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世界力量总趋势的力量 pdf

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安全环境
&& QQ空间留言代码新闻中心-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免费QQ空间留言代码-时尚个性QQ空间留言代码
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安全环境
  QQ空间留言代码-时尚非主流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留言代码是时尚潮人世界.本站致力于分享发布最新最个性的QQ空间留言代码、非主流空间留言代码、个性空间留言代码.为你准备了最时尚的QQ空间精美素材、QQ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彩色留言代码、QQ空间留言代码.请您经常关注QQ资源站┆QQ空间留言代码站.我们将为你的个性QQ空间而不断努力!
QQ空间留言代码使用:查看留言效果点击下面效果浏览网页查看。 步骤:复制代码→进入浏览网页→在方框区Ctrl+V粘贴代码→下方自动出现留言效果。效果预览:使用方法:直接复制以下代码发表到QQ空间留言中。代码如下:
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安全环境
当前的国际形势变化起伏,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一、回顾20世纪,人类在战争中企盼和平
回首20世纪,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精神财富,但同-时又是以战争开始,以战争结束。从世纪初的英国与南非布尔人的战争拉开帷幕,到世纪末巴以大规模武装冲突为止,100年间全世界经历的大小战争的冲突380余次,死亡1亿多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战争的数量、规模、复杂激烈程度和后果惨重程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
20世纪上半叶,国际政治主题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共发生各类战争60多次。世纪之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先后爆发了数次政治危机和10多次局部战争,如英布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和两次摩络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等。国际危机是帝国主义国家准备世界战争的路标,帝国主义列强沿着这样的路标最终于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这场空前的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席卷了欧洲、亚洲、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33个国家约15亿人先后参战,死亡2113万多人,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两倍。消耗战争费用3321亿美元。
残酷的战争没有使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两次世界经济大危机,使20年代后半期世界虚假的繁荣与和平彻底成为泡影,世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和巩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民族矛盾不断积累,军备竞赛迅速升级,暂时的平衡逐渐为新的不平衡所取代。重大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日本鲸吞中国东北、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德意两国出兵西班牙、兼并奥地利等等,间隔不到20年,终于在日将人类卷入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这次大战历时6年,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参战国61个、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作战区域2200万平方公里,累计死亡6500余万人,物质损失4万多亿美元,占参战国国民收入60――70%,仅军费高达9000多亿美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战结束时,原子弹的登场标志着世界核时代的开始,人类进行毁灭性战争的能力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回忆,人类在连绵的战争中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和平姗姗来迟。但来之不易的和平并未长久。在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后,美苏同盟因大战结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破裂,大国合作的原则遭到彻底破坏,东西方两大阵营从合作走向对抗,冷战全面爆发。
这一时期国际政治表现为,以美苏争霸世界为主线,随着战后各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激化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出现,引发出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国际危机,局部战争不断,从1945年到1990年东欧剧变45年间,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260多次,其中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再次把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
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一是从战后到60年代,除美苏争霸世界发动的侵略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古巴、危地马拉等战争外,亚非拉人民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的战争,是这一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主要内容,先后有70多个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二是70年代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控制能源和贸易,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经济秩序,操纵或直接出兵挑起许多局部战争。1975――1979年,苏联采用打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先后插手安哥拉内战、卷入索埃战争、支持雇佣军入侵扎伊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和挑起中越边界大规模武装冲突等。美国直接插手、发动或策划的战争达60多次。美国官方统计,在1945――1991年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125次,平均每年2、8次。三是第三世界国家由于沉重的历史遗产和现实利益的冲突,也时常因民族矛盾、宗教信仰、边界纠纷等原因,引发一些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如三次印巴战争、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等,为历经战祸的世界又平添了许多伤痕。
这一时期,由于美苏两大阵营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处于恐怖的“核均势”状态,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欧洲这个“火药桶”也因此显得比前50年平和得多,很少战争,出现了冷战时期少有的“和平景象”。但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核大战阴云却始终未能消散,美苏双方加重了对欧洲之外中间地带的控制和争夺,致使这些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年不断。
40多年的冷战带给世界的是核恐怖条件下的“虚幻和平”,给人类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桎梏。1949年世界军费约2000亿美元,1980年达到6000亿美元,到1986年突破1万亿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1986年发展中国家1万亿美元的外债中,1/4来源于军火采购。过度的开支,使这些国家的能源、环境、难民、贫困等诸多问题越发暴露出来,严重阻滞了社会的发展。从军火交易中受益的,无疑是两个超级大国和欧洲的军火大国,即使在经济衰退、石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超级大国的军火贸易额仍然有增无减,居高不下。
1991年,随着海湾战争结束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原来相对平衡的力量结构被彻底打破,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历尽战乱的世界并未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立即走向和平,各种矛盾接踵而至,冲突不断加剧。主要原因是在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背后,许多在两极格局下长期被掩盖和抑制的领土、民族、种族、宗教、资源、政治权利和外交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矛盾日益表面化、激烈化和尖锐化。旧的历史恩怨未消,新的利益纷争又起。10年来,全球发生了30多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死亡613万多人。
这一时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极端强权政治恶性膨胀,美国四面出击,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多次在“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幌子下发动或插手海外局部战争。10年来先后出兵40多次,其中对别国强行军事干涉10多次,尤其是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这三场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更是由美国一手策划或积极参与的。这三场战争向世界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战争图景,粉碎了人们对未来的和平企盼,暴露出美国单极独霸世界的狂躁、浅薄与狭隘。美国还积极向世界倾销自己的武器装备。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披露,年,美国的军火供应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50%,相当于俄、英、法、德、以色列等国的总和,平均每年赚200多亿美元,是世界头号军火商。台湾就是美国武器装备的最大买主之一,1979年至2000年,美国对台军售47宗,计400多亿美元。尤其是近10多年来的对台军售与岛内台独形成暗合,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使台海局势更加紧张。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冷战后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国强权下的世界没有和平的基础,有的只是对和平的限制,带来的是各国的反感和抗争。显然,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正在酝酿之中。
二、并不安宁的“地球村”,步入新世纪的人类仍处在一个充满危险和动荡的世界里
