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photoshop教程电子书书是教人侧写的?

小小说人物的正写与侧写:杜景礼小小说人物描写的三种方法
杜景礼是河南郑州全国小小说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进步很快,创作小小说近百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有较高质量的小小说30多篇,并有多篇被《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北方文学》、《小说林》等全国知名刊物选用,受到较多的关注和好评。他致力于小小说文体的研读和写作,努力经营家乡东北农村题材,展现家乡人物的个性特征,描绘东北特有的风土人情。他的小小说故事涉猎的题材比较多元,有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邻里情、风土人情,但他大都能给人物赋予暖色调——让小小说的文字像阳光一样,洒进读者的心灵;让情感像溪流一样,滋润读者的心田。在小小说立意方面,他追求写出人性的深层内涵;在写作方法上特别讲究淡而有味、留有空白。在这本小小说集《花开无声》的近百篇作品里,更让我感觉到他的小小说人物创造方法非常有特点,许多的优秀作品能够成为探讨小小说人物描写的好材料、好话题——在小小说精短的篇幅里要把一个人物写生动、写深刻,或者说通过某一个小小说人物的鲜明个性的描叙概括出某一类、某一群人物的性格内涵特征,这是小小说创新写作中最考验作家能力和智慧的一道难题。杜景礼的小小说在小小说人物的塑造上有许多可以细致总结和深入探讨的写人的理论和方法。
杜景礼第一种比较见效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他的小小说人物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高潮突然做出一种出乎一般读者意料、违反小说情节正常生活逻辑,或说是“反常的人物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这个“反常”让读者和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大跌眼镜”,促使大家对这个人物“刮目相看”。在这种阅读震惊之后,读者便会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寻,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决定和行动?这种震惊的决策和行动的背后,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行为动机?这样的行为动机的背后,又体现了作家的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先看《抉择》。这篇二男一女的爱情故事有一个这样的情节片断:大林和方向同时暗恋着同班同学杏花,这一对好兄弟并没有成为情敌,当考上大学的大林在没有考上大学的方向的撮合下,准备对杏花做出明确的爱情表白时,杏花却对自己的初恋——已成为了大学生的大林做出一个出乎读者、出乎大林和方向的“抉择”
——她婉拒了大林,选择了方向。杏花反常决定的最后&&动机是什么?“爱情鸟不应被关在笼子里,要让它在自己的天空里高飞,我爱你,大林——但原谅我不能让你迷失了‘方向’”。杏花的爱情价值观有相当的延伸度和涵盖面,可以这样想,真正的爱情是平等自由的,真正的爱情是不能伤害朋友的。杜景礼在杏花的反常“抉择”中让我们看到了杏花的爱情美德和充满正能量的爱情价值观。杜景礼最后这一笔对杏花的反常行为内容和出人意料的行为动机的描写,把一个小小说人物的独特形象给定格了。
如果说,《抉择》的小小说故事是小小说人物“面对爱情的谦让”而表现出人物深层的内涵的话,那么,《淡红瓷花瓶》的小小说人物则是“面对财富的谦让”而表现出人物深层的价值观了。大军和小军的传家宝“变色的古瓷瓶”被专家鉴定出是天价的古宝物,两兄弟在护宝回家的路上就开始衍生出传奇故事了。小军觉得哥哥大军的一系列安排(住宿、喝酒、半夜起床)均有想独吞宝物的嫌疑。但大军在故事的高潮却有了反常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料到:大军不要宝物,全给弟弟;大军的动机行为简单——我们不是亲兄弟,
“我是五叔捡来的。之所以这次陪你去鉴定,是不放心,怕你出事”。人物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是反常的,但人物平常、正常的动机却把大军的那种善良、谦让、不贪的正直心和美德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了。
可以说,杜景礼常用的、有效的第一种小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是:“反常的行为内容、行为方式+正常的行为动机、行为目的”。这种小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容易在故事叙述的高潮中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迅速回读故事、捕捉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逻辑,准确获得作家在小小说人物的传奇故事或独特命运里的精深立意。
杜景礼常用的、有效的第二种小小说写人的方法是:“正常的人物行为内容
+反常的人物行为方式+空白的人物行为动机”。有两篇作品《少女嫣然》、《八月槐花黄》较为典型。《少女嫣然》里的男主角大黑与老婆娟子的婚姻经过7年之痒时已产生了深深的裂痕,这一天他们大吵一架后,大黑出走来到一家叫“嫣然”的发廊,发廊少女嫣然非常了解和理解大黑的苦恼,她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对大黑表现出善解人意的“温柔”。可是在故事的结局,大黑第二天在上班的路上回首“嫣然美发厅”时,却发现“嫣然美发厅”的招牌摘掉了,嫣然忽然不辞而别。令我们读者和大黑大吃一惊的是,眼看大黑和嫣然的故事就要开始了,嫣然怎么突然玩人间蒸发呢?人物的动机在这里是以“空白”的形式出现。正是这样一种“空白”,才让读者陷入了深入的猜测和思索:是不是善解人意的嫣然不忍心当大黑和娟子间的“第三者”,不忍心破坏他们的家庭才突然采取一种“不辞而别”的“撤退”和“远离”。如果理解的是这样一种版本的“三角爱情故事”的话,那么,嫣然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统一的形象就悄然树立在我们眼前,嫣然的爱情价值观我们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不就猜到一二了吗?
