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为什么最终会走向激进化与偏执型人格障碍化

&&& &&& &&&
作者简介 ? ? ? ? ? ?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 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目录 ??????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作者前言导言:群体的时代第一卷 群体心理1.群体的一般特征? ? ? ? ? ?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作者前言导言:群体的时代第一卷 群体心理1.群体的一般特征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3.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像力4.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1.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2.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3.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4.群体的信息和意见的变化范围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1.群体的分类2.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3.刑事案件的陪审团4.选民群体5.议会译名对照表? ? ? ? ? ? 书评: 22:10:36   来自: 中中 (人生若只如初见) 乌合之众的评论 &&   群体心理学的经典,无法逾越并且不可复制。   总想说点什么,却又感觉有点多余。   顺便推荐另一本个人觉得不错的《大众的反叛》。   还是说一句吧,再牛逼的人也患偶发性傻逼综合征,联想一下这段时间的各种大学生动态吧,西安啊什么的……
22:22:23   来自: yssy 乌合之众的评论 &&    谁知道勒庞说的同质性群体的书名 ?   P160页,勒庞提到的关于同质性的群体他在另一本书里有详细分析,有谁知道书名么?
22:56:59   来自: 叫我多啦 (call me Dora,even emon is lost) 乌合之众的评论 &&   读之前了解到这是很有分量的一部书。诚然,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还不足以驾驭~~但是感觉作者本身还是受到了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其中的很多类论也未经严格的推敲而得出,所以,本书内容也仅供参考了。
14:05:08   来自: 立早 (同情式理解。) 乌合之众的评论 &&   《乌合之众》法文原版的书名实际为Psychologie des foules(《群体心理学》),而英文翻译却变成了the crowd(集群),而作为从英译本转译出来的中文版更是翻译成一个在中文语境里带有明显的负面感情色彩的词汇:乌合之众。何谓乌合之众?我一查成语词典,上面的解释是: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一般,临时杂凑起来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换句话说,就是呼啦啦围过来呼啦啦散去的一堆闲杂人等。      可在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并不仅仅是指这种临时性群体――我长时间以来也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所谓crowd与集合行为(参考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基本可以划上等号,这便符合了中文译名中所涵盖的“临时杂凑”和“毫无组织纪律”的意思。事实上,勒庞所指代的crowd,不仅仅是时空维度的,例如这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这种群体性事件(暂且用下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也包括文化心理维度的,在一个信仰失落的文化共同体内部崛起的人群集合。      整本书简要地讲,就是探讨了群体的心理运作机制,回答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层面的问题。当然这本小册子严格来讲,是不能算作学术著作的,勒庞的论述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经验材料生发的洞见,而非在缜密的事实论据和逻辑推理之下求得的结论。      对于我而言,理解这本书有如下几个关键词:自由、孤独、恐惧、奴役。用一个不太严谨的比喻来说,几千年来人们就是在这几个词于历史坐标轴的区间上循环往复地运动。(这个话题留待下一篇来讲)当然这并不是勒庞所采用的视角框架,对于他所身处的那个年代而言,他遭遇的是法国大革命硝烟未尽的满目疮痍,一场场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血腥的杀戮、镇压和反镇压、暴力和反暴力、政治偶像的树立和倒下,“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勒庞作为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分子,自然受到极大的震动。这些亲历的事件后来便成为了他这本书中影射的那个历史大背景。      他在开篇就惊叹道,“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这本书默认的前提之一,但人民群众是怎么的创造者,主动还是被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理性还是非理性,这个则是勒庞所要探讨的问题。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想起的是三国演义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和麦克卢汉的“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当然抛开它们的原意不谈,用这两个比喻来指代勒庞描绘的社会发展趋势,最恰当不过。      在勒庞看来,每一次的社会革命,都早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那是哲学家和思想家留下的前瞻性的精神遗产,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被重构,原本复杂的观念逐渐简化为大众可以理解的“华丽而空洞的能指”(比如自由、民主、社会主义,这些就连思想家本人都无法简要阐释清楚的理念,被群众捡了去,可群众只识其表,未知其内),成为社会文化心理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原本占社会主导的传统文化和集体意识逐渐式微,人们的自我意识日益膨胀,“一个民族最终变成一群缺乏凝聚力的个人,而仅仅因为传统和制度被人为地聚集在一起”,如果这时候如果出现一个领袖揪着这些“华丽而空洞的能指”做一面大旗,找一个道德制高点振臂一呼,大众们就会风起云涌,跟着一拥而上,将现有的正统和体制打倒在地。      新诞生的权力并不稳固,因为群众是善变的,他们可以瞬间将领袖抬上圣坛,也可以瞬间将其重重摔下。唯有意志极为坚定且颇具政治手腕的人才能独当一面,将大众收服于其麾下。勒庞这段描述的很精彩:“不管他们坚持的观念或追求的目标多么荒诞,他们的信念是如此坚定,这使得任何理性思维对他们都不起作用。他们对别人的轻藐和保留态度无动于衷,或者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兴奋。他们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牺牲自己的一切。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他们身上消失无影无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孜孜以求的唯一回报就是以身殉职。他们强烈的信仰使他们的话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芸芸众生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而他也知道如何迫使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转向一个具备他们所没有的品质的人。”      大众不讲理,最讨厌讲理,因为人家干的是革命,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所以从这点上,不得不佩服毛,他对群众运动的推崇备至和对群众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拔高,是种极为高明的手段。他以这种非常坦然正当的理由,赢得了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      “他们是在自己先被一种信条搞得想入非非之后,才能够让别人也想入非非。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自己信众的灵魂里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即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这种可怕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勒庞的法国大革命,也出现在我们的文革,人们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甘心为崇高事业奉献自己的所有,可他们所献身的那个主义究竟是什么?恐怕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些被梦想奴役的人们无比赤诚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拆毁一个个坚不可摧的政权堡垒,簇拥着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走上圣坛,心甘情愿地俯首其下,听从其号召和命令。      群众是被领袖们玩弄于鼓掌的棋子,这是勒庞的观点,而跟魏武挥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认为“勒庞的论述有一个漏洞,其实任何一场社会运动都有它深刻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其说领袖领导了社会运动,不如说领袖迎合了社会情绪罢了。因果关系,我以为勒庞是倒置的。”而我的理解是,勒庞其实是意识到了这种社会情绪的作用,如他对上层创造的观念作用于下层群众,致使下层群众行动起来反过来影响上层的过程的描述,只是在领袖与群众两者互动关系的主导地位上存在争议。而对这一互动关系,我个人理解为是一种合谋。      首先,原有的社会体制无法适应时代变迁的要求而日渐衰颓,社会客观上存在这种变革的需求,沉默的大多数此刻的沉默只是因为时机未到,而内里的积怨和不满其实已经暴胀了整个社会意识。这是领袖一呼百应的社会基础。若无这个社会基础,是不可能短时间内积聚那么大的社会力量来撼动现存体制的。这也是所谓的“迎合社会情绪”一说。      但革命开始以后的发展方向,决定权却未必是在领袖或群众自己手里。它是类似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事件是由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总的合力造成的”,是无数权力内部的力量的角逐,以及群众在各方力量的领导下的推波助澜。魏老大所说的“两个文革”,也正是此理。一个是上层政治权力的争夺,一个是下层群众势力的斗争,两个场域互为表里,互相推动。      究竟是领袖利用了群众,还是群众树立了领袖,在我看来,其实没有一方具有决定意义上的主动权。很多时候,一个历史瞬间的错位,就会致使一座苦心经营的权力大厦轰然倒下,至于导致其崩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用后见之明恐怕也很难看得清晰。重要的不是去判断究竟谁才是决定性的一方,重要的是去梳理群众运动的社会心理机制,试图为当下社会提供一些先见之明吧。      PS   翻到大二上的一篇读书笔记:《梦想燃烧的年代》http://echobest.blog./.html,关于文革的,有些想法现在看来仍然有些意思,比如革命就是类宗教运动,对遇罗克的评价等等   今年暑假写过一篇关于某著名政治纪录片的观后感:《被粉饰的政治游戏》http://echoice.blogb</logs/.html      一并附上作为互文。      