上个世纪,全球爆发了两次大战,人类经历了从古未有的战争浩劫。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际,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导潮流,尽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不能忽视的是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正在竞相调整军事战略或军事指导,进一步完善战争准备工作;一些强国加快外空武器化的进程;核武器扩散的状况日益严重;局部战争仍然频繁不断,尚在威胁着人类和平,一些地区还潜伏着战争的诱因。种种情况表明:“地球村”并不安宁。
1、竞相调整防务政策,军力因素仍在增加。
冷战终结已经10多年,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已经或正在审视这一时期的军事实践,并依据新的国际形势,调整自己的防务政策或军事战略。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调整了军事战略,冠名为“北约新战略概念”。其突出特点有两条,一是北约可以在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和地区,独立自主地采取军事行动。换言之,北约的军事行动不受任何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的制约。二是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的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这表明,北约已经从一个纯粹防御性的军事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扩张性的政治军事同盟。
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指示国防部加紧拟定新军事战略。从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新战略目的变动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的战略关注点更多地从欧洲转移到亚洲;二是放弃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设想,确立集中全力快速打赢一场战争的战略指导。同时美国正在拉拢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意欲拼凑“亚洲北约”。可以看出,尽管二战结束后美国多次变更的军事战略都具有进攻性和扩张性,但重新调整后的军事战略,其侵略性和冒险性之大将达到空前程度。
目前,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四个主要军事基地,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提供方便:欧洲基地是英国。英国处于欧洲的前沿。对美国来说,以英国为基地前进可到达欧洲腹地,制约欧洲,后退则可以迅速脱身。中东基地是以色列。二战后,美国以经济援助和提供武器的方式将以色列纳入自己的战车,其战略目的是利用以色列的种族关系控制阿拉伯国家,以获取美国在中东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东北亚基地是日本。美国与日本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扶植日本加强军事力量。美日还共同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利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力量,来控制亚洲部分。东南亚基地是菲律宾。在冷战时期,美国在菲律宾建有亚洲较大的军事基地,并长期驻守军队。近期美菲关系融合,重新向美开放军事基地,并进行军事联合演习。美国在亚洲建有两个军事基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日本和菲律宾两个方向形成对亚洲的包围,实现控制亚洲,为威胁和介入亚洲事务创造条件。
美军在各地驻军,采取我驻军、你出钱的办法。目前美国在韩国的驻军为3.7万人。至今,韩美两国每年都就防御费分担问题进行协商,但少不了讨价还价,韩国总想少掏点,而美国则想让韩国多掏点。美国认为让韩国分担一定的费用,是因为驻韩美军“保卫了韩国的安全”。韩国人认为,驻韩美军与其说是“保卫韩国利益,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1999年韩国的分担费为3.33亿美元,2000年增至3.9亿美元,2001年突破了4亿美元,2002年又增至4.9亿美元。特别是1997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国的防御费承担额度依然照增不误。
布什政府全面调整威慑战略及其力量结构主要基于如下原因和意图:一是断定俄罗斯在经济、政治与军事等方面近期无力与美国抗衡。冷战结束时,克林顿政府对俄罗斯未来的走向把握不大。现在,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一步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且已沦为一个二流国家,不再可能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美国对俄罗斯的观察期已过,认定俄罗斯近期很难在经济上迅速崛起,并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这是布什政府进行战略调整的最根本的判断与前提,也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基础。二是美国力量增强,促使其进一步追求霸主地位。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实力经过10多年的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助长了美国谋求绝对霸权的野心。另外,布什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以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以武力追求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布什政府的战略主张并没有因“9.11”事件而改变,反而促使其全面调整威慑战略及其军事力量结构,大力发展可以慑止所有对手的军事力量,特别要遏制对美国可能构成挑战的对手,就是要为其全球霸权奠定基础。三是美国需要进一步将军事防范重点转变为突发、不对称威胁。冷战以后,美国一极坐大,与俄罗斯全面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但是,地区矛盾与冲突不断,特别是由于美国的“利益”遍及全球,美国认为出现突发事件和不对称战争威胁的可能性增大,要对付这种威胁,是这次调整战略与战略力量结构的原因之一。四是常规精确打击力量的发展与导弹防御技术取得进展。美国先进常规精确打击力量正在成为地区战争的有效打击力量和威慑手段。另外,导弹防御技术取得有限进展,美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部署有限能力的导弹防御系统。为此,这次战略调整将这两种威慑力量作为未来威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美国建立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本土的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就会更加有恃无恐,放开手脚,为了其战略利益在世界更多的地方,更加频繁地肆意使用武力。
日本不断出现危险信号。60年前的秋天,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政府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投降书。那一刻,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帝国一片国破家亡、满目疮痍的景象。60年后今天,选择“和平宪法”的日本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其经济规模和科技实力为世界瞩目。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万亿美元。然而,此时此刻,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经常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右翼分子的“聚集地”。他们在那里荷枪列队,高喊“大东亚圣战是解放战争”等美化侵略战争的口号,气焰十分嚣张。而日本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每年都从他们中间穿行而过,其中不乏内心怀念军国主义的人。日,桥本龙太郎等7名高级官员和69名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日本223名议员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同年8月15日,又有8名内阁大臣和79名议员及116名议员代理人参拜了靖国神社。1998年1月,日本自民党召开第63次党代会,公然表示要实现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从此之后日本政界参拜靖国神社的人更是有增无减。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的文部省2001年审定的教科书也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美化为“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的战争”,足见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的态度。小泉不顾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继2001年参拜之后,于2002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创下了日本 首相在位期间两次参拜的纪录。小泉在参拜后辨解说:“参拜的目的在于向那些明治维新以来在我国历史中迫于无奈,告别亲人,为国家献出生命的所有人致以衷心的哀悼。许许多多的死难者的牺牲造就了今天日本的和平与繁荣。”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亚洲国家发起的战争无一不是侵略战争。在国内军国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日本正突破一个又一个军事“禁区”:以面临“多元威胁”为由,借与美国军事合作之名,日本每年投入500亿美元的巨额军费,人均军费居世界第一,企图将日本 发展为军事大国,其“专守防卫”的军事战略方针已转向“攻势防卫”战略方针。日本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计划。1987年,日本年度军费开支首次突破占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1992年6月,国会通过《维和活动合作法》,实质就是“向海外派兵法”。1999年,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发表,悍然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事态”纳入其军事干涉范围之内。最近,日本一位党首大放厥词:“如果中国过度膨胀的话,日本就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击’中国。日本核电厂里的钚完全可以制造出4000多枚核弹头。我们在军事实力上不会输给中国。”日,日本政府作出决定,规定自卫队可以参加任何形式的维和行动,并放宽了对武器使用的限制。9月初,日本防卫厅宣布将再次修改防卫大纲,把自卫队的战略重心由北转向南方。日本还准备修改宪法,以使自卫队升格为正规军,并且可以“名正言顺”地向海外派兵。日本为修改宪法已动了多年的“心思”。早在10年前,日本就借美国发动海湾战争之机,发起了对宪法的第一次冲击,于1992年通过了“向海外派兵法案”,实现了二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1999年,日本借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之机,发起对宪法的第二次冲击,通过了“周边事态法”,将亚洲大部分地区划入了日本的所谓“周边事态范围”,使得日本可以在认为周边“有事”时,出兵进行干预。2001年,日本又借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即阿富汗战争之机,发起了对宪法的第三次冲击,通过了“反恐怖特别措施法”等3个法案,并将日本的一个舰艇队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日本修宪的最根本目的是推翻宪法第9条的“不战条款”,使其在任何认为“必要”的情况下,都可以行使武力。与“松绑”相匹配,日本还加快了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日本的武器装备和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尚未得到根本性恢复,军队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这就决定了俄罗斯只能采取防御性的军事战略。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明确提出北约是俄罗斯最大的安全威胁,强调核力量和核威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决定性作用,宣布在面临大规模入侵或核入侵条件下,俄将首先使用核武器。俄罗斯已经与白俄罗斯结成联盟,并与乌克兰保持着密切关系。为应对北约东扩,俄罗斯将战略防线尽可能西移是必然之举。
