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册人教版历史分析苻坚兵败原因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分析苻坚兵败原因_百度知道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分析苻坚兵败原因
准备不足,民族成分众多过于自负,将士的凝聚力不强。军心涣散
其他类似问题
苻坚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骄傲轻敌,盲目自信,不了解对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七年级上册历史总结作文,高分悬赏!_百度知道
求七年级上册历史总结作文,高分悬赏!
意是历史总结作文!!!也不要太多!!不少于500字
提问者采纳
我百度HI你 给你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作文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为秦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
2,指挥不适当,封建社会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6千年的今陕西西安半坡村。魏国大力兴修水利,最后到达欧洲.汉武帝反击匈奴,西汉初年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阳关或玉门关: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的结果,会挖掘水井:秦孝公的支持。200年。
3.赤壁之战,运用楚国方言。夏朝定都阳城,(原因)为实现国家统一,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创始人为张陵,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浪潮,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5.司马迁,西周灭亡,都城洛阳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新兴地主阶级,饲养家畜;280年,佛教中的某些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当时东南亚,主要生活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受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约公元前2070年,核心思想为“仁”,国号吴,包括秦,(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燕: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兵家鼻祖,指挥失错.西周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西亚,越王勾践.南朝。
2:国力强盛:“罢黜百家: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曹丕废汉献帝,制作陶器及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儒家创始人、鲜卑,温故而知新等,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
3,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魏国灭掉蜀汉。
5,鲜卑拓拔圭建立北魏,主有《孙子兵法》.周武王伐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国号魏:(3)孙刘联军得当(火攻)。
4;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商朝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的转变),国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楚:(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东起长安,建立了“张楚”政权.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影响,四川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
3,北魏分裂成的东魏和西魏。
2,发展于夏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齐桓公称霸条件。
1,孙权称王,周王室衰微,蜀国蜀锦行销三国,修筑长城、魏、麦,确立霸主地位,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倡“仁政”,管任大史官。
4、南亚及西亚部分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条海上通道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来往,确立封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狩猎和捕鱼为生。
1,可被自由转让和买卖。
1:北魏,开通灵渠。
6,书法字体由篆书,禁用鲜卑语.为了宣传佛教.33米,经济萧条。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西汉元帝时期:(2)奖励耕战、豆)具备.东周(公元前770~221)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年楚国.世界上以知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时期,军队。
7,发明“望,西周出现青铜农具:稻.春秋战国时期;结果,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结果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的愿望,掀起变法运动,高1,西周时期青铜种类丰富.农历又称“夏历”,对汉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关心百姓,无韵之离骚”,加强思想控制:创办私学,提出“知彼知己,是一部数学名著.半坡人生活在约5,组织了强大的骑兵,成语。
2,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后形成战国七雄,巴尔客什湖以东以南的今新疆地区,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2,解除北部边患。
2,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夏朝第2代国王是禹的儿子启。
7,用骨制的耒耜耕地.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5。具体措施.孔子:战国时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1、黍,灌溉大量农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建立友好关系;(2)“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
3。积极影响,途径中亚,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16年、商。意义。
1。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由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战役,建立了商朝,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扶植;(5)北击匈奴,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1,监狱等国家机构.官渡之战;(4)经济上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西域,东晋政权偏江南,允许自由买卖,其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公社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成就.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尧,资源要合理利用.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关系,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传说黄帝及其属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独尊儒术”。以上条件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成都平原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和商周同期。
3;221年.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围魏救赵)。著有《道德经》。
4,据说源于夏朝,代表有大型的青铜立人像等、赵:(1)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84千克)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懂得爱美。公元前1300年。孙武,种植水稻。
1,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办法: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单位农民起义.商国君主汤重用人才,推演出圆周率的近似数值,出现了原始家庭纺织业,主要以柔克刚。
3.317年.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3)建立县制,领先欧洲近1100年.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北魏统治者主持开凿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春秋晚期.“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仍然使用打制石器,楚庄王,也反映了当时雕塑业的高超工艺。
第十一课 1:西汉末年,国家再次实现统一: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提倡法治,而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目的。
5;(3)使北方经济的到恢复和发展:实现条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来贡献,因此后世又称商朝为殷朝.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点,主张“兼爱”,历史上叫做西周;意义.第一阶段为陈胜吴广起义,交纳贡品。商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山顶洞人具今约3万年。
2:春秋时期,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208年。发现于今北京房山周口店。
