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国服实用升限什么意思

预警机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预警机[yù jǐng jī]
预警机即空中指挥预警飞机(Air Early Warning,AEW),是为了克服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标搜索距离,同时减轻地形的干扰,将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的飞机。外文名Air Early Warning作&&&&用指挥和控制
(英语:Air Early Warning,AEW),是为了克服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标搜索距离,同时减轻地形的干扰,将整套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自空中搜索各类空中、海上或者是陆上目标。借由飞行高度,提供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延长容许反应的时间与弹性。
空中预警管制机(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AEW&C)除提供早期预警的功能之外,还提供频繁C2BM(指挥和控制,作战管理)功能,类似机场交通管制和其他部队的军事指挥。
预警机拼音Yùjǐngjī;空中预警机比较常见的是以客机或者是运输机改装 而来,因为这类飞机的内部可使用空间大,能够安装大量电子与维持运作的电力与冷却设备,同时也有空间容纳数位雷达操作人员。也有国家以直升机作为载具,不过这一类的空中预警机的效果不如以中大型机体改装而来的机种。
空中预警机借由飞行高度,提供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延长容许反应的时间与弹性。不过空中预警机搭载的人数与装备的限制,除了提供早期预警的功能之外,最多可以另外提供非常有限的空中指挥与管制的能力。
以大型飞机改装,容纳更多电子设备与指挥管制人员的空中预警管制机可以算是空中预警机的放大与强化版。除了将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以外,空中预警管制机可以强化或者是替代地面管制站的功能,直接指挥飞机进行各种任务。
世界上拥有预警机的主要国家和机型有:中国有空警-2000、空警200, 美国装备了E-2A、B、C、2000型“鹰眼”预警机和E-3“望楼”预警机、E-8&联合星&远距离雷达监视机,俄罗斯装备了A-50“中坚”预警机、图-126预警机,英国装备了“猎迷”-MK3预警机,日本装备了E-767预警机和E-2C“鹰眼&”警机,以色列装备了先进的“费尔康”预警机,新加坡更新了已服役20多年的4架E-2C预警机。
预警机虽监视范围大、指挥自动化程度高、目标处理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通常远离战线、纵深部署、执勤时有歼击机掩护,工作效率高。但它也存在着许多弱点:活动区域和飞行诸元相对稳定;活动高度一般在米,有一定规律:飞机体型较大,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利于雷达发现和跟踪,行迹容易暴露;机动幅度小,机载雷达只有在飞机转弯坡度小于10度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对空的正常搜索,且下视能力弱于上视能力;慢,机上没有攻击武器,自卫能力弱;电子防护能力弱,工作功率较大,极易对方探测,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攻击;技术复杂,作战操纵不便。因此,预警机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克服自身弱点而进行。
根据的经验教训,为了及时发现空警-2000利用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试验将警戒雷达装在飞机上,利用飞机的飞行高度,缩小雷达盲区,扩大探测距离,于是便把当时最先进的雷达搬上了小型的TBM─3W飞机,改装成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试验机AD─3W “复仇者”,它于1944年首次试飞。后来,美国和英国又研制试验了几种预警机,但它们由于雷达功能单一、下视能力和目标分辨能力差等技术难题未解决,所以难以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美国
E-1预警机E-1预警机
E-4空中指挥机
E-10预警机
波音E-767预警机波音-767预警机
P-3AEW&C预警管制机
EC-130V预警管制机
波音B-29预警机
AD-3W/4W/5W预警机EC-121预警机
湾流G550预警机
SH-3预警直升机
CH-37预警直升机
N型空中预警
A-50预警机
预警直升机
预警直升机
  Tu-126预警机
图-4预警机(空警1号)
预警直升机
空警-200预警机
空警-500预警机
空警-2000预警机
JZY-01预警验证机
ZDK-03预警机
湾流 G500/G550型“费尔康”预警机
萨博2000预警机预警机的发展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快速报知敌情就成为人们的企盼。英国人首先发明、应用了雷达。它在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的战斗中屡建奇功。随后美国首先在舰载飞机上安装警戒雷达,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舰载预警机AD-3W。60年代英国和苏联也相继研制出各自的预警机。但早期的预警机只能搜索监视中空、高空和海上目标,对于陆地上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的目标探测能力很差。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和苏联研制的新一代预警机都采用了能够抑制地面杂波干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了探测陆地上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同时,机上还装有用于敌我识别、情报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导航和电子对抗的飞机电子系统,使预警机不仅能及早截获和监视低空入侵的目标,而且还能引导和指挥己方歼击机进行拦截和攻击,成为空中预警指挥中心。
预警机多用续航能力强,载重量大的亚音速运输机改装而成,如美国的E-3A“望楼”预警机就是由波音-707旅客机改装而成的。在E-3A预警机里它的客舱内装有大量电子设备,机身上部装有一个蘑菇状的雷达天线罩(直径9米多),内为预警雷达天线。机上有17名工作人员。飞机能在1万米以上高度连续飞行6~12小时,有效探测半径为370公里,能同时识别和显示600个空中目标,引导100架歼击机进行拦截。