2、核武器扩散日益严重,“核门槛”大大降低。
核武器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杀伤力最强的毁灭性武器。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拥有核武器的有5个国家,即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核武器在战略上具有极大的威慑作用,这对其他国家有着极强的诱惑力。1998年5月,印巴相继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并取得成功。另外,以色列拥有数量可观的核弹头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据西方军事专家分析,目前还有10多个国家已经掌握了核武器的制造技术,如有必要,短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便可造出用于实战的核武器。核扩散的加剧,无疑是对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胁。有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各有关国家贮存的核武器总量足以摧毁整个地球25次,若以当量计算,相当于全世界每个人头顶着3吨梯恩梯炸药。至今为止,全世界共进行了2046次核试验,其中美国就进行了1039次,占了一半还多。
要维持庞大的核武库,既要付出巨额的制造成本,又要耗费巨额的维修保养资金,连美国这样的“经济巨人”都感到不堪重负。于是,美俄两个核大国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核裁军谈判。双方一致同意再次大幅度削减战略核武器。日,俄美两国总统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条约规定,日前,各方的战略核弹头的总数量不超过1700――2200枚;每一方在规定的数量内自行决定本国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构成。冷战结束后,美国拥有能够毁灭地球多次的近2万枚核弹头,除了退役和待报废外,其中目前现役的核弹头有十几种,共计7000多枚。如果能够通过签署协议,达到拆除冷战篱笆,升温两国关系,消除军备,促进和平,倒是大家都欢迎的。不过,俄美相互接近,两国意图却不尽相同。普京当前对美政策是对苏联冷战及其前任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体现。目的在于追求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利国家的发展。经过冷战后10年的摸索,普京政策已经切实意识到俄罗斯当前综合国力的有限性和同美国实力的差距,意识到再坚持类似冷战时期苏联那样的大国地位不切实际,把发展国力、追求与国力相协调的国家地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方略下,俄罗斯的政策:在国内事务上,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国际事务上,实施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尤其在对美政策上,避免冲突,谋求协调,相机靠拢。另一方面,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全球战略,执意将北约势力范围扩大到俄西部边界,俄罗斯坚决表示反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更让俄罗斯感到忧虑。为了安抚俄,美国同意两国的战略关系及核战略力量的大体平衡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俄美签署有关协议,是普京政府这一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美国方面拿到这样一个条约,当然也相当满意。首先,美国在战略性武器(核武器)方面保持绝对优势的目的得以巩固;其次,美国政府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障碍得以清除;另外,在签署对自己绝对有利的协议的同时,避免了同俄罗斯的芥蒂,美国方面自然感到得意。
不过,历史上敌对多于协调、防备多于信任的这两个大国要排除历史和现实的局限,真正走到一起,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最大的障碍便是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的战略利益,简而言之,就是图谋全球范围的“一超独大”;出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考虑,就美俄关系而言,美国希望看到一个顺从而非对抗的俄罗斯、一个不构成实力威胁的俄罗斯。而俄罗斯则希望尽快振兴国家,恢复大国地位。在实现各自国家利益过程中,双方矛盾不可避免,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在北约问题上,美国的前提是,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地位不应受到任何干扰,北约的作用不能因为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而弱化。再比如经济问题,尽管普京政府渴望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以通过振兴经济得到国内政治上的支持,而美国也反复承诺种种经济援助,但布什政府真实的意图又如何呢?布什曾在一次访谈中说:“既然美国很难改变俄罗斯,我们就不想借钱或鼓励借钱给一个总是把钱花得不是地方的政府。”据报道,现在俄罗斯尽管存在着投资的机会,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钱就是不来。西方国家的许诺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今后的长远交往中美国和俄罗斯都需要经受历史的考验。
战略核武器的数量虽在减少,质量却在提高。首先是提高了命中精度。第一代洲际导弹的圆公算偏差超过5公里,目前的第四代已经小于100米,美国还在研制精度小于10米的战略核武器。其次是性能更加灵活广泛。爆炸威力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飞行弹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换;陆基与潜射导弹可通用同一种核弹头。再次是增加了多弹头的数量,增强了突防能力。第四是研制新型核弹头,用于摧毁深层地下工事。如钻地炸弹,普通的炸弹一触地就会爆炸,但钻地弹却有自己的绝招:当它打到地面时,不会立即爆炸,而是继续向下钻,当钻到一定深度后,才发生爆炸,从而将地下深处的目标摧毁。具有穿甲、爆破和粉碎功能。一般的钻地弹都能钻透数百毫米厚的水泥地,有的钻地弹能钻到180米的地下深处爆炸,其深度相当于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核弹头正在由大变小。核大国都在竞相研制微型、小型核弹头。现在战略核弹头的当量大 多为10万吨至几十万吨级,与当年战术核弹头的爆炸当量相近。水落船低,战术核弹头的爆炸当量已降至最低的10吨级。微型、小型核弹头的大量涌现,使得核大国可以在更多的场合更加频繁地发出核威胁,也可以更加随意地使用这种“在道义上站住脚”的核武器。因此,“核门槛”大为降低,发生核冲突(尽管是小规模)的可能性随之增大。在打击塔利班的过程中,美国根据作战需要动用了各种各样的炸弹。为了挖出藏于深山的本.拉登,美国加紧赶制了一种新型钻地炸弹,该炸弹不但激光制导,高度精确,而且具有防区外打击能力,具有高温消除生、化污染能力,对地面任何形式的加固目标均能克之。2001年11月上旬,塔利班突然一夜之间让出喀布尔,弄得人们一头雾水。后来人们才知道美国使用的一种新型燃料空气弹,可以将方圆500多米地区全部化为焦炭,其杀伤力据说胜过20枚“飞毛腿”导弹。为了把深藏于地下的本.拉登赶出来,美军还使用了以“臭功”著称的臭气弹,还有被称为“深层挖掘者”的密集和能以高压与强劲气压攻击隧道,杀伤里面的人并破坏装备的“热压炸弹”。又称“温压弹”。新激光制导温压弹,弹头内装的是温压炸药,采用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弹头里的炸药在撞击目标后以气雾形式扩散并燃烧,迅速形成一股高温高压冲击波,并迅速耗尽洞穴中的氧气,吸尽山洞或地道中的空气,而且也可能把炸弹有效区域(2000平方米)内所有人员肺部中的空气抽空,从而导致人员死亡,彻底消灭洞内人员,达到杀伤有生力量目的,而不会造成洞穴或隧道坍塌。
3、外空武器趋势难以逆转,新一轮军备竞赛正在启动。
“谁控制了太空谁将控制地球的命运”。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史密斯几年前说的这句名言,已为美国朝野的许多人士所接受。美国“太空委员会”于2001年1月向总统和国会建议,建立一支独立的约3万人的太空作战部队,并在2015年前后,将其建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军种――天军;5月,布什总统宣布将在太空部署一个多层次的卫星、雷达系统,构成导弹防御系统的中枢神经;美国空军即将展开太空激光器和集成飞行两次试验,目的是为导弹防御系统的太空激光炮奠定最关健的技术基础。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宣布要在5年内把正在运行的111颗各型军事卫星全部更新;日,俄罗斯新的独立兵种――航天兵正式诞生,这支拥有9万人的太空作战部队将成为反击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一张王牌;俄准备在太空部署用于太空实战的太空雷、太空榴霰弹和太空垃圾。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俄罗斯被迫回应,给俄核武器装上多弹头。西方军事专家认为,俄罗斯掌握有先进的多弹头技术,可增加到3个弹头,每个弹头的当量都是25万吨梯恩梯炸药威力,它可以在公路上机动发射,反应时间只需60秒,射程超过一万公里。俄军事专家表示有能力将多弹头增加到10枚,一旦发射,160枚核弹头将铺天盖地扑向目标,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难以招架强大打击。欧洲十几个大国合作开发军用卫星的势头有增无减,三四年后它们将拥有自己的军用卫星,用不着再去依赖美国的卫星系统。日本、印度、巴西、以色列等,也都在加紧卫星的发射试验。
为了应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有关国家迫于无奈必须对战略核导弹技术进行改进,这势必在核军备领域引起新的竞赛。而其他许多国家,在目前既没技术又没资金去参与太空军备竞赛的情况下,则加快了常规武器现代化的步伐。近几年世界军火市场日见繁荣便证明了这一点。
太空军备竞赛引发了核军备竞赛,同时又引发了常规军备竞赛,这都需要金钱。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军费开支持续低后,于1998年开始又逐年上升的原因。可以形容地说,世界军费每增加一美元,世界和平的“围墙”便会矮去一公分。2002年全球军费开支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0%,美国军费开支达3450亿美元,2003年增至3930亿美元。
4、热点地区的冲突升温,一些地区的矛盾趋向紧张。
