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波 《控诉》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感

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 九旬老人讲述劳工血泪史
您的位置:&&&&&&&&&&&&正文
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 九旬老人讲述劳工血泪史
&&&&前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合格,准予使用。由于教科书内容包含不少严重歪曲历史、粉饰侵略的内容,引起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强烈反对。昨日上午,一个报料电话打进本报热线透露,成都工具研究所有一位90岁高龄的退休老人王同汉在抗战期间曾被日本兵抓到东北黑河当劳工,在日寇非人的折磨下,老人落下了一身病痛。本报记者随即前往采访了这位将血泪往事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  在府青路东二街成都工具研究所7栋的一套宿舍里,记者见到了这位饱经沧桑现在安享晚年的老人――王同汉。岁月的刻痕,在老人脸上留下了沟壑般的皱纹。在老人平静的回忆中,已经看不见对65年前那段国仇家恨的慷慨激昂。只是在说到一些极为痛苦的地方时,老人会不由自主地将脖子一梗。也只有在此时,记者才能感到让老人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是何等的残忍。  采访进行得异常艰难。记忆的淡化和高龄的困扰使老人在回忆往事时断断续续。由于老人耳背,不得不由他55岁的儿子王成祥充当“翻译”的角色。  在采访中,“苦”字几乎贯穿了老人回忆的始终:日子“苦”,吃的橡子面“苦”,干的活“苦”,住的地方“苦”……  “苦得很啊!”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王同汉老人见到记者第一面时,用浓重的东北口音说道。在此后的采访中,“苦”字几乎贯穿了老人回忆的始终:日子“苦”,吃的橡子面“苦”,干的活“苦”,住的地方“苦”……  1916年1月,王同汉老人生于山东省肥城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老人一家搬到了哈尔滨市,并在哈尔滨附近以种地为生。此时的东三省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占领地,日本人在此对中国人进行着残酷的殖民统治。  为了贴补家用,王同汉16岁便外出寻觅各种生计。当时的他先后干过泥瓦匠、洋车夫。“9?18事变”后,寻常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而日本人的统治也更为残酷和暴戾。这时,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中苏边界的阵地,开始大肆抓捕劳工修建各种建筑。那时的哈尔滨,到处都传来有人被突然抓走的消息。尤其是对于街头小贩、各种卖苦力的人,日本人更是毫不手软,几乎是见到一个抓走一个,一时间人心惶惶。  1940年春季的一天,老人突然被日本兵抓进一间关满中国人的屋子,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  终于有一天,灾难突然降临在王同汉身上。“那天的事我永远记得!”1940年春季的一天,正在街上拉洋车的王同汉突然被几个日本兵拦下,不由分说地将他带到一间屋子里,里面已经关押了很多中国人。这些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大家都晓得日寇的残暴,所以都不敢问。  过了几天,王同汉等100多人被日寇赶上了一列装满中国人的火车。随后,火车径直向北行驶。在经过了几天的颠簸后,他们来到了中苏边境上的小城黑河(现名)。在这里,他们被告之要修建从黑河到哈尔滨的公路,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的中国人开始哭泣,但当即就遭到日本人和汉奸的毒打。汉奸们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去修路,要么被枪毙。在刺刀和皮鞭的淫威之下,中国人只有选择沉默。这一刻,王同汉等人都成了劳工。  他们这一批劳工主要是做修路工,“日本人根本不把我们当成人看,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连条狗都不如。”  在黑河,王同汉等人的姓名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日本人给他们的编号。王同汉这批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修路。  修路是一项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65年后的今天,王同汉老人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日本人给的食物:“每顿一碗橡子面,随便你吃不吃,一年四季都是吃这个。”  “现在的人大多不知道橡子面的味道,苦得像黄连,简直没有办法下咽。但是不吃又不行,没有体力干活啊。”说到这里,老人咂了咂嘴,仿佛在回忆当年的苦涩味道。  “日本人根本不把我们当成人看,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连条狗都不如。”