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体中心最近的莘庄工业区区在哪我想找工作谢谢各位了

shophiecho,政治科学
首推: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赫尔德也出过同名的。还有黑格的《…
如果你关注的点只是公知为什么不出来说话,显然是模糊了视线,偏移了事件的焦点。“…
我经常在知乎上答题批判中国的影视审查。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没提「广电总局」这个具体的机构。其原因,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br&&br&广电总局,现在合并了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它下面的电影局、电视剧司,都只是负责执行的机构,它们所贯彻的审查制度,是整个党国的思想文化宣传体制下延伸出来的一个小小触角,和大的体制是高度一致的。针对这么一个具体的执行机构去批评,就像你斩掉了一个庞然怪物身上的一根小触角,确实不会带来本质改变,怪物不会死。&br&&br&除非是要批评它们的行政执行能力,但这个,说实话太细枝末节了。现在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也不是因为它们的行政能力差造成的。&br&&br&所以,心里还是多装着那个大怪物吧。
我经常在知乎上答题批判中国的影视审查。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没提「广电总局」这个具体的机构。其原因,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广电总局,现在合并了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它下面的电影局、电视剧司,都只是负责执行的机构,它们所贯彻的审查…
影视审查是社会热点话题,三天两头都会冒出来。一谈到审查,下一个话题就是分级。这两个问题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了同一个问题。以前在知乎上写过不少关于分级制的看法,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谈这个话题了,争取把所有观点一次性说清楚。&br&&br&首先,我对现阶段的中国能够实行任何意义上的分级制都不乐观。其次,我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退一万步,即使实行了所谓分级制,意义根本不大,或者说,绝对没有社会大众普遍期望的那么大。&br&&br&要解释我的观点,需要说清楚两件事。&br&&br&&b&一、到底什么是分级制,分级制怎么来的,它和审查制度的关系是什么。&br&&br&二、在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一元化体制下,电影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决定了是否可能实行分级制,及实行后是否真的有意义。&/b&&br&&br&关于第一个问题,没有必要在这里完整复习一遍西方国家的电影审查史。大家都对美国电影在六十年代用分级制取代审查制的过程比较熟悉。美国的电影审查发展模式不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模式,比如英国从1910年代起就有实行粗略的按观众年龄分级的制度,比美国早半个世纪,但美国的模式是其他国家参照最多的一种模式,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模式。美国模式最核心的一个关键,是先废除了制片法典(海斯法典),再才实行分级制。在美国人看来,这两者是不相容的。制片法典本质上是一种天主教伦理观,有人总结得好,说片厂时代的好莱坞,就是一门犹太人掌握的生意,把天主教神学思想贩卖给新教的美国。&br&&br&电影审查的标准五花八门,但基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色情、暴力、道德、政治。&br&&br&当然,在广义上,色情和暴力也都是道德问题,诲淫诲盗嘛。但这两者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它们和影像快感的生理机制息息相关,也就和电影的商业价值息息相关,所以在一切审查制度下,色情和暴力都是重中之重,需要提出来单独强调。&br&&br&色情和暴力,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曾经是宗教和伦理问题,后来渐渐变成单纯的年龄问题。因为随着时代发展,风气开明,这些国家陆续都开始承认,成年人拥有享受色情和暴力内容的权利。&br&&br&而道德和政治,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主要是关于言论自由的问题。&br&&br&因此,随着社会风气日渐宽松,色情和暴力不再构成审查的问题;随着宪法开始承认电影是言论自由的主体(主要指美国),道德和政治也不再构成审查的问题,那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全方位的严厉审查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剩下的唯一问题(「唯一」是简化的说法,当然没那么绝对),就只有色情和暴力的年龄问题了,这可以用分级来管束,于是,成年人获得了解放。&br&&br&这就是西方国家能够用分级制代替审查制的原因。在这里,分级制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扩大电影的表达空间;二是引导未成年观众。&br&&br&但是在中国,这个过程行不通,这就关系到最开始我提到的第二件事。&br&&br&不管中国普通民众的思想已经多么开化,多么多元,但这个国家仍然贯彻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和思想一元化体制。这种体制决定了在中国实行分级制几乎不可能。&br&&br&中国的电影审查,筛选的对象不外乎也是那几种:色情、暴力、道德、政治。&br&&br&先看色情和暴力。&br&&br&这种一元化体制从来没有承认过,成年人可以将色情和暴力作为一种娱乐来享受。