在过去的10年中,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枪声不断硝烟弥漫。仅在南联盟境内,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就有3次,遭受重创的南联盟已面目全非。2001年2月,科索沃地区的阿族武装分子越过国界,进入马其顿共和国,与境内的阿族武装分子汇合,挑起了一系列武装冲突,并数次对马其顿首都形成包围态势。8月,北约派出了3000人的维和部队进入马其顿,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收缴阿族武装组织武器的行动,代号为“收获”。但据观察家分析,这次行动不过是向国际社会作的一次“表演”,“收获”行动难有收获。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多民族杂居,民族间的矛盾、国家间的仇恨由来已久但根深蒂固,加之欧洲大国不以是非为标准,而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插手巴尔干冲突,使得这一地区更加不得安宁,再次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极大。在北约的干涉下,南联盟分裂为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
在过去50多年间打了5次大规模 局部战争的中东地区,自2001年9月以来陷入了暗杀与反暗杀、袭击与反袭击、轰炸与反轰炸的怪圈之中。沙龙就任以色列总理以后,对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国家的政策日趋强硬。面对以色列咄咄逼人的战争姿态,巴勒斯坦及其他中东国家自然不甘受制于人。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伊拉克的举动,萨达姆希望利用巴勒斯坦问题来摆脱伊拉克的孤立处境。巴以冲突、阿以冲突有着民族、宗教矛盾的背景,也有着漫长的历史背景,但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采取“厚此薄彼”的中东和平政策。可以预料,只要美国的中东政策不作调整,巴以之间甚至阿以之间新的全面战争难以避免。
还有一些地区潜伏着武装冲突的危险。首先是朝鲜半岛。金大中就任韩国总统以后,大力推行旨在促进民族和解与分步骤实现民族统一的“阳光政策”。布什上台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变得非常强硬,导致韩国政坛出现强烈震动。日,韩国内阁已经总辞职,两党执政联盟事实上已经瓦解。金大中领导的新千年民主党成为唯一的执政党,但它在议会只占112席,“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金大中的“阳光政策”面临危险。卢武铉就任总统后,面临着朝鲜核危机和美国强硬态度的棘手问题,而这有可能导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进入新一轮的紧张对峙。
里海周边地区也是个热点地区。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尤其是石油储量极大。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增至5个。为各自的主权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各方对里海的争夺已日趋紧张。2001年7月下旬,阿塞拜疆的石油勘探船开进了伊朗有争议的海域,伊朗立即出动炮舰和战机进行威胁,逼迫勘探船撤出了该海域。阿方与伊方对抗,竭力争取美国和土耳其的支持。美国国务院一名高官8月底访问阿塞拜疆时,已公开谴责伊朗,指称“伊朗的行为是挑衅,不能容忍”。西方大国插手里海争端,使局势更为错综复杂。里海周边地区成为世界又一热点的端倪已经开始显现,尤其是俄美两国明争暗斗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被认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此外,紧邻外高加索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又控制着里海石油出口的主要通道。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这里的影响日益削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趁机向外高加索地区进行全面渗透,美国石油公司纷纷进入里海地区,参与各项能源开发项目。为与俄争夺里海石油控制权,美国计划修建一条绕过俄罗斯的石油运输管道。这条输油管道从阿塞拜疆巴库起,经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到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汉,全长1730公里,需耗资20至40亿美元,整个工程计划在2002年动工。此外,为削弱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传统影响,美国以保障里海能源开发项目安全,包括拟建中的石油管道安全为借口,近年来不断加强在这里的军事影响力,其中美国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合作尤为引人注目。2002年初,美格两国达成协议,美向格派遣军事专家,帮助培训反恐特种部队。这是美国军事人员首次出现在外高加索地区,实现了在这里的战略突破,使该地区的地缘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不断蚕食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近年来也开始采取措施抵御美国的影响,强化了其在外高加索的军事存在。面对美国希望控制里海石油资源的企图,俄罗斯正加紧解决里海地位问题,并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签署了划分里海海底资源的协议。此外,在与美国争夺里海石油运输管道的竞争中,俄罗斯也占得先机,于2001年投入使用里海石油运输管道,进而巩固了其作为里海石油主要出口通道的地位。同时,俄罗斯还通过加强独联体国家间的军事合作,来抵御美国向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军事渗透。俄罗斯牵头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改组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该组织决定成立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为基础军事管理组织,组建快速反应集体力量,加强成员国军事技术合作。作为抵御北约东扩和美国势力渗透的一道屏障。这样将使俄美两国争斗日趋激烈。
反恐斗争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尤其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美国把反恐斗争作为战略重点,调动兵力投入了阿富汗反恐战争。
按照军事理论家们对战争的解释,战争是两个或多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暴力冲突。它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且往往是可控的。人类迄今为止共经历了4种战争形态,即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现正向第5代战争――信息化战争过渡。但反恐战争的出现却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世人对战争概念和原则的固有认识。
以往战争都是国家对国家、主权对主权、军队对军队的对抗,“9.11”事件发生时,美军的炮口都是对着本土以外的地方。自建国以来,基本上都是在别国土地上打仗,遍及欧亚非几大洲。既使在冷战期间,除了苏联的核打击能力之外,美国本土上基本上没有遇到战争威胁。但反恐怖战争往往发生在与非国家的极端武装集团、毒品卡特尔、犯罪团伙、极端宗教组织之间。这些非国家战争主体的成员混杂在城市居民中间活动,组织网络化,采用非正规作战方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战手段也很难对付。在“9.11”恐怖袭击中,敌对双方是一小撮恐怖分子和一个国家;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攻击的也是没有国家或主权背景的“基地”组织。尽管这种“敌人”从地理上说拥有一个基地,但美军却不可能确定他们所处的位置,甚至无法知道他们的人数。他们没有固定的地址和活动场所。
以往的战争或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或使敌人降服,都有明确的胜利标准,但反恐怖战争的“取胜”标准却不明确。你能说消灭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成员是阿富汗战争胜利的标志吗?“基地”组织成员散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美军认为,找到他们就如同“从稻草里找到一根针”一样难。
反恐战争不再具有可控性。“反恐战”何时爆发,打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与对手的“非对称”技术优势,打了一个又一个近乎“零伤亡”的战争,而“9.11”恐怖袭击却在美国的软肋上插一刀,造成3000多人丧生,带来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恐怖与反恐怖活动自古有之,但都没有形成像“9.11”事件这么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究其原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11”发生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易受攻击性给恐怖升级战争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正在跨越国界、意识形态的限制,日益紧张地联系在一起,有人将这样的社会称作“地球村”。这样高度融合的社会在恐怖攻击面前是非常脆弱的:恐怖分子只要攻击信息社会的信息“节点”,就会引起连锁效应。“9.11”恐怖袭击的对象――世贸大厦、五角大楼、国会山庄等目标是美国经济、军事和政治活动的“中枢”。袭击除了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还给美国人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震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向恐怖活动“宣战”。
信息社会还为恐怖活动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官员已发现“基地”组织新建网页并进行频繁的网上交流活动,这可能是恐怖分子试图用网络作为“重组工具”、在阿富汗战争后重新建立联系的重要信号。反恐怖专家表示,“基地”组织余党的重组活动由少数一些“行踪不定”的成员负责。这些人在世界各地的网吧里察看有关信息,因此调查其行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他们经常比前来搜捕他们的警方人员“早走一步”。为鼓舞成员的士气,造成美国等国家民众的恐慌,“基地”组织还在电视台播放本.拉登演讲的录相带。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信息恐怖”。正如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所说,由此看来,新敌人的战略扎根于全球化的世界中,在通讯、运输、信息等方面使用的全是现代化手段。传统媒体的影响和因特网成为新敌人武库的组成部分。
从军事技术角度来看,这场“持久自由”行动是美国在21世纪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牵头发动的几场大规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发展。同其他几次战争一样,“持久自由”行动也是以巡航导弹为开路先锋,以空中力量为主力,形成陆、海、空、天、电磁一体化作战体系实施作战的模式。所不同的是其高技术特征更为显著。据美国国防部对阿富汗战争进行评估的一份报告中透露,截止目前,美军在阿富汗共投放各种炸弹和导弹总计2.2万多枚,其中约有60%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其最终命中率高达90%。因此,美国国防部长宣布,阿富汗战争是迄今世界上发生的“最精确之战”。
相比之下,“基地”组织进行的都是典型的“低技术”战争。他们不但没有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所使用的只是一些常规的地雷、火炮和轻武器,更没有遍布全球的指挥、控制、通信、侦察系统。据说,本?拉登只通过手写便条向“基地”组织发布命令。但美军的“高技术”却在这样的“低技术”面前碰了壁。美军自己承认,虽然精确制导武器使其在同敌人的较量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在对付活动目标、山洞和地下掩体中的敌人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次反恐怖作战的首要目标是消灭本?拉登,但数月之后,本?拉登依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本?拉登究竟躲在哪里?到处是真假难辨的消息。据美国情报机构透露,本?拉登曾躲藏在托拉博拉山区,还在美国的围剿中受了伤,但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包围圈逃跑了。面对隔三差五出来“搅和”的本?拉登,五角大楼感觉很不舒服。“基地”组织27名关键人物,已有8名被击毙,4人被活捉,剩余15人仍逍遥法外。对此,就连美国国防部长也在私下抱怨说,军事计划的制订者们不能提出一个有创意的、能对付国际恐怖主义这种威胁的作战计划。看来,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没有明确结束期限的”反恐怖战争。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倚仗绝对的技术优势,迫使对手依照自己设定的方式进行较量,结果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而这次美国的敌人却“拒绝站出来公平交战”,使美军的高技术大打折扣。说明在战争范围和战争手段日益扩大的今天,军事手段越来越不能包办所有国家安全问题。