老人说,他们这一批劳工主要是做修路工,每天天不亮就被叫起装运土石料,一直干到天黑才让回去,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在10个小时以上。  在残酷的条件下,大量劳工被折磨致死。劳工们死了以后,日本人命令活着的劳工将尸体抬到荒地里就不管了。  吃的差,住的地方更简陋。“就在工地附近,劳工们用席子搭起了工棚,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  工作中,日本人更是毫无理由地打人骂人。“只要他看你不顺眼,上来就是一阵暴打。”老人讲,在那里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来自监工的毒打,生命安全根本没有保障。因为在干活期间,无论你有何原因,只要稍微慢了些,工头立即会用皮鞭抽打。而对于劳工生病的问题,只要看到有可能好不了,马上就扔到荒草地里,任其自生自灭。  在这些残酷条件下,大量劳工被折磨致死。劳工死了以后,日本人命令活着的劳工将尸体抬到荒地里就不管了。“好多人最后连尸骨都没留下,因为工地附近有很多狼,见到尸体就吃,惨啊!”到现在,当时游没于工地附近的一种白眼狼仍然让老人心有余悸。  劳工的外表非常好认,只要是身上布满伤痕的人出现在“热河”,百分之百都是逃跑过的劳工。  由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煎熬,几个月后王同汉准备逃跑。他趁监工不注意,悄悄溜到草丛中躲了起来,然后趁着夜色逃跑。两天后,他跑到了一个叫“热河”的地方,准备乘火车回哈尔滨。  到这时,他穿的还是当初被日本人抓走时穿的那身棉袄。在长期的劳动中,棉袄已经破烂不堪,这身打扮很快引起日本兵的注意。  “我还记得,被抓之前我遇到一个好心人,他给了我一块钱让我买火车票回家。就在我庆幸遇到好人的时候,日本兵将我抓住了。”回到工地后,王同汉被打了个半死,监工警告他下次再发生同样的情况,就要杀了他。后来他才明白,劳工的外表非常好认,只要是身上布满伤痕的人出现在“热河”,百分之百都是逃跑过的劳工。所以日本人抓逃跑的劳工,一抓一个准。  1945年8月,老人回到阔别数年的家里。“父母亲看到我时,简直不敢相信我还活着。”  从这以后,王同汉一直坚持到1944年的7月。来自牡丹江市的劳工刘永正(音)和他一起准备逃跑。在吸取了上次逃跑失败的经验后,他俩向另外一个叫一面坡的地方逃跑,他们遇上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部队,两人就一起加入了部队。  1945年8月,王同汉知道日本人已经投降了。直到此时,他才敢回到阔别数年的家乡。“父母亲看到我时,简直不敢相信我还活着。”  家人团聚的日子是幸福的。回到哈尔滨,王同汉又找了一辆三轮车,靠着它和自己的力气努力赚钱养活家人。  1949年,哈尔滨工具研究所成立,王同汉被研究所招聘为临时工,由于他吃苦耐劳,半年后转为正式工。1965年,国家在进行大三线建设时,将哈尔滨工具研究所整体搬迁到成都,并更名为成都工具研究所。王同汉随厂来到了成都,并定居下来。  王同汉老人的儿子王成祥说,这段经历父亲很少和人提起,他实在不愿意再回忆起这段痛苦的过去。而这次他公开自己的经历,是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在家破山河碎的当年,东北有这么多的劳工含冤埋骨。(本报机动记者周牧 刘晋川)  链接>>>>>  以战养战掠夺中国劳力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依据“以战养战”的战时基本国策,为了大量掠夺中国的资产和劳动力为其侵略战争服务。1938年6月,日军在北平成立了新民会劳工协会,在青岛成立了山东劳务福利局,在济南成立了山东劳务公司等半官半民的搜刮劳工机关。1939年2月,日军又在青岛成立了大陆华工公司,1941年7月,日本侵略者将上述机关合为一体,组成华北劳工协会,并在北平、塘沽、石门(今石家庄)、太原、济南和青岛等地分别设立战俘劳工集中营,关押了众多的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日本侵占东北后,仅从华北强掳到东北的劳工就高达800万人,在煤矿、港湾及军事工程等从事苦役。  1500余万中国人被征当劳工  日本从1935年至1945年8月,共强征、役使中国强制劳工总数约为1500余万人,其中东北、华北约1300多万,华中、华南约150多万。日本在华开采的最大煤矿淮南矿1942年至1943年即使用华北强征劳工3.6万人,死亡1.3万人。安徽马鞍山铁矿是日本掠夺的重点铁矿,8年中强征使用劳工也达数万人。据日方有关资料统计,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共分在矿山、军事土木工程、造船、港湾装卸等135个部门,全部从事重体力劳动。  据“9?18”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介绍,二战期间,东北地区被抓劳工有八九百万人,目前,幸存下来的人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这批活的历史资料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就会消失。据《千山晚报》
编辑:秋水&&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川教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川教版
有​效​参​与​,​合​作​探​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