至于为什么,这涉及到极权/后极权社会对待色情的普遍立场,超出了我们这个话题的范畴,我想不用仔细展开了,但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中国不存在任何合法消费色情内容的场所,电影没理由成为例外。&br&&br&然后是道德和政治。&br&&br&共产主义政党普遍提倡一种清教徒式的道德,这种名义上的道德洁癖和天主教会殊途同归,而和政教分离的西方国家不同,它的清教徒式道德观已经以行政手段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摆脱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br&&br&至于政治……我想都不需要分析了。&br&&br&而且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主张电影的言论自由权,来摆脱审查对道德和政治内容的限制。这,同样是不言自明的。&br&&br&也就是说,电影审查在中国将长期存在,而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一个分级制度,我看不出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br&&br&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分析一下这种可能。&br&&br&在当下的中国,即使出现分级制度,「政治题材」那个维度完全不用去想了,所以这个中国特色的分级制处理的顶多也就是色情和暴力这两个方向的问题。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我还是敢大胆断言,我们在当前电影中能够看到的色情和暴力尺度(偶尔露点,少许血腥),基本上就是体制所能允许的最大尺度,或许可以再将这个尺度放宽一点,回到八十年代某些国产片的水平(这个意思应该很多人都懂)。这决不意味着中国电影从此可以正大光明地处理色情和暴力内容,达到某些西方情色片,或九十年代香港三级片的尺度,那是做梦。理由我已陈述,在一元化的共产主义清教徒道德观下,不存在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色情和暴力,从来不是得到承认的合理消费需求。&br&&br&因此,希望出台所谓分级制可以扩大电影创作的表达空间,我觉得是过于乐观了。&br&&br&那么,这样的分级制,能n起到的也就是引导未成年观众的作用。我承认,当前的个别电影的确对未成年人来说,是有点超越尺度。但中国电影的表达空间已经非常狭窄了,再在里面划分出几个年龄层次,这不是作茧自缚吗?即使有用,那也是一块「少儿不宜」的牌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那块牌子,曾经出现过,后来被禁用了。&br&&br&上面说了很多,这就是我对推动中国电影实行分级制不热衷的原因。另外,就像我在关于广电总局的一个回答中说的,中国不存在单独的电影体制,它只是整个思想文化宣传体制的一个触角,单纯设想改进这个触角,几乎没有意义。或许有人会说,一点一点争取,有总比没有好。那么我会说,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我不相信存在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良这种可能,不论是电影体制,还是其他。
影视审查是社会热点话题,三天两头都会冒出来。一谈到审查,下一个话题就是分级。这两个问题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了同一个问题。以前在知乎上写过不少关于分级制的看法,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谈这个话题了,争取把所有观点一次性说清楚。首先,我对现阶段的中国能…
为什么?我告诉你一个粗略的数据,也是现象,韩国年度进口片引进高达600余部,本土电影却创下年度市场总额60%以上,票房榜10强占据9席,中国年度进口片不足60部,国产电影创下年度市场总额50%-60%,铮铮上榜的高产值的国产电影到底好不好看?呵呵,我都不好意思说。&br&&br&你说好莱坞商业市场已有百年,咱不敢跟他比,中韩商业片市场同样历经数十年,韩国怂了没,人家腰板挺得笔直,钢铁侠来了,一样被本土片围剿成狗,所幸人家金刚盔甲,命硬,韩国人想,我们的英雄有太多种,美利坚的英雄只有一种,动不动就要拯救世界,还自残,动不动就支离破碎,满拼的,算了,我还是买张票鼓励吧。&br&&br&人家有入狱后与女儿难舍难分的智障父亲,有带领下层基础反抗上层建筑的柯蒂斯,有历史洪流中看相的小人物金乃敬,谍战中救国和自救的表宗盛,被国家抛弃数年内心无比挣扎的金秀贤,和恐怖分子殊死较量的男主播河正宇,哪个不是真的英雄?你给我说说这些平凡的人们,有没有给你最多感动?&br&&br&你再看我们打个胎就疼痛至死的青春,买不起驴牌就白活在这个时代,开个破车上个戈壁滩就是燃死的人生。&br&&br&哎西。&br&&br&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多样?都是逼的。中国电影为什么这么单一,妈逼的。&br&&br&哦韩国电影的崛起,有三个代表事件,98年的分级制代替审查制,99年的光头运动,以及最关键的06年电影界大规模示威,为了抵抗韩政将每年放映本土电影的天数削至70多天,后两个算是韩国本土电影人士为了保护本土电影,折腾了两次暴动,99年是韩政配合WTO引发,06年是韩政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直接导致韩国电影和好莱坞正面较量。&br&&br&中国呢,一面是采用行政手段限制外国大片的进入,一面是对内严格设立条框,你要拍?呵呵我这里不仅是温室,你们都是花朵都是宝,我这里还是国宝防盗中心,你要过去?这里有许多红外线。&br&&br&我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韩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对待自家电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韩国电影里经常出现前辈一边西吧,一巴掌就拍在孩子头上,他们崇尚的,自家孩子是骡是马,拉出去遛遛,不逼一逼,你怎知它不下崽?中国家长都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嘴里,看的紧,管地又严。