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对联的典故

“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对联的典故----江河_三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223贴子:
“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对联的典故----江河收藏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三江县的一个小镇上,有这么一户餐馆业主,由于菜肴做的好,便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周方各村前来品尝,客人吃后都感色香与味美,突出了淡中清口,辣中火口,凉中爽口的独特风味,人人吃后亦赞不绝口,真是饭香菜香汤亦香,主甜客甜心更甜。一天小餐馆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当主人将几盘菜端到客人的桌上时,这一客人边斟酒边自语到:“这个餐馆太小、太显得拥挤了,这么好的菜,这么多的客人,应该搬到城里去,租个更大的地方,扩充餐馆的规模,吸引更多的客人,这不更能赚大钱吗?”客人的几句箴言,使主人心领神会,茅塞顿开,于是,主人按照客人的荐言和自己的设想,准备移迁到三里外的三江县城试试经营的情况。由于主人已经名声县域,所以移至县城开业没有几天,前来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后来,主人请人写下了一副对联:“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主人将这幅对联请人镌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餐馆门口的两边,其魄大的经营理念,名扬中国神州大地。
啊?对联的三江是三江县????
其实我写此典故,明知对联所指不是三江县,如果不这样编写的话,你就不会给我提文号了?
最早提出“三江”名称的应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的《尚书》著作。《尚书》中有一篇《禹贡》,记述了我国九州(即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的方域、地质、物产、贡赋、交通、政治、民族分布等,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人文地理的重要典籍。该书对扬州(九州之一,泛指今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上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的介绍为“三江即入,震泽底定。”这里所指的“三江”,主要是指长江、黄河、淮河,因长江三角洲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这些平原主要由长江、黄河、淮河冲积而成。&&&& 封建社会中被封建统治者定为必读的“十三经”(即13部古书)教科书之一的《周礼》,古代文经学家认为是周公(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两年后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姬旦代行王政,对周朝的巩固和发展作了重要贡献。成王长大后,周公还政成王)所作,当代文经学家从出土的周、秦铜器铭文中,认定《周礼》为战国时期的作品。《周礼·夏官·职方氏》谈到扬州时为“东南曰扬州……其川三江”。这是指古扬州一带江河纵横交错,密集如网的地形特征,与《禹贡》对“三江”的表述相同。&&&& 历史步入汉代以后,“三江”名称有了多种解释。&&&&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著名史学家班固写成了继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后的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巨著———《汉书》。《汉书·地理志》以今吴淞江和安徽省芜湖市、江苏省宜兴市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并长江下游称之为南江、中江、北江的“三江”。东汉人郑玄曾作《周礼注》,认为南江应是赣江(纵贯今江西省,全长864千米,流贯江西的赣南、吉安、鄱阳三大盆地,汇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中江应是岷江(发源于今四川、甘肃、陕西边界连接的岷山,全长711千米,流域面积166084平方千米,在四川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后改名为长江);北江应是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陕西省西部,全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68851平方千米,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在武汉市区注入长江)。盛弘之对《汉书·地理志》和援引郑玄看法的《初学记》中对南江、中江、北江“三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在《荆州记》一书写道:长江上游为南江,长江中游为中江,长江下游为北江,合称为“三江”。&&&& 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466年—527年)十分注意到各地寻访古迹,观察江河水道分布及各地区风貌,为前人所注的《水经》作注。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内容丰富、注文20倍于原文、引用典籍多达430多种、详细记录了全国1252条大小河流的走向和所经过的山陵、城邑的地理名著———《水经注》,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认为,“三江”应当是《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分江水(指据说由今安徽省贵池市分长江水东出至浙江省余姚市入海的江水,而实际上这是一条并不存在的水道)、中江(指长江通太湖一水)、北江(长江下游至出海段)。