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网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叫邓光明的简历

不是想怨天尤人,不是在这泼妇骂街,更不是想去干扰一些考友报考雇员的志愿。只是想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分析雇员的尴尬身份,说出“雇员”制度是多么不成熟,多么埋没人才。希望能对那些准备考雇员的考友们起到个警觉作用。我现已是雇员身份,但一直没有放弃公务员的考试。原因有几:
1、雇员地位低。在单位里工作时,没有归属感,因为你在公务员、职员群里,只是一个临聘人员的身份,是来帮他们打工的。几乎里面每个人都能使唤你干这干那。
2、心理不平衡。按照公务员、职员一样的招考要求、程序来严格筛选。但真正进入工作时,才发现待遇完全是两码事。那种落差只有雇员自己明白。
3、学历、知识起点和公务员、职员一样高,甚至比他们中有些人还高,但是所有的却是全单位里最少的。
4、干的活多而杂,与正式编制工作性质一样多,甚至更多,拿得却是最少(3100/月)。不够他们基本工资的1/3,严重违背“多劳多得”的分配规律。也别去期待什么“同工同酬”会在哪天实现,等实现时,你的合同可能也就到期作废,轮不上你拿了。还不如自己努力考上公务员。
5、工资福利差。一个月3500左右的基本工资,还要自己交社保、扣个人税,实际到手3100左右一个月。其他单位待遇不敢乱言,就我单位,无其他任何奖金(包括计划生育奖)。可以说除去年终考核奖3300左右(3500扣掉个人税后)外,几乎是全靠一份工资生存,比临时工的还低(我们单位临时工有宿舍安排,虽然基本工资1000多,但奖金多,平均下来每月能拿4000左右。经常听他们自己在问办公室,为什么自己卡里又多了几K元,是什么奖金。)
6、政府所谓的鲶鱼效应,也只是在骗自己。在我们这些雇员眼里,我们才是那些快死的等着搭救的鱼,公务员是公务员,雇员是雇员,两个概念完全不相干扰,身边的某些公务员这样说了“以后的雇员就是现在的临时工,只是有个雇员编,管理比较规范的临时工而已。”
7、总之,现在的雇员只能是当做一个临时跳板,不可能以它为终身职业。但能成功通过雇员这个跳板上公务员的人又有多少呢??也是众多雇员中的一些“关系户”才能上。
将文章分享到:艾学峰任深圳副市长
日07:34&&&来源:
原标题:艾学峰任深圳副市长
13日,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八次会议,正式任命艾学峰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此前,艾学峰任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
当日,会议还表决了另一个人事任免案,任命王雁林为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理检察长,接受白新潮辞去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一职的请求。王雁林现任广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广州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检察长(正厅级)。(记者/张玮)
艾学峰简历
艾学峰,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籍贯湖北安陆,出生地辽宁沈阳,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87.07 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
89.09 辽宁印刷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92.02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专业研究生
92.05 建设银行总行干部
95.12 国务院港澳办一司副主任科员
98.10 国务院港澳办香港经济司副处长
01.12 国务院港澳办香港经济司副司长
04.03 国务院港澳办政研司副司长
10.11 国务院港澳办政研司司长
11.02 中共韶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党组书记
15.04 中共韶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2015.04-- & & &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深圳市人民政府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深圳市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深圳市人民政府是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深圳市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对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负责并报告工作。 [1]机构性质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级别副省级
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人员组成。
市长、副市长等领导人员由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秘书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人员,待领导人员选举产生后,在两个月内提请深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每届任期五年。[1](一)执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八)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九)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1][2]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台)副局
深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深圳市龙华新区管理委员会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市发展改革委,市审计局。
许勤,男,1961年10月生,汉族,江苏连云港人,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学历在职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工程师。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学生;
1982年8月-1984年9月,兵器工业部第五五九厂科研所工作;
1984年9月-1987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光电工程系光电专业研究生;
1987年7月-1988年6月,国家计委机关党委干部;
1988年6月-1992年7月,国家计委工业二司、机电司电子处干部;
1992年7月-1997年8月,国家计委机电司电子处副处长(其间:1994年10月-1995年10月,赴加拿大、美国高级管理培训);
1997年8月-1998年8月,国家计委机电司电子处处长;
1998年8月-2001年2月,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信息产业处处长;
2001年2月-2003年5月,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其间:1999年9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2000年9月-2001年1月,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学习);
2003年5月-200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2003年10月起主持工作)(其间:2001年11月-2004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2005年7月-200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08年4月-2008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08年5月-2010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挂职)(200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10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2010年6月后,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协助市长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市规划国土委、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市建筑工务署、市前海管理局。负责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工作。联系深圳市邮政管理局、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