到了《八月槐花黄》里,那个结局的空白,那个女主角杏花更有无数个版本的故事让我们放开了想像的翅膀了。小军接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的恋人槐花却故意醉酒不见他。小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槐花表白并用行动证明:他不会变心。但是,小军在校三年留下的笔友的信,却导致了槐花的一个反常行为,这彻底改变了他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槐花只给小军留了一封信,在当天夜里就和村头槐林里的养蜂人私奔了。”这个故事有2处人物行为和人物动机的空白:小军和笔友的信究竟是不是他感情出轨、违背爱情誓言的行为呢?槐花看到了小军并无保密的笔友的信后当夜就和养蜂人私奔的真正行为动机和人物思想根源究竟是什么?是槐花早就判断出他(她)之间生活、职业不对等的爱情迟早会有她是局外人的结局,而有意与养蜂人生发了故事?如果是这样版本的故事,我们就会深刻地理解槐花突然与人私奔的行为内容和行为动机了,深刻地理解槐花的个性和命运了。杜景礼的这种有意留出人物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的情节空白的写法,是一种比较符合小小说人物塑造的规律和方法。小小说创作要力避把人物行为的信息全部写满、写尽的写法,要艺术地留出情节之白、人物之白、细节之白、立意之白来,通过小小说的艺术之白,激活、激发小小说读者的艺术想像,实现小小说创作实际上是读者的积极参与和作家共同完成的。
现在来谈杜景礼小小说人物的“侧写之法”。可以说前2种小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均是“正写之法”,现在说的“侧写之法”用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小小说作品要着力塑造主角人物并不出场,或者说,他在小小说人物描叙的总篇幅中占到的笔墨比较少。在小小说人物描写理论中,这种“小小说人物侧写之法”完全符合小小说创作规律,作家在小小说人物的描写过程中有意给读者创造想像的空间,有意通过对与小小说主角人物有关连的其他人物和事件的艺术描写来创造读者联想的空间,创造联想小说主角人物没有写出来的其他的行为内容与行为动机,达到丰富小小说审美信息的艺术境界。这种“侧写之法”虽然在当代小小说创作中行之有效,倍受青睐,但我在这里要讲的是,杜景礼把这种“侧写之法”玩得更精致、更多样、更成功,他有三篇都是用“侧写之法”来创造人物的成功作品。但这三篇中每一篇作品却都有独特的运用方法。
《继父的私房钱》的描写主角是继父庆生,描叙的主场面是女儿“我”与妈妈的电话通话。妈妈向“我”哭诉:继父庆生可能有外遇了,他参加同学聚会,反常地偷取存折本上5000元钱。后来才搞清楚:继父偷偷支取的5000元是给母亲买金项链做生日礼物,还有5000元是准备捐给女儿同学的孩子的。作品的最后一句这样写:“电话挂了好半天,我才猛地醒悟过来。泪水已顺着两颊,滑进了嘴里,但却好像一点儿也不苦”。这一笔是比较自然客观而又能拨响读者情弦的小小说叙述语言。作品要着力描写的“继父”根本就没有出场,作品的主场描叙没有一笔是正面写继父的,继父反常的行为内容解秘后,感动了两个作品的次要人物——妈妈和“我”。这样一种由不出场的人物的故事引发次要人物的情感变化的“侧写之法”,我们可用“幕布里的人物”来概括。所谓“幕布里的人物”就是说小小说主角人物根本就不在作品里出场,就是通过幕前人的故事,通过幕布里的人物的特别的行为内容和行为动机感动幕前人、引发幕前人情绪变化的故事来让读者想像,感受不出场的“幕布里的人”的行为动作及深层的行为动机,这种方法目前在小小说创作中相当普遍。
杜景礼使用“侧写之法”有新的实践。如果说:《继父的私房钱》里小小说主角是没有出场的“幕布里的人物”,那么可以说,《留守的风扇》里的小小说主角是“眼镜后的人物”;《不好和的麻将》里的小小说主角则是“镜子前的人物”。
《留守的风扇》用的是第三人称次角叙述视点。作品中着墨最多的是写留守农村的少妇田秀对鲁叔好心的恐惧心理和误会行为。田秀觉得丈夫进城打工后,本家鲁叔对她的眼光、语言、行动总是不怀好意,这一切的描叙都是透过田秀的心灵、感觉来展开的,也是说,写鲁叔没有下笔铺开写,一切都是透过了田秀的主观的眼睛来看鲁叔的言行,所以,我们暂且说这篇作品的叙述的主角鲁叔的故事内容是透过田秀的“主观的、有色的眼镜”来铺开的,鲁叔就成为“眼镜后的人物”。当鲁叔真诚地送药给“发烧”的田秀、客观地展示他的“善意”和“美德”时,田秀对鲁叔的感觉和印象可能起了变化。作者最后写道:“捧着药片,田秀的手有些抖动。含进嘴里,涩涩的,一直苦到舌根,一口唾液迎上来,包裹着苦涩,“咕咚”一声,咽进肚里。”这是比较客观、节制的田秀的艺术感觉描写,体现有较强的小小说味;它并不通过一些审美信息量较少的渲染、夸张来简单化地写人的感觉,而这种艺术感觉的细致描写真实地概括了“留守妇女”的典型的情感状态和生存现状。透过田秀的“眼镜”,鲁叔的形象也不是简单化了的黑白分明,鲁叔的真实的心理动机和深层的人性内涵通过田秀的眼睛留下了值得我们展开探索的艺术空间。这就是“眼镜后的人物”的小小说艺术魅力。
