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华与陈诚夫人哪年去世的,有第二任丈夫吗

北京的月季(二)—月季夫人蒋恩钿
北京的月季(二)
月季夫人蒋恩钿(dian)
文档资料摘自网络,图片均为原创
看到北京姹紫嫣红的月季花就会想起一位在五十年代被陈毅元帅成为“月季夫人”的蒋恩钿女士。就是这位温文尔雅的女士最早宣传现在世界主流月季花的母本来自中国,并呼吁要重振中国月季要重振往日的辉煌。因为她的关系英国皇家月季协会一直和中国保持联系,中国古代月季作为世界月季之母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蒋恩钿出生与苏州太仓城厢镇新华西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家祖上较富足,她的曾祖父还是个思品知州,蒋园就是他们家的私家花园。1929年,清华大学首次到南方招考女生,蒋恩钿被西洋文学系录取。1937年29岁的蒋恩钿在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多年后嫁给当时已经成为银行家的清华经济系同学陈谦受。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亲自为他们主婚。结婚后,蒋恩钿和丈夫一起去美国留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蒋恩钿与她的丈夫银行家陈谦受从美国回到北京。
当时蒋恩钿夫妇常去一位旅欧华侨吴赉卿先生家中做客并欣赏月季。吴先生17岁入读剑桥大学,到1934年取得了7个学位,最高为医学博士。他热爱月季,倾平生精力,到1948年为止,已引进国外2000多个月季新品种。他热情好客,北京的寓所成为他义无接待华侨的场所,每当他家的月季花开放,就主动要请客人赏花,并亲自端上茶水,一年最多要举行9次赏花酒会。因此,吴先生的寓所成为了一些文人、画家、名流汇聚的地方。这期间,蒋恩钿和丈夫成了吴先生加的常客,且欣赏和研究月季花特别专注认真。
1951年,70岁的吴先生病重,临终前提出接替他月季事业的人要符合三个条件:年富力强,能把月季花当做事业来办,而且有财力把花买过去;懂英文,可以研读他一生几类的欧美几十本月季花专门书刊;家里要有个大院子,能把吴家的400多棵月季移种过去。实际上这三个条件完全是按照蒋恩钿的情况设想的。吴先生病逝后,蒋恩钿义无反顾地接收了吴先生的重托,把吴先生的400棵月季移栽到自己北京的加重并精心培育。1953年,因蒋恩钿的丈夫到天津工作,这400棵下地才两年的月季又由北京搬到了天津。此后,蒋恩钿在加重园子里为月季松土、剪枝、施肥、插扦繁殖,手臂上被月季刺扎的没有一块好皮肤,但她无怨无悔,有通读了吴先生留下的书刊,并向园艺家学习请教。几年后蒋恩钿对月季培育养殖了然于心。
1958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去天津看望他的这位清华老同学,并力邀蒋恩钿到北京为建国十周年进行城市美化工作。明确提出能在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周围建一个月季园。在丈夫的支持下,蒋恩钿把自己园中的月季花全部捐献给了人民大会堂月季园。因为蒋恩钿已经有了两次移植月季的经验,这次在北京园林局李嘉乐、刘少宗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从天津加重移植月季到人民大会堂就非常成功。到了国庆十周年前夕,数百种月季就一齐准时绽放,而且完全按照蒋恩钿事先设计安排的颜色组成和图案开花,为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增添了缤纷的色彩,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称赞。
人民大会堂月季园成功后,蒋恩钿应北京市园林局之邀出任顾问。从1959年到1966年的7年中,她全身心地完全义无地投入了月季事业。工作地点设在天坛公园,不拿天坛公园的工资,只拿往返京津的车旅补贴,即每月50元车马费,其实就是义务工作。她的住处在天坛公园祈谷坛西坛院的斋宫内,有一排原来是太监为皇帝准备糕点的五间一溜坐北朝南的小平房,东西两间打通作为蒋恩钿的工作室兼卧室,西面三间是四位女工的宿舍。蒋恩钿这间住房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床一桌,两张沙发之间是个小圆桌,进门一边是个脸盆架子,一边是个简易书架,里面没有厕所。为了照顾天津的家,蒋恩钿一个星期在北京工作,一个星期回天津。到北京工作时,蒋恩钿早上从天津坐火车到北京,手提一只白藤条蓝,里面总有几支月季花枝,感到天坛公园住所,她脱掉呢子大衣,换上自制的与普通女工一样的工作服,就到月季园工作。她平易近人,对谁都很客气,与普通工人打成一片,凡事都尽量身体力行,不搞特殊化。每天吃早饭时就带一个竹壳暖水瓶自己打水回来,不要工作人员帮忙。早上是一碗棒子面粥,半个馒头就咸菜。中午她窝窝头实在吃不下,但绝不超过工人两毛钱的伙食标准,到小食堂买一碗馄饨两个烧饼。到年底,公园给职工分点猪肉等年货,她从来不要,知道明天要分东西,她提前一天就走了。她生活上简朴,工作却非常认真投入,为了摸索月季花的扦插技术和过冬技术,又为了因地制宜节约成本,她从公园边的收旧货店花两分钱一个,买来1000个广口玻璃瓶,倒扣在扦插枝上,完成了“如何生产大量的自根苗”和“月季花怎样过冬”的课题研究,非常实用。她的培育基地选在祈年殿西北的一片桃园内,从解散的技校选了四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和一个清洁工当徒弟,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月季,后来这五个人在蒋恩钿的言传身教下,都成了种月季的能手,那个清洁工人就是后来成为全国一流的花卉高级技师刘好勤师傅,他是继蒋恩钿后能通过看月季叶子识别以后能开什么花在全国数第一的人。