21:12:51   来自: 优游卒岁 乌合之众的评论 &&    当文明赖以建立的道德因素失去威力时,它的最终解体总是由无意识的野蛮群体完成的。    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规律永远是回到野蛮阶段。    除了别人强加于他们的意见,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己见。    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仅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    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便彻底消失了。    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    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赴义。正是群体,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这些话语都出自法国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不用多引,我们即可看出勒庞目光的敏锐与思想的前瞻。他说这番话语时是一百多年前,他的诸多判断来自于刚刚发生的巴黎革命,断头无数鲜血四溢的这场群众狂欢,给他提供了丰富的例子。而在他身后极权主义的兴起与百年危害,又无时不在应证着他思想的深刻。    勒庞的思想其实并不系统,从此书中也可看出他的观点缺乏认真的逻辑演绎。但他的直觉确是惊人,他的目光可以直指本质。他的许多观点,也许我们平时也有时感悟到,但只有勒庞用如此精辟而准确的语言将之说出。    人由动物而来,人的进化过程,即是脱离兽性的过程,也是规范越来越多,而人的自由越来越少的过程。人为了对付强大的自然界,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社会。人在社会化的生活中,人的野性被压抑着,人对于那种狂野的自由也向往着。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当处于社会分工各环节的具体的个人汇聚在一起,那么人们的理性就会消失,而人的野性就会暴发,如脱缰的野马般,会摧毁既有的一切。    这是人类的精神返祖现象。在人类的历史中,这种精神的返祖总是不时地出现,改变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既有轨迹。人类的规范人类的理性,会在这种原始力量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这种来自于原始起源于人心灵深处的力量,会让处于成规之中活力枯竭的社会,重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重新充满新的活力。这应该是种健康的力量。其实,这是人类社会中理性与感性的互动。人类的理性让人类看清楚未来,而人类的感性则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两种力量缺一不可。    然而,人类精神返祖的冲动,却又极易被人利用,许多人因善用这种力量,而成为历史英雄。当然,也有很多人打开了返祖冲动的闸门而又无法驾驭,最后死于这狂野的洪流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理性更加地成熟,人类的狂野暴发也越来越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理性就占了上风,相反,人类原始冲动力量的过分压抑,已经让这股力量少了以往的健康性,而充满了邪恶。只要有强人的巧加拨弄,它就会喷涌而出,冲垮人类理性的边界,危及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    如果说,在勒庞之前的罗伯斯庇尔们,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名义,不小心地释放出野性的恶魔;那么,在勒庞之后的希魔与毛氏,则是为了自身地权力欲而有意打开了野性的阀门,想借这股原始的力量去摧毁现存的秩序。纳粹与文革中民众的那种迷狂,则远胜于巴黎公社时的民众,对于人类社会的伤害,亦更甚。巴黎革命中那些失去了理性的下层民众,让他们所痛恨的贵族阶层的头颅落地;而纳粹及文革中的大众,则让大众自身的生命及自由遭受威胁,并将文明的世界拖入了深渊。    操纵民众,释放民众心中的恶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胸怀野心之人从来都是前仆后继。虽然我们离文革只有短短数十年,但在某些地方,我们已经可以听到有人正在开启闸门,释放野性的力量的声音。不过,群体的力量一旦脱缰,那么谁也无法控制它的流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历史从来皆是如此。罗伯斯庇尔最后被他鼓动而起的民众送上了断头台,希特勒也死于他所点燃的熊熊战火之中。
12:00:34   来自: whoever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是S推]我x《群氓的r代》,然後稍作research查出勒的@本H绫所周知,勒的_wF出了r代c人性}的出色敏感性c洞察力,提出了在r既具先h性又符合大菟的^c,K且有著c他的建渫语@著的偏M性。      全秩恚e群w的心理、意c信念和分c特c。P如下:   一、群w心理   1.群w的一般特徵:w自X的适    共同傩裕o意R支配的人普遍的性格特徵    特c:智力低下、任感适А⒁资馨凳尽⒘⒓葱   2.群w的感情:n印狈ψ匝u力、O烈    多――刺激的奴'、不A策、y持m    急躁――激B、自J莶豢    易受暗示――期待注意、魅    p信――o意R、激情、曲解、形象思S、o判嗔    Fc渭――O端、任感适А⒖癖    偏獭Mc保守――味O端、o意R的屈本能    道德:群w人的道德Q化作用、\"一R{一切的共同目耍峭⒃人任上的道德o法K存的\"   3.群w的^念:分――一r的、基本的    形式――^Φ摹⒑蔚摹⑿蜗蠡摹⒌退椎    影――只有M入o意R,成榍楦r才l]、是落後    理性:低劣、表面、e'、H接受加的判    想像力:大、活S、敏感、cF混淆、H被形象打   4.群w信仰所袢〉淖诮绦问剑浩膛c妄想、盲目服、狂嵝      二、群w的意c信念   1.g接因素:N族――Q定群w赓|的特徵    鹘y――支配群w、人在建立c摧鹘y中で笃胶    rg――唯一真正的造c缯    社驼沃贫取煞N族和r代Q定、由必要性和rg改    教育――o法使人更幸福、H低并o能化群w   2.直接因素:形象、~Z和套――形象被~激活、~Z立於形象的真含x、~Z的含xSr代而、Q名Q的重要性    幻X――必    ――唯一有效淞⒄胬淼氖侄巍⒈仨大⒅匮}l生    理性――毫o必要   3.群wI袖:必、建立信仰、V嗤    T手段:嘌浴⒅匮}和魅    名望:^X的支配力、一切嗬闹饕颉⑾忍炫c人型、a生并S持c成功   4.群w的信念:文明的基A、只有以暴力革命革新、不能受到椤㈤L期牢固性、^刂    意的多:昔日信仰的失荨⑷罕的得荨髅降陌l展、成政治的最高指гt、F代人的麻木不仁      三、不同群w的分及其特c   1.群w的分:|性群w――N族的^e    同|性群w――派e、身份Fw、A   2.被成榉缸锶后w的群w:以暗示C、孕旁诼男胸任   3.刑事案件的陪F   4.x民群w   5.h (以上三群w皆{第一章中相同的的群w特徵)         @本ξ业l在於期J橹贫榉N族所x竦挠^c。勒J橐N族的性格Q定了其命\。@右恚o是多么研究各闹贫纫]有什麽意x了。@H上相悲^。等於f一民族的境遇是天生的,o法改。   之前x各NW科的文I,都是以可以通^W借b而改善K提高的角度出l。如此一恚屯耆橇硪环NB度c出lc了。
19:49:42   来自: 鼓盆而歌 (一任直觉) 乌合之众的评论 &&   今天不想出门,没事就看了本书,名字叫《乌合之众》,讲大众心理学的,一本传说很经典的社会学读本。坦白地讲,我个人对社会学方面的书籍涉猎并不多,记得朦朦在我去年我过生日时送我一本《社会的理性》,我压根就没有看懂,目前束之高阁,可惜了好友一片深情厚谊。手里的这本《乌合之众》浏览了一遍,还是一片茫然。       勒庞书中就重点论述了一个核心观点: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勒庞的观点值得商榷,但他提出的问题却很值得咀嚼。我对学术上的东西懂得不多,但当我回味最近一个多月实习中发生的一些小事,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被安排”型团队是“超我”的团队       近三百人的短暂聚集并不能说就组成一个团队了,被分成六个大队也一样,即使有所谓队名,队徽,队歌。虽然我们常被灌输“团队意识”,但是事实上,由于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化,真正形成团队意识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而团队的组建本身就有两种方式:自主选择和被安排。来到这里培训,我看到的“团队”就是“被安排”,因为,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队友。“被安排”型团队的组建远比“自主选择”型团队复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我”都是追求自由的,然而,在“被安排”的团队里,由于“团队精神”的鼓舞或者“双赢思维”策略的引导,人们不得不压制“本我”的冲动,去附和“超我”的诉求。这样,最后大家都“双赢”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赢得并不快乐!       “被安排”型团队就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要求自己的队友具有所谓的“团队精神”了,否则,大家就太累了。所以,我支持工作上讲求“团队配合”,而私下生活“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无异议和有异议       勒庞说,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我想这种“无异议”其价值只不过在于表现其所谓的“团结”,并不能反映群体思想的真实情况。任何一个观点,由于角度或立场的不同,都不太可能高度一致,否则这个世界也不会有这么多“正态分布”。       比如内向的人常常在团队中表现为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并不代表这些人没有观点,但因为“团队意识”这个帽子,而不得不保留自己的观点。       “无异议”并不能抹杀个体的“有异议”,一旦进入个体独立时间,这种“有异议”就会表现出来。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个团队leader来说,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有异议”,因为有的异议是积极的,而有的异议是潜藏的“定时炸弹”。       群体情绪的非理性       培训期间,我所在的队里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风波,比较实际的反映了我们团队的“情绪化”。