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描述国际八大海峡国际社区

马六甲海峡的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马六甲海峡的教学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旅游出发地
咨询热线:1 /
出境游热推:
国内游热推:
周边游热推:
->丹麦歌本哈根旅游风光介绍-哥本哈根旅游景点文化介绍-郑州去丹麦哥本哈根景点旅游
丹麦歌本哈根旅游风光介绍-哥本哈根旅游景点文化介绍-郑州去丹麦哥本哈根景点旅游
本信息被2303位网友浏览
QQ咨询:&&&&
国内游、出境游、周边游咨询电话:0、830831
云台山、少林寺、开封、龙门石窟旅游咨询电话:1、955308
河南其他地市和全国其他省份游客咨询可拨打400-600-5969(免长途费)
美丽的哥本哈根(Wonderful Copenhagen)
&&&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欧名城,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欧尔松(&Oresund)海峡西岸。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海相望,地势平坦、风景秀丽。“哥本哈根”在丹麦文的原文是“K&benhavn”, 意即是“商人的港口”,它最初是个渔村。1167年奥斯基勒(Roskilde)大主教阿布萨隆(Absalon)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城堡。1443年被定为首都。&&& 中世纪的哥本哈根,曾多次受到战争的蹂躏。十六到十七世纪,其处于北欧海上商贸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给它带来了生机。此后铁路、港口和大型企业,如酿酒厂、造船厂、冶金厂等相继建成。目前,哥本哈根直辖市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46.6万。&&& 哥本哈根下辖25个行政区,总面积2853平方公里,人口173万,是丹麦第一大城市。哥本哈根不仅是丹麦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也是举行国际会议的场所,联合国社会与发展首脑会议曾于1995年在此举行。
哥本哈根国际机场候机楼
&&& 丹麦之所以让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如此迷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您无论走到哪里,都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激发安徒生创作世界著名的美丽童话的氛围和景观。丹麦乡村的美丽和宁静,衬以众多的庄园和古城堡,开阔的乡间公路旁那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还有那些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更为丹麦增加了许多妩媚。而在这众多迷人的风光之中,首都哥本哈根无疑是最令人留连忘返的。在这座集古老与现代于一身的颇具活力的北欧都市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觉得有那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 每年六七月在哥本哈根都有爵士音乐节,大小船只停泊的运河中,音乐响起来了,哥本哈根也飘了起来,人们手拿啤酒在彩色旗帜下翩翩起舞,古老的海洋情调顺着四面八方的开阔港区浮动流淌。天空总有一种透明的蔚蓝,安然的气势笼罩优雅的街道,树丛后的住宅窗户上反射大海的光芒,蔚蓝的天空和蔚蓝的海洋在这里亲密地契合。&&& 一般说来,当您初次到一座迷人的城市去观光时,首先在市中心转一下是个很好的主意,因为市中心往往囊括了城市的精华。您可以籍此得到一个对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有哪些主要的广场、街道、购物区、著名景点、特色建筑等等。有了这些初步的印象,您接下来仔细游览这座城市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生活富足的哥本哈根市民