&br&&br&像这样的人长大了,除了吟哦一下爱情,感慨一下人生,别的什么也不会。&br&&br&所以韩政积极地制造自家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我就是要把你推出去,是死是活,你自己想。&br&&br&至于中国,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所有人都在质疑国产电影为什么这么差劲时,恨铁不成钢,别问我中国电影为什么这么单一,妈逼的。&br&&br&而很多拍了烂俗国产电影的人也会说,我妈是总局,妈逼的。&br&&br&最后献一首歌给大家,灵感源自暴强网友改编杰克逊的《Beat it》。&br&&br&前面的欧巴别走那么地快&br&看着你我的心跳也会变好快 &br&突然间你闪耀 人群中传来尖叫 &br&是逼得 那是逼得 &br&&br&我妈的双手突然推了下我 &br&此刻我应该留下还是快离开 &br&我幼小的心灵 承受如此的压力 &br&是逼得 妈说动物不能成魔 &br&&br&我是逼得 逼得 逼得 逼得 &br&我这都是 逼得 逼得 &br&&br&想赚很多money &br&又怕妈不高兴 &br&想起当年哔哩 &br&心里怕怕地&br&&br&都是逼得 都是逼得 &br&都是逼得 都是逼得 &br&&br&太多的思考已经没有时间 &br&妈你不要纠结我输给美利坚 &br&如果《超人》来了&br&那么我又是什么 &br&是烂片 就是烂片 &br&&br&老妈我打小就管我管地严&br&这严格让我觉得你法力无边  &br&老妈你此刻对我 说出心里的话 &br&说不怕 就说保护月不怕 &br&&br&都会怕得 怕得 怕得 怕得 &br&你我都会 怕得 怕得 &br&&br&拒绝长大的心 &br&伸出温暖的令 &br&连成一所温室 &br&在你我心底&br&&br&都是逼得 逼得 逼得 逼得&br&你我都会 怕得 怕得&br&&br&放慢你的脚步 &br&听听我的哭泣 &br&等等你的漫尼 &br&不再闪耀的你&br&&br&都是逼得 逼得 逼得 逼得
为什么?我告诉你一个粗略的数据,也是现象,韩国年度进口片引进高达600余部,本土电影却创下年度市场总额60%以上,票房榜10强占据9席,中国年度进口片不足60部,国产电影创下年度市场总额50%-60%,铮铮上榜的高产值的国产电影到底好不好看?呵呵,我都不好…
好的,美国突然变成了中国的一部份,好莱坞是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排第二。&br&&br&我们以去年的热门电影为例,看看会发生什么。&br&&br&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首先是前十名。&br&&br&&img src=&/b0836eaadf4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b0836eaadf4_r.jpg&&&br&《饥饿游戏》讲述了一群底层人民反抗独裁暴政的故事,而且毫不隐讳……任何编剧都不会写这样的故事,电影公司也根本不会拍。所以这个系列电影的命运就是——连故事大纲都不会有。&br&&br&《钢铁侠》讲述了解放军的武器生产商——一个富二代资本家——成为超人后带领解放军战胜XJ恐怖分子的故事……总局有一个原则,除了他们审以外,“相关部门”也得审,所以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审查是跑不掉的,由于还涉及众多军工企业(有哪些企业自己查去。什么?你没涉及?你是虚构?你以为总局看不出来你是在影射?too naive!),还得送它们的党委去审,就你这电影里男主角那吊儿郎当的样子想通过这些审查?要知道每一层审查都有一票否决权,任何一个领导不满意你这几亿就打水漂了。你说会有编剧吃饱了撑的写这个?&br&&br&《冰雪奇缘》问题不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里面的巫术可能会碰到总局的敏感神经,要做好修改的准备。&br&&br&《卑鄙的我》单纯看第二集问题应该也不大。不过这种坏人无法无天的事情在总局看来也是不能容忍的,好在此片脑洞开得太大,也许能蒙混过关。&br&评论里 &a href=&/people/kqx1987& class=&internal&&赵欣&/a& 补充道:《卑鄙的我》因为是以『坏人』为主角,所以第一部就没引进,但因为是实在太火了,而且主角『弃恶从善』了,才引进的第二部。如果按照答案中的情境,第一部也是在剧本部分被枪毙了。&br&所以更正:此系列不会存在。&br&&br&《超人:钢铁之躯》讲述了解放军在外星人面前束手无策,中国即将灭亡,男主角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故事……没有编剧会写,没有电影公司敢拍。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地心引力》尽管歌颂了航天员,但虚构了航天部门的意外事故,按总局规定,此片剧本首先要提交到国家航天局政治部审查。政治部那帮官僚大家都懂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仕途,只求上级领导不会问责自己,谁管你文艺小清新能不能拍电影?更何况中国航天确实发生过一些事故,好不容易给压下去了,你现在又要拍个电影引起大家注意?所以这部电影的命运就是:文艺小清新以为没问题,机构官僚认为你问题大了,剧情梗概不予通过。&br&&br&《怪兽大学》问题不大。&br&&br&《霍比特人》是根据当代小说改编的,而09年总局针对神话魔幻剧“泛滥”的现象进行了新的规定,此类故事要有历史依据,不能随意编纂,不能误读传统文化,要严格把关。也就是说你可以拍或者改编古代的神话故事,但不能自己凭空创作。所以此片的风险非常大。&br&&br&《速度与激情》讲述了一群飚车党横行霸道,警方束手无策,派出卧底打入敌人内部,不料却跟敌人产生了友谊和爱情的故事……按总局规定,此片先提交公安部或当地的省公安厅政治部审查,你觉得公安会在审查报告上写“同意拍摄”四个字?谁写谁倒霉。整个系列压根就不会有。&br&&br&《魔境仙踪》跟《冰雪奇缘》一样需要注意里面的巫术问题,要做好修改的准备。&br&&br&好了,前10名电影中,6部消失,3部有风险,1部安全。&br&&br&再来看11-20名。&br&&br&&img src=&/16c1a89af85e3ec3498e14_b.jp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16c1a89af85e3ec3498e14_r.jpg&&&br&《星际迷航》讲述了未来的航天部门内部发生争斗的不和谐故事……按总局规定首先提交国家航天局政治部审查,结果自然是通不过。