其实情绪化的产生,在开始是合理的,但是情绪化极容易被扭曲,夸张,放大,最后变得复杂难辨。群体行为一旦失去控制,后果不可想象。可以想象当年疯狂的“红卫兵暴动”,那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真的都认为自己正在疯狂的东西就是对的吗?       Of couse not!       群体行为的低智商       “少数服从多数”一直是我们常用的游戏法则,而这一法则并非长期受用,而且我经常看到少数人诡异的利用这个法则。股市中的“少数人的博弈”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真理并不是总在多数人手中,而是在引导大多数人的那一小部分手中。       想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13:57:38   来自: mesiento (找到你的黄舒骏)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我很想用庸众这个词,虽然我一看到它就很想笑,让我想起许知远。而且这个词看起来是如此政治不正确,而我在读了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之后,特别想政治不正确一回。             以前听老师讲布罗代尔和年鉴学派,说历史研究从来只在领袖人物和英雄身上打转,却很少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年鉴学派却打破了这个旧的模式,从小人物的生平来描述和研究历史。《读书》上也曾经有篇书评,通过研究一个小老板多年的票据账簿来发掘此人的生平和当时经济社会形态。动人的故事在任何角落里都会发生,如某位蹬三轮赚钱资质贫困生,自己却一贫如洗默默无闻的老人;如这次菲律宾劫持事件中丈夫替妻子挡枪,妹妹替哥哥挡枪……       可是,这世界并非真的如此温情理性,暴力、非理性、盲目可能更加庞大更加有市场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承认,也不能将这种理念传承下去。这本《乌合之众》以现在的眼光看,有诸多“厥词”,当时的出版审查制度可能还没有这样的高标准,所以这样一本有众多大胆之言、公然“反理性主义”的书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读到一些我们觉得心有戚戚却不敢说的话,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敢在大众狂暴的时刻,站出来表达异见,必遭万劫不复,比如现在被人视为“挺菲”的成龙。不是说这些话一定对,但它符合我们某个群体对现象的本能判断。尽管这种本能的反应仍然要经过艰苦的反思,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状态。       当我们把眼光从单独的领袖转移到一个一个无名的群众身上的时候,也是社会祛魅的过程。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破灭,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各种发现促成了理性主义的膨胀。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独立的、个体的,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群体意义上的。这种群体无意识省略了冗长的论证和批判过程,而直达结论。“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p.8)       群体并不仅是众多的人聚在一起。这些聚在一起的人要有相同的本能、情感和思维方式,即使是一些孤立的个人,当他们面对一个事件时,同时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情感和倾向,也足以使他们构成一个群体。而这些因素在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之间并没有巨大的区别,因为这些都是非理性的因素。       仅仅今年一年,我们在经历各种公共性事件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各种勒庞总结的问题。群体的冲动、善变和急躁是主导各种事件的情绪主流。勒庞对此的解释是,“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但群体缺缺乏这种能力。”(p.25)独立的个体要约束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冲动,以免面对制度和法律对他的约束,但群体却因为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而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群体的情感和行动易受他人的感染和暗示,往往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点燃众人的情绪。       因此而形成的群体是偏执、专横与保守的。他们对真理和谬误的认定都不容怀疑,又因为意识到自身的强大,更对这种认定保持了顽固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是反道德的,如果道德是指持久地尊重一定社会习俗,不断抑制内心冲动的话。(p.41)此时控制群体的价值判断,或是崇拜、服从、自我牺牲,或是仇恨、咒骂、摧毁一切……       影响这种群体气质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长时间的准备性力量,这种力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如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制度和教育。在一场巨大的公共事件中,这可能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因素,但它却具有更为根本的动力。而直接导致社会变革的原因,则是被使用的形象、语词和套话;一种能使人产生幻觉的手法;操弄民意的经验积累和一种反理性的判断。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所以能够站住脚,皆因他们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p.56)……“凡是向他们供应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p.91)       勒庞对支持种族群体的普遍信仰并不抱有乐观的心态,他反复强调了一个事实,维持群体的普遍性信仰看似强大,但实际上非常脆弱。“一切普遍信仰不过是一种虚构,它唯一的生存条件就是它不能受到审查。”文明的衰落在一个转型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推迟自身的毁灭的话,那就是极不稳定的群众意见,以及他们对一切普遍信仰的麻木不仁”。       我不得不隐去了更为激烈的一些判断,毕竟在没有深刻经历过历史变革的人来引入这样的话,没有那么足够的底气。其实一个公共事件的发生对塑造群体心理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那些持续时间长,对社会变革有巨大影响力的时间,比如文革。只有通过对这些事件不断的反思,才能逐渐塑造一种良性的群体心态。可惜,这个世界有太多欺骗隐瞒的力量,在维持平静的表面现象时,却抹杀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民族性的形成。       但即便如此,勒庞并不赞成用推倒重来的方式来重建民族性。因为“社会组织像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复杂,我们还不具有强迫它们在突然之间发生深刻变革的智力……只有时间具备这样的力量。”“……而且现象背后的原因太过复杂”,我们也很难准确找到症结所在。“各种制度和法律是我们性格的外在表现,反映着它的需要。作为其产物的制度和法律,是不可能改变这种性格的。”p.2       勒庞对法国民族性有种发自内心的批判,反而对盎格鲁-撒克逊的个人主义思想抱有欣赏的态度。具有深刻思想的人,总有种本能的孤独感。一个民族的良性发展,总在于具有独立分析、论证和判断力的个体的孤独进化,而非群氓般疯狂暴虐。       面对一些悲惨的事件,要克服本能的悲伤、愤怒冲动是很困难的,就好像要克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是极为困难的。正如这次菲律宾劫持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百态,人们的悲愤、仇恨都是自然的直接的,不经反思的。在这种群情激奋的时刻,要保持己见是非常困难的,当然这个事件中人们还有权利保持沉默,而一些更为残酷的历史事件中,我们连沉默、弃权的权利都没有。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人?首先要了解更多的事实和现象背后复杂的原因;其次要对生命和各种美好的东西充满敬畏;再次,要不断克服本能产生的冲动,不断地进行反思。这是非常艰苦和痛苦的,然而,这也是必须的。有这样孤独的守护者,文明才不会悲哀地走向灭亡。            
17:44:39 慧剑修罗  赞 12:02:46   来自: joe假装很青春 (永夜) 乌合之众的评论 &&   准备多读几遍的一本经典力作      尽管勒庞写于一百多年前的法国 但在一个多世纪过去后 读来仍有辛辣的现实意义 有一些表述稍微拗口 需要细细品味 很喜欢其中对意见领袖的分析 比现在传播学教科书的一些定义 更全面 更透彻
09:37:04   来自: 丁丁虫 (179/246+286 1/8) 乌合之众的评论 &&   但是有些在今天看来很明显的问题,譬如严重的种族观念、对女人和孩子的极度蔑视等等。另外书中许多举出的例子明显缺乏真实性,削弱了观点的力度。后一点可能更是问题。      作为全书而言,描述了现象,但对于现象背后的原因,要么全然无涉,要么谬之千里。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也许算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但并不能算一本很优秀的研究著作。要想真正理解群体心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13:35:55 [已注销]  楼主你说得太对了! 20:50:06   来自: 武五陵 乌合之众的评论 &&    阿Q说:“便是我也要革命了”,这可以为乌合之众作一个注解。阿Q童鞋有融入群体的强烈冲动,尽管理解“革命”这个词于他而言实在很艰巨,这个词仍然给他带来了无上的光荣感。这不是因为阿Q太低微,因为秀才和假洋鬼子也想的,甚而举人老爷也想的。       只要是伴了“同去同去”的呼喝、在这种传递和暗示当中,大家就仿佛带了正义感,浑身兴奋得鸡皮疙瘩也要起来了。至于被排除在外,没有革成命的,都瘟头瘟脑起来,可见融入感是多么的重要。而据庞勒的考证,一旦融到群体中,智商急剧下滑。因为从一个囫囵的人压缩为一只细胞,头脑被领袖侵入,就只能做些细胞的低级工作,这样秀才的智商大约也就和阿Q平齐了。       庞勒说拉丁血统民族特别容易冲动,从他举的例子来看,法国人也确实无愧这个称号,经常懵头懵脑、感情用事的发起一场运动,但只有三分钟热度就又转了风向。就这一点来说,法国和中国倒还真有几分相似。中国人大多数时间极其温顺,一旦暴发了就完全变成暴民,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历次农民起义都是如此,从来就没点儿长进。个人以为其持久性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耐力,倒是比法国人强些。       当然这个持久性呢,从这几年的几桩网络暴力事件来看,热度也消散得很快,也就很难说。       大体来说,繁殖力愈强的生物,进化形态就愈低等,比如蟑螂。高级一些的猩猩,繁殖力就跟人差不多,每个月只有几天,一年顶多繁殖一次。似乎人类种群也具有这一特性。长年不断繁殖,而且用群体式的思维去约束人的行动,压制的不仅是创造力,确实还有智商。中国人的科技落后,与此也并非无关吧。       从美国回来,有人问我为什么西方比较容易实现democracy,我不假思索地答道:人少。别笑,有时候真相都是些很简单的笨原因。原始部落里一共有10个人,要商量个事儿,第一就是开个圆桌会议进行投票,但如果这部落一开始就有1000多个人,八成就要先弄个比较会鼓捣事儿的酋长。成年累月,文化就这样演进下去了。希腊城邦时代,如果繁殖力巨强无比,可能也就瞎了。       说回来正经的,庞勒这本《乌合之众》略微有点歧义,不如改名为“群体事件中的乌合之众”。因为他的描述大多指向群体狂热暴力事件,而无法解释在某些群体当中出现的一盘散沙、无法达成任何一致的没脚蟹现象(两者在中国都特别多)。       同时,这本书也缺乏对不同群体间差别的探讨,比如一个议会和一个宗教组织,其群体表现一定是不同的,虽有共性,但表现出的差异也很大。       当然这本书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深入分析实在是入木三分,但好像大多数人就只记住这一句话,其实这并非庞勒唯一要表达的观点。为什么这样低级的群体智商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庞勒说:“文明的进步诞生于谬误”。       所以人类社会还是乌泱乌泱的循环前进着。