《水经注》还另引晋朝人郭璞(郭景纯)的看法,说岷江、松江(即今吴淞江)、浙江(即今钱塘江)为“三江”。&&&& 史书《吴越春秋》记载、浙江(即钱塘江)、浦江(即浦阳江)、剡江(即曹娥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即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淞江、娄江(浏河)、东江(已堙塞)为“三江”。&&&& 西晋史学家常璩编著的《华阳国志》,是中国地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最早的、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史书。《华阳国志》将长江上游的岷江、涪江、沱江称之为“蜀之三江”。明代文学家、曾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的杨慎,因触怒皇帝,被谪戍云南永昌卫35年之久,最后死在云南。杨慎学识广博,著书100余种,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明史》评价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其所著的《病榻手&&& 》一书,称岷江为外江、涪江为中江、沱江为内江,外、内、中江合为“蜀之三江”。
&&&& 中国史学历史证明,《禹贡》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人文地理重要典籍,《山海经》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然地理的名著。《山海经》先是口头传说,至战国时成书,秦汉时作有增补,共18卷,主要记述古代巴国、蜀国、楚国等40个邦国地的山川(550座山、300余条水道)、形势、土性、怪异、古迹、民族、物产及巫医、祭祀等原始风俗,是一部记述以地文地理为主、古代神话传说和海内外奇物异境相辅的名著,其独特的风格,自古便享有奇书之称。郭璞在注《山海经·中山经》时称长江、湘水(即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海洋山西麓,全长817千米,流域面积8万多平方千米,是湖南省流域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河流,汇入洞庭湖)、沅江(源出贵州云雾山,贯通湖南西南、西北,全长1060千米,流域面积近6万平方千米,流量仅次于湘江,为湖南省内第二大河,汇入洞庭湖)为“三江”。西汉时期增补了内容的《山海经·海内东经》将大江(岷江)、南江(内江)、北江(涪江)称为“岷三江”。&&&& 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将岷江、澧江(又名澧水,主要由湖南省西北的澧水、溇水、渫水三江汇成,注入洞庭湖)、湘江称为西江、中江、南江“三江”。明清时期,广西的漓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的上游名称)、左江(源自越南东北部山麓,珠江水系的邕江支流)、右江(源自云南东南部山麓,与左江在广西南宁市老口镇汇合后横贯南宁地区)也有“三江”之称。&&&& 以上这些“三江”之称,是古代时期有关人士的一些见解。近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三江”名称的定位都很牵强,主要是受到社会历史时代的限制、交通的艰难、地域文化的封闭及个人知识、经历的局限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却仍不失为古代有识之士对祖国“三江”名称的不懈探索。可以说,古代先人的这种探索,无疑是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三江”文化精神财富。&&&& 直到现在,史学界、地理界的专家学者确实不能对“三江”作出一个固定的江河名称的判定,因为中国江河众多,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百川奔流,“一江春水向东流”,大部分外流河都归于太平洋水系。通过对“三江”江名的史地知识的溯源,可以对“三江”名称作出这样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作为本文的结语:&&&& “三江”,不是固定的某三条江的名称,没有江河流域自然属性与政区属性的专指性;“三江”,应当是泛指外流河系里众多江河水道的总称。这一认识,有利于当代中华儿女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避免发生学术上对“三江”名称专指性的不必要的争议;任何江河水系的“三江”儿女,都可根据历史的渊源和历史在现实的延续,对为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提供了最无私奉献的“三江”进行认识、热爱和建设。只有认识、热爱并建设好“三江”,才会真正地形成“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经济繁荣与构建和谐社会并进的全面小康的新景象。
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
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
回复:6楼你好,没有想到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现代的网络空间,我从河北张家口瞬间来到了你们三江县,其实我写这篇文章纯属胡编,没有什么历史依据,叫你见笑了。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阅读《对联中的典故》,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对联中的典故①对联大..