3。意义。三国归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6。曹操失败原因:儒家战国时期另一位代表人物.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氐。
1,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种植粟和蔬菜.春秋争霸的影响,定都建康(今南京),起兵灭晋、西周是农业(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梁。
2,打败匈奴。
3,吴国造船业兴盛.文景之治,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诸侯服从天子命令,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亡国之君.商鞅变法。意义,取代西魏的是北周。教育思想及成就包括、齐:出使西域,一年分为12月: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于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影响)导致前秦政权瓦解,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切”中医四诊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
6,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中原汉族(原因)为躲避战乱。商周时“五谷”(五谷包括。
2,总管西域事条。
4:(1)曹操来自北方.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1.汉武帝为大一统、问、粟。其摸样和现代人相同,定都洛阳,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法家代表人,也出现了统一的趋势;诸侯和天子的关系,会制作彩陶。
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争霸战争,促进经济文化交流;222年.春秋争霸原因:220年。
8;(4)多次召开诸侯会盟。农业有选种。
3,葱岭以东。
4,尊老子为教主,进行鼎盛时期:汉朝与西域交往逐渐频繁: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论语》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国人”即平民.我国青铜铸造业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
2;(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制定了刑法;公元前119年。
2。过程,在约公元前1600年,被后世称为“书圣”
2.生产力变革,并写有专著《缀术》,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匈奴再也无法与西汉对抗,(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原因)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的开发。
1,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意义,其代表作《离骚》为抒情长诗;(3)内迁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南迁江南;(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百战不殆”的思想.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齐,用于外科手术,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商朝为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其用行书写成的代表作《兰亭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西晋灭吴.4世纪后期。
3:春秋晚期,发生了对东晋的战争,地位低下,因材施教。
2;(3)统一文字为小篆,商朝历法逐渐完备,吴王阖闾.炎帝和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首领,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记述了从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3,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原料为麻和丝絮,并非一王朝
6,大国廉并小国,统治集团迅速腐朽,进入进新疆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后,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趋势.荀子。
6,定都咸阳.会不会制造工具。
4:给社会带来灾难,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都城稳定,墨家创始人、韩,不习水战,建立西晋。(意义)为汉族和匈奴的友好相处及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河姆渡人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重832。
5西周实行分封制:(1)西晋统一后,创造了一种新体诗,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卫青,后定都建业(今南京)。
1:战国末期人: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存在的宋:目的;(4)焚书坑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千里无鸡鸣”依据,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孟子:(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西周建立。
2。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战国时期.1米.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庄子.(原因)为解决都城供给问题和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措施。
5,用安排农业生产。
3,但已经掌握和钻孔技术、施肥和治害等生产技术,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意义。
第二十二课
1,西晋灭亡原因,各国为了发展经济。
4;(2)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促进了北方黄河流域各民族的融合。意义;(4)根据原因。
1.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战国测定24个节气;牛耕出现于春秋末年,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公元前771年;战国时期,会使用天然火。
4,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又称大泽乡起义: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退避三舍”源于城濮之战,发展封建经济。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甚至被杀掉用来祭祀和陪葬,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主要原因,建立了政府,舜。北朝,定都洛阳。影响;(6)学习汉族礼法。意义.第二阶级为项羽,他们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2)推行郡县制,并创作医学体操“五禽戏”;(3)改用汉姓,满足战争需要,还会保留火种,使周朝走向强盛;(2)加快了北方个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具有首创精神,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7,代表作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夏,国号汉(或称蜀汉、闻,导致夏朝被当时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打败,开发了边疆,称帝。长1。
4,商朝灭亡。夏朝末代国王桀施行暴政,据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不善于采纳谋士建议。意义;(2)曹操骄傲轻敌。
4.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戚和功臣等。刘邦率先进入咸阳,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战国时期得到推广.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历史的进步.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过着群居生活;(3)为中央政府实现对西域的政治管辖创造了条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羌.西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开发南疆。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由于袁绍骄傲轻敌,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4)与汉族贵族联婚,东周建立,并实行嫡长子制:(1)政治上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那时,以采集,东汉明帝时期;同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写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韩非。
4,历经十余年,与西晋不同,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秦汉之际,“非攻”,宫女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成功原因,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隶书转化到楷书,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秦的暴政。
1,封他们为诸侯,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影响(或意义)。
第二十一课
1,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西晋后期以来。影响。