10:18:57   来自: mesiento (找到你的黄舒骏) 乌合之众的评论 &&   去年开会的时候,我假冒摄影师见过一次冯克利,偷拍了很多照片。有一张我还挺得意,一直放开心相册里。冯老师本尊简直是对他想象的一种颠覆,外表极土,从FACE到打扮,说话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走在马路上,你绝对想象不到此人是一位如此出名的学者。不过,他的文字确实很有力啊,呵呵。      先随便说两句,看完再评论。
11:53:15 小树先生  冯老师应该是山东口音吧~~人很低调,很宅,据说爱好是在家做饭。不过此种低调,正是当今中国的著名学者所缺少的。冯老师的翻译必将成为21世纪学术翻译史上的经典。
12:06:02 mesiento  好吧。。。我记错了。。。他眉心那颗痣真可怕。。。 01:07:22   来自: 大熊 (IT民工)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于1895年写的《乌合之众》(英文译作\"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大意是:群体没有理性、也几乎没有什么判断力与智商(无论组成群体的是工人还是知识分子)   群体需要领袖,但征服群体的领袖不是靠思辨,而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意志品质,加上宗教般的忽悠能力   忽悠群体的时候不能靠缜密的逻辑推导,而要靠断言、重复,比如各类口号,越简单越有效......      这本书被后来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届奉为经典,虽然书中的观点比较偏颇,但的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民主社会的隐忧   勒庞虽然是法国人,但他极其推崇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气质,他认为由于民族秉性所限,法国的民主会导致独裁;   民主引发的独裁与封建专制不同,后者依赖的是继承、世袭,而前者则是群体与社会选择的,虽然表面的过程看起来民主。      勒庞为什么推崇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气质呢?他认为英国人具有更强的个人自主性,而具有更少的集体主义偏好   简单说,英国佬更自私自利,法国人更为集体着想(我想套用到美国人身上也是适用的)   一旦集体主义上升为“为了大我可以舍弃小我”的境界之时,这种想法与宗教的影响无二,个体消失了,只有亢奋的群体   理性消失了,只有极端的情感在起作用;这时候由群体产生的“民主”,也将不会导致真正想达到的目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几个例子似乎可以支持勒庞的说法:希特勒的上台、马云及其阿里巴巴的洗脑文化(ali的同学别介意)      OK,以上是勒庞这本书阐述的一些主要观点(或许有偏颇,大意如此);另外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里也提到一点:   东亚特别是中国,民族秉性里面就有一种崇拜权威,或者说有喜欢依赖强权的倾向,若真如此专政也是一种适合的体制了。      读过这些名家的论述之后,我在琢磨两件事情:   1、典型的中国人(所谓的专政)与典型的美国人(所谓的民主)性格上到底有什么本质不同?   政治体制的差异是否从这个社会的根源上就已经开始了呢?   2、我们从小被教育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走向民主是不是背道而驰的?   或者说,当我们这一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是否还要重视集体主义教育?
13:33:04   来自: 板栗*丽君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抛开一些作者个人的偏见,整本书的观点相当犀利,有些地方会让人觉得难受,但又似乎无法否认。      比如,一个理性看待事物的人,是无法成为领袖的,因为他往往容易对所有事情保留怀疑态度。而一个领袖需要的是偏执、激情。   而这些都基于作者的一个基础判断:大众是缺乏判断力的,从骨子里他们不需要讲道理,而是需要被领导,被煽动,被赐予所谓的希望与梦想,被赐予似乎可预见的幸福。(我不想承认,但貌似,我无法说出他错在哪里)      提到社会主义一节,作者很有趣,将其与宗教相比,宗教是给了大众一个来世的不可验证的梦想,而社会主义是给了大众一个必须在现世被证实的幸福承诺,所以,……自个儿看吧。      作者还提到“文字”在说服中的用法,与《1984》中提到的“新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意是:当一个旧事物已经让大家恨不能挫骨扬灰时,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给他换个马甲,大家就不认识了,然后就以为改变了。比如把费改成税,比如换个皇帝,比如……不列举了,自个儿想去吧。(对于文字的影响力,福柯的研究也很能说明问题。)      “健忘”这个特点也很有趣,虽然传播学里有类似的理论。作者比较倾向把这个归结为一个种族、民族根深蒂固的“狗改不了吃屎”,所以无论你是宣扬自由、鼓励科学都好,在一个短时间的喧嚣和混乱后,依旧尘归尘、土归土,该信天主的继续天主,该信佛祖的依旧佛祖,同理推之,原来喜欢当奴隶的还是习惯当奴隶。   很绝望吧?但貌似不离谱。   而且因为这样,作者也给“文明”一种新的注释。每一段文明历史都是这种“乌合之众”被愚弄的创造,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崇高,泛着人类智慧的光辉。但是,没有任何一代人敢说,真的就抹去文明的历史,因为大家的确以历史优秀为荣。   而且,更要命的是,上一代经历过的事,哪怕是血的教训,详详细细的记载在案。下一代还是会亲身去实验一番。所以……难怪有说: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      在书中,会看到很多定性的描述和结论,20世纪,这些结论相继被心理学、传播学的各种定量的试验所验证,并被总结成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比如他关于选民、议会、领袖的说服技巧的讲述,基本都是后来传播学经典试验的前身。虽然是一样的道理,但在乌合之众中读到时,会觉得痛快一些。这之间的差别可能就是“你很卑鄙”与“你个人渣”之间的差别。      ――以上是看完后的二次回锅,恐怕理解有误,感兴趣的还是看原著。
13:52:26   来自: 陈敏洪 乌合之众的评论 &&   这是一本很不错,很具颠覆性的有趣书籍。      这本书主要讲了群体的一般特征如(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2)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感情,一旦它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这四个特征都极其明显,如作者所言当我们走进一个群体时,我们的智力就在下降。作者还讲到修辞学的问题,影响群体的领袖人物的修辞有如下特点:断言,重复以及传染。这些是作者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他对群体的特点分析都很正确,如群体在某些时候表现的极端,极其残忍又极其高尚的鲜明反差。      这些研究令到我对群体式的断言或者结论不再信任,但作者关于普选的意见和他这个意见的倾向,我是不赞同的,大众的决策未必很准确,或者说未必比少数人的决策后果更好,但是也不会很坏(机率小),大众决策其实是一种民主的表现,而民主效率上决策上有时是不及得专制的,因为民主就是为了防范专制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不要因专制的些微好处而弃其破坏性不顾,而大众决策的目的是使众人普遍地信服,虽然最终可能使有些人不能信服,但这应当说没有任何一种意见可以保证没有反对声音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忽略。         
19:51:12   来自: 黑人电影世界 (初入豆瓣,熟悉中……) 乌合之众的评论 &&   这本书,黑色的封皮,白色的大字,外表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你甚至找不到封面设计者的名字。不过印上作者法国人古斯塔夫.勒庞的名字也就够了,毕竟这不是本矫情的小说。         正文之外,如此的多。中文译者的序,罗伯特莫顿的评论,作者的前言,还有全书的导言,仅这些内容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页码。恐怕是需要注释的内容太多了,一般的读者拿来便读,恐怕会产生歧义。这三分之一的纸,书内书外,时代演变,评者论争,事无巨细,恐遗漏了什么耽误了读者。也好吧,毕竟咱不是搞学术的,看了也就看了吧。         一本1895年出版的书,一本研究大众心理的书,时隔百年依然畅销不衰。时代没有进步吗?还是勒庞有先知之能?   群体中的个人将失去原有的道德与情感,甚至将犯罪行为视为正义的行动。这个结论,至今仍然通行,在我们的国家也同样得到验证过。一场和文化有关的事件,让多少人无辜死去,而“处决者”却以正义的姿态行使着群体审判。当群体受到统一意志的操纵时,那个人就已经丧失了自我,形同机械般的运转着领导者的程序。而无论多么肆意生长的藤蔓,却只需摧毁那个意志的根基,便可轻易使之枯萎。         群体为什么总能被轻易的控制?这又与近段时间的一次著名竞选结果相映成趣。名气,将决定你的号召力,而之后要做的只需三点“断言、重复和传染”。在选定一个竞选口号之后,你只需断言“我们一定会如何”即可,然后在每次演讲中仅需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利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再重复。做完这些传染便开始了,如果你的断言正好切中群众的内心,无须论证,或者说千万不要论证,群众便会被你的断言传染,因为他们看到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未来,无论今后是否饰演,那对他们来说是美好的。         勒庞的话,不停的在历史重演,时隔百年这本书也就一直畅销下来。勒庞不是什么先知,时代也一直在进步,倒是可以用他自己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这样历史的重演。   个人一旦融入群体,无论你是达官贵人或是贩夫走卒,此时所拥有的智力将完全拉成一条直线,任何个人的智慧都不能影响这个群体,只有机缘下诞生的领袖拥有单一的个人智慧。若想去抵抗这个群体,或是被洪流所淹没,或是另结群体与之对抗。人们往往不会因为经验,逃离覆辙。只要有人就会有群体,只要有群体就会让人失去智慧,让人失去智慧历史就必然会重演。         想停着这个循环,就如实现共产主义一样。在地球不曾改变的人,会先实现共产主义?还是先停止这个循环呢?   
