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陶渊明明为什么j公田全部种上树后来又改种五十亩稻谷

[转载]爱情典故大辞典&第一0五卷&&陶&渊&明&续二&
(3):渊明种黍
【简介】本典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陶潜传》,亦见《晋书·陶潜传》。据传,渊明性喜嗜酒,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将公田的一半用于种值可以酿酒的黍作物。
【出典】《宋书·陶潛传》:“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⑴
◆《北堂书钞》卷八引《续晋阳秋》:“陶潛除彭泽令,姓好学,善酒,在县使种秫谷,曰:‘吾常醉足矣’。”⑵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八《陶渊明》:“渊明在彭泽,愁令公田种秫,曰:‘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其自叙亦云:‘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犹望一稔而逝’。然仲秋之冬,在官八十馀日,即自免去职,所谓种秫者,盖未尝得颗粒到口也”。⑶
注:⑴悉:全部,尽。秫:音shu,粘稻,一作“黍”、“粟”,均可用来酿酒。秔:“粳”的异体字。粳,音jing,或读作geng。即粳稻,稻谷的一种。顷:百亩。⑵姓:同“性”,习性。善:爱好、嗜好。⑶仲秋之冬:指秋中之末。自免:自己放弃,此指自己放弃做官。
〖释义〗渊明与众人不同,为官时,将公田全部种上可以用以酿酒的秫作物,由于妻子的坚决反对,才改种五十亩稻谷。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种秫”、“陶令种黍”、“公田种秫”、“种秫田”、“秫田”、“元亮田”、“渊明秫”、“渊明黍”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将公田用于种秫这件事以及他用于种秫的这些秫田和所种的这些用于酿酒的秫作物,诗文中引用,借指具有高尚志节的人嗜酒如命及其超绝尘俗的行径,但多用作咏写秫、稻的典实;又由于受渊明种秫事的影响,故诗文中引用“秫田”、“元亮田”、“浔阳田”这些用典也泛指隐居之地以及人隐居时所种之山田之谓,也以“陶令秫”、“渊明黍”这些用典为高粱作物的代称。
【陶渊明种秫】明·冯惟敏《黄罗歌·观雨共酌》曲:“刘伶五斗,阮籍百斛,相如涤器,文君当垆,陶渊明种秫逢甘澍”。鲁迅《且介亭杂文·斋后杂谈》:“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就教官田都种秫”。
【渊明种秫】宋·张炎《蝶恋花·邵平种瓜》词:“秦地瓜分侯已故,不学渊明种秫辞归去”。元·罗志仁《木兰花慢·禁酿》词:“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渐觉屈原醒”。
【靖节种秫】宋·彭汝砺《美术字宗文先辈》诗:“相如旧有凌云赋,靖节今无种秫田”。
【陶公种秫】明·陈登吉《幼学故事琼林·〈饮食〉增》:“种秫不种粳,陶公若以酒为命”。
【粟里种秫】粟里,渊明的家乡,参见后面“渊明王弘”典中注。清·沈曾成《闻吴中旱》诗:“粟里已无田种秫,舂陵难遣吏摧科”。
【嗜酒种秫】宋·林子明《春日田园杂兴》诗:“嗜酒不嫌多种秫,无襦长恨少栽桑”。
【种秫彭泽】宋·仇仙人寓杭《春日田园杂兴》诗:“种秫已非彭泽县,采薇何必首阳山”。
【种秫】宋·刘元英《题潭州寿宁观》诗:“种秫自酿醪,总是仙家境”。宋·赵汝鐩《翁灵舒客临江仙因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买田因种秫,移树为看山”。清·蒲松龄《荒园小构落成有柏当门颜曰繍屏斋》诗:“遂以牵罗烦德耀,徒将种秫问罗端”。明·梁寅《玉蝴蝶·闲居》词:“更论量,求田种秫,辟圃栽桑”。
【种朮】明·夏言《壶中天》词:“解组归来,拟种朮荒田,采芝空谷。”朮,当为“秫”字之省文。
【种术】宋·赵师秀《千日》诗:“种术怜官地,登城忆自山”。术,当为“秫”字之省文。
【种黍】唐·方干《与桐庐郑明府》诗:“莫道耕田全种黍,兼闻退堂又逢星”。
【陶潛种黍】清·蒲松龄《遣怀》诗:“嗜酒陶潛惟种黍,捉衿原宪不忧贫”。
【陶令种黍】唐·白居易《才来生计》诗:“陶令有田惟种黍,邓攸无子不留金”。
【公田种黍】唐·刘尚《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诗:“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东皋种黍】唐·李白《崔秋浦》诗:“东皋多种黍,劝尔早耕田”。东皋,参见后面“东皋舒啸”典。
【陶公种】宋·邵必《江湖绝句》诗:“何必陶公仲鱼法,雨汀烟渚尽生涯”。
【秫田】明·高启《题朱泽民荆南旧业图》诗:“秫田半顷莲芋区,茅屋三间倚罗薜”。
【种秫田】唐·钱起《酬考功杨员外风赠佳句》诗:“虚名滥接登龙士,野性宁忘种秫田”五代·徐铉《送中歙判官兼黟县》诗:“朝衣旧识熏香吏,禄米初营种秫田”。宋·李弥逊《同天隐少章游嵩山怀元明》诗:“耦耕种秫田,共扫三径荒”。元·张可久《越调·柳营曲〈自会稽迁三衢〉》曲:“五十亩种秫田,三两只酌鱼船”。明·查容《明月棹孤舟》词:“如此种秫田,来舁蓝舆去莲社,可容共醉”。
【种黍田】唐·钱起《酬考功杨员外见曾》诗:“虚名滥接登龙士,野性宁忘种黍田”。清·蒲松龄《唐太史命作生志》:“一庄负郭,仅有种黍之田”。
【陶家黍田】唐·皇甫冉《田家乐》诗:“向子诸樵路,陶家置黍田”。
【陶潜秫田】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直其沉醉戏赠》诗:“阮籍供琴韵,陶潜余秫田”。