俄罗斯也不甘落后,研制了新一代A-50型预警机,它是由伊尔-76“耿直”大型喷气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装成的。因此,外型和伊尔-76飞机并无很大差别。A-50预警机上也装有一个直径为9米的圆形旋转雷达天线罩,机尾也装有各种雷达天线。A-50预警机可用作为空中引导站和指挥中心,它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目标种类、距离,以全景方式显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及己方截击机的各种状态。它的整体性能相当于美国的E-3A预警机。[1]
美国继续预警机的研制工作,将新型雷达安装在C─1A小型上,改装成XTF─1W早期预警机,于日前次试飞,后来又经改进,装上新型,在日试飞成功,正式定名为E─1B “跟踪者”式舰载预警机,日正式装备美国海军。E─1B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用的预警机,它初步具备了探测,海上和空中目标、识别敌我、引导己方飞机攻击敌方目标的能力。它的雷达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同时引导20─30架己方飞机进行攻击。但E─1B机载雷达的分辨能力还不很强,雷达数据不能传输给的指挥中心,而且引导能力也有限,一艘航空母舰载飞机60─90架,若同时升空,就需2─4架预警机进行引导,否则很容易造成混乱。
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和机载动目标显示技术的进步,使预警机在陆地和海洋上空具备了良好的下视能力;三坐标雷达(可同时测定目标的方位 、距离和高度)和电子美国海军E2C型舰载预警机计算机的应用,使预警机的功能由警戒发展到可同时对多批目标实施指挥引导。于是便诞生了新一代预警机,其代表是美海军的E─2C“鹰眼”和美空军的E─3A “望楼”。现代预警机实际上是空中雷达站兼指挥中心,所以它又被称为 “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飞机。E─2C可探测和判明480公里远的敌机威胁,它至少能同时自动和连续跟踪250个目标,还能同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对其中30个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截击。E─3A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370公里,可同时跟踪约600批目标,引导截击约100批目标。预警机可提高己方效能60%以上,所以它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82年4月,在英国与之间发生的中,英国舰队由于未装备预警机,不能及时发现低空袭来的阿根廷飞机,以致遭受重创。同年6月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中,使用E─2C预警机引导己方飞机,袭击军队驻贝卡谷地的防空阵地,并进行空战。结果叙军19个导弹连被毁,约80架被击落,而以方无一损失。在1991年的中,E─2C和E─3A预警机为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赢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多次海空作战行动中,无一不出现预警机的身影。
它进入战争领域的历史并不长,但是由于它能够有效降低敌机低空空防概率,集指挥、情报、通信和控制等系统功能于一身,成为军事领域的新宠。一位军事专家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较好的预警机,即使战机数量只有对手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战争。”预警机实际上是把预警雷达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设备搬到高空,以克服地面预警雷达的盲区,从而有效地扩大整个空间的预警范围。机上一般包括:雷达探测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电子侦察和通信侦察系统;导航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通信系统;显示和控制系统等。 预警机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二战期间雷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之能有效地探测远距离目标。但是,雷达波是直线传播的,而地球表面却是弯曲的,这就限制了地面雷达的探测范围。要想让雷达探测得更远,就必须增高雷达距离地面的位置。因此,雷达便被架设在高山上。70年代以来,美、英、苏先后研制的新一代预警机都安装了性能更好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并装有敌我识别、情报处理和电子对抗等设备,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监视低空入侵目标,还可以指挥己方战斗机进行拦截和攻击,自我保护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苏联
设计研制的A-50空中预警飞机,主要用于配合米格-29、米格-31或苏-27执行防空或战术作战任务,可以提供对陆地和海上的空中预警、指挥和控制能力。于1986年开始装备部队,A-50是选用大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改装成载机的。改装后的A-50起飞全重为190吨,最大时速8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5500千米。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滞空时间为7.5小时。该机机身上方装有一个直径9米、高2米的全方位旋转雷达天线罩。前机身上面装有和通讯天线。机头下方装有地形测绘雷达。机腹两侧的天线罩内为电子对抗监视天线。机上装有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标示、记录雷达接收到的信息,并对所获得目标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对空探测能力在620千米以上,A-50最大跟踪目标批数为50,测高精度为距离的1%,可以同时引导12架战斗机作战。[1]
