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米歇尔马什在一场酒会上回答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1948年)
[日历史资料]
&历史上的8月11日
&历史上的今天查询
选择其他日期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1948年)
&&&&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离1939年圣诞节只剩下10天,影片《乱世佳人》终于与观众见面了。首映式选在《飘》的故乡亚特兰大举行,整个美国为之瞩目。当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大明星费雯丽、克拉克?盖博等人抵达亚特兰大时,从机场到酒店万头攒动,一路飘洒着五彩纸屑,内战歌曲《南方,南方》回荡在这既年轻又守旧的城市上空……在亚特兰大洛伊大剧院门前,守候在这里的人们已经等了整整一天。首映式的入场券非常难得,普通百姓能在此时此地见到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已深感荣幸,更何况他们还将等来他们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原作者――亚特兰大的骄傲。&&&&黑色豪华轿车由警车开道直抵灯火通明的剧院门前广场,在市长的陪伴下玛格丽特来到麦克风前。主持人的介绍被一阵震耳欲聋的声浪盖住,当玛格丽特?米切尔消失在门道中时,人群里又爆发出惊雷般的喝彩声。&&&&玛格丽特?米切尔,日出生在亚特兰大,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并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 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 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始了厄普肖。&&&&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好莱坞岂能放过这样一本“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美国小说”?&&&&接下去,便是从小说到电影的艰苦历程。版权所属、剧本改编、制片人、演员、导演……整整折腾了三年。终于,这部定名为《乱世佳人》的影片和观众见面了,整个美国,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米切尔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却渐渐从辉煌走入平静,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这个世界却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扫二维码关注
中国红酒网微博
中国红酒网微信
做最权威葡萄酒行业门户,本站运行十一年六个月
每月品牌排名与点评:
[本站系中国葡萄酒业评论家委员会、酒类专卖管理局、酒类检测中心、酒类行业协会等授权发布新闻信息、检测报告、行业动态的官方指定专业媒体]
最新滚动要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一周新闻排行::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红酒知识→ 一场关于有机葡萄酒的辩论
一场关于有机葡萄酒的辩论
新闻发布:中国红酒网
&nbsp&nbsp&nbsp&nbsp尊敬的米歇尔?贝丹先生与提耶希?德索夫先生:
  您对我们行业的关注使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但是,我不得不在此指出一些文中较为模糊、需要明确说明的地方。
  首先,有机农业并非只是一个“概念”。它实际上是官方质量的保证,由法国国家原产地命名与质量监控局(INAO)管理,和原产地控制命名(AOC)、原产地保护命名(AOP)、地理标志保护(IGP)以及传统特产保证(STG)一样。
  因此毋庸置疑,“有机农业”的法律地位是非常明确的:有欧洲统一的监管规范,所有想要获得有机标识(BIO)的葡萄农均须遵守,并且每年强制年检,检验机构由INAO和全球商业地产协会(CORFAC)指定。
  我们尊重那些有意愿加入有机农业的葡萄农,也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小范围的土地上进行尝试,但有机农业这个标识,是必须经过严格监控和认证才能得到的。因为正是由于这项监管体制的存在,有机酒才不可能成为一种“欺诈”。
  一方面,监管体制已经存在,其中有机酒(Bio)和生物动力酒(Biodynamique)分别独立成项,而“天然酒”或者“纯正酒”的定义则完全是酿酒者各自的理念。因此有机酒并不都是“天然酒”,而“天然酒”也并不都是有机酒。其中的区别虽然十分细小微妙,但当面对消费者时,再小的区别也需要加以强调,而这也正是您的工作,而您行文中的深意却不时地让我感到困惑。
  您曾经在另一篇文章中批评过传统葡萄种植,可是您却也提到了“文明的退步,似乎人们对于一切化学化的应对方法只有回到刀耕火种这一条道路,而有机葡萄种植者则是一群蒙昧无知的教条主义者,拒绝一切进步理念。”请您理解我的困惑,以及我认为更严重的,是您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惑。
  请您允许我冒昧地在几点技术问题上提醒您:
  第一,有机葡萄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的只有“硫、铜和生石灰”三种制剂。这意味着,有机作物监管标准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化肥、以及化学合成杀虫剂。法国政府在去年5月正式认定帕金森综合症和化学聚合杀虫剂的使用之间存在关联,这一点很有必要在此强调。
  第二,关于铜,这是所有葡萄种植者都会使用的一种元素,无论是有机还是传统,但使用分量受到限制。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担心这种元素使用,所以有机葡萄种植者才会一直不懈地努力,通过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研究,将铜的用量控制到大大低于法定标准。又正是因为我们有责任感,所以葡萄种植技术研究机构才成立了众多研究项目,多年来在降低铜使用量和寻找替代品方面潜心研究。您看,这些行为似乎和您所谓的“文明的倒退”有着天壤之别。
  第三,关于转基因的假设,您的言论又一次让我困惑。有机葡萄种植者不可能选择转基因作物,这一点您一定知道的,因为欧洲监管标准禁止在有机农业中使用转基因产品。当欧盟议会左右为难,各个成员国之间存在各种意见分歧,当消费者激烈抗拒转基因以至于众多大型超市品牌都需要保证商品中不含“转基因”产品时,我真的不确定,转基因是否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不过,如果您指的是基因选择,我当然只能同意。因为尊重生态多样性、选用最适合环境的作物品种正是生态农业的目的之一,而生态多样性是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机农业从业者们也在为该领域的各种研究项目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您看,细微差别是很必要明确的。
  我还是坚信――虽然被人说太天真――您还是相信有机酒的好处的,不然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杂志里推荐优质的有机葡萄酒呢?。我也坚信,您不是为了炒作才将“有机”和“传统”和“生物动力”等概念对立起来。这就好比,法国有机农业技术研究院(ITAB)和法国葡萄及葡萄酒研究院(IFV)最近也建立了伙伴关系,刚好证明,业内的争议不会影响我们的合作。
  因此,我也将很高兴和您坐下来倒上一杯有机酒,继续这样个人意见的交流。因为正像您所说的,我们都爱“高卢的美酒”。在此,尊敬的二位先生,请接受我最诚挚的问候。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阿兰?黑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法国有机葡萄酒业联盟(FNIVAB)主席
&nbspscreen.width-430)this.width=this.width"> &nbsp&nbsp&nbsp&nbsp尊敬的阿兰?黑务先生,
  我收到并仔细阅读了您写给Bettane+Desseauve的公开信。我非常欣赏您的节制,以及您作为领导者,希望代表相关从业人员捍卫AB有机标识的真诚决心。
  我的观点很明确:现有的关于有机农业的法规虽然详细,却仍不足以令人满意――至少对真正有心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人们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还认为,“原产地”(appellations&nbspd’origine)这一概念应得到同样的重视,它与有机农业一样都是与时俱进的进步理念。同时,我们必须尊重那些为维持顶级酒的质量而作出努力的人,并且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因此我试图澄清关于“有机葡萄酒”的那些数不胜数的小谎言和概念混淆。
  我恐怕您的这封信也在为此类混淆推波助澜。
  没有人妄图否认有机农业标识的合法性,它的认证标准符合公权力认可的法律法规,认证的本身也由独立的私人机构操作。唯一困扰我的是,和那些声称“获得认证的葡萄酒优于其它葡萄酒”的人一样,您也将这个标识说成是“官方的质量标志”。我一向承认,通过理智地观察自然而建立起的、尊重土壤和自然环境的耕作方式,确实可酿造出高品质的酒。&nbsp但是用其它方法(有时是更严谨的方法)生产出的葡萄也可以同样的优质。简单粗暴地把葡萄酒分为两个对立面:“有机优质酒”和“非有机普通酒”,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语言陷阱,后果就是会迷惑公众。我知道这听起来很严重,但我想不出其它的表述。
  难道原产地葡萄酒(AOC级别的葡萄酒)中真的能分出“有机酒”和“非有机酒”这所谓的两大阵营吗?前者就一定比后者优秀?前者理所当然就能享有官方的质量认证而后者就一定不能?我们在国际上最享有盛名的品牌大部分都是“非有机酒”,难道它们的品质真的不如那些“有机酒”吗?如果“有机酒”的质量必然超过“非有机酒”,而政府又声称自己不仅有义务保护原产地葡萄酒的真实来源,还应该保障它们的质量,那为何不干脆规定所有的原产地葡萄酒都必须是“有机酒”?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范围更广的语言陷阱,那就是:我们是否有权贩卖“道德”。
  “有机农业”这个标识,虽然号称是“官方质量的认证”,但却是在欧洲范围内通过谈判制订出来的,并且是由独立于政府的私人认证机构所掌控。这种权力下放十分可疑,与政府直接参与保护和控制农产品的原则背道而驰。有机农业不是买卖交易,也不是交易规则,它应该在更深层面上得到探讨,即:如何制订完善的可持续性发展,又如何实现它?