【渊明秫田】元·方澜《渊明》诗:“尚不归莲社,谁能爱秫田”。
【元亮田】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子平嫁娶贫中举,元亮田园醉里归”。
【彭泽田】唐·杜甫《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诗:“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明·叶襄《喜康小苑孝廉至兼吊杨机部阁学》诗:“重来麋鹿长洲苑,归去荒芜彭泽田”。
【浔阳田】唐·独孤及《下弋阳江舟代书寄裴侍御》诗:“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
【渊明秫】宋·周必大《赏心亭醵会》诗:“方种渊明秫,粗免临可贷”。
【柴桑秫】宋·吴编修《摸鱼儿》词:“秋风一曲柴桑路,新秫香正美”。
【陶令秫】清·厉鄂《东城杂记·陈高士贞倩》:“有从采菽堂诗集》……《放言》云:‘无家可种故侯瓜,何地容栽陶令秫’。”清·车万育《声律启蒙》卷下:“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陶秫】《中国彦语资料·农彦》:“麦子剁了头,陶秫掩住牛(河南)。”注:“陶秫,高粱”。
【元亮秫】唐·杜枚《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湘江南颇闻自适……》诗:“冻醪元亮黍,寒脍季鹰鱼”。康按:《汉语大词典》“元亮秫”条下书证引此诗,“黍”作“秫”。
【元亮黍】见前[元亮秫]条下引文。
【渊明黍】清·蒲松龄《见刈黍慨然怀靖节》诗:“经岁惟存黍一亩,俗农悔不似渊明”。
【渊明谷】清·钮琇《觚剩·力田遗诗》:“渊明旧谷既没,新谷未登,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渊明粟】宋·赵文《最高楼·寿文介叔》诗:“田园尽可渊明粟,弓刀何以邵平瓜”。
【柴桑粟】宋·吴编修《贺新凉·自寿》词:“点检柴桑无剩粟,未肯低头为米”。
(4):渊明折腰
【简介】本典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陶潜传》。据传: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有次上级官员来县,衙吏门劝他应躬腰相迎,渊明觉得这样有损他的形象和气节,认为这是为了五斗米的奉禄却要在他人面前低三下四、屈膝折腰,于是弃官归家,过上了隐居田园的生活。
【出典】《宋书·陶潛传》:“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⑴即日解印授去职,赋《归去来》。”⑵
◆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小邑。⑶于是风波未定,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⑷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辞》。”⑸
◆《北堂书钞》卷七八引《晋中兴书》:“陶潛为彭泽令,督邮察县,吏入白:‘当板履而就谒’。潜曰:‘吾不能为五闻者足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挂冠而去”。⑹
◆《晋书·陶潛传》:“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邮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⑺”
◆唐·白居易《效陶潛体十六首》诗一二:“事闻浔阳郡,昔有陶征君。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尝为彭泽令,在官才八旬,愀然忽不乐,挂印着公门。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云。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
注:⑴彭泽:县名,属江西省,参见“渊明彭泽”典中本条注。郡:即指彭泽郡,参见“渊明彭泽”典中本条注之“彭泽”条下注。督邮:汉置官名,为郡守佐吏,掌管叔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宣达教令,兼讼狱捕等职,权职极重。白:说。束带:犹言整肃衣冠,即将衣冠穿戴整齐。五斗米:县令一级官员的俸禄。为:音wei,二声,为了。折腰:鞠躬下拜。⑵即日:当天。解:丢,放弃。印绶:官印、官服。去职:丢弃官职。归去来:渊明自弃县令之职回家归隐时作了篇《归去来兮辞》赋文以叙自己的心襟。⑶余:我。⑷于是:当时。风波:此指战乱。⑸仲秋:指秋中。⑹板履:犹言跪拜。谒:迎接。挂冠:将官帽悬挂,指自己放弃弃官职。⑺私事:此指暗中行贿巴结的意思。拳拳:忠谨的样子。
〖释义〗①渊明为了五斗米的薪俸来彭泽县做小县令之官,并且平时还要违心地折腰迎合上级官员的心意。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折腰”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为五斗米而折腰做彭泽县令之事,诗文中引用,表示人忍辱而担任低级官职;又由于渊明最终不愿折腰事权贵而弃官归隐,故诗文中引用这些典故也指人不为之折腰,表示人有骨气、不屈身事人。
【陶潛折腰】唐·黄滔《赠郑明府》诗:“莫起陶潛折腰叹,才高位下始称贤”。明·汤显祖《与郦阳何家昆仲……》诗:“但知何郎随意饮,每逢陶潛折腰怜”。