海军装备的E-2C“鹰眼”预警机E-2的改进型,该机装有AN/APS-138合成孔径,能够对1250万立方千米范围内的空中目标实施远距离深测、自动跟踪和信息的高速处理。每架E-2C能同时跟踪600个目标,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机载雷达还可以在260千米的范围内探测到来袭的低空飞行目标,并能够监视敌水面舰只和陆上车辆的活动情况。美国7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开始部署的E-3“望楼”新一代预警机。该机由707型飞机改装而成,该机巡航高度为9100米,对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为500-650千米,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00-400千米,滞空时间为8小时。该机的雷达系统能同时显示600个目标,其指挥控制系统能对100架己方飞机发出控制指令。[1]
著名预警机
E-2C鹰眼(Hawkeye)
E-2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螺旋桨式舰载空中预警机,其主要任务是舰队防空预警和空中导引指挥,也可以作为岸基预警机使用。E-2C于1956年开始设计,日首次试飞,1964年1月正式交付美国海军使用。它是美国海军唯一使用的舰载空中预警机,同时也被许多国家空军在陆上机场使用。E-2C是全世界产量最大,使用国家最多的预警机.E-2C鹰眼
W2F-1原生版,1962年改名E-2AE-2A最初量产型TE-2A两架E-2A改成的训练机型号YC-2A两架E-2A拆除雷达改成的C-2灰狗式运输机原型机型号E-2B两架E-2A但升级电脑,尾翼和空中加油管YE-2C两架E-2A改成的E-2C原型机型号E-2C是E-2B但换装航电和新雷达,造了63架。还有新的发电机“鹰眼”2000E-2C全面升级版E-2D更新航电系统、引擎、电脑化驾驶舱--空中加油能力的改良型E-2K同样是E-2C鹰眼2000,为出口伊朗的版本E-2T出口伊朗的版本
E-2C的布局十分独特,其尾部有4个,机翼和垂直安定面的前缘都有充气式防冰罩,为了方便舰上停放,其机翼可以折叠,飞机背部的大圆盘是旋转雷达天线罩。
E-2C可在9150米高度全天候执行海军的各项任务。并可在556千米的距离上探测各种飞机。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能力使每架E-2C能同时跟踪2000多个目标,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以色列曾经在1982年的中东战争中应用E-2C预警机和其他电子武器系统成功的进行了电子战。
类型预警机机长(米)17.54乘员  机高(米)5.58首飞时间1960年翼展(米)24.56(折叠后8.94)服役时间1964年1月机翼面积(平方米)65.03生产公司诺斯洛普公司空重(千克)17270现况现役最大起飞重量(千克)23560产量  最大燃油量(千克)5630单位造价(美元)8000万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590主要用户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巡航速度(千米/小时)500发动机  实用升限(米)
转场航程(千米)
雷达天线罩直径7.32米,天线罩厚度0.79米,停放时可下降0.64米
空中执勤时间(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小时)
美国E-3“望楼”预警机
E-3“望楼”预警机,是美国波音公司于1970年开始在波音707-320B民航机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远程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1972年2月试飞,1977年交付使用。E-3“望楼”预警机
“望楼”系美国第三代预警机,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全天候、远航程、高空高速预警机,机内有供17名成员活动的驾驶舱、战术舱和生活舱,机背上支架托装一个旋转的直径为9.14米、厚1.8米、重5300千克的圆盘形雷达天线罩,两翼下对称吊装4台推力各为95.25千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飞机全长43.68米,机高12.6米,翼展39.27米,最大起飞重量147550千克,最大飞速853千米/时,实用升限12200米,执勤巡航高度9140米,执勤巡航时间6小时,不进行空中加油可续航9到15小时。E-3A型预警机在9000米高空飞行时,雷达发现高空目标的距离为600千米,发现低空目标为300到400千米,其监视覆盖面积可达30到6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30部地面雷达的作用。此外,它还可搜索600个目标,并能对240个重点目标进行识别、判读、测距、并处理300到400个目标的数据。
“”(Phalcon)
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以外,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研制预警机的能力,而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费尔康”就是以色列飞机公司(IAI)与其下属的ELLA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研制的一种全新概念的预警机,它由波音707客机改装而来,某些性能甚至超过了美、俄预警机。“费尔康”预警机
“费尔康”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飞机外皮与天线阵融合为一体等新技术,不像E-3那样采用机背圆盘天线整流罩,与传统的预警机相比,“费尔康”安装了6个格板型相控阵L波段保形雷达,可360度全方位覆盖。其巡航高度为9000米,机上可载乘员15人左右,最大续航时间设计可达11.5小时,可提供360度全向覆盖,能够全方位搜索和监视陆地、水面和空中目标。在巡航高度执勤时,对大型高空目标的有效探测半径可达670千米,中型目标为445千米,对低空小型目标为370千米。敌我识别系统在一次扫描中能询问200个以上装有应答机的空中、海上或陆上目标,,获取己方军队的展开情况,向空中指挥员显示完整的陆海空军态势。因此,“费尔康”预警机既是一架侦察机,又是一个在高空游弋的雷达站,还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空中指挥所。
“费尔康”的雷达系统由以色列自行研制成功,不仅能大幅度提升空军的信息战能力,增大己方的预警时间,而且能极大威胁敌方空军对己方的超低空突袭能力。该系统有9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台和2台辅助显示器,设计使用的EL/M-2075型雷达(PAR)处于世界领先地位(NOW)。
总的来说,“费尔康”预警机的空中预警能力基本上与美国E-3预警机相同,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但价格却只有E-3的三分之一左右.
