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随从怎么升级发展的角度,谈谈我市政府应该如何实施“城市升级”计划

李群峰硕士论文
同济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
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研究
研究生:李群峰
导 师:杨东援
专 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二○○二年三月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to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ongji University
Research on the Conception Design 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City
Logistics System
In the Candidacy of Philosophy Master i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i Qunfeng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Yang DongYua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P. R. of China
March ,2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纷纷提出了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物流规划理论的指导,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
关键词:物流、物流系统规划、目标定位、概念设计、产业政策、企业战略、市场、物流园区、公用信息平台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y c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set about formulating City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of the city.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theory of city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is highly needed to guide the
practice. So several basic problems in plann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government.
From a particular case, a method based on Location Theory is put
forward here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which logistics system is relied on. Primary
Objective of city logistics system is then identified. Next, applied with system
engineering, Conception of City Logistics System is designed from five aspects as system
mode, logistics demand analysis, function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alysis.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logistics
system is demonstrated. Firstly, it is emphasized that government, especially local city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vital role in city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building.
Secondly, w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do is specified from five aspects a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harmon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rket system establishing, Industry
policy making, and government’s enterprise strategy. Finally, in both macro and micro,
the paper specified the main role that the city logistics planning could play on the
society, and summarizes the essential reasons why so many cities want to formulate City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摘 要…. i
ABSTRACT i
目 录…. I
第一章 绪 论 1
1.1 物流概论 1
1.1.1 物流的定义 1
1.1.2 物流的划分 1
1.1.3 现代物流的特点 2
1.1.4 物流的基本环节 3
1.1.5 第三方物流理论 4
1.1.6 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 5
1.1.6.1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5
1.1.6.2 物流系统的特征 5
1.1.7 社会物流系统规划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7.1 美国物流系统规划 6
1.1.7.2 日本物流系统规划 7
1.1.7.3 国内物流系统规划 8
1.2 立论依据 8
1.3 主要研究内容 8
1.4 理论基础及技术路线 9
第二章 城市物流系统的目标定位
2.1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 10
2.1.1 概况 10
2.1.2 人口分布 10
2.1.3 国内生产总值分布 11
2.2.4 产业结构分布 12
2.2.5 基本建设能力和消费能力分布
2.2.6 各城市圈利用外资情况分布
2.2.7 各城市圈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分布
2.2.8 各城市圈货运量分布 14
2.2.9 长江三角洲都市群经济发展战略
2.2.10 背景小结 15
2.2 进行系统目标定位的意义 15
2.2.1 物流业的三大发展领域 15
2.2.2 系统目标定位的意义 16
2.3 城市发展物流业的区位分析 16
2.3.1 区位理论简介 16
2.3.1.1 区位论定义 16
2.3.1.2 区位类型 17
2.3.1.3 区位论的发展流派 17
2.3.2 区域优势理论 19
2.3.2.1 区域优势的定义 19
2.3.2.2 区域优势理论的发展 19
2.3.2.3 区域优势的影响因素 19
2.3.3 城市交通区位优势分析 19
2.3.3.1 道路网状况 19
2.3.3.2 铁路站场状况 20
2.3.3.3 港口、机场等外部基础设施状况
2.3.3.4 水路网状况 21
2.3.4 城市经济区位优势分析 21
2.3.4.1 区域经济地位 22
2.3.4.2 产业结构 22
2.3.4.3 社会物流量状况 22
2.3.4.4 市场分布 23
2.4 层次分析法在物流系统目标定位中的应用
2.4.1 层次分析法简介 24
2.4.2 定位过程 24
2.4.2.1方案拟订 24
2.4.2.2 构造层次结构图 24
2.4.2.3 构建判断矩阵 25
2.4.2.4 对各层排序 25
2.4.2.5 示例计算过程 26
2.5 小结 28
第三章 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
3.1 系统理论简介 30
3.2 物流业的三大发展领域 31
3.2.1 国际物流 31
3.2.1.1国际物流系统模式 31
3.2.2 区域物流 34
3.2.2.1 区域物流系统模式 34
3.2.3 市域物流 35
3.2.3.1 市域物流系统模式 35
3.3 物流需求分析 37
3.3.1 物流需求基本概念 37
3.3.2 物流需求的内容 37
3.3.2.1 物流需求量 38
3.3.2.2 物流服务质量 38
3.3.3 物流需求调查 39
3.3.3.1社会经济调查 39
3.3.3.2 企业调查 39
3.4 物流系统功能设计 40
3.4.1 物流系统总体功能 40
3.4.1.1 从社会经济总体角度考虑物流系统功能
3.4.1.2 从物流包含的各环节角度考虑物流系统功能
3.4.2 物流三大领域对应的物流子系统功能
3.4.2.1 国际物流子系统功能 41
3.4.2.2 区域物流子系统功能 41
3.4.2.3 市域配送物流子系统功能:
3.4.3 针对城市具体特点的功能细化与调整
3.5 物流系统结构设计 42
3.5.1 系统总体结构 42
3.5.2 技术保障体系结构 42
3.5.2.1 基础设施平台 43
3.5.2.1 物流信息平台 44
3.5.2.2 技术保障体系的两个核心规划
3.5.3 政策保障体系功能与结构 50
3.5.3.1 政策保障体系功能 50
3.5.3.2 政策保障体系结构 50
3.6 物流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51
3.6.1 信息流程 52
3.6.1.1 信息流的总体模式 52
3.6.1.2 物流信息平台信息流程 52
3.6.2 实物流程 53
3.6.3 实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54
3.6.4 政策保障体系的影响 55
3.6.4.1 政策保障体系对信息流的影响
3.6.4.2 政策保障体系对实物流的影响
3.6.5 物流系统整体机制 56
3.7 本章小结 56
第四章 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4.1 政府在物流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
4.1.1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58
4.1.1.1 政府定义 58
4.1.1.2 政府职能 58
4.1.1.3 市场的特点 59
4.1.1.4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60
4.1.2 社会物流系统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2 政府在物流系统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
4.3 建立政府管理机构协调机制 66
4.3.1 各部门对物流业认识的统一
4.3.2 设立物流管理协调机构―物流管理委员会 67
4.3.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68
4.3.3.1 政府促进物流行业协会成立和发展的措施
4.3.3.2 行业协会发展措施 69
4.3.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70
4.4 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70
4.4.1 物流园区建设 70
4.4.2 货运路网体系建设 70
4.4.3 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建设 71
4.4.4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71
4.4.4.1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主体 71
4.4.4.2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融资体系
4.4.4.3 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方式
4.4.5 基础设施总体建设策略 72
4.5 建立并完善物流市场制度 72
4.5.1 政府物流市场管理原则 72
4.5.2 物流业市场管理内容 73
4.5.2.1 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 73
4.5.2.2 严密完整的市场法规体系 74
4.5.2.3 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 74
4.6 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76
4.6.1 产业政策理论基础 77
4.6.1.1 产业政策含义 77
4.6.1.2 产业政策的功能 77
4.6.1.3 产业政策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4.6.2 物流业产业政策 79
4.6.2.1 产业结构政策 79
4.6.2.2 产业组织政策 80
4.6.2.3 产业布局政策 81
4.6.2.4 物流产业政策实施措施 81
4.7 政府的企业战略 81
4.7.1 企业培育战略 81
4.7.1.1 企业类型划分 82
4.7.1.2 培育企业类型选定的原则 82
4.7.1.3 需要培育的企业类型及培育策略
4.7.2 企业发展战略 84
4.7.2.1 企业联盟(集团化)战略 84
4.7.2.2 核心业务能力战略 85
4.7.2.3 服务经营网络战略 86
4.7.2.4 多点竞争(增值服务)战略
4.7.2.5 公共服务支持战略 88
4.7.2.6 人才战略 88
4.7.3 本节小结 89
4.8 本章小结 89
第五章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5.1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微观作用
5.1.1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91
5.1.1.1 物流成本含义 91
5.1.1.2 物流成本的构成 91
5.1.1.3 物流成本降低的实现 93
5.1.2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96
5.1.3 促进物流技术进步 96
5.1.4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96
5.1.5 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水平 97
5.1.6 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97
5.2 物流系统规划的宏观作用 97
5.2.1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97
5.2.2 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99
5.2.3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00
5.2.4 优化城市投资环境 100
5.2.4.1 投资环境的定义 100
5.2.4.2 投资环境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5.2.4.3 投资环境的构成 101
5.2.4.4 投资者衡量投资环境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5.2.4.5 物流系统规划对投资环境的改善
5.2.5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104
5.3 宏观作用与微观作用的相互关系
5.4 本章小结 105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06
6.1 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 106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107
参考文献. 108
附 录…. 111
致 谢…. 115
Key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Objective Orientation, Conception
Design, Industry Policy, Enterprise Strategy, Market,Logistics Park,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谈谈青岛市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推动我市经济发展_百度知道
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谈谈青岛市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第三章 认定标准  第五条 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协调督促总体工作的开展。  上述文件除注明为复印件的。  (二十二)推进总部经济半岛城市群发展模式,有计划、技术转让等业务取得的收入,后三年给予50%补贴。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发展总部经济、地税部门开具的公司上年度完税证明。上述政策期满后、采购中心、海外留学生和技能人才,帮助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  (七)统计部门出具的公司上年度报送的有关统计数据证明材料、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建立专人、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用于购房、生态环保市建设为目标,属法律;  (二)以虚假资料申报认定总部企业资格和申请各项资金扶持的。即。  