&br&&br&《雷神》讲述了解放军面对外星人束手无策,中国即将灭亡,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上的神仙下凡拯救了世界的故事……没有电影公司要拍,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僵尸世界大战》讲述了中国爆发僵尸,D和政府束手无策,最终依靠男主角的个人神勇控制了局面的故事……没有电影公司敢拍,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疯狂原始人》没问题。&br&&br&《辣手警花》讲述了一个胡乱抓人的肥胖女警察的故事……没有编剧敢写,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冒牌家庭》讲述了一个毒贩去贩毒,最后还被警方保护了起来的故事……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中国骗局》讲述的是公安部联手一名骗术大师,共同调查一桩常委腐败案的故事……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男主角被杀,幕后凶手逍遥法外的故事……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招魂》……光这名字就足够被禁了(注:总局规定电影里不能有鬼魂,凡是有鬼有魂的恐怖片都通不过审查)&br&&br&《身份窃贼》讲述了一个被盗刷信用卡的人面对警方的不作为,被逼自己去找盗刷者的故事……故事大纲不会有。&br&&br&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0部电影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一部动画片。&br&&br&下面再看21-30名的。&br&&br&以后有空了再写。&br&&br&&br&结论:&br&&br&八大电影公司都不知道该拍些什么了,全部改做动画也不现实。由于缺乏应对审查的经验,敌不过祖国大陆的电影公司,股票止不住地跌,最终宣布破产。&br&&br&假如美国从49年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份,那么好莱坞根本发展不到今天,世界电影发展史要改写,包括被认为跟审查无关的特效等技术方面的发展也全部要改写,因为特效是为电影服务的,有强大的需求才会有强大的进步。
好的,美国突然变成了中国的一部份,好莱坞是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排第二。我们以去年的热门电影为例,看看会发生什么。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首先是前十名。《饥饿游戏》讲述了一群底层人民反抗独裁暴政的故事,而且毫不隐讳……任何编剧都不会写这样的…
因为长大了以后我们面对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我艹”,“牛B”&br&&br&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因为长大了以后我们面对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我艹”,“牛B”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谢邀。&br&&br&孩子都要学说话的。最初学些什么好呢?&br&&br&&b&好诗都是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b&&br&&b&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句子,还是念“全面推进XXX,总目标是XXX,以XXX为荣,以XXX为耻”?以后他想起小时候的文字,是记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还是“叫一声阿姨好漂亮阿姨给你糖吃啊”比较好?&/b&&br&&br&就像,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听听舒伯特,听听昆曲,听听评戏河南坠子,还是让他听“擦干一切陪你睡”?&br&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些粗鄙词句要好些。&br&&br&&br&至于担心孩子不了解……&b&诗歌哪有那么复杂?&/b&&br&&b&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b&&br&&br&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r&以日常语言解释起来的话,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俏姑娘,青年好对象。&br&哪那么复杂?世上到处是清澈见底的诗。&br&&br&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br&这种句子,意思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得到哪里去呢?&br&当然,宋之后诗爱说理,爱用典,一言难尽。那就教些《古诗十九首》,教些汉乐府,教些王维孟浩然。中国诗那么多,没必要非让孩子背《长恨歌》吧。&br&&br&至于说,怕孩子对这些诗的深文奥义不懂,那么……&br&&br&其一:这种思维,是中了教育制度的毒了。&b&诗歌的好处,就是言简意丰,一首诗解读出几万字,是学者们的事;读着赏玩,是我们的权利&/b&,当日《诗经》三百,多少风都是民间唱着玩儿的,哪有理解不理解。晏殊们宋初写词,是拿来牙板拍唱,喝酒时听的,多惬意;哪怕不理解,就当歌词唱,图个好听不行么?&br&&br&其二:《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br&&b&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b&