吕锐锋,男,1955年2月生,汉族,广东惠东人,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9月参加工作,学历大学(中山大学哲学专业),学士。
1972年9月-1973年7月,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职工;
1973年7月-1976年7月,广东省惠东县委办公室、铁冲公社党委办公室干部;
1976年7月-1978年3月,广东省惠阳地委组织部秘书科干事;
1978年3月-1982年1月,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82年1月-1983年6月,中山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科干事;
1983年6月-1987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干事,副科、正科级干事;
1987年5月-1988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长;
1988年8月-1989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副处长;
1989年3月-1991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处长;
1991年6月-1993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人事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93年5月-1994年2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4年2月-1998年2月,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97年8月正局级);
1998年2月-1998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
1998年6月-2001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1年7月-2001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
2001年10月-2003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3年3月-2004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
2004年4月-200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5年5月-2010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0年6月后,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4]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协助市长分管市审计局。分管市财政委、市司法局、市地税局、市法制办、市金融办、市政府采购中心。联系深圳市国税局、财政部驻深专员办、审计署驻深特派员办、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保监局、深圳证交所、深圳仲裁委员会。
陈应春,男,1957年2月生,汉族,海南海口人,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1月参加工作,学历大学(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学士。
1973年11月-1977年10月,广东省海南黎母山林场职工;
1977年10月-1978年2月,广东省海口市木材厂政工股干事;
1978年2月-1982年1月,中山大学经济系学生;
1982年1月-1982年5月,广东省政府财贸办公室干部;
1982年5月-1987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办公厅财贸处、市政府财金办公室干事、副县科干事;
1987年5月-1988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计划局财金处正县科干事;
1988年6月-1991年9月,广东省深圳市计划局财金处副处长;
1991年9月-1992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计划局秘书处处长;
1992年12月-1993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计划局财金处处长;
1993年7月-1995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市长助理、副秘书长;
1995年1月-1995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
1995年10月-2001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局级);
2001年7月-2001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
2001年10月-2003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3年3月-2008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8年3月后,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0年6月后,连任市政府副市长。[5]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协助市长分管市发展改革委。分管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外办(港澳办)、市侨办、市台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系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
唐杰,男,1955年7月生,汉族,四川德阳人,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1年1月-1979年9月,天津市冶金建设公司工人;
1979年9月-1983年7月,南开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3年7月-1986年7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年7月-1995年4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室主任、副所长,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90年9月-1993年12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9月-1993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富布赖特教授、副教授级客座研究员);
1995年4月-1998年8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秘书长助理兼研究部部长、副秘书长;
1998年8月-2000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2000年4月-2001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巡视员;
2001年8月-2003年4月,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局级),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党组书记(2003年3月);
2003年4月-2007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
2007年3月-2009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2007年9月-2008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B班学习);