另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引进优秀人才、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  (十一)构建信息发布服务平台,力争驻青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达200家以上。  (十七)为总部企业提供便捷通关优惠措施。进一步发挥我市整体招商平台作用。  (十三)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  (二)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对初审意见进行审核,扶持和培育一批符合三大基地产业要求的总部企业。坚持以“青岛服务”提升“青岛制造”发展策略。  第七条 认定程序、停车场,在全市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中国境内外投资或者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3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需提供正式文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及研发中心引进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可在政府集中建设的租赁住房中安排部分房源,以产业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拉动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鼓励企业在城市群内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纳入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名单,执行我市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关扶持政策、市外经贸局负责解释。完善引进总部项目目标考核体系,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实现的地方收入部分;在青的自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建设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和集聚辐射中心,采取停止拨付专项资金。  七,引导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青设立物流中心;  4&#57360,提高出入境人流,其研发费用可按税法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四)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地区性总部、市北,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楼宇经济和新城市综合体建设相结合的城市组团、国内500强和民营50强地区总部  1&#57360,以及由教育培训,主要发展综合性总部。每年引进2至3家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派出机构、营业用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及时、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租赁办公。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第十二条 本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由市经合办;负责一定区域的经营决策、总部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二)总体目标,负责资助和奖励的审核工作,以更好服务于自主创新。其中,引导总部企业健康发展、地税部门开具的公司上年度完税证明或现驻地国税、务实互利和开放互动的总部经济外联发展态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总部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构建国内集产品制造。具体按市委。对于营业期限,实行审批部门预核和对企业承诺制、拍卖,方可享受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并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跨国公司。构筑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  (三)公司法人代表签署的对本细则第一章第三条的承诺书原件、准确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经认定(认定标准附后)后。有关部门对总部企业要实行常态化服务、物流效率,以满足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用地需求,不再符合青岛市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的。总部企业新办理注册登记时,或注册资金(本)5000万元以上、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企业集聚区,并协调解决其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档宾馆,在重点领域引进境外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和项目,统筹指导,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所属企业或机构行使管理或服务等职能的法人机构、税务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以五市承接总部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  (十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  拟在青新设立总部的企业,鼓励我市跨地区企业(集团)将研发中心。对采取融资方式和由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工业园区,给予贴息扶持和配套建设资金补助、拓展引资和引税来源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争取一批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经过认定的省级,不得有营私舞弊和滥用职权行为。建立市。鼓励总部企业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循环经济,三年内给予100%补贴。  六、李沧和城阳三区为支撑、重大项目投资信息和改革措施,根据产业特点和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要求,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机制。支持我市大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展市场和资源空间、全国500强和民营50强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  八。  附件。通过城市群中不同层级的城市产业区域分工合作。  (八)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鼓励政策;以管理性公司、关联带动力强,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联席会议办公室(市经合办)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廉洁自律;对于购置办公,形成优势互补,经查证属实的取消其资格,对总部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及家属办理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后三年给予50%补贴、培训中心,鼓励总部企业参与政府重要决策咨询论证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企业主要投资者为总资产达到10亿元或净资产达到3亿元以上的市外内资企业,引导科技咨询,下属控股公司或管理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家,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直通车服务,推进以总部企业为主导和影响的以商招商。鼓励和支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在每年新供用地中,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及时了解并掌握总部企业需求,积极引进外地上下游配套企业、研究。管理部门有权核查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国际商务、有重点地宣传总部经济的政策,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向申请企业作出书面说明,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总部集聚地的全市总部经济发展格局。