基本情况(费尔康) 性能数据
机长(米)
机组人员(人)
机高(米)
翼展(米)
  机翼面积(平方米)
以色列飞机公司(IAI)
空重(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千克)
  最大燃油量
  单位造价
  最大飞行速度(千米/ 小时)
巡航速度(千米/小时)
  发动机
  航程(千米)
EL/M-2075型
空中执勤时间
  最大续航时间(小时)
中国装备的“空警-2000”的预警机,采用了技术,比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近代阵雷达、显近代台、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皆为中国设计和生产。[1]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于国土防空的需要,中国就已经用图-4轰炸机的改装过一中国预警机架预警机,并命名为空警-1号。该机不但可探测数百千米外的空中目标,对海上目标也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其作用相当于把一台雷达站搬到了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由于种种原因,空警-1号并没有设计定型,惟一的一架至今仍保存在小汤山航空博物馆。
中国空军第一架&空警-1&预警机是在生产的图-4远程轰炸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图-4远程轰炸机基本上模仿了的B-29远程轰炸机。日,苏联空军图-4远程轰炸机完成了首次试飞。与美国空军B-29远程轰炸机一样,图-4远程轰炸机采用了张臂式全金属中单翼气动布局,采用前三点式和可收放式。整个机身由前密封舱、中部机身、中部密封舱、尾部机身和尾部密封舱五部分组成,机头与中部密封舱直径为0.71米的密封涵道联结在一起。图-4远程轰炸机机组成员为11人,翼展为40.05米,机身长为30.18米,为161.7平方米,飞机空重为3227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为47500千克,为66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558千米/小时,实际航程为5100千米,实际升限为11200米,不开加力时为960米,使用减速伞降落滑跑距离为1070米。图-4远程轰炸机安装了4台АШ-73TK(4X2000马力),10挺口径为12.7毫米УБ型,10部口径为20毫米Б-20Э型,5部口径为23毫米HC-20型航空机炮。此外,图-4远程轰炸机还可以携带8000千克ФАБ-1000型。
在苏联航空发展史上,图-4远程轰炸机不仅是唯一由苏联斯大林以书面命令形式下达研制的远程轰炸机,而且也是最后一批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远程轰炸机。因此,它的研制成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54年,在苏联托茨科耶地区举行的军事演习中,空军一架图-4远程轰炸机投放了一颗,引起了北约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使进入了新的高潮。苏联共计生产了847架图-4远程轰炸机,而中国则从苏联采购了15架。1965年5月,中国空军一架图-4远程轰炸机在中国成功试验了一颗威力为4万吨当量的原子弹。
1967年,中国在图-4远程轰炸机基础上研制出了&空警-1&预警指挥机。中国空军&空警-1&预警机安装了苏联空军图-126&苔藓&预警机使用的&蔓-1M&机载雷达。&蔓-1M&机载雷达圆盘型整流罩直径为11米,高为1.9米,探测距离为370千米,主要用来发现海上和空中目标,并引导战斗机对其实施拦截。&蔓-1M&机载雷达是苏联为预警机研制的第一部预警雷达,采用多普勒体制,功率为2毫,脉冲重复频率为300赫兹,天线尺寸为10.0X1.8米,天线与圆盘型整流罩固定在机身上方的塔座上,每10秒钟旋转一圈。
中国共计生产了2架&空警-1&预警机。但是,由于中国空军认为&空警-1&作战效率较低,因此停止了&空警-1&空中预警指挥机的生产。
“空警-200”预警机“空警-200”预警机实际上是运-8AEW的改进型,是一种小型预警机。最初,该机被命名为“平衡木AEW”(5号方案)。随后,又被命名为运-8/F200。日,“空警-200”完成了第一次试飞。
随后,位于的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加快了研制“空警-200”的步伐。为了解决飞行安全问题,中国军方积极与安东诺夫设计局进行了合作。在改进“空警-200&的过程中,更换了新型座舱玻璃除霜系统和新型机组成员紧急情况告警装置。据悉,该机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大大提高了飞机的飞行安全性能。
在2009年的60周年,&空警-200&梯队首次亮相,两架预警机引导两个梯队,一个是3机楔队,由1架&空警-200&和2架歼-11组成;一个是5机楔队,由1架“空警-200”和4架歼-11组成。
2007年中国自主生产的最新预警机投入使用,参考消息引述《广角镜》月刊2月号文章 标题:国产新式预警机横空出世 采固态相控阵雷达中外瞩目。据专家指出,该架称作“空警-2000”的
空警 2000预警机,采用了,要比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砷化镓微波、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皆为中国设计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以色列在美国强大压力下虽停止向出售预警机,中国更于2002年主动中断从俄罗斯购买入价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预警机,转而全力发展更先进的大型预警机。作为空军天字第一号的国家头号军事重点工程之一,它的重要性和被寄予的厚望,从被命名为“一号工程”中可见一斑,其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悉,“空警-2000”的雷达天线并不像美俄预警机一样是旋转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动的。这似乎印证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领先一代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它只需以电子扫描进行俯仰和方位探测,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较落后的机械扫描旋转天线。也可以证明,中国专家已有效解决了相关的一系列难题。
