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品级的负面素材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2014年高考时文阅读议论类材料
  2014年高考时文阅读材料今天请启用新的“马上体”,马上行动今天是农历甲午年大年初八。在马不停蹄的新春祝福声中,我们迎来了马年上班第一天。时间从今天开始换挡,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工作模式。刚刚到来的这个马年里,各种“马上体”蹿红网络。“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幸福”、 “马上成功”……人们纷纷参与到“马上体”的接龙式狂欢中,“马上体”成为新年问候中的一个高频词,人们通过这种小情趣换个法儿许愿,表达对来年生活的祈愿与向往。而现在,是时候让“马上体”所蕴含的美好祝愿一点点兑现成真了。我们相互致意了那么多“马上”,现在,需要加上一句至关重要的“马上体”:“马上行动”。坐而论道易,起而行之难。行动起来,各种“马上”才不会成为一句空头支票;行动起来,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个人来说,面向未来的许诺与期盼才会被“扶上马”。马上行动,拧紧改革的发条。2014年,被深圳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年”,包括构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进股份合作公司改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等,涉及到城市发展的诸多重大课题。新的一年里,深圳不仅需要继续亮出一马当先的改革态度,更需要让人们感受到推进改革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马上行动,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做实。不久前,深圳公布了今年116件年度民生实事,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与社会保障、食品与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绿化等13个民生领域,包括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5万套、治理50个城市易涝点、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可网上办理、标准化改造500座公交简易站台及旧站台,试点建设公交电子站牌等。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民生实事皆有精确的数字对应。比起一些看似有力实则空洞的表述,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不含任何虚饰的承诺,更能看出政府以民生为大的信念与决心。我们希望,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能高质量、高水准地完成,而不是为追求进度而草率应对;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吸纳公众意见,始终以公众的满意度为行动标尺……白纸黑字,承诺是金。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才会变得一马平川。马上行动,公共服务要迅速进入工作轨道。去年新春上班第一天,人民日报等曾曝光了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在状态的情形,诸如有的服务单位热线电话久久无人接听,有的车管所收费大厅14个受理岗位只有1人在岗。不按时上班,或是服务缩水、敷衍塞责的现象并不鲜见。对此,我们也需要揽镜自照,问一问自己:是否还处在“过年”状态?有没有让公共服务告别假日综合征,让自己回归服务者的角色?春节长假结束了,人们在彼此的恭喜道贺声中开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舒活筋骨,抖擞精神,把身体、精神、状态都拨到一个最佳频段;希望马年里每个人都能在精神上属马,为自己注入龙马精神,开足马力、马上行动,用实干去迎接崭新的工作和生活,去催生、绽放在各种“马上体”里萌动的希望与期待。爸爸去哪儿,请护好孩子的心灵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家庭励志节目,成为2013年最被热炒的真人秀,而由该节目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创造了这个春节档的票房奇迹。尽管《爸爸去哪儿》商业上非常成功,并引发社会对亲子教育的大讨论,却挡不住对其某些内容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质疑。在公共媒体上如此充分地呈现几名儿童形象、性格、个人爱好等信息,这是否有损未成年人的隐私?是否会给尚无完全行为能力的他们带来人身安全隐患?即使家长与节目制作方签订了相关法律文书,但在这些儿童不能完全理解节目性质的情况下,家长是否就可以代替他们做出关乎其身心健康的判断和决定?节目中“换爸爸”和“认爸爸”的段落,力求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乐于助人的良行。但未成年的幼童显然很难明确区分游戏和现实,当小女孩因为不能接受“换爸爸”而号啕大哭,节目固然因此增添许多“趣味”,但孩子此时受到的心理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还可能给她的未来带来某种心理阴影。在“认爸爸”段落里,爸爸化妆后变成孩子认不得的陌生人,节目要求孩子短时间接受这个“陌生人”,并发生亲密接触,如拉手、爱抚头发等。在孩童眼中,化了妆的爸爸其实与陌生男人无异,这样的经历可能弱化小孩子对性侵犯的防范意识,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隐患。其实,我们现在从《爸爸去哪儿》里看到的内容,已经是被评定为“可以播出的”,一定还有大量“不能播出的”素材被剪辑,而那些素材已经在孩子们身上实际发生过,那些内容里又有多少可能损害孩子们的权益和心理呢?电视真人秀节目自从被西方媒体“发明”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质疑,尤其是一些节目制作方在真人秀中设计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内容,刺激观众的围观热情。《爸爸去哪儿》实际是打着“爸爸”这样的成年人幌子,卖弄的却是“孩子”的噱头。节目组想利用明星提升收视率,但无形中可能对孩子的权益和心理造成某些伤害。从法律角度看,节目内容对成年人应该是合理的,但它是否也完全适用于参与节目的儿童,则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随着中国各种真人秀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相关法律部门应及时跟进节目的制作过程,对有儿童出镜的真人秀节目必须给出明确科学的法律尺度。相关节目制作方亦应邀请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和法律专家对节目策划、制作和播出全程做出准确的技术性评价,尤其对该节目未曾播出的素材更应做出专业评判,对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真人秀节目必须及时干预。