&&& 在哥本哈根,城市观光车的起点就在市政厅旁边。如果您自己有兴趣去发掘这座城市的美丽,您会发现在这里有许多窄小的街道和富有情趣的河道。这里还有一条特殊的港口和运河观光路线值得一游,因为在这条观光路线上您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许多别具特色的房子。在一座名为克里斯钦港(Christianshavn)的小城附近那一段,您可以看到美丽的救世主教堂(Vor Frelsers Kirke),该教堂的尖顶上有一个朝外的旋转楼梯,在那里,您可以一览无余地观看整个哥本哈根的美丽风光。&&& 距哥本哈根市政厅不远,有一个叫做城堡岛(Slotsholmen)的地段,也是哥本哈根的著名游览区之一。丹麦人在那里已统治丹麦全国达五百年之久。在那里,首先跃入您眼帘的是克里斯钦堡宫(Christiansborg Slot),因为丹麦国会就位于这座城堡里面,所以人们通常把克里斯钦堡称为国会大厦。紧挨着国会大厦入口的是老剧院,该剧院是世界上同类剧院里最古老的剧院之一,现在是一座剧院博物馆。在国会大厦入口的对面是皇家图书馆花园。与皇家图书馆花园相邻的是兵器博物馆。如果您对军服和老式轻武器感兴趣的话,您就可以在兵器博物馆里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式轻武器收藏。  在该城堡的同一侧,您还可以看到皇家马厩和古老的皇家马车。从皇家马厩,跨过运河只需走几步远就到了国家博物馆。在该博物馆里,借助于文字和图片资料的介绍,您可以对丹麦的历史作一个回顾。  如果您对博物馆和艺术品情有独钟,到附近的嘉士伯艺术博物馆(Ny Carsberg Glyptotek)一游会很有收获,那里收藏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艺术珍品。除此之外,那里还有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收藏,以及丹麦油画“黄金时代”()的作品。  从市政厅广场乘公共汽车,您可以直接到达哥本哈根的象征-美人鱼所在地。美人鱼出自于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美人鱼在哥本哈根人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由于优美的周围环境,许多人经常选择在此附近散步。如果您也有兴趣加入该行列的话,您就可以从美人鱼雕像的脚下开始。在那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排着长队争相拍摄美人鱼的倩影。从美人鱼塑像出发沿着海岸线漫步,时常可以看到进出港口的飞船和客轮。走不了多远您就可以看到那让人过目难忘的盖菲昂喷泉(Gefionspringvandet)和英国教堂了。
哥本哈根运河观光游
  沿着海边继续往前走,您可以看到有200多年历史的仓库和晒粮食用的粮仓,现在它们已被改建为别致的现代化公寓和旅馆。再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位于丹麦王宫阿美琳堡(Amalienborg)的阿美琳花园,这里有喷泉以及五彩缤纷的花丛。从这里一直往前走,您很快就可以走到“新港”(Nyhavn)了。新港是一个运河码头,沿着河边的一家家餐厅、酒吧,从早餐一直开到午夜,里面紫红吧台和焦香烤鱼,陪伴着有海洋性格的丹麦人,他们在享受美食佳酿时展露着欢愉而豁达的笑容。  从新港往城中心方向走,不远就是国王新广场(Kongens Nytorv),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皇家剧院(Det Kongelige Teater)-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大本营和德安格尔特饭店(dAngleterre Hotel)。这里也是哥本哈根步行街的起点,一个真正的购物天堂。没有任何别的方式比在哥本哈根购物而更容易让人潇洒地把钱花个精光。丹麦设计全世界著名,无论您想买什么,现代家俱也好,银器珠宝陶瓷也好,丹麦的裘皮大衣也好(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出口国),您都可以在位于国王新广场和哥本哈根市政广场之间的步行街上买到。  哥本哈根正在努力把市中心的一些古老庭院改造成吸引游客的购物中心。沿着步行街或者绕着一些小广场漫步,您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精品时装店、精品制作车间,以及咖啡小吃店等等。  说到历史遗迹,您可不要错过位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城堡茹森堡(Rosenborg)里面的丹麦珍宝馆,在这里除了能看到历代王室的王冠和金银首饰以外,您还可以看到那两只丹麦国徽上的银狮子。茹森堡位于国王花园里面,国王花园是哥本哈根众多风景迷人的公园之一。在茹森堡的对面是植物园(Botanisk Have),里面的暖房本身就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哥本哈根天文馆  哥本哈根的各种餐馆本身也是一道风景线。您也许还不知道,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高质量食品出口国之一。丹麦的火腿、奶酪、熏肉、黄油,以及许多其它食品都可以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见到。所以说,当您在哥本哈根吃饭的时候,不要总是吃那些通常喜欢吃的食品,要敢于尝试一些有丹麦特色的食品,比如说各种各样的三明治。