1963年5月中旬,天坛公园迎来的当年第一个月季花季,那是相当轰动的。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百姓从五彩缤纷的月季中又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因此成千上万的市民争相涌到天坛公园看月季,一些重要的领导人如朱德、陈毅、张鼎丞、王稼祥、郭沫若等都来到天坛公园月季园来观赏。一次朱德、陈毅一起来到月季园,蒋恩钿也在场,陈毅对朱德说,你是兰花司令(朱德喜欢养兰花),然后指着蒋恩钿说,你是月季夫人。这就是月季夫人的来历。
这7年间,蒋恩钿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月季文献,写下了许多实验记录。她考证出:月季来自中国。1806年,即清嘉庆年11年,英国胡姆爵士在广州郊区花地将四种中国月季带到欧洲,从此使中国的月季走向世界,打破了过去认为月季玫瑰来自欧洲的传说,这是蒋恩钿女士重要的学术研究贡献。蒋恩钿还对所有可以搜集到的品种做了分类,编写了月季品种目录。对于只有英文或法文名字的月季逐一翻译和编定中文名字。月季品种的鉴定对于弄清中国品种,指导今后的杂交培育新品种十分重要。7年中,蒋恩钿共对500多种月季做了名字的鉴定。
&&除了天坛公园外,蒋恩钿还和陶然亭公园的陆翠斋工程师合作,帮助见了陶然亭月季园。利用会天津的时间,她不但恢复了家里的月季园,还和天津园林局的工程师一起,帮助建了天津睦南道月季园。短短七年间,她帮助京津地区先后建了四座月季园。
人们不会忘记蒋恩钿女士对我国月季事业发展倾注的心血。她在月季花种植方面收过不少徒弟学生,最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著名物理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吴有训,他在科学院住所大种月季,挖坑、浇水、施肥、剪枝、打药、除草,样样都是亲自动手,又按科学规律办,所以他养的月季棵壮花大,屡屡受到蒋恩钿的表扬,另一位是康有为女儿康同壁的外孙女罗仪凤,康宅也种了月季,她爱月季如命,在1966年“文革”开始后,罗仪凤被迫用开水浇死月季花,有人十分担心她有辞世之心。还有一位是文学家叶君健的夫人苑茵,她是通过吴有训夫人介绍向蒋恩钿学种月季的。她在改革开放后,和朱秀珍女士共同发起成立北京月季花协会,后成为中国月季花学协会。苑茵八十年代随叶君健应丹麦女王之邀出访,在法国拿破仑公园的花园中,接受了一支当年约瑟芬王后的品种。她将之带回国内,在广州下飞机时被海关拦住,后由省委书记任仲夷作指示:“苑茵是研究月季花的,请放行。”这株花现仍在苑茵家中,爬满了墙。最近苑茵出版的“往事重温”中提到这个细节。年,蒋恩钿多位学生出版了“月季花事”和“月季花”专著,冰心老人和陈慕华分别作序,肯定了月季夫人蒋恩钿为月季事业作出的贡献。冰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清华兼课,蒋恩钿听过她的课,长期以来,冰心和蒋恩钿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冰心是蒋恩钿月季事业的全力支持者。1993年英国出版了一本“A
Heritage of
ROSES”(月季的遗产)书籍中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了蒋恩钿女士对中国月季事业的贡献,并刊登了她在家中月季园的照片。
文革时期的蒋恩钿,仍精心守护着家中园地里的最后一批月季,她还养了鸡,用鸡粪为月季施肥。74年她患了乳腺癌,但她还很乐观,表示手术后想再回到北京从事她的月季事业。因为这时他的丈夫已经去世,以后她不用两地跑,可以专心从事她喜爱的月季事业了。这时,北京市决定恢复香山植物园,也拟请蒋恩钿再次担任顾问。谁料到,1975年,67岁的蒋恩钿因手术后出现问题,不幸于手术三天后的6月22日在天津逝世。徐志长、刘好勤和北京、天津的花匠们出席了她的追悼会,并在她的遗体上洒满了月季花瓣,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她对月季事业的奉献精神将长存于五彩缤纷的月季花之中。
蒋恩钿为之作出巨大贡献的月季事业,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美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慕华的四个女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