阅读《对联中的典故》,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对联中的典故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它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③根据内容和用途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④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字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比如有了丢羊补牢不算晚的生活经历,才会产生文字的“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典故。⑤对联用典故,多以典喻今,以典起兴,以典褒贬,以典修辞,以典美文,以典突出主题,以典达到思想、意境艺术完美统一的效果。可见,典故于对联的重要性。因此,运用典故,要熟悉典故,积累典故,善于选择,使典故用得妥贴妙切。⑥一要了解历史。多读点古书,熟悉典故,掌握典故。我国的典故多来自经史子集,但也有用现代典故的范例。⑦二是注意典故的思想性,重视典故的教育作用。不论什么形式的文艺都要求有健康的思想性,才能美化人的心灵,起到教育作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典故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思想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而且自身还包含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精辟哲理,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受到启迪和教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说明典故教育意义的久远和巨大。⑧三要典故用得新颖,使典故在对联中有新鲜感。做到这点,要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善于从中发掘别人所没见到的思想,从新的高度加以理解,才能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好对联,以引起读者的新鲜感,增强对联的感染力。⑨四要讲究匠心技巧,活用典故。典故是现成的,但不是简单的照搬或强拉硬扯就算用典了,应在原有典故的基础上,采用变通的手法,创造异乎寻常的用法。如朱自清晚年在贫病交困中写的自勉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⑩这是用李商隐《乐游原》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稍加变动,用以表示作者在艰困的境遇中,对反帝斗争的坚定及对新的希望持有的乐观态度。小题1:阅读选文,根据对联用典的要求填空。(3分)对联中所引用的典故,要想“妥帖妙切”,就要了解历史,&&&&&,&&&&&,&&&&&。(每空4字)小题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下面这幅对联是如何妥帖妙切地使用典故的?并体会典故所表达的意思?(6分)两岁苦兵戈,一统山河,肯容吴楚东南坼;重湖惊梦影,万家劫火,怕说乾坤日夜浮。(陈逢元在民国初写的岳阳楼联)【材料一】杜甫《登岳阳楼》诗句及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杜甫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洞庭浩瀚无边的气魄,成为歌咏洞庭湖最负盛名的名章佳句。&“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材料二】陈逢元,字桐喈。湖南大庸县人。擅长诗文联语,题联以川湘二省居多。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皖、奉、直三个派系时期。皖系军阀,主要首领是段祺瑞,掌握北系政府实权,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直系军阀,主要首领是冯国璋,其后为曹锟、吴佩孚。主要势力在直隶(今河北)、湖北、江苏、江西等省,由英、美两国扶植。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控制东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注意思想&&&用典新颖&&&讲究匠心小题2:答案要点:第一问:在杜甫《登岳阳楼》诗句的基础上,采用变通的手法,使典故另有一番新意,体现了对联用典的匠心。第二问:反其意讽刺当年军阀割据。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注意⑤⑥⑦⑧⑨自然段的内容。小题2:试题分析: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然后分析用典的作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对联中的典故》,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对联中的典故①对联大..”主要考查你对&&说明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 ——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说明文写作: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对联中的典故》,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对联中的典故①对联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3040829481957241780448333779526上杭张氏化孙公祠堂楹联典故
&福建上杭县有一座张氏化孙公祠堂,供奉始祖张化孙,他是南宋赐进士,历任中宪大夫,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薨于咸淳三年(1267年),享年九十三岁。南宋时由北方南迁入闽,繁衍700多年,子孙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影响极大。他的祠堂有一幅著名的楹联,它概括了历史上著名的张姓先人的业绩,堪称张姓名人录,弘扬了张氏在历代的功绩、作用,歌颂了张氏的美德和传统风貌,真正弄懂它,可谓掌握了张氏发展、发迹史。联中嵌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万亿数字,含十七个掌故,为了读懂它,特查找了一些资料,以飨读者。