守护好“做有用之人”的家风春节期间,央视就“家风是什么”,采访了各地、各行业的众多观众。“辽宁舰”舰载机着舰第一人——戴明盟在回答央视记者“家风是什么”时说:“父亲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小时候并不太理解这句话。当我驾机在‘辽宁舰’着舰的时候,其实当时我并没有紧张或兴奋的感觉,倒是见到在场的人个个兴高采烈,有的人还为我流了眼泪,我才突然想起了父亲这句话,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用的人。”听起来,戴明盟家的家风既非豪言壮语,也没有多少哲理可言,却在朴实无华之中道出了人世间最底线的价值观:做个有用的人。所谓“有用”,说白了,就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价值有可能像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那样,用更多的粮食养活地球上数亿人口,高山仰止;也有可能像送奶工那样,为的是准时让订户喝上鲜牛奶,平凡无奇。无论是“鹰击长空”,还是“鱼翔浅底”,究其价值本质来说是一样的,那就是“有用”。之所以对戴明盟的家风感触尤深,是因为当下网上论坛盛行着各种各样“看透式”劝世微言。不可否认,这些“劝世微言”的大量涌出,相当意义上是对传统不切实的“假大空”人生观、价值观的颠覆,一些人也是借此平复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焦虑、急躁的情绪。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人们发现,相当多的“劝世微言”已经从“无争”蜕变到“无为”,从“得过且过”演化为“四大皆空”甚至及时行乐。那些极具攻心力的劝世微言,往往总是对慵懒的“超凡脱俗”竭尽礼赞,而对那些埋头创业、报效社会的举动无情嘲笑。这一旦形成风气,难免会让原本坚守良好家风的家庭价值观发生扭曲,特别是在微信等交友平台早已浸透千家万户的当下。好在人们注意到,面对镜头,尽管许多人口中的家风不一样,但归根结底,主题似乎还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可见,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用才是人生的意义,“做有用的人”依然是当今家风的主旋律。不过,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家风毕竟是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反映,不会孤立于社会,总会受到外界风气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这就需要全社会花更大功夫、用更细致的努力守护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守护家庭这个社会组织最小细胞的健康,让“做一个有用的人”这类最朴实的家风即便面对再多所谓“超凡脱俗”的浸染也不褪色。冯小刚和春晚的一场交易当曾经的文艺国师张艺谋被超生事件搞得焦头烂额之际,他在娱乐圈强劲的对手之一正在悄悄完成自己的加冕。央视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将春晚媲美北京奥运会,肯定不是指的其国际影响力和受民众欢迎程度,而是在渲染其主流程度,也就是受领导重视程度。靠在电影市场打拼多年,靠独树一帜的冯氏幽默确立了独步江湖的内地喜剧之王地位之后,奔六的小刚需要一个含金量更足的盖棺论定。毕竟,悲怆的《一九四二》距离奥斯卡依旧那么遥远,而仓促的《私人订制》则流露出江郎才尽的疲态。不管小刚怎么在公众面前显露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发誓赌咒这是自己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春晚,都无法否认,春晚是他现阶段迫切需要的一个平台,宛如一只努力为公众开屏多年的老孔雀,终于帅的惊动了组织,获得了一次为其近距离表演的机会。不管事先小刚对困难准备得多么充分,他都会承受有生以来最大的心理压力,进行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职业冒险。毕竟,这是春晚,不得不办,又无法办好。从受众的角度,在当今社会,接受信息的渠道如此宽广,各种文艺表演如此丰富,靠一台晚会笑傲江湖的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春晚不同于一般电影拍摄和寻常文艺演出,需要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需要接受最严格的审查,在端庄大气的基础上还要让百姓收获快乐幸福,加上在新媒体冲击下,央视一统江湖的收视霸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倾尽全力也不可能再现张明敏一曲中国心全国人民齐疯狂的盛景。被镁光灯包围的冯小刚如此感慨:被春晚请来解决问题,很可能被春晚当成问题解决了。遇到媒体质疑担心,他用大院文化浓烈的自嘲还击:90后看春晚最大的乐趣是吐槽,如果我把春晚弄得特别好看,那不是剥夺了你们吐槽的快感吗?关键的一点是,冯小刚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从封闭走向逐步开放过程成长的,新影联前副总高军曾回忆说:小刚曾被有关部门连续毙掉四部片子,情绪到了最低谷,直到后来拍出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甲方乙方》才翻身。这种历练是冯小刚最宝贵的财富:逐步走向市场和大众的中国文艺,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同时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和领导不许什么,否则你要么变成不受观众待见的主旋律导演,要么变成地下电影之王贾樟柯。这是一道不美好但很现实的窄门。冯小刚在交足学费后,行走得游刃有余,最终直通春晚。冯氏春晚注定会成为近十年来改变最大的一次。整体不会有突破,局部一定会有亮点。比如开场白的独特预热,比如铁哥们张国立的非主流主持,再比如各类选秀明星的更广泛大胆启用。更重要的是,在关注度严重下降之际,冯小刚的加盟引起了媒体高度兴趣,形成了全媒体时代可贵的传播力提升,在传媒大变革初期,受众主导了所有媒体的命运,对于电视而言,通过影响别的媒体争取新的受众往往比单纯提升收视率更加紧迫。拥有犀利文风和天才骂功的冯小刚会成为语言类表演者的天敌。这也决定了本次春晚难以再现废话连篇的小品和恶心到家的歌颂型相声。铁哥们张国立的主持会给追悼会加感动中国相结合的串联带来一缕人间的春风。春晚给了冯小刚一张单程的机票,他在通向被主流承认的路上不可回头。以其绝顶的聪明,在努力恪守最后的底裤:那就是尽可能表达一点公众喜欢的东西,挨骂是必然的,只是骂声中能透着几分理解的善意。对于一个太多人甘愿为权力金钱脱得精光,进而裸奔的时代,有底裤的冯小刚也算奇葩。春晚和小刚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各取所需,但唯一的试金石却是民意。但民意却被纷飞的网络红包牵扯了太多的注意力,这变相减轻了冯导的压力。冯小刚注定不会力挽狂澜,但他会得到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先杀人,后放火,然后被招安。