  如果有机农业的认证只涉及原材料,也就是葡萄本身,那么关于这个标签和其初衷之间的不协调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足以让我们如此大费周章地为其合理性而争论。我依然认为酿酒人有享用材料和分子科技研究成果的自由和权力,政府也不应该禁止转基因的科学实验,我相信这两条能让我们在可持续性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道路上,比那些拒绝科学的教条主义者走得更远。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一种耕作方式会比另一种缺乏诚意,每种方式都体现了采用者对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的管理理念。但出于单纯的商业目的,仅为了满足销售渠道的需求而统一设定葡萄种植和发酵的方式,只会产生严重的概念扭曲和冠冕堂皇的谎言。理论上,一切优质的葡萄酒的发酵过程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都可以被称是经过天然的、有机的程序酿造而成。通过所谓的“产品生产条例”来突出“有机酒”的优越性,等于向公众暗示没有获得认证的酒就不是天然的。这种混淆让消费者非常困扰:为何那么多的“非有机酒”在市场上的售价远比大部分“有机酒”要高得多呢?政府一定不会告诉大家:因为很多“非有机酒”在种植和酿造上更为严格更为精心所以造价更高(当然也有供求问题,这又是另一个论题了),所以售价也更高。如果强制要求酒签上加入硫、铜的残渣或杀虫剂含量,人们就会发现,“有机酒”的标准并不比出色的“非有机酒”的要求高出多少,即便在不同的“有机酒”之间也相差甚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米歇尔?贝丹先生与提耶希?德索夫 &nbsp
  值得关注的30家有机酒庄
  拉格德酒园   Alois&nbspLageder   拥有超过150年的酿酒历史,自2004年开始,庄主Alois&nbspLageder依据生物动力学对他的葡萄园的葡萄树进行栽培。现在年产量125,000箱,其中70%是白葡萄酒。
  勒桦酒庄   Leroy   创始于1868年,现由Lalou-Bize-Leroy女士经营管理。从1989年起在生物动力学条件下种植着葡萄。老藤酿造,低产量,并且自然装瓶,是勃艮第的明星酒庄。
  娜缇瓦酒庄   Nativa   来自智利,2007年开始全面运用有机培植系统,主要种植赤霞珠和霞多丽。酒庄致力于最大化地利用葡萄园的天然及可再生资源。
  德莫?罗德瑞兹酒庄   Telmo&nbspRodiguez   来自西班牙,由葡萄酒酿造专家Telmo&nbspRodriguez和Pablo&nbspEguzniza合作成立于1994年。酒庄酿造的葡萄酒在反映出产区的特性的同时也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智利桃乐丝酒庄   Miguel&nbspTorres&nbspChile   由桃乐丝第五代继承人Miguel&nbspTorres在1979年时成立于智利库里科,是智利第一家使用现代化酿酒设备的酒庄,也是智利有机的先行者。
  拉霍兹酒庄   Laroche   酒庄秉承“在最优秀的产区做最好的葡萄酒”的理念,因地制宜,为每个葡萄品种都精心挑选了最合适的园地,让它们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卡兹酒庄   Cazes   位于鲁西荣地区,拥有220公顷的100%绿色有机葡萄园,生产品质出众的葡萄酒,是鲁西荣产区卓越风土的代表。在10年前开始引入生物动力法的理念。
  奥吉尔酒庄   Ogier   位于帕普教皇新堡产区,具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优势,并且超过25年未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已完成完全有机葡萄种植的转化。
  卡斯酒庄   Ch&teau&nbspGassier   位于普罗旺斯,经过地中海海风的冷却和干燥,酿出的酒具有一种特别的细腻感。酒庄在2010年正式投入有机种植,将在2014年达成有机认证。
  黑卡乐酒庄   Rigal   酒庄的葡萄园涵盖法国西南部,吸取了各地的特点,其特有的酿酒技术为传统酿酒文化的保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安托万?莫埃克斯酒庄   Antoine&nbspMoueix   位于圣埃米利永产区,经历了数代传承,致力于酿造波尔多最好的葡萄酒,对葡萄酒酿造极具热情,酿造过程也是一丝不苟。