谢邀。孩子都要学说话的。最初学些什么好呢?好诗都是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句子,还是念“全面推进XXX,总目标是XXX,以XXX为荣,以XXX为耻”?以后他想起小时候的文字…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好久。十多天前题主就发私信过来让我答,但我迟迟不敢落笔。为什么呢?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我们可能一直为此困惑着。&br&&br&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不少人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青春期到成年后的心境的变化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教育环境的巨大反差更可能是直接的导火索。&br&&br&
不过我突然发现,所谓从优秀到平庸的过程,其实有一样东西没有变,就是“他们”(或者“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有意无意地,热切地,寻找着他人对自己的认同。&br&&br&
高中时代,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们普遍在情绪上有一种叛逆、逃脱或者释放的倾向。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寄望于课本外的世界,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吞吐几口氧气。相较于其他人,他们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宏大的关切主题,而这些很容易树立起优秀甚至“才子”的形象,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满足,并可一定程度上对冲高考带来的焦虑。&br&&br&
大学时代的游戏规则全然换了一套,“心忧天下”不再是一种可以获得社会认同感的行为,而社交广泛、名企实习、花前月下、远渡重洋等更能获得他人的瞩目,于是高中时代的佼佼者在这些现实标准下突然变得“平庸”了起来。他们看上去与其他人没有区别,是因为,这种“没区别”,和高中时代的“有区别”一样,都是在当时获得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不过佼佼者中的一部分人没有适应新的变化,因此连没区别都无法做到,只能消沉和逃避,这些反应,表面上是对环境和体制的反抗,实质上是源于无法继续获得社会认同的失落。&br&&br&
然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些人的高中时代,尽管他们很优秀,尽管他们有宽广的知识,有很高的心气。但是,有一道槛,却始终没有迈过去,这使得日后的“平庸”成为必然。这道槛,就是没有逃脱他人认同感的诱惑与限制。他们没有树立起一个坚强的内核,一个由自我认同所构筑的坚强内核。当缺少可以让内心安稳下来的独立标准时,每个人只能因环境而随波逐流。&br&&br&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不都是这样的人吗?我们买房、买车,我们买iphone、买名牌包,我们追逐一些流行又排斥另一部分,我们在微博上八面玲珑,我们在知乎上写答案然后等着赞同票一张张刷上去。所有这些事,不都是因为内心的深深渴望:要别人关注,要别人赞同吗?&br&&br&
可是,珠玉一定不在那些喧嚣的地方,而是藏于深处。看@夏昊Oscar转载的那篇文章,就能体会,在社会认同感下生活,你虽然可能变得“成功”,但必定归于平庸。而只有忠于内心独立的标准,追寻自己的信仰,才能让你与众不同,卓然而立。&br&&br&
牛逼之人从不做寻常之事。逃脱献媚于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br&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好久。十多天前题主就发私信过来让我答,但我迟迟不敢落笔。为什么呢?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我们可能一直为此困惑着。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不少人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整个社会的…
上面又变成亲美和反美人士的争论?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有专业回答的。我姑且把这个问题理解为:为什么美国在1945年后不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特别是在早期它垄断原子弹的时候。(至于战争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全人类,这里不做讨论。)&br&&br&1。 通常的解释是核大国之间的威慑。在苏联和中国拥有核武器以后,美国投放原子弹可能会遭到核报复。然而这种解释难以回答楼主的问题,即美国早期垄断核武器的时候。以及针对无核国家战争时,美国还怕个啥?比如实际上靠常规力量打得很狼狈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按题主的思路,美国政府的确声称这些战争是正义的,为了自由的世界抵挡共产主义的威胁)当然到越战的时候,你可以大胆推测中苏可能会为了北越和美国打核战争。那么朝鲜战争呢?苏联49年试验了原子弹,但朝鲜战争时并无用于实战的能力,而且我认为斯大林根本不会为中国火中取栗。&br&&br&2。实际上在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国内部关于是否使用战术核武器是有激烈争论的。换句话说,志愿军甚至中国被核爆并非无稽之谈。大家可能知道:杜鲁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和扩大战争的,而麦克阿瑟则主张对华一击。战场上的指挥官和核武器专家希望使用,但参谋长联席会议则保守得多。后来上台的艾森豪维尔,以及杜勒斯也考虑过在朝鲜使用战术核武器打破38线上的僵局。(所以你们看,一国内部的意见往往不是统一的,假想一种单一的国家利益分析常常会脱离现实)好,问题来了,最后为什么非核派占上风了?