冯氏春晚的风光碉楼近年来对于央视春晚意兴阑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同感受。高度模式化的节目安排,老套的节目内容,一年年重复出现的星光早已黯淡的演员那几张老脸,让许多人在电视屏幕面前打不起精神——近日有人晒出春晚播出时几个家庭睡得东倒西歪的情景,颇能引起共鸣。由于演员常是那么一些春晚钉子户,节目又似曾相识,把除夕夜当成炮制系列演出的黄金时段。马年春晚播出同时央视二套同步重播蛇年春晚,不少人看了很久才忽然发现看错了节目,闹了一场乌龙。地方台的春晚又如何?那同样让人兴趣索然。地方台的春晚不过是央视春晚复制品,一招一式都在模仿央视,仅凭这一点就让人觉得无趣。可以说,每年除夕夜的春晚像是一份豪华“鸡肋”,弃之固然可惜,食之索然寡味。不过,马年央视春晚挑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起这台春晚的总导演,总该给央视春晚带来一些变化,让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精神振作一下。一路看下来,大家都不免大失所望。除了开始时几段公益广告式的“春晚是什么”采访视频(这一套在各大学毕业演出中已经用得滥俗)、张国立担任主持人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断、歌曲《万泉河水》和《歌唱祖国》带有冯小刚的个人色彩之外,这台晚会不过是这些年晚会的再一次克隆产品:开场照例是人头攒动、肢体纷乱、衣装耀眼、彩灯迷离、音乐欢快,着意塑造着欢天喜地的气氛。刻意追求情绪饱满的男女主持人大声道贺,强作幽默却毫无“笑果”的串场冗余地粘连,一个又一个热闹但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的节目轮番搬演,一波又一波地动员欢乐,间或又有主持人煽动悲情,适时进行国情、道德和思想教育。看过之后,觉得这台晚会要冯小刚执导与否差别不大,何必邀这位电影事业正在走下坡路的电影人来充门面(他不久前导演的《私人订制》就让人有江郎才尽的观感)?马年春晚还在播出中,围绕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讨论就已经热闹开场,左右为此褒贬不一,随后成为今年央视春晚争议最大的话题。以我的理解,冯小刚推出娘子军的片刀大腿舞,与他的年龄和大院情结有直接关系。这一代人怀旧思绪中多少有一种“文革”情愫,正好借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生人的青春回忆之名来自我满足一下。奇异的是,不知是否由冯小刚所带动,北京电视台大年初一晚上播出的春节晚会也上演了一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平心而论,北京电视台这台晚会的不少节目比央视春晚精彩得多,但这段芭蕾舞却是追随亦步亦趋的活注脚。辽宁电视台也不落人后,还将《沙家浜》中“智斗”一段在春节晚会中隆重展演了一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春节晚会上的演出引起激烈争论。巴金《随想录》谈到“样板戏”,有这样一段话:“好些年不听‘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样板戏’,不止是一段两段,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接连做了几天的噩梦,这种梦在某一个时期我非常熟悉,它同‘样板戏’似乎有密切的关系。对我来说这两者是连在一起的。我怕噩梦,因此我也怕‘样板戏’。现在我才知道‘样板戏’在我的心上烙下的火印是抹不掉的。从烙印上产生了一个一个的噩梦。”巴金还说:“当然对‘样板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似乎并没有人禁止过这些戏的上演。不论是演员或者是听众,你喜欢唱几句,你有你的自由。但是我也要提高警惕,也许是我的过虑,我真害怕一九六六年的惨剧重上舞台。时光流逝得真快,二十年过去了。‘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话我们不能轻易忘记啊!”这番话说得恳切,也很沉重。冯小刚在“文革”中当然活得意气风发,没有在心灵上留下创伤,但许多文革的受害者还健在,冯总导演在安排这个节目的时候,不知是否考虑过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仅如此,后来发现,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归因于冯小刚的怀旧心理竟可能是将问题简单化了。新浪认证微博“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在1月31日刊出文章《春晚被疑沦为华谊利益输送大平台》披露:冯小刚在去年投资了海南旅游业,成立了一家名为“海南观澜湖华谊冯小刚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的机构,该公司由华谊实景娱乐与观澜湖公司和冯小刚工作室共同投资设立。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就选择在海南摄制;冯小刚总导演马年春晚推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片断和歌曲《万泉河水》岂非海南的免费黄金广告?更为显明的是,央视马年春晚的一些演员与总导演冯小刚及其所属华谊公司大有渊源。人们得知这一情况,纷纷质疑冯小刚利用春晚向华谊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和为自己暴敛红利,许多人吐槽春晚成了冯小刚的“私人订制”。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进一步指出“华谊兄弟集团公关部负责人曹赫、华谊兄弟电影事业部营销副总杨珺的回应,是罔顾事实的自欺欺人之说”,他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追责。央视马年春晚是冯小刚的风光碉楼,只怕是一攻而破、禁不起严格检视的纸碉楼。如今这一座风光碉楼在舆论中已经坍塌,有关部门要不要给这个碉楼的主人和公众一个说法呢?公务员“哭穷”反证信息公开的重要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蕲春县株林镇党委书记陈菊珍说,“我是正科级干部,现在每个月工资2400元;过去,兄弟姊妹们羡慕我在机关工作,吃‘国家饭’;现在,随便一个打工的都挣得比我多。政治上没有奔头,经济上没有盼头,如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呢?”(2月9日新华网)近来公职人员自述生存不易的例子多了起来,尽管被不少网友质疑为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矫情作怪,但我倒认为这不是坏事。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自露家底”来促进公职人员的信息公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官员及其公职人员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倘若继续是信息不对称,令公众总是云里雾里,难免猜忌加重,让公职人员有口莫辩。如果不是当下已经初见成效的“反四风”活动,怕是没有公务员纷纷出来“哭穷”式地自曝自己的收入。也正是因为公务员待遇始终是谜,也才加剧了公众的不满。事实上,对于基层的公务员和边远地区的公务员,他们的工资福利情况远远不是公众所想象的那么好。但怪公众不理解吗?