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为30°N的亚欧大陆东岸,乙为太平洋西部沿海,则甲乙两地相距之间此时盛行(

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35—36题: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①<②<③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36..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3536题: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气压:①<②<③
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36.如果甲为30°N的亚欧大陆东岸,乙为太平洋西部沿海,则甲乙两地之间此时盛行(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 B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模拟试题》2013高三地理最新名校试题专题汇编 (共20套)(答案及详细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模拟试题》2013高三地理最新名校试题专题汇编 (共20套)(答案及详细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气候类型”专题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气候类型”专题训练 Word版含答案( 2013高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地理寒假作业(后附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地理寒假作业(后附答案)
高​一​地​理​上​学​期​的​寒​假​作​业​,​新​课​标​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八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姓名代码、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22&24&PN,76°22&40&PE),乙(80°25&01&PN,77°06&58&PE)。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
& A.820千米  D.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2、甲在乙地的(  )
&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3、晴朗的夜晚,同一时间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状况是(  )
A.两地都刚好露出地平线&&&&&&&&&&&
B.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大于乙地
C.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
D.都看不到北极星
【解析】:第1题,两地点经度相差很小,可模糊定在同一经线上。两地纬度相差约 11
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为 111 km。
第2题,甲、乙两地同在北纬度,甲纬度小,在乙地南方;甲、乙两地同在东经度,甲地度数小,在乙地西方。综合判断甲在乙地的西南方。
第3题,经度大致相同,同一时间北极星出现的方位大致相同;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答案】:1C 2B 3C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无法比较
5、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海平面均一,③区域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 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解析】:第4题,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但纬度相同,面积应该相等;②区域纬度低于③区域,因此面积较③区域大。
第5题,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③区域平均海平面地心距离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圈,故③区域位于西半球;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答案】:4.B 5.B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6~7题。6、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6题,图中显地等高距与图幅都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第7题,图中显示图幅都相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答案】:6.B 7.A
读左下图“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
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C.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
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9、右上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L1&
&B.L2&&&&
C.L3& &D.L4
【解析】:第8题,①点位于山脊,没有河流;②点视野开阔,与主峰之间没有阻挡物,适合拍摄主峰照片;④点海拔最高,东坡为凹坡,是观日出最佳地点;对照指向标,④点位于⑤点西南方向。
第9题,剖面图示意剖面线海拔最高超过1
200m,即经过主峰,因此排除L1和L4;剖面图显示剖面线穿过两个山峰,因此再排除L3.
【答案】:8.B 9.B
右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区域内M悬崖最大相对高差可能为(  )
& A.99米&&
B.149米&&&&
C.199米&& D.201米
1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山地&&&&
B.丘陵&&&&&&
C.低缓高原&&&&&
【答案】&&
试题分析:
10.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是(n-1)d≤△H&(n+1)d,图中等高距为50米,相交于陡崖处的等高线为3条,则陡崖的相对高度为100~200米,但不能是200米,因此最大相对高差可能为199米。
11.该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崎岖,说明其以丘陵地形为主,山地和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图综合运用。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m,据图中信息回答12~13题。
12、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 A.200 350&
B.300 250& C.400 350&
D.400 250
【解析】12.本题考查等高线图。根据河流所处的地形应为山谷,故判断a等高线值为400M。则判断b处的地形为盆地;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在地形图上,水流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流向低处,①符合。
13.a数值为400M;b为盆地,故低于300M,但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200M。
14、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
B.A、B、D三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
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
D.A点海拔范围为:1000m<H<1300m
试题分析:C地和湖泊之间有山脊阻挡,所以看不到图中湖泊美景,A错误,A、B、D三处与湖泊之间没有高地(山脊或山顶)阻隔,所以地表水都将汇入图中湖泊,故答案B错误,图中300m等高线气温为12℃,B地的海拔高度为1500m<T<1800m,根据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可计算出B地的温度值范围为3℃<T<4.8℃,故答案选C,读图可以可看出A点的温度值为4.8℃<T<6.6℃,可计算出A点海拔范围为1200m<H<1500m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地图。
15、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①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与②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与③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与④有关
【答案】.C
【解析】: 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①
少,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 ③ 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答案】B【解析】根据降水柱状图的高低和时间较易得出答案。
17、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
【答案】A【解析】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所以晚上河谷盆地盛行上升气流,即多夜雨,同理,山顶多昼雨,
读“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18~19题。18、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  )
A.一直降低&&&
&B.一直增大&&&
C.维持稳定& &D.波动上升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读“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北京热岛效应强度的变化.
解答:解: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波动上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曲线图的判读.