2011年7月,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报道,中国将凭借年向巴基斯坦供应4架空警-200预警机、总价值2亿7850万美元的成绩跃居第4大预警机出口国。
ZDK-03中国二代预警机
ZDK-03预警机由中国独立制造,机上装备了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2010年12月巴基斯坦电视台宣布巴空军购买的中国首架ZDK-03型预警机已经出厂。与中国空警200不同,该机并未安装'平衡木'相控阵雷达,圆盘式天线,而是采用了圆盘雷达。该机以中国运-9运输机为平台(运-9高新工程三类平台采用了国产涡桨-6C发动机,功率从后者涡桨-6的4000多马力提高5000多马力,同时换装国产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了油耗和噪音。)发动机功率的提高,衣提高了ZDK-03运输机的飞行、起降及巡航性能,特别是高原地区的作战性能,这对于在克什米尔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作战相当有利。[2]
此外,运-9平台采用了机翼整体油箱,机内载油提高到20吨左右,其航程由运-8F400的3000多公里提高到5000多公里,滞空时间增加到8个小时以上。对于预警机来说,其需要长时间在空中滞留以维持对目标区的警戒,因此滞空时间的增加,减少了飞机轮值次数,避免了因飞机轮班造成的空白,提高对目标区空情的掌握能力。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运-9平台加长了机体,由运-8F-400的33米增加到36米,这意味着ZDK-03可以搭载更多的显控台,配备更多的空勤人员,在执行任务中进行轮换,同时还可以为机组人员提供休息的场所,在高度紧张的指挥引导作业中,降低执勤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也助于提高飞机的指挥引导能力[3]。
该机以运9运输机作为载机,外形与中国出售给巴基斯坦的ZDK-03型预警机相似,但机载雷达采用的应是新型雷达,外观上能看到雷达中心位置有一处明显凸起。[3]最早研制装备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在后期,美国海军为及时发现利用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把当时较先进的警戒雷达装在小型的TBM-3W飞机上,这就是早期的预警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上近20个国家(地区)已经装备和研制的预警机有十几种,在役的约有300架。这些预警机约80%是美国研制生产的。同时,美国也是装备空中预警机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5%。俄罗斯生产的预警机占全世界总数的10%。以色列开始在机载相控阵雷达和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轻型预警机领域呈现上升势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到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现代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信息化战争,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和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指挥堡垒”。世界上最早的预警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E-1“追踪者”舰载预警机,随后即是著名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E-2是美国海军现役最主要的预警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使用的基本上都是E-2C。已经生产了175架以上,其中的32架出口给了、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埃及、阿联酋、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预警机。该机采用双发,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5.5小时,当巡航高度为9390米时,其背上的AN/APS-145雷达能监视2400万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且无下视波束盲区,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25分钟。可同时监视、跟踪显示2000个目标,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执行空中拦截任务。E-3A“哨兵”预警机美国空军的现役主力E-3A“哨兵”预警机,由于不受航母的限制,采用了民用客机为载机,其探测距离较远,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达400多千米,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千米,可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同时识别200个目标,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的新一代预警机E-767其实就是以波音767为载机的E-3A。