化孙公祠堂楹联:
上联:赐姓自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两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敕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悉是清河族派;
下联:扬名昭世德,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隆亿尊,依然文献宗支。
赐姓自轩辕&&张姓祖先出自黄帝之后,黄帝轩辕氏,其子少昊青阳氏的第五子挥,官为弓正,负责制弓和箭之责,他夜观弧星,受启发制成弓箭,轩辕黄帝赐其子孙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弓长,与官名弓正、大星名弧相关。自此,张姓开宗立姓始祖为张挥公也。
大儒是指周宣王卿士张仲。张仲,字忠嗣,他与尹吉甫等共同辅佐周宣王,重振国势,征伐戎狄,功勋彪炳,这段历史被称作“宣王中兴”。他曾被敕封為文神武聖,元延佑年間封為文昌帝君。
他以孝敬父母友善兄弟著称,传说张仲父亲早逝,其事母亲至孝;有兄早逝,母亲悲痛,他以次子继兄后,以慰母心;母亲和祖父同时逝世,他不但为母亲守孝,还以孙代子为祖父守孝三年。从此,张姓人家以张仲的孝友德行为豪,祠堂对联中常称“孝友传家”或“孝友家风”,孝友堂即是以张仲为始祖族群的堂号。在《诗经》小雅·六月篇中有“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烩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是说将军尹吉甫率军讨伐戎狄,设宴招待长途跋涉凯旋归来的将士和朋友,美味佳肴有蒸鳖炖鱼,这些朋友中就有享有美誉“孝友”的张仲。张仲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记入史册的张氏族人。
铭垂两篇&&张载(1020~1078年)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后封为先贤在孔庙祀之。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有《西铭》、《东铭》两篇,尤其《西铭》学术价值更高,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他认为:乾坤是天地的代称,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混合,处于宇宙之中,因为三者都是“气”聚而成之物,天地之性,就是人之性,因此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它有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世于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当年温家宝总理讲话中曾引用。
辅汉三杰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其祖开地公,其父平公皆为韩国相,秦灭韩后,投奔刘邦,辅佐刘邦开创汉朝,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是汉高祖刘邦对他机智谋划、文韬武略的评价。
张说(667~730年),字道济,洛阳人,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武则天设科举考试,张说策论为天下第一,后历任朝中及外放要职,在睿宗、玄宗朝中,三次拜相。在平太平公主叛乱、讨平突厥叛乱中屡建功勋,他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执掌文坛三十年,可谓文治武功兼得。是推动“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逝后,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功高四相”是说他与当时的三个副相(苏颋、宋璟、陆象先)共为四相,四相中,张说功劳最高。
敕封五虎&&
张飞(?~221年),字益德(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蜀汉名将,史上被评价为“万人敌”,屡立战功,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谥为“桓侯”,葬于四川阆中,现在古城西街北侧有张飞墓和汉桓侯祠。《三国演义》小说中他与关羽、赵云、马超、黄忠被先帝刘备封为五虎将军。在中国传统小说、戏剧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
博物六史&&&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是汉张良十七世孙,其父张平曾任渔阳郡守,因早亡,致张华少孤贫,曾以牧羊为生,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知多识广。魏末,经荐之于大将军司马昭,任中书省编纂国史的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朝议表奏,多见采用。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成为皇帝身边地位显赫的亲信近臣。惠帝时为太子少傅,历任侍中、中书监,官至司空。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因拒绝参加赵王伦、孙秀的谋反,遭赵王伦杀害,并夷灭三族。
张华博学多闻,曾编撰《博物志》共十卷,分类记载山川地理、飞禽走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所谓“博物六史”是指他的《博物志》前六篇记载的是博物内容,而后四卷记载的是异闻、史补、杂说上、杂说下,不属于博物类。所以史上才有“博物六史”之说。
貂冠七叶&&&貂冠是古代侍中、常侍所戴之冠,因以名贵的貂尾为饰物而得名。西汉时皇帝常对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以至郎中,加侍中名,即可入侍宫禁,亲近皇帝。故佩戴貂冠是尊贵的象征。张汤(?~前115年),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幼时喜法律,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后补侍御史。中国古代著名的酷吏,又以廉洁著称。其次子张安世(?