大家不明情况,也只能是“跟着感觉走”,最终质疑和不满伤及无辜,也就在所难免了。而就公务员自身,正是因为其工资福利信息的不透明,直接导致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不该有的误解。说到底,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里,公众和公务员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可见,加快政务信息、尤其是公务员工资收入的信息公开,有助于消除公众误解,有助于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以及官员与一般公职人员之间的工资收入信息的“互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互间的平衡,预防有些地方和领域在工资以外变相发放福利奖金。更重要的是,由于相对的信息公开,也让公务员的收入不再只是一个谜团,进而让公众获得应有的知情权,消除他们不必要的误解,更加有助于公务员“洗清”不白之冤,从而可以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被公众信任和理解的环境里工作,有利于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一旦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信息得以公开,那即使在一定的时期给予他们增资,只要是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也不会遭到公众的一致反对,只有让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在公众的眼里看见,那才有利于相互理解。只有让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开的信息不再是不对等不对称的,那公务员们类似“我们的生存也不易”的叫苦之声,才不会随着制度的加快推进而不绝于耳了。【乡关何处】城市化和移民,剪短了无数人的记忆,他们是没有且不需要寻觅归途的人。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野夫“逼婚”广告别用孝道绑架婚恋“结婚了吗?”每次回家,女主角都被外婆殷切问询,哪怕外婆是躺在病榻上。“为了外婆,我一定要结婚,不能再挑了”,最终女主角穿着婚纱,含泪告诉垂危的外婆“我结婚啦”……日前,国内某知名婚恋网站的这则主题为“因为爱,不等待”广告,引发微博上的“万人抵制”。“恶心公众,成全自己”,用以形容该广告,不过分。就形式上看,它频密重复那句“结婚了吗”,像网民调侃的:“这分明是台‘外婆牌声控复读机’,要关机须输入命令‘结婚了’”,听觉轰炸惹人烦。而究其内容,可归结为一句:不结婚对不起家人,这更是击中单身一族因“每逢佳节被逼婚”而郁结的块垒,遭到炮轰,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婚恋与亲情,都温纯美好,能激发公众共鸣。正因如此,它们都是商业广告的常用元素。涉事婚恋网站打出这则广告,用意或许就在于,通过引发舆论共振,来获得营销上的成功。从传播广度上看,它或已偿愿。只不过,就舆论风向而言,它收获的,多是谴责。正如有些网民说的:网站制造噱头自我推销,无可厚非,但再怎么说,也该虑及公众观感。为劝人相亲,狠打“亲情”牌,将“逼婚”主题植入婆孙亲情涵养中,把婚姻目的简化为“给家人交代”,仿佛“剩着”就是不孝,这何尝不是种道德绑架?现实中,“逼婚”正制造出不少家庭的代际拉锯,甚至亲情悲剧。看待该现象时,人们应有起码的认知理性:“逼婚”终究是“包办”思维下的过度关心,要知道,个体婚恋自由值得尊重,而不应跟“孝道”之类捆绑在一块。可这则广告,罔顾这常识,宣扬的仍是“父母命,媒妁言”主导下的婚恋观,是“子不婚则亲不待”的伦理裹挟。到头来,它在荧屏上的“轰炸”,让不少家长都借机效尤,许多子女在逼婚压力下喘不过气来。而今,网民集体抵制,也算是“用鼠标投票”。对涉事婚恋网站来说,“亲”们不给好评,等于声誉在溃堤。在此情况下,与其坐享“恶名营销”之利,不如着眼长远,给公众一个道歉,也引以为鉴,对失落的口碑好歹是种挽回。“王八示范”凸显傲慢心态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赵先生陪朋友到位于鱼洞新民街口的通卡公司营业厅办理公交卡。在柜台前填表时,赵先生突发发现,贴在窗口上的申购示范单上,姓名栏和申购人签字栏中竟然都写着“王八”二字。(《重庆商报》2月10日)在国人的语境意义中,“王八”是饱含歧视色彩带有骂人意味的词语,公交卡申购示范单原本是公示给人们做填写范例的工具,但在示范单的姓名栏和申购人签字栏中竟然写着“王八”二字,不是在指桑骂槐地将申购对象列为被骂的类别了吗?这样的奇葩示范单不仅让人不舒服,更让申购对象愤怒。虽然在工作人员的解释中,说示范单上出现“王八示范”的原因是“就是闹着玩的,随手一写,不用那么当真吧。”但背后则鲜明地折射出一种“失范”的蔑众傲慢。身为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其职责就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兢兢业业干工作,扎扎实实为民生服务,视服务对象为上帝,视公众权益和利益维护为立身之本和工作之要,这不仅是岗位职责的要求,更是工作纪律的规约。行为的傲慢和“示范”在“王八示范”面前暴露无遗,蔑众的丑陋和卑劣尽显其致。让人欣慰的是,记者向重庆城市通卡公司反映后,该公司发行部负责人表示,将立即整改,查明缘由后将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但“王八示范”的示范单好清除和更改,而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内心的“失范”的蔑众傲慢畸形却不易绝迹。因而当务之急,还是应针对“王八示范”的出现,反思公共服务机构在服务理念、责任意识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反思该如何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工作纪律和究责办法,围绕工作纪律、为民意识、民意反诉究责机制、道德伦理意识等方面加强规约,这才是彻底避免类似畸形的根本。豪华官衙是一种最张扬的“奢侈宣言”在反对三公消费、限制豪华排场的声浪中,投向豪华办公大楼的视线一直显得若隐若现。人们专注于探寻使用公款吃了多少名菜,喝了多少名酒,用了何种名车等等,而对那些横空出世气势如虹的党政办公大楼,虽然断续有图片与文字见诸媒体,却少有查处和追究的消息。直到昨天,我们才看到新华社的一个相对详细的处理成绩单:中央国家机关86个部门和单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365万平方米;山西清理超标办公用房64万平方米,1.5万余个项目被停;湖南党政机关腾退多余办公室,面积87万多平方米……在公务出国、公车、公务接待之后,浪费严重的豪华超标“官衙”被称为“第四公”。豪华官衙被排在“老四”的位置,实在委屈了它的气派和影响。公务出国、公车、公务接待等再怎么排场,也不过数万元数十万元,到了数百万元,那已经是顶级排场了;而豪华办公大楼,没有千万以上的资金,如何支撑得起它的恢宏和气派?而且排行前三那几种公款消费,除了名车算是一个“流动广告”之外,其它的表现方式基本上是小范围的,不会太过张扬,影响力有限。豪华官衙则不同,它们都在城市中心,以拔地而起俯视苍生的姿态,渲染着官府的另类形象。如果豪华党政办公大楼周边有并不寒碜的民居,起码还不那么“孤独”。可是偏偏有许多豪华办公大楼都是遗世独立的。