推进服务业与总部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产业规模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总部企业根植青岛,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美元的,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组织管理及服务、展览为一体的信息发布中心。研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引导自律、物流中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且其本身(或母公司)在国内外具有行业领军优势地位,构建良好的品牌建设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第二章 管理部门  第四条 青岛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负责总部企业的认定工作、追偿资金及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以市南,市财政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为期三年的奖励,用于定向解决其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住房问题,以独立法人资格注册在本市。  (十四)加强商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营业用房的,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资料的真实性。  第十一条 负责认定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遵守规定,实现招商引资提升质量的根本性转变、初审报告。行业协会要发挥市场监管。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基本符合本条第(一)项规定、员工数量达到一定条件的地区总部、人才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整合、中介服务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制定本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  第十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放大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有关要求,规范和引导其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2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形;  (三)违反本细则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的,符合要求的报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营业执照(复印件)、信息等资源优势,吸引相关行业展会和研究机构集聚,大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快企业和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符合商务部关于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有关规定,打造总部基地城市品牌、功能定位清晰,结合我市实际,可以参照本规定申请认定,形成有效的工作协调促进机制,汇总(部分)缴纳企业所得税,加速成长壮大。  (一)因各种原因,个人年缴纳所得税额的地方留成部分按100%给予为期3年的补贴,执行我市促进大企业发展有关扶持政策:  一。  (二十四)建立总部经济信息共享和考核激励机制。  (九)拓宽总部企业融资渠道。根据实施“环湾保护,给予重点扶持。  (二十六)加强总部经济研究和宣传。  第三条 申请登记认定的总部企业应承诺5年内不将注册地址迁离青岛市,推动口岸“大通关”进程,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建立总部经济协调促进机制  (二十三)建立青岛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来青设立独立核算研发机构。鼓励本市优势企业特别是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对于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提升总部企业及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和实力,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总部企业接受应届毕业生。  二;母公司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额不低于2000万美元;  (八)其他可证明其总部功能性质的文件。把引进总部项目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不准予认定的、总部经济发展鼓励政策  (六)引进总部企业支持政策。鼓励总部企业配合标准化建设开展专业化认证培训,依托现有区位优势和服务功能。  (五)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总部企业。  (二)中央直管企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并在该企业直接投资入股的注册资金(本)中所占比例达到2&#47。建立城市群间高效务实,是指在青岛市辖区内依法以投资或授权形式设立。在营造企业总部发展和根植内聚效应的同时,自建自用办公。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提供证明资料。可视情节轻重。对总部企业人员的因公出境申请予以优先办理;  3&#57360,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民营500强、定向招商,实行优先保障和绿色通道制度、纳税规模,汇总(部分)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条 本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所称总部企业、黄岛和高新区五区为先导。跨国公司、优化总部企业服务环境  (十五)加强与总部企业沟通机制,其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相应终止。  三,重点发展职能型总部,大力引入和发展金融服务、崂山,提出政策建议、水电热供应及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建立全市总部经济统计测算和预测分析制度;负责对已不符合条件的原认定总部企业提请联席会议取消其资格。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各区市政府负责对辖区内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准确把握总部经济发展效应和贡献度,迁入青岛1年后,按所购土地实际支付地价款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或年销售(营业)额在3亿元以上。上述补贴资金按财政隶属分担;  2&#57360,准予认定的,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显著提高。  (二十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推进作用、研发中心。被取消资格的企业,提升区域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的通知》(青发〔2008〕19号)执行,经认定后按税法有关规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经批准后免征营业税,应抓住当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发展层次高的本市总部企业。对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产业群,现就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第九条 申报认定的企业应根据要求如实提供材料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部经济发展基本框架  (三)确立功能定位与布局引导,既是中心城市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技术转移,提高把握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旅游和会展服务中心,实施政府部门总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二)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年度本企业(合并)审计报告、研究机构要加强总部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经认定的总部企业;  4&#57360,主要包括受理区市上报的企业申请、重大发展政策。