08:52:27   来自: TigerWoods (世上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人聚成群的时候      前一段一直在读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本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断断续续的,读了很久。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逝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      这本书是作者所有著作中最为出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本。      本书的扉页这样描述:《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作者勒庞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没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因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让他失去自控,甚至变得肆无忌惮。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对于理解今天仍不失现实意义。日本普通民众为何曾变成战争机器,“文革”青年为何曾变得丧失理性,入市股民又为何会变得群情激亢?个人到群体的心理变化看似难以理解、难以置信,实则有迹可寻。      相信我们父辈的,经历过那动荡的十年的人会更容易理解书中所描述的个人聚集成群体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很不让人理解的一些情绪、状态和行为。其实想想我们这一代也经历过一次,不过没有上次的时间那样长、影响那样大。      当人聚集成群时,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群体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我们所想象的程度。相信现代国家的领导者应该都会读这本书,因此各个国家对于个人的隐私、对于群众的集会都有很多或明或暗的限制和监控手段,也是不希望在国家掌控之外形成那些难以驾驭的群体。      那么,当人聚集成群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呢?用作者的话说:“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作者还有以下一些基本观点: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据了上风。      群体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在群体中,每一种行动和感情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互相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点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进一步说,单单是他变成一个有机群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能使他在文明的台阶上退好几步。孤立的他可能是一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控制的动物。      孤立的个体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群体虽然有着各种狂乱的愿望,他们却不能持久,群体没有任何能力做长远的打算和思考。      只能把史学著作当做纯粹想象的产物,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一时的真实英雄。      一个人如果只崇拜某个神,他还算不上有虔诚的信仰,只有当他把自己的一切思想资源,一切自愿的服从行为,发自肺腑的幻想热情,全部奉先给一项事业或一个人,将其作为自己全部思想和行动的目标与准绳是,才能够说他是个虔诚的人。      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群众就像个人一样,总是需要对一切事情有现成的意见,这些意见的普遍性与他们的是对是错全无关系,他们只受制于名望。      还有关于群体的领袖的一段写的也很有意思,看了不禁让我们有点不寒而栗。      这本书总体上告诉我们,当人聚集成群的时候,智商并不是个人智商的合集,因此集体作出的决定不一定是正确的决定,但是却是大家都愿意去执行的决定,对于我们今后再做决策的时候应该有所借鉴。      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电子版下载:      /Attach/DC66C52E-50EF-464B-8869-57572CAABE97   
21:11:11   来自: 静 (戒骄戒躁戒嗔戒怒)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正如本书作者勒庞所言“目前的时代便是这种人类思想正经历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之一。构成这一转型基础的是两个基本因素。首先是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毁灭,而我们文明的所有要素,都根植于这些信仰之中。其次是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各种发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和思想条件。”勒庞所处的时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观念思潮冲击,群众革命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处于剧烈动荡和变革中,这种时代的变迁被勒庞称为“群体时代”的到来。对君权、神权、特权的质疑和毁灭导致的群众力量的兴起,而群体在革命中表现出来异于普通个人的英勇牺牲和暴力行径,引发了勒庞对群体心理的审视。       《乌合之众》这本书共分三卷,分别论述了群体的心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并研究了两个基本问题:个体是如何被群体淹没的,领袖是如何控制群体的。      1.个体是如何被群体淹没的?    同于一般群体的定义,勒庞对于群体的定义:“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性和思想全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所以勒庞所说的群体事实上是一个心理群体。由此可见,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是因为群体中的个体意识被抑制了,群体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形成群体的个人会感觉到力量感,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群体是个无名氏,于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再加上传染的现象的存在和群体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赋予了群体行动的统一性和思维的低智能性的特征。    “群体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受到恰当的宪政力量的约束时,也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我觉得这点在电影《浪潮》中就得到了认证。整齐划一的衬衫、整齐划一的手势、整齐划一的口号、整齐划一的目标,在整齐划一的群体里,人们摆脱了自己卑微感,产生出了一种残忍又巨大的能量,共同排斥异己,这时候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已失去了效力。      2.领袖是如何控制群体的?    因为群体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且单纯,偏激、专横、保守这些特点,所以群体需要领袖,只有领袖能够使群众有所信仰并把他们组织起来。领袖需要通过名望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种族、传统、时代、各种典章制度和教育是赋予群体心理以特定属性,使某些感情和观念得以发展的间接性准备因素,而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是直接因素,信念的形成需要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旦普遍信念得以建立,这个时代的人都会在一个由相似的传统、意见和习惯组成的基本环境中成长,人的行为首先受他们的信念支配,也受由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这些信念调整着生活中行动,最具独立性的精神也摆脱不了它们的影响。建立普遍信念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但要想根除它也同样困难,通常只有用暴力革命才能对它们进行革新,甚至当信念对人们的头脑几乎已完全失去控制力时,也要借助于革命。      不同马基雅维利着力于统治者的牧民之术,勒庞是将被牧之民的驯服心理展示给人看,书中勒庞对大众心理的剖析很是深刻。虽然《乌合之众》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但它对于政治学的学习其实也有很大的帮助,将群体作为一个心理实体进行研究,分析群众运动中个体心态、群众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可以成为我们分析和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      本来删掉了,现在再传一遍。   以此评论,   戒骄戒躁戒嗔戒怒。
18:21:12   来自: Airmaster (每一天在每个方面我都会越来越好) 乌合之众的评论 &&   在图书大厦无意中看的一本书,心理学的,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一本,没有之一.以前从未认识到从众会有如此严重的危机,内容言简意赅,只要留意观察,生活中每天都能遇到书中的案例,逐一和书中比对,真是件有趣的事.   书中的观点不仅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商业中,最重要的是,读完它,在某些时候,可以挽救你和家人的生命.         