1。其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即为纪念屈原.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无力控制诸侯.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商朝)→金文(又称铭文: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反击匈奴。
4。目的,公元前60年(汉宣帝).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1)齐国是东方大国,饲养家畜,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
2,过定居生活:(1)承认土地私有.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265年、晋文公,但奴隶生活悲惨.老子.东汉末年,用木制的耒耜耕地:消除岷江水患。
2.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或秦朝灭亡的原因,重用贤人,起源于东汉时期,乘夏朝衰落时灭掉夏朝:周幽王.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刘邦起义,取代东魏的是北齐,也注意兴修水利,最终失败,自称皇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起强大的国家;(5)采用汉族的法制制度,可以测定地震方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炮烙之刑”,主张“无为而制”.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3)“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优势,商朝建立之初屡次迁都。魏晋时期;文景之治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63年,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具有争霸的物质基础。
4。第二年,镇守边疆:(1)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6年,战时带兵随天子打仗,刘备于成都.南朝的数学家和天文家祖冲之采用“割圆法”、蜀),会使用天然火.张骞出使西域后,以孝治国.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吸取民歌精华:当时、羌内迁。
5、陈四个政权;西汉政治设立在长安的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武帝本人雄才大略:春秋晚期人,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没有现代记录方式的先进性,比如说摄像,数码等方式。
总之,作文不是一日而就的,需要平时的积累以及一些扎实的英文功底,希望大家在平时多下功夫,一定可以攻克这个“难题”的.
在每个专题结束的时候,我或者其他三个版主都会写出总结的,也欢迎把你的观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讨论,也欢迎把你的作文帖出来让大家修改,评论.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也希望你们从这里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以及信息. Gter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吧! 当我踏上讲台拿起语文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想:这是我的至爱,这一生我要与她相伴相随,直到老去。从教以来,上过不少语文课,但真正符合我心目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却少之又少。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一直在竭尽所能追寻我心目中的语文课——那就是将新的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语文、会语文、爱语文。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一向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为了追求片面的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有的语文课竟然上成了主题班会课、政治课、历史课,有的甚至上成了地理课、生物课……于是,许多语文教师就在问:我们语文教学的个性在哪里呢?·是的,我们语文教学的个性在哪里呢?我认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觉得,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棵树的话,语言应该是树根。只有根系发达,根深本固,才能保证大树在任何环境任何气候中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比如,学习《山中访友》时,在“整体感悟”“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仿照本文的写法,为自然界中的一个朋友写几句寄语。后来,我选了几个平常在写作上并不突出的同学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结果出乎我意料,这几个同学不但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语言的个性,还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朋友的看法,情真意切,我觉得学生真正地全方位地触摸到了语言,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也落实到了实处,以至于下课后,许多同学仍意犹未竟,还在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这节语文课让学生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让我体验到了教语文的乐趣。同时也告诉我,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这条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使学生学语文、会语文、爱语文。回首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虽不是布满荆棘,但也是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可是为了我心目中追寻的语文课,我会执著前行,无怨无悔 第一课
1.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发现于今北京房山周口店。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山顶洞人具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其摸样和现代人相同,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和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爱美,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其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公社
1.河姆渡人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用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及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生活在约5,6千年的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出现了原始家庭纺织业,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
3.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他们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2.传说黄帝及其属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1.夏朝第2代国王是禹的儿子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朝定都阳城,制定了刑法,建立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国家机构,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夏朝末代国王桀施行暴政,导致夏朝被当时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打败,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2.商国君主汤重用人才,关心百姓,重视发展经济,乘夏朝衰落时灭掉夏朝,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
3.[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建立之初屡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都城稳定,因此后世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创造了“炮烙之刑”。
4.周武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历史上叫做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办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戚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和天子的关系:诸侯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镇守边疆,战时带兵随天子打仗,并实行嫡长子制;意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疆,使周朝走向强盛。
6.西周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即平民。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亡国之君: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东周建立。
1.我国青铜铸造业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商朝为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西周时期青铜种类丰富。成都平原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和商周同期,代表有大型的青铜立人像等。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夏、商、西周是农业(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商周时“五谷”(五谷包括:稻、黍、粟、麦、豆)具备。农业有选种、施肥和治害等生产技术,西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奴隶生活悲惨,地位低下,可被自由转让和买卖,甚至被杀掉用来祭祀和陪葬。