~前62年),字子孺,汉武帝时官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封富平侯。汉宣帝时,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成为当朝宰相,掌握军政枢机七年,人称谨慎周密。元康四年(前62年)病逝。谥号敬侯。长子延寿汉宣帝时,封为中郎将侍中,父死后,嗣富平侯爵,死后谥爱侯。此后,延寿子勃,勃子临,临子放,均承嗣侯位。放子纯嗣侯,恭俭自修,明习汉家制度故事,有敬侯遗风。王莽时不失爵,建武中历位至大司空,更封富平之别乡为武始侯。从张汤开始,七代公侯,故称“貂冠七叶”。《汉书》赞曰:“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若富平者也”。唐李商隐有诗赞曰:“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位列八仙&&&张果老的真名张果(?~735年)是唐朝著名炼丹家,邢州广宗(今河北广宗张固寨村)人,隐于襄阳条山,常往来于邢洺间。唐武则天时已逾百岁,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见,还被唐玄宗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著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神仙得道灵药经》、《气诀》、《阴符经太无传》等十一部书。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仙翁山(今张果老山),仙逝于此。后经流传将其神化,列为八仙,道教尊称他为冲妙真人。典型传说故事有张果老生于尧时,是由白蝙蝠所转化、他倒骑毛驴过赵州桥、玄宗赐婚张果老、八仙过海等。八仙其他七仙是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汉钟离、蓝采和。
唐朝还有酒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个文人都好饮酒赋诗,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咏其事。张旭(675~750年),字伯高,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仕,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是著名书法家,以草书著名,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被后世誉为“草圣”。作品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鼎甲九成&&&张九成(1092~1159年),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搪(今海宁盐官)。绍兴二年(1132),朝廷策试进士,他慷慨陈词,直言不讳,痛陈宋金形势,认为“去谗节欲,远佞防奸”,为中兴之道。因得考官赏识,选为廷试第一,被宋高宗亲选为状元。科举殿试一甲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他为官耿直清正,宝庆初宋理宗特赠张九成为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他在海宁创办书院讲授经史,著有《横浦集》二十卷,《四库总目》及《孟子传》,并传于世,其学派被称为“横浦学派”。
平兴十策&&
张浚(1097~1164年),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抗金派领袖、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他出将入相,历事高宗、孝宗两朝近四十年。并在学术上也有所获,是程颐、苏轼的再传弟子。隆兴元年(1163年)封为魏国公。死后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中兴备览》等。《中兴备览》中提出修明政治,充实国力,抵御外侮等十項策略。
另有的祠堂引用此联时,将“平兴十策”写成“平戎十策”。张方平(1007~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宋仁宗时为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神宗朝,官拜参知政事(宰相)。死后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当西夏赵元昊准备叛乱时,张方平献上《平戎十策》,认为:“西夏想来侵犯,必然从延、渭来,巢穴一定空虚。我方应该屯兵河东,轻装直进,这就是攻其所必救,使敌处于被动的打法。”宰相吕夷简赞同这一策略但没有实际采用。
书忍百字&&
张公艺(578~676年),郓州寿张(今濮阳市台前县)人,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唐麟德二年(665年),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路过寿张,听说张氏九代同堂,历朝都有旌表,因而慕名来访。高宗问张公艺何能九代同堂?他答道:“老夫自幼接受家训,慈爱宽仁,无殊能,仅诚意待人,一‘忍’字而已。”特拿出纸笔,书写了一百个“忍”字进献皇帝。高宗连连称赞,赠绢百匹,加以表彰。张公艺长子仲仁中状元,次子仲义中榜眼,后代繁衍茂盛,其家族以“百忍堂”为堂号。
金鉴千秋&&&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愿望,《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绝句。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生日)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张九龄进《千秋金鉴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劝皇帝励精图治,上赏异之。张九龄后代繁衍茂盛,其家族以“金鉴堂”为堂号。
青钱万选&&&张鷟(约660~740年),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此后又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八科考试,每次都列入甲等。调为长安县尉,又升为鸿胪丞,武后时,擢任御史。其间参加四次书判考选,所拟的判辞都被评为第一名。当时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员外郎员半千称他文章犹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