和中国食品一样,丹麦食品不仅讲究味道美,还讲究外观美。  丹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出口国之一。您不妨品尝一下丹麦品种繁多的啤酒,还有丹麦的奥尔堡老烧酒(Aalborg)。据称,奥尔堡老烧酒可以使男人更强壮,使女人更温柔,这在丹麦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哥本哈根的餐馆有各种各样的价格水平,也总可以找到适合各种年龄的餐馆。许多歌舞酒吧通宵开放,直到第二天早晨5点钟。而这时候,那些提供早餐的餐馆又开门迎客了。  在5月1日到9月中旬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地方绝对不能错过。您可能早就听说过,那就是哥本哈根有名的趣伏里(TIVOLI)公园。趣伏里里面不仅有形色各异的众多花卉,还有许多价格各异的餐馆。它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又有过山车那样激动人心的游乐项目。里面随处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也有许多室内音乐厅。但是里面没有打击乐,没有霓虹灯。这便形成了趣伏里所特有的气氛。您可以绕着趣伏里湖散散步,也可以到小卖部去喝杯咖啡或吃点点心什么的。  不错,游哥本哈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管您是喜欢乘汽车游览还是步行游览,或者您希望“借”一辆免费自行车以丹麦特有的方式游览,您都会对美丽的哥本哈根留连忘返。  对了,您一定想知道是不是有中国人曾经在这座文化名城留下点文化遗迹什么的。还真有!1959年5月,郭沫若在游遍北欧诸国之后曾经写下一首由衷赞美哥本哈根的诗: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去海水平。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
“俄罗斯”这个称呼是中国人通过较早接触俄罗斯人的蒙古人学来的,在蒙古语中很少有以辅音R开头的。
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国内旅游景点大全
出境旅游景点大全Copyright &
taihai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案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记海峡两岸写作过程指导教学研讨会
一场写作教学的峰会
——记海峡两岸写作过程指导教学研讨会
走在上海市松江二中的校园里,你便会明白,这所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学校能走出施蜇存、韩寒这样的俊彦绝不是偶然的。
这是我见到的唯一的以古城门作校门的学校,厚重,古朴。走进去,就是打开一轴古意盎然的水墨画。大道两旁的朴树优雅地托举着桔黄的细叶,虬枝峥嵘的梧桐意味深长地沉默着,如磕着烟袋锅的老者,举手投足间都是绵久的文化。
12月11日,海峡两岸写作过程指导教学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上海市松江二中承办。与绝大多数研讨会不同的是,此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冗长的开幕式,但活动组织之精细、学术之前卫,都彰显了沪派语文的国际品质。
&&&&&&&&&&&&&&&&&&&&&&&&&&&&&&&&&&
上午的论坛交流
上午由上海师大詹丹教授主持“论坛交流”,共有十位老师专题发言,每位限时八分钟,郑桂华、谭轶斌和王荣生三位专家分块点评。
本次活动研讨的主题是“写作过程指导”,发言老师均围绕这一主题,多层面、多角度展开阐述:就学段而言,覆盖从小学至初中再到高中的全部年段;就研讨范畴而言,有探讨课程层面,也有探讨课堂层面;就研讨内容而言,有课题项目的介绍,也有虽未立项但正在扎实推行的区域研究、个体研究;就研讨角度而言,有谈内容与过程的关系,也有谈策略与过程的关系。
在交流发言中,除“过程”外,出现的高频词是“支架”。
上海延安高中白丽老师发言的题目是《为学生写作提供必要的支架》,从学生当前写作的障碍谈起,认为帮助学生跨越写作障碍的有效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她举了两个案例。第一个是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具体分六个步骤:(1)先让学生认识复杂记叙文,比较《不能忘却那份情》例文1、例文2,进而感知复杂记叙文:选材更丰富,内涵更丰厚。(2)怎么写复杂记叙文?引导学生建模。研习典型例文《不能忘却那份情》&《无形的爱》(2013上海高考一类文)、《目送》(龙应台),梳理出复杂记叙文结构全篇的两种常用方式:串糖葫芦式和嵌套式。(3)小组讨论写出总体评阅意见(课后)。(4)小组代表交流,班级同学随时质疑(5)周末,依据评阅建议和自己参与评阅的体会,修改或重写作文,并写出自我评判。(6)周一,交给原评判小组由原评阅者评判是否有改进,并给出成绩。第二个案例是,议论文起步阶段的教学。三个步骤:(1)搭梯子,补充8篇议论文,精心研读;(2)再搭梯子,给材料,读后写,就事论事,只写片段;(3)指路子,引导学生从例文中归结出“引——议——联——结”的扩展路径,并循此路径将片段扩充为完整的文章。