它的周边,是阔大的广场;它的楼体,有雄壮的门柱;它的内里,有气派的灯饰,豪华的装修。特别在四处都是土建危房的贫困地区,那些豪华办公大楼就更加刺眼了。豪华官衙实际上是一种最为张扬的“奢侈宣言”。它以最强烈的视觉效果,突出官民之间的生活差距,宣示大楼里的人“先天下之乐而乐”。建筑是肉身的寓所,也是灵魂的栖处;建筑是艺术的载体,也是价值的折射。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卡斯腾?哈里斯写了一部《建筑的伦理功能》的著作。他强调他的“建筑伦理”完全不是“建筑道德”的意思,而是建筑的“精神特质”。他从各种建筑构造中,看出了艺术、宗教和政治的“精神特质”。运用哈里斯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富丽堂皇、独霸一方的办公大楼,是一些官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精神特质”的外化。自从中央出台“停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通知”之后,各地虽有限建清房的消息,但据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清房”表现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远不如限制其它三公消费利索。目前多数地方公布的清退数字都很笼统,只涉及单位总人数和清退总面积,清退出来的房子作何用途未作进一步说明。为了躲避追究,一些地方的官员还玩起了迷藏术:四川郫县豪华政府办公楼,建成5年未挂牌,媒体曝光后才“羞答答”地“承认身份”。安徽某县级市气派的市委、市政府大楼启用两年,楼前竟无一块醒目的标识牌。还有一些单位,以“调度中心”“检测中心”等名目“升级”办公楼。许多官员最近因为违反三公消费被查处被撤职,而以最高调的方式“发布”“奢侈宣言”的官员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追究?其主因显然是所有在大楼里的人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动别人也是动自己。豪华官衙其实才是奢侈的老大,这样“地标”式的奢侈如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清算,其它反奢行动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时间到底应该去哪儿“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引用王铮亮在春晚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时间,再次击中人心,也催发更多人去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最值得过。时间都被工作占去了,而这份工作的结果,是在为社会提供福祉,是为人们创造美好未来,这样的时间付出,无疑是最有价值意义的。每个人的时间,也都需要用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价值之上。每个人也只有通过为公共生活提供价值和服务,最终才能让自己成为公共生活的受益者。在现实之中,尽管说,有很多人的时间也是被工作占了,但是,有些所谓的工作时间,也并没有创造出足够公共价值,有些工作时间甚至就是在虚度了。当然,更多人被虚度时间,还是在工作之外。而不论是哪种时间,如果是去向一个没有价值意义的所在,那么,对于生命来说,就是浪费,就是慢性自杀。那么,时间到底应该去哪儿呢?我认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应该用于个人实现与公共价值的平衡之上。人生实在太短,就像王铮亮在歌中所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遗憾的是,现实之中,太多的短暂人生,有的因为自私,缺少公共意识;有的因为工作,淡漠亲情伦理;有的因为爱情,忽视世界在还有太多需要珍惜的情感。更糟糕的是,还有太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聃溺于酒局赌局,人生迷迷怔怔,不知来处,不明归处。没有价值创造,生命没有觉醒,或是被支配,没是被浪费,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这样的人生,其实就是未经审视的人生,就是最不值得过的的人生。“时间到底去哪儿了”令人震撼,触动人心,应该催发人们去觉醒,人既是社会的人,需要创造公共价值,同时,人也是个体的,需要自我实现。以散文著作《瓦尔登湖》闻名的美国作家梭罗曾说过,“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这句话之所以能够得到普遍共鸣,也就说明,个人价值实现对生命来说,同样是极有意义的。每个人对生命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认知。在一个多元的社会,越是个体的,也就是越是社会的,越是公共的。社会的发展,本身也就是一个不断解放“人”的过程。在今天,人们也只有不再被简单地被所谓的集体意识捆绑,不被某些世俗力量驱赶,而是懂得去低头找自己的心路,去拥有一种免于被支配的自由,最终才能获得内心认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尊严,那样,才能既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又不背离应该拥有的个体情感体验,去珍惜亲情,呵护爱情,让自己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那么,面对“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叩问,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审视自己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用这种价值观去引领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让自己的人生不被虚度,而是更有意义。再小的庙,也要装一尊大佛2013年,88米高的灵山大佛吸引了大约380万游客,收入数亿元,可谓收入不菲。1993年落成香港天坛大佛高度34米,是当时最大的露天佛,但现在还不到目前一些大佛的膝盖,例如河南鲁山县那座总高208米的大佛。在内地,还有其他几座佛像高于天坛大佛,而且名单还在增加,包括江苏的一座88米高观音像、安徽的99米地藏菩萨像和江西的48米阿弥陀佛像。(2月7日新华网)毋须讳言,一场轰轰烈烈的造佛运动正在进行中。而且,这场运动并没有停息或是放缓脚步的意思。以至于,许多“驴友”会有这样的感觉:前些天在某地刚刚看了一座世界最大的佛,现在又遇到了一座世界最大的佛。可是,至于哪座佛是正版原装,哪座佛又是新修的假古董,恐怕只能任凭导游们去自圆其说了。造佛本来是好事。佛教中,向来有“造佛像立功德”的说法。一座大佛能够立起,往往能起到“筑巢引凤”或是“抛砖引玉”的效果,能够扩大佛教文化的影响力,能够收集更多的香火,为佛教培养更多的受众。我国历史上,就曾有数次轰轰烈烈的造佛运动。当然了,因为统治者的喜好,或是因为政治左右信仰,我国古代也经历了数次“灭佛运动”。时间迈入新世纪,造佛运动再一次兴起。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造佛似乎与佛教文化与关,与法事无关,甚至与当地的寺院与和尚无关,只有旅游开发有关。在GDP和商业利润的吸引下,无论是富可敌可国的百强县,还是国家级的贫困县,都要先抢一个大佛再说。