克什米尔仍是一个热点冲突地区。日,印度的查谟军营遭武装分子袭击,印度再次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越境恐怖主义”。随后,印巴在边境和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集结百万重兵,并不断发生交火行为,两国关系极度紧张。作为南亚次大陆“火药桶”和印巴关系稳定“绊脚石”的克什米尔,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也就是在喀喇昆仑山以南的喜马拉雅山区,周围分别与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积约为2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0%以上,印度教徒约为20%,其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印度称它是印度的“皇冠”,巴基斯坦称之为巴国的“咽喉”。在历史上,该地区在14世纪前为印度教人所控制,从14世纪至1819年为穆斯林所统治,后随南亚次大陆一起沦为英国殖民地。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可以追溯至1947年的印巴分治。二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在全球日益高涨。在印度,圣雄甘地倡导了非暴力抵抗、不合作运动,英国政府最终被迫同意印度独立。然而在实际动作中,英国却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1947年6月,英国政府正式公布由新任驻印总督蒙巴顿抛出的关于印巴分治的《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按宗教信仰把南亚次大陆划分为信印度教的印度自治领及信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领。日,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分别开始掌权,印巴分治开始。
印巴分治时,按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可以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的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统治克什米尔的印度教王公们则主张加入印度,而信仰印度教的土王哈利?辛格却希望独立。当他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辛格便称病不出,从而使克什米尔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和印巴“胸口的伤痛”。在50多年的漫漫岁月里,克什米尔的归属争端一直是印巴建立稳定关系的“绊脚石”,同时也成了印巴3次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日,克什米尔穆斯林发现土王及若干高官有意与印度合作时,便自组政府。随后,巴基斯坦趁帕坦人攻击克什米尔的机会发动攻击,企图拿下该地。土王辛格遂宣布克什米尔与印度合并。紧接着,印度援兵开到,进驻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机场。印巴随即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经过调解,印巴双方在1949年初实现停火。双方的代表在卡拉奇签署协议,划定了停火线。印度控制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地区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尔五分之二的地区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停火线的划定奠定了印巴双方几十年来在克什米尔的基本格局。1953年,印巴达成协议,规定“克什米尔争端应遵照其人民意愿加以解决”。此后,巴政府一直坚持在克什米尔举行全民投票。但印度于1964年突然转变立场,正式宣布克什米尔为印度的一个邦,拒绝投票,声称“全部查谟和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引起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的强烈反对,随后印巴两国进入直接军事对抗,史称第二次印巴战争。冷战时期,美苏插手南亚,形成美巴、苏印结盟的局面。1971年11月至12月,因印度派军队进入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出兵印控克什米尔,两国宣布断绝外交关系并爆发了第三次战争。次年1月,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这次战争规模要远大于前两次战争,结果对双方影响深远。
这样,以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为核心,印巴两国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对峙。特别是两国先后成功试射导弹并爆炸了核装置,更加剧了两国关系的复杂化。关系紧张时大有核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吓得西方国家驻两国的外交机构和人员纷纷撤离。据美国情报估计,印巴一旦爆发核战争,在最初短短的几分钟内就会有1200万人丧生、700万人受伤,而核爆炸后的风暴性大火、核辐射以及随后的大饥荒还会导致数百万人伤亡。
在中东地区,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也是一个热点冲突地区。为什么美国坚持要打伊拉克?从2001年11月中旬开始,随着美国所进行的阿富汗战争进入尾声,华盛顿要将伊拉克列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声音就开始出现,世界媒体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报道。布什政府在2003年初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安排,都在向世界透露一个强烈信号:美国已经积极实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计划。美国国防部长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该是美国采取行动让萨达姆下台的时候了。布什想完成其父亲老布什在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未竟的事业,在事隔10年之后,正式通过军事行动来推翻萨达姆。布什政府之所以要扬言对伊拉克动手,有其深刻的战略考虑:能够用军事手段推翻萨达姆,对于美国的反恐行动以及中东政策来说,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从这一长期的反恐战略来说,美国最大的担忧是反恐导致中东地区伊斯兰反美情绪的高涨,并进而出现新的阿拉伯强硬国家间的联合,动用石油武器,或者煽动全世界穆斯林宗教狂热对美采取进一步的报复行动。如果这一局面出现,不仅将危及美国和西方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的进口来源,也是美国反恐行动的心腹大患。要真正消除这一心腹大患,美国从战略角度来说,就必须拔掉伊拉克这个“眼中钉”。
美国防务界曾有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如果美国现在不打伊拉克,可能今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或者说,现在对伊拉克下手,是美国的最好时机。这种看法的理由,认为伊拉克现在处于最衰弱的时期,过去10年间联合国的制裁以及美英的军事打击使伊拉克创痕累累。特别是美国现在并不清楚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等以后伊拉克真造出这些武器后再动手,岂非悔之晚矣。于是,美国开始实施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军将负责中东和南亚战区的中央司令部的大部分指挥机构,转移到海湾地区的巴林,同时增强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曾投入阿富汗战场的第10山地师、王牌部队第108空降师早在2002年1月就撤出了阿富汗,但并没有回到美国本土,而是转移到了阿曼的军事基地。美军将海湾地区的空军总部从沙特的舒尔坦空军基地转移到卡塔尔的阿尔乌德依德。这意味着美国想要把卡塔尔作为美军在海湾地区永久性的指挥中心,减轻因为美军驻扎而给沙特王室带来的压力。同时,在美国发起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时,而沙特不同意美国使用其境内的基地,美国也可绕开这一政治和外交困境。此外,也有消息说,美国的特种部队早已进驻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占据的地区。在科威特,美军静悄悄地部署兵力,使驻扎在那里的士兵总数已经达到十几万人左右。美国终于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达到了侵略和占领伊拉克的目的。
三、为抢占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国防建设力度
进入新世纪,世界各主要国家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纷纷加大国防建设力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多投入、减兵员、高技术”,即不断加大国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先进武器装备研发的投入;继续裁减部队员额,走精兵之路;注重高技术质量建军,抢占军事高科技领域制高点。不过,因为各国国情有别,其具体举措又各有不同。
美国――打造战争机器,谋取全球霸权。
美国总统布什在宣誓就职时即表示,美国将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国防力量,以保护美国和盟国在全世界的利益。近年来,美国一直维持着“超强”的军事实力,军费开支连年大幅增长。2001年6月,布什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02财年国防预算更猛增至3435亿美元。日,美国又将2003年度军费开支增至3930亿美元。美国希望以此巩固目前在军事高科技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以全面优势的军事实力谋求单方面的“绝对安全”。