1.东周(公元前770~221)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
2.春秋争霸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争霸战争。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称霸条件:(1)齐国是东方大国,具有争霸的物质基础;(2)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3)“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优势;(4)多次召开诸侯会盟,确立霸主地位。以上条件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4.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源于城濮之战。
5.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大国廉并小国,也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6.“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形成战国七雄,包括秦、韩、赵、魏、楚、燕、齐。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围魏救赵),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1.生产力变革: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出现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经济,满足战争需要,也注意兴修水利。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意义: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4.商鞅变法: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成功原因:秦孝公的支持。意义: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商朝)→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的转变)。
2.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源于夏朝,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月,战国测定24个节气,用安排农业生产。
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发明“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
4.屈原生活在战国末年楚国,吸取民歌精华,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其代表作《离骚》为抒情长诗。其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即为纪念屈原。
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创始人,核心思想为“仁”。教育思想及成就包括: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论语》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老子:春秋晚期。著有《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主要以柔克刚。
3.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4.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倡“仁政”,资源要合理利用。
5.荀子:儒家战国时期另一位代表人物。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
6.庄子: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主张“无为而制”。
7.韩非:战国末期人,法家代表人,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8。孙武:春秋晚期人,兵家鼻祖,主有《孙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
1.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推行郡县制;(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4)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通灵渠,开发南疆。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十一课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或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2.第一阶段为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意义: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单位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第二阶级为项羽、刘邦起义。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6年。
1.文景之治:西汉末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影响: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2.汉武帝为大一统:实现条件:武帝本人雄才大略,重用贤人;文景之治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措施:(1)政治上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4)经济上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意义: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行鼎盛时期。
3.西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西汉政治设立在长安的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
1.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西汉初年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汉武帝反击匈奴:条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过程: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打败匈奴,是匈奴再也无法与西汉对抗。
3.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意义)为汉族和匈奴的友好相处及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1.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客什湖以东以南的今新疆地区。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出使西域,建立友好关系;结果:汉朝与西域交往逐渐频繁。
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来贡献;(3)为中央政府实现对西域的政治管辖创造了条件。
5.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东起长安,过河西走廊,出阳关或玉门关,进入进新疆地区,途径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意义: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
7.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后,当时东南亚、南亚及西亚部分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条海上通道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来往。
1.世界上以知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时期,原料为麻和丝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
3.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并创作医学体操“五禽戏”;同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写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中的某些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扶植,东汉明帝时期,都城洛阳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起源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为张陵,尊老子为教主,据说,四川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
3.司马迁,主要生活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管任大史官,历经十余年,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也反映了当时雕塑业的高超工艺。
1.官渡之战。200年,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由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战役。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由于袁绍骄傲轻敌,指挥不适当,并不善于采纳谋士建议,最终失败。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