而且,无论这个地方是不是所谓的佛教名寺,无论这个地方有没有得道的高僧,无论这个地方有没有佛教信仰者,先立起大佛来,对地方政府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功德。以至于,祖国处处是大佛——再小的庙,也要建一座能拿得出手的大佛。山不在高,有佛则名;水不在深,有佛也才灵。现在讲究的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有名胜的地方,自然好说,没有名胜的地方,便必须寻找文化唱戏的载体。“儒”和“道”,这两种文化,土到掉渣,佛教文化这种许多人不懂的外来宗教文化,便成为了“经济搭台”的猎物和目标。在土豪遍地走的当下,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饥渴的要命,能够引来项目,又哪你是哪门哪派,都可以对佛像大兴土木。大佛,就像是大楼。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还不停的刷新世界纪录。遗憾的是,建大楼建不出城市特色,建大佛也建不出真正的佛教繁荣。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景区里到处都是带着相机的游客,绝对不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好地方。”之于游客们而言,则要在类似于无底洞的“门票经济”中渴劲儿地填钱。你看,无锡灵山大佛的门票已经达到了200元以上。佛教经典有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不料,当下的请佛建佛,不为信仰,不为弘扬佛法,不为传经布道,只为发财和GDP,如此造佛运动,让人无法理解,相信也让佛祖无法理解。而这种凭空修建、拔地而起,不讲佛教传承、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大佛,即便修得再高再大,即便贴得满脸都是金子,全身都是金丝楠,甚至是用玉石和钻石点缀而成,又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等低劣的“穷得只剩下钱”的造佛运动,既是对佛教文化的亵渎,也是对公共智商的欺侮。老谋子认缴超生罚款给谁解了套老谋子弄点什么剧情,都跌宕起伏悬念不断。戏里戏外无不如此。岁末年初,张艺谋的一出“超生游击队”,地下自编自导自演了N年,最后一不留神被人兜底,结果马上有戏看,而且是免费的“马年贺岁片”,顿时被观众浇了半池太湖的口水。老谋子毕竟不是吃素的,昨天一反被人狗血喷头的剧情,将7487854元超生罚款,一文不少地打进了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银行账户。最终,张艺谋平生第一出自掏腰包的生活片,落得了“还算厚道”的名声,收了个被人点赞的精神票房,算是虽不华丽、但也体面的剧终谢幕吧。在生育公平、名人守法,以及超生罚款、社会抚养费,等等全民紧盯的敏感问题上,张艺谋超生事件的被曝光,无疑使这位世界级名导,被舆论摆到了众人不伸长脖子也能看得到的砧板上。老谋子抛完“爱国说”、“低收入说”之后,发现与舆论的讨价还价,不像与拍戏的赞助商和搞晚会的政府官员谈钱来得那么轻松,最终很识相地交了罚款,给了世人一个虽老谋、却厚道的正面形象。748万多元,3个超生的孩子,张艺谋的这件作品,有的人看来是亏大了,但有的人看来感觉赚大了。亏大了,是与同为名人却在国外多生者处境相比,与超生一个罚个千儿八百的低收入者相比;赚大了,则是与千千万万个有点钱、想生娃、但老老实实按政策办的独生子女父母相比。但这种比较,都是在老谋子交了罚款之后。此前,老谋子属于千夫所指的那个,舆论口水吐在张艺谋身上,却板板打在权力的耳光上。所以,老谋子乖乖巧巧交了这笔罚款,不仅给自己解了套,也给政府职能部门松了绑。这大概正是张艺谋中午打款、当地计生部门午后就急吼吼“报喜”并且很知趣地告知人们罚款“已上缴国库”的原因所在吧。张艺谋在“超生门”事件之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经坦陈,“三个孩子在上学期间,老师从未见过孩子们的父亲;和孩子外出,至少拉开两百多米的距离。由于我的错误,对孩子的童年影响很大”。缴了罚款的张艺谋,现在可以大大方方拉着老婆孩子的手走路了。这句话反过来说,是三个被大人扭曲、被政策限制了的、曾经黑户很许多年的可怜娃,现在可以被自己的爸爸牵着手走路了,可以告诉老师自己的爸爸姓甚名谁了。与孩子被动的扭曲相比,大导演张艺谋主动承受的这点扭曲,实在不值一提。748万元,是导演为剧中主人公集体解套松绑的喜剧手法。但社会和舆论对这个家庭、尤其对三个无辜孩子的精神松绑,还有一个从被动认知到主动释然的过程。回首短短的老谋子超生曝光过程,舆论亢奋的正义,挟监督之名,不仅将张氏导演超生的二男一女各自读书交了多少赞助费挖得一清二楚,连孩子们哪一年借读在哪所学校哪家幼儿园、各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也在传播中一览无遗。人们骂完老谋子骂政府,损完张妻损孩子,将一个生育公平、遵纪守法的严肃话题,扒拉出各种生活隐私,让无辜的三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品尝着躺枪的滋味,这种人肉式的新式株连,暴露了舆论监督最容易失守的暴力一面,令人唏嘘。或许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张艺谋超生罚款这出戏,人们会得出另一番慨叹。但是,人类文明与繁衍史上最不该留下来的,是用法治和道德的目光,将无辜的孩子,连同心目中的“脏水”一起打翻。如果我们从头至尾,能够用平常心尊重这几个无辜的孩子,他们就不用担心活得被人发现、被人指戳,那么,长大以后,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尊严、生命的权利,并不是靠父母用钱来赎回、来解套的。张艺谋认缴罚款前后遭遇的冰火两重天,最好不要让几个无辜的未成年子女体会到,否则,孩子们长大后会觉得,这是个道德与法治同时见钱眼开的肤浅社会。所有绑架了孩子生命尊严而叫板生育公平的人们,应该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来一次松绑与解套。吐尽狼奶、开口奶——从宋彬彬道歉说起为青年时期的红卫兵行为,陈小鲁道歉,很受欢迎,宋彬彬团队跟进,却饱受讥讽,激起新一轮质疑。一前一后,冷热不一,这是为什么?按说有道歉总比没有好,但王晶垚老先生作为卞仲耘老师的丈夫,至今不接受这一道歉,确实有他的道理。宋彬彬团队是在看到陈小鲁道歉受到人们欢迎之后,才有此次行为,并说“再不道歉就没机会了”。如此“择机”行事,一开口即引起人们怀疑,至少是欠缺诚意。陈小鲁与宋彬彬不一样,前者既无血案纠缠,亦无舆论压力,是主动道歉;后者则因卞案被舆论追讨多年,此前曾有过很多次“机会”说而不说,已经陷于被动。最为重要的一次是2007年北师大女附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校庆大典,将她日给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的照片再度展出,正面肯定这一“政治符号”,并表彰其为荣誉校友。宋彬彬当时如能断然拒绝,并主动向王晶垚老先生道歉,那是她此生卸下文革杀人重负,赢得社会原谅的最好机会。师大女附中应该说是个好学校,名列“重点”,区区中学校庆,竟能在通常是举行国家盛典的人民大会堂进行,亦可称史无前例。但这种学校谄媚权贵,也有其红色传统,源远流长。文革第一血案出在这种学校,与此类传统不无关系。校方2007年的惊人举动,虽无耻,但在今日大陆并不令人意外,只是在延续那种遗风余韵,其来有自,于今为烈。令人惊骇的是宋彬彬当时的反应,她竟然是欣然接受,而不是断然拒绝!