2009年3月后,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0年6月后,连任市政府副市长。
五届市委委员。[6]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分管市经贸信息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投资推广署,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关工作。联系商务部驻深特派员办、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市贸促委、深圳市通信管理局、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陈彪,男,1957年8月出生,汉族,广东湛江人,1983年1月入党,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1975年11月-1979年9月,湛江地区化工机修厂工人;
1979年9月-1983年8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1983年8月-1985年5月,华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
1985年5月-1988年1月,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委员会综合处干部、副县科级干事(1986年6月);
1988年1月-1990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计划办主任科员;
1990年2月-1994年12月,深圳市计划局综合处副处长、局长助理(1992年12月正处级);
1994年12月-2001年8月,深圳市计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1995年9月-1998年7月广东省委党校哲学专业研究生;1997年8月-1998年9月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领导干部出国进修班赴英国学习);
2001年8月-2004年3月,深圳市发展计划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8月正局级);
2004年3月-2009年8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2004年4月),中共深圳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5月);
2009年8月-2010年6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0年6月-2010年7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0年7月-2011年11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市总工会主席(2010年8月)、党组书记;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深圳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市政府党组成员;
2011年12月后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中共深圳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7]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
分管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市文体旅游局、市药品监管局、市医管中心。联系市红十字会。
吴以环,女,1962年9月生,汉族,江苏江阴人,1995年8月加入民盟,1984年7月参加工作,学历研究生(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高级经济师。
1980年9月-1984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农经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1984年7月-1985年9月,安徽合肥农经学院助教、讲师;
1985年9月-1987年8月,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
1987年8月-1991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系助教、讲师;
1991年8月-1996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投资股份公司副经理;
1996年7月-1998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投资管理公司常务副经理;
1998年3月-1998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政府科技办副主任;
1998年10月-1999年4月,深圳市龙岗区政府经发局局长助理;
1999年4月-2002年4月,深圳市龙岗区南澳镇政府副镇长、民盟深圳市委委员(1999年11月)(其间:1999年9月-2001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
2002年4月-2003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南澳镇副镇长(正处级)、民盟深圳市委会委员;
2003年5月-2006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9月)、民盟深圳市委会副主委(2004年9月);
2006年10月-2009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副区长,民盟深圳市委会副主委;
2009年8月-2010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副区长,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省政协委员;
2010年6月后,深圳市政府副市长,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省政协委员。[8]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协助分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口岸办、市应急办、市打私办,以及市交通运输委道路交通管理有关工作。负责援疆等省外对口援助工作。联系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交通部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国家安全局、深圳警备区、武警深圳市支队、省公安边防总队机动支队、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市边防支队、省公安边防总队第六支队。
刘庆生,男,1961年2月生,汉族,河北省无极县人,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1979年10月-1981年9月,北京大兴县魏善庄公社知青;
1981年9月-1985年10月,北京邮政干线运输局押运二科押运员;
1985年10月-1995年4月,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秘书处科员、副科长、副科级秘书、正科级秘书、副处级秘书(1994年7月)(其间:1990年7月-1991年8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挂职锻炼;1987年3月-1992年3月,任中央宣传部团总支部书记);
1995年4月-1996年9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其间:1993年8月-1995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生);
1996年9月-2000年1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2000年1月-2001年8月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2001年8月-2004年6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2004年6月-2005年7月,深圳广电集团总裁、党组书记;
2005年7月-2006年2月,深圳市南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区长、代理区长,深圳市人大常委(2005年11月辞);