他因此赢得了“青钱学士”的雅称。著有《游仙窟》传奇、《朝野佥载》和珍贵的唐朝判例集《龙筋凤髓判》等。张鷟文笔浮艳华丽,有日本、新罗等国使节入唐,必重金购其文,《游仙窟》一文亦随之传至日本,从此在国内失传千年,清末时方为华人所见。《游仙窟》是第一部以第一人称方式写成的爱情小说,对后世传奇小说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张鷟后代繁衍茂盛,其家族以“万选堂”为堂号。
道隆亿尊&&张道陵(34~156年或178年),原名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他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生性好学,成年后博览群书,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学,特别是黄老之道尤其精通,成为当地一代名士,跟随受教者不计其数。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张道陵在青城山正式建立道教教团组织,他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并亲自撰写了《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与老子相提并论,宣称道即是“一”,“一”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最初因为凡入道者交五斗米为信,后人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又被称为“天师道”、“正一道”。张道陵被历代皇帝所推崇,谥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等等,张天师是世袭制,如今已传到第六十四代。
悉是清河族派&&&以上所举十四个典故中的张氏及家族都是轩辕帝之孙挥的后代,张挥以尹城国的青阳为居住地。古青与清同,清河之北谓清阳,据《水经注·清水》曰:“清水出河内(今河南沁阳)修武县之北黑山,东北过获嘉北,又东过汲县北,又东北入于河。”后因河水南移,故内黄、濮阳一段清河断流,但遗迹尚存。现在濮阳东9公里有一地名“清河头”,明代称“清河里”,今濮阳张仪村、班家村一带的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足见古清河与濮阳关系密切。濮阳古称帝丘,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界地区,战略地位重要,黄帝需要在帝丘设防。挥公随父住在帝丘,成人后辅佐堂兄颛顼发明弓矢任弓正。后人推断挥公所谓居青阳,即今濮阳也,如今在濮阳修建了挥公之墓,墓碑上书“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
濮阳县人民政府立”,透龙的碑冠上书“源远流长”。
张挥公的后代世居清河,因此清河成为张姓主要聚居地,成为张氏的郡望之一。现在的清河县离濮阳150余公里,古清河郡是汉高祖时置郡,辖地相当于今河北清河全县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方。东汉时改为清河国,移治甘陵(今临清东)。三国时复清河郡名,晋以后辖区缩小。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当时有“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物而居”的记载。隋改名清河县。唐清河郡属贝州,被定为张氏郡望,被唐太宗定为“乙门”,国柱之姓,可见张姓族长盛不衰。
据广东五华张氏族谱,周宣王卿士张仲是挥之后第78世,张仲之后第22世是张良。张良的八世孙张歆,字敬让,东汉桓帝时官至司徒,歆弟协卫尉,生岱后为魏太山太守,自河内徙清河。岱曾孙幸公为北魏青州刺史封陆侯。传第22世文灌为唐高宗相(公元667年),其侄张锡公元710年亦拜相,……,张歆成为清河东武张氏开祖。张家被称为“清河世泽,唐相家风”。清河之水养育了张氏子孙,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张氏子孙,更是生生不息,干粗、枝繁、叶茂,迁徙四海,成为国家倚为柱石的巨族大姓。
依然文献宗支&&&唐张九龄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张九龄是广东第一个进入朝廷中枢、位居宰辅的政治家——“千古江南第一人”
玄宗皇帝感念他的功绩,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大田张氏始祖洪恩公及其上代福建上杭的张化孙都是张九龄的宗支、后裔。
扬名昭世德&&&由此长联可以看出,历史上张氏名人很多,自秦汉至明清宰相1463位,其中张姓有63位(有称69位),57位将帅,51名状元和一大批官宦、文学家、名人。除上面提及的之外,如张仪为秦相,执连横之计与苏秦合纵之计相抗衡、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外交家出使西域名垂青史的张骞、文学家、辞赋家汉东方朔(本名张曼倩)及西晋张载、田园诗人唐张继、“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画家张择端、宋武当道士,创太极拳的张三丰、清张廷玉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卒后谥文和,配享太庙。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仅张廷玉一人;……。张氏无不扬名天下,德润四方,可谓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
但是,张氏家族也出现了一些败类,张邦昌是南宋的奸臣,俯首甘向外族称臣做伪楚“儿皇帝”、张勋是民国初军阀,人称“辫帅”,以复辟清室著称、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成为叛徒、张春桥是“四人帮”反党集团成员,曾祸国殃民等等,可谓薰莸同器,良莠参半。
注:题图由百度下载,感谢原作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汉字的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