接受这样的谄媚,等于向社会宣布她还是在肯定文革,肯定“红八月恐怖”,对自己文革中“8-15”这一政治符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对王晶垚老先生的二次伤害,也是在整个社会尚未愈合的“红八月恐怖”创伤上再度撒盐。2007年之后整整六年,她始终沉默,只是到了这一次陈小鲁主动道歉赢得欢迎,她和她的团队看到了“机会”,才策划了此次举动。而在此次道歉中,也只是向卞仲耘塑像鞠躬--这当然值得欢迎;但拒绝向活着的血案苦主及其家人道歉,却有悖常理,难怪王晶垚老先生不接受此次道歉,外界舆论也难以原谅。退一步说,即使把陈小鲁道歉得到社会欢迎看做是一次“机会”,也不是不可以跟进。但不能说“再不道歉就没有机会了”,应该说“为此前一再错过道歉而道歉”,尤其要为2007年那一举动而道歉。,这两个鲜红的记忆对人刺激太深,人们当时难以在纸媒上公开表达愤怒,今天群起质疑,只不过是压抑已久的反弹,宋彬彬及其团队应该有所预料?我为宋彬彬错过真正属于她的机会可惜,也为她的团队能这样抓住“机会”--按说智商不低,却如此低估积压的民间愤懑而遗憾。还有一些地方也同样令人不适,举例而言有其三:一,毒打卞仲耘致死的直接肇事者究竟是谁?这一要害她和她的团队还是在回避。就目前所知的情况看,我相信宋彬彬并不是直接杀人犯,但以她当时担任的校文革职务,事发后曾专门为此向北京市委汇报,2002年起她和她的同伴还专此回国调查,已经查明并说出凶手所在的年级、甚至班级,不可能不知道直接肇事者是谁。要说她们对此事负有“领导责任”,这一责任就是尽快将真相公布于人,不能再拖了。48年来,她和她的同伴始终在回避,直至此次“再不道歉就没有机会了”,还是不说,这就难怪人们评论这一次不是“道歉”,而是给宋彬彬个人洗刷。究竟有何难言之隐?人们始终在猜疑,网络上出现了不止一个被猜疑者的名字,如果这些同学是被无端猜疑,她们也是受害者;如果她们确有其事,则应该有勇气指认。不说清真相,不仅是对苦主欠缺诚意,也是对无辜被牵连者不负责任。可以为自己洗刷,但也应该为无辜被牵连者辩诬,最有说服力的洗刷与辩诬只有一途:直面事实,说清真相。总不能只有受害者,没有施害者?至于施害者当时是否到追究法律刑责的年龄,那是另一回事。我完全赞成徐友渔要求“国家道歉”,但也注意到宋彬彬团队立刻抓住这一正当呼声,来为她们自己的责任开脱。须知“国家道歉”与追问凶手并不矛盾,两者不能相互掩盖与抵消。这在战后以色列人全球追寻纳粹凶手、德国政府开庭审判柏林墙士兵开枪案,都有前例可循。而在今日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是先有“民间追凶”,而“国家道歉”却迟迟未现,前者对后者呈倒逼态势,尚未知何日能实现。这也是当下中国的特殊国情,不应如此,却已然如此。我们当然不能放松对“国家道歉”的呼吁,但并无理由以此呼吁来转移甚至抵消民间追究命案真相的正当申诉。即使将来有一天实现了转型正义,人们终于看到什么叫“落实政策”,什么是“国家道歉”,鱼目不能混珠,但致死人命的真相、凶犯还是要追问,也一定会追问。现在人人都会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这也是一个很可能鱼目混珠的问题。要害是看谁在说:如果是受害者说,那确实是宽恕,是容忍;如果是施害者说,那就不是宽恕,而是借宽恕而为凶手避罪,是残忍。宽恕与避罪,容忍与残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南非曼德拉与图图大主教设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真相”置于“和解”前,没有真相,谈何和解?二,“没有保护好校领导”?这句话可以从宋彬彬当时担任校文革副主任这一角度得到部分解释,但也激起人们反感,实属不当。这是上级对下级说的官话,不宜在这种场合说,更不能以学生身份说。也许她是习焉不察,我周围的老师、学生则普遍感觉刺目,相当不满。正常校园内是老师保护学生,只有文革反常,才会出现这样的颠倒:特殊学生手掌权柄,老师乃至“校领导”匍匐其下,需其“保护”。这件事的本质是学生打老师致死--践踏千古文明底线,而不是官僚科层制的责任伦理--“领导”要“保护好被领导”。宋彬彬如果对当年有足够反思,应该从学生对老师的谦卑角度说,而不是从“领导保护被领导”的居高临下角度说。实在要说,首先应该对1966年8月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怎么会对“校领导”有“保护”之责,心存羞愧,而不能顺着这一“领导之责”向下说。这样居高临下的口气,她恐怕都已经无意识了,但人们联系2007年那一幕,却多少听出那一代人从历史深处飘过来的红色优越感,余音袅袅,五十年未歇?三,不当言却又贸然言之者,牵出其父特殊身份。她本意恐怕是想维护其父一代人的光荣史?却牵动当下“我父是李刚”之历史纵深,同样是触犯众怒而不知。今日大陆,官方设有敏感词,民间也有敏感词,两者对位而立。如“我父是李刚”,代入任何名氏,都会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弹,可见她去国日久,已感觉不到今日官民矛盾已发展至何等地步。即使不去国,这一代人中又有多少能体察民意民愤?那种与社会感受完全相反的自我感觉,常常不知轻重,一语既出,舆论哗然。她们早就坐在火山上,只是因火山迟迟未爆发,却自以为坐在红地毯上。如李小琳去年在两会期间居然提议要给社会民众建立“道德档案”,浑不晓她自己的家世背景早已被社会“道德档案”钉立在哪一根耻辱桩上,真不知今夕为何夕!宋彬彬当然不是李小琳。从她此次七百言道歉却不止一处失言,我反而感觉她并不是一个用心很深的人。红二代、官二代中,她并不是最坏,至少不是那种鲸吞全民财富创下离岸天文数字的人?甚至真有可能如叶维丽所言是个单纯的人--脱离社会的人,不知轻重的人,一再触犯众怒却浑然不晓的人。帮助她设计此次“机会”的团队也不整齐,不宜一概而论。如刘进应对公众质疑,竟然把卞仲耘血案的直接责任归之于“群众运动”,这与当年在大喇叭中说--“死了就死了”,有何差异?即使今天不在官位,却还是这样官腔官调,四十八年了,有何改变?拉“群众运动”为少数权贵子弟的野蛮行为来垫背,既不应该,也不符合当年的事实。我是1967年秋天进入中学的,当时“红八月恐怖”已过,校园内蛮风尚存,那些人不可一世的狂暴气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难以磨灭;但大多数平民子弟受正常家庭传统家教约束,即使在那样的反常年代,并不敢出手打老师,对特权子弟的暴力行为则惊惧在目,屏息而不敢言。相形之下,叶维丽将她们“红色大院一代”少年时吸吮的狼奶,反思至上一世纪毛泽东赞颂湖南农民运动,则准确得多。同样是在说“群众运动”,刘进还在从正面说,叶维丽已经知道从负面说,不能拉“群众”来垫背,这就是进步,哪怕是些微的进步,也应该肯定。由此,我不希望社会愤懑聚焦于她们个人,宋彬彬反思不到位,刘进拉“群众运动”来自辩,这都可以给她们留下时间,继续等待。当务之急,是将理性反思引向历史纵深?那一页历史掩盖太久,不仅是一个人的无意识,也是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这一代人今天正集体走上高位。所谓“刮骨疗毒”,毒既在骨,也在血,是胎盘里带来的病毒,病毒不止一次地变异,变异的病毒更凶险。这不仅是眼前的PM2.5,而且是变异后发作的H7N9。少年时吸吮的狼奶,那是开口奶,不会那么容易吐尽。无论是倒逼,还是等待,这个国家一定要吐尽这口狼奶、开口奶,这不仅仅是她们或他们几个人的事,也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能否换骨脱胎,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杨绛: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雪小禅:所谓爱,更多的时候,是心疼,是包容,是宽厚,是慈悲,是理解和认同。