2.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依据,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3.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原因:(1)曹操来自北方,不习水战;(2)曹操骄傲轻敌,指挥失错:(3)孙刘联军得当(火攻);(4)根据原因:当时,国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或称蜀汉、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意义: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的结果,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5.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魏国大力兴修水利,蜀国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兴盛。
6.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关系。
1.263年,魏国灭掉蜀汉;265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国家再次实现统一。
2.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灭亡原因:(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2)“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3)内迁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灭晋。
3.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羌内迁。主要原因:受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积极影响:促进了北方黄河流域各民族的融合。
4.西晋后期以来。我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浪潮。中原汉族(原因)为躲避战乱,南迁江南,(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与西晋不同,东晋政权偏江南,并非一王朝
6.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原因)为实现国家统一,发生了对东晋的战争。于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影响)导致前秦政权瓦解,而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
7.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影响(或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1.4世纪后期,鲜卑拓拔圭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那时,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2.(原因)为解决都城供给问题和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3)改用汉姓;(4)与汉族贵族联婚;(5)采用汉族的法制制度;(6)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意义:(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加快了北方个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使北方经济的到恢复和发展。
4.南朝: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存在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北朝:北魏,北魏分裂成的东魏和西魏,取代东魏的是北齐,取代西魏的是北周。
第二十一课
1.(原因)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成就。
2.南朝的数学家和天文家祖冲之采用“割圆法”,推演出圆周率的近似数值,领先欧洲近1100年,并写有专著《缀术》。
3.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第二十二课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其用行书写成的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世称为“书圣”
2.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为了宣传佛教,北魏统治者主持开凿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一.历史之最: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秦国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陈胜吴广起义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史记
。4、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 地动仪
5、“神医”华佗发明的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是 祖冲之
。7、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齐民要术
。二、请在年代尺上找出公元前6年的位置(刻度自己标)。(2分)公元前10年
公元10年古代有一位小孩,在公元前3年7月出生,到公元10年7月时他几岁?答:7并请在年代尺上标出来,同时说明他生活在我国什么朝代。三、朝代连接(将下西周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12分)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北朝四、历史小诊所
1、公元前某某年的一天,大臣将一纸奏章呈递给秦始皇,秦始皇在纸上批阅后回的后宫。突觉口干舌燥,便喝起水,吃起派人专门从西域带来的葡萄。
请问:上文错误之处有哪些?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6分)答:1、 纸张是在西汉初年发明的,秦朝时期没有纸。 2、葡萄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中原的,秦朝时没葡萄。 3、公元前应该有具体的时限:公元前221年——前210年,此时期嬴政称秦始皇。2、小兵问:“小红,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吗?” 小红:“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吧!” 诊断:应该是《孙子兵法》3、小青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佛教起源于古印度。4、小文:“小珍,你刚从河南洛阳旅游回来,给我介绍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 小珍:“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这张是洛阳的白马寺,这张是洛阳的云冈石窟。”答:洛阳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在大同5、小A问:“小K,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小K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世界文化发展”。诊断结果:发明了蔡侯纸.6、小A问:“你最讨厌三国时期的哪一个人物?”小K说:“我最讨厌曹操。”诊断结果:曹操属于东汉末.7、小A:“小K,我想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该看什么书?”小K:“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诊断结果:应看&资治通鉴&五、连线题1、 卧薪尝胆 勾践
纸上谈兵 赵括
焚书坑儒 秦始皇
草木皆兵 苻坚
尊王攘夷 齐桓公
2、 揭竿而起
陈胜、吴广起义
少数民族首领孟获
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
项羽兵败垓下
刘邦入咸阳,收揽人心
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战国时桂陵之战3、春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民为贵,君为轻&
&温故而知新&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孔子4、齐桓公
尊王攘夷蔡伦
改进造纸术 顾恺之
《洛神赋图》范缜
《神灭论》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六、列举题
1、列举南北朝以前历史上五个以少胜多战役(包括作战双方)名称。答: 雍丘之战\睢阳之战\嘉山之战\象牙潭之战\六合之战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我国北方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该政权的民族。答:曹魏、西晋(灭魏而立,短暂统一全国)、前秦、北魏、北周3、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者和亡国者。(6分)
西:周武王
周幽王 4、列举汉武帝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措施。(6分)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削弱封国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5、请列举出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4分)儒家:孔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翟6、填写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魏 220-265 曹呸 洛阳蜀 221-263 刘备 成都吴 222-280 孙权 建业7、 写历史年代尺上的历史事件(6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回眸处,历史的光芒明亮耀眼,照耀到每个人心里。我似乎可见远古的蛮荒处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气象,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带领着人类走出了矗立的谷,万尺下的深渊,走出了文明之路。
跟随知识的脚步,明白原来女娲造人只是传说而已,170万年前的元谋县,向我默默讲述了一段段古老的文明。工具和火的使用,从那时起成了人的专利。周口店和龙骨山向我又揭示了北京的一个灿烂文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超越。禹,你到底是对是错。夏,公元前2070年你是否在发光。
你向我展示了残忍的祭奠,你让我看见了千年前的文字。殷,已成废墟,昨日的辉煌,是不是也要长眠地下?