  彼兹尼男爵庄园   Baroni&nbspPizzini   1870年成立,创始人Baron&nbspGiulio&nbspPizzini是当时的皇室贵族。酒庄遵循葡萄园的自然规则和有机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方式,多次获得世界有机葡萄酒竞赛的各类奖项。
  那塔拉瓦庄园   Ngatarawa   是霍克湾葡萄酒协会会长Alwyn&nbspCorban的酒庄,有百年历史,也是新西兰最早的精品酒庄之一,更是新西兰高档酒业的先锋。
  奥拉酒庄   Ara   新兴酒庄,董事长Christine&nbspPears积极地与当地媒体合作,热衷参加葡萄酒比赛,实力雄厚。出产黑品乐、灰品乐、长相思的葡萄酒。
  特内提山酒庄   Trinity&nbspHill   庄主Robert&nbspWilson一家在1987年因一杯霞多丽与John&nbspHancock结缘,才产生了建立酒庄的构想。他们是吉布利特砾石区葡萄酒的早期领头羊,品质一直优秀。
  克莱格酒庄   Craggy&nbspRange   新西兰西拉的传奇,由Steve&nbspSmiths&nbspMW担任种植顾问和酿酒师,酒的品质已赢得世界各地的高度赞誉。
  斯兰尼酒庄   Sileni&nbspEstates   拥有超凡建筑和全产品链的酒庄,除了拥有大片的葡萄园以及自己的酿酒工厂之外,还有餐厅、烹饪教室、美食店以及品酒室。
  维诺提玛酒庄   Vinoptima&nbspEstate   有着“世界上最好喝的琼瑶浆”的称号,以表现葡萄园的风土条件为基础,完美融合了天时地利、风土特征,绝对实至名归。
  吉森酒庄   Giesen&nbspWines   由德国移民三兄弟Theo,Alex和Marcel在新西兰建立的酒庄,1980年成立至今,一直在创造创造新世界酒的新标杆,如今已经成为国际有名的葡萄酒品牌。
  阿兰?若姆酒庄   Alain&nbspJaume   始于1826年,由马修若姆?创建。若姆家族世代传承着优良的酿酒传统。酒庄在教皇新堡,利哈克,罗讷河谷香朴村及罗讷河谷地区的葡萄园已超过170英亩。
  怀帕拉山谷酒庄   Waipara&nbspHill   建立于2001年,受新西兰南海岸独特的气候影响,拥有“南部灵魂”之称。至今已获得了超过200个奖项。种植品种以雷司令和灰品乐为主。
  灰石酒庄   Greystone&nbspWines   被公认为新西兰葡萄酒界的一颗耀眼新星,位于怀帕拉谷,被《品醇客》列为新西兰最顶级的20个酒庄之一。
  嘉瑞庄园   Carrick   庄主是中奥塔哥葡萄酒协会会长,酒庄及其附近的风景非常优美,是新西兰旅游局的推荐景点之一。
  定情树酒庄   Wooing&nbspTree   位于中奥塔哥产区,这个名字浪漫的酒庄内有一棵树龄高达90年的松树,以前的情侣们都喜欢来到树下谈情,酒庄也因此得名。
  罗拔智高酒庄   Robert&nbspGiraud   酒庄总部设于1366&nbsp年代享有盛誉的Timberlay堡,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18&nbsp世纪。该家族拥有、掌管并独家经销来自波尔多法定产区的5个酒堡,其葡萄园占地150公顷。
  新玛利庄园   Villa&nbspMaria   新西兰过去30年获奖最多的酒园,是新西兰葡萄酒界的翘楚。庄主乔治爵士是新西兰的先锋酿酒师及传奇人物。
  豪园酒庄   Howard&nbspPark   位于西澳大利亚,受庄主的新加坡华裔妻子的影响,酒庄的建筑设计蕴含了中国元素。对葡萄酒的热情,使他们的出品不同凡响。
  乐梦迪酒庄   La&nbspMotte   位于弗兰谷,创立于1695年,是南非历史最悠久的酒庄之一,主人是位居世界前500名富豪之列的卢佩家族。优质的土壤和稳定的微型气候让它的酒以优雅、高贵和经典而著称。
  玛卡丽酒庄   Santa&nbspMargherita   由纺织业巨子刚德马祖托于1935年创立。在意大利五大产区都有自己的酒庄,是意大利三大酒商之一。“美酒因美食而生”是他们的酿酒信条。
  蓝橡树酒庄   Chêne&nbspBleu   酒庄约20年前由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Xavier&nbspRolet创建,于海拔达600米处,是法国最高的葡萄园之一,精致的酒标也成为一大特色。于2013年5月正式登陆大中华地区。 screen.width-430)this.width=this.width">
新闻来源:《葡萄酒》杂志
中国红酒网声明:中国红酒网登载所有内容皆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更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所有内容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
暂时没有评论!