【元亮折腰】宋·范成大《次韵徐廷献艺机宜送自酿石宏观世界酒之一》诗:“元亮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宋·黄庭坚《还家呈伯氏》诗:“五人兄弟二十口,官如元亮且折腰”。
【先生折腰】唐·胡曾《彭泽》诗:“凤凰不共鸣解食,莫怪先生懒折腰”。
【泉明折腰】清·搂彝尊《一枝花·送沈融谷宰来宾》词:“须胜似,泉明折腰,彭泽晨暮”。
【潜懒折腰】新疆少年出版社1999年元月第1版明·杨臣铮《龙文鞭影》卷下:“隆贫晒腹,潜懒折腰”。
【陶令折腰】清·孙子明《步韵》诗“寄迹微员只代耕,陶令折腰久已愧”。
【陶令腰折】清·梁清远《念奴娇》词:“世禄未断,深惭陶令腰折”。
【五斗腰折】柳亚子《铃旙二首》诗一:“孤忠由也桴浮共,五斗归欤腰折频”。
【五斗折腰】唐·廖凝《彭泽解印》诗:“五斗徒劳漫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诗二:“五斗折腰惭仆妻,几年含眼梦乡闾。”宋·韩淲《涧泉日记》:“五斗折腰,是殆类褊心之士”。宋·杨万里《紧云不兮辞引》词:“五斗折腰,许能许事,归去来兮”。清·郑板桥《柱石图》题辞:“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柳亚子《五月二十日实甫过谈有作》诗:“乞食璠间原细事,生憎五斗折腰求”。
【折腰五斗】唐·刘长卿《硖石遇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折腰五斗间,&
俛随尘俗”。宋·辛弃疾《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词:“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又《水龙吟》词:“折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比”。元·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一个弃彭泽折腰五斗,一个别苏门一声长啸”。明·曹元方《水调歌头》词:“不将折腰五斗,换却北窗闲”。
【折腰升斗】宋·杨泽民《六么令》词:“五穷难逐,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斗,十升为一斗。
【折五斗腰】清·浩歌子《萤窗异草·田一桂》:“于斯时也,男儿之刚肠已软,能不折五斗之腰”。又“不必玉软香温,惟虑折五斗之腰”。清·唐孙华《国年沈阳嗣明府谈杭州西溪之胜》:“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五斗折】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诗:“不为五斗折,自无三径资”。柳亚子《浙游杂诗》诗:“彭泽羞为五斗折,秦庭肯受大夫封”。
【折五斗】明·万惟檀《解佩令》词:“归来盘合,懒折五斗,恰门迎,童仆欢笑”。
【折腰惭】元·张养浩《中吕·普天乐》曲:“折腰惭,迎尘态,槐根梦觉,苦尽甘来。”
【折腰】唐·岑参《衙郡守还》诗:“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唐·权德舆《送沙清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诗:“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别宣城》诗:“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又《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天心颜”。唐·杜甫《官定后戏赠》诗:“不作西河尉,凄凉为折腰”。唐·李欣《赠别高三十五韵》诗:“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宋·贺铸《答杜仲观答丛台见寄》诗:“伊人濮阳秀,方厌折腰辱”。元·陈草庵《中吕·山坡羊》曲“官资新受,功名将就,折腰为在儿曹够”。明·易震吉《沁园春·过陶靖节故里》词“仕宦古今,折尽腰肢,谁似先生”。清·方文《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折腰营口】宋·苏轼《欧阳叔弼见访》诗:“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
【五斗低腰】五代·徐夤《鸿门》诗:“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低头为米】宋·吴编修《贺新郎·自寿》词:“点检柴桑剩粟,未肯低头为米”。
【耻为五斗】1984年《桃花源楹联浅析·靖节祠》:“耻为五斗米,臣事异性”。
【折腰好米】明·汤传楹《沁园春·长叹》词:“彼折腰好米,饿成穷鬼,望尘遥拜,辱杀酸才”。
【折腰为米】宋·赵玉渊《沁园春》词:“松菊侭可归欤,叹折腰为米,渊明已落”。清·郑板桥《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词:“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
【为米折腰】宋·王实《绝句》诗:“耕田博饭未为辱,为米折腰真可怜”。宋·苏轼《哨遍》词:“为米折腰,因醉弃家,口体交相累”。宋·秦观《送刘承仪解职归养》诗:“为米折腰知我拙,下车入里见君荣”。
【为五斗米折腰】清·侯方域《不司徒送王博士序》:“吾之朝夕一官者,诚以今天下鼎革方始,学校未兴,欲广布国家,菁莪之泽,岂为五斗米折腰哉!”1997年第2期《湖南文史·邹兴华〈我扣押了蒋介石的密电〉》:“唉!唉!无钱就莫结婚吧,何必为五斗米而折腰!”
