成绩有明显提高,今年高考顺利考上了名牌大学,朋友的儿子,读初中, 以前很调皮很爱上网的,也是使用大师的方法进行调整后,最近乖巧了很多,学习认真了,人也有礼貌了,还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我非常感激弘德老师,有很多人都问我他的联系方式,我没时间一一回复,在这里说一下吧,他的扣是:二.五.六.三.七.四.八.三.八.四,他威信为smds2009,我以前也不信,但想想连香港的那些富豪都相信命理,难道他们会比我们笨吗,所以当一个人学业、感情、事业不顺时,不妨试试,或许能转运,这里面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好了,我就说到这吧,你信就试试,不喜勿喷!  ----------------------------------  我也是找这位大师帮忙的,效果很好,我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真心表示感谢
  [乡村记忆工程]· 姜家老宅  日中午,我到现场调查。同天下午,我为该处填表申报了山东乡村记忆工程。  姜家老宅位于颜庄镇南港村之自然村姜家洼。姜家自嘉靖四十三年迁至姜家洼,历以农桑为业。至于九世姜文俭,开设酒坊、油坊,同时发展农桑,终使家有余资。在十世姜逢成时,遂将发展经济赚取之资修建此前后两院之四合院。十一世姜玉瑞时,酒坊、油坊毁于一场大火,家道遂中落。十二世姜春泉独闯济南,创建济南天桥协和运输公司,创业有成,当时就开着汽车回乡,创办了“大有煤号”(西港煤矿前身),后改为公私合营,姜春泉之子、16岁入党参加抗日战争的姜佐洲为第一任总经理。后大有煤号正式成为国有西港煤矿,姜佐洲被政府列为开明乡绅。因此该建筑在文革及其以后,皆未被重分,使其传承有序,从未易主。  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为标准的四合院建筑,北屋、东屋保存完好。后院只有北屋。后院东边为当时(清代)的酒坊、油坊。  大门无存(1957年汶河泛滥冲毁),西屋、南屋只留墙基。家族里愿意出资维护修缮,只求留存下家族文化与历史记忆。。南屋当时为南港全村的养蚕室,当时扎着粗辫子的村里年轻妇女多聚在此处养蚕。把酒话桑麻,其乐融融,是浓郁的乡村记忆。  这是一个家族从明代迁来后,在相对独立的一方山水间,自强不息、努力生产、创造美好生活的家族标本;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哪怕“吃亏”依然能够心平气和、乐观积极地上进拼搏的精神力量的物质家园。
                                                
  很有意义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约谈记录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