发贴前请仔细阅读以下条款
一、所发文
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五、所有评论均属网友自发,若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为,本站不负责任;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中文上网:红酒,中国红酒网,葡萄酒
Email: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广东邦德尔律师事务所
王艳红律师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政治家,第49任,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的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在任首相期间,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在担任首相前后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1970年,进入内阁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1975年的出任党魁,1979年率领保守党重夺政权,展开保守党长达18年执政。其领导保守党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选中接连胜出,仅次于。1990年未能击败党内对手,宣布辞职,其后她所属意的候选人财政大臣参选并最终获胜,11月28日正式离任,结束长达11年半的执政。1990年下台后,继任的保守党约翰·梅杰政府以及工党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经济变革,该政策方向持续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日,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病逝,终年87岁,骨灰被安葬在切尔西皇家医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坟墓旁边。撒切尔夫人曾四次访问中国,并于1984年在北京代表联合王国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签署了《》。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纠错 关闭纠错
英伦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日,撒切尔夫人取代希思成为英国保守党的新领袖。第一位英国女首相1979年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发动马岛战争撒切尔夫人在议会的反对声中发动马岛战争并获胜。香港问题与邓小平博弈经过数轮谈判最终确定《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在被占领一个半世纪后回归祖国。相关词条:外文名Margaret Hilda Thatcher国&&&&籍英国出生地英格兰肯特郡格兰瑟姆出生日期日毕业院校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丈&&&&夫男爵自传作品《》《》血&&&&型O型
撒切尔夫人出生于东部的格兰瑟姆,其全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热心于地方政治。撒切尔夫人的母亲叫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为史蒂芬逊(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尔(Muriel)。撒切尔夫人一家都是虔诚的教徒。
小时候受父亲的
撒切尔夫人逝世
影响,对的观点和立场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去继续学习,她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通常学四年的拉丁文。她的父亲将她一手培养为一个严谨的教徒。她在凯斯特文—格兰瑟姆女子中学获得奖学金。校方对她的评价是学习极为努力上进,但成绩并不出彩,课外活动她喜欢打曲棍球和游泳。
她于1943年加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自然科学,主攻化学。先后获得牛津大学(1949年)、文学硕士学位 (1950年)。[1]
1943年进牛津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她对于化学的热情远没有她对政治的热情。她到这里不久就参加了这里的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18岁的她曾说过“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1946年,她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是该职位历史上的第三位女性。1947年至1951年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并没有放弃追求,她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或别的地方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并把工作挣来的钱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经费,对此毫不吝啬。1948年保守党年会上,她代表牛津毕业保守党协会发言,影响巨大,她被提名为选区的议员 代表。[1-2]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选一向为工党所占有的达特福德(Dartford)选区,在当时成为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候选人。她在保守党活动中的活跃参与,使她结识了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Denis Thatcher),两人后来于1951年结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资助她投考,而她亦于1953年成功取得讼务律师的资格。同年,夫妇俩又诞下了一对孪生兄妹,分别取名为(Carol)和马克(Mark)。[1-2]
她在1951年结婚后攻读法律,因竞选议员时通晓法律很重要。1953年她取得了律师资格。在作为在野党人士时,为反驳对手,不断地积累大量数据与信息,以无法反驳的语言击败对手。在作为保守党领袖竞选期间,她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早上7点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点才就寝。[1-2]环球人物封面
撒切尔夫人在1959年成为保守党议会成员,1961年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党前座发言人。在第一个议会后,她在麦克米伦的政府担任养老金的初级部长。
1970年,保守党大选胜出后,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
1974年2月,英国保守党大选落败,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
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在第二轮投票中压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为了保守党党魁,她随后任命威廉·怀特劳为副党魁。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的胜利和一个四分五裂的反对派帮助下,撒切尔夫人在1983年换届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1984年,她侥幸逃过了设置在的保守党大会的炸弹。
1987年大选,撒切尔夫人在办公室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个任期。但争议性的政策,包括和她反对任何与欧洲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保守党内部分裂,从而导致一个领导力的挑战。[3]由于失去民心,失去来自中产、企业和商界的核心支持,1990年11月,她同意辞职,继任“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保守党魁、首相为约翰·梅杰。
1990年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颁赠地位崇高的。她的丈夫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头衔可以继承。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册立的从男爵爵位。