【不为米折腰】明·陈登吉《幼学故事琼林·身体》:“不为米折腰,陶渊明不拜吏胥”。
【不为五斗米折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清·醒世居士《八段锦》第六段:“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官儿,也不是我的终身之事”。
【元亮腰】明·易震吉《贺新郎·送友人之令》词:“元亮之腰,董宣之顶,二令无过知邑事”。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粟束带见乡里小人】宋·费兖《梁溪漫志》卷四《东坡改和陶集引》:“嗟呼!陶渊明不肯为五斗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犹吏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
〖释义〗②渊明做彭泽县令,仅有五斗米的薪俸,却还要折腰忍辱事人。后诗文中常见的“折腰禄”、“五斗禄”、“五斗”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做彭泽县令时所得的这五斗米的薪俸,诗文中引用,表示下级官员微薄的薪俸;又“折腰吏”这一用典也根据渊明做彭泽县令这件事而来,诗文中引用,表示地方上的低级官员。
【折腰禄】唐·钱起《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宋·陈师道《次韵春怀》诗:“折腰方赖禄,拭面未伤和”。
【五斗禄】唐·孟浩然《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升斗禄】宋·蔡肇《题朱之纯合阳田》诗:“我惭升斗禄,一笑欣自足”。
【升斗】清·左辅《黄县丞状》“景仁无兄弟,母老家贫,居无所赖,将游四方,觅升斗为养耳”。清·崔述《崔东壁遗书·〈寸心知诗集〉卷二附孙子明诗》:“驱驰升斗终无计,散遣生徒尚有情”。
【五斗】唐·朱仲晦《答王无功问故园》诗:“归哉且五斗,饷子东皋耕”。唐·詹琲《癸卯闽乱从弟临察搬掉史敬凝迎仕别作》诗:“五斗嫌折腰,明山刺眼新”。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清·蒲松龄《与韩刺史樾依旧寄定州》:“当渊明归田时,设有此攀号,亦未必不为五斗留也”。
【斗米】清·郑板桥《窘况为许衡州赋》:“老亲八十豪情在,斗米焉能废腊醅。”
【五斗米】唐·岑参《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诗:“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又《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又《衙郡守还》诗:“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唐·李商隐《自贻》诗:“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唐·韩翃《家兄自南册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唐·张循之《送王汶宰江阴》诗:“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四《衙参之礼》:“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宋·范成大《初入湖南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宋·王安石《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宋·蔡肇《再至学省》诗:“何为眷恋五斗米,便可轻营一把茅”。
【高士米】清·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六六回:“门外难寻高士米,斗边远泛使臣槎”。
【彭泽米】宋·苏轼《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明·汤显祖《徐本充饷辽西归有怀万和父》诗:“侯阙苦为彭泽米,存乡先乞度辽行”。
【彭泽斗米】明·冯惟敏《双调·新水令·〈庚午春试笑〉》曲:“谢彭泽斗米怕折腰,伴南村野老开怀抱”。
【彭泽五斗】柳亚子《浙游杂诗八十首》诗二九“彭泽羞为五斗折,秦庭肯受大夫封”。
【渊明五斗】宋·李曾伯《沁园春·辛丑送明子安赴远安》词:“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五斗粟】元·耶律楚材《和刘子仲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明·李东阳《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醋葫芦〉第一回》:“不因五斗粟,惯作折腰迎”。
【折腰吏】唐·白居易《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唐·韦应物《赠王侍御》诗:“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释义〗③渊明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宁愿放弃县令之职不做而回家隐居,显示了他那非常清高的节操。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节”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不谄事权贵、不以利禄功名为重的这一隐士高风亮节,诗文中引用,借指人的清高的节操和人的骨气,多用指高尚之士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尚品德;又“陶潜志”这一用典比喻人归隐的志向。