《不好和的麻将》为什么说是“镜子前的人物”呢?这篇作品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视点。它的主角人物应该是小桃,但小桃的丈夫大李的描叙篇幅在作品里占得最多。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小桃、大李夫妻俩因打麻将而引发了悲剧。大李的情节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点下是比较正常的故事事件——他想打麻将,又要面对小桃的生气、赌气,最后突发脑溢血身亡——这些故事的叙述基本上符合生活的常态常理;而与他相对的人物小桃(我们姑且称由大李反射到镜子上的成像)却发生了反常和变异。先是小桃那些外表轻松、内含怒火的短信给人印象这是一个有味、有修养、有分寸的妻子;而到了大李脑溢血死后,小桃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却反常了,变形了,与人们符合生活逻辑的想像全背离了。原来对麻将一窍不通的小桃居然学会玩麻将,而且玩邪了,玩疯了,她只想和两张牌——四、七。这种反常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是否露出正常的人物深层的心理动机,读者们须重新回读、重新品味作品里根本没有透露一个字的人物的行为动机。镜子里反映的人物形象因中介的不同可能会发生变形。因此,这篇作品的人物描写之所以称为“镜子前的人物”,那就是在第三人称客观视点的叙述下,由正常的人物形象导致产生反常的变形的镜子中的人物,这里的省略的、或者说的“中介因素”因空白的形态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思索和想像。这同样是小小说人物塑造中的成功之法。
现在可以这样总结了:杜景礼的小小说人物“侧写之法”有三种形态:幕布里的人物;眼镜后的人物;镜子前的人物。这三种“侧写之法”,常常是“正常的行为内容+反常的行为方式+空白的行为动机”。这是小小说人物创造中比较有效的“侧写之法”。侧写与正写都能在小小说创作实践中检验出它的合规律性,显示出小小说文体理论的科学性,我在杜景礼的小小说创作中,看到了很多可以讨论的作品案例和实践材料,这让我很有信心地继续深入探讨这个“小小说人物描写”的大课题。
我的更多文章:
( 20:28:51)( 09:51:42)( 19:22:40)( 09:40:43)( 21:29:51)( 08:11:00)( 15:44:23)( 08:12:39)( 10:10:49)( 09:10:3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什么软件是教人电脑的?_百度知道
有什么软件是教人电脑的?
提问者采纳
你可以下载一些电脑知识的电子书、视频教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洪恩的开天辟地系列光盘
到书店买书,慢慢实践
去书店看看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犯罪侧写师最新章节_犯罪侧写师txt下载_犯罪侧写师无弹框_犯罪侧写师独家首发_创世中文网连载中|
书号:289380||||&
总点击:6494总人气:764周人气:1总字数:136493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更新时间: 14:45:00)
作品最近更新求推荐几本有关犯罪侧写之类的书籍_百度知道
求推荐几本有关犯罪侧写之类的书籍
&gt就象美剧&&那样
根据犯罪分子的行为 来推测出犯罪分子的心理
他的体貌特征
家庭情况等等
有没有专门写这方面的书籍
可供我们学习
我是警校生 想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技能 如果谁有麻烦给我说一下 如果有电子版就发到我得邮箱 @犯罪心理&gt
提问者采纳
百V度V搜 社V会V纵V横V学 (V去了) 这本书逻辑性很强
对您很有用
尤其是以后遇到需要侦破的案件
对人的心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书籍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呵呵 我们下学期才开犯罪心理学
看看心理罪这个系列小说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本教练模式电子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