布什政府上台后把调整防务战略放在优先地位,其主要内容将包括:坚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建立攻防兼备的战略体系谋求美国的“绝对安全”;发挥美军既有优势,进一步增强太空战和信息战的能力;放弃“必须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地区战争”的作战思想,为打赢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做准备,同时准备在世界其他地方实施“击退战略”;由重点准备常规战争转向对付各类“不对称战争”;通过调整军队结构、研发先进装备、加强部队训练等措施,力求把美军建成一支技术更先进、机动性更高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强的军队。通过调整防务战略,不仅可以用战略核武器对付俄罗斯等核国家,还可以用导弹防御系统对付任何可以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少数核国家和其他所谓的“流氓”国家,更可以用先进的精确制导常规武器随时对付任何可能出现的威胁。这次战略调整无疑将为美国新世纪前期的防务建设奠定基础。特别是大力发展空军,成为美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方向,据统计,近几年,美军先后进行了40多次作战行动,其中80%的作战行动是由空军参加的,有40%以上的作战行动是由空军直接达成目的。美军战果统计表明:在几次大的战争中,美军死伤人员主要集中在步兵参加的地面作战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22.4万人,其中19.5万人是步兵,占8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82.3万人,其中66.1万人是步兵,占80%。朝鲜战争中,步兵伤亡人数占84%,越南战争也占到80%。而空军出动50余万架次,投弹129万吨,但伤亡仅仅达552人。在海湾战争中,空军伤亡只有数人,在科索沃战争中,空军一人未失,被击落的几架飞机的飞行员都被成功地救回。空军的战损率一般在2%以下,在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战损率还会大大降低,几乎可以跟平时训练发生事故的概率相等。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共出动11万架次飞机,因战斗损失的飞机只有31架,战损率不到万分之三。因此,近几年美军作战都是以空军打头阵。
同时,改革美军装备现代化将是布什政府军事政策的主要目标。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2000年5月颁发了《2020年联合构想》,提出未来20年美军建设的目标和规划。美陆军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力量投送部队”,并于2010年前全部实现数字化。美海军的目标是成为一支以近海对陆作战为重点的“棕色”海军。美空军的发展目标则是名副其实的“航空航天军”。为实现建军目标,美国各军种目前都在积极研究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尤其是新一代无人侦察机在阿富汗战争中大显身手。日晚,阿富汗夜空没有月色,一支塔利班的部队趁着夜深人静,悄悄撤出首都喀布尔。行进途中,他们不像其他部队急着往前赶,而是小心翼翼地移动。这一异常现象被间谍卫星和中央情报局派出的“掠夺者”无人侦察机“察觉”。无人侦察机借助于卫星通信系统,由机载红外摄像机近距离拍摄到的清晰图像被传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室,然后又通过安全通信网,将情报信息发送至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经过分析,美军高层官员认为:在这支部队中,有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重要人物。塔利班车队在一处小镇宿营,部分成员进入一座3层楼的旅馆,其余戴着头巾的男人们,则在停放于旅馆周围的卡车内交谈,还有人来回紧张地踱着步子。跟踪而至的“掠夺者”无人机悄无声息地在他们头顶上盘旋,塔利班士兵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机载摄像机对准了小旅馆中有灯光的房间,透过夜视镜头,千里之外的美军控制人员发现,整座大楼防守严密,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房间内似乎正在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与会者职位可能不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美军中央司令部果断地下达了攻击的命令,一直在喀布尔地区上空巡航待命的3架美空军F―15战斗机立即赶赴现场,向小旅馆投下了3枚精确制导炸弹。与此同时,“掠夺者”无人机也向停车场上的车辆发射了两枚“地狱式”反坦克导弹。此次空袭行动命准目标准确,共有近百人被炸死,多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高层人士阵亡。据悉,死者包括有本?拉登的副手――57岁的穆罕默德?阿提夫。此战,“掠夺者”无人机向远方传送的非常清晰的图像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无人机造价低、不使人伤亡,美国准备将空军三分之一的飞机变为无人机。
俄罗斯――明确政策方向,力图再现辉煌.。
普京总统执政以来,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俄军战斗力,以求重振昔日军事大国雄威。为此,俄政府近年来尽其所能加大了对军队的投入。目前,俄罗斯已拥有固定和机动弹道导弹发射装置756套,核弹头3385枚。海军拥有26艘战略核潜艇、440枚水下弹道导弹和2000枚核弹头。空军拥有战略轰炸机100架,可携带800枚核炸弹。
为应对北约的步步近逼,维护其安全利益,2000年初,俄相继推出新的国家安全构想和军事学说,对军事安全政策进行了大调整,主要是突出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作用,允许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手段;重点加强常规力量建设,提高俄军快反能力;同时强调加强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建设。俄罗斯是个地域辽阔的资源大国。其自然资源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现代西方战略家认为,要想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必须要首先削弱它,把它肢解成数个国家,把俄罗斯分为欧洲、西伯利亚、远东和中亚四个部分。事实上北约东扩正在着手实践这一构想。同时,美国着手抢占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市场。近年来,里海大陆架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可望成为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石油产地。美国企图把该地区作为美国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
2000年底俄出台《2001――2005年俄军建设5年规划》,开始启动新一轮军事改革。根据该规划,俄将用5年时间将战略火箭军并入空军,裁减10个火箭师;原战略火箭军编成内的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合并为新的航天兵部队,由总参直接指挥;将军区总数由7个减为6个;俄军总兵力将由120万精减至85万;为应付俄南部安全危机,俄军将组建“核心部队和兵团”,使其齐装满员,保持较高战斗力。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是要使俄军成为一支高效精干、装备精良、灵活机动、战斗力强大的职业化军队。
俄武器装备研发总体水平较高,但多年来经费严重不足。普京政府下决心增加这方面投入。2002年,俄政府已经决定把对新式武器装备的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的拨款大幅增加43%。
欧盟――筹建独立防务,凸显欧洲特性。
欧盟和美国近年来从钢铁战到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争吵,联系近年来在转基因食品、激素牛肉、香蕉以及航空等领域连续不断的贸易冲突,人们不难看到,欧、美为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这必然对欧美政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欧洲人批评美国的贸易措施是“单边主义政策的延伸”,正反映了欧美矛盾与分歧不断增多、大西洋两岸关系裂痕扩大的症结所在。所以欧盟采取行动牵制美国。布什政府上台后,对外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拒绝《京都议定书》,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强制推行导弹防御计划,引起了欧洲盟国的强烈不满与担忧。欧盟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重大外交行动,牵制美国的单边做法。“9?11”事件后,欧盟为维护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完全支持”美国反恐战争。但是,美国以老大自居,对欧洲态度不冷不热,指挥欧洲做这做那,并提出了诸如引渡恐怖嫌疑犯等使欧盟为难的要求,深深刺伤了欧盟“图强”的自尊心。其实,由于认识和感受上不同,欧盟在配合美国反恐战争的同时,始终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强调在联合国框架内组成反恐联盟,反对任意扩大反恐战争范围。美国抛出“邪恶轴心”论,更被欧盟官员公开批评为“荒谬的逻辑”。欧美都在竭力宣扬并维护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跨大洋战略同盟关系,共同价值不等于相同的利益和目标。美国以“一超”自居,妄图统治世界;欧盟也不甘心永远充当小伙伴,其目标是把欧洲建成强大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在完成建立经贸联盟、实行单一货币后,目前正在努力推行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加紧内部改革,为扩大做积极准备,并试力通过建立具备独立行动能力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欧盟的行动与美国的战略目标相违背,美国对欧盟的离心倾向早就发出了警告,正在千方百计设法加以制约。欧美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确良冲突导致在政治和军事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正在导致大西洋两岸关系裂痕的加深,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科索沃战争使欧洲建立独立防务的紧迫性更加明显。1999年底,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在2003年前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为此,欧盟于2001年分别成立了政治和安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3个重要机构,并确定未来快反部队将拥有6.7万人的地面部队、400架战机及100艘战舰。在欧洲防务一体化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科索沃战争给欧洲各国留下的另一深刻教训,就是欧洲军队在作战能力和军备水平上同美国存在着巨大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欧洲各国根据未来作战需要,致力于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快速反应的武装力量,促进军工产业联合,加快军事高新技术及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2001年3月,法、英讨论了组建欧洲“海军联合体”计划,将吸收其他欧盟国家参加。7月,法、英、德等6国签署了组建欧洲军工集团的框架协议。欧洲主要国家还签署了共同建立全天候卫星侦察系统和开发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协议。欧洲各国在军工联合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欧洲军工一体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日本――逐步提升军力,极欲派兵海外。
日本多年来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费大国。尽管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但2001――2005年度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仍规定,今后5年防卫费总额将达到25.16万亿日元,年均实际增长率为0.7%。在巨额军费支撑下,日本军力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出兵海外倾向日益强烈。据美国战略研究所透露的最新数字:日本陆上自卫队拥有兵力14.9万人、900辆装甲车、463架直升机、800门火炮;航空自卫队拥有368架战斗机、42架运输机和182架其他用途的飞机;海上自卫队拥有140艘舰艇、35艘扫雷艇、6艘登陆艇、110架飞机和99架直升机,其实力在亚太地区仅次于美国海军。在亚洲国家中,日本军队的装备水平是最先进的。
日本近期在防卫战略上的调整主要有三:一是在维持日美安保体制同时,使自身定位由“盾”向“矛”转变;二是进一步放松对自卫队走向海外的限制;三是将战略防御重点由“固守北方”改为“防御西南”。