14:24:24   来自: 一百颗菜 乌合之众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虽然应当归类为学术性书籍,但阅读起来却颇有些引人入胜,作者列举大量的事实以证明他的观点,仅是从增长历史知识方面,也完全超值了。      作者对于大众心理学的分析的结果让人有些失望,原来虽然自诩万物之灵长,但人类其实是如此地盲目。作者并没有提出什么解决的方案,这似乎有些悲观,不过我始终以为,科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有些发现可能需要数以千年的时光,而作为答案的解决,只要有正确的提问,总是不会让人类等待太久。   至少,我们这个时代,能清醒地面对群体心理并谨慎地不被同化而迷失自我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15:22:30 scar.镯  这类型的书都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外- -! 11:34:50   来自: tradition 乌合之众的评论 &&     人多就是正确?就是真理?希特勒正是靠广大群众拥上台的,十年动乱没有群众支持也根本搞不起来,任何暴政独裁,如果没有受过启蒙的愚民的支持,只会迅速崩塌而已,而我们现在的网络暴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也往往以所谓民意为支持,宣传人民和真理就是他们,违背他们的就是违背民意违背真理,就是十恶不赦,丝毫没有理性的空间存在        举外国的例子太远,不如举个中国的例子,清末宁波纳税,士绅和农户采用红封白封折银,折银标准各不相同,等于灰色收入都要小民去承担,监生周详千出面首先替乡民抗争,最后发展成群发事件,败官兵,烧县衙,事情搞得很大。后来政府派段光清担任新知府,和老百姓进行谈判,用恐吓威胁手段要求他们群体控告周详千带头闹事,和百姓无关,并答应百姓折银稍降标准,在乡民得了好处和得到被免于处罚的恩赐后,他们迅速的叛卖了他们的恩人周详千,周迅速被砍头,留下他的妻子变成了疯子,在村口跳脚大骂乡人忘恩负义,而村民都象看笑话一样看着疯子。        段光清之所以能迅速平定变乱,因为他很清楚,他治下的这些小民,当他们是单一个体时,个个是温顺的绵羊,而当他们聚合在一起时,形成组织,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就会失去效力,狂热而盲目的激情会象巫术一样赋予他们力量,催生他们杀人抢劫,以下犯上的念头。他所要做的事情是个个击破,拆散这个庞大的群体,把小民从乌合之众中拆散出来,从组织的一员还原为孤身一人,结果他成功了       群发事件日益增多,根据香港杂志,政府也曾经开过会议,会议中提出,如今群发事件虽然增多,但小民都是为了一个钱字,而不成组织没有纲领,既然如此,解决起来就容易的多,是为乌合之众,分而治之,可以迅速解决掉,搞不成什么事情。段光清的谋略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12:08:59 小朋不是小月月  分化,然后各个击破。此乃古今用兵从政者之不二法门
13:23:01 [已注销]  德国和中国成因不同,德国希特勒的上台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民族主义泛滥。但由于其在民主的环境中,所以,也发生了国防军对抗希特勒的案子,而且也在希特勒死后,迅速的拨乱反正,走向了民主富强之路,其法律独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民主的启蒙教育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反观中国,则大不一样,段光清的例子是个明证,中国是由于5000多年来缺乏逻辑训练,也缺乏法律的独立性。再加上没有启蒙教育,非常难以走向真正民主化的进程。所以如果一旦中国由极权变为民主,可能会非常混乱。而近30年的重商主义教育更使得人重利忘义。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任何真正的信仰,所以,国人容易被分化瓦解。历史上,除了TG或某些邪教组织有着超乎寻常的严密组织外,其他的组织都是松散的,这个国人的文化和教育有关。因此,中国要走向民主富强将经历漫长的时间,也将孕育极大的冲突危险。      最重要的是
14:26:24 宪兵司令  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还是缺乏启蒙教育,民智未开。
16:10:18 大米?  暴力的基因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这让任何举动都压力骤增,增加了社会变革的成本。
16:12:16 大米?  “分而治之”是正常的思路,比如,很多足球战术,也是以造成“局部以多打少”为目的。
16:24:34 [已注销]  分而治之,利用的是每个人的利益的偏好不同。   其实可以从经济学上考虑。如德国康采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70年代为了对抗欧佩克的夜猫集团。也就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跌不到大家都跌到的程度。   这就说明了信仰的作用。
16:49:35 D.米诺夫斯基  暴力的基因流淌在每一个穷得连内裤都穿不起的人的血液里面。      别把中国人说那么不堪,天下乌鸦一样黑。      “分而治之”首先的前提是 可以被分。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可以被分的。可以被分是穷人的专利。你看你想分了 澳大利亚铁矿石利益集团,怎么分?根本分不了。      贫穷是罪恶,都应该进地狱,因为贫穷就是恶魔。
17:51:02 大米?  也许天下穷人都暴力吧。   其他地方的人暴力不暴力我不知道,中国人够暴力,这是我了解。      只是我个人不觉得这“不堪”。   暴力不好:缺乏人性和人权,但是我却没有“不堪”这个词中包含的那种羞愧感。
17:53:03 大米?  我觉得房价的问题在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之间的问题,很难说穷人团结起来房价就可以降下来。
18:51:52 tradition  德国的民主转型失败和日本大正时期民主转型失败有些类似,它们都是比较晚才建立的民族国家体系,民众启蒙都不够彻底,德国的容克和日本的萨长的封建性消除的并不彻底,所以导致在一定局势下容易走上激进和极端的道路,俄国和中国也是如此      日本大正民主转型的失败,最终导致军国体制的建立。德国魏玛共和的失败导致纳粹的上台。中国国共当年都羡慕苏联体制取代民初英美体制的崇拜,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各个国家独裁体制的建立,几乎都是处于同一时代,那个时代是极端的时代,作为后进国家或者民主意识,国民意识,启蒙历史不悠久,专制历史传统比较悠久强悍的国家,很容易走上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的邪路
19:18:48 tradition  德国军队里的一些将领本来采取暗杀希特勒,是出于他冒险挑战一战体系,欲征服捷克等的行为造就的,他们要暗杀希特勒是为了防止德国再次被打败,而并非对共和国民主价值有多少认同和怀念。希特勒在慕尼黑得到众望后,这些军官也视其为英雄,直至二战德国失势,才重新考虑暗杀之      德国的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不是德国人民希望的结果,是外力强加的结果,但英法要搞得不彻底,结果魏玛德国人并不认同,所以纳粹德国取代共和国,才如此容易。二战后德国再次战败,这次占领远比一战彻底,德国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改造才最终确立,走向民主之路       日本也同样如此,立宪民主等和中国一样,都是在近代被西方揍出来的结果,明治维新走上自强
19:21:21 [已注销]  tradition 的论据蛮充分。   我就一个疑问,如果当代中国,怎么走?
19:29:21 tradition  之路,只不过是军事和经济上的自强,但民主意识和国民意识并没有获得真正确立,真正的主人是当年萨长武士变型后所控制的陆海军和军部,他们的存在导致武人凌驾于政治家之上,军令不受军政控制,这种变型体制最终导致大正民主转型失败,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日本帝国崩溃       至于二战后的日本民主之路,是在外力摧毁旧军国体制后美国人强有力的统治和外力施加影响的结果,美国对日本的影响贯彻日本的方方面面,没有外力摧毁旧体系的结果,很难想象日本军国体制能够自我完善走向民主之路       中国的专制历史比德日更漫长,更悠久,旧专制体制崩溃了,民主共和缺乏社会基础,自然一下子搞不起来,但旧的君主威权已打倒,学袁慰亭纳样自然也是失败,那么只有向外国取经,去学那对社会控制最严密的苏联党国体系,并运用排外的nationalism来整合民意,取得对社会和国家强有力的控制了,所以现代中国其实自1911开始,国民意识和自由主义,民主,法治等启蒙运动过程实际是中断的,一直被国家主义和控制意识所压制
19:39:08 tradition  我一向是渐进主义改良派,最好的方式是在外部民族图强和国家崛起的同时,在内部进行公民社会,民主法治,自由自治的建设,而在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其实内部国民的启蒙教育过程是被中断的,是采取国家主义的愚民政策来贯彻统治力和整合力,来利用人民为其意识形态服务。而如今,救亡图存彻底压倒民众启蒙的时代已经过去,外部的中国也在走向统一和崛起,但法治,民主,促进公民社会等启蒙国民的行为却依然停滞,长久以往,很难和和
19:50:12 D.米诺夫斯基  苏G和TG本身就是渐进改良派,他们已经证明了渐进改良派是死路。
20:13:53 tradition  你要说苏G和TG本身就是渐进改良派,他们已经证明了渐进改良派是死路。那么国民党也是渐进改良派,国民党的渐进改良派也是死路,美国也是渐进改良,如今的美国社会和一百年前的完全不同,如果美国每碰到一个问题就要革命一场内战一场的话,那么美国何来如此进步              事实上苏G和TG从来就不是什么渐进改良派,而是激进主义和极端革命派,和早期的国民党一样宣扬的是一步到位论,正好和渐进改良背道而驶。事实上宣传要用暴力一步到位,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脱离社会实际的乌托邦主义色彩的往往是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派别,他们的结局往往都是失败的结局,远不如渐进改良主义者的胜利       法国大革命的不断革命论,导致革命中期开始出现大滑坡,出现专制恐怖主义,耗尽法国国力,来来回回折腾百年多才最终共和,使得法国落后于改良之英国之后。俄国大革命导致俄国改良中断,造就赤化结局。中国大革命,死亡人数成千万上亿,结果革出来的成果以党国取代民国,以更为独裁取代前政权,民主共和之路被颠覆,官僚资本取代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这可是当年革命者想要的结局?