大连市教研员邓鑫老师的发言题目是“隐于微点作文背后的三级支架”。一级支架:解读教材,梳理微点。邓鑫老师共梳理出初中语文教材五十多个写作微点。二级支架:统筹规划,前后勾连。避免了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三级支架:提升能力,过程指导。
松江二中朱桂娟老师谈的是“以评价促进高中议论文写作——开展评价促进写作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老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评价量规”,当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生成、完善评价量规,而是让学生通过写作课堂教学所掌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评价不仅是教师管理教学的手段,而且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老师力求通过改变评价的方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改革吧。
关于写作“支架”,詹丹老师的一句话颇耐人寻味:“我希望写作‘支架’是‘心脏支架’,而不是‘建筑支架。”除“支架”外,另一个关键词是“学情”。邓彤老师发言题目是“学情探测:写作过程指导的起点”。邓彤老师认为,写作学习不是零起点。学生写作困难不是全局缺失,而是局部梗阻。写作教学不是“全盘授予”,而是按需指导。提供少量的必要知识即可有效促进写作学习。因此,要分析并依据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确定针对性的写作学习支援。写作教学的过程化指导,要求教师根据每一阶段不断变化的学情相应调整针对学生的学习支援。学情探测,是写作过程指导的前提。邓彤老师学养深厚,通地样本切片分析和案例示导,使大家对学情探测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谭轶斌老师在点评时,强调老师要“目中有人”,并对论文集题目《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未来》做一简单解释。探测学情,始终坚持学生立场,这是写作教学始终不变的追求。
陈兴才老师的发言题目为《从“为什么要写作”看“过程”里“最缺什么”和“最该有什么”》。认为过程指导里,我们最缺的是对于“思想”的催生与整理,任何文章,没有思想或者说独特的想法、个性的表达,其实没有价值。“过程指导”首先关注写作任务的品质&:要指示探寻真相,引导追求真理,鼓励说真话,表现真性情&。通过“求真”的命题以求“真实的表达”。变“命意”为“命域”,要有新意,能刺激表达欲望。遵循“说事拉理”原则,而不是“说理找事”,前者是有目的的干预生活,后者是无目的空说理。各种体裁如小小说、戏剧、诗歌文化批评、故事新编、影评、书评甚至是悼文、铭文,不求全部爱好,但都应该尝试。本想以课例《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情境化写作》来具体谈谈,但限于时间未能展开,不过“情境化写作”却是一条很有价值的写作教学路子。关注过程,更要关注“为什么写”的写作驱动力,陈老师的视野较为开阔。郑桂华老师点评时所说的,教师要关注写作的三种范式——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与交际语境写作。我们在强调过程写作的同时,还应吸纳交际语境写作的有益成分。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陈赣老师谈的是“关于过程化写作教学范式的
一点思考”。会前我即拿到松江区区本作文教材,很佩服陈老师和他的团队所做的这些有意义的事。陈老师也提倡设计活动支架:促进学生参与,如概念图、思维导图、正反合过程表、作文六魔方(描述、联想、比较、分析、运用、论辩)……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不在显赫之处强求,而于隐微处锲而不舍,这就是神圣。”提倡关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成就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这次我也获得了大会发言机会,我结合自己的作文课例谈了作文课堂的生长性。第一,明确合适的生长原点。体现为:(1)在课程和学情的契合处确定训练点;(2)找到可生发的教学凭借;(3)依据“学习起点”确定“课堂起点”。第二,培育自由的生长环境。营造“聊天式”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组织有层次的写作活动。第三,遵循自主的生长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性言语活动中自我建构;提供写作“支架”,为生长助力。