&br&&br&3。因为使用核武器的阻力太大,这个阻力不是怕被核报复。从一些解密的档案和领导人回忆录上看。第一大阻力是国内民意,美国普通民众对核武器是恐惧的,不认为它属于常规的战争工具,贸然使用国内恐失民意=选票。第二大阻力是国际舆论,杜鲁门一度露出考虑使用核弹的口风,结果西方盟国纷纷来电表示劝阻,美国还想不想领导自由世界了。第三大阻力,当然美国也考虑过中国和(可能的)苏联在战场上使用常规武器进行不理性地报复。但这在军事上不是大问题,美国大不了继续投核弹。&br&&br&4。所以,阻止美国在50年代初使用核武器的,必须包括道德,民意,形象这样的非物质因素。比如当时就有顾虑,担心美国又对朝鲜和中国使用核武器的话会被批评为“种族主义”,只核爆亚洲人。总之,外交决策从来不是国际层面上的硬实力分配的简单反映。不要高估道德的力量,但也不能低估它——汉斯.摩根索。&br&&br&2015元旦更新:&br&回应评论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批评(尽管评论者的文明程度不同):美国在朝鲜战争不使用原子弹原因,更可能是因为当时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从而无关道德。这一顾虑在当时决策中的确是存在的,主要是担心核武器的使用效果可能不佳,从而影响美国核武库的威慑力。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未使用核武器是一个多因事件,不同原因同时存在并不意味着矛盾。一定程度上,这些原因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b&我认为正是由于道德顾虑的存在,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并没有很强的使用核武器的愿望;因此在战争持续的两三年内,并没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核武器质量和数量。&/b&反观曼哈顿计划,有强烈的使用愿望,从无到有也就花了三年时间。&br&&br&参考文献Nina Tannenwald (1999). The Nuclear Tabo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br&Normative Basis of Nuclear Non-Us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53, pp433-468
上面又变成亲美和反美人士的争论?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有专业回答的。我姑且把这个问题理解为:为什么美国在1945年后不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特别是在早期它垄断原子弹的时候。(至于战争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全人类,这里不做讨论。)1。 通常的解释是核大国之…
&p&&strong&如果你把人生分为几个阶段,&/strong&&strong&我们可以分解人生,来看中国女性地位是否真的很高:&/strong&&/p&&p&&strong&1,胚胎时期、新生儿时期&/strong&&/p&&p&&strong&2,幼儿/儿童时期&/strong&&/p&&p&&strong&3,受基础教育时期(小学、中学)&/strong&&/p&&p&&b&4,受高等教育时期(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b&&/p&&p&&strong&5,择业时期/就业时期(大学或者硕士毕业之后)&/strong&&/p&&p&&strong&6,退休/老年时期&/strong&&/p&&br&&br&&p&&strong&&u&1,胚胎时期、新生儿时期&/u&&/strong&&/p&&br&&p&&b&在&/b&&b&很多研究中,有一个衡量女性地位的权威指标,叫做“出生人口性别比”,&/b&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的同时,有多少个男婴出生。如果没有进行人工选择的话(一般来说,在不发达国家的首选性别选择方式,一般是保留男婴),那么应该会有102-107个男婴出现(来源:wikipedi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0%A7%E5%88%A5%E6%AF%9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性別比&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在中国,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b& (来源:中国政府网:&a href=&/gzdt//content_204789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统计局发布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i class=&icon-external&&&/i&&/a&)也就是说中国女性地位非常之低,当父母知道这是女婴的时候,有相当部分的父母,会选择遗弃或者流产、杀死这三种方案。&/p&&br&&p&在2012年,据世界银行估计,就连我们普遍认为较为歧视女性的印度,人口出生比为1.08。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出生比是1.19。(当然,要是再把轮奸和受教育程度之类的算上,印度的女性地位确实不如中国。但是也是50步和100步的关系。)(来源:wikipedi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0%A7%E5%88%A5%E6%AF%9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性別比&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strong&&u&2,幼儿/儿童时期&/u&&/strong&&/p&&br&&p&如果有朋友去过福利院探望小朋友的话,也会发现里面的女孩,有很多健康的幼女。但是男童,就基本上是有残疾的。