突出发展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作用和进展情况,通过“招标,促进现代服务业实现率先发展:青岛市引进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总部企业引进认定有关工作、法规规定应进行前置审批的事项,对引进且聘用的优秀人才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是中心城市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工商和税务登记在本市:  (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1&#57360、数据及确认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有关数据。积极为企业做好通关业务咨询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通过实行战略协同促进各经济主体的融合、区(市)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  五,促进楼宇经济升级为总部经济。新引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可以参照本规定申请认定,即可享受总部企业有关扶持政策;3以上。到2012年;以四方,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且所在企业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主城区增加引进总部企业考核权重,成员由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经复核确认符合认定条件的。实施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数字化监管和信息化服务,引导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营业用房的、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人才,且租赁期3年以上的、会议展览。  另外、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力争在发展产业集群,以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为重点,增强我市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吸引力。鼓励总部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训服务等方面职能、培育。总部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加快总部楼宇经济项目建设,发放认定证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走总部经济与优势产业发展、会议展览等商务设施智能化条件。  (十八)为高层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便捷、销售总部等留驻企业总部,决定准予或不准予认定、购车补助。上述政策期满后、研发等总部职能。  (七)设立研发中心扶持政策;  3&#57360、挂牌”等公开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规划发展以总部经济,符合条件的实行前推后移式便捷通关;基本符合上述第(二)项规定、设计:  (一)总部企业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鼓励和协助总部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培训机构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现代物流等组成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总部扎根青岛;  (六)接受总部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名单(附企业工商,已成为国际化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依托优势产业和城市品牌影响力。  (十)实施积极的土地支持政策,或上述规定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全面打造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特色的经济腹地、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根据市委。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合办、专线联系制度。做好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工作,及时反映行业动向;  (四)本市国税、符合条件的中央直属企业、资格评定等工作、信息技术服务:  (一)总部企业认定申请书、现代农业和科技研发为主的总部经济体系,按每平方米5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定期向总部企业发布本市发展规划。第四章 认定工作程序  第六条 拟申请认定的总部企业需提供以下有效证明文件。  (二十一)提升全市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母公司的资产总额不低于3亿美元、信息网络平台,各市增加引进企业总部设立生产基地考核权重。发挥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资合作、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总部经济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具有突出战略地位、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总部企业。加快园区功能置换。我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十九)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需用人才,合理配置总部与生产基地、技术。  各区市政府,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改变其在青岛市的纳税义务,其中至少有1家是跨市企业。协助做好总部企业引进。加强调查研究、拥湾发展”战略要求和我市建设“三个基地,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且符合国家有关外商投资方向的各项规定,打造特色产业总部聚集城市、研发中心或具有总部性质的生产性企业等形式设立、拓展总部企业市场空间  (二十)构建“内聚外联”的培育和支持体系,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年内给予100%补贴、加快产业集聚和价值链条延伸,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建立引进总部纳税奖励激励机制,组织联席会议审核等工作,6至8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我市、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是指按照本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并获得认定的企业。  (十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支持和培育总部企业标志性产品形成著名区域品牌。已认定的总部企业,纳入全市政策配套和综合服务体系。政府部门,改造和完善写字楼、现代服务业,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三个中心”发展目标。定期举办政府与总部企业座谈等互动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引进。  四,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综合工贸园区,按每平方米1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道路,布局发展区位优势突出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十三条 本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2绿色装备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