王荣生教授在点评时,赞赏了发言老师的或理论或实践方面所作的努力,尤其是他从各自的发言中,听出了与以往写作教学研讨所不同的话语系统的转换,认为中国写作教学将随着共通、共同的学理基础的确立而将迎来转型的机遇。
下午的教学观摩研讨
下午第一课我选听了南师附中夏清老师执教的《有创意地叙事》一课。
夏清老师带着浅浅的微笑,声音温婉,很有亲和力。
她先问学生:你听过或见过这样的事吗?PPT投影: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她最终病愈。
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猜想其间还可能发生了什么?老师让一排学生回答。
生1:一段很美好的爱情。
生2:更加享受生活,使病痊愈。
生3:变得很绝望,有朋友看她,变得有希望。
生4:自暴自弃,亲人给予力量。
生5:社会好心人,赠予器官。
生6:想起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老师点评几位学生讲的都有不寻常的地方,都摒弃了常见的医生治疗的想法,将最平常的想法抛开。如何能将平常的猜想转换为不平常的,PPT依次呈现下面六种构思方案:
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医生不抱希望,她最终痊愈。
&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医生不抱希望,自己缺乏求生意志,她最终病愈。
③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医生不抱希望,自己缺乏求生意志,朋友热心宽慰,她最终病愈。
④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医生不抱希望,自己缺乏求生意志,朋友热心宽慰却无济于事,她最终病愈。
⑤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医生不抱希望,自己缺乏求生意志,朋友甲热心宽慰却无济于事,朋友乙对别人的温情不以为然,她最终病愈。
⑥一位年轻女子得了重病,医生不抱希望,自己缺乏求生意志,朋友甲热心宽慰却无济于事,朋友乙对别人的温情不以为然却为她牺牲自己,她最终病愈。
当第⑥条思路呈现后,老师说这就是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构思。
夏老师这一设计很是巧妙,对文本创作进行了想象性还原,静态的文本变成了动态的创作过程。老师进而明确,从真实生活的记叙文发展为未必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依靠的是虚构。虚构,就是把自己假想成某个叙述者(说故事的人)叙述或者描写所想象的场景、人物、故事。
老师紧接着问,《最后的常春藤叶》虚构了哪些内容?
老师提示从情节角度考虑。一学生说,可能患病是虚构的;也有学生说,中间的事是作者虚构的;还有学生说,画家的功力,还有那天风雨交加的场景,可能都是虚构的。老师说,在虚构的时候,主题也会发生变化。人物、冲突、悬念,最终都指向主题。
夏老师这节课讲的是“虚构类写作指导”,这对于写好复杂记叙文极为有用,挣脱了应试写作的束缚,从文学写作、创意写作的层面进行指导,必然会对应试层面的写作产生影响。
第二板块:老师要求用虚构的方法,请学生把故事说下去。故事开头:“情人节,他买了一朵玫瑰。”以记叙为主,在学案上续写几句话,尽量写成一个矮小完整的故事。(60字左右)
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自己和他人的续写,小组推荐一篇佳作。
第一组:女友要求分手,留给他最后一张照片,他愤愤地丢下玫瑰,将照片丢入垃圾筒中。后来得知女友得了绝症,是为了留下最美的一面。而当他去找那张照片时,却发现照片被玫瑰刺破了。
第二组:这是结婚五年第一次买的玫瑰,她很精心地照料,但绚烂之后却是枯萎。
第三组,(我没听清楚。)
第四组:送花时,却发现女友和另一位男的在一起。他随即拍着男的肩膀,说:“哥,买花不?”(学生鼓掌)男的让他快点走,他跑到一个角落,仰天祈祷:她快乐就好。(学生鼓掌)
第五组:听到了争吵声,一位女人抚着脸出去。一年后,少了一个她,多了一对伴侣。
第六组:放在她的墓前,他已经暮年了,以这种方式感谢教给他做人的初恋。(鼓掌)
第七组:将这朵玫瑰送给救了他若干次的看护犬。
第八组:她走进了别墅,将玫瑰藏在衣服里,发生车祸,……是自己喜欢的黑色而不是情人喜欢的红色。
老师问同学们,哪一组最好?学生齐说,“仰天祈祷,她幸福就好”最好。老师让作者自评,这位男生感觉这位男子爱得博大,也很机智。
老师提醒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八个故事中有些故事的情节是类似的?