19、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沙活动减弱&
&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 &D.雪灾频率降低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热岛效应是城郊温差导致的,热岛效应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变大,城市温度升高,空气上升加剧,暴雨频率增加;热岛效应导致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使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力加大,可能使风沙活动加强;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和雪灾影响小.
解答:解:A、热岛效应可能使风沙活动加强,故不符合题意;
B、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影响小,故不符合题意;
C、热岛效应导致暴雨频率增加,故正确;
D、热岛效应对雪灾影响小,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岛效应对城市的影响.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20题。
20、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近地面所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无逆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下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21~22题。21、该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方向是(  )
22、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  )【解析】:第21题,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受热地点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结合图中的高度和气压可以判断,丙地为近地面受热地点,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甲地为近地面受冷地点,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则近地面空气由甲地流向丙地,高空空气由丁处流向乙处。
第22题,读图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两地在同一高度的气压差先减小,后增大,而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因此在垂直方向上,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21.C 22.D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23~24题。
2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24、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武汉梅雨&&
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 D.哈尔滨洪涝
答案】.:23.D&&
【解析】第 23
题,由⑦风带顺时针旋转可推知,该图为北极俯视图,①是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⑤为东北信风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⑥为中纬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
第 24 题,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故 C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图,完成25~26题。25、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偏,冬季南偏.读图分析,该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南偏越过赤道,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也偏南,故此时是北半球冬季.
解答:解:据图可知,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已经南移越过赤道,所以此时是北半球冬季.此时南半球各地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图中0°~10°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湿润;10°~30°受东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南风,干燥;而30°~4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点评:本题书基础题,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准确确定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压带风带是解题关键
26、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
& A.我国华北正值春旱严重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
试题分析:
25.结合图示,0°~10°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A错误;图示10°~30°位于南半球低纬,故判断为南半球的低纬东南信风带,BC错误;30°~40°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干燥,D正确。
26.图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南移,故判断为北半球冬季,A为北半球春季;B为北半球夏季;D为北半球夏季,只有C为北半球冬季。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征及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和纬度位置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各气压带风带的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27~28题。
27、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8、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答案】27、B& 28、D
试题分析:
27、根据统计图分析,气温日较差变小,气温总体上升,说明受暖气团影响,为暖锋过境,B正确。
28、气温日较差总体缩小,A叙述不准确,空气湿度在10日下降,B错;河水水位受降水影响,7、8日都有降水,所以水位在8日最高,C错;7、8日阴雨天,大气保温作用强,D正确。
考点:天气统计图判读;锋面影响;降水对河流水位影响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29~31题。29、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0、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31、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间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C.甲、乙两地均盛行西北风&&&&&&&&&&&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试题分析:
29.甲乙两地1月气温均低于℃,属于温带(且不包含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年降水量很少,且冬半年稍多,再根据经纬度可以知道甲地为地中海东岸附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半年,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也可直接用经纬度定位为北京来判断)。
30.甲地气候成因主要是远离海洋,湿润的空气无法到达,乙地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故选B;甲乙处在同纬度,太阳辐射差别不大,A错误;甲乙两地附近均无大型洋流流经,C错误;人类活动队气候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城市热岛,环境破坏,导致旱涝频繁等,D错误。
31.甲乙两地之间是由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以温带荒漠为主,A正确;乙地为东部季风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错误;甲地冬季盛行西南风,乙地盛行西北风,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地图上的距离计算与城市规划。下图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32~33题。&
32、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33、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试题分析:
32.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33.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而该地区为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A、B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45°N,且为山区,故为针阔叶混交林,C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据此回答34~35题。
34、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5、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③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A.①②   D.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第34题,全球变暖导致珠峰冰川大量融化,最可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
第35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毁坏森林,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答案】 :34.D 35.A
36、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推广新能源;应降低单位GDP能耗;应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应增加森林面积。
【答案】 B
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38、下列关于图示河流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光、热、水资源丰富
C.土壤肥力高&&&&&&&&&&&&&&&&&&&&
D.河流含沙量大
【解析】:第37题,该河流位于我国,a集中于夏季,应为大气降水补给;b集中于春季,应为积雪融水补给;而c各个月份补给量都很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
第38题,该河流有春季的积雪融水补给和夏季大气降水补给,形成春汛和夏汛,故此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降水量大,但是热量不足,植被以森林为主,河流含沙量较小,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答案】 :37.D 38.C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39~40题。39、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图1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答案为C。&