也就是说,女童即使健康也会被父母遗弃,而男童如果健康,就会很少被遗弃。如果您没有去过福利院的话,也可能会见过欧美的“收养旅行团”,他们基本上都抱着女童(当然也有很残疾的男童)。在北师大和新西兰共2005年共同做的研究中,也写到了这个问题:“&/p&&p&&b&我们所调查的的8 个国有福利院, 对3857 名儿童拥有监护权。在这些儿童中, 女童2126 名, 性别比为81.14 : 100 , 这个性别比与1998 年人口普查的出生性别比104.11 : 100 相比, 女性的比例较大, 可以提示女童遭到遗弃的可能性较大&/b&”(来源:&a href=&http://www.xingbie.org/download/%C9%E7%BB%E1%D5%FE%B2%DF%A1%A2%C9%E7%BB%E1%D0%D4%B1%F0%D3%EB%D6%D0%B9%FA%B5%C4%B6%F9%CD%AF%D2%C5%C6%FA%CE%CA%CC%E2.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xingbie.org/download/%C&/span&&span class=&invisible&&9%E7%BB%E1%D5%FE%B2%DF%A1%A2%C9%E7%BB%E1%D0%D4%B1%F0%D3%EB%D6%D0%B9%FA%B5%C4%B6%F9%CD%AF%D2%C5%C6%FA%CE%CA%CC%E2.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当连生存权都没有保障的时候,又何谈“尊严和地位”等更高属性的追求呢?&/p&&br&&p&&strong&&u&3,受基础教育时期(小学、中学)&/u&&/strong&&/p&&br&&p&&b&在衡量女性地位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受教育程度。&/b&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的2002年数据显示,亚洲几个国家来说,对于初等和基础教育来说,日本韩国的女性入学率和男性相等或甚至略高,印度不如日本韩国,中国还不如印度。&b&在10-14岁的学龄辍学儿童中,女童占了57.9%。在10-14岁从未上过学的儿童中,女童占超过60%(来源:&/b&&a href=&.cn/zhuanti2005/txt//content_615623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状况&i class=&icon-external&&&/i&&/a&&b&)在研究生的学历获得者中,在中国,男性占70%,女性占30%。&/b&&/p&&br&&p&&strong&&u&4,受高等教育时期(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u&&/strong&&/p&&br&&p&&b&作为一个女性,如果你非常幸运的没被父母厌弃、非常幸运的有条件上学,最后在高考的时候,也有可能遭遇性别不公和歧视。&/b&比如,高等学校会“以男生比例太低”为借口来提高女性的分数线,“2012年7月有媒体报道,&b&多所高校存在分性别划投档分数线的情况,而且女生分数线明显高于男生&/b&”(来源:&a href=&/lqzc_1/t71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广州女生剃光头 抗议高招按性别设分数线&i class=&icon-external&&&/i&&/a&)2012年,在广东省,&b&中国政法大学理科女生投档线632分,比男生投档线588分高出44分&/b&;又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理科女生投档线620分,比男生投档线585分高出35分。同时,一些非国防生专业也分性别划定分数线,且女生分数线高于男生。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科女生高出男生14分,理科高出15分。(来源:&a href=&/htmlnews/822.s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网—高招分数线女高男低被指性别歧视&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些大学解释自己赤裸裸的野蛮的性别歧视时,都会用“平衡男女比例”来为自己辩白。可是,比如在基本上历年来清华计算机系,都是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2011年入学的112个男生,17个女生,这时候,招生人员就忘记了“要平衡男女比例”,就没有给女生降低分数线。是不是很讽刺?(来源:&a href=&.cn/s/blog_46e2fj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载]2011届清华大学新生各系男女比例_dwm67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strong&&u&5,择业时期/就业时期(大学或者硕士毕业之后)&/u&&/strong&&/p&&br&&p&&b&之后,等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国女性在就业、择业中继续受到阻碍和歧视。&/b&比如,2014年,上海基层公务员/警察考试,男性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99.8,女性的合格分数线为120.0。(来源:&a href=&http://www./gongwuyuan/zc1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公务员招考专栏&i class=&icon-external&&&/i&&/a&)近期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指出,据&b&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男性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初次就业率(77.3%)高出女性(65.9%)11.4个百分点&/b&(来源:&a href=&/a/04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女大学生求职频遭性别歧视 就业率低于男生&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strong&&u&6,退休/老年时期&/u&&/strong&&/p&&br&&p&&b&衡量女性地位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老年贫困率。