为适应战略调整需要,日本着力加强海空军建设,重点提高远程作战和保障能力,为此不吝巨资。在海上自卫队2002年计划新建各类舰艇10艘,下一步打算再耗资1900亿日元建造两艘1.35万吨级的直升机驱逐舰,并计划到2010年前后再装备5艘近万吨的“大隅”级运输舰。这些大型舰只的外观和设计指标都酷似航母,被认为是日本将装备航母的前奏。航空自卫队计划2002年采购各型飞机近30架,今后5年还将花费900亿日元购置4架空中加油机。防卫厅在今后10年里投资3400亿日元,用于专项研制新型反潜巡逻机和运输机。
印度――竭力研发核导,意图称雄南亚。
印度为实现其大国梦想,始终重视优先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武器。1998年进行核试验后,印度于1999年制订了核战略。据美科学家联合会报告称,印已拥有约60件核武器。近年印度成功发射了新一代对地同步卫星运载火箭,表明其已拥有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印度还计划于2003年进行第一次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并打算在2003年使其射程达到1.2万公里。印度还打算从俄引进苏―30战斗机生产线,制造140―150架该型战斗机,租购4架“图―22M3”型中程战略轰炸机,并从法国增购10架“幻影―2000H”战斗机。由于每年都大量进口军火,印度军费呈大幅上升势头,1999年较上年增长21%,2000年增长28%,2001年又增长约14%。
印度历来重视海军建设,近年来为实施“东进南扩”战略,更把发展远洋进攻力量作为重点。去年9月底,印度在战略要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设立“联合战略防御司令部”。它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跨军种的联合司令部。
总之,世界各主要国家加大国防建设力度,都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支持,国防实力的竞争充分反映了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以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国防费支出作如下比较: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9.9万亿美元、人口2.8亿、国防费3005亿美元;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是1.2万亿美元、人口1.4亿、国防费40亿美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4.7万亿美元、人口1.2亿、国防费480亿美元;英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4万亿美元、人口5893万、国防费340亿美元;法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3万亿美元、人口5927万、国防费270亿美元;德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8万亿美元、人口8244万、国防费233亿美元;印度国民生产总值是4710亿美元、人口10亿、国防费156亿美元;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万亿美元、人口13亿、国防费146亿美元。按每个军人年均军费来看:美国以23万美元高居榜首,沙特阿拉伯以21万美元排第二、日本以18万美元排名第三、中国为0.73万美元,居世界后列。从以上数字看出,我国的国防投入在世界上是最少的,也说明我们的国防实力还有一定差距。
发达国家下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其目的在于争夺资源。据联合国统计,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能够维持10亿人可以比较富裕地生活,被称为“金10亿”。但目前世界人口已接近70亿,众多的人口本已使地球资源十分匮乏,但这些资源的分配又极不平衡。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而资源消耗最高的地区却是北美和西欧。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仅占世界人口的5%,每天消耗掉的全球资源却占全球消耗总量的30%,有人作过较详细的对比统计:一个美国人的能源消耗量相当于3个日本人、12个中国人、33个印度人、147个孟加拉人和422个埃塞俄比亚人,仅美国婴儿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就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婴儿的30至40倍。所以西方国家的发达水平是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基础之上,通过战争侵略掠夺,在经济贸易中进行盘剥,这就是它们的战略利益。
四、我国的安全形势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威胁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防的强大及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安全形势已有前所未有的改善。然而不能不看到的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魂不散,国际反华势力的不时作祟及“台独”逆流等的兴风作浪,我国的安全形势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威胁和挑战。
1、身处大国战略角逐的漩涡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地带和太平洋西岸,是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核心枢纽,也是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和海洋地缘战略区的结合部和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欧亚大陆大棋盘的重要板块之一。中国及周边是世界人口最密集、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世界人口逾亿的10个国家有7个聚集在这里。这里也是世界热点和潜在热点最多的地区,朝鲜半岛、千叶群岛、台湾海峡、南沙群岛、克什米尔等都位于这一地区。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除欧洲外,其它美、中、俄、日均交汇于此。世界核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事实上的有核国家和核门槛国家在中国周边构成世界最密集的核分布圈。而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的结合部,历来是各种战略力量的必争之地。边缘战略学派以这里为夺取心脏地带的战略依托,海洋战略学派以这里为向陆地进军的桥头堡,大战略学派以这里为雄踞欧亚的战备枢纽。冷占时期,这里曾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东方前哨”。而冷战结束,特别是步入新世纪后,随着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的升高,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又开始在这里摆兵布阵,展开较量。中国在世界地缘战略结构中所处的这种独特位置,使中国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大战略力量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角逐的态势与结局。
2、海洋方面的防卫压力增大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缰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辽阔的海陆空间虽为我国提供了战略上的巨大回旋余地,但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安全同时面临来自陆海两个方向的挑战,使我国负有了比其他陆海小国更为繁重的陆海防卫任务。特别是随着现代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和海上活动日益加重。我国虽然是濒海大国,但我国所在的海区却是一个封闭与半封闭的海区。海区外缘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列岛到菲律宾群岛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通过朝鲜海峡、琉球诸小岛、台湾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等与外部世界相沟通。这里既是世界海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对外联系的交通线与生命线。这更增加了中国来自海上的战略压力,增加了中国海上防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3、周边地区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我国陆地边界2.28万公里,有15个国家与我在陆上接壤。我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有6个国家与我海上为邻。我国是世界上除俄罗斯以外邻国最多的国家。尽管我国与周边国家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我国与周边邻国总体上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不容否认,在我国周边地区民族分布和构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各异,存在着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巨大差异和复杂矛盾。这些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安全带来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还由于下述因素而日益突出:一是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少民族和宗教还有跨境联系。近年来,在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周边地区各种极端的民族宗教势力日益蔓延,并向我境内渗透,这不能不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带来直接的影响。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勾结、相呼应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是对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严重威胁。二是我国陆地边界由于历史的原因,迄今仍有部分地段尚未划定。在我国5个邻国中,与我国领土争议最大的是印度,争议面积涉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等约1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三是我国东部诸海,除渤海为我国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由于历史、地缘、战略和资源争夺等原因,我国海域被侵害、资源被掠夺、岛屿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尤其以南海为甚。无论是争议国数量还是争议面积都是世界上最多、最大的。这些都是我国国家安全不能不关注和正视的问题。
4、“台独”逆流的威胁加大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为国际社会所公认。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政权的更迭,而不是不同国家的建立。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权更迭不影响国家对其整个领土的主权,不影响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位并不因政权更迭而改变。台湾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虽然有极其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外部势力的干预,但它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的继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完全统一不仅事关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事关民族尊严,事关中国在政治上的完全独立,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在本世纪的伟大复兴。