【答案】 .C
40、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同样的暴雨过程,由于植被覆盖率减少,使河流径流量变化越来越大,因此Ⅰ到Ⅲ三个阶段对应的径流量变化应该是③②①,故答案为C。&
【答案】 .C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1~42题。
41、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
42、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a&&&&&&&&
B.人类对b环节影响很小
C.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D.d的数量大小与a无关
试题分析:
41.地形起伏越大,则流速越快,则等流时线数值越大,A错误;图示f1处等流时线密度大,反映流速较慢,故应为地形较平坦,B错误;图示f3处等流时线分布较稀疏,反映流速较快,则植被覆盖较差,C错误;图示f4处等流时线分布最稀疏,反映流速最快,D正确。
42.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域范围判断,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为abcd,A错误;图示b表示水汽输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B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为d环节,C错误;d的数量大小受a影响大,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水循环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影响河流流速的主要因素:地形、植被覆盖,并能通过等值线分布,反映河流流速快慢等信息即可分析。
1492年,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回答43~44题。
43、哥伦布每天用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28°,是为了(  )
& A.顺风航行&&
B.顺水航行&&
C.向西航行&& D.向西南航行
44、在航行途中,如果只考虑海水运动,船只行驶较快的是(  )
A.甲航段&&&&
B.乙航段&&&&
C.丙航段&&&&
43.C&& 44.D【解析】第43题,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数据为28°,主要保持纬度不变,纬线指示东西,故是为了向西航行。
第44题,结合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只有丁航段是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45~47题。
4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D
【解析】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中低纬加利福尼亚附近温暖海面时,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46、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D
【解析】S市(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城镇。读图回答47~50题。
47、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1.5米&&&
C.7.5米&&&
48、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趋势&&&&&&
D.有荒漠化趋势
49、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4~5月&&&&&&
C.7~8月&&&&&&
50、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试题分析:
47.由图等高线及等高距可推知甲地的地面高度为55米,根据潜水面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潜水面高度大于47米小于52米,故甲地水井距离地面距离为3-8米之间,故选C。
48.根据潜水面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地周围的等潜水位线的高度是52米,说明甲地的潜水位高度在47米到52米之间,甲地同纬度的周围的潜水位在52米——57米之间,相比之下,甲地的潜水位明显低于周围,这主要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所以选择A。
49:根据经纬度查阅,此地位于巫山附近长江沿岸,所以有伏旱现象,夏季需要大量灌溉水源,因此,大量开采地下水主要在7/8月比较常见。所以选择C
50:根据潜水面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地的潜水面远远低于正常递变水面,主要是由于过渡抽取地下水导致的。所以选择A
考点: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判读及应用。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25分。)
51、读区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地区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2分)
(2)分析图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分)
(3)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答案】&&
(1)北部:离岸风,上升流(1分)&&
南部:寒暖流交汇(1分)
(2)热带草原气候(2分)&
夏季(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2分)
(3)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乙,可以看到,大陆西侧海域有寒流经过,寒流形成主要是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的上升流水温比周围海区水温低,所以叫寒流。底层海水上泛过程中将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图的南部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M位于南非高原。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这里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夏季(1月)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3)从图中可看出,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所以内陆比沿海气温高。东岸由于受暖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所以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52、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
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2分)
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3分)
(3) 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乙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但x、y
两地纬度不同,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不同,y 地降水多于x 地。
第(2)题,假若黄赤交角为0°,气压带、风带将不再发生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将不再存在。
第(3)题,在大陆上,1
月份0℃等温线大致穿过34°N~35°N,M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降温速度较慢,月均温大于0℃,1
月份该岛盛行西北风,岛屿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答案】:(1)y y
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2)乙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1 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
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 均气温大于0℃;1
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53、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请分析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2分)
图中O地的风向为&&&&&&&&&&&
此日,O和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4) 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请分析主要原因?(6分)
【解析】:(1)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小气压值为990~995
hPa之间,最大气压值在1 040~1 045 hPa之间,故图示气压差在45~55
hPa之间,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2)考查等压线图上风向判读:北半球垂直等于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西)。
(3)O处等压线稀疏,且位于陆地上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P处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
(4)Q处为高压中心,又位于陆地上,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P地位于低压中心,又位于海岸上,多阴天,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1)50 hPa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偏西风(西风)
&(3)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5届高三一模地理试卷(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1-5 CBCBB&&&
6-10 BABBC
11-15 BADCC&&&
16-20 BADCA
21-25 CDDCD&&&
26-30 CBDDB
31-35 ABDDA&&&
36-40 BDCCC
41-45 DBCDD&&&
46-50 DCAC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51、(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2)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
(3)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1)y 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2)乙 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答案:(1)50
hPa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偏西风(西风)
(3)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4)Q地 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辽宁省大连四十八中2015届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试题分析:
1.甲乙两地的经度差约为43&,可以按照两地在同一经线上进行估算。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地距离为111千米,而甲乙两地的纬度差约为11°,所以,两地的距离应略大于1200千米,结合选项,应选答案C.