【渊明节】宋·梁大年《满江红·寿太守》词:“周孔业,邹轲质,伊尹志,渊明节”。清·翁诰《题金亦陶运甓图》诗自品:“亦陶之老为孝章先生,能抱渊明之节者”。
【东篱节】东篱,参见后面之“渊明东篱”典。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寿周溪园》词:“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荣萝”。
【节高元亮】清·潘镠《寄顾茂伦先生》诗:“谊重廷陵贻缟带,节高元亮卧烟萝”。]
【靖节高尚】唐·钱起《酬秩归旧居见柬》诗:“靖节昔高尚,令孙嗣清徽”。
【彭泽高风】《宋诗纪事》卷八录爱云山友《同诗赏札》:“田园归隐,夙钦彭泽之高风”。
【陶潛志】宋·无名氏《解佩令·寿赵宰》词:“归来漫,学过陶潛志”。
〖释义〗④陶渊明弃官回家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一文以抒发自己的心襟和志向。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赋归”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作《归去来兮辞》一文而弃官归隐,诗文中引用,比喻人不以功名利禄为重而甘愿隐居,又由于渊明归隐,乐于田园之事,故后世诗文中引用这些典故多入田园即事诗文中以咏写田园之景的典实,彭泽、柴桑等地咏事、咏古的诗作中亦常引用这些典故以为咏写渊明其人其事的典实;又由于受《诗经·桃夭》诗中之“之子于归”之“归”字的影响(参见“桃之夭夭”卷),故亦以“赋归欤”一词借作成婚或女子出嫁的代名词。
【渊明赋归】宋·高镕《送僧归蜀》诗:“已学渊明早赋归,东风吹醒梦中非”。明·易震吉《水调歌头·秋菊有佳色》词:“隐处曰篱曰径,郡卉莫争渠,纵匪渊明侣,得不赋归欤?”。
【陶令赋归】唐·王维《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
【彭泽赋归】明·汤显祖《初归》诗:“彭泽孤舟一赋归,高云无尽恰低飞”。
【元亮赋归】宋·程俱《西安谒陆蒙老大夫戏用蒙老新体作》诗:“当从元亮言赋归,未茹麻衣永投笔”。
【赋归】宋·朱熹《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诗:“明朝驿骑黄尘里,莫待迷途始赋归”。宋·邵雍《诲答尧天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明·宋·濂《送许时用还越中序》:“濂窃自念时拥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鸾台凤阁将以次而升,何日能赋归”。清·慕真山人《青楼梦》第四0回:“愿遂求凰竟赋归,惜花蝴蝶尚依依”。
【陶潛归】唐·耿湋《立春日宴高阮任明府宅》诗:“且共衔杯酒,陶潛不得归”。
【陶公归】唐·孟郊《隐士》诗:“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唐·裴说《南中县令》诗:“上国搜贤令,陶公早晚归”。
【渊明归】唐·钱起《题张蓝田讼堂》诗:“稍觉渊明归思远,东泉月出片云还”。清·青山白云居柿饼《春日田园杂兴》诗:“眼前物物是生意,却恨渊明归计迟”。
【柴桑归】清·王图炳《白燕庵》诗:“柴桑归及元兴日,同谷歌成天宝年”。
【彭泽归】唐·许浑《送前东阳明府鄂渚归故林》诗:“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唐·顾况《拟古》诗:“陶令何足録,彭泽归已迟”。宋·陈着《沁园春》词:“看彭泽归了,有形谁役”。明·胡汝寿《满江红·有感》词:“慷慨三分兴蜀叹,萧疏五柳归彭泽”。
【归彭泽】清·刘廷玑《巧联珠》第十回:“陶渊明归彭泽篱边独酌,林处士孤山梅下□樽”。
【归陶令】清·黄节《庚子重九登镇海楼》诗:“曾闻栗里归陶令,谁作新亭泣楚囚”。
【陶潜辞归】杨天材《对韵全璧续编》卷上《九·佳》:“陶潜县令辞归,门栽五柳;王祐子孙必贵,庭植三槐”。
【赋归靖节】宋·葛胜仲《临江仙》词:“凭谁都卷入芳尊,赋归叹靖节,消渴解文园”。
【陶元亮赋归】宋·林淳《水调歌头》词:“试向陶元亮,底事赋归休”。
【渊明赋归来】明·王立通《临江仙·寿姚申甫父》词:“渊明款老赋归来,赢得清风两袖”。
【陶令赋归来】宋·吕胜已《虞美人》词:“古今文士与贤才,为甚独高陶令赋归来”。
【先生赋归来】明·郑士奇《百字令》词:“先生拂袖赋归来,曾见义熙几人肠”。
【渊明归来】宋·陈亮《蝶恋花》词“手捻黄花还自笑,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
【靖节归来】明·无名氏《傍妆台·归隐》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靖节归来五柳庄”。
【五柳归来】清·蒲松龄《代毕刺史与赵膏如启》:“不佞五柳归来,三刀梦醒”。
【陶令归来】宋·陈登《渔家傲》词:“羡他陶令归来早,归去来兮秋已杪”。