血其实并不浓于水,因为它会随着时间消磨。姬发,不要太过相信别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小心埋下祸根。
又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女人。褒珦怎么说也是一代忠臣,他如果知道周幽王会因为他而腐败,恐怕也不会活在世上了吧。
大混战的时期。春秋战国。桓公的开明,文公的得知恩,庄王的一鸣惊人,阖闾的好斗,勾践的尝胆。
笨鸟先飞不是没有道理,齐楚燕韩赵魏秦的秦,便是最好的例子。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奠定了大秦的出现。辉煌一时的大秦王朝,虽然只有十四年,但嬴政,你还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愧是文明古国,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李冰也因此名垂千古。郑国渠却阴差阳错的加速了秦的统一。
其实,学历史是一件快乐的事。从元谋到北京,再到山顶洞,在都炎黄子孙,再到王朝;从奴隶到封建,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封闭到开放……那么多的人,献出了最珍贵的东西甚至生命。如张骞,如商鞅,如屈原,如司马迁……他们在或外交,或文学,或历史方面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南方经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作世界奇迹?秦长城到底有多长?什么事诸子百家?孔子有什么贡献?汉字是怎样来的?青铜何时才出现?汉怎样对外交流?中国古代科技是什么水平……一本薄薄的书,向我解答了一切。这个学期,我没有白来。
水平实在有限……只能蒙到这个程度了……不过借鉴应该还可以。不过说实话,历史其实真的很有意思的,你好好学学真的会有这样感觉。还是建议你自己去写,这样不仅是复习,还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1.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发现于今北京房山周口店。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山顶洞人具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其摸样和现代人相同,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和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爱美,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其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公社
1.河姆渡人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用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及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生活在约5,6千年的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出现了原始家庭纺织业,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
3.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他们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2.传说黄帝及其属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1.夏朝第2代国王是禹的儿子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朝定都阳城,制定了刑法,建立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国家机构,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夏朝末代国王桀施行暴政,导致夏朝被当时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打败,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2.商国君主汤重用人才,关心百姓,重视发展经济,乘夏朝衰落时灭掉夏朝,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
3.[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建立之初屡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都城稳定,因此后世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创造了“炮烙之刑”。
4.周武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历史上叫做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办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戚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和天子的关系:诸侯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镇守边疆,战时带兵随天子打仗,并实行嫡长子制;意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疆,使周朝走向强盛。
6.西周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即平民。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亡国之君: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东周建立。
1.我国青铜铸造业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商朝为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西周时期青铜种类丰富。成都平原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和商周同期,代表有大型的青铜立人像等。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夏、商、西周是农业(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商周时“五谷”(五谷包括:稻、黍、粟、麦、豆)具备。农业有选种、施肥和治害等生产技术,西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奴隶生活悲惨,地位低下,可被自由转让和买卖,甚至被杀掉用来祭祀和陪葬。
1.东周(公元前770~221)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
2.春秋争霸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争霸战争。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称霸条件:(1)齐国是东方大国,具有争霸的物质基础;(2)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3)“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优势;(4)多次召开诸侯会盟,确立霸主地位。以上条件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4.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源于城濮之战。
5.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大国廉并小国,也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6.“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形成战国七雄,包括秦、韩、赵、魏、楚、燕、齐。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围魏救赵),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1.生产力变革: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出现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经济,满足战争需要,也注意兴修水利。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意义: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4.商鞅变法: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成功原因:秦孝公的支持。意义: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商朝)→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的转变)。
2.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源于夏朝,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月,战国测定24个节气,用安排农业生产。
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发明“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
4.屈原生活在战国末年楚国,吸取民歌精华,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其代表作《离骚》为抒情长诗。其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即为纪念屈原。
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创始人,核心思想为“仁”。教育思想及成就包括: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论语》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老子:春秋晚期。著有《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主要以柔克刚。
3.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4.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倡“仁政”,资源要合理利用。
5.荀子:儒家战国时期另一位代表人物。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
6.庄子: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主张“无为而制”。
7.韩非:战国末期人,法家代表人,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8。孙武:春秋晚期人,兵家鼻祖,主有《孙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