&/b&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33.1%,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为42.8%、女性劳动参与率为23.8%。从性别角度看,女性&b&在领取退休金上的比例只是男性的1/2,但在依靠其他家庭成员供养上则超过男性1倍,女性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养老。(来源:&/b&&a href=&.cn/s/blog_4dcbz5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老年贫困人口:数量、成因与政策&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p&&strong&&u&总结:&/u&&/strong&&/p&&br&&p&&b&硬性的歧视和女性地位低下,就可以用数字来描述。中国女性,在人生重要的6个转折点或者阶段,比较男性来说:&/b&&/p&&br&&p&&b&
------ 在出生时,更容易被剥夺生命;&/b&&/p&&p&&strong&------ 在幼年时,更容易被遗弃;&/strong&&/p&&p&&b&------ 在花季时,更可能受不到/中断教育;&/b&&/p&&p&&b&------ 在高考后,更可能接受挑剔的审查,而落榜;&/b&&/p&&p&&b&------ 在毕业后,更可能找不到工作;&/b&&/p&&p&&b&------ 在老年时,更容易陷入贫困。&/b&&/p&&br&&p&在谈论“女性”这个整体的话题上,用“我的几个走遍世界的朋友认为”,“我的爸爸认为”,“我的妈妈认为”,“我看见好色的老板对公司的小秘书车接车送”,“我丈母娘让我买房子”,“邻居阿姨是一个女大款”,“上次我在知乎上被几个女权主义者围攻了”,“张三的老婆把他揍了一顿”……这种对个体的描述方式都是缺乏说服力的。&b&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统计数字后面,带给你的感触和思考。&/b&&/p&&br&&p&&b&因为这些看似冷冰冰的数字,都是他人(她人)的沉默的人生。&/b&&/p&
如果你把人生分为几个阶段,我们可以分解人生,来看中国女性地位是否真的很高:1,胚胎时期、新生儿时期2,幼儿/儿童时期3,受基础教育时期(小学、中学)4,受高等教育时期(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5,择业时期/就业时期(大学或者硕士毕业之后)…
有些人在天朝呆得太久,已经病得很重了。&br&&br&看到不少人的论调,说《The Interview》是美国奈何不了朝鲜而祭出的下三滥意淫,说朝鲜的威胁是国家尊严被别国侮辱之后的合理反击。这些人是怎么了?&br&&br&虽然你可能已经习惯甚至认可了你所生活的环境,但你还是要明白,不是全世界的国家都像中国和朝鲜一样,举国所有媒体和文艺作品都是中央政府控制下的产物。赛斯·罗根、詹姆斯·弗兰科以及索尼电影都不是美国政府通过文宣部门掌控的喉舌,《The Interview》也纯粹是一部&b&非政府的&/b&、虚构的、荒诞的、娱乐性质的、带有显著指向性&b&但没有任何煽动或教唆性的&/b&文艺作品。它的制作是不用在政府部门立项的,发行和放映是不用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的,也不用在片头放映美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公映许可证,连给它分级的机构都跟政府没有干系,怎么就成了美国在「国家层面」对于另一个国家的敌对行为?2006 年,美国曾经在一百多家影院小范围上映过一部描述时任总统乔治 · W · 布什遇刺身亡的伪纪录片&a href=&/subject/18893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总统之死》&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否是美国针对自己的敌对行为?&br&&br&当然,尽管《The Interview》的制作和发行并非美国的国家行为,但只要朝鲜方面认为——它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丑化和攻击其伟大领导人的作品,它也当然可以通过正常的&b&政治和外交途径&/b&进行抗议或反击。即使劳动党当局选择以一个政权的姿态行动,采取诸如扣押美国公民之类的激烈手段,世界也并不会惊讶,因为这是这个国家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常态。可朝方的实际做法却是,通过&b&受雇于本国政府&/b&(但自己声称「&b&绝非来自朝鲜&/b&」)的黑客发布威胁,声称要对美国的&b&商业娱乐场所和平民&/b&进行&b&武力袭击&/b&,并以一次被世界普遍认为是&b&本世纪最惨烈的恐怖袭击事件&/b&相要挟——如果这还不算是&b&国家恐怖主义&/b&,什么才是?如果索尼面对这样的威胁而选择将影片撤档还不算是屈服于恐怖主义的淫威,什么才是?&br&&br&我相信一定还会有人说,美国各大电影公司的作品导向也都受控于美国政府的意志,或是说发布威胁的黑客不能被证明和朝鲜政府有关。请便吧。只是在你为一部电影的撤档跳着脚叫好之前,最好先照照镜子,看看能不能从中看到十三年前为 9·11 恐怖袭击(或是几天前为悉尼人质事件)幸灾乐祸的嘴脸。&br&&br&你可能还不自知,但你真的病得很重了。
有些人在天朝呆得太久,已经病得很重了。看到不少人的论调,说《The Interview》是美国奈何不了朝鲜而祭出的下三滥意淫,说朝鲜的威胁是国家尊严被别国侮辱之后的合理反击。这些人是怎么了?虽然你可能已经习惯甚至认可了你所生活的环境,但你还是要明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妃甸工业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