【彭泽归来】宋·梁相《春日田园杂兴》诗“彭泽归来惟种柳,石湖老去最能诗”。宋·周邦彦《西平乐·小石》词:“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相乐,松菊相依”。宋·高观国《齐天乐·菊》词:“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宋诗纪事》卷八一周暕《春日田园杂兴》诗纪事引月泉吟社《送诗赏小札》:“……四时春始,成石湖老去之吟,三径人间,得彭泽归来之趣”。
【归来彭泽】宋·杨泽民《沁园春》词:“高卧南阳,归来彭泽,辜负当年旧松菊”。
【柴桑归来】明·今释《小重山·题归去来图》词:“彭泽才闻归去好,柴桑便见归来”。
【先生赋归去来】唐·杜甫《醉时歌》诗:“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陶渊明赋归去来】宋·苏轼《哨遍词·序》:“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
【陶潛归去来】唐·高适《封丘作》诗“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潛归去来”。宋·王安石《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诗:“彭泽陶潛归去来,余风千载出尘埃”。明·万惟檀《沁园春·客邸九日》词:“对景伤心,挥毫寄兴,那日陶潛归去来”。
【陶令归去来】唐·李白《寻阳柴桑极官感秋作》诗:“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彭泽归去来】清·翁荃《读武侯靖节合集》诗:“彭泽归去来,耻为二姓臣”。
【先生归去来】明·余怀《沁园春·和刘后村》词“莫话封侯,休言献笑,只劝先生归去来”。
【渊明归去来】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不赋渊明归去来,彭泽十万皆雄勇”。明·易震吉《沁园春·与友人韵》词“简阅群书,甚辞堪读,只有渊明归去来”。清·尤侗《别长安》诗自品:“先生弃官,……与渊明之归去来各有别也”。
【潛歌归去来】唐·孟郊《长安羁旅行》诗:“潛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元亮赋归去】宋·李先《水调歌头》词:“元这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渊明赋归去】宋·善权《王性之得李伯时所作〈归去来图〉》诗:“戏拈秃笔临水纨,写出渊明赋归去”。
【渊明归去】宋·方子静《送僧归蜀》诗:“独喜桑麻今正长,渊明归去最知几”。宋·谢幼盘《陶渊明写真图》诗:“渊明归去浔阳曲”。明·易震吉《壶中天》词“数万甲兵多益办,肯赋渊明归去”。元·张可久《中吕·卖花声·〈秋〉》曲:“东篱潇洒,渊明归去,乐陶陶故园三径”。顾随《三叠前韵》诗“可惜渊明归去早,剧怜弥勒下生迟”。
【陶潛归去】唐·李翰《蒙求》诗“张翰适意,陶潛归去”。
【陶令归去】宋·毛滂《雨中花·武昌秋雨池上》词:“自洒浮蛆鸣啄黍,问陶令几时归去”。
【晋人归去】宋·张炎《风入松·岫云》词:“记得晋人归去,御风飞过斜川”。
【折腰归去】宋·李石《临江仙》词“父兄随处宴鸣豚,折腰归去,何处傍侯门”。
【挂冠归去】明·林鸿《苏武慢》词:“敛迹南宫,乞骸北阙,长啸挂冠归去”。
【彭泽归去】明·今释《小重山·题归去来图》词:“彭泽才闻归去好,柴桑便见归来”。
【彭泽去】唐·王勃《三月曲水宴得烟字》诗:“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安得便如彭泽去,不妨且作山翁酩”。
【吟归去】唐·汪遵《彭泽》诗:“栽入、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旁伴菊闲”。
【赋归去】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终当赋归去,那更学杨朱”。唐·王维《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宋·袁去华《六州歌头·渊明祠》词:“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树”。
【赋归来】宋·王安石《钟山西庵白莲亭》诗:“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宋·晁补之《八声甘州》词:“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宋·叶梦得《满江红》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宋·戴复古《醉落魄》词:“风光政要人醉酢,欲赋归来,莫作渊明错”。明·杨慎《江月晃重山》词:“流光容易把人催,吾老矣,何时赋归来”。明·刘基《玲珑四犯·台州作》词:“问谁是登楼王粲,菊绽篱边,赋归来恐晚”。
【赋归欤】唐·储光羲《仲夏入园中东陂》诗:“且言重观国,当此赋归欤”。宋·张景修《送朱天锡童子》诗:“折腰未得赋归欤,待君释褐回乡闾”。宋·叶梦得《杜坚大夫作南窗求诗为赋》诗:“杜子老不遇,买田赋归欤”。宋·李洪《满江红》词:“感古人,于此赋归欤,官之熟”。宋·家之熙《定林寺》诗:“功名良苦赋归欤,两鬓霜华百念枯”。宋·顾逢《偶书》诗:“怨鹤惊猨应待我,台山何日赋归欤”。明·无名氏《绣襦记》第二一出:“(生):我欲赋归欤,行囊馨涩,欲在此依栖,又无旧识。”清·慕真山人《青楼梦》第三0回:“褚爱芳有个知己,欲替他赎身作室,同赋归欤”。又“其人性情似乎可托,是以从其所命,同赋归欤”。顾随《垂老禅僧再出家》第三折:“我打那生死关赋归欤,我奔那温柔乡去来也”。康按:一说此词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子,指孔子。陈,当时国名,与,同“欤”。