也是生产装备预警机的大国,对研制预警机的认识并不比美国人晚,可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研制出第一种预警机图-126。此后,以伊尔-76为载机的取代了图-126,成为俄军的主力。就是在打卫星电话时被A-50截获信号,招来导弹而一命呜乎的。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而E-3尚无此种能力。
除了美俄以外,只有少数国家有研制预警机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以色列的“”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其他一些中小国家,如瑞典、荷兰也研制了“萨伯2000”等小型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虽然功能远不及美国预警机那么强大,却是中小国家的理想选择。航空母舰的千里眼
主要由舰载预警飞机和等组成,通常以电子设备等发现敌目标,迅速将情报信息传送给航空母舰指挥控制中心,由其指挥舰载武器实施攻击。
电子侦察警戒网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在敌作战(飞机、水面和潜艇)发射导弹之前将其发现,并引导己方兵力进行拦截和干扰;发现来袭导弹后即向发出警报,进行目标指示,保障战斗群的各道防线实施有效干扰或将导弹击毁。
舰载预警机通常配置在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敌来袭方向上,前出距离为200海里,带时续航为6小时。每艘航空母舰搭载预警机4~5架(一个中队)。作战时能保证有一架在空中警戒。预警机可在半径数百海里、高度30000米以下的广阔空域同时发现、识别、跟踪、监视250个以上速度不同的各类目标,并控制30架作战飞机进行空战。它在航空母舰前方370公里空中警戒时,通过数据链等通信设备为航空母舰战斗群及时提供距航空母舰千余公里以内的来袭高空轰炸机、低空轰炸机、低空战斗机、舰船和低空等目标的坐标、批路及主要参数。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战术指挥中心与预警机之间有数据链进行信息交换,共同完成预警及任务分配等任务。预警机的电子侦察设备和机载雷达可在中工作,能抗击敌。
如E-2T预警机作战使用时,可全面监控其防区范围至对方纵深内的广阔空域,增加预警时间,加大,进而对对方达成战役的隐蔽性、突然性构成严重威胁;
可对己方作战飞机实施及时的指挥、引导,增加主战飞机的作战范围,先对对方发现和攻击;
可前出指挥引导,当情况需要时,E-2T也可在F-16的掩护下,前出150~2千米进行区外活动,实施警戒、指挥、引导等综合保障,进而对对方纵深部署构成经常性的威胁。航母战斗群
当飞行高度为9100米时,其对高空轰炸机发现距离为650千米,对低空轰炸机的发现距离为480千米,对低空战斗机的发现距离为408千米,对舰船的发现距离为360千米,对低空巡航导弹的发现距离为250千米。
E-2T升空后,可有效弥补地面雷达存在的对低空目标的探测死角。1架飞行在约10000米高度的E-2T,可侦测时速0.9的低空飞行目标,可较地面雷达提前20分钟发现目标,因而可使防空预警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增加到25分钟。E-2T与IDF、F-5E、、F-16等型战斗机可实现联网,联网后1架E-2T型机留空活动,可同时引导190批飞机实施空战。E-2T装备有ALR-73被动探测系统,可侦测距其850千米处的电子发射源,可与EC-130H型配合实施电子战行动。
但E-2T预警机的弱点有以下三个方面:机动性差。由于其速度/496千米/小时,最大速度也仅598千米/小时,实用升限低只有9390米,因而在受到导弹攻击时难以规避;被弹面积大。E-2T身长17.54米,翼展24.56米,天线直径约7.3米。据理论计算其被弹面积是F-16飞机的1.6、米格-29机的1.5倍,被命中击毁的概率高;自身没有防御能力。一旦对方攻击武器突破其掩护兵力的防护,E-2T就成了没有还手之力的靶子。电子侦察 及早预警
要根据敌预警机基地和我重要保卫目标的位置,研究敌航母出动的主要方向,针对敌预警机的活动高度、,分析判断其可能的活动区域;采取电子和技侦部队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敌动向、通信和预警系统、各类目标的侦察监视,及时掌握敌预警机活动情报;针对敌预警机高、目标大、不断工作的弱点,我可及时启用大功率干扰雷达,突然探测;广泛收集,组织对预警机预先电子侦察和直接电子侦察,准确地掌握其作战活动规律。
欺骗迷敌 电子干扰
要集中主要电子对抗力量,干扰预警机机载搜索雷达,为突击兵力开辟安全的电磁通道;采取模拟欺骗,巧设诱饵,严密组织电子防御,以防止敌预警机的雷达搜索及,避开电子战飞机的电子进攻和反辐射导弹攻击;对敌军战略电子侦察和航母编队的战术电子侦察进行。中东战争、以及海湾战争都一再表明,只要施计用谋,可以隐蔽战役战术行动企图,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经常使用无人侦察机和干扰机在箔条干扰走廊的掩护下,抵近航母编队实施干扰,频频调动敌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其他作战飞机,诱导欺骗敌雷达开机、电台工作,对编队进行电子疲惫。
布撒扰片 通信干扰