1991年的保守党大会,撒切尔夫人史无前例地获得全场站立鼓掌致意,但她仍礼貌地婉拒上台发言。1992年英国大选,撒切尔夫人退出了选举,离开了从事33年的下议院。
1992年,撒切尔夫人被册封为。
1992年7月,撒切尔夫人获大型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团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的顾问一职,年薪除了高达25万美元外,该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注入25万美元。至于撒切尔夫人则协助该公司的烟草打入中欧、前苏联、中国和越南的市场,并对抗限制香烟广告的法律。
1993年至2000年,撒切尔夫人出任美国维吉尼亚 州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名誉校长。该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
1995年,撒切尔夫人获颁赠,此荣誉一向赠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国骑士勋章中最高的一种殊荣。
1997年保守党下台后,撒切尔夫人公开支持(William Hague)出任党魁,而威廉·黑格胜出成为党魁后,梅杰在一次演讲中狡诈地对撒切尔夫人在他任内的举动作出批评:“……威廉·黑格作为前任所钦点的接班人,我将全力支持他成为党魁。”
1998年,撒切尔夫人在极富争议的情况下,探访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当时他正在萨里被软禁,又面临被起诉刑讯逼供罪、策划刑讯逼供和策划谋杀。但撒切尔夫人仍表示两人是朋友。同年,她又向剑桥大学捐赠200万英镑,为一个以她为主席的企业家研究学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档案赠予该大学的丘吉尔学院。2001年12月撒切尔与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马得拉群岛度假,但在庆祝50年金婚纪念日时曾出现轻度中风。
2002年3月,在医生的建议下,撒切尔夫人因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风后,撒切尔夫人的记忆力大大受损。2002年,她几乎从不读书看报,这对于她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她几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时候甚至是一句话没有读完就忘了开头。
2003年,撒切尔夫人访问纽约市市长彭博,并把彭博的办公室1988年,撒切尔和戈尔巴乔夫在一起。[4]与丘吉尔的战时办公室作比较。后来,虽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国葬仪式,但为免过度劳累,她事先录制了悼文,在丧礼上播放。
撒切尔夫人仍然参与不少支持她的团体活动,例如,她是英国保守党前进派(Conservative Way Forward)的主席,2004年,该派在她当选首相的25周年纪念日,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举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鲁日团体(Bruges Group)的荣誉主席。撒切尔夫人亦是欧洲基金会的赞助者,该会由保守党议员比尔·凯许(Bill Cash)创立,是一个主张欧洲怀疑论的组织。[5]
日,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撒切尔夫人十分悲伤。
此后,疾病缠身的撒切尔几乎停止了在公开场合露面。从2003年开始,不少有机会接触她的人纷纷宣称:如今撒切尔已经全无昔日叱咤风云“铁娘子”的风采。与撒切尔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达·麦克道佳尔在《》上写到,1979年,撒切尔夫人和丹尼斯在首相官邸[6]她被撒切尔夫人的变化“震惊”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羡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现在,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惧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感到恐惧,因为她想要阻止这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
日,撒切尔夫人80大寿时,她在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大摆宴席为自己力挽颓势,靠铁风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但这样的辉煌毕竟是昙花一现。宴席上,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内的650多人前来捧场,英国女王、王子,时任首相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当然,最让她高兴的是女王的到来,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后只参加过1996年前首相举行的80岁寿宴。[1]
日,撒切尔夫人因感到晕眩而被送到伦敦的切尔西及西敏医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后出院。但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发店内再次感到晕眩而被保镖送到医院。
2006年9月,撒切尔夫人到华盛顿出席“9·11”恐怖袭击五周年的悼念活动。她以美国副总统宾客的身份出席仪式,期间并与国务卿会面。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威拉德·温伯格的丧礼以来,首次前往美国。
日,一尊撒切尔夫人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图为彩排现场幕仪式,铜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东尼·杜福特所雕成。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同时,这位“铁娘子”在仪式中作了简短的发言,这是她在2002年中风以来,首次在公众场合发言。[1]
日早晨,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离世时“很平静”。[7-10]在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后,她批评西方对苏联的,是持批评意见的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
1979年保守党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她上台便抛弃了“共识政治”。[5][11]在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期间,她提议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务开支的,从而增加了保守党的支持度。她同意基思·约瑟夫从男爵(Sir Keith Joseph, Bt)所说,指希思的政府在上失去了控制。而当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选中再次落败后,基思·约瑟夫从男爵打算挑战希思作为保守党党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因在演说中失言而放弃角逐。结果,与基思·约瑟夫理念相同的撒切撒切尔夫人亲自铸造马岛战争纪念币[12]尔夫人决定参与党魁竞选,并出乎意料地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希思,希思为此退出了选举。
撒切尔信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她为了减少实行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13]
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国企私有化成为新政重点。1979年,英国政府出售英国石油公司(垄断国企)19%的股份,拉开撒切尔时代私有化的序幕。超过100万的公共住宅以折扣价直接卖给私人。在撒切尔第一届政府时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励私人参与竞争的形式出台。例如政府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和地方汽车运输行业必须对私营企业开放,实行自由竞争。