【归欤】宋·徐玑《一雨》诗“老去知谁许?归欤得自梨”。宋·翁卷《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诗:“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国”。
【赋归与】与,同“欤”,语气助词,无实义。顾随《陟山观海游春记》卷下第一折:“可记得当年烂柯山下主,綦局敛,赋归与,浑忘却,来时路”。参见前[赋归欤]条下按语。
【赋归兮】明·易震吉《最高楼·九日途次》词:“叹人生,何不早,赋归兮”。
【归来陶】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诗:“车骑方休汝,归来欲学陶”。
【归去陶】清·卢道悦《偶感再和时斋韵》诗:“君陈情李,予惭归去陶”。
【归去陶潛】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残折:“请学士先生吊肷,快疾忙归去陶潛”。
【陶公归隐】唐·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诗:“陶公归隐白云深,买得春泉溉药睡”。
【先生归欤】明·胡汝寿《满江红·有感》词:“问先生,何事不归欤,清秋节”。
【柴桑袖手】宋·张炎《木兰花慢·为越僧樵隐赋樵山》词:“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辞五斗米】唐·韩翃《家兄自南山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避俗陶潛】明陈汝纶《风流子》词:“有避俗陶潛,卜幽杜甫,寻仙阮肇,学佛裴休”。
【陶潛罢官】唐·李嘉佑《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诗:“黄霸初临郡,陶潛未罢官”。唐·杜牧、赵嘏《同赵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诗:“陶潛罢官酒缾空,门掩杨花一夜风”。
【罢官陶令】明·顾绛《赋得秋柳》诗“垂老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陶彭泽去官】唐·许浑《晨至南亭呈裴明府》诗:“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
【陶令去官】唐·王维《早秋山中作》诗:“岂厌向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陶令休官】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列子乘风,子房归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
【陶令弃官】唐·李商隐《自贶》诗:“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
【陶休小邑】唐·白居易《题崔常侍济上别墅》诗“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陶辞小秩】唐·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诗:“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辞令陶潛】宋·洪贵叔《送僧归蜀》诗:“弃官杜甫蜀天宝,辞令陶潛叹义熙”。
【县衙解印】杨天材《对韵全璧续编》卷下《十四·盐》:“赤壁鏖兵,江上吟诗雄孟德;县衙解印,篱过采菊乐陶潜”。
【陶君挂绶】唐·元稹《归田》诗:“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悬冠陶令】唐·元晦《越亭二十韵》诗:“悬冠谢陶令,褫佩怀疏传”。
【挂冠彭泽】清·李渔《浪淘沙·舟中望彭泽县》词:“挂冠彭泽旧知名,吏隐此中如避世,何不留行”。
【陶潛挂冠】唐·欧阳詹《题华十二判官汝州宅内亭》诗“步兵阮籍空除屏,彭泽陶潛谩挂冠”。
【陶彭泽挂冠】唐·戎昱《送王明府》诗:“何事陶彭泽,明时又挂冠”。
【陶令辞彭泽】唐·李白《口号赠征君鸿》诗:“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陶令去彭泽】唐·李白《赠临名县令皓弟》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弃官归去彭泽令】清·翁诰《题金亦陶运甓图》诗:“君不见,弃官归去彭泽令,祖孙高躅千秋敬”。
〖释义〗⑤渊明弃官归家时,作《归去来兮辞》一文来抒写自己的心襟和志向。后诗文中常见的“归去来兮”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所作的这一《归去来兮辞》文章,诗文中引用,表示人弃官归隐。
【归去来兮】唐·杨炯《庭菊赋》:“山都津兮万里,天仓莽兮四下,凭南轩以长啸,从东篱而盈把,归去来兮何为者”。宋·李曾伯《沁园春·钱税巽用》词:“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宋·陈人杰《沁园春·送马征君归工业基础嘉》词:“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自不合刚下山来惹是非,不如归去来兮”。明·彭孙贻《沁园春·初度自嘲》词:“甚矣吾衰,归去来兮,亦已焉哉”。明·汤显祖《寄平昌时叶诸生为护郑太守碑金石之文》诗:“归去来兮二十年,门前五柳正参天”。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舍弟乞休〉》曲:“荷天朝放臣还故里,成就了归去来兮”。清·陈维崧《沁园春》词:“归去来兮,竟别公归”。又《洞庭春色》词:“归去来兮,斗鸡走狗,闾巷沉浮”。清·浩歌子《萤窗异草·桃花女子》:“归去来兮湖不归”。