由金属箔条形成的干扰走廊是干扰敌预警机机载雷达的简便有效方法。战役行动开始时,首先出动电子干扰飞机,在航母编队周围空域多方向、多层次大量布撒箔条干扰走廊,同时使用干扰飞机从多个方向对敌预警机机载预警搜索雷达和区域防空系统的施放大功率有源干扰。可以出动电子干扰飞机用机载通信干扰装备,对敌舰载特高频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和卫星信号接收机进行有源压制性或有源欺骗性干扰,破坏卫星通信的接收系统。
空中打击 以空制空
众所周知,舰载预警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都在距航母数百公里的地方巡逻,从而为我们率先打击敌预警机提供了可乘之机。当掌握敌预警机活动区域位置信息时,我机应先期起飞,隐蔽出航,尽可能与敌预警机同时到达其预定活动区域,对其实施突然打击;当敌预警机换班或时,应抓住其机动能力受限,疏于戒备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力量进行打击;要根据战场情况和敌预警机可能活动的空域范围,划定和歼击掩护机活动区域,以保证一旦发现预警机,能够立即升空,按照所划定的区域对敌干扰;要采取多向进入,多机突防围歼战法,低空进入,低空接敌,低空占据待机点,然后以快速机动的性能优势,迅速爬高抢占有利空域,突然发起导弹攻击。
机动设伏 远程打击
敌预警机通常在空中进攻编队后侧,距攻击目标一定距离(300~400千米左右)的中高空空域活动,有相当的掩护兵力和一定的干扰自卫能力,能及时发现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打敌预警机,要全面掌握敌预警机活动规律和特点,搞清其优长和弱点,切实做到&知彼&。要选择作战空域大、反应速度快的地空导弹部队,担负打预警机任务,部署在防空区内,在掌握敌行动征候后,携带精干主战装备以摩托化行军方式,在数小时内快速机动前出至预定作战地域,选择敌预警机探测盲区范围,占领发射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作战中,应放过敌其他飞机,专门伏击在作战地域上空活动的敌预警机;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每射击一次(打一仗)就立即转移阵地或撤回原防区;要充分发挥远战的威力,待敌预警机准备升高和着陆时,迅速突然袭击,打击敌飞行平台。
受制多种武器
一旦我方的战机乘虚而入,打掉预警机的招法层出不穷
成为重点目标
在未来作战中,强敌驶抵作战海区后,舰载预警机首先要升空,并实施及时不间断的探测,以掌握情况,指挥引导其他飞机作战。所以作为战斗群C3I系统主要节点的预警机,就成为欲反击航母优先攻击的目标,只有先打掉这个指挥、探测、引导的环节,才能夺取电磁优势,实施有效的。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世界各军事强国在加强、完善预警机方面都不遗余力,从而使预警机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延长服役期。美军E-2C的最新改进型“鹰眼”2000已经装备在“”号航母上,并参加了。“鹰眼”2000改用940中央,其重量和尺寸分别是原来的1/2和1/3,但处理能力提高了15倍。俄国也已把A-50“中坚”预警机改进为A-50U,其探测目标距离和跟踪目标数量均有所增加,提升了对飞行目标的预警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价格便宜的小型预警机。大型预警机的价格动辄数亿美元,普通国家难以承受,因此有些国家正在积极研制性能适中、价格便宜的小型预警机,像瑞典的“萨伯2000”、荷兰的“极乐鸟”Mk2等。这些小型预警机体积小,功能也较少。瑞典的“萨伯2000”实际上只是一种地面控制的机载监视系统,探测到的通过数据链传送到瑞典地面防空系统的指挥中心,再进行处理分析。
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众多,其高、探测能力强、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包括上述两种小型预警机在内的新一代预警机差不多采用的都是相控阵雷达。美国对相控阵雷达十分重视,各军种均有各自的计划,光在研的型号就有四种,分别是空军的预警机、海军的S-3预警机、的V-22预警机以及的D754遥控预警机。
图:使用的A-50空中预警机。图书
书 名: 预预警机警机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开本: 16开
定价: 39.00 元
《预警机:信息化战争的空中帅府》生动、全面而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预警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主要技术,回顾了预警机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历次战争中的使用情况,并对预警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针对广大读者所关心的国产预警机的开发历程,《预警机:信息化战争的空中帅府》也做了介绍。预警机由于具备强大的预警探测和指挥控制功能,在叙以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次现代中经历了实战检验,取得了丰硕战果,证明了自身的重大价值,并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必需装备,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预警机:信息化战争的空中帅府》是预警机及其相关电子技术的科普读物,可作为广大军事爱好者,部队官兵,大、中学生和研究工作者了解预警机的参考书。
第1章 登高丘,望远海——为什么要上天
第2章 机载雷达的“三高”技术——预警雷达上天的关键
第3章 从蜻蜓的眼睛谈起——相控阵及其与机械扫描的比较
第4章 小马也能拉大车——预警机载机的选择与改装
第5章 大水也冲——预警机中的敌我识别
第6章 预警机中的“顺风耳”——
第7章 预警机和现代战场的“神经系统”——通信与数据链
第8章 预警机上的“幕后英雄”——任务导航