2.两地经度都为东经,乙地经度值较大,甲在乙的偏西方向;两地纬度都为北纬,乙地纬度值较大,甲在乙的偏南方向,所以,甲在乙地的西南方向。
3.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看北极星的仰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值,所以,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
考点:经纬网相关知识。
试题分析:
4.三地都跨了20个经度和20个纬度,其中①②两地处在赤道和纬度20°之间,面积相等,而③地所处纬度较高,面积比其他两地小。
5.③区域位于160°E以东,属于西半球,C错误;①地位于南半球,经度范围在20°W与40°W之间,所以。③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B正确;②区域到③区域的最短走法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D错误;由于地球是赤道略鼓,两级稍扁的椭球体,所以,③区域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略短,A错误。
考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试题分析:
6.在四幅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相等,而②图的比例尺最大,即②图中坡体实际的水平距离最小,所以坡度最大。
7.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四图中,①图的比例尺最小。
考点:地图比例尺计算。
试题分析:
①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育河流,A错误;②点位于谷底,并且坡脚处坡度较缓,看主峰的视线不会被挡住,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B错误;③点位于鞍部,观日出会被一旁的山顶阻挡视线,C错误;根据指向标,④点位于⑤点西南方向,D错误。
9.从剖面图可以看出,从M到N的过程中,两次经过山顶,并且最高处的海拔高度高于1200米,只有沿L2才符合情况。
考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试题分析:
10. 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3条等高线重合,最大高差接近于4个等高距,即接近但低于200米。
11.该地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地表形态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为丘陵地形。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试题分析:
12.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所以,a的值应为400.河流集水线应垂直于等高线,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所以,排除C、D;根据等值线原则,b处海拔高度应小于300米,所以,②也不是集水线。
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所以,a的值应为400。根据闭合等值线原则,b外围的闭合等值线数值为300米,而外围海拔高于300米,所以,b处海拔应介于200米和300米之间。
考点:等值线图的判读。
试题分析:C处和和湖泊之间隔着山脊,不能看到湖泊,A错误;A、B、D三处的地表水都可以通过坡面径流汇入图示湖泊中,B错误;根据海拔高度和气温的对应关系,图中海拔1200米处的气温值为6.6°C,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B处海拔范围在1500米和1800米之间,气温范围应介于3℃和4.8℃
之间,C正确, 根据图中海拔和气温的对应关系,A处海拔应介于1200米和1500米之间,D错误。
考点:等值线图的判读。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少,A错误;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是由于四川盆地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B错误;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云量大,大气逆辐射较强,晚上气温较高,C正确;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D错误。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试题分析:
16.从图中可以读出,山顶降水集中在白天,而河谷盆地的降水集中在夜间,相对于河谷,山顶的昼夜降水差异较大。
17.山顶和河谷的降水差异只要是因为山顶和谷地的昼夜气温差异导致的热力环流造成的。
考点: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试题分析:
18.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区和郊区的气温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热岛效应强度呈波动上升状态。
19.热岛效应会使城区温度偏高,蒸发加强,从而造成大气干燥,水资源供应不足,风沙活动增强,暴雨和暴雪的机会都有所增加。
考点:热力环流。
试题分析:②③④三幅图都有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考点:大气的垂直变化。
试题分析:
21.从图中可以读出,高空丁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丁地吹向乙地;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丙地,风从甲地吹向丙地。
22.从图中可以读出,在半空中的一个高度处两地气压值相等,气压差异为零,在此高度以上和以下,气压差异逐渐升高。
考点:大气的垂直变化。
试题分析:
23.从图中风向可以看出,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图示为北半球。①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A错误;⑤为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B错误;②为副韧带高压带,是由于空气在高空堆积,被迫下沉形成;⑥为中纬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D正确。
24.当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京可能出现寒潮。其他三个选项都出现在北半球的下半年。
考点: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试题分析:
25.图示范围为南半球,0°~10°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A错误;10°~30°为信风带,南半球为东南信风,B、C错误;30°~40°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干燥,D正确。
26.图中的赤道低压带移到了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而我国华北春旱严重和台风频发都是夏半年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试题分析:
27. 由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故选B.