【归去来兮辞】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赋傅岩叟悠然阁》词:“都把轩窗写遍,便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清·钱谦益有《得许同生书寄示似归去来兮辞》诗一首,见《牧斋初学集》卷七。
【归去来辞】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其答李持国书云:‘足下爱渊明所赋《归去来辞》,遂同东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明·冯惟敏《南吕·一枝花·〈谢少溪浑归田〉》曲:“写行乐一轴,唱一会《归去来辞》开口笑”。
【归去来词】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今人好和《归去来词》,予最敬晁以道所言”。
【归来词】唐·独孤及《癸卯岁赴南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友深》诗:“长叹指故山,三秦归来词。”又《送陈兼应辟寄高适、贾至》诗:“预知大人赋,掩却归来词。”
【归来篇】宋·朱熹《陶公醉石归去来馆》诗:“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清·林佶《游武夷登一览亭》诗:“山灵爱山亦爱我,定应招我弃官赋就归来篇。”
【归来赋】宋·杨本然《春日田园杂兴》诗:“读罢归来赋,临风欲知陶。”明·顾鼎臣《玉楼春·和桂洲相公见贺麟袍之赐》诗:“归来莫赋晋升陶潜,老去更追周吕望。”明·无名氏《杨家府演义·宋太祖受禅登基》:“倚栏读罢归来赋,肠断青山落照边。”
【归兮赋】清·钱谦益《得许同生书寄示似〈似归去来辞〉》诗:“归兮赋就喜投闲,漉酒巾将换紫纶。”
【归来引】宋·彭乘《黑客挥犀》卷八:“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陶渊明《归来引》,皆然如肝肺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归去吟】唐·李群玉《请告南归留别同馆》诗:“不胜庾信乡头思,遂作渊明《归去吟》。”
【归去来】南朝·梁·吴筠《赠别新林》诗:“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隋·卢思道《听鸣蝉篇》诗:“归去来,青山下,秋菊离离日堪把。”唐·白居易《效陶潜诗体》诗:“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唐·赵嘏《赠同乡丞》诗:“若教靖节先生见,不肯更吟归去来。”唐·韩熙载《感怀》诗:“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吟归去来,刈薪向深谷。”宋·王安石《送呈显道》诗:“功名富贵何足道,且赋渊明《归去来》。”宋·王大受《水乐洞》诗:“浩然归去来,不事不如酒。”元·马臻远《南吕·四块玉·〈恬适〉》曲:“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清·董以宁《酬邹眉雪山右见怀》诗:“莲花万仞飞鸿过,何处空传归去来。”清·崔述《题妇翁成北樵先生〈爱莲图〉》诗:“一声长啸归去来,世人枉说时不偶。”清·尤侗《别长安》诗自品:“先生去官,由任北司李时擅责强暴旗人,当为路所抑,与渊明归去来各别也。”
【归来】《隋书·〈文学传·王贞〉》:“茂陵谢病,非无《封禅》之文;彭泽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渊明调】唐·钱起《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诗:“宁辞园令秩,不改渊明调。”
〖释义〗⑥渊明做彭泽县令仅仅只做了八十几天的时间便回家归隐了。后诗文中所见的“陶令八十日”、“八十日居官”这两条用典均本此而来,即指陶渊明做八十几天彭泽县令这件事,诗文中引用,比喻人做官时间不长,在位时间极短;又“束带”一词也本“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之语而来,诗文中引用表示人整肃衣冠,也指人屈身为官或屈身事人;又“折腰迎”这一用典亦本陶渊明这件事而来,诗文中引用,比喻人屈身为官或屈身事人。
【陶令八十日】唐·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诗:“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
【八十日居官】明·易震吉《卜算子·对酒有怀》词:“八十日居官,岂遽为名悮,但媿人间馨折身,遂走柴桑路”。
【束带】唐·杜甫《归》诗:“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唐·韦应物《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又《夜直省中》诗:“顾迹知为忝,束带愧周行”。宋·袁去华《六州歌头·渊明祠》词:“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
【折腰迎】清·无名氏《醋葫芦》第一回:“不因五斗粟,惯作折腰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