当1984年保守党连续执政,工党发生内部分裂时,撒切尔的私有化则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出卖国企为内容。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垄断巨头的股票被卖给民众,甚至皇家军械公司也被卖给了私有化之后的宇航公司。同时,撒切尔政府积极地将“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那些原本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公园维护、垃圾清扫、校园伙食、精神病院、福利医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监狱都可以在政府协助下由企业建造。
1988年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宣布“私有化无禁区”。[13]
1990年,撒切尔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税制()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错误地处理经济问题(例如把利率调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来自中产、企业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于在保守党党内,又因欧洲统合问题而出现日益严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党派在政治上显得愈益脆弱。[1][14]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个人关系,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的不信任,与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结合。撒切尔夫人被戏称为英国的“”。她热烈欢迎改革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崛起。[1]为了削减教育开支,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的第一个月,她决定取消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结果,所有的幼稚园和小学学生都不再获得免费牛奶。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公众示威,其中《》更因而戏称撒切尔夫人为“玛姬·撒切尔,牛奶掠夺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 她任内的另一举动,便是接纳建议,关闭更多的文法学校,代之以综合中学。 到她任期结束,转向上综合中学的学生数从32%上升到了62%。[15]以下是玛格丽特·撒切尔自出生的正式头衔:撒切尔夫人纹章
玛格丽特·罗伯茨女士 (日─日)
丹尼斯·玛格丽特·撒切尔 (日─日)
丹尼斯·玛格丽特·撒切尔,MP (日─1970年 6月22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MP (日─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FRS,MP (日─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OM,FRS,MP (日─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爵士夫人阁下,OM,FRS,MP (日─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爵士夫人阁下,OM,FRS (日─日)
撒切尔女爵阁下,OM,PC,FRS (日─日)
撒切尔女爵阁下,LG,OM,PC,FRS (日─)[1]晚年风采女嘉德勋爵士 (Lady 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LG)
功绩勋位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OM)
顾问官 (Member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PC)
皇家学会会员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FRS)
会(Carlton Club)荣誉会员(该会唯一女会员)[1](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共和党参议员自由勋章 (Republican Senatorial Medal of Freedom)[1]英国媒体:“布莱尔的新工党和撒切尔的遗产——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国。”“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的时间。”把“撒切尔的遗产”归为英国发展中的负面因素源于她的经济思想,这也是撒切尔最受争议的政策。撒切尔上台前,英国在工党卡拉汉政府领导下,很多地区不断出现罢工而瘫痪。[16]
25年前(本段时间2004年),当“铁娘子”面对这样的一个英国时,她开出的药方是: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后英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是用英国《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的话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 撒切尔带来的不仅是英国人社会的分裂,还有英国人思想的分裂。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眼泪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演员、社会活动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记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16]
英国电视台:2003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16]
英国干派:认为撒切尔夫人属于保守党的右翼。在她任职期间,该派被称为“干派”,以与称为“湿派”的老式和自由主义的人相对。她主张个人应有更多的独立,少依赖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的干预,减少公共开支(能减少个人负税)和货币印制(反映货币主义政策)。在70年代后期,失业人数增加不快,但在她前两届任期内几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万人增加为300万人,同时人数众多的下等阶级在扩大。而且,她为了减少所实行的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虽然保守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但在1987年选举中只以稍稍超过40%得胜,这一数字是1922年以来保守党在选举中的最低份额。
海外方面:在(前罗得西亚)由少数白人领导非法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5年之后,撒切尔夫人于1980年督导其有秩序地建立为独立的国家。1982年福克兰群岛在被阿根廷占领10周之后,英国成功地将它夺回。选民对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群岛冲突时表现的果断领导的技艺,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英国《卫报》:2004年5月在英国人纪念撒切尔上台25周年之时,英国《卫报》在回忆那历史性的一刻中用嘲讽的语气写道:“即使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恐怕也很难举出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她执政11年中给我们带来的‘和谐’。” 1986年,撒切尔视察驻守西德的英国官兵[17]虽然布莱尔在日,也就是撒切尔下台10周年之际就宣布“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必须要对付从过去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如今常年深居简出的老妇人息息相关——她仍然影响着这个国家。
但是,她的评价在英国社会中十分之两极化,其对于英国的贡献也存在了高度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她是个十分自负的独裁者。[18]
军事鹰派:对于的民族主义者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不愿妥协的人。他们认为因为英国政府回避与展开对话,导致北爱尔兰大骚动的时期遭到拖长,尽管英国与爱尔兰政府签订了《英爱协议》,但也无济于事。[18]
英国首相在其逝世当天表示,英国失去了一名“伟大的领导者”。美国总统在其逝世当天表示,美国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独立的捍卫者。