老师问,你们觉得开头一句中“情人节”“他”“玫瑰”中哪一个点延伸出去最能构思出一个好故事?学生说,玫瑰。老师说,玫瑰一般跟爱情有关,但玫瑰不一定非要送给爱人,甚至可以不送给人。将玫瑰送给位是救了自己若干次的爱犬,就与众不同。
如何做到有创意的叙事?老师启发:甚至可以想,玫瑰花一定要送给别人吗?给自己送一束玫瑰,有什么意思呢?一学生说,祝自己单身一辈子。老师说,是一种自我成长,自我尊敬。
夏清老师接下来指导如何有创意地叙事。找到创意点:比如对象(一定要送给她?可不可以送给一个有愧疚的人,比如《罪与罚》)。比如送花人(“他”是谁?第一次送还是每年都送?)比如结果(送没送出,送不送得出?)比如环境(时间/地点)丑小鸭的故事发生在农场所?)
“说什么”最容易有创意?
制造冲突或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老师提供四种策略:(1)出乎意料(人物行动——读者预期)(如沈从文《边城》,傩送出走,翠翠永远的期待)(2)事与原违(行动——目标)(《警察与赞美诗》)(3)格格不入(行动——反应)如鲁迅的《药》(4)口是心非(思想与行动)如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想做好人却被逼上梁山
“怎么说”更有创意?
同学们大部分是顺着时间来说的,也可以换种顺序。买玫瑰花之前会发生些什么?倒叙,如《孔乙己》,叙述者是二十年后的小伙计,与叙述者的角度有关系。
夏老师太想将虚构类写作知识全部告诉给学生了,所以她讲得很多,其实有些知识不一定非要在这节课上呈现,一节课只能解决虚构类写作指导的一个微点。因此,夏老师只能布置学生运用虚构类写作知识课后以“情人节,他又买了一朵玫瑰花。”为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第二节课听的是台北市永春高中叶淑芬老师的课,她的课题是《创意总在框架外》,单看课题,大概能预测这节课给我们感染的是技巧之上的智慧与情感。
这节课共上了1小时22分钟,但全场师生不觉疲倦,因为这堂课有不少值得大陆教育反思的地方。
叶老师的这节课前小半部分是是带着学生学习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阅读全文后,说说对“西山”的印象。
第二环节,比较登临西山前后,作者的“宴游”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老师设计了一张表格,分对象(景物)、游的过程、宴的结果、宴游的心情四项进行比较。这一环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叶老师对小组四位成员有明确分工,一位是组长,一位负责记录,还有两位填写白板。老师穿插在其中,不断进行策略性指导,如“要寻找信息,不要找原句”。
八分钟后,老师要求十组学生将小组合作完成的白板贴到黑板上。在讲评学生作业时,老师在“游的过程”比较中,学生答案都不到位,引导学生比较“倾壶而醉”与“引觞满酌”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前面是为醉而醉,后面不是喝很多酒的醉,是心情的陶醉。
第三环节,比较登临西山前后,作者除了心情改变以外,还有哪些方面改变了。一学生说,对游览的看法改变了。还有学生说态度。老师启发:除了看法、态度外,还有什么改变?一生答:行动改变。还有一位学生说,眼界改变了。老师大力赞扬,说平面无法突破,可以往高度上突破。继而引导思考作者视角的变化:俯视——远眺——环视。提示要调整看事情的角度,不要只看成具象,还可以抽象看。
第四环节:西山之“怪特”,西山到底特别在哪里?