28. 读图可知,9日、10日气温日较差都比8日要大,A错误;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湿度下降,B错误;
到8日继续有降水,最高洪水水位不会出现在7日,C错误;7日、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D正确.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试题分析:
29.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C,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C,雨热同期且降水集中在7、8两月,为温带季风气候。
30.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由于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大气环流形式的差异,造成气候特点的差异。
31.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所以,两地间主要为温带荒漠带,A正确;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风向不同,为半湿润气候,风力侵蚀作用不显著,BC错误;甲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D错误。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试题分析:
32.该图为同一纬度地区的地表显示,C错误;图中的植被覆盖区处于山地迎风地带,而高原荒漠带由于地形阻挡,水汽无法到达。所以,造成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3.图中山脉西侧为迎风坡,说明此地位于大陆西岸,排除AC,亚欧大陆45°N的大陆西岸主要为平原地形,和图示情况不吻合,故选D。
考点: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
试题分析:
冰川消融的最终结果是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河流补给减少,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B错误,D正确;南亚纬度较低,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冰川对南亚的影响不大。
人类使用石油、煤炭等燃料时会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砍伐森林会降低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从而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而氯氟烃会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增多,不会导致全球变暖。
考点:大气环境问题。
试题分析: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森林面积能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考点:大气环境问题。
试题分析:
37.a集中在7、8月份,且补给量大,为大气降水补给,b集中在春末,为冬季积雪融化对河流的补给;c终年稳定,为地下水补给。
38.此地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季积雪集中在春末融化,为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此地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被为森林,河流含沙量小;但由于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故选C.
考点:东北地区区域特征。
试题分析:
39.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入渗。此地在开发过程中居民点增多,植被减少,所以,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从而蒸发量也减少,故选C.
40.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植被减少,调蓄径流的能力减弱,洪峰提前。即:①的洪峰时间最早,说明植被条件最差,是开发后期的情况。
考点:植被在流域中的作用。
试题分析:
等流时线密集,说明汇流速度慢,坡度越缓,f1处坡度最缓,f4处坡度最陡,流速最快,B错误D正确。等流时线的数值大小除了受坡度影响外,还和距河口的距离有关,植被覆盖情况虽然影响流速,但影响不大,A、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近海洋A,数值越小,说明流域内的水最终流向海洋A,A错误;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a表示海水蒸发,b表示大气输送,c表示大气降水,d表示径流,在各个环节中,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径流,对大气输送影响很小,各环节相互关联,故选B.
考点:水循环。
试题分析:
43.北半球各地,观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哥伦布保持观察北极星的角度不变,即保证了纬度不变,故选C.
44.北纬28°附近的大西洋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图中的丁航段顺着洋流方向行驶,速度较快。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洋流分布。
试题分析:
45.该纬度的太平洋海域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使过往大气降温,形成雾。
46.该地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地受西风带影响。
考点:洋流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试题分析:
47.河流为谷地地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所以,另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55米和60米,根据闭合等值线的读数原则,甲处的潜水位在介于47米和52米之间,所以,甲处水井水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介于3米和8米之间,故选C.
48.从图中可以读出,甲地的潜水深度比周围低,说明地下水位开采过度。
49.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我国华北地区,华北春季出现春旱现象,农业用水量大。
50.据图可以读出,河底的海拔高度高于潜水位的海拔高度,所以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水。
考点: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三、综合题
(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2)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
(3)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试题分析:
(1)从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非洲南部,东部沿海为暖流,西部沿海为寒流,洋流影响是东岸气温高于西岸。
(2)M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北部有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南部有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和寒暖流交汇都能带来丰富的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考点:洋流对气候和渔业的影响。
(1)y 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2)乙 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试题分析:
(1)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纬度越高的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越大,降水越多。
(2)乙为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根源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3)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此处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而西北风在吹向岛屿M时经过了海洋,从海洋上携带的水汽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hPa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偏西风(西风)
(3)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4)Q地 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试题分析:
(1)Q地为高压中心,气压值介于1040
hPa和1045hPa之间,P处为低压中心,气压值介于995hPa和1000hPa之间,所以,最大气压差介于40hPa和50hPa之间。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差异使得大陆上形成了冷高压,而海洋上保留了原来的副极地低气压。
(2)风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加上摩擦力的结果,方向为由高压区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向右偏)。
(3)等压线的密集程度可以表示风力的大小;海洋比陆地摩擦力小。
(4)海洋比陆地气温日较差小;阴雨天比晴朗的天气气温日较差小。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
考点:等压线图的判读。
我的更多文章:
( 08:01:29)( 07:56:55)( 09:26:57)( 09:21:55)( 08:25:19)( 08:21:24)( 07:32:47)( 07:05:44)( 07:05:56)( 08:57: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