奥巴马在声明中说,作为一国首相,撒切尔帮助英国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美国的大西洋同盟,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决心,我们可以赢得冷战。”
奥巴马还说:“米歇尔和我向撒切尔的家人和所有英国人转达这一信息,那些她毕生奋斗的事业——自由人民团结起来书写自己的命运——也是我们至今所奋斗的目标。”[19]
韩国总统:对已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表示,自己虽然没有真正见到撒切尔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国总理:随后发表声明赞扬撒切尔为“非凡的领导人”,为众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默克尔说,撒切尔是“非凡的领导人”,在冷战时期,她为克服欧洲分裂起了关键性作用。默克尔还称,她将永远不会忘记撒切尔所作的贡献。默克尔称,人们将铭记撒切尔,不仅因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为众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称赞撒切尔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先锋
法国总统: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日本首相:称赞撒切尔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将与英国民众分享悲哀。[19]《》(撒切尔夫人第一部自传)
《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第二部自传)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爵士,在2003年6月逝世。两夫妇的婚姻长达52年,并在日诞下一对孪生兄妹。 1985年,撒切尔和丈夫共享品茶时光[20]
儿子:马克·撒切尔爵士一直被不同的争议纠缠住。在1982年他曾在一度失踪;至于在2005年1月,他则因为资助购买飞机,以策划在发动政变而被捕,在被判缓刑4年,及罚款3百万兰特。
女儿:卡萝儿·撒切尔阁下是一位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女儿卡萝尔·撒切尔2005年在澳大利亚参加了一个野外生存挑战节目后,获得“丛林女王”称号,成了另一个“铁娘子”。她在英国真人秀,第五辑《我是名人,快带我离开!》(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中胜出。[21]
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而且热心于地方政治。
母亲: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为史蒂芬逊(Stephenson)。
妹妹:名莫里埃尔(Muriel)。与中国的交往
日,会见前来参加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英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日把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
在撒切尔夫人的一生中,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撒切尔夫人曾经四次访问中国,两次均与香港问题有关。她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问题的多次交锋,让中国人民津津乐道。
挟马岛余威赴华谈判。
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访华,与邓小平达成了谈判的意愿。
日,马岛之战一结束,撒切尔夫人立即在首相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香港前途问题。会前,她早已获悉中国领导人与希思等人的谈话内容。但是,她要挟马岛胜利的余威,拒绝接受中国的建议。
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决定1982年9月下旬访问中国。这是她第二次访问中国。1977年,撒切尔夫人曾作为反对党领袖访问中国。
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撒切尔夫人仪态万方地走下了飞机舷梯,与前来机场迎接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夫妇、西欧司司长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船王包玉刚等人握手问候。
日上午,撒切尔夫人先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邓颖超倾谈片刻,遂即告辞前往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政坛女杰
会谈一开始,“铁娘子”就先发制人,打出了她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主权牌”。她胸有成竹地说:“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表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邓小平进一步表明:“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时间了。”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15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15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两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22]
邓小平还说:“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23-24]
永远争坐第一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上,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第一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生们上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40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永远争坐第一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第一排”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够坐在“第一排”的人却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第一排”,就是因为他们只是把“争坐第一排”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24]
“若时光倒流将不再从政”
英国资深保守党成员爵士的新书《斯派塞日记》从3月26日开始在《每日电讯报》上连载,这本书中透露了撒切尔夫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私人观点,包括马岛战争、伯明翰炸弹事件以及1990年在党内竞选中失利等。
书中写道,1990年11月份辞职后,撒切尔夫人对保守党大失所望,并于1991年2月份告诉斯派塞爵士,她讨厌去下议院。1995年4月份,撒切尔夫人又在与斯派塞会面时说,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不再从政,因为她的家庭已经为她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据悉,在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中,丈夫丹尼斯始终支持她。然而丹尼斯2003年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尽管撒切尔夫人年老体衰,她的儿子马克四到六个星期才会探望一次母亲,女儿卡罗尔有时候连续数月都不去看她。[14][24]
对苏联人演讲:我们如何瓦解苏联
1991年11月撒切尔夫人访问美国,并于11月18日在休斯敦演讲,中心内容可以称为“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会议组织者可能没有事先提醒她,在场的还有苏联人。所以,撒切尔夫人的演讲可谓是开诚布公、毫不掩饰。从中看出,她在苏联瓦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自己对此并不隐瞒,且乐于公之于众。[11][24] 《》
《》(电影)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玛格丽特米歇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