1.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推行郡县制;(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4)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通灵渠,开发南疆。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十一课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或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2.第一阶段为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意义: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单位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第二阶级为项羽、刘邦起义。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6年。
1.文景之治:西汉末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影响: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2.汉武帝为大一统:实现条件:武帝本人雄才大略,重用贤人;文景之治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措施:(1)政治上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4)经济上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意义: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行鼎盛时期。
3.西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西汉政治设立在长安的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
1.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西汉初年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汉武帝反击匈奴:条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过程: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打败匈奴,是匈奴再也无法与西汉对抗。
3.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意义)为汉族和匈奴的友好相处及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1.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客什湖以东以南的今新疆地区。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出使西域,建立友好关系;结果:汉朝与西域交往逐渐频繁。
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来贡献;(3)为中央政府实现对西域的政治管辖创造了条件。
5.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东起长安,过河西走廊,出阳关或玉门关,进入进新疆地区,途径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意义: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
7.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后,当时东南亚、南亚及西亚部分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条海上通道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来往。
1.世界上以知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时期,原料为麻和丝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
3.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并创作医学体操“五禽戏”;同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写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中的某些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扶植,东汉明帝时期,都城洛阳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起源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为张陵,尊老子为教主,据说,四川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
3.司马迁,主要生活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管任大史官,历经十余年,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也反映了当时雕塑业的高超工艺。
1.官渡之战。200年,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由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战役。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由于袁绍骄傲轻敌,指挥不适当,并不善于采纳谋士建议,最终失败。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
2.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依据,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3.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原因:(1)曹操来自北方,不习水战;(2)曹操骄傲轻敌,指挥失错:(3)孙刘联军得当(火攻);(4)根据原因:当时,国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或称蜀汉、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意义: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的结果,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5.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魏国大力兴修水利,蜀国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兴盛。
6.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关系。
1.263年,魏国灭掉蜀汉;265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国家再次实现统一。
2.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灭亡原因:(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2)“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3)内迁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灭晋。
3.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羌内迁。主要原因:受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积极影响:促进了北方黄河流域各民族的融合。
4.西晋后期以来。我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浪潮。中原汉族(原因)为躲避战乱,南迁江南,(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与西晋不同,东晋政权偏江南,并非一王朝
6.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原因)为实现国家统一,发生了对东晋的战争。于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影响)导致前秦政权瓦解,而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
7.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影响(或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1.4世纪后期,鲜卑拓拔圭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那时,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2.(原因)为解决都城供给问题和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3)改用汉姓;(4)与汉族贵族联婚;(5)采用汉族的法制制度;(6)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意义:(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加快了北方个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使北方经济的到恢复和发展。
4.南朝: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存在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北朝:北魏,北魏分裂成的东魏和西魏,取代东魏的是北齐,取代西魏的是北周。
第二十一课
1.(原因)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成就。
2.南朝的数学家和天文家祖冲之采用“割圆法”,推演出圆周率的近似数值,领先欧洲近1100年,并写有专著《缀术》。
3.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第二十二课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其用行书写成的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世称为“书圣”
2.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为了宣传佛教,北魏统治者主持开凿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去 搜狗 或者问问搜 绝对10分钟 能找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