2006年2月-2010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2010年6月-2010年8月,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人选、党组书记,南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2010年8月-2011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人选、党组书记;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其间:2009年3月-2011年6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获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候选人,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4年1月后,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督察长,兼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五届市委委员、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9]
撤销市农林渔业局
2012年初,深圳市科工贸信委正式分拆,原有的农林渔业局被撤销,并入经济贸易信息化委员会。深圳成为首个没有农业局的城市。
尽管没有农村和农民,但不代表没有农业。深圳的农业从业者担心,市民的吃饭问题还是要解决,农产品全部靠外面供应,遇到冰雪等自然灾害,就有可能面临菜荒、米荒。
虽然深圳的农业归零,但农业在经济发达城市应占怎样的地位,这是深圳等大城市需要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2004年,深圳启动龙岗、宝安两区的城市化工作,把两区18个镇218个自然村全部转制为街道和社区,原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深圳最后的27万农民“洗脚上田”转为居民,深圳在一夜之间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没有农民的城市。
尽管没有农村和农民,但不代表没有农业,龙岗、宝安两区在全面推行城市化的时候,两区的农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仍有2%,农村劳动力则已经基本消失,全部雇用外来人员生产。此后,深圳的农业产值的比重一直下降,到了2011年,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农业所占的比重为零,深圳又成为全国第一个“无农业”的城市。
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在统计中为零,但这并不代表深圳完全没有了农业,深圳仍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花草、渔业等产业。深圳统计局负责人表示,深圳2011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仅有5.07亿元,而“深圳的GDP总量增加了,比较下来,农林渔业的比重确实太小”。
2011年,农业等第一产业在深圳的经济比重中连0.05都达不到,因此在统计数据中显示为零。而且2011年深圳第一产业呈现-22.3%的增长率,表明深圳农业等第一产业明显处于萎缩状态。
2011年,深圳农业部门以“深圳没有农民”为由拒绝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论。有人认为深圳从户籍上取消“农民”,并不代表深圳完全没有了农民,事实上,深圳至今仍有本地人从事农业生产,如南山区的蛇口一村仍是一个纯渔民村。
在这次围绕“深圳有无农民”的争论中,有民众质疑,既然深圳已经没有农民,为何仍要保留农业部门的设置。
几个月后,深圳市级农业部门还真被撤销了。
事实上,深圳各区的农业部门在2011年上半年就陆续被撤销。日,龙岗区根据《深圳市龙岗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党政部门压缩至25个,农林渔业局则成为此次改革中唯一被撤销的部门。
龙岗区农林渔业局(海洋局)被裁撤后,原来的林业处划归城管部门,农业处和海洋处则被划到新成立的龙岗区经济促进局。宝安区等地的农业部门也陆续被撤销,记者在宝安区官方网站上看到,经济促进局的概况介绍中提到原宝安区农林渔业局(海洋局)的种植业、畜牧兽医业、渔业、海洋管理的职责划入新设立的经济促进局。
深圳市一级的农业部门一直保留至2011年底,但最后也成为了历史。深圳市政府在日下发文件,正式撤销了深圳市农业和渔业局。原市农业和渔业局(市海洋局)承担的农业、畜牧兽医业、渔业及海洋经济管理职责划入新成立的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市农业和渔业局(市海洋局)承担的海洋规划、海洋资源管理及海洋环境保护等职责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别划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于这样的调整,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表示,是“大胆探索”,在相关体制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陈应春还强调,深圳基本没有农业生产任务,农产品大部分由市外生产供应,农业与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将原农业部门的农业管理职责和原贸工部门的工业及商贸流通服务业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市经贸信息委,有助于加强产业间的统筹促进,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二、三产的统一管理。
作为被改革者,原深圳农业渔业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深圳农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将农业划并入经贸委,有利于深圳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和现代化。这种调整,不仅不会限制深圳农业,反而会加速深圳农业,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发展。
该负责人强调,撤销农业局肯定不是因为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过小,在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中,一些农业和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交叉融合的领域,均没有算作农业对GDP的贡献,比如农产品物流,生猪屠宰、肥料、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等等。
深圳不仅有自己的农业科技园区,而且以生物育种为代表的研究项目,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并非农业弱才进行机构撤并,机构调整本身,也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该负责人表示。[10]
深圳科工贸信委一分为二
经历了2年多的合并,深圳科技和贸工再次“分开”了!日上午,深圳举行科技创新委、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挂牌仪式。这标志着科工贸信委正式撤销,新机构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其中,科技创新委引入了“科技+创新”的理念,创全国先河。
政府部门总体数量不变
日上午8点半,机构挂牌仪式正式开始。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戴北方等领导与科工贸信委全体的人员一起,共同见证了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创新委两个部门的成立。市领导李华楠、陈彪、王学为等出席了仪式。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宣布了新机构的职能调整: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加挂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承担有关科技行政管理、高新技术企业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服务职责,以及原由市科协承担的科技成果评审和科技创新奖评定等工作。市经贸信委承担工业、经贸、信息化等职责。