20:15:53 D.米诺夫斯基  美国根本就不是什么渐进改良。      达到了渐进改良的效果 和 渐进改良派 是两回事。 渐进改良派 是以 渐进改良 为宗旨;达到了渐进改良的效果 是说结果类似,但是并没有要求以 渐进改良 为宗旨。      渐进改良派 是落后国家或者民族的鸡血。它是以绝对权利去完整的控制改革的方向和步伐,实现精确的改革,实际上是以一种上帝的眼光在有限范围内调控蝼蚁的生活。      苏G,TG,KMT 的所谓一步到位论,是对政权来说的一次革命论,不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革命论。事实上,这三家都存在着完整的对于革命后路线的规划,这些路线都是采用渐进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民族或国家的复兴。
20:24:02 tradition   渐进改良派 是以 渐进改良 为宗旨,同样美国达到了渐进改良的效果,何以达到?如果美国和英国采取苏G,TG,KMT 一样的政策,唯政见不同就一味打到,彻底消灭的话,那么何来什么渐进改良的效果       苏G,TG,KMT 的所谓一步到位论,正是建立在乌托邦之上的,忽略社会实际情况的幻想产物,试图用暴力摧毁上台执政就能达成整个社会迅速变革的幻想东西,这正是我说的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
20:35:12 tradition   清末宪政已经贮备,其实施力度远超过蒋在40年代施行的立宪力度,9年不能等,一定要去学苏联搞过来的党国体制,让孙大炮搞训政才能民主,不是笑话又是什么。       国民党早期一直批判北洋的民主,要约法,但当北方恢复约法的时候,孙大炮又说不要约法了,我们要打到他们。孙大炮在台上时高唱中国适合总统制,等自己被迫下台,就高唱中国适合内阁制了,不是笑话又是什么,如果说北方政府不合法,那么广东军政府又是个什么混账法?国民党的五五宪草又是个什么法?纯粹是一派胡言用来打击摧毁对方的政治宣传而已       孙文的大炮三民主义没有一个和民主法治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一个和所谓社会变革扯的上任何关系,所谓的民权是在一个独裁党体制下的民权,在这种体制下,不要说五权,就是十三权有什么用?没有任何权力制约的极权体系,空谈所谓民权都是骗人的鬼话而已。所谓民生,他强调的是要吧地皮等全部控制在国家的手中,事实上是极端的倒退,造就官僚资本和国家控制的根源,中国资产阶级的萌芽和自由被抹杀       我说的所谓渐进改良,是采取和平的手段采取妥协的方式,造就社会的进步公正和正义,而中国三次立宪的希望,事实上都是被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所葬送,他们宣传自己是如何进步如何改造,事实上造就的结果是远比他们所要推翻的更为专制和独裁,革命并未造就启蒙,造就的是愚昧和倒退,死了这么多人后,并未获得应有的结果
20:36:41 D.米诺夫斯基  你是穿着渐进改良马甲的自由主义者。      唯政见不同就一味打到,是对个人或者小集体精神或者肉体的摧残,但是并不意味这些个人和小集体的主张不会被运用到整个社会的运做中来。正入邓用TANK干死了88,却在92年南寻的时候放了类似的屁。      苏G,TG,KMT ,并没有幻想 整个社会迅速变革。所谓一步到位,即新的社会机制在暴力革命完整的那一天,即新的制度建立起来开始的那一天,革命就完成了。是彻底的唯制度论。 事实上,这三家都没有这么做。KMT,有军政,讯政,宪政的三步走路线;TG,有伟大的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SG,也有逐步由社会主义过度到共产主义的详细规划。事实上,无论就TG还是SG来说,其在经济建设方面都还是大体上遵循了 渐进改良的方式,并没有强求一步到位。只有红色高棉这种SB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是,由于G所坚持的经济决定论,使得他们的渐进改良都集中在经济方面,这正是 渐进改良派 最核心的缺陷,它是一种事先规划好的,集中于有限范围内的改革方法。所以它们失败了。
20:48:44 tradition   唯政见不同就一味打到,是对个人或者小集体精神或者肉体的摧残,但是并不意味这些个人和小集体的主张不会被运用到整个社会的运做中来。       邓用TANK干死了88,南巡中的谈话之是针对左派反对其经济改革措施而言的驳论,并未用到88+1年所宣扬的体制改革,事实上,革命者的思维既打到之,则改头换面执行。国民党推到北方,学的是苏联党国体制,而不是民主宪法,体制完全改头换面。49年之后,也是如此,以阶级主义取代国党的训政主义,从政治到经济上的政策完全不一样       所谓一步到位论,即推倒重来,以革命暴力的方式获取政权,把旧体系和旧政权的东西予以彻底革除和割裂。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方式对中国进行试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而渐进改良主义则不一样,是建立在旧体系旧政权上的妥协和渐进进步,达成社会进步和推进的力量,有如英国立宪和法国革命的区别,怎会一样。      中国走的是苏联和法国大革命的路线,而英美走的是另一路,改革都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明治维新的成功,也在于在立宪之前搞了很多年的“洋务运动”,造就社会和民众有这个接受新体系新教育的基础,而渐进改革的失败,不在于什么核心缺陷,而在于改革的力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21:03:12 tradition  88为什么失败?和当年康有为的激进政策一样,当年的书生像康老大一样也犯了过于急迫的错误,在改革造就社会变革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到气候的时候,就冒然参与到党内斗争中来,结果被顽固派所消灭,造就后20年的彻底逆转      只要军队下定决心强有力的镇压,任何起义都是搞不成功的,如果没有新军的叛变和地方势力的叛变,孙文利用黑社会搞一万次都不会成功。十月俄国将军如果不是没果断参与废除君主事项和对圣彼得堡动乱一开始就果断措施的话,列宁也将被荡平。没有苏联秃顶新思维熏陶导致军队思想变化的话,苏联也照样能维持,甚至东欧都未必变色,昂纳克可是下令开枪镇压的,新思维不准而已。观88局势,年轻人的激情导致过早的暴露了目标,导致党内改革势力被一举扫除      改革也好,起义也好,未成气候,总是搞不成的,这个气候就是社会基础等方方面面,李鸿章不能做成的时期,比他差的多的人在后面能够办成,就是因为气候已到,和他所处时期已经不一样了      渐进主义也是如此,经济改革既然已经开展,开展到一定时期程度,社会自然会发生变化,现在要强迫人民回到朝鲜体制已不可能,但社会基础还远未达到开启民智和公民意识复苏的地步,怎样把握好局势顺势而为,这就是政治家的能耐了
21:07:45 [已注销]  嗯,两位争论不错,精彩的很。不过,不要扣帽子,兼听则明嘛。      以前也认为自己是渐进改良派,温和理性的谋求民主和法制,不过近几年来,越来越觉得无望,胸中有股无名的火,向要爆炸。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发生的瓮安、石首、杭州70码、邓玉娇这样有代表性的案子,已经解释渐进改良走不通,矛盾严重激化。      但我也不主张暴力对抗,只是非常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就能看到中国的民主化,而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依然经历这段苦难和无望。      两位观点不错,慢慢看。      讨论这个问题,要保护下自己罗,免得帖子被删!
13:30:17 tradition  德国和日本的最终民主,都是由于二战失败后而由外力强迫造就的,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正在于他是一个系由战败而由胜利国强加在德国上的民主,也就是说缺乏民主的土壤,所以希特勒才有机会趁经济危机而上台,国防军对抗希特勒是出于对失败的恐惧和英法出兵的判定,而不是出于多少捍卫共和的本心。随着慕尼黑协定,纳粹德国的不战而胜,德国军队军官团体彻底被希特勒的大胆胜利所征服,放弃了抵抗,直至德国在战场上出现逆转,才重新发出暗杀的声音,一切都是为捍卫德国利益考虑,而不是为了捍卫民主和共和的价值      这点和日本也类似,日本走上民族国家的道路,和中国一样也是出于西力压迫的结果,虽然也搞了议会宪政,但也不过是纸面上,民主思想和国民意识并未真正启蒙,当年武士的势力和阴影从未被消除,萨长两藩长期控制陆海军,文官为武人所操弄,军令不受军政限制,武人下克上自己乱来横行,最终导致日本帝国灭亡。至于战后的民主,那是美国主子征服后外力施加的民主,美国在战场上狠狠打击摧毁了日本传统军国的势力,没有外力冲击,日本自身很难消除军国体制的变态基因,其走向狂态发作的自毁之路几乎是必然         当然,中国专制历史之悠久,民众接受独裁专制历史影响之酷烈,远超德日,所以在现代走上红色道路也很正常,帝制被粉碎了,但这些资本主义的启蒙,国民啊民主啊法治啊缺乏社会基础,老百姓也不能明白,事实上在1911年后就几乎停止,那么必然要用一个新式的专制武器把人民统治起来,愚弄起来,发挥他们的力量,这就是苏联来的党国体制加变了型的民族主义      
22:42:35 宪兵司令  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让国人热衷于寻找“捷径”来实现富国强兵之梦,德国快就学德国,日本有效就能学日本,最后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结果几十年后才发现自己走了弯路,连老师都没有走通的弯路,再回头学习欧美走正道,但是已经耽误了。
10:41:38 大米?   21:07:45 晕晕虎     嗯,两位争论不错,精彩的很。不过,不要扣帽子,兼听则明嘛。          以前也认为自己是渐进改良派,温和理性的谋求民主和法制,不过近几年来,越来越觉得无望,胸中有股无名的火,向要爆炸。特别是2008年和 2009年发生的瓮安、石首、杭州70码、邓玉娇这样有代表性的案子,已经解释渐进改良走不通,矛盾严重激化。   ----------------------------   其实倒不必担心激化,亦不能说明走不通。      原来大家“一无所有”,无从冲突,房子怎么建,怎么拆,完全国家说了算。   现在大家“有”房子了,大家“有点产”了,自然产生利益冲突。   本身不是坏事。   利益冲突会催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改变,是好事。      再者,表达的渠道也随着互联网,手机等科技的发展而增加了。   原来的看守所也死人,死了就死了,仿佛就是天灾人祸的一部分,现在透明了,看起来好像看守所死的人更多了,其实不是。
12:28:00 [已注销]    原来的看守所也死人,死了就死了,仿佛就是天灾人祸的一部分,现在透明了,看起来好像看守所死的人更多了,其实不是。   --------------------------------------------------------------------   我对你这个观点不那么认同,你的意思是以前更乱,只是信息无法传递。是信息传递而不是本身事态恶化产生的结果。      我不太认同的是,经过这10年,中国不仅没有继续前进到一个新的层面上,而是在大踏步的后退,被北朝鲜化了,而且特殊利益集团现在更加有恃无恐,肆意妄为了。所以,现在的环境应该还是较以前更为恶化了。
13:33:52 大米?  举个例子说明吧:   郭建梅的“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就是被北大取消的那个,原来帮过一个老妇人,她“她已经上访了12年,来此寻求法律援助。她住在京城的南边,靠捡垃圾获得生活来源。老妇讲述到,她的儿子12年前在河南的一处看守所中死去,看守所叫人把她儿子的尸体埋了。老妇去找儿子,通过埋尸体的人带路,才找到儿子被埋的断了两根手指的尸体。”,(http://finance.ifeng.com/news/history/rwpz/898.shtml)   这样的案子不是个案,因为对待看守所中的犯人的态度一而惯之,甚至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过去,在“敌人”,“右派”之类的招牌之下,堂皇处死的人多到不计其数,甚至是业绩的一部分。那个就不用说了。
00:10:50 死人  中国改革最重要的在于当前掌权者是否愿意把执政权,立法权,监督权完全下放于人民,而不是打着假民主的旗帜,一直欺骗和愚弄人民.