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居我国沿海岛屿中枢,扼西太平洋海上航道要冲,历来有我国“东南之锁钥”、“腹地七省之藩篱”之称,它是东海至南海、东北亚至东南亚、太平洋西部至中东及欧亚诸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上海与香港、琉球与马尼拉、横须贺与金兰湾、鄂霍次克海与马六甲海峡等咽喉点的枢纽,是我国跨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走向太平洋的战略门户,是我国的战略要地和海防屏障。如果台湾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不仅我国海上固有的战略防御纵深顿失,海上门户洞开,而且大片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将流入他人之手,我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命脉所系的对外贸易线、对外交通线将全部处于分裂势力与外部敌对势力的监控与威胁之下,我国将永远被封闭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以西,成为一个半封闭型的内陆国家。这不仅将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全,也窒息和扼杀了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战略空间。因此,在中华民族存亡、兴衰、荣辱所系的问题上,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没有妥协余地。台湾当局如果一意孤行,在“台独”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就意味着重新挑起战争,意味着不要两岸和平。尽管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是我们不能不准备面对的。这是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必须排除的一个最大障碍,是21世纪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5、我国的国防投入有限,与强国仍有很大距离
西方国家借我国增加一点国防开支为由,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影响了亚太地区稳定,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一是我国国防开支的基数相当低,无论怎么增加,也是十分有限的。多年来,我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国防与军队建设服从这个大局,国防开支一直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防开支相应地有所增加。但直至2000年,我国国防开支总额仅为1205亿元人民币(不足150亿美元)。2001年国防开支虽比上年增加17.7%,也只达到1410.04亿元人民币(约合170亿美元)。2002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7.6%,实际增加252亿元人民币,国防开支总额也只有166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亿美元。而美国2000年国防预算为289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89亿美元;2001年国防预算为316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67亿美元;2002年国防预算为345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85亿美元。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国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80亿美元,从而使美国2003年国防预算高达3800亿美元。与美国国防预算相比,中国国防开支连美国的零头都达不到。
二是与中国繁重的国土防卫任务相比,我国的国防开支远不能满足正常的国防需要。按国土防卫面积计算,我国每平方公里国防开支是世界上最低的。即使以2002年增加后的国防开支为基数,我国每平方公里国土的国防投入仅为2000美元。而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国大体相当,它地理位置优越,安全环境相对简单,南北区无强邻构成军事威胁,东西有两洋形成天然屏障,但美国每平方公里国土的国防开支却高达4万多美元,约为中国的20倍。与日本相比,日本国土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仅为我国领土的1/26,但日本每年的军事支出却始终高出我国好几倍。1998年日本军事支出达390亿美元,1999年达419亿美元,2000年高达480亿美元,2001年超过500亿美元,一直是同年我国国防开支的3倍。日本每平方公里国土军费开支达13万美元,是中国的65倍。
三是我国国防开支的绝对值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中有降,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0年来,我国国防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平均为1.4%。2001年虽有所增加,也只有1.49%,2002年也在2%以内。这个比例不仅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国防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的平均水平,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的水平。我国国防开支在国家财政中的比例,历年来平均不超过8.6%,也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国防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约16%的平均水平。
四是按国民人均国防费和军队人均国防费来看,我国的国防开支也无法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相比。国民人均国防费和军队人均国防费是公认的衡量军队现代化建设投入规模的重要指标。就这两个指标而言,我国的国防开支是相当低的。以2001年为例,按12.84亿人口计算,我国国防开支人均仅为109.8元,约合13.27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国民人均国防费高达1200美元以上,约为中国的100倍。就连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也大大高于我国,如俄罗斯为211.4美元,韩国为333美元,日本为340美元。就连台湾地区人均军事开支也高达522美元,是我国大陆的40倍。我国军队人均国防开支,按全军250万人计算,2001年为人均5.64万元,约合6814美元,而同年美国军队人均费用约为20万美元,约为中国的30倍。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军队人均2.5万美元,韩国军队人均2.3万美元,日本自卫队人均18万美元。我国台湾地区目前军队人均开支也达3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我国的国防开支都是相当低的,我国国民人均国防费的负担也是相当低的。
众所周知,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军事战略国家。我国最高国家利益和中心任务是全力以赴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决定了我国国防与军事政策的防御性、自卫性和军队发展的适度性。我国不存在对外扩张称霸的社会根源与内在驱动力,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有限的国家资源投入无限的军备竞赛之中。我国国防投入的目的只在于满足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的需要,不可能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6、地区军备竞赛的温度升高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定位以及拿什么进入新世纪的问题,在各国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军事,希望以军事力量作为21世纪国际斗争的立国之本,加大了对军事力量的依赖程度,使军事因素在国家战略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有的在研制基因武器,通过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相结合,拼接出一种基因毒剂,仅需20克就能使全球60亿人丧命。还有的在研制“纳米”武器,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如“蚊子”导弹,受电波直接遥控,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目标内部,其威力足以摧毁敌方火炮、坦克、飞机、指挥部和弹药库。也有的在研制军用机器人、电子武器、生化武器等。
自2001年开始,全球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抬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费下降的趋势发生逆转。美国国防部制定了冷战后第一个军费增长预算,使其年的国防投入均高于预先计划;俄罗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把国防预算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提高到3.5%。在近年来的军费支出和军火贸易中,东亚地区仅次于中东,成为军备竞赛的热点地区。与我国有领土、领海纠纷的少数国家,也乘机鼓噪“中国威胁论”,借机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使我国周边的军备竞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特别要指出的是,美国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军费大涨造“天网”,恢复核垄断地位;俄罗斯上天入海造“利剑”,你举了盾,我必须磨尖我的矛。美国甚至准备好对包括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利比亚、叙利亚在内的至少7个国家实施核打击的应急计划。目前美国在世界18个国家建有军事基地,驻军达数十万,更是打破了全球和地区战略平衡,对全球和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些对我国的安全尤其是军事安全所构成的压力势必增大。
面对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下大力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搞好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尽快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焕发出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我国真正强盛起来,使人民能够保持永久的和平与安宁的幸福生活。
,非主流是时尚年轻的世界,我们致力于最新最个性的,,,天天更新最时尚的
Copyright & 2008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QQ空间留言代码站
环境下显示全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趋势的力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