根据分工调整,原农业和渔业局(市海洋局)承担的农业、畜牧兽医业、渔业及海洋经济管理职责划入市经贸信委,另一部分职能分别划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海洋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业和渔业局。
王荣表示,此次调整是对2009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他对2年多以来科工贸信委的工作表示满意,认为“总体运转良好,关系正不断理顺,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职能都在进一步提升,呈现出积极的成效。”他说,当年的大部制改革对机构进行了整合,从46个减少到31个。而此次虽然设了2个部门,但是由于同时撤销了2个部门,机构数量、人员总体不变。
领导班子人选仍有1正12副
随后,戴北方宣布了新的领导班子人选。南都记者注意到,虽然新的机构职能分化后,原来科工贸信委因部门太多、机构庞大形成的工业“巨无霸”现象不复存在,但是仍存在着“1正12副”现象。例如市经济贸易信息化委员会,以郭立民为“一把手”,设5个副主任、1个机关党委专职书记、3个下属机构的主任、党组成员、3个副巡视员,共计12个副局级干部。而科技创新委人员则相对较少,陆健为科技创新委党组书记、主任人选,2名副主任,2名副巡视员。
据记者了解,文体旅游局、卫生委等部门的副局级干部超过12个,此次市经贸信委的领导干部人数已不是全市最大的。但是由于承担了经济、贸易、信息化等方面的职能,加上整合了农林渔业局、海洋局的部分职能,因此仍承担了重要的经济职能。
王荣表示,深圳经贸信委是专职进行三次产业管理的部门,希望今后能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与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等形成合力,在既有的战略新兴产业联席会议制度上,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委引入创新理念
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对此次新机构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说,深圳一直以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为重要的特色。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迫切要求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此次深圳市委市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在全国是首例。相信深圳在创新与科技融合、科技与产业的互动方面将进一步地加强,创新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
南都记者发现,目前国内的科技主管部门多只以“科技”命名,而将“科技+创新”两个元素融入到一个政府部门中,确实非常罕见。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城市的一种全新的理念的体现,注入了政府功能的工作中,凸显了深圳的特色。另一方面,从深圳提升城市质量的角度,也说明深圳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增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但郭万达也建议,“创新”这个理念固然好,如何在实际的政府工作中落到实处,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化,否则将很可能难以真正实现。他认为,可完善政府的绩效评估机制,将“创新”的成果、效果予以细化和量化,制定更具体一些的指标对创新的效果予以评估,以提升创新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出路在何方
时隔2年多,深圳科技的单独的主管部门———科技创新委再次“重出江湖”。虽然有了新的名字,但这个结果依然让人想到了2010年的科技信息局,真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但“岁岁年年人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深圳由原来的4大支柱产业支撑起这座年轻的城市,变成6大战略新兴产业正在对城市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深圳的科技结构、科技人才、科技产业早已与2010年有着本质的不同。光启研究院的落户、华大基因的科技成果、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重大项目……这些说明深圳的科技创新仍在继续。因为深圳自始至终都保留着自己的特点:创新是以市场为驱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而既往的弊病依然存在,原创性科技、基础性科技研究不足,科研机构太少,源动力不足,“一条腿走路”的弊病没有得到改善。在缺乏独立的主管部门后,改善弊病的推动力显然有所消退。而在这2年间,科技界人士反映较多的,是由于缺乏局级的主管部门,一些专项、项目等无法争取到,企业也不知如何向国家级的重大科技项目靠近。
这都说明,未来科技创新委任重而道远。如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所言,如何整合创新资源,用政府的宏观视角,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创新的条件,是政府应尽快承担的责任。此外,在源头创新、基础性研究、科学发现方面一直是深圳的弱项,而这是企业无法承担的。政府应利用深港的科技合作优势,进而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吸引全球的科技人才来深圳,弥补人才的不足,进而提升基础性研究的能力,都将是深圳未来科技创新实现“两条路”发展的新方向。[11]深圳,别称 ,是广东省辖市,、、,中国四大之一,中国(华南),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国家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口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其中实施24小时通关。
深圳于2011年8月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深圳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区划沿革
1979年3月,国务院撤销宝安县设深圳市。
1982年恢复宝安县建制,受辖于深圳市。
1992年,再度被撤销,分治为深圳市的一个市辖区。至此,深圳市辖宝安、龙岗、南山、福田、罗湖五区,其中罗湖、福田、南山为经济特区,龙岗、宝安为非,并以“二线关”将“特区”与“非特区“分割管辖。
1998年3月,以沙头角为中心的区域从罗湖区析出,设盐田区,仍为特区范围。
日,光明新区成立,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地处深圳西部。
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以大工业区为中心的东部片区统筹发展,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将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和原龙岗区、,整合为坪山新区。
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宝安和龙岗新增两个功能新区,分别为“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
202年1月1日,广东省政府引领深圳在汕尾市建立深汕区,日,深圳()新区正式成立,新设的深汕新区包括鲘门、小漠、赤石、鹅埠四个街道。深汕新区地处汕尾市西部,东临惠州淡水,西接、汕头市、北至东莞。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4万人。下辖鲘门、小漠、鹅埠、赤石等4个办事处、36个社区工作站和10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得天独厚地拥有着区位、产业、商贸、文化以及生态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一座新县区就这样在汕尾的土地下,深圳的哺育下发展。特别在用地上,汕尾市土地深圳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和4个新区,下辖57个街道、790个居民委员会。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面积(k㎡)
非户籍人口
邮政编码  行政区
518116功能区
518116总计  1991.6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