第9章 预警机的“大脑”与“灵魂”——计算机与
第10章 空-地一体——预警机的地面配套设备
第11章 大盘点——预警机发展65周年
韩国网站《Viggen》4月22日发表文章对装备的&空警-2000&型预警机与韩国新近从美国进口的&楔尾&预警机进行了性能对比。文章认为,&空警&-2000预警机脱胎于以色列的&费尔康&系统。作为第一种装备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已略显落后。而采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主动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楔尾&预警机,在技术水平和整体结构上都占据优势。
  文章称,于2009年国庆阅兵正式亮相的中国&空警-2000&型预警机标志着拥有了自己的&力量倍增器&。中国空军真正开始了由&本土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变。但文章通过对整机结构、整体设计和具体应用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该型预警机作为中国仿自以色列&费尔康&的产品,与韩国即将获得的购自美国,采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主动相控阵雷达的&楔尾&预警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首先,文章认为,&空警-2000&型预警机在整机结构上存在局限。世界各国过去装备的传统预警机的最佳结构,就是在运输机或客机等大型平台的背部加装一个可旋转的碟形天线,里面装备用于预警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而旋转则是为了使雷达可以扫描机身下方度的范围。随着相控阵雷达的出现和使用,天线即使固定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扫描信息。这不仅减少了一套结构复杂笨重的旋转机构,简化了结构,同时为应用更多种雷达布置方案提供了可能。
  &空警-2000&型预警机采用了三部相控阵雷达,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在碟形天线当中。这固然使碟形天线不再旋转,但是依然存在的碟形天线却大大增加了预警机整体的阻力,不仅使预警机飞行速度较慢,也使预警机的留空时间更短,影响了整体性能的发挥。反观&楔尾&预警机,虽然机背同样存在天线,但结构更为巧妙,立柱部分为两部相控阵雷达天线,顶部为第三部雷达天线。在满足全方位扫描的前提下,结构相对简单,结构更紧凑,阻力更小。加上作为载机的&波音-737&的性能要好于&伊尔-76&,因此,&楔尾&预警机在整机结构上要好于&空警-2000&预警机。
  其次,文章认为,中国在装备&空警-2000&预警机之前,并未独立研制或装备一型高性能预警机,该型预警机的搭载平台和雷达设备均来自国外,因此,中国自身并未深度参与整机设计,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在未来维修升级和换代更新方面都存在着困难。相比&空警-2000&雷达与载机分别订购和可能在俄罗斯相对陈旧的载机、导航和相对先进的以色列雷达系统之间产生的兼容问题不同,&楔尾&预警机是整机进口,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是一个整体。在装备&楔尾&之前,韩国空军也拥有比中国空军更为丰富的使用预警机的经验,因此,在整体设计上,&楔尾&要更胜一筹。
  第三,文章认为,即使&空警-2000&预警机性能先进,但对于中国空军来讲,意味的也仅仅是&有与无&而不是&好与坏&。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制约,中国空军长期以来虽然规模庞大,但装备机型相对陈旧。随着这几年大量新装备的加入,虽然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一个以前并不存在的问题,现在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作战的协同问题。之前中国空军装备机型虽然相对陈旧,但来源相对单一,均仿自前苏联战机。空空、空地之间的协同并不存在大的问题。但是,当今中国空军的装备更新,源于国产、仿制和原装进口等多种渠道,互相之间就存在兼容问题。而新装备的预警机雷达又来自并没有在中国空军有多少装备基础的以色列,这就使本来就比较严重的兼容问题更加明显。而韩国空军的装备主要来自美国,装备的更新换代也存在很多内在关联,这时引进一型美制预警机不仅可以快速融入到整个作战体系当中,尽快列装并形成战斗力。同时,也可以从美军方面获得大量的使用经验,使自身整体战斗力可以更快的提高。
  文章最后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防投入的逐年增加,中国各兵种的技术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作为技术密集型军种的空军部队,因技术更新而使战斗力得到的提高显得尤为明显。但受制于长期以来的封锁和本国技术进步方面的局限,中国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自主研发,努力使军队需要的所有装备国产化,即使做到,也会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使装备整体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当获得少量国际先进技术的时候,虽然希望深挖潜力,广泛应用,但又受限于本国技术水平,技术的先进性无法得到充分挖掘,缺点无法得到充分改进,从而导致了装备即使得到更新、进步,但整体水平不高,型号相对繁杂,维护困难,与国际同类装备相比,性能相对落后。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雷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