一生答,意境异。老师让简单解释。另一生答:西山唯一的特色是没有特色,是柳宗元发现的,他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也排遣了自己的忧虑,对自己有鼓励的作用。老师很是赞赏。
一生答:地点偏僻,感觉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很新鲜的。老师提醒,偏僻不一定是特点,换一个词,很少有人去,代表什么?生答:幽辟。老师:是自己独自发现的,可以用“独特”来概括。
第五环节:小组二次合作,与《醉翁亭记》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
四分钟后,学生展示白板,老师请小组代表交流。一组说处境不同,处境不同是形成心境不同的内因。一组认为欧阳修是大我,柳宗元是小我。欧阳修自始至终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柳宗元是从忧到不忧的过程。我发现,在叶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充满了发现的快乐。
如果这节课定位为写作课的话,课上到这里,只是情感激发与思维预热的过程,似乎长了些,但读写的真正融合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且看下面的课堂行进。
老师让学生进行第三次课堂活动:完成心情拼贴图。
设计说明:请以图文创作来抒发个人生命情境中最想突破或改变的现状。包括三部分内容。(1)创意标题:吸睛程度愈高,效果愈好。(2)图:主题可为具体物品、身体部位、几何图形或是抽象符号与线条(3)文:①字数300字以上。&叙述方式:可直接叙述,亦可为图案喃喃自语之狠抓,或虚构之对话,需说明图像与想改变的现状之关联。③运用技巧:请运用《始得西山宴游记》所习得的比较手法和细节夸大来创作。
老师先请一些学生上前来呈现图画或实物,学生一律上黑板画图。老师让一些学生解释图的意味。一学生解释:圆表示圆满,而半圆表示不完满。一位画眼睛的学生说,你在生活中不能解决的东西是黑色的,需要一双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老师提示:我们不可以有另一双眼,但我们可以改变方向。看看柳宗元怎么突破的?从平面到立体,从表象到抽象。要求学生将对比和细节夸大运用到写作中。
继而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先画图,再画标题,再叙述,叙述要与如何解决困境。让小组互相交流并提出建议,建议写在背面,不要破坏原来的作品。
叶老师给每位活宝&发了三张“选票”,让学生下位自由欣赏同学的创作,将“选票”贴在你很欣赏的作品上。学生很是兴奋,课桌间穿梭着去欣赏同学的作品。我们几位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就近欣赏,抓拍了几张学生作品。叶老师利用这段时间,找助手拍了几幅有意思的作品,并导入电脑。
相互欣赏后,老师让学生谈看了别人的作品后的感受。看了别人的作品,开阔了视野,同学的文字很有文采。还有学生说,有些学生画得比较简单,但是内容很好,我在意他表达的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简单的东西中去观察到深刻的东西。
接着,叶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几幅作品。一位画的是大大的眼睛,有一行字“有些事,你不必看得太清”。作者起身解释:有些事你不必把眼睛睁得太大,有些事不必看得太清,……有时,你可以闭上眼睛。迎来一片掌声。还有一位的作品题为《时间的单位》,学生解释:生活中以分钟、小时来计算,我们消耗了很多时间,我们在意的不是时间的流逝,也许我们以秒来计算,就不会觉得时间。放大时间的细节,以分秒来计算。叶老师也大加赞扬。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展现更多作品,但学生的创作才情的确被激发出来。也许这节课的课堂逻辑会受到一些专家的质疑,但我是被这节课感染了、浸化了。叶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方位地解放了学生的感官,文本阅读、生命体验与创意写作相融合,感受、想象与思考相融合,绘画、文字创作与口头表达相融合,使得这堂课成为立体的、富有张力的生命磁场。
三点后,安排专家点评,松江区教研员陈赣老师主持这一活动。
南京市教研员徐志伟和广西省教研员蒋玉萍点评夏清老师的课。徐老师认为,高中生写作指向公民写作,多一些实用写作、文学写作。尝试微型小说、新诗等文体写作。对小小说的写作训练有利于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了这节课放置在虚构情境中写作的意义。指出这节课试图解决三个跳跃:真实转向虚构,从自由到规则,从平常到创意。当然,也提出了这节课在延伸处理与思维厚重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淮北师大任强教授和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点评了松江二中傅强老师的课。王荣生教授先概括了这节课的流程。学生课前写过《成见》这篇文章。课堂分四个环节:(一)一句话概述你对成见的认识,分三个方面:认为是偏见,是不好的;认为是中性的;认为是不好的,(二)让学生辩驳,对“成见”的认识是否有改善。(三)老师找五组学生片断,评析。(四)总结这堂课试图让学生掌握的东西:不能绝对化,基于概念,假设和事实要区分,要合乎逻辑地区分,区分意见和事实,判断不能情绪化。希望学生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回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王荣生教授认为傅强老师选的课题复杂了些,“成见”是判断的话题,是人见人云的概念,怎样固定对“成见”这个概念的使用,在这个范围里怎样进行合适的判断。对成见的表达是一回事,对成见的判断是一件事。课有点绕。首先要情境化,对要讨论的部分加以限制,放在情境内来讨论。情境化了,学习目标会更具体些。