22:12:13 宪兵司令  红朝言行不一的时候太多了。以至于芦笛说,宪法中除了一句党的领导是真的,其他都与现实中赤党的施政截然相反。 00:20:09   来自: [已注销] 乌合之众的评论   若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那么群体化必然有其优势。   看到全书都在批判,直觉不爽,想找出些群体的优点来。   人多力量大,拔萝卜砍野猪都方便些――但左思右想都是这些原始社会的温馨日常生活画面……   曾经一度帮助人类雄霸天下的因素在今人看来已经成了绊脚石。   比如总凭直觉认识世界。   比如无理由的乐观,记吃不记打。   比如快速的遗忘。   进化心理学研究的优势都是这样古旧又原始的东西,在文明社会看来简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呐,如果总是这样与文化因素无关的话,进化心理学你真是没前途啊……         于是不跑题,再来记录一下对新形势下群体的看法――网络时代毕竟与之前不同。   1 责任感更淡漠;(管 理 员桑你实名制吧^ ^)   2 娱乐至死;   3 都在要求权利,但NC太多,只顾求却不会行使;   4 渠道更畅通;   5 更具有批判精神;   6 平等,泯除一些无关因素,脱光了进澡堂一样的平等。   我觉得重要的是这6点,它们之间互相联通,一些互为因果,多为双刃剑,评价解释无能……         其实最重要的不应是批判而是整合。此书未能给出什么解决方案,总让我有种作者观察完泄愤完就撂挑子走人的感觉。相关研究太多,见社心,不多说。         每次书评都与书的主题相去甚远= =   每次写了书评都觉得玷污了豆瓣这块文化人遍布的土地= =   还是去使好了^ ^   谨闭嘴……   
00:22:35 林  不多说
18:27:47 [已注销]  这是讽刺吗= =……
18:50:43 林  相关研究太多,见社心,不多说。      「不多f」,是您的「口^U」口牙
18:53:25 [已注销]  不多说……乱入推荐川本喜八郎的《鬼》
18:57:06 林  枕^桑推]的,必然要看的……(拱手
19:07:37 [已注销]  我的品位= =……(摊手
19:10:05 林  看^了,很好……
19:13:32 [已注销]  那……还有不射之射、道成寺都很喜欢……
19:22:10 林  浒寻死尚值亩伎匆槐椤f,槁铩纲F沟赢咋就一c味憾寄居心亍
19:28:56 [已注销]  有啊有啊~你去看我今天推荐的那个 ^ ^ ~神作
19:29:37 林  看了片^……吐血三升!!!
19:30:23 [已注销]  一定要看那个精彩的人设!
19:34:48 林  看! 21:46:39   来自: 跑题同学? 乌合之众的评论 &&   http://www.goodreads.com/story/show/234542?chapter=1      想到了补充一下――当代中国的集 体行 动中,比如69剩战,群体中没能形成对立意见(不同于tank 年),或许与知识有关。也就是说,参加69的这些人,之所以不经思索地接受了“因为她们是脑残,所以我们要打压脑残”的暗示,而不去自动补充两句表述之间的逻辑链条,更没有形成明显的反对意见,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什么样的相关知识呢?在这里就是“决定是否要打压一群人的标准”。知识的空白就会造成接受暗示。
22:02:09 古古丁  你也看了这个了。呵呵。
22:03:05 跑题同学?  嗯哼~~ 21:03:44   来自: 小狼长啸 (坚定地一路走下去,不回头.) 乌合之众的评论 &&   在天涯上帖子看到有人力荐这本关于群众心理学的书――《乌合之众》,于是从同学那借来翻了翻。有几下几点感受:      一、群体的特征   构成了群体的人,不管他们原来的身份、地位、学识如何,身处群体当中他们就互相同化,成了服从无意识支配、失去理性、易受暗示和情绪的支配的人。群体的例子很多,就我们熟悉的来说就有文革时期的红卫兵群体,现在楼市跌宕起伏时的空军、多军群体,众多娱乐明星的FANS们(也算是群体吧?)。      二、民族秉性的决定性因素   这本书看到最后,作者传递了一个让人有些悲观的信息给我们:不要期待着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什么,不要期待着会有什么改变发生,“一切都由民族的秉性和生存所需的枷锁所控制着”,民族决定论的观点。法国大革命不大了解,但回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本质上又变化了多少呢?      三、如何去影响群体   断言、反复,影响群体的法宝。身处群体的人接受不了复杂的逻辑的推理,接受不了明显的证据,他们只需要你反复给他一个言之凿凿的信念,“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构成群体的每个个体能从群体中得到平常得不到的力量和信心,证据、理性什么的都一边凉快去吧,领袖只需要给整个群体一个信仰的对象就足够了。      有几个问题和想法:   一、乌合之众的合理性?   群体心理现象在动物中也很平常,比如:羊群。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群体的心理现象对于远古时期动物在残酷的物竞天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很有帮助的吧?      二、互联网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么?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本质上来看,是给了每一个人非常方便地接触海量信息、非常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信息交互的途径,互联网让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互联网最终会把人类社会的形式引向何方呢?退一步讲,它究竟具有改变人类社会形态的能量么?      这里提出几个猜想吧,一方面互联网会促进群体的形成和加强其内部的传染性,比如近几年兴起的粉丝团体们正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聚集在一起的,互联网为具有同样目标的人提供了互相认识和聚集成团的途径,也为其观点的传播提供了工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接触自己所需求信息越来越方便,更多的小众群体会出现,而且一个人往往会同时身处好几个群体当中。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接触各种信息、各种观点(比如对立的观点)愈发方便,更多的理性思考会引入群体的思考中么?我不知道,但我偏向悲观的方向。      期待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改变,还是引用原文中的一个观点吧:“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让我们拭目以待的吧。      明天,会是一个崭新的年代么?
08:36:31   来自: 永德 乌合之众的评论 &&   乌合之众――以勒庞分析粪青心理      1、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2、构成这个群体的人,不管他是谁,他们的生活、职业、性格、治理,他们变成了群体这个事实,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      3、群体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么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聪明。      4、和原始人更为相似的是,群体甘心让自己被各种言辞和形象所打动。而个人孤立存在时,这些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5、群体的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都可以在处于低级进化阶段的生命中看到。      6、群体情绪简单和夸张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为何物。群体的夸张性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作用。      7、私人利益是孤立的个人唯一的行动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他们如同被催眠的小鸟,树立起不计名利、舍己为人、绝对献身、爱国主义、荣誉的理想。      8、影响群体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的表演方式。如果掌握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式,就掌握了统治群体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群体。      9、群众不管如何,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而偏执与妄想这宗教感情很快会表现为一种崇拜。      10、我们要知道,打动群众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一时真实的英雄。      11、韦伯和罗素为什么失败?凡是抱着怀疑精神、凡是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的方式说明问题的人,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面对群体时,他显得无力。      12、专业精英,不管他智力多么高强,他陈明厉害得失的理性努力,面对被空洞观念冲昏了的头脑时,反而显得不合时宜。他会产生一种自己十分迂腐的无聊感觉。      13、面对群体的狂热与荒谬,明智之士也可能不会做出什么努力,而是同他们一起陷入,事后又惊叹于自己连常识都已经忘却的愚蠢。      14、阿伦特告诉我们:“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极权主义运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裁他是偏执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