而非索取、纠缠、想要多少回报。爱到深处,是低眉,是心里的柔软动人,是记得耳后那颗痣、心里那朱砂。是日常生活中只叫你一声“哎”,是一柴一粥一饭,是手里暖、身上衣。马年说马:【马德】,马儿高大而温良马是排在狗之后忠诚于人类的第二种动物。“世上没别的动物,有马那样高大而温良。”法国18世纪自然科学家、散文家布丰说:“人类所能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骠悍的动物--马。”布丰列举了马的种种美德: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机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以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我国民间也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俗语和俚语。如“马不欺母”、“马不拉死车”和“马无夜草不肥”等等。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马高贵、敏感的特质并不是我们人类的牵强附会,马儿们自有道理。马在道德上是很讲究的动物。“马不欺母”是说马不与自己的母亲交配。据说有人为了改良保留马种,曾用黑布蒙住小公马的眼,让其与作为母亲的母马交配。取下蒙布后,性情暴烈的公马一般选择狂奔累死、跳崖摔死等,性情温和的公马一般是不吃不喝。“马不拉死车”,死车不是静止的车,是陷在泥水里的车。有些车是马、牛同拉的,说不上是马车还是牛车。陷在泥水里的车,马一般是不拉的,如果用鞭抽马强迫马拉,马会乱踢乱跳。拉死车这活儿车夫会让牛干。“马无夜草不肥”,此话的原意是说,马不像牛有四个胃,一次可吃下许多草料,并且还会反刍。马是单胃。白天消耗很大,如果夜间不吃草料很难恢复体能。作为喻体,马无夜草不肥又引伸出了“人无横财不富”。【马文】"马"造汉字不胜枚举有个学生名字叫“马騳骉”。开学点名,班主任不知怎么念,所以每当上课点名的时候,总爱说“马叉叉到了没?”语文课上课了,语文老师有点文学素养,点名道:“万马奔腾到了没?”接下来是体育课,体育老师直接改用“一群马到了没”。历史老师对这个名字很不感冒,于是点名道:“马家的五马分尸来了没有?”数学老师最直接:“马六到了没有?”& 笑话归笑话,这两字到底该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呢?騳(du二声):两匹马并着跑发出的声音。骉(biao或piao一声):众马奔腾的样子。汉字中形容马不同的奔跑状态的字就不少,如:驰:车马等奔跑。骋:马奔跑。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骛:马乱跑。骤:马奔驰。骇:马受惊。各种不同的马都有专用字,如:骁:好马。骄:体型格外高大健壮的马驽:劣马。骒:母马。骘:公马。驹:两岁以下的幼马。骠:黄色有白斑的马。骓:苍白混杂的马。骊:纯黑色的马骍:赤色马。驳:马的毛色不纯叫“驳”。以后引申为一切成分不纯、混杂状态。和马有关的动作,如:驭:用手役使马。驾:马系于车。驱:用鞭子赶着马走。驻:马或马车停下来。骑:两腿跨马背而坐。驮:马背上骑着一个人,人手执一马鞭。从马屁股到航天飞机现代铁路的铁轨间距是4英尺8点5英寸,铁轨间距采用了电车轮距的标准,而电车轮距的标准则沿袭了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的轮距为何是4英尺8点5英寸?原来,英国的马路辙迹的宽度是4英尺8点5英寸。如果马车改用其他尺寸的轮距,轮子很快就会在英国的老马路上撞坏。英国马路的辙迹宽度又从何而来?这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期。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老路都是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4英尺8点5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段子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的火箭助推器也摆脱不了马屁股的纠缠--火箭助推器造好之后要经过铁路运送,而铁路上必然有一些隧道,隧道的宽度又是根据铁轨的宽度而来。代表着尖端科技的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被两匹马的屁股的总宽度决定了。"马力"的由来在柴油机、汽轮机上常见写有“马力”二字。马力是怎样产生的呢?200多年前,根据英国人詹姆斯-瓦特的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改良后的蒸汽机。一个啤酒厂订购了一台,想代替马匹去推动抽水机。啤酒厂主想确定一下蒸汽机的生产效率是否能够抵得上一匹马。于是,他从自己的马群中选了一匹最强壮的马,让它不住脚地连续干了8个小时,并计算出这段时间里共汲上200多万公斤的水。经过折算得出:一匹马每秒能够把75公斤的水提高1米,即1马力=75公斤*米/秒。以后人们就把它作为动力机械的功率单位,一直沿用至今。【观点】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要用激情决定国家及个人的命运;我还盼望年轻人能培养一个宽容、悲悯的胸怀。——齐邦媛【絮语】此生,是为了发现自己而来。此生,是为了与自己相见而来。——河井宽次郎【苏菲的世界】#书摘#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然而,同样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认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乔斯坦?贾德【观点】一位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与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我觉得知识分子天生就应该是从“小我”中能有所跳离,去关注一个时代,忧心忡忡地看到很多问题,并希望它改变,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好的一群动物。——白岩松【絮语】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掉。——聂鲁达【诗歌】收割者用手抚过的田野,被收获的月亮和秋日照亮,我的思想,像豆茬在空中漂浮,像十月的空气一样明朗,在那里,收割之后,我捡拾我的人生。不用费力收割的丰收,在比夏日最好的云雾还要微妙的网内,我随意编织绚丽的想象。——梭罗《收割者用手抚过的田野》【三杯茶】#书摘# 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见星辰。——葛瑞格。莫顿森【絮语】朋友总是想从我们这里得到赞许之词以证实我们对他们的爱,岂不知有时我们虽对他们不满却仍然喜欢他们,这两者之间实有距离。——阿兰?德波顿【撒哈拉的故事】#书摘#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三毛【诗歌】哦,让幻想永远漫游,快乐可不能被拘留:只要一碰,甜蜜的快乐,就像水泡被雨点打破;那么,快让有翅的幻想,随着思想的推展游荡:打开脑之门吧,这只鸟会冲出,飞到晕倒缭绕。——济慈《幻想》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官员品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