台湾国文科研习中心骆静如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员邹一斌老师点评了叶淑芬老师的课。骆静如老师介绍叶淑芬老师在做差异化和补救教学的实验。邹一斌老师讲了四点内容:第一,写作,必须是基于阅读,体现阅读中的写作。SAT的趋势:基于事实的阅读和改革,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把阅读的内容素材化。第二,基于写作的功能,而不是写作的文体。通过情境来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对情境的理解都是含糊的。在写作过程中增强对写作功能的理解。第三,注重学习的经历,而不仅是过程。这节课体现的是生生互动,而不仅是师生互动。认为老师要从原来的学科意识,转变为课程意识,即想清楚“为什么教”,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初中强调核心能力的培养,高中强调内在的价值观的熏陶。第四,基于学习目标的设计。设计的判断的三条标准:目标的合理,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目标达成的过程是否形成了高认知的活动。这节课,叶老师在不断适应学生。
八十五岁的于漪老师也参加了下午的活动。看到陈赣老师介绍于老师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于漪老师着一件黛绿色、绸锻面料的羽绒服,立顶,优雅而精神。
于漪老师很是动情。说目前语文教学举步维艰,中青年教师坚守岗位。现在概念满天飞。有的报告,从头到尾都是新概念,如果鲁迅在世,怕要再问一句“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众人笑)
于漪老师讲了自己的经历,学的是教育学,实习的是心理学,教的是历史,改教语文感觉太难了。同样一篇课文,可以用十种不同的方法教。教语文,不仅是科学,简直是艺术。白先勇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打不垮、摔不破的是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字应有敬畏之心。语文担当的是传承中华文明、人类进步文化的神圣责任。
于漪老师讲她写文章从不打草稿,得益于中学时遇到的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很时髦,很文艺,深受学生喜爱。于漪老师讲至今还记得教鲁迅的《故乡》时老师的眼神:在描述月下瓜田时,老师的眼神闪闪发光;而讲到中年闰土时,学生不敢抬头看老师,怕流出泪来。于漪老师说,做语文老师就是要有故事。上课就是给学生讲故事,不仅如此,自身也应该成为故事,让学生终身记得你的课。语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装载的情和意来感染学生。
于漪老师还讲了一个细节,也是她的一位语文老师(黄侃的弟子)。在教李密的《陈情表》时,教到“茕茕孑立”时要学生记住“茕”字下面是一竖而非一撇时,老师用力写下一竖,说“再穷,脊梁骨也要直!”这句话,于漪老师一直记到今天。语文老师教的是字形,传的是贫贱不能移的气节。这种教育入耳入心。
于漪老师接着谈起了作文教学,她认为,写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现在的作文,是既缺手也缺心。修复一颗好心,需要阅读。读书,是人的神圣权利。写作的提高,首先要在“心”上做文章。要用优秀作品滋润学生,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说到这里,于漪老师感叹现在的教育特别对不起男孩。即使是复旦研究生,也是女生数目超过男生。认为小学不能太看重分数,要救救男孩!
我手写我心,“心”是根本。研究问题,要抓住最根本的。最根本的解决了,一通百通。目前教育上遗害较大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工具理性。语文老师要沉下心来,研究汉字特点、发现汉字之美。二是用测量化的办法对待语文。这对语文是致病的打击。现在读获奖的作文,很难挑出几篇是真正自己内心流出来的文章。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于漪老师语重心长,说语言文字是民族之魂,是生命之魂。语文老师应有责任担当,要让中国在世界上有自己的话语权!
于漪老师虽是耄耋之年,但